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春天阅读*

发布时间:2020-12-18 19:51:01

父亲的春天

父亲的春天阅读*

周同宾

春天到了,本来要写篇歌颂阳春三月的文章,不期想起了父亲。印象中,父亲从没有说过春天的好话。他称那天气转暖万物萌动的季节是荒春。还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春脖子长",意思是从开春到麦熟,时间太久,难过难挨。长长的春脖子总被饥饿扼住。

父亲的春天是愁苦的春天。

最早的记忆是1954年。我在三十里外上中学,麦梢未黄时,星期六回家拿米面。家里的粮食只剩几升高粱,一瓦盆谷子,两瓢玉米,一筐红薯干儿。我背走了高粱面、小米、玉米糁儿,留给父母和奶奶的已经很少。记得,送我上路时,父亲长叹一口气,说道:[春脖子长啊!"说罢朝大门外看一眼。大门外楝花紫、椿花黄、洋槐花缀成嘟噜儿,白生生的。父亲从不赏花,他只知道洋槐花蒸熟可以充饥。他向远方看的是地里的庄稼,再有一个月小麦才能成熟啊。其实,我家本来有粮食,高粱篾编的荧子围成的粮食囤两三个,每个都半人高。是[统购统销"强逼父亲卖了。不卖不行,风雪天,勒令父亲站村公所的院里,不答应卖就不准进屋,更不准回家。那个春天特别漫长。

1959年的暮春,高中毕业前,我回家看望父母和奶奶。家已不像家,只有四堵墙,没有桌椅,没有床,连个小板凳也不见。院墙已倒塌,满地纤弱的野草。从大食堂打饭,每人就一个用干红薯和红薯面团成的刺猬一样的拳头大的菜团子,当然吃不饱。我跟父亲去村外刨茅根,父亲刨,刨出泥垡子用铁耙耥耥;我捡拾,抖掉泥土。刨茅根时,我看见沟岸边,坟园里,空地上,紫花地丁、蒲公英都开了花,颜*鲜艳。野花不管人世**,照旧展现美丽。父亲就像没看见,只说,荠荠菜、马齿苋一开花就老了,不能吃了。父亲压根儿就没看过风景。他眼里,穷乡僻壤没有风景,草木只有能吃与不能吃的分别,毫无欣赏价值。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在父亲眼里毫无意义。他看得最多的是庄稼。就在刨茅根的时候,父亲一再看麦田。麦棵矮而瘦,穗儿小而轻,眼见得打不出多少粮食。但麦收后食堂里的糊糊儿毕竟可以稠点。就在回村的路上,父亲看着依然泛青的麦田,又一次叹道:[春脖子长啊!"在父亲的叹息里,我读过的多少赞美春天的诗文都显得虚假。那是作家酒足饭饱后的产物。

1960年春天,是个饥馑的春天,饿死人的春天。我奶奶就是在那个春天开始后不久去世的。那是个更长的春天。我在外地上学,不知道父母怎么熬过那个度日如年的春天。想父亲怕是连感叹[春脖子长"的气力也没有了。

1981年,谷雨节过后,我骑自行车回乡送粮--儿子满周岁,就交爷爷奶奶照看。小家伙吃商品粮,我每月都把属于他的十斤白面四斤玉米糁儿,再加上我们省下的米面,送回老家。走进泥墙小院,见父亲正凑着一只草筐把红薯干掰碎,碎成玉米粒儿大。这样做,为了掺进少部分黄豆磨面,磨成面可以擀面条。儿子正坐在爷爷的身边,用带叶的柳条编碗口大的圈,编成后要当帽戴。忽听布谷叫,[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儿子问:[爷爷,这鸟说的啥?"父亲当即回答:[它说,`荒春难过,荒春难过`。"在父亲的解读里,鸟的啼唤也是在抱怨春天的漫长难熬。在父亲看来,鸟语花香毫无美感,只和荒春与饥饿有必然联系。过一会儿,听见青蛙叫,[咯咯哇哇,咯咯哇哇"。儿子问:[爷爷,蛤蟆叫的啥?"父亲说:[蛤蟆打哇哇,四十五天吃疙瘩。"意思是,青蛙一叫,再有一个半月,就能吃到面疙瘩了--用白面和成稠糊,搅进滚水锅里煮成饭叫面疙瘩,那是难得一吃的好饭。蛙鸣阵阵,在父亲耳朵里绝无诗意,只不过预示着再熬过好长好长的四十五天,才能等到小麦登场。

就在正要[分田单干"的那年早春,父亲去世。

父亲没有赶上不愁吃饭的春天。

这些年来,都说春天太短,仿佛一脱下冬装就穿上了夏衣。父亲在世时却嫌春天太长。那时的春天可也真长。

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个春秋。除一座日渐变矮的坟,别无留存。他那一代农民,也大都不在人世,如一茬庄稼收获后,很快就不见踪影。

清明节前,还乡给父亲扫墓。四野春*似锦,大片的麦田一碧无际,零碎的油菜地点缀斑斓的金黄。沟沿路边,野草青鲜,野花点点到处眨巴机灵的眼。父亲的坟上长满苦苦菜,开惨淡的小白花。

(选自<乡关回望--中原农耕笔记>,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风格质朴,农民生存状态的摹写、方言的运用、民谚的引用,让读者感受到了浓烈的乡村气息,这是一篇优秀的怀人之作,也是一篇优秀的乡土文学散文。

b。文中的父亲[从不赏花"[压根儿没看过风景"[耳朵里绝无诗意",就犹如贾府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一样,这是因为父亲的生存状态决定了他的审美趣味。

c。由于父亲对春天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作者对文学的价值心存怀疑,认为关于春天的诗文都是矫情虚假的,都是作家酒足饭饱的产物。

d。作者将父亲的命运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叙写,虽然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思想显得更加厚重,不过,这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原则是相悖的。

e。文章既是为父亲而写的挽歌,也是一曲对故土的恋歌,虽然文中流露出很浓的感伤气息,但是作者从容叙写的文字中仍然饱含着对故乡真挚的爱。

(2)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重点叙写爷爷与小孙子的对话?试作简要分析。

(3)你认为作者以[父亲的坟上长满苦苦菜,开惨淡的小白花"结尾,其写作意图是什么?

(4)文中作者说:[父亲压根儿就没看过风景。他眼里,穷乡僻壤没有风景,草木只有能吃与不能吃的分别,毫无欣赏价值。"你认同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是由物质生存状态所决定这个观点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援例加以佐*。

阅读*:

11、(1)c、d[解析]c项写父亲对春天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突出父亲一生的平凡与悲苦,而[作者对文学的价值心存怀疑,认为关于春天的诗文都是矫情虚假的,都是作家酒足饭饱的产物",文中无所涉及。d项文章以[春脖子长"为线索,主旨明确。[这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原则是相悖的"是错误的。

(2)突出父亲含*茹苦的一生,将文人诗意地栖居的热望与父亲为温饱而生活的现实构成对比,也为后面叙写父亲没有赶上今天的好日子构成对比,感伤中寄寓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3)[苦苦菜"与[小白花"均具有浓郁的象征**,象征着父亲一生的平凡与悲苦。与篇尾故乡[四野春*似锦"形成对比,为父亲生不逢时不能过上半日幸福生活而感慨。借景抒情,含蓄蕴藉。照应了题目[父亲的春天",使文章结构也显得十分完整。

(4)示例1:认同。对于一个处于饥寒交迫之中的人来说,一件棉衣和一顿晚餐才是[雪中送炭",自然风景的美即使能给他们带来精神愉悦,也决不能替代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你看,在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女孩心中,只有面包才是最美的;在远古的农耕狩猎时代,只有[羊大"才是[美"。

示例2:不认同。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并不完全由生存状态所决定。(反向立意一定要从[并不完全"的角度来立论)比如一个人的文化背景也能影响其审美趣味。杜甫穷困潦倒,仍能写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样对大自然的美景十分欣赏的佳句。

看了父亲的春天阅读*还看了:
  • 父亲的大学 阅读* 名师阅读*

    名师text郑俊甫学校请了一位名师给我们班上一节课。第二天早上8点整,名师准时出现在教室里。他三十来岁,人长得清清瘦瘦,个子也不高,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高大英俊的形象。开课后,名师先来了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

  • 父亲的馈赠阅读* 馈赠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馈 赠 舒 婷我的梦想是池塘的梦想生存不仅映照天空让周围的垂柳和紫云英把我吸取干净吧缘着树根我走向叶脉凋谢于我并非悲伤我表达了自己我获得了生命我的快乐是阳光的快乐短暂,却留下不朽的创作在孩子双眸里燃起金*的小火在种子...

  • 《春天》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走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

  • 春天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天里"的文化风暴裹挟了谁 单士兵 依靠翻唱汪峰的走红的[旭日阳刚"音乐组合,现在回看过去,会发现他们与曾经扶他们上马走上一程的人--词曲作者兼原唱者汪峰,渐行渐远。因为汪峰近日明确告知旭日阳刚今后不能以...

  • 春天阅读*

    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走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学生在写作业,我在静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