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水库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4-02-15 05:34:17

求解了福建水口水库地区15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水库蓄水早期地震震源参数变化较大,而蓄水晚期地震震源参数基本一致.此外,还对蓄水早期和蓄水晚期构造主应力方位、作用类型以及地震断层滑动*质特征进行了分析,虽然这些地震都属于水库蓄水诱发地震,但相对而言,蓄水晚期的诱发地震具有明显的构造地震特征.这些结论将对其他水库地震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连玉平,陈为伟,LIANYu-ping,CHENWei-wei(福建省地震局,福建,福州,350003) 

水口水库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

第2篇:汶川地震震中映秀地区地表破裂特征

汶川8级大震的震中位于映秀镇,地震在映秀地区造成了多处地表破裂,如公路拱曲、地震陡坎,坡中槽新变形等,长度达300余米.经实地全站仪和GPS测量,定量分析了地表破裂的垂直分量与水平分量以及两者之间的比值,以此揭示了映秀-北川断裂的运动*质为逆冲兼右行走滑,在映秀地区逆冲分量大于走滑分量.将本次地震造成的位错数据与震前资料对比,发现汶川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位置与地质历史上映秀-北川断裂造成的断层位错位置是相当吻合的,说明映秀地区Ⅳ级阶地上40余米的的断层陡坎可能是地质历史时期若干次大地震的结果.

李勇,董顺利,LIYong,DONGShun-li(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 

第3篇:闽台地震前福建水氡特征分析

文中利用福建水氡台网1990年以来的水氡资料,对福建及其东南沿海大于4.5级地震,*及其近海大于7.0级地震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上述两区域地震异常特征的共*和特*:认为地震前存在异常加速*、同步*,形态的多样*,空间分布的不确定*等共*;而在福建及其东南沿海大于4.5级地震前,异常呈现"异常加速-减速-地震"特征,在*地区大于6.8级地震前异常呈现"异常加速-地震"特征.

第4篇:渤海海域地震震源深度的分布特征

震源深度的研究对于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环境,地震能量集结、释放的活动构造背景,以及地壳内部构造变形及其力学属*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渤海海域内观测精度相对较高的地震资料作为样本,统计分析了不同震级档、不同空间范围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震源深度与地震构造、地壳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渤海海域内中小震的震源深度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发生在渤中断陷内的地震,其震源深度一般较深;而发生在山东半岛北部沿海与辽东半岛沿海的地震,其震级较低且震源一般较浅.但总体上,渤海海域内的地震多发生在10-20km的地壳中、上部,属浅源地震.

第5篇:三峡水库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在已有速度模型的基础上,选取三峡水库区529个地震重新确定了速度模型和台站校正.并利用该结果对2138次地震进行了定位.研究表明,在不同区域震源深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仙女山断裂附近的地震平均震源深度为5.6km,而巴东地区的地震平均震源深度为2.6km.以震源深度5km为界,浅于5km的地震的6值为1.16,而深于5km地震的b值为0.90,不同深度地震的频次变化与水位关系差异明显.

姚运生,YAOYun-sheng(*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 

第6篇:水库诱发地震的水二级相变孕震模型

文中讨论了库水渗漏在水库诱发地震中的作用,经过分析研究现有的水库诱发地震资料及相关理论,类比蒸汽锅炉与重力热管的热工原理,提出了水库地震成因的超临界水二级相变孕震模型.模型在水库孕震的各阶段表现为:仞始阶段,渗漏水在压力注射和重力作用下形成水塞密封盖层,在超临界温区的地层裂隙中引发二级相变循环对流;孕育阶段,地层原生裂隙在高围压条件下形成应力腐蚀、化学蚀变、温差应力破碎作用,从而原生裂隙更加发育,制造了更大的对流循环通道;临震突变阶段,在热管下部热交换区内的临界水热通量剧增,超临界水发生横向流动,向封盖层外部扩散;发震阶段,在超临界水重力热管的通量和热管上部交换区所形成的压力,超过地层或封盖层的破坏极限时,推动上部地层做活塞运动导致地震.

陈巨鹏,CHENJu-peng(成都恩威集团,成都,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