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教案范文

发布时间:2020-10-02 03:02:58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教案范文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曹*、诸葛亮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

[授课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立似的分布在*大地上的三国。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

3、讲述新课:

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

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这两大战役都有曹*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

208年,孙刘联*在长*边的赤壁与曹*对垒。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

(先观看多媒体诗词大*东去……,后由学生发言)

接下来我们一块了解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4、小结。展示知识点汇萃

5、课堂讨论:戏曲中的曹*与历史中的曹*区别。播放多媒体资料,戏曲资料并展开讨论。

最后由教师小结,指出如何评价曹*。

(对于曹*的一生的评价是一个1000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曹*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他爱惜人才,他从下层选拔,从敌方争取;他还重视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北方,功劳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说成乱臣贼子,是不对的,谁有本事谁就应当称帝,罗贯中以汉朝为正统,在《三国演义》影响下,曹*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脸奸臣,这是不公平的。)

6、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官渡之战200年袁绍与曹*

二、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与曹*

三、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看了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教案范文还看了:
  •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很清楚的记得:在学习*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有两个环节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第一个环节: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话一出口,许多学生按耐不住情绪已经站了起来,高高举起了手,我采取了各组竞赛的方式,给他们...

  •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提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因为考虑到学生对三国演义的故事比较熟悉,随便一个学生都能说出一二个三国时期的人物或者故事、成语,学生学起来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力度会比较大,能较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特点。授课时,我遵循的是让学生动起来的原则,设计了讲故事、小组...

  • 三国鼎立

    泗阳县实验小学五(3)班李少杉三国之间的事,在古代已发生,而我们这个班级中的三国故事才刚刚开始。“魏国”——石天明,记得我身在魏营时,他就是我的老k。那时,我们一下课就把战争发动在*场上。我们老是打仗,就像吃饭吃了一顿还要吃下一顿一样。“吴...

  •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师教学反思

    一、反思教材处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比较准确。对教学内容的次序进行了调整,先整体感知“两次战役”和“三国鼎立”的基本史实,再分析“胜负”、“鼎立”的原因。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二、反思教学设计1、引入:以脑筋急转弯“世界上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