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审计师《企业财务会计》讲义:主要会计科目

发布时间:2024-02-22 19:28:43

导语: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称为会计科目。那么主要会计科目的内容是什么呢?大家跟着百分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主要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

中级审计师《企业财务会计》讲义:主要会计科目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下设“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明细科目。

1.成本:核算购入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票面金额;

2.利息调整:核算所购入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溢、折价以及溢、折价的摊销;

3.应计利息:核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提的利息。

(二)应收利息:核算到期还本,分期付息每个会计期间应收取的利息。

(三)投资收益:核算持有期间产生的收益。

二、核算要点

(一)属于应收债权部分视情况计入“应收利息”;

(二)债券的溢、折价扣除交易费用后计入“利息调整”,即交易费用作为溢价的减项或折价的加项;

(三)持有期间确认的收益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核算;

(四)持有期间产生的利息收入,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如果是到期还本分期付息的,计入“应收利息”;

(五)发行方提前收回部分债券时,应按原来的实际利率重新计算期初摊余成本,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三、实际利率法

(一)采用实际利率法的目的:使持有期间产生的收益与债券的摊余成本配比

(二)实际利率法下的几个公式

1.每期确认的投资收益=债券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2.摊余成本=债券帐面价值(成本、摊销额、减值准备)

3.每期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4.每期的摊销数=每期利息收入–每期应计利息

5.实际利率的确定

(1)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实际利率=市场利率,因为理论上只有二者相等,才会有人愿意购买,否则,购买者会考虑其他投资机会

(2)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实际利率为使以下公式成立的折现率:

债券面值±溢价/折价=到期本金的现值+各期利息的现值之和

四、相关的会计分录

(一)购入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实际付款额)

(二)确认应计利息

借:应收利息(票面金额×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票面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借贷方都有可能)

贷:投资收益(期初债券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三)未到期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款额)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帐面余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帐面余额)

――利息调整(也可能在借方)

――应计利息(帐面余额)

投资收益(差额,借贷方都有可能)

(四)到期收回

借:银行存款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帐面余额)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6)

五、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转换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帐面余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帐面余额)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帐面余额)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帐面余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借贷方都有可能)

第2篇:中级审计师《企业财务会计》讲义:期间费用

导语:期间费用(periodcost)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一、期间费用核算概述

期间费用是指小企业在一定期间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生产成本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二、营业费用

营业费用是指小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费用,如职工的*、业务费等经营费用。中华考试

对专门从事商品购销的流通企业,在商品购进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也作为营业费用处理。不单独设置“管理费用”科目的流通企业,可将发生的管理费用并入“营业费用”核算。

三、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小企业在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结算手续费。小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按规定应予以资本化的部分,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不作财务费用处理。

四、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小企业发生的公司经费(如行政行政管理部门的职工*、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费、职工教育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不包括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存货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

商品流通企业可不设置本账户,将发生的管理费用在“营业费用”账户中核算。

第3篇:《企业财务审计》重要知识点: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导语: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从事某种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是审计师考试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其相关知识点,一起来复习下吧:

一、运用分析方法及监盘方法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完整*

1、比率分析

将企业年度内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实际数与计划数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完成计划情况;

比较本期各月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了解有无异常;

将行业平均毛利和以前年度平均值进行比较;

分析年末最后一个月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

销售折扣占赊销收入的比例;

销售退回及折让占销售的比例等。

2、趋势分析

将被审计单位的营业收入趋势与经济状况、行业趋势相比较;

毛利率是否高于行业平均毛利率;与上年同期的实际数相比较,了解变动趋势;

计算本期重要产品和重要客户的销售额和毛利率,分析本期与上期有无明显变化;

月销售分析与以前年度及同期预算相比;

是否存在季度末或年末销售激增的现象;

是否超出经验及行业平均趋势给予客户折扣等。

3、合理*测试

审计人员通过审查账户与某些因素的相关关系,收集关于这一账户的相关信息。

4、监盘法

如果被审计单位利润表中有净利润,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却是负值,审计人员应查找应收账款和存货虚增的可能*。

通过监盘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存货,对收入记录的完整*进行分析。

二、验证主营业务收入入账正确*

1、索取产品出库存根、销售*副本和各种收入明细账,相互核对,检查有无混淆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营业外收入的界限的现象。(证到账,分类正确)

取得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项目明细表,复核其正确*,并与明细账、总账、报表数核对相符。

2、审阅一定数量的产品发运单、销售*副本、各种结算单据、有关明细账以及大型产品的生产进度表,核实企业是否遵循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并根据生产经营与结算方式的不同特点,真实完整地计入营业收入、结转营业成本。

结合会计知识:(1)审查企业销售商品收入是否满足确认条件。(2)审查企业提供劳务获得的收入,是否满足确认条件。(3)审查企业按完工进度确认收入方法的合理*。(4)审查企业收入确认和成本结转的正确*。(5)对于售后回购、售后租回、以旧换新销售,是否按照收到货款记入收入,从而虚增收入和利润的问题。

三、核查主营业务收入真实*和账务处理正确*

1、*和销货合同的审查

(1)审查*的真伪、*簿的连续编号是否完整无缺,作废*是否加盖“作废”章等。

(2)抽查一部分*,审查其购货单位、商品名称、销售单价、数量、金额与销货合同的一致*。

(3)售给关联方或关系密切的客户产品计价是否合理,有无以高价或低价结算转移利润的问题。

(4)重点审查分期收款销售、以旧换新、委托代销、售后回购、出口销货合同及其履行情况。

2、主营业务收入计账正确*的审查

由于主营业务收入发生数取决于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两个因素,应进一步审查销售数量与发货数量一致*,查明有无退货;审查销售单价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取得产品价格目录,抽查销售价格是否符合价格政策,并且注意售给关联单位的产品价格是否合理,有无高价或低价结算以转移利润的问题。

注意:

(1)只计算主产品的营业收入,不计算联产品、副产品的营业收入;

(2)只计算合格产品营业收入,不计算残次品营业收入;

(3)只计算基准价部分收入,不计算附加价部分收入;

(4)将营业收入列入往来账户长期挂账,不通过“营业收入”账户核算;

(5)违背配比原则,只记收入、不转成本(高估利润);或少记、不记收入,只转成本(低估利润)。

3、核实主营业务收入交易的截止期

方法:检查决算日前后一周或十天的有关收入记录,核对、比较有关的*、运单以及收据,确认收入的截止期是否正确。

审计中注意关键日期:*开具日期、记账日期、发货日期(服务业则是提供劳务的日期),这三个日期在同一会计期间则表明记录是正确的。

(1)如果发货运单显示货物是在本报告期发运的,而相应的收入是在下一报告期计入的,就属于低估收入;

(2)如果已计入本期的收入是“应收账款”账户的日期,而相应的产品出库单存根与运单或提货单日期在下一会计期间,表明是高估了收入。

审查时可从明细账为起点追查决算日前后会计凭证,也可以从结算日前后销售*为起点追查发运单和明细账,或者从发运单为起点追查销售*和明细账。

四、审查销售退回、折让及折扣

许多案例中,企业在第四季度记录大量销售,但年度结束后,接踵而来的是大量销售退回。如果企业把退回的商品重新作为新商品销售,表明存在舞弊可能。

1、销货退回的审查

(1)审查销售退回原因的合理*

(2)审查销售退回账务处理的正确*

已确认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退回的,不论属于本年度还是属于以前年度销售的,都应在发生时冲减当期营业收入,同时冲减当期营业成本,增加库存产成品,发生的销售退回费用,应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已确认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的销售退回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应当按照有关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2016年新增)

通过“营业收入明细账”与退货凭证、退货入库凭证的核对,审查销售退回业务记录的真实*、完整*。(1)如果存在退货凭证,而在“营业收入明细账”中未予以记录,说明有可能存在虚增营业收入,调高利润水平的问题;(2)如果在“营业收入明细账”中有销售退回的记录,而无相关退货的原始凭证,则说明有可能存在隐匿营业收入、虚减利润、偷漏税金的问题。

还应当注意审查期末及下期期初发生的销售退回业务的真实*。有的企业为追求本期销售计划的完成,往往采用期末虚构销售,开出“空头*”,下期期初再冲回的不当手法弄虚作假。结合应收账款函证程序,检查是否存在未经认可的大额销售。

2、销售折让与折扣的审查

(1)销售折让、折扣业务的真实*。(手续)

(2)折让、折扣比例的合理*。

(3)折让、折扣业务账务处理的及时*和正确*。按有关规定,发生销售折让、折扣应作为营业收入的抵减项目处理。审计人员应审查“营业收入明细账”和有关记账凭证,以查明会计处理的正确*。

第4篇:企业涉税会计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

企业涉税会计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

一、“应交税费”科目——负债类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缴纳的各种税费。

(一)“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设9个专栏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

2.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也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核算,但不设置若干专栏。

(二)“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

1.核算一般纳税人月终时转入的应缴未缴增值税额,转入多缴的增值税也在本明细科目核算。

2.一般纳税人按征收率计算的增值税记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不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核算

3.企业当月缴纳上月应缴未缴的增值税时,借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4.月末,本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的是企业专用税票预缴等多缴的增值税款,贷方余额反映的是期末结转下期应缴的增值税。

5.用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的问题

(1)对纳税人因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而产生期末留抵税额的,应以期末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

(2)按增值税欠税税额与期末留抵税额中较小的数字红字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

(三)“增值税检查调整”专门账户

1.在税务机关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纳税情况进行检查后凡涉及增值税涉税账务调整的,应设立“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专门账户。

2.调账过程中与增值税有关的账户用“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替代。

3.全部调账事项入账后,结出“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的余额,并将该余额转至“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中。处理之后,本账户无余额。

(四)应缴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五)应缴所得税

1.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缴的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等科目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等

第5篇: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

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一、总说明

二、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

三、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四、会计报表格式

五、会计报表编制说明

六、会计报表附注

一、总说明

(一)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电算化。企业不应当随意打乱重编。某些会计科目之间留有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

(二)企业应按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明细科目的设置,除本制度已有规定者外,在不违反统一会计核算要求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确定。

(三)对于会计科目名称,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在不违背会计科目使用原则的基础上,确定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科目名称。

(四)企业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应当只填科目编号,不填科目名称。

(五)企业应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根据本制度有关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储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的要求,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企业不得违反规定,随意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储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得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财务会计报告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六)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本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需要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企业,还应当包括财务情况说明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中有关重大事项的说明,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年度和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至少应当反映两个年度或者相关两个期间的比较数据。

(七)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符合本制度的规定,做到内容真实完整,说明清晰,便于理解。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在不违背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以及不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正确理解和运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

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前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或有事项等,除特别重大事项外,可不作调整或披露;月度、季度财务会计报告,除特别重大的事项外,可不提供会计报表附注。

(八)接受财务会计报告的单位,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未正式对外披露前,应当对其内容保密。

第6篇:《企业财务审计》重要考点:应付款项审计

导语:应付款项是为了查明债务入账的完整*,审查有无隐匿负债或利用应付款项隐匿利润的情况,是审计师考试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其相关知识点,一起来复习下吧:

一、运用分析方法检查应付款项期末余额

1.将本期各主要应付款项账户与上年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

2.将本期外购商品、材料物资或劳务的有关成本费用账户金额与上年比较,判断应付款项增减变动的合理*。

3.对应付款项占采购金额的比率、应付款项占当年流动负债的比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应付款项整体合理*。经过比较发现应付款项期末余额变动的不合理,应在其他环节加强审核。

4.检查长期挂账的应付款项,分析原因,判断被审计单位偿债能力,特别注意是否利用应付款项隐匿收入。

二、抽查应付款项明细账

为了进一步查明应付款项期末余额的真实*,可运用抽样方法进行核实。

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应审查总体所有项目:

1.应付款项账户数较少。

2.抽样结果表明误差很大,无法接受总体。

3.应付款项明细账余额加总与总账余额不符,或者发现有其他重大错误。

重点审查:

抽样审查有困难时,可以把以下的应付款项明细账作为重点进行审查:

1.应付款项明细账贷方发生数额较大或账面余额累计数较大的账户。

2.应付款项明细账余额长期未能结清的账户;积欠已久而突然全部结清的账户。

3.同一账户应付已付业务发生频繁的账户。

4.应付款项明细账未标明欠款单位或欠款单位不明确的账户。

5.应付款项明细账账面余额很小,而又长期没有变动的账户。

6.无月结单可供核对的账户。

7.具有特殊交易的账户。

8.提供资产担保的账户。

9.关联单位的账户。

三、向债权人函证应付款项数额

内部控制健全有效,卖方对账单齐备,一般可不必函证。

函证条件:如果付款内部控制有缺陷,又无卖方对账单可供审核,

函证对象:则应对应付款项金额较大、欠账时间较长,核对时发现账证不符、余额为零、往来频繁、变动很大的账户以及其他有代表*的账户,例如与被审计单位正常业务无关的异常项目等。

四、调节应付款项

如果企业未进行调节,审计人员应执行这一程序,亲自进行调节。

被审计单位应每月从各供应商处取得对账单,与应付款项各明细账调节。调节供应商对账单时,常见的差异是供应商已经入账并发出的货物,但企业没有收到,也没有入账。审计人员应将这些在途货物单独列表反映(正常情况),不得同那些已验收入库而为了低估负债未作记录的货物相混淆(非正常)。

五、查找未列报或未入账的应付款项

审计人员必须执行这一程序,因为应付款项审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企业低估负债。

1.审查决算日以后货币资金支出的主要凭证。审查决算日之后数周内的支出业务,目的在于查明会计期间结束后的支出业务,是否确实为了偿付决算日的负债,某项支出业务是否为付清当期货款。

2.追踪决算日后若干天的购货*,关注购货*的日期,审查相应的收货记录,查明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有无推后截止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