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4-03-06 15:44:22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心理健康

一、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1、对学生的个*心理不了解。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心理产生于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离不开学生的活动。而体育课堂空间广阔,学生身体直接参与的游戏、运动竞赛学习活动中,而且体育运动不能调节身心舒缓学习压力,学生在体验运动的快乐和运动的成功以后,能够增强自信和自尊,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培养,体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个*心理变化情况,通过预测、观察分析手段及时收集学生心理不断变化的信息反馈,以便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侧重于运动技能、运动知识、保健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个*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法对学生做出健康的正确指导。

2、对健康教材缺乏深入研究。

新课程从体育扩展到体育与健康,内涵扩大了,增加了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教材不是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课程的简单合并,而是强调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地联系起来,前提是学好体育基本技能,增强体质,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健康观念、健康意识的培养,积极地保持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能力与态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而我们有些体育教师错误地认为,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可以代替如营养、医疗、睡眠等条件,简单化地理解为与体育有关的医学知识。缺乏对健康教材深入地研究,对健康教材的文化功能挖掘研究不够,过分依赖和局限体育运动健康教材。难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不能灵活地运用教材及进行创造*的发挥,无法解决学生的健康问题。

二、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1、改进教学手段,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是消除和压抑学习不良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受场地、器材、环境、气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要求严格的课堂纪律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课堂纪律过于严厉会影响学会的自由发挥,因此,必须在教学上多下功夫,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不同教材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自由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多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和-谐而有序的课堂学习氛围。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抓好环境创设。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悉心培养学生对教师的敬与信任之情。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好每一次活动,关心每一个学生,认真对待和设法满足每一个学生正当的需求。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考虑,仔细回答。还要善于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感情,如鼓励的话语,赞许的目光,理解的表情等。教师还要尽可能进入学生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分享学生的喜、怒、哀、乐,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懂得自己的体验,能够知道自己的孤独,能够懂得自己的失望,能够理解自己的气愤等等。总之,教师对学生热爱、负责、尊重之情,不仅会赢得学生对教师之爱,也为亲密、充满真诚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及时发现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体育课堂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进程也包括情感上获得成功感的愉悦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进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正确引导,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4、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作为体育教师不能把注意力全放在增强学生体质上,还要传授卫生保健知识以及心理保健知识。如果发现学生出现心情抑郁、焦虑、紧张、自卑、恃弱、畏惧等情绪或行为有异时,要及时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不是进行社会生活经验必要的干扰,维护心理的自然、健康。

5、因材施教。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把学生的心理变化、情感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实在自己的教育行动中。我们必须根据不同*格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施教,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那些孤独怪僻的学生,我们首先应该调整他们不合群、不善交往的现状,为他们选择足球、篮球及拔河等集体项目。这些群体*的运动项目有利于个体消融到群体之中,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对于那些*情急躁容易激怒的学生,可让他们多下棋、打太极拳、慢跑等;对那些自负好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爱争强好胜的长处,和一些不足之处,选择一些难度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运动,如跳水、体*等项目,也可以找一些实力超过本人的对手打乒乓球,羽毛球,不断提醒他人外有人这个不变的道理。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第2篇: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学校体育教育是通过运动来进行教育的,体育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新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学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合作与竞争的能力,为适应以后竞争日益的社会环境打下了扎实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意识品质基础,实现了学校的生存教育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要把体育教育仅仅看作是运动的教育,而是要把运动作为一种载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师生平等关系,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是正常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学生应该得到足够的表现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改善师生关系后,师生交流多了,情绪情感互相感染,形成心理上共振,情感上共鸣,认知上相近,课堂上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认知——*作能力得到提高,学练效果处于最优化,使学生能应对环境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二、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体育教学为契机,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心理上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和依赖*、自觉*和幼稚*错综矛盾的时期,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的愿望,而往往不能实行自我监督,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加上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父母的溺及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从而导致现在的中学生心理素质差的现象。

而作为我们的体育教学,因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成为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由于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学生自身的运动来实现的,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体育课和学生的群体活动,并配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为自己的心理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以体育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心理健康意识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运动为目的。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教学环境的干扰*、教材的难易*、身体素质的差别*和组织教法的多变*,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无不影响着体育教学。我们在追求效率和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动作要领,把握正确的练习方法,让学生感到体育课乐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体育活动,使其认识到个体的差异,培养坚忍不拔的心理健康意识。

四、正确理解体育教学的目的,多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以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促使其健康成长

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得到别人的表扬,成长中的学生更有此心理。有这么一个事实大家都知道,学生最喜欢进游戏厅,究其原因,除了社会综治不力、学校管理不到位、家庭照顾不周、学生有零用钱和空闲时间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方面的原因就是:游戏机里多的是赞赏、表扬之类的极富挑逗*的言语。如“你不愧为英雄,你真棒,好样的。衷心祝贺你,还愿挑战吗?”所以学生在游戏机上能品尝成功的快感,享受赞誉声。这个事实从反面说明了,学生特别是较差生,在学校得到的赞赏、表扬太少了。所以作为我们体育教师应正确理解体育教学的目的,多表扬学生,以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促使其健康成长。

一个阶段考试过去了,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当然要表扬他们,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和平衡。可是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该怎样“表扬”他们呢?陕西12名少女集体自杀就是因为考试成绩差,心理压力太大,才酿成了这样的悲剧。人都有一些闪光点,都有一些特长。我们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教学时可以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表扬他们。例如,组织篮球赛,让他们在球场上一展风采;组织小型田径赛,让他们龙腾虎跃……不但可以消除学生那种艨胧的哥们义气的群体意识,而且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与平衡,有了受于自己的成功体验,心理就会健康发展。

第3篇:班主任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

一、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每天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位班主任必须爱自己的学生,不能对形形**的问题学生存有偏见,爱理不理,每个家长都不会因孩子的一次出言不逊、一次捣蛋而对小孩不理不睬,“师者父母心”,只有用心与心的沟通与关爱,才能化解横跨在师生之间的鸿沟。其实老师的爱很简单,一句赞美的话,一次温柔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这些都会让学生感受到师爱的存在。“亲其师,信其道”,有了这股师生间巨大的爱,我想任何铜墙铁壁般的心理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们积极提倡“爱的教育”,就是因为只有通过爱,才能培养爱。爱意味着尊重、信任、理解、关心。“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凡事多站

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了解他们的心声,以宽厚平和的心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

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下学习。现代学校都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模式,学生在教室里上课、交往、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度过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因此,创建一个和-谐、整洁、充满美感和富有教育因素的教室环境相当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一种无形力量。良好的教室环境能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积极健康的心态,能陶冶学生的情*,净化学生的心灵。它会象一个磁力场,使学生身在其中就会不知不觉地被“磁化”。

我在教室的环境布置中,充分利用黑板报,向学生传授心理卫生知识、介绍心理疾病的危害,阐明心理健康的重要,这样可以预防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我还围绕班级奋斗目标,设置了“比比谁的红星多”竞赛表、“瞧!我们真棒!”班级风景线等,形成一种德育、心育和美育的氛围,对班级学生的行为起了导向、激励、规范的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熏陶和鼓舞。我努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实施教育,甚至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三、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技能。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任何活动都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在这一片展示自我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尽情地成长。

另外,作为教师要注重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哲学家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当我们发现学生存在不良心理倾向的时候,就要及时地纠正和引导。如学生中有的嫉妒心理很强,有的猜疑心很大,甚至有的同学有自卑感。当我们发现学生这些不良心理情况时,就要及时地纠正,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让他们克服。只要我们苦口婆心,推心置腹的跟学生谈话、引导,学生定会改过自新。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你批评学生喋喋不休地讲大道理,才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面对问题学生,关键是要以平和的心态,找到一种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并展开有效教育。

四、加强家校联系、转变教育观念,创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氛围。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往,老师请家长都是因为学生犯错误,而我很少因为学生犯错误请家长。相反,我利用各种方法给家长发送表扬学生的消息。每次考试过后,不光成绩优秀的学生要表扬,有进步的学生更要表扬,学生有一点闪光的地方我都会大大地表扬。这样,去尽量营造一个积极的,良*的,友好的,正向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用爱心去拥抱所有孩子,去理解、信任她们,去增强、培养她们的自

信心、自尊心,用全身心去拨动每一根琴弦,让它们*奏出动人曲调。

班主任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篇2]

一、创设“互爱”的班级人际关系环境。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的活动,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行为活动,都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激发,其活动过程受环境条件所制约,而活动由反作用于环境,改造着环境条件。”而教育专家也认为,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影响较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及社区教育之中。对于学生来说,接触时间最多的应该是班集体。只要班级人际关系融洽,就易形成民-主、和-谐、上进的情感气氛,就有利于学生间、师生间的思想、情绪、情趣、情*等的相互感应,并有益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第4篇:如何养生更健康

感冒介绍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q…[详细]感冒的病因|感冒的症状|感冒的治疗|感冒的预防搜索:感冒月经失调介绍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详细]月经失调的病因|月经失调的症状|月经失调的治疗|月经失调的预防搜索:月经失调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立秋的到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是气温仍高温不减。那么立秋时节,如何养生,显得至为关键。

立秋饮食宜祛暑滋*

立秋时节,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

考虑到天气还可能会依旧炎热,可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降暑祛热,还可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代谢产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多的,如:黄瓜、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应食用养*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此,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

立秋时节宜养肺护肝

立秋将至,初秋时节应重点养护哪些部位?预防哪些疾病?可选用何种方法来调理、养护身体呢?中医专家认为,立秋过后,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容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润肺。而此时,肝脏、心脏及脾胃还处于衰弱阶段,因此,立秋过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因此要加强调养,使肺气不要过偏,影响机体健康

专家指出,要适当多润肺,多补充水分,少食辛辣、烧烤、油腻、伤胃的食物,相反,可多吃点果仁类的食物。起居还宜早起早卧,多呼吸新鲜空气,多做深呼吸,以及时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注意不做剧烈运动,不过度劳作,可适度慢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另外,在肺盛之时易影响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肝气受制的秋天,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表现在生理方面则为容易引起气血失调等疾病的发生,比如:内分泌紊乱等问题,像月经失调、心慌心悸、失眠问题等。当出现此类现象时,可通过养*、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当心“秋老虎”依旧伤人

立秋是一年之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此后湿气逐渐减弱,让人难以忍受的“桑拿天”也会逐渐减少。但立秋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处暑节气也将在8月底接踵而来,“秋老虎”甚至还可能虎视眈眈,而天气也逐渐转向干热。特别是立秋过后,还可能再处于炎热之中,而这种炎热气候有时候也可能要延续到九月,天气才能真正凉爽起来。因此,立秋后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为预防中暑,最好要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外出时,记得随身备好藿香正气、人丹等防暑用品,同时做好防晒工作。

早晚温差渐大预防感冒

立秋过后,再加上时而来袭的台风影响,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在的昼夜温差逐渐变大。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会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发感冒等。提醒市民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

一些人习惯于在家赤膊睡觉,再加上空调温度设定太低,夜晚睡眠时寒气侵体,体质下降,诱发感冒、肩颈疼痛等疾病。专家表示,立秋过后,天气将逐渐转凉,提醒广大市民在居家环境中不宜24小时空调全开,尤其是夜间,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另外,近来突发降雨天气较多,市民出门当心淋雨,容易引起身体不适。提醒出门时最好随身携带雨具,或备件衣物,以备不时之需。

第5篇: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从1998年浙江学生“徐力弑母事件”和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泼熊事件”到2004年震动全国的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件件都令人发指。如此种种,人们不仅要问,我们的教育干嘛了,她怎么了?面对如此泯灭人*的事件,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我,最近一直在不断的反思“我们教育的初衷是什么?”、“中学历史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和紧迫*

心理健康是一个综合*的命题。概括来说,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成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能够妥善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所谓的心理健康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有这样一个案例:2017年,在我所带的高中毕业班中有这样一个女孩,她在高中文理分科后的历次考试中,总成绩总是在级部的前五名,曾经还考过两次级部第一,成绩一直比较稳定,是我们心中一本的好苗子,老师们都对她学习上倾注了莫大的关心。但自从进入到高三下半学期,这个女孩就经常请假不来上课,后来通过和家长的交流才得知,原来是她心理压力太大,学不下去了,甚至她本人还曾经要求她的母亲带她去看心理医生。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平时只关注她的学习方法的改进,而忽视了对她的心理辅导。在这之后,我们任课教师就不断地找她交流,希望能调整好她的学习心态,缓解应试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可能时间已经太晚,高考前的半个多月,她就根本不来学校上课了,害怕面对课堂,面对教室里的那种紧张的学习氛围,最终一个一本的苗子因为应试心理素质的低下,本科没有了,只考了一个专科。其实,在现在的高中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历程中的特定阶段,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意志品质的塑造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对于以上问题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康德就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蔡元培也说,教育是成就人格的事业。众所周知,未来社会将是教育高度普及与发达的社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仅仅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而更应该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样的人被称为“大成智慧者”。钱学森认为“大成智慧者不是单纯智力和技能的培养,而是集身心全面发展之大成者。”在我看来“大成智慧者”必然应该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身心健全发展的人,教育在本质上应是一种人格的、生命的启迪和教育。和我的本职工作相关,我更加关注和思考的是历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中学历史教材内容极为丰富,历史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丰富的感染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理解记忆、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自我认识的正确评价,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终身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此时此刻面对上述案例所体现的现象,让我心情沉重并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和紧迫*,我们的历史教学也急待于改观。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1、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前提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师生关系融洽,可以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能力的良好环境,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产生浓厚的参与热情和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够活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其潜在的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有这样一个案例:今年我班上有一个学生,是一个体育生。他因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专长,优越感很强,课堂上从来不学习,要么和别的同学说话扰乱课堂纪律,要么睡觉,老师们提起他都很头疼。我通过和他的几次交流,发现这个男生的本质并不坏,只是要看我们怎么去引导他。所以在以后的几次谈话中,我更多的倾注了对他的关怀和担忧,而他也愿意和我谈心了,我们成了朋友。不用说,他以后的历史课堂纪律表现没有太多问题,而且在学习上也用心多了,在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历史单科成绩过70分,这就是我们心理教育的结果。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咱们课堂上是师生,该怎么要求该怎么做,课下咱们是朋友,有什么说什么”。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第6篇:如何让学生心理健康

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了一些关于课堂管理的心得,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阶段,身体健康心理脆弱,教师的一言一行对每位学生来说都将是影响深远。过激的话语或言行有时会改变其一生的命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言行一定要谨慎、慎重。如何才能做到这些?

首先,平时要多观察每位学生的言行,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表达方式、与同学交往的情况、经常与那些同学往来比较密切,各自的兴趣与爱好,特长,家庭状况和环境等。

第二,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拥有爱心。关爱,关心,爱护,关注,肯定每位受教育者,使其在爱心呵护下成长,在受关爱地同时学会关心爱护他人,培养爱心拥有者,放大心灵深处潜藏的友善。

第三,尊重每位受教育者.教育工作者因多种因素引起的情绪不稳定,对受教育者的有意或无意过失行为,教育工作者的过激语言和行为都会不同程度的损伤受教育者的内心深处,如果不及时沟通或宣泄,长期积压成疾,造成心理*影,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教育工作者抓住机会恰到好处的沟通会起到事半功倍地效果。

第四,受教育者拥有公平地受教育权利。每位受教育者都希望被教师关注,拥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被教师和同学肯定。如果每一位受教育者都拥有同等的机会并且得到教师的赞赏,其内心充满阳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