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春期孩子情感方面如何教育

发布时间:2024-02-07 20:06:23

青春期孩子对于男女情感的认识还不是很深,也不全面,需要父母的引导。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欢迎欣赏与借鉴。

1.关于门当户对

关于青春期孩子情感方面如何教育

老话说,要“门当户对”。门当户对,并不是钱财、权位上的相当,而是文化积淀、人生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模式等等的相似。

当你们在这些对人生的基本理解越相似的时候,日常生活中就越容易相互理解。有冲突,也容易达成妥协。

如果你是一个相信人生需要不断奋斗的人,就不要去选择一个贪恋生活安逸的人,因为那会让你觉得他不知进取、太过自私无赖;如果你在城市中长大,没见过农村大家庭的清苦和彼此依靠的人,就不要轻易选择一个由整个大家庭供养下奋斗到城市中的人,因为当他不断回报他的大家庭时,你可能无法忍受自己的生活被不断入侵。

2.慎重选择一个对食物太过贪婪的人

从心理学上讲,年轻时太过于肥胖,除开生理因素,可能意味着他是一个人格发展不那么健康的人:首先,他可能是一个贪婪的人。

不要小看“吃”这件事,人一生下来与母亲最主要的连接就是吃,是吃才能让一个婴儿活下去。所以,吃的背后,有许多心理、情感的需要。一吃就停不下来的人,可能意味着内心有太多关于被爱、被接纳、安全感等等的缺失,所以,会用吃来填补。

他在吃东西的同时,也可能会不断吃掉你的情感和生命,会让你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好、欠他太多。

他心里有一个巨大的洞,为了填上它,他会不断索取你的情感,就像要吸干你最后一滴血。但事实上,你是满足不了他的,因为那个洞如果他自己没有去织补漏洞,就会填进去多少漏掉多少。

其次,他可能会是一个没有节制力的人,太过贪婪,就难以节制。对一个人来讲,可能就会有一些危险,面对金钱美*的诱惑,他能拒绝吗?面对各种欲望的膨胀,他有能力克制吗?

如果他缺少节制的能力,就有可能允许自己沉迷于一些有危险的需要,比如*品、赌博。

第三,对食物太贪婪的人的心理世界可能有一部分停留在孩子阶段,他用自己的身材*自己还小,还没有*别的魅力,从而避免幻想中与同*父母的竞争。

第四,他还可能是一个不愿健身的人,我们先不说健康的身体是在为双方的幸福做积累这件事,单就不愿锻炼来讲,可能就意味着他缺少自控力,不愿付出艰苦努力。

我想,你一定不愿意在伴侣关系中一直照顾他,因为你也是需要被照顾的。

如果上面讲的这些他都没有,那你也要考虑到第五点,他从视觉上能吸引你吗?不可否认的是,人类是视觉动物,而我们更容易被身材健康的人吸引。这是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基因选择的智慧,值得尊重。

3.不要选择一个太过节俭的人

节俭是一种美德,但当一个人有经济能力仍舍不得吃一顿特别点的饭、看一场电影听一场音乐会时,他可能不愿满足的不只是你的需要,更有可能他的内心缺少活力,也没有能力爱惜自己。

当他不能爱惜自己时,就谈不上能够爱惜你了。一个人对生活没有什么欲望,可能也不会去努力创造生活,就会安于现状,在原本应该奋斗的年纪,太早地让自己停止下来,成为一个生命无趣、生活单调的人。

太过节俭的背后,还有要命的一点,是缺少对未来的确定感。当一个人能够确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积累更多的财富时,他就有勇气投入更多。财富永远不是攒多的,而是创造的。

4.有能力表达自己的需求

据我对身边诸多婚姻的观察,这个世界上每对伴侣都是不同的,每一对伴侣都需要在生活中摸索自己的相处方式。但是如果一味顺从、不提要求,显然是有问题的。伴侣,就像养育孩子一样,同样是需要教化的。

对于男人来讲,他们从妈妈的怀抱投入你的怀抱,会期待你像妈妈一般给予他精心照顾,最好他还不必承担什么责任。如果你是一个顺从的好老婆,你的纵容他的期待,也会纵容他的不成熟,让他太晚才学会承担责任。

在有十几年、二十几年婚姻的人群中有一句话,好丈夫都是被老婆逼出来的。如果可以偷懒,没有人愿意那么费力地去挣生活。而对于女人来讲,当她从父母身边离开的时候,就意味着她不得不放弃一些童话般的幻想,进入实实在在的生活。

孩子,你是一个普通人,你供养不了一个公主或者王子,所以,帮他/她成为普通人是你要担负的责任,你没有必要对他/她有太多的照顾和妥协。只有当你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时,你才会舒服;只有当你可以在这段关系中舒服时,你才能真的给予对方情感上的满足。

所以,好的伴侣关系,不是牺牲自己的需要去满足对方,而是要尊重对方的不同,同时有能力表达自己的需要。在关系中,不管哪一方牺牲太多去满足对方,关系都会出问题。

因为所有的牺牲都会从其他地方找到补偿,比如一个为家庭做出很多牺牲的妻子可能会变得很唠叨,或者是一副忍气吞声的样子,让跟她一起生活的人时时感受到自己像个加害者,这就会消耗家人太多的情感能量。那个牺牲的人会把牺牲变成对家人施虐的武器。

[关于青春期孩子情感方面如何教育]相关文章:

第2篇:孩子的青春期如何教育

在孩子还没有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周围的亲友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不仅极难沟通,更处处与家长作对,让人不胜烦恼。怎么面对孩子的成长,儿子已经上了初中,个头一下子蹿了起来,脸上也长满了青春痘,青春期不可抑制地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之“斗智斗勇”,不断修正我的教育方式,终于让青春期不再烦恼。

“敌”进我退,不跟孩子正面冲突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迅速扩大,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自主意识,对家长不再盲从,乃至开始质疑反驳。此时,家长不能再以孩童相待,要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

一般来说,青春期的孩子对家长不再会言听计从,哪怕就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呢,也会故意地对着干,顶着说,就是所谓的“逆反”。开始时,按照一贯的做法,跟孩子耐心讲道理,没想到孩子根本不听,比家长还振振有词。到后来我实在忍无可忍,用暴怒勉强压制住孩子。可孩子却无比生气,并用不以为然的目光看着家长,弄得家长表面胜利了,内心却充满了挫败感。几次过后,跟孩子的的关系越来越恶劣。那就换种方位教育,你说地球是方的,我就说肯定不是圆的;你说某个老师作业多真烦人,我就说是啊,让我儿子这么累,怎么还不让她下岗呢。如此一来孩子也觉得没意思了,等过后再跟他探讨问题,他就可以心平气和,不再无理取闹了。

曲意怀柔,套出孩子的秘密

进入初中后,孩子不仅有了*意识,更有了自己的秘密。他买来带密码的日记本,开始偷偷写日记,也会时常关注自己的衣服发型。我问他,他自然不说,想看他日记也看不到。可我还是想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有了曾经碰壁的经验,我决定继续“迂回作战”。

开始注意仪表,就投其所好,给他的衣装发型提出建议,对于需要的花费一般也都是支持,如此让他对我不再怀有戒备,很多事情都开始跟家长商量。

与此同时,把他当朋友一样聊天。说起自己读初中时,喜欢过班级里的某个男生,如何如何。看孩子大感兴趣,趁热打铁问他班里的情况。孩子没有防备开始津津有味地说起他们班某个男孩喜欢某个女孩,都一一打探明白。家长可以跟孩子开玩笑,问他,你有没有喜欢的女孩?他说:“当然有啊。”过了两天假装顺口问女孩(男孩)成绩如何。其实这种不过是小孩子的朦胧想法罢了,也就不再放在心上了。

有理有节,让孩子心服口服

上初中后,孩子周围的同学大部分都有手机,这时候孩子肯定也想要。可家长觉得没有必要,在学校有家校通,回家有电话。说上高中再买吧,你现在拿个手机都没地方放,两天就得丢。对于孩子一度向往的名牌衣物,家长要予以了坚决地拒绝。可以跟孩子说:“首先,咱家的经济条件一般,另外,最重要的是你现在身体长得多快,花大价钱买的衣服不到一年就短了,多浪费啊。有那钱咱们都吃了多好啊!或者给你买卡通书和游戏卡也行啊。”

走入青春期,家长教好孩子,孩子依然理解家长的。在孩子希望要做的事情上,家长会宽容让步;在家长坚守的原则面前,孩子亦会欣然接受。当然青春期还没有完全走过,前方还任重道远。但家长相信只要我们满怀对孩子的爱,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引领乃至放手,青春期一定可以波澜不惊地安然度过,家庭的天空每一天都是晴朗和明媚的。

家长教育孩子常见误区罗列

1.期望虚高脱离实际

很多家长就像对股市一样,期望虚高,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一味盲目跟风、从众,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的个体,家长要基于孩子的实际,发挥孩子所长,让他成为一个可能成为的人。

2.成绩至上忽略身心养成

一些家长对孩子提要求的口头禅就是“只要成绩好,其他怎么都行。”育子标准的倾斜,导致一些学生成绩虽好,却品德欠佳。专家认为,重才轻德的教育育不出真正的人才,而有才无德的人也不会受到尊重。

4.要求孩子忽视身教

一些家长给孩子立起各种规矩,提出种种目标,自身言行却不端,这样的教育对孩子而言不但毫无效果,更可能误导孩子的是非观。作为父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自身首先要勤奋,无论对工作还是家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5.强迫学习产生厌倦

孩子生而具有对万物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让其轻松自然地学习,才能学有所得。若一味被迫学习,孩子会产生厌倦情绪。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可以换一种方法,改变常用的让孩子解答问题的方式,尝试着让孩子自己提出问题。

[孩子的青春期如何教育]相关文章:

第3篇: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教育

孩子进入青春期,无论是在生理或是心理方面都会有变化发生,面对这些变化有些父母会措手不及。孩子的叛逆,孩子的小秘密让父母很是苦恼。

在孩子还没有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周围的亲友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不仅极难沟通,更处处与家长作对,让人不胜烦恼。怎么面对孩子的成长,儿子已经上了初中,个头一下子蹿了起来,脸上也长满了青春痘,青春期不可抑制地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之“斗智斗勇”,不断修正我的教育方式,终于让青春期不再烦恼。

“敌”进我退,不跟孩子正面冲突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迅速扩大,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自主意识,对家长不再盲从,乃至开始质疑反驳。此时,家长不能再以孩童相待,要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

一般来说,青春期的孩子对家长不再会言听计从,哪怕就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呢,也会故意地对着干,顶着说,就是所谓的“逆反”。开始时,按照一贯的做法,跟孩子耐心讲道理,没想到孩子根本不听,比家长还振振有词。到后来我实在忍无可忍,用暴怒勉强压制住孩子。可孩子却无比生气,并用不以为然的目光看着家长,弄得家长表面胜利了,内心却充满了挫败感。几次过后,跟孩子的的关系越来越恶劣。那就换种方位教育,你说地球是方的,我就说肯定不是圆的;你说某个老师作业多真烦人,我就说是啊,让我儿子这么累,怎么还不让她下岗呢。如此一来孩子也觉得没意思了,等过后再跟他探讨问题,他就可以心平气和,不再无理取闹了。

曲意怀柔,套出孩子的秘密

进入初中后,孩子不仅有了*意识,更有了自己的秘密。他买来带密码的日记本,开始偷偷写日记,也会时常关注自己的衣服发型。我问他,他自然不说,想看他日记也看不到。可我还是想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有了曾经碰壁的经验,我决定继续“迂回作战”。

开始注意仪表,就投其所好,给他的衣装发型提出建议,对于需要的花费一般也都是支持,如此让他对我不再怀有戒备,很多事情都开始跟家长商量。

与此同时,把他当朋友一样聊天。说起自己读初中时,喜欢过班级里的某个男生,如何如何。看孩子大感兴趣,趁热打铁问他班里的情况。孩子没有防备开始津津有味地说起他们班某个男孩喜欢某个女孩,都一一打探明白。家长可以跟孩子开玩笑,问他,你有没有喜欢的女孩?他说:“当然有啊。”过了两天假装顺口问女孩(男孩)成绩如何。其实这种不过是小孩子的朦胧想法罢了,也就不再放在心上了。

有理有节,让孩子心服口服

上初中后,孩子周围的同学大部分都有手机,这时候孩子肯定也想要。可家长觉得没有必要,在学校有家校通,回家有电话。说上高中再买吧,你现在拿个手机都没地方放,两天就得丢。对于孩子一度向往的名牌衣物,家长要予以了坚决地拒绝。可以跟孩子说:“首先,咱家的经济条件一般,另外,最重要的是你现在身体长得多快,花大价钱买的衣服不到一年就短了,多浪费啊。有那钱咱们都吃了多好啊!或者给你买卡通书和游戏卡也行啊。”

走入青春期,家长教好孩子,孩子依然理解家长的。在孩子希望要做的事情上,家长会宽容让步;在家长坚守的原则面前,孩子亦会欣然接受。当然青春期还没有完全走过,前方还任重道远。但家长相信只要我们满怀对孩子的爱,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引领乃至放手,青春期一定可以波澜不惊地安然度过,家庭的天空每一天都是晴朗和明媚的。

第4篇:如何面对和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呢

第一、父母要和孩子有平等的沟通

沟通是双方解决不同意见的根本。可能很多家长觉得跟孩子们有过沟通,但是总是不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其实,父母们应该有包容之心,在孩子面前不要把自己当成权威,有的孩子说的东西稍微有些偏离父母的意思,父母就盯着这些孩子的弱点,不断施压让孩子改变。这样孩子知道父母不尊重他们的想法,也就不会再把心里的真正想法跟你沟通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应该建立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第二、父母需要真正用心去关心孩子

每一位父母都是关心孩子的,但是你的关心是真正的吗?是用心的吗?我们经常觉得孩子不听我们话的时候,就从孩子身上寻找不乖的原因,有多少的父母反省过是不是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呢?有时候,我们应该和孩子换位思考,你小时候是不是也期待父母体谅你的心里感受?为什么到了自己作父母时就忽视了孩子这种权利呢?真正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可以有惩罚,但是需要弄清楚背后真正的原因。同时,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也应该有奖励。但是记住,孩子有犯错的权利,无论孩子做错什么,都不应该太过于去责备孩子,泯灭了孩子的创造力。

第三、父母不要做权威的象征

调查显示,超过80%的父母总会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孩子做了什么就用自己的一套标准去衡量,不符合自己标准就反对。孩子更多地需要赞成,而不是反对。比如,孩子做作业一段时间后,跑去看电视,父母看见了就不让孩子看,让他继续做作业。但是孩子会立马就去做作业吗?就算去了真的能用心做吗?还不如让孩子看一会,再接着做作业可能更好。

第5篇:父母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教育

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教育

作为正在进入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怎样能和孩子沟通?怎样能教育好孩子?怎样让青春期的孩子听话?

1、秘诀是商讨,商量和讨论。我们要和孩子真正地作朋友,不是以家长的意志为中心。很多小皇帝,看起来是以孩子的意志为中心,实际上是以家长的意志为中心,你不要做什么!你要做什么!没有考虑到孩子自己的空间,孩子自己的权利。父母要平等地和孩子沟通和交流,真正和地和孩子做朋友,做一个坦诚交流的朋友,要耐心地听孩子的意见。要静下心来听孩子说什么,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谈话。家长往往会以命令、否定的口气对孩子说话,对孩子是一个伤害,我们应该和孩子进行商讨。

2、吵架是家庭中经常会发生的一个事情,尤其是在心理逆反期的青年人,是很容易和父母吵架的。一个聪明的年轻人,虽然是在吵架,但是心里都在爱对方,假如没有爱,就没有必要去吵架。跟父母吵架,是表达爱的唯一方式吗?可不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能否坐下来,跟父母好好谈,到底需要对方什么。

东方的文化是一个羞于说爱的文化,很少有父母会说孩子我爱你,孩子也很少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不直接用言语表达我们的爱,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达爱。比如一个动作,一个笑脸,用手抚摸孩子的头,或者是给孩子送一件心爱的礼物,这也是表达爱,传递爱的一个方式。

青春期“叛逆”是正常现象

“不仅仅是青春期,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其心灵都是十分敏感而脆弱的,如果不能给孩子正常的亲子关爱或者采用不当的教育方式,就会给孩子心灵造成损伤。”有些家长喜欢沿用上一代人教育自己的方式教育子女,觉得自己都成长得好好的,这便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有些父母(尤其是父亲)甚至还存在“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老观念,试图在孩子幼年时期就将其“吓住”。“作为家长,从母亲十月怀胎开始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和思想准备,以科学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去郑重地迎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人的心理发育要经历两次反抗期,一次出现在2~3岁,表现为任*,不听话,爱哭爱闹;一次发生在青春期,大致从12~14岁开始,可能持续三四年。

“人在第二个反抗期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激素的分泌,第二*征从开始发育到逐渐成熟,同时在心理上也逐渐发育成熟,最后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叛逆”现象一般出现在青春期的中期阶段,敏感、易怒、任*是他们心理变化过程中很正常的行为表现。

处于青春期中期的孩子在通过竞争增强自信心的过程中并不是找自己同龄的“优秀生”,而是喜欢挑战“权威”,在孩子心里,这种权威主要是父母和老师。

青春期心理健康标准

1、与年龄相符。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相似,特别是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应该是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谈、举止、嗜好、服饰与同年龄的大多数人相差太大,那么他的心理可能不太健康。

2、善于与人相处。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在青春期,随着社会范围的扩大,要经常与人交往。在交往中,要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互相合作精神,丰富集体生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I—6时在青春期还应该鼓励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

3、乐观进取。积极进取,不畏困难,保持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调整适应,而不会长期沉湎于忧愁苦闷中。

4、适度的反应。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在速度和程度上都有不同,但这种差异一般不会很大。如有的人反应偏于极端,那么心理就不健康。

5、面对现实。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对现实,能认识环境,把握环境。遇到困难总是想方设法去解决,而不是采取逃避现实或者想入非非,自欺欺人。

6、思想合乎逻辑。做事会遵循规律,有条不紊,不三心二意。说话条理分明,不会东拉西扯。

第6篇: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方法

青春期是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从未成熟到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的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人生中质的转变期,是脱离了儿童时代认识方式,创造新的自我观念,从心理上重建人生的时期。

孩子分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学习刻苦努力同时成绩优良。

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一定不要逼他在班里争第一名第二名,不要只在名次下功夫,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要尽可能实施松弛教育。家长们不要老问,这次考试是第几名啊?千万不要让孩子对自己是第几名一直压力特别大,每次给家长报告的就是考了第几名,要让孩子放松。

这样的孩子怎样启发、欣赏和夸奖他呢?

要鼓励孩子把知识学活、效率提高,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掌握课本内容,同时培养课外爱好,使自己的思路更展开,追求创造*思维。有些家长只知道关心孩子在班里考了第几名,被这个虚荣心所束缚。上小学是这样,到了初中还这样,一定要求孩子进入前几名,特别重视名次。把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分数的领先上,担心孩子在学习名次上的领先不能保持,担心随着年龄增长、年级增高孩子失去优势。

其实孩子在班里是第三名、第四名不差什么。这次考了第一名还是第二名也不差什么。

不要让孩子死用功,要让孩子多看课外书,多学习课外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别人用四个小时复习功课,他用一半时间就记住了。多出来的时间看课外书。增加知识面,多想象,多思维,打开思路。结果,两年、三年、五年过去了,孩子在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提高上真正领先了。

孩子年龄越大,年级越高,差别越明显。

对学习基础好的孩子,尤其要重视打开他的思路,鼓励他进行创造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增加课外兴趣,同时保持成绩优良。这才是聪明的家长,是真正使孩子长期学习成绩好,并且在*以后能够创造、有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教育方式。

第二种类型,学习也刻苦,成绩一般,并不是最好。

成绩不理想有几种情况,中等是一种,较差是一种,中上还是一种。对于这样的孩子,你肯定不能再督促他在刻苦上下功夫,更不能用多做题解决问题。

已经刻苦了,成绩和最好的学生还有差异,家长要分析其中的原因。

第一,可能因为孩子过去的基础就差一点,幼儿时期的教育会直接影响孩子小学一年级的成绩,小学阶段的学习状况还会影响到孩子初中的成绩。孩子学习成绩不是最好,与他以前的基础相关,与家长早期的教育相关。

第二,可能和他所处的学习环境、老师的指导相关。

可能孩子适应这个老师,不适应那个老师。也与孩子的心理素质相关,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感到紧张,有压力,有负担。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得当。一定要分析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具体原因,不是让孩子刻苦再刻苦,而主要让他在学习方法上改变,变得更灵活,更生动。

如果原因属于孩子的心理素质、承受力方面的问题,要在这方面及时做出调试。这类孩子对家长的态度常常特别敏感。他在学习上已经很刻苦,很向上。成绩不理想是由于基础稍差,方法不适当。家长的理解特别重要。

要具体地解决问题,使孩子进步,然后赞扬这个进步,赞扬他取得进步的那个方法和途径。千万不要说,我的孩子挺用功,就是傻一点,笨一点,所以学习成绩差。千万不要用这样的话来说孩子。要逐步帮助孩子找到前进的具体方法。

一味地、特别着急地要求孩子把学习成绩赶上去,往往适得其反,叫“欲速则不达”。

大人们都知道,你一定着急地做某一件事,结果反而可能做不好。开车特别着急,抢着赶到一个地方,出事的往往是这种司机。

所以,对学习刻苦的孩子一般不是施加压力的问题,主要是让他找到提高成绩的途径和方法,让他灵动起来,活泼起来,增加兴趣和自信心。

第三种类型,学习不是很努力,但成绩优良。

这种孩子往往比较聪明,不是太用功,但成绩比较好。有时候马虎一点,有时候粗心一点,有时候做作业不认真一点,考试的时候不复习一点,学习上不太下功夫。这类孩子其实有特别大的发展潜力。家长只要方法得当,他是很容易进步的。如何让他更用功,对学习下更多的功夫,这是家长要琢磨的。

这类孩子往往比较有主见,用家长的话讲,叫自以为是。这时候绝对不可以用家长的自以为是来改造孩子的自以为是,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对这类孩子欣赏、鼓励固然很重要,还可以适当运用一下激将法。对于一个学习刻苦、但是成绩一般甚至差一点的孩子,你可不能激将:你看人家谁谁学习多棒。这就挫伤他了。

可是对又调皮又自以为是、成绩还不错的孩子,你激将一下,你夸一夸别的孩子,他也许会受点刺激,还用点劲儿,把他的学习潜力调动起来。激将法是鼓励、榜样的方法。不管是古今中外学习努力而有成就的榜样,还是周围的榜样,总要寻到一个榜样,自然而然地对他形成激励。

什么时候开始用功,第一步特别重要。

要让孩子进入用功的良*循环。如果通过一个适当的方法使孩子用功了,努力了,他的变化就会比较显著。为什么要用激将法?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讲过,对那种任*的、淘气的、调皮的孩子,要利用他好强的心理。这类孩子往往比较好强,就利用他的好强来引导他。

如果他比过去努力了,成绩也有所提高,就要非常到位地实施家长的欣赏和夸奖。

第四种类型,学习不努力,成绩一般,或者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

因为学习不努力而成绩一般或比较差,家长们可能就比较头疼了。学习努力不努力,对学习喜欢不喜欢,成绩好不好,三者的相关*特别明显。这三者常常会形成恶*循环:因为不努力就成绩更不好;因为成绩更不好就更没兴趣学习;更没兴趣就更不努力学习。

解决恶*循环要从三个环节中的某一个环节入手。

不大可能从成绩入手,努力也没努力,兴趣也没提高,成绩自己就上去了,上来以后就有兴趣了。这一般不可能。否定这个环节。要从兴趣和努力两个方面来考虑。有些情况下适合从兴趣出发,但让一个成绩不太好又不那么努力的孩子突然增加学习兴趣,很难。

这里,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态度应该有差别。大一点的孩子要比较主要地从努力环节入手,打破这个恶*循环。小一点的孩子要更多地考虑兴趣,比如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不喜欢算术,所以不用功,学习成绩当然不好。怎么让他喜欢呢?用游戏法则调试他。

对于比较大的孩子就要告诉他,打破恶*循环首先要靠努力。你不努力就学不好,学不好就更没兴趣,成绩就更差。因为成绩不理想,所以不爱学,不爱学的结果是成绩更不理想。所以先要努力。努力了就会有进步,进步了就会产生兴趣。这是从努力开始。学习的努力和孩子向上积极*相关,和自信心相关,也和注意力与毅力相关。

总之,要用种种方法调动孩子,在不长的时间内努力一阵,使学习成绩得到一点点相对的进步。成绩的提高表现出来了,老师的评判有了,家长的欣赏和夸奖也随之而上,孩子就可能形成兴趣的上升——这样就进入良*循环。一定要对孩子讲清楚,恶*循环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努力。

第五种类型,学习成绩下降。

不管孩子的学习现在是好的、不好的、差的,只要他比原来退步了,家长一定要特别重视。

你的孩子哪怕学习是中等水平,可是他比原来进步了,那你大可以放心。孩子的状态是良*的,在上升。你的孩子哪怕现在处在良的水平,但他原来是优,这就是退步。

退步有几种表现。

一种退步是在大的、阶段*的跨度中出现的,比如由小学到初中,由初中到高中,发现孩子的学习和原来的情况不一样了。首先要看到,这是孩子所处的竞争环境变化了,竞赛对手变化了。很多普通中学的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以后都会遇到这个问题。他的横向比较退步了,不一定他相对于自己过去的竖向比较退步了。孩子在原来的学校里是尖子学生,考入重点中学在班里变成中等甚至是中下。这种横向比较造成的退步,往往对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影响都很强烈。孩子受不了,家长也受不了。但这种差异常常还不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你的孩子在普通中学是第一名,到了重点学校,很多学校的尖子都集中到一起了,孩子再争第一名就很困难。

那么,面对孩子现在的处境,首先要有和孩子共同承受的心理素质。要对孩子讲清楚,这是现实,就好像运动员在省队是第一名,到国家队就不一定是第一名了一样。但能从普通学校到重点学校,毕竟是进步。在这里哪怕你处在中等水平,甚至中等偏下,也并不能说明你是退步。

要鼓励孩子从承认这个现实开始,争取一点一点的提高。这时候,家长任何不顾条件、不顾环境的埋怨和指责,都可能从根本上破坏孩子学习的积极*。

还有一种情况,因为不同的智力、心理发育。

往往在初中和小学阶段,女生学习比男生有优势。可是到了理工科大学,往往男生比女生多。为什么呢?*别差异造成的。再就是不同人的差别。有的家长从小注意孩子基本优势的开发,虽然在小学阶段成绩差不多,可是到了初中,高中,他领先了。有的孩子小学成绩很好,但基础智力开发一般,学习方法不够灵活,课外知识不够丰富,随着学业的增加,显出某种不足来。

一定要分析退步的具体原因,明白是由于环境变化造成的,还是由于不同*别、不同素质、不同智力结构发展造成的。有可能是不努力,有可能是不同发育阶段带来的心理躁动。青春期的孩子会有一些浮躁。原来学习很好,一下退步了。也可能因为家庭的变故。也可能因为孩子的早恋倾向,也可能是家长和学校环境对孩子的某种挫伤。也可能是孩子的某种心理障碍。当然还可能因为课外一个让孩子特别着迷的活动,分散了他的注意力……种种原因都可能造成孩子的退步。

当孩子成绩退步的时候,家长最好的方法不是训斥,不是埋怨,不是数落,而是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一谈,不回避问题。回避肯定是错误的。埋怨和数落也是错误的。

特别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讨论讨论,交流交流。鼓励孩子自己找出退步的原因。家长只要特别和蔼,没有压力地与孩子聊天,孩子在自由倾谈的过程中会主动地把原因讲出来。家长也不一定问得非常具体,你为什么学习退步了呀?也可能就是谈学习,你最近感觉怎么样?学校的情况好不好?

从围绕学习的自由谈话中,孩子可能会慢慢地把自己学习有所退步的原因找出来。如果孩子能够找出原因,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不找原因,一味地训斥是最愚蠢的做法。孩子不经过总结,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退步。孩子知道自己因为青春期浮躁而退步吗?他不想一下不会知道的。又比如,孩子这段时间连续看了多场球赛,耽误了学习。他不想一下,连这个特别明显的原因都找不到。

要与孩子认真对话。

要注意,有些原因孩子是难于向家长启齿的。他会跟你谈他的早恋吗?很多孩子不会。青春期的反应孩子也不会和你谈。有的孩子甚至不敢告诉家长他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让孩子自己总结发现原因,或者通过家长的帮助发现原因,是解决学习退步的重要工作。

[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方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