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稻田养鱼技术

发布时间:2024-02-23 07:47:44

清远市地处粤北山区.有着悠久的稻田养鱼历史.近几年清远市推广发展有机稻种植,当地群众将有机稻种植与稻田养鱼有机结合,两者相得益彰,生产出的稻米香醇,稻鱼甘美,其市场价格是同品种塘鱼价格的2~3倍,给传统稻田养鱼赋予了新内容.当地一般养鱼稻田养鱼每亩可使农户增加收入600元.实施高标准的稻鱼工程进行规范*作,稻田养鱼每亩可增收800~1000元.现将清远稻田养鱼技术总结如下:

清远稻田养鱼技术

第2篇:稻田养鱼技术及日常管理

黔西县稻田养鱼从2000年开始发展,主要选择条件好,养殖积极*高的农户进行重点扶持,逐渐推广稻田生态养殖.在县内城关、谷里、锦星、林泉、金碧、洪水、绿化、重新等8个乡镇实施稻田生态渔业养殖166.7hm2,每667m2产鱼72.5kg,按当地平均鱼价12元/kg计算,每年每667m2增收870元.稻田养鱼的稻谷每667m2要比不养鱼的增收50kg,还节约化肥.现有很多农户还利用稻田养鱼搞垂钓,在鱼坑边种上葡萄,发展观光渔业、农家乐.因此,发展稻田养鱼,前景广阔.

文先慧(贵州省黔西职中,551500) 

第3篇:稻田养殖红田鱼效益高

红田鱼是通过鲤鱼和鲫鱼杂交的品种,这种鱼比普通鱼种优越,一是出自稻田而无泥腥味,肉质细嫩,没有碎刺;二是红田鱼的鳞片柔软可食,富含卵鳞脂;三是耐高低温和低溶氧,杂食*广,存活率高,生长快。从养殖实践来看,规模养殖红田鱼,产出效益比较高。如果利用自家小块稻田或撂荒田散养,每667平方米稻田投放200尾鱼苗为200元鱼苗钱,开挖鱼沟鱼凼每667平方米200~300元人工费,再加上约200元的饲料,按平均667平方米产鱼90公斤,塘边平均价30元/公斤计算,产值2700元,除去成本,纯收入2000元以上。

规模养殖则需要流转土地,同时在鱼苗和基础建设方面投入要多一些,养殖方式与散养户不一样,各方面成本比散养户高,但因其规模效应,每667平方米红田鱼纯收入可以达到3000多元。每667平方米稻田投放400尾鱼苗,支出400元鱼苗钱;每年每667平方米流转费600元;饲料投入800元;开挖鱼沟鱼凼约1500元。按每667平方米能捕175公斤红田鱼,产值5250元。同时,规模养殖的稻田中,每667平方米还可投放50尾草鱼苗、200尾鲫鱼苗,收捕的草鱼、鲫鱼能卖1500元左右,足以抵掉开挖鱼沟鱼凼的费用。如果再把买草鱼苗、鲫鱼苗的200元计入成本,规模养殖667平方米稻田红田鱼的纯收入为3000多元。实际上,开挖鱼沟鱼凼的费用均在第1年支出,此后3~5年内都不再支出此笔费用,因此,从第2年起,散养户每667平方米的利润会增加200~300元,规模户每667平方米利润则可增加1000多元。

该开发区三组农民杨本运2010年7月在2001平方米稻田试养,到当年12月底收鱼,由于管理不善,大多数被水鸟叼走,塘中除留了几十尾以外,其余捕捞后以24元~36元/公斤卖给当地的一个宾馆,只卖了2000多元;2011年有了经验,2001平方米就卖了3600多元,因此他今年正在扩大稻田养殖面积。养殖效益最好的二组农民李章文,2010年养了3335平方米的红田鱼,由于稻田就在公路边,加之管理到位,鱼基本没有被水鸟叼走,年底就收捕了650公斤左右,每公斤售价30元~38元,平均667平方米产值接近4000元。

由此可见,只要管理到位,有稻田的地方都适合红田鱼的生长,养红田鱼基本没有风险,主要是防洪水和水鸟等。

红田鱼稻田养殖技术要点: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

稻田要经过改造才能养殖红田鱼。在稻田中开挖沟、凼,一般来讲,沟宽40厘米,深30厘米,形状根据稻田的大小,分为口字形、田字形和井字形,凼宽1~1.5米,深60~70厘米,一般开在出水口位置,沟、凼相通。沟、凼的占地面按养殖面积15%~20%开挖。稻田设施标准,要求田块水源无污染,排灌方便,不掺水不漏水,达到保水保肥。另外,在进、出水口处要安装标准的一道、二道过滤网,以拦杂草和防止逃鱼。

二、鱼种的规格与放养

红田鱼既能单养又能混养。主养红田鱼的养殖比例可控制在60~80%,搭配草鱼或少量的鲢鱼、鲈鱼、泥鳅等鱼种。一般667平方米投放鱼种200~300尾,水源条件好、基础设施完善、水深达50厘米以上的稻田,可投放到400尾。要选择鱼体光滑健壮、鳞片完整、体长6~10厘米鱼种投放。在放养鱼种前,将鱼苗放入2%~4%的盐水中浸洗5~8分钟(以一半鱼苗浮头即可),对鱼体进行消毒预防鱼病。

三、根据特*科学投饲

针对红田鱼的杂食*特点,投饲中应采取粗、精饲料相结合。在养殖田内可放养适量的浮萍,马莱子菜等。还要投喂配合饲料或米糠、麦麸、豆渣、动物饵料等。根据“四定”原则进行投喂和管理,一般每日投喂两次,即上午8~9时、下午4~5时各一次。养殖稻田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透明度好,特别在高温季节一定要保持较高的水位。在水稻收割后,将田水蓄至1.2米以上。

四、水稻治虫及管理

为了确保鱼类安全,养鱼的稻田必须使用低毒农*。在施用农*防治虫害时,应提前加深稻田水位,水层应保持在6厘米以上。喷洒*液时,注意尽量喷在水稻茎叶上,减少农*落入水中,这样对鱼种更为安全。为了防止施*期间沟内鱼类密度过大,造成水质恶化缺氧,应每隔1~3天向鱼沟内冲一次新水。等田间*效过后,再向稻田灌注新水,让鱼类游回田中。日常应坚持每天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预防水鸟、水蛇、田鼠等对鱼造成危害,还要检查稻田水质和是否缺氧,发现鱼浮头且听到响声不下沉,就应及时加水补氧。

五、鱼病及时防治

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结合的原则,按农业部NY5071要求施用渔*,对于有搭配品种的鲈鱼,要禁止使用敌白虫、菊酯类*物。

第4篇:水稻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摘要:水稻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不能忽视,精细化的管理是水稻稳产、高产的必要手段。一般水稻移栽后便进入田间管理阶段,也是水稻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水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缓苗,所以管理的重点是促返青,保成活,增加分蘖,促进幼穗分化。管理的手段是加强水肥管理、水温调节,达到壮根、壮秆和促蘖的目的,从而实现稳产、增产、优质的生产目标。

关键词:水稻;技术;水肥;田间管理

一、水的管理

1.1浅灌、间灌

水稻移栽后,由于稻苗尚小,根系发育不完全,对水肥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加上刚移栽根系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而且风大、气温高,叶片的水分蒸发较快,所以刚插秧后的稻苗要保证水分供应充足,马上建立水层,但不宜大小漫灌,以浅灌为主,水层深度以苗高的一半为宜,最多不超过苗高的2/3,不能淹过苗心,这样的水层一方面能防止叶片水分过度蒸腾导致苗枯;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保湿的作用,防止夜晚气温低温产生冻苗。待水稻苗开始返青,要把水放掉一些,保持浅水层,深度控制在3~5厘米左右,这样的浅水透度*好,利于水温、地温的提升,能有效促进秧苗的根系发育,出根快,发新根多,秧苗也能早分蘖。另外秧苗返青后也可以采取间歇的方式灌溉,一次灌水3~5厘米浅水,然后任其自然落干,田中坑窝有水、田面无水则再进行灌水,循环进行。

1.2晒田

晒田的目的是加强水稻分蘖,促进水稻的幼穗分化,通过晒田能促进土壤的理化*质变化,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环境,使植株的生长中心由蘖向穗转移,利于大穗的培育。经过晒田以后,植株的根系发育加强,植株叶节变短,长粗长壮,对于抗倒伏能力有明显增强,经过晒田能大大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穗粒数和结实率增加。晒田时间一般在水稻对水分不敏感时期进行,这时期基本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一多半,水稻的有效分蘖基本终止。如果水稻植株在这段时期长势过旺,出现郁闭较早,叶*变黑、叶下披,同时如果不出现拔节黄,或者土质较粘、地势较低的田块,要进行晒田1周左右,如果没有上述情况则可以不进行晒田。晒田程度要结合苗情和土壤而定,基本要达到田面发白、地面龟裂、池面见白根、叶*褪淡挺直,这样能够促进壮秆,控制上部徒长,促进根系发达。晒田也要结合气候、土壤、肥料供给和苗的长势情况来决定晒田与否、晒田程度及晒田时间。苗数足,叶*浓,长势旺,肥力高的田应早晒、重晒,以人立不陷脚,叶片明显落黄为度;相反则应迟晒、轻晒或露田,田中稍紧皮,叶*略退淡即可。晒田不宜过头或不足,要灵活掌握。

1.3增温灌溉

为了保证灌溉时不导致地温过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要进行增温灌溉,所采取的措施是进行灌溉时间的合理安排,一般灌水时间应在日落前1~2个小时到日出后1~2个小时这个时间进行,这是针对于河水而言,如果是井水灌溉,要先把水放到晒水池中,延长灌溉渠道,加宽进水口,采取表层水灌溉等办法,力求所灌溉的水温不至于过低,减轻低水温对水稻分蘖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1.4检查防漏

灌溉完以后,要经常对田埂的坚固*进行检查,防止漏水的情况发生,一旦发生漏水会导致肥料及除草剂的流失,影响水稻的生长,反而失去除草的作用,引起田间杂草生长过旺。如果水流到其他水层会导致其他田块的水层过深,影响其他田块的水稻生长,甚至导致田埂的连销毁坏。要经常对田埂进行修整,确保不出现漏水情况。

二、肥料的施用

水稻返青后会进入快速生长期,由于根系的不断发育以及分蘖数的增加,对于养分的需求呈不断增加趋势,所以肥量也要不断增加,而且此时地温相对还较低一些,土壤中养分没有完全释放,加上基肥的全层施,根系处于表层土中,很容易产生养分不足而影响发育的情况,要及时施用分蘖肥,主要以氮肥为主,占整个生育期肥量的1/3左右。

2.1施肥量

分蘖肥的重点是氮肥,在整个生育期中,此阶段可施用1/3左右的分蘖肥,亩用尿素3~5公斤,可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酌情增减,肥力好的略减,肥力低的要适当增加,壮苗早插的可少施,弱苗晚插的可多施。根据秧苗的生长情况酌情增施一些微肥。

2.2施肥方法

施肥时要早施,这时因为氮肥施用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因为氮肥的肥效发挥得较慢,分蘖要尽早施,一般在返青后立即施用;施肥时要看苗情,分蘖肥的80%要全田施用,其余的20%要看苗的长势进行适当调整施用,苗势好的略减,苗势差的多加一些,这样施用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全田苗齐,达到基本一致的长势;施肥时也要看天气,一般雨天或上午露水较大的时候不要施肥,避免叶上有水粘肥融化产生烧苗现象;施肥后要保持田间的水层,不要排水,待自然落干后再进行灌水。

三、病虫草害的防治

近年来东北地区水稻在返青后常常易发病虫害,常见的“四病三虫”,即水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二化螟、稻飞虱、水稻蚜虫以及稻蓟马、稻苞虫等害虫,在田间管理中要经常进行田间巡查,密切关注水稻的长势,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苗头,采取针对*措施进行防治,多采用化学*剂喷洒的方式进行防控,常用*剂有井岗霉素、多菌灵、菌毒清、吡虫啉、噻嗪*、毒死蜱、吡蚜*等,在使用时要分清不同*剂针对的病害虫害种类,按说明进行*作,避免用*不当而产生不良后果。对于水稻草害要选择对杂草杀伤而对秧苗无伤害的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对一些较大的杂草可进行人工除草除稗。

第5篇:水稻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下面文书帮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篇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与参考!

       摘要:水稻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不能忽视,精细化的管理是水稻稳产、高产的必要手段。一般水稻移栽后便进入田间管理阶段,也是水稻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水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缓苗,所以管理的重点是促返青,保成活,增加分蘖,促进幼穗分化。管理的手段是加强水肥管理、水温调节,达到壮根、壮秆和促蘖的目的,从而实现稳产、增产、优质的生产目标。

关键词:水稻;技术;水肥;田间管理

一、水的管理

1.1浅灌、间灌

水稻移栽后,由于稻苗尚小,根系发育不完全,对水肥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加上刚移栽根系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而且风大、气温高,叶片的水分蒸发较快,所以刚插秧后的稻苗要保证水分供应充足,马上建立水层,但不宜大小漫灌,以浅灌为主,水层深度以苗高的一半为宜,最多不超过苗高的2/3,不能淹过苗心,这样的水层一方面能防止叶片水分过度蒸腾导致苗枯;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保湿的作用,防止夜晚气温低温产生冻苗。待水稻苗开始返青,要把水放掉一些,保持浅水层,深度控制在3~5厘米左右,这样的浅水透度*好,利于水温、地温的提升,能有效促进秧苗的根系发育,出根快,发新根多,秧苗也能早分蘖。另外秧苗返青后也可以采取间歇的方式灌溉,一次灌水3~5厘米浅水,然后任其自然落干,田中坑窝有水、田面无水则再进行灌水,循环进行。

1.2晒田

晒田的目的是加强水稻分蘖,促进水稻的幼穗分化,通过晒田能促进土壤的理化*质变化,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环境,使植株的生长中心由蘖向穗转移,利于大穗的培育。经过晒田以后,植株的根系发育加强,植株叶节变短,长粗长壮,对于抗倒伏能力有明显增强,经过晒田能大大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穗粒数和结实率增加。晒田时间一般在水稻对水分不敏感时期进行,这时期基本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一多半,水稻的有效分蘖基本终止。如果水稻植株在这段时期长势过旺,出现郁闭较早,叶*变黑、叶下披,同时如果不出现拔节黄,或者土质较粘、地势较低的田块,要进行晒田1周左右,如果没有上述情况则可以不进行晒田。晒田程度要结合苗情和土壤而定,基本要达到田面发白、地面龟裂、池面见白根、叶*褪淡挺直,这样能够促进壮秆,控制上部徒长,促进根系发达。晒田也要结合气候、土壤、肥料供给和苗的长势情况来决定晒田与否、晒田程度及晒田时间。苗数足,叶*浓,长势旺,肥力高的田应早晒、重晒,以人立不陷脚,叶片明显落黄为度;相反则应迟晒、轻晒或露田,田中稍紧皮,叶*略退淡即可。晒田不宜过头或不足,要灵活掌握。

1.3增温灌溉

为了保证灌溉时不导致地温过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要进行增温灌溉,所采取的措施是进行灌溉时间的合理安排,一般灌水时间应在日落前1~2个小时到日出后1~2个小时这个时间进行,这是针对于河水而言,如果是井水灌溉,要先把水放到晒水池中,延长灌溉渠道,加宽进水口,采取表层水灌溉等办法,力求所灌溉的水温不至于过低,减轻低水温对水稻分蘖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1.4检查防漏

灌溉完以后,要经常对田埂的坚固*进行检查,防止漏水的情况发生,一旦发生漏水会导致肥料及除草剂的流失,影响水稻的生长,反而失去除草的作用,引起田间杂草生长过旺。如果水流到其他水层会导致其他田块的水层过深,影响其他田块的水稻生长,甚至导致田埂的连销毁坏。要经常对田埂进行修整,确保不出现漏水情况。

二、肥料的施用

水稻返青后会进入快速生长期,由于根系的不断发育以及分蘖数的增加,对于养分的需求呈不断增加趋势,所以肥量也要不断增加,而且此时地温相对还较低一些,土壤中养分没有完全释放,加上基肥的全层施,根系处于表层土中,很容易产生养分不足而影响发育的情况,要及时施用分蘖肥,主要以氮肥为主,占整个生育期肥量的1/3左右。

2.1施肥量

分蘖肥的重点是氮肥,在整个生育期中,此阶段可施用1/3左右的分蘖肥,亩用尿素3~5公斤,可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酌情增减,肥力好的略减,肥力低的要适当增加,壮苗早插的可少施,弱苗晚插的可多施。根据秧苗的生长情况酌情增施一些微肥。

2.2施肥方法

施肥时要早施,这时因为氮肥施用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因为氮肥的肥效发挥得较慢,分蘖要尽早施,一般在返青后立即施用;施肥时要看苗情,分蘖肥的80%要全田施用,其余的20%要看苗的长势进行适当调整施用,苗势好的略减,苗势差的多加一些,这样施用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全田苗齐,达到基本一致的长势;施肥时也要看天气,一般雨天或上午露水较大的时候不要施肥,避免叶上有水粘肥融化产生烧苗现象;施肥后要保持田间的水层,不要排水,待自然落干后再进行灌水。

三、病虫草害的防治

近年来东北地区水稻在返青后常常易发病虫害,常见的“四病三虫”,即水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二化螟、稻飞虱、水稻蚜虫以及稻蓟马、稻苞虫等害虫,在田间管理中要经常进行田间巡查,密切关注水稻的长势,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苗头,采取针对*措施进行防治,多采用化学*剂喷洒的方式进行防控,常用*剂有井岗霉素、三唑*、多菌灵、菌毒清、吡虫啉、噻嗪*、毒死蜱、吡蚜*等,在使用时要分清不同*剂针对的病害虫害种类,按说明进行*作,避免用*不当而产生不良后果。对于水稻草害要选择对杂草杀伤而对秧苗无伤害的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对一些较大的杂草可进行人工除草除稗。

第6篇:鲫鱼的养殖技术

鲫鱼常见于欧亚地区,为常见淡水鱼,属于辐鳍鱼亚纲鲤形目鲤科鲫属的其中一种鱼类。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鲫鱼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鲫鱼的抗病能力虽强,发现了鲫鱼出血*锚头鳋病,虽然此病的发生率不高,但一旦染上任其发展,也会导致鲫鱼大量死亡。

严重患病鲫鱼主要表现

浮水慢游(乏力)、*泽淡白;鱼体表的腹部、背脊两侧(细鳞部位)可见针状虫体寄生;虫体着生处有绿豆或豌豆大小的充血红斑,病灶部位鳞片松动或脱落,粘液增多,少数形成明显的溃疡。病原体为鲤锚头鳋。

主要病因

一是清塘不彻底或不清塘,病因待机孳生;二是投入时体表受损伤(或生产*作不慎致使鱼体表受伤)的鱼种,为病原体寄生创造了可乘之机。

预防方法

在鲫鱼种下塘前1~2天用2.5%敌百虫粉剂全池泼洒,使池水呈1ppm。

小面积主养池,可在发病季节每半月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0.3ppm,大面积鲫鱼混养池,可在鲫鱼生长季节,在食场周围进行敌百虫挂篓(袋),每月1~2次,每次连挂2天。治疗方法:在养殖中,出现患病征兆时,及时观察检查,确诊后一次*全池泼洒0.5ppm90%晶体敌百虫、0.2ppm硫*亚铁合剂。对于继发*鲫锚头鳋病(或已多次使用敌百虫的池塘),可改用农用敌杀死全池泼洒,用量为每亩水深1m用6~10mL。

鲫鱼大红鳃病毒症状

鳃出血的主要症状:病鱼身体发红,侧鳞以下及胸部尤为明显,鳃盖肿胀,在鳃盖张合或鱼体跳跃的过程中,血水会从鳃部流出。由于发病的鲫鱼鳃部水肿,呈西瓜经*,所以养殖户称之为大红鳃,如不及时治疗,可引发六七月份的鳃出血。

鳃出血病来势凶猛,至今尚未有效*物防控。根据近几年的经验,最好的防控措施是采用应激防控体系来预防和缓和病情,它是由应激防控技术、生态位防控技术、免疫防控技术和*物防控技术等四大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此防控体系必须贯穿于整个养殖期。

鳃出血病情况严重的池塘应急方案

每天半夜要开增氧机;

同时,第一天添加抗病毒中*5公斤/吨于饲料中,连用三天,*饵一天一餐,最多不超过两餐;

第二天上午:强力增氧底改,1公斤/亩·米,*雨天也可以使用;

第四天上午:三宝维生素C全池泼洒,100克/亩·米;

第四天下午:三宝蛋氨*碘50毫升/亩·米,饲料中停喂抗病毒中*,改添加黄芪复合多糖5公斤/吨饲料中,连用三天,*饵一天一餐,最多不超过二餐,7天为一个疗程。

鳃出血病情况较轻的池塘应急方案

每天半夜要开增氧;

第一天上午:三宝维生素C全池泼洒,100克/亩·米;

第一天添加抗病毒中*5公斤/吨饲料和黄芪复合多糖5公斤/吨饲料中,连用三天,*饵一天一餐,最多不超过二餐;

第二天上午:强力增氧底改,1公斤/亩·米,*雨天也可以使用;

第四天上午:三宝维生素C全池泼洒,100克/亩·米;下午:三宝蛋氨*碘50毫升/亩·米,饲料中停喂抗病毒中*和黄芪复合多糖,改添加抗菌肽5公斤/吨饲料中,连用三天,*饵一天一餐,最多不超过二餐;7天为一个疗程。

此方案较适合大红鳃和其他细菌*病比较严重,鳃出血病比较轻的池塘。

注意事项:鳃出血池塘严禁乱用杀虫剂、消毒剂、换水、分塘和并塘等。

鲫鱼成鱼池塘养殖技术:

鲫鱼在池塘中养殖,主要采用在成鱼池中混养、鱼种池套养、亲鱼池套养和池塘主养等四种养殖方式。

1.成鱼池中混养。在成鱼池中混养鲫鱼,与青、草、鲢、鳙、鳊、鲂、鲤等多品种混养的方式。应放养大规格鱼种。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即冬季放养较春季放养效果好。放养密度每亩水面150~250尾。其他鱼的放养规格和数量根据需要确定。鲫鱼的养殖池塘要求不高,一般面积0.1~2公顷,水探1.5米以上的池塘即可。池底有10~15厘米厚的淤泥最佳。池塘的清理、消毒、施基肥等均按常规方法进行,成活率可达80%左右。经200天左右的饲养,个体重在200克以上看居绝大多数,每亩水面产量达20千克以上。

2.池塘主养。池塘主养鲫鱼要求面积以0.1~0.2公顷为宜,水深1.5米以上,池底有10~15厘米的淤泥,村前屋后有生活污水的池塘主养鲫鱼效果较好。放养鱼种前一周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消毒后2~3天注水,注水时用网栅在入水口过滤以防止野杂鱼入池。每亩水面主放5.0~6.5厘米鲫鱼过冬鱼种1500尾或当年孵出大规格鱼苗2000尾,搭配40%左右(600~800尾)草、鲢和鳙过冬鱼种。

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日常投喂精饲料为主,结合施肥培养水质为辅。精饲料的年投喂量相当于彭泽鲫预计产量的2.5倍左右。采用定点投喂,日投喂量根据鱼体生长情况、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强度而定,并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肥或加注新水。在一般管理水平下,当年可获平均体重150克/尾左右的鲫鱼200千克,另获200千克斤左右的草、鲢、鳙鱼。由于优质鱼的比例较高,其纯利润也较其他养殖模式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