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统美德故事

发布时间:2024-03-12 17:22:06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名人故事,这些故事启迪着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那你知道名人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名人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名人传统美德故事:岳飞精忠报国

名人传统美德故事

金兵攻城掠地,烧杀抢掠的消息不断传到相州??(今属河南)岳飞的家乡。自幼习武研读兵书的岳飞再也抑制不住报国杀敌的心,参加了抗金队伍。

他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劳一生的母亲。临行,深明大义的岳母为让儿子安心杀敌,在岳飞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你一生的志向就在这四个字里面了,”岳母说,“我的期望也在里面了。只盼你早日传来杀敌立功的喜讯。”

岳飞凭借他作战的英勇和韬略,很快成为抗金队伍年青的将领。

1127年,岳飞率岳家*渡过黄河,与义*的八字*联合攻打金*。战斗中,岳飞将金*大将拓跋耶乌抓下马来,惊得金*弃甲而逃。

1129年,为灭南宋,金*将领兀术率大*渡过长江,建康(今南京)、镇江、杭州、越州、定海纷纷攻陷。贪生怕死的宋高宗一路逃命,亡命途中还想与金议和。岳飞难忍亡国的仇恨,率岳家*与金兵殊死激战,连胜六仗,将金兵赶到长江边。接着,岳飞又与韩世忠合作,韩世忠在镇江黄天荡围住金兵十万,岳飞在建康郊外大败金兵,收复了建康。从此,金兵听到岳家*的名字便心惊肉跳。

1140年,为收复江南失地,岳飞与儿子岳云率*渡过长江,到河南郾城,准备与金*决战。

这次决战非同小可,宋*胜,金*就会被赶过黄河;金*胜,宋*就会败退长江以南,南宋朝廷便岌岌可危。

金兀术率十万大*决战,还将训练多年的战阵“铁浮图”、“拐子马”带到郾城。“铁浮图”就是铁甲骑兵,士兵和战马头戴铁盔,身披双层重甲,战马以皮绳相连,上阵冲杀,*??不入,像一堵铁墙横扫敌阵。“拐子马”就是轻骑兵,配在“铁浮图”两翼,当“铁浮图”冲乱敌阵后,“拐子马”便在乱*中驰骋冲杀。

金兀术怪异的战阵没有吓倒岳飞,他用极短的时间训练出一支使用长柄利斧和钩镰??的队伍,来对付“铁浮图”和“拐子马”。

决战开始了。金兀术自信地令士兵吹起进攻的号角。在充满杀气的号角声中,“铁浮图”像山一样压向了岳家*。

岳飞下令擂起战鼓,战鼓震动了大地,令金*的号角变成了扰人的蝉声。一支步兵出现在岳家*阵前,手执长柄利斧和钩镰??,怒目躬身,等着金*的“铁浮图”冲来。

两*冲撞的一瞬间,岳*兵士敏捷地钻入敌阵,飞快地挥斧砍战马的马腿,用钩镰钩马上骑兵的盔甲。皮绳连着的铁骑一匹马的马腿被砍断便倒下一片;穿着厚甲的金兵被钩镰??钩下马站立不起,只等着岳家*砍他们的头颅。战场上金*被杀得血流成河,尸骨成山。

此战不久,岳家*在朱仙镇再败金*。金*草木皆兵,如丧家之犬逃到黄河北岸。宋*在黄河南岸*旗猎猎。岳飞豪情万丈地指着北岸鼓励将士:“我们要一直打到金人的老巢黄龙府,在那里开怀痛饮。”

金*上下哀叹说:“撼山易,撼岳家*难。”岳飞成了金国灭宋不可逾越的障碍。

可就在收复中原失地指日可待的时候,宋高宗赵构害怕岳飞功高威胁到他的皇位,便在奸臣秦桧的怂恿下,连发十二道金牌,催岳飞“班师”。

这哪里是得胜“班师”,分明是临阵撤*,拱手将收复的失地再送给金人。岳飞悲痛欲绝,愤然道:“十年努力,一旦付诸东流,收复各州,一朝全部丢弃。社稷(ji)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岳飞回到临安(南宋临时的都城)不久,便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入狱,1141年农历12月29日深夜,将岳飞毒死在风波亭。一同遇难的还有他的儿子岳云,部将张宪。

岳飞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千百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取义成仁。“精忠报国”已成为每一个*人毕生追求的美德。

名人传统美德故事:赵轨杯水

【赵轨杯水】

赵轨酬值。驻马待明。父老挥涕。杯水饯行。

【原文】

隋赵轨、为齐州别驾。东邻有桑椹落其家。悉拾还主。为原州司马。夜行。马逸入田。伤禾。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征入朝。父老相送者齐挥涕曰。公清若水。故不敢以壶酒相送。请酌一杯水奉饯。轨笑而饮之。

桑椹、微物耳。况自落乎。而必拾还其主。田禾、马伤耳。况夜行乎。而必待酬其直。是较之查道因献枣而挂钱于树。仲山因饮马而投钱于渭。更甚焉。杯水饯行。非特喻清如水。其德泽长流。亦如此水矣。

【白话解释】

隋朝时候。有一个姓赵名轨的人。在齐州的时候。做着刺史下面的佐吏官。东边的'邻舍。有株桑树结了子。那桑子熟了。落在他的家里。赵轨就把桑子尽数拾起来。送到邻家去还他。后来在原州地方。做了掌管*队的官。夜里骑了一匹马行走。那匹马走入田里。把田里的稻子踏坏了。赵轨就停着马。等到天亮了。访着那稻子的主人翁。算给他价值才去。后来赵轨被皇帝召了朝廷里去。送他的父老们。一齐流着眼泪说。我公和水一般的清洁。所以我们不敢拿壶酒来相送。请用一杯清水饯别你。可好吗。赵轨笑着把那杯水喝下了。

名人传统美德故事:孔奂单船

【孔奂单船】

孔奂清白。赴任单船。俸分孤寡。不受衣毡。

【原文】

陈孔奂、除晋陵太守。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惟以单船临郡。所得俸秩。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号曰神君。殷绮见其俭素。馈以衣毡一具。奂曰。太守身居美禄。岂不能办此。但百姓未周。不容独享温饱。不烦厚意。

孔休文。靖之来孙也。少孤。为叔父虔孙所养。永定中。除晋陵太守。晋陵自宋齐以来为大郡。虽经寇扰。犹为全实。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惟奂清白自守。单船赴郡。应得俸秩。且分赡孤寡。况衣毡乎。

【白话解释】

南北朝时候。陈朝有一个人。姓孔。单名叫一个奂字的。放到晋陵地方去做太守官。他的为人很清白自守。妻子们并不跟着上任去。只自己坐了一只船、到晋陵地方去。他所应得的、薪俸。随手立即分给那一般没有父母、和没有了丈夫穷苦的人。那一郡地方的百姓们。都称呼他叫做神君。有一个姓殷名叫绮的人。看见孔奂很俭朴。就送给他一套衣毡。孔奂见了就说道。我做了太守官。得了很大的俸禄。难道不能够备办这些物件吗。但是百姓们还没有周全。当然不可以独自享着温饱。你这种厚意。是可以不必的。

【名人传统美德故事】相关文章:

1.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2.关于中外传统美德的故事

3.故事:诚实守信是传统美德

4.*传统美德小故事350字

5.名人故事:名人之累

6.名人读书故事大全

7.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8.名人读书故事简洁

第2篇:中华传统美德名人名言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6、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7、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9、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0、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3、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15、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1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19、三*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0、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2、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2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24、生于忧患而死于*。——<孟子·告子下>

25、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26、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28、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2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3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3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5、三*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6、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37、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38、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39、仁者寿。——<论语·雍也>

4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第3篇:传统美德的名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处】《论语·为政》。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

【提示】古人要求做人诚实,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而且,这种诚实更是智慧,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如果以不知为知,不仅不诚实,而且会影响自己的进步。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出处】《论语·宪问》。

【大意】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

【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夸夸其谈,而在行动上一事无成,那就会被别人视为“言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出处】《墨子·修身》。

【大意】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提示】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讲究实际行动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实践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自古以来也有许多思想家、学问家在知与行的问题上作了有益的探索。李时珍走遍了南方许多省,收集民间*方,逐一加以验证,写成了不朽的*学名著《本草纲目》。仅仅靠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的人,是很难成为大学问家的。

第4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_美德小故事集锦

中华传统美德是每个小孩子应该从小学起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融让梨的故事

远在东汉鲁国时期,有个小孩叫孔融,从小十分机灵,也很有礼貌,很多大人和小孩都喜欢他。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几人相亲相爱,关系十分的好。有一天,孔融的妈妈给大家买来很多梨,都放在一个盘子里,摆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再看看其他几个兄弟,随即挑了一个最小的梨,便站到了一旁,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所作所为,便他故意问孔融:“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为什么你偏偏挑一个最小的?”孔融思考片刻,回答到:“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爸爸听后,又问道:“照你这么说,你年龄也不是最小的,应该把最小的应该留给最小的弟弟吃啊!”孔融随即回答道:“我是哥哥,比弟弟大,理应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爸爸听完孔融的话,十分高兴,哈哈大笑道,心想:孔融虽然只有四岁,却知道把大的梨留给哥哥弟弟,真是一个好孩子啊!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代的诗歌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被后人称为“诗仙”。但是,李白小的时候也很调情捣蛋,不喜欢读书。他的父亲把他送到私塾之后,李白觉得那些四书五经真是无聊透了,便偷偷的跑了出来,自己去玩耍。不知不觉走到了一条小溪旁。忽然,他看见一位非常慈祥的老奶奶蹲在溪边,在一块石头上磨着一根铁杵。李白非常好奇,便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老奶奶连头也不抬,一边磨一边回答“我在磨针。”李白听好哈哈大笑,“磨针,这要磨到猴年马月啊!”。老婆婆听罢,停下了手头的动作,对李白说:“小孩子,铁棒虽粗,但是只要功夫深,滴水都能把石头打穿,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绣花针吗?”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深受启发。心想:“是呀,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坚持,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水滴石头,铁杵成针。读书也是一样,只要能每天坚持,不怕困难,一定能够学好!”李白转身跑回学堂。从此以后,他坚持每天刻苦读书,终于成为一大文豪。

“小华佗拜师”

东汉末年,七岁的华佗到一位姓蔡的医生家里去拜师学艺。见过师傅之后,华佗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静听老师的吩咐。

蔡医生技术精湛,前来拜师的人很多。蔡医生想收一个聪明的孩子为徒弟,决定先考考他们。

他把华佗叫到跟前,指着家门前的一棵桑树提了一个问题:“你瞧,这棵桑树最高的枝条上的叶子,人够不着,怎么才能采下桑叶?”

“那就用梯子呗!”

“我家没有梯子!”

“那我就爬上去采!”

“不!你能够想出别的办法吗?”华佗找来一根绳子,在绳子上系了一块小石头,然后将它往最高的树枝上抛。绳子将那根树枝拉了下来,华佗一伸手就把桑叶采下来了。

“好,很好!”蔡医生高兴地点点头说。

过了一会儿,他们看见院子里有两只山羊在打架。几个孩子去拉,结果都没有拉开。

“你能让那两只羊不再打架了吗?”

华佗围着桑树转了一圈,拔了一把鲜嫩的绿草。他把草送到山羊面前。这时,山羊的肚子也饿了,见了草就顾不上打架了。

“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很高兴当你的老师!”

后来,华佗成了一代神医。

凡事善于开动脑筋,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若是知难而退,只会使自己变的更加平庸。

“徐文长取礼物”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又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第5篇:传统美德的名人故事大全

传统美德的名人故事:成汤放桀

【成汤放桀】

成汤救世。誓师于郊。自谓惭德。放桀南巢。

【原文】

商汤、契之后。初为诸侯。居亳。三使聘伊尹。尹就汤。汤荐尹于桀。自亳凡五适夏。告以尧舜之道。桀终不听。暴虐愈甚。汤乃誓师攻鸣条。放桀于南巢。自以为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虺乃作诰以明之。

汤三聘得伊尹。荐于桀。盖其心以为伐桀救世。不若使尹事桀。以止其乱。志正不在兴商也。至万不得已而放桀。独为有惭德。是故征诛吊伐。有汤之德则可。无汤之德则篡也。其不为口实者几希矣。

【白话解释】

三代时候。商朝的汤王。就是契的后代。起初是在夏朝做着诸侯。居住在亳的地方。差了人、用了聘礼、去聘请伊尹三次。伊尹才到汤王那儿来了。汤王就把伊尹荐到桀王那边。打从亳的地方到夏朝里。前后一共走了五次。把古时代唐尧虞舜做人君的大道理、告诉桀王。桀王终于不肯听他的话。反而愈加暴虐了。汤王不得已、才发了誓、与兵去攻打鸣条地方。把桀王流放到南巢地方去。汤王既然流放了桀王。自己以为这桩事。未免有伤德*。很为惭愧。说道。我恐怕后世的人。把我当做话柄。于是仲虺就做一篇诰文。来表明他。

传统美德的名人故事:孙谦感物

【孙谦感物】

孙谦去官。借居马厩。孚及蚋蚊。化及猛兽。

【原文】

梁孙谦、历官太守。有仁政。蛮獠竞饷金宝。不纳。百姓载送缣帛。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借空车厩居焉。零陵郡多猛兽。谦至绝迹。去复害人。居官俭素。冬则布被莞席。夏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之。

许止净谓真为循吏者。自身虽无私宅帱帐。而百姓饷金宝。必谢绝之。而为贪吏者。百姓虽无私宅帱帐。且必强其纳金宝。故循吏所治。虽有猛兽。不敢为暴。贪吏所治。自身即是当道豺狼也。

【白话解释】

南北朝时候。梁朝里有一个人。是姓孙。单名叫一个谦字的。屡次做着太守官。但是他的做官很有仁心的德政。蛮夷的人。都送给他金钱宝贝。他一概不收。百姓们去送给他绸绢布帛。他也一概不受。每每在去任的时候。没有私自居住的房子。就去借了空的车房住着。零陵郡的地方。向来有猛兽很多。孙谦一到任以后。那些猛兽就没有了。等到孙谦去了官。猛兽们仍旧出来害人了。孙谦在官衙内居住。也很俭朴。冬天睡的、不过布被粗席。在夏天的时节。也没有帐子。可是他晚上睡着的时候。也没有蚊虫来咬他。人家都觉得很奇异的。

传统美德的名人故事:孔明洁身

【孔明洁身】

诸葛孔明。盖世清贞。鞠躬尽瘁。不别治生。

【原文】

蜀汉诸葛亮、字孔明。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先君谓诸葛武侯。奇才也。后汉四十四年基业。非侯焉能创此。先主病笃。且谓之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可。君可自取。是岂先主尚不知侯之廉洁耶。盖深知后主昏暗也。自表之文。亦只以悟之耳。

【白话解释】

三国时候。蜀汉有一个贤明的宰相。复姓诸葛。单名一个亮字。表字就叫孔明。他自己在后主那儿表着说。做臣子的家里。在成都地方有八百株的桑树。有一千五百亩的薄田。子弟们吃的穿的。已经是很有余了。至于做臣子的在外边做官。凡是随身穿的衣服。吃的食物。都是靠着官家的俸禄。另外不再办别的生财事业。替家里增长分毫的财产。假使做臣子的死了那一天。一定不使得家里有着余多的布帛。外边有着余多的钱财。来对不住你皇上的呵。后来等到他死了。果然照他的说话一样。

第6篇:古代传统美德小故事

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代传统美德小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故事一: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故事二: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故事三: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命。有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故事四:鹿乳奉亲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有诗赞曰: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故事五: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后人有诗赞曰:

救母险如履薄*,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