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生态瓶》教案

发布时间:2024-02-21 17:11:4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做一个生态瓶》教案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第2篇: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

《做一个生态瓶》是这一单元里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为了把这节课上好,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和同事一起去找水草和小动物,在寻找未果的情况下,又亲自到花鸟市场去买了水草和金鱼,还特意准备了一袋洗干净了的沙子。上课时孩子们自己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有的带了小鱼和泥鳅,有的带了乌龟,还有的捞了很多浮萍。虽然准备的材料不像书上说的那么丰富,但是看到孩子们兴奋的表情,我还是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没有白费。

反思一下自己的这节课,我觉得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在时间分配上还是有一些不合理,导入的时间比较长,出示池塘生态系统后,在孩子们探究生物与非生物间的关系时,缺乏一些引导,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重难点没有突破,导致了后面设计实验方案花了一些时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实在探究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时,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深入研究,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鱼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水草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很自然地就明确了生态系统的真正内涵。

2、在备课方面,“备学生”还做得不够。比如有的学生在课前就已经把生态瓶做好了,而且做得非常棒。这样的小组有好几个,这样就导致在后面的制作过程中,这部分学生无事可做。生态瓶做好后,再要他们来讨论设计方案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学生也失去了讨论的兴趣。如果在课前我了解了学生的状况,在做生态瓶时我就会请那些做好了的同学上台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再让其他同学提出意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进行改进。这样既能体现他们组的价值,又让他们有事可做,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3.在对做好的生态瓶评价时,我只是让学生展示了一下自己的生态瓶,并没有做过多的讲评。其实各小组做的生态瓶都差不多,这样评价一点价值也没有,反而还浪费了一些时间。其实在评价的时候,完全可以让他们拿着自己的生态瓶,说一说自己的制作过程,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也是对他们这节课的总结,能很好地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收获了不少,让我对今后的实验教学有了更深刻得认识。我想任何一节课只有在教师的潜心研究和精心打磨下才能使教学环节精细化,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第3篇:做一个生态瓶作文400字

周一时,雷老师让我们建立一个“生态瓶”,通过“生态瓶”了解怎样成功建立一个“生态瓶”,并记录“生态瓶”每一天的情况,雷老师告诉我们,建立“生态瓶”要有动、植物和微生物,这样一个“生态瓶”就建立了。

我的“生态瓶”研究记录

第一天:

全班情况:

大家都刚刚建立起“生态瓶”,都很兴奋,一会给鱼换水,一会给鱼喂食(因为第一天水里没有微生物)。而我却觉得这样不好,会把鱼弄死,结果,第一天,我们班就死了十条鱼,有一个组还把鱼缸打碎了。

本组情况:我们组的鱼缸是一个乌龟盒子,里面生活着八条小巧玲珑的鱼,我还放了一些有根的水草,一些小石子和田螺,一个“生态瓶”就建立了。

一天总结:

我知道了:建立一个“生态瓶”要拥有非生物、微生物、动物和植物才行,不能玩鱼,这样会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给折腾死。

第四天:

全班情况:

因为昨天的事情,大家都更护自己的鱼了,不愿意再去伤害那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反而去照顾它们,我发现每个组的同学一下课就到鱼缸哪儿,和同学们比谁的鱼缸漂亮、谁的鱼多,这样,上课同学们常常走神。

本组情况:

同学停止喂食了,因为我们的水已经变绿(变绿表示水里已经存在微生物),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组的水很快就变绿了,有些组的水却仍然清澈见底,很是奇怪。

第4篇:《做一个生态瓶》说课稿小学科学教案

一、关于教材

1、教材的设计意图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环境更加熟悉了。在对环境进一步观察中,他们会发现一些更有深度和价值的问题,对环境问题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生物与环境(二)”这一单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初步建立起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在这一探究过程中,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

2、《课程标准》规定:

《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生物间、生物与非生物间的联系,强调知识的应用。

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生命世界”的内容标准的确定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生命与环境”部分具体内容则十分强调联系和应用。

“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用名词和概念,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3、在教材中的位置

生命世界——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做一个生态瓶——生态平衡——保护生态平衡

4、在单元中的位置

整个单元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整个单元的教学由10个主题活动组成。首先从观察熟悉的“蔷薇花丛”开始,研究“花丛”中动植物间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研究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然后从设计和建造生态瓶开始,观察生态瓶内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研究改变生态瓶的控制条件,推测和观察条件改变后的生态状况,初步感受生态平衡的意义。最后将研究推广到真实的大自然中,推测草原上某种动植物增减或某种环境改变后生态平衡状态的变化,进而认识引发沙尘暴的原因;在了解学习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基础上,通过上网、访问、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认识了解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进一步关注自然界的珍稀动植物,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做一个某种珍稀动植物生存现状和保护措施的调查研究报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因此,我们可以用以下脉络来把握“做一个生态瓶”在本单元的地位:

蔷薇花丛观察生态瓶改变生态瓶

他们是什么关系做一个生态瓶

食物链和食物网显微镜下的生命

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爱护珍稀动物和植物

4、教材结构

观察认识池塘生态系统——设计做一个生态瓶的方案——制作一个生态瓶

二、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准备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接触了解了常见的植物、常见的动物、常见的其他生物、生物的生命周期、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需求的一些生物基本的但比较零散的知识;也经历体验过观察探究植物、动物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本单元前3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也听说过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系统等比较复杂的生物学名词。一部分学生甚至还能对上述名词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们在设计生态瓶制造方案时,学生是能够考虑到一些动植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2、学生的观察兴趣

应该说大部分学生对于观察花草和小动物还是有较浓厚的兴趣的。制作、并长期不断地观察生态瓶里的动物和植物,对于大部分学生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的。(本人在1998年上半年,曾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对一个11岁的女孩作了不间断的观察,有趣的是,她兴趣保持时间最长的是在自家阳台上种一棵豇豆,从下种,到收获,到植株枯萎的里,连续培植、观察95天。如果植株不枯萎,这个纪录会更高。)

3、认知需求

在研究蔷薇群落、农田群落后,学生自然愿意将目光转向其他类型的生物群落。

经历了前面几个学期的观察探究,特别是本单元前面3课的学习体验,他们感受了蔷薇群落、农田群落里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是一个生态系统。还感受到在这些相互关系中最显*、最直接的食物关系。他们产生观察探究其他类型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欲望,这是我们引导学生经历“做一个生态瓶”主要心理基础。同时,也顺利地引发学生进行“观察生态瓶”等以后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教师用书》设定的教学目标及想法

1、通过观察池塘里生物环境资料,认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系统,以此为蓝本设计生态瓶的建造方案。(在本单元《它们是什么关系》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系统,本主题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理解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实际条件是我们进行方案设计的依据之一,因此必须在方案中体现出来,我认为制作时主要是根据方案进行)

3、能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制作生态瓶,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这是小组合作的一般要求)

(二)重新设定的教学目标及理由

1、科学探究:能积极地参与讨论、做一个生态瓶的活动,共同协作制作一个生态瓶。(积极的参与讨论,特别是做,是每位学生对“生命世界”前期学习的回顾和综合运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池塘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设计一个生态瓶的建造方案。能在课后个人制作一个生态瓶并坚持观察,关注生态瓶的变化。(这是后续学习的起点和学生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3、科学知识:理解池塘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制作一个生态瓶的过程。(只有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才能设计出科学的方案;了解制作过程,保证了课后自己制作的成功)

四、重点、难点

1、重点:生态瓶建造方案的设计。

2、难点:在设计方案时考虑,尽量让动植物活在自然环境中一样,主要是指动植物的数量比例。

五、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活动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要用观察、设计、制作的方法来学习。其中开始与结尾两部分主要用观察的方法,第二部分主要用设计的方法、第三部分用制作的方法。

大致是以下的学习流程:观察——设计——制作——观察

1、观察:开始部分全班观察池塘群落的图片(影视资料),全班或小组讨论池塘群落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池塘群落的一般模型;结尾部分观察自己制作的生态瓶,进行记录。

2、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以池塘群落为模型,为水生动植物模拟一个人工池塘群落。以池塘群落中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小组人员之间开展讨论,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其中记录员的作用相当重要。

3、制作:根据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按顺序制作一个生态瓶。

六、教学预设

(一)池塘里的生态系统

意图:理解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建立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型,为小组的方案设计和制作提供必要知识准备、情感激发。

1.出示生态池塘图片(或影视),师:同学们已经观察了蔷薇花丛、水田里的生物,老师在郊外找到了一个池塘,我们来看看这个池塘,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回答:池塘里有水草、鱼、小虾、螺蛳、鸭子、河蚌、荷花、荷叶、青蛙。他们会说出池塘里的一些生物,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说出池塘里的非生物。

·这些生物中哪些是水生植物?(水草、荷)

·它们的生存需要哪些条件?(泥沙、水、阳光)

·这些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食物、氧气、住所、躲避动物的攻击等)

·池塘里的非生物对生物又有哪些帮助?

2.原来自然环境下的生态池塘存在这么多生物和非生物,那我们自己能建造一个这样的小池塘吗?

(二)设计建造生态瓶

意图:对池塘生态系统知识以及前期学习的知识的综合运用,直接为下一环节的制作提供依据。在讨论“为生物的生活考虑哪些问题”这一环节时,突破难点“在设计方案时考虑,尽量让动植物活在自然环境中一样,主要是指动植物的数量比例。”

1.小组讨论设计建生态瓶的方案。

我们的生态瓶

设计方案

准备用什么材料

哪些生物来生活?

生物

非生物

为生物的生活考虑哪些问题?

生态瓶模型图

2.组际交流设计方案。

(三)做一个生态瓶

意图:进一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检验方案设计的合理*,为课后的自己制作积累经验,为后续观察活动提供真实的资料。

1.准备相应的制作材料,如透明的玻璃缸、玻璃瓶,也可以是大可乐瓶剪去上半部分。

根据小组讨论决定的方案制作生态瓶,贴上标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给生态瓶取一个有创意的名字。

生态瓶标签样本

生态瓶名称

瓶内生物

制作者

管理者

2.小组商量生态瓶的放置与管理,观察与记录。

(四)课后自己制作一个生态瓶并持续地观察记录。

意图:对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观察记录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保证观察的时空条件。

板书:

做一个生态瓶

容器:鱼缸或大塑料瓶

生物:植物——水草、萍……

小鱼、虾、螺蛳、蝌蚪……

非生物:淤泥、河水、阳光……

生物生活需要: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养料、栖息地、

第5篇:《做一个生态瓶》的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1、教材的设计意图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环境更加熟悉了。在对环境进一步观察中,他们会发现一些更有深度和价值的问题,对环境问题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生物与环境(二)”这一单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初步建立起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在这一探究过程中,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

2、《课程标准》规定:

《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生物间、生物与非生物间的联系,强调知识的应用。

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生命世界”的内容标准的确定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生命与环境”部分具体内容则十分强调联系和应用。

“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用名词和概念,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3、在教材中的位置

生命世界——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做一个生态瓶——生态平衡——保护生态平衡

4、在单元中的位置

整个单元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整个单元的教学由10个主题活动组成。首先从观察熟悉的“蔷薇花丛”开始,研究“花丛”中动植物间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研究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然后从设计和建造生态瓶开始,观察生态瓶内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研究改变生态瓶的控制条件,推测和观察条件改变后的生态状况,初步感受生态平衡的意义。最后将研究推广到真实的大自然中,推测草原上某种动植物增减或某种环境改变后生态平衡状态的变化,进而认识引发沙尘暴的原因;在了解学习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基础上,通过上网、访问、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认识了解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进一步关注自然界的珍稀动植物,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做一个某种珍稀动植物生存现状和保护措施的调查研究报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因此,我们可以用以下脉络来把握“做一个生态瓶”在本单元的地位:

蔷薇花丛观察生态瓶改变生态瓶

他们是什么关系做一个生态瓶

食物链和食物网显微镜下的生命

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爱护珍稀动物和植物

4、教材结构

观察认识池塘生态系统——设计做一个生态瓶的方案——制作一个生态瓶

二、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准备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接触了解了常见的植物、常见的动物、常见的其他生物、生物的生命周期、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需求的一些生物基本的但比较零散的知识;也经历体验过观察探究植物、动物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本单元前3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也听说过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系统等比较复杂的生物学名词。一部分学生甚至还能对上述名词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们在设计生态瓶制造方案时,学生是能够考虑到一些动植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2、学生的观察兴趣

应该说大部分学生对于观察花草和小动物还是有较浓厚的兴趣的。制作、并长期不断地观察生态瓶里的动物和植物,对于大部分学生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的。(本人在1998年上半年,曾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对一个11岁的女孩作了不间断的观察,有趣的是,她兴趣保持时间最长的是在自家阳台上种一棵豇豆,从下种,到收获,到植株枯萎的里,连续培植、观察95天。如果植株不枯萎,这个纪录会更高。)

3、认知需求

在研究蔷薇群落、农田群落后,学生自然愿意将目光转向其他类型的生物群落。

经历了前面几个学期的观察探究,特别是本单元前面3课的学习体验,他们感受了蔷薇群落、农田群落里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是一个生态系统。还感受到在这些相互关系中最显*、最直接的食物关系。他们产生观察探究其他类型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欲x,这是我们引导学生经历“做一个生态瓶”主要心理基础。同时,也顺利地引发学生进行“观察生态瓶”等以后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教师用书》设定的教学目标及想法

1、通过观察池塘里生物环境资料,认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系统,以此为蓝本设计生态瓶的建造方案。(在本单元《它们是什么关系》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系统,本主题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理解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实际条件是我们进行方案设计的依据之一,因此必须在方案中体现出来,我认为制作时主要是根据方案进行)

3、能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制作生态瓶,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这是小组合作的一般要求)

(二)重新设定的教学目标及理由

1、科学探究:能积极地参与讨论、做一个生态瓶的活动,共同协作制作一个生态瓶。(积极的参与讨论,特别是做,是每位学生对“生命世界”前期学习的回顾和综合运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池塘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设计一个生态瓶的建造方案。能在课后个人制作一个生态瓶并坚持观察,关注生态瓶的变化。(这是后续学习的起点和学生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3、科学知识:理解池塘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制作一个生态瓶的过程。(只有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才能设计出科学的方案;了解制作过程,保证了课后自己制作的成功)

四、重点、难点

1、重点:生态瓶建造方案的设计。

2、难点:在设计方案时考虑,尽量让动植物活在自然环境中一样,主要是指动植物的数量比例。

五、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活动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要用观察、设计、制作的方法来学习。其中开始与结尾两部分主要用观察的方法,第二部分主要用设计的方法、第三部分用制作的方法。

大致是以下的学习流程:观察——设计——制作——观察

1、观察:开始部分全班观察池塘群落的图片(影视资料),全班或小组讨论池塘群落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池塘群落的一般模型;结尾部分观察自己制作的生态瓶,进行记录。

2、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以池塘群落为模型,为水生动植物模拟一个人工池塘群落。以池塘群落中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小组人员之间开展讨论,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其中记录员的作用相当重要。

3、制作:根据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按顺序制作一个生态瓶。

六、教学预设

(一)池塘里的生态系统

意图:理解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建立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型,为小组的方案设计和制作提供必要知识准备、情感激发。

1.出示生态池塘图片(或影视),师:同学们已经观察了蔷薇花丛、水田里的生物,老师在郊外找到了一个池塘,我们来看看这个池塘,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回答:池塘里有水草、鱼、小虾、螺蛳、鸭子、河蚌、荷花、荷叶、青蛙。他们会说出池塘里的一些生物,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说出池塘里的非生物。

·这些生物中哪些是水生植物?(水草、荷)

·它们的生存需要哪些条件?(泥沙、水、阳光)

·这些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食物、氧气、住所、躲避动物的攻击等)

·池塘里的非生物对生物又有哪些帮助?

2.原来自然环境下的生态池塘存在这么多生物和非生物,那我们自己能建造一个这样的小池塘吗?

(二)设计建造生态瓶

意图:对池塘生态系统知识以及前期学习的知识的综合运用,直接为下一环节的制作提供依据。在讨论“为生物的生活考虑哪些问题”这一环节时,突破难点“在设计方案时考虑,尽量让动植物活在自然环境中一样,主要是指动植物的数量比例。”

1.小组讨论设计建生态瓶的方案。

我们的生态瓶

设计方案

准备用什么材料

哪些生物来生活?

生物

非生物

为生物的生活考虑哪些问题?

生态瓶模型图

2.组际交流设计方案。

(三)做一个生态瓶

意图:进一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检验方案设计的合理*,为课后的自己制作积累经验,为后续观察活动提供真实的资料。

1.准备相应的制作材料,如透明的玻璃缸、玻璃瓶,也可以是大可乐瓶剪去上半部分。

根据小组讨论决定的方案制作生态瓶,贴上标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给生态瓶取一个有创意的名字。

生态瓶标签样本

生态瓶名称

瓶内生物

制作者

管理者

2.小组商量生态瓶的放置与管理,观察与记录。

(四)课后自己制作一个生态瓶并持续地观察记录。

意图:对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观察记录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保证观察的时空条件。

板书:

做一个生态瓶

容器:鱼缸或大塑料瓶

生物:植物——水草、萍……

小鱼、虾、螺蛳、蝌蚪……

非生物:淤泥、河水、阳光……

生物生活需要: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养料、栖息地、

第6篇:小学科学《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

《做一个生态瓶》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六课,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开始接触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了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一)准备材料很感兴趣

《做一个生态瓶》是这一单元里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我布置了学生去找一个可乐瓶、一些水草、一些卵石、再去捉一些鲫鱼、金鱼或蝌蚪、龙虾、螺蛳等。我为四大组的学生提供了6个网兜。对学生强调了一些安全问题。要到农田旁边的沟渠中去捉一些水生小动物。上午布置以后,中饭吃完,我就带领学生去抓水生小动物了。共捉了有20多条的小鲫鱼,有5-6只小龙虾,还有大量的水草。也有一部分学生是买来了金鱼、卵石等。这样的区别是这些学生失去了一次仔细观察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情况的机会。学生的安全问题使我很担心。因为布置这个任务带来任何一点差错都会给学校造成什么不必要的麻烦。(希望科学课上级主管部门要重视这个问题。)不然老师不敢布置这些是必须的却又有一定安全隐患的活动。对上好科学课有很大的阻力。

(二)生态瓶生物很*

把抓来的鲫鱼放几条进去,又放了几个螺蛳和小龙虾。这样一个生态瓶基本完成了。生态瓶做好以后,上课有了参考物,小鲫鱼游得很欢畅,螺蛳也爬得很安逸,那小龙虾更不用说了。这些小生命不知能够存活多久我可心里没有太多的底。开始我担心学生找不到水生动植物,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学生不仅找来了鲫鱼、龙虾,还找来了乌龟。有的组找来了很多的蝌蚪。经过学生制作以后,发现有的组还很有经验。不但在下面铺了沙子、泥土,还把水草固定在下面。这样,水草就可以成活了。水中的微生物也不用愁,因为有很多学生从小河小沟中找来了大量的水草,够小鱼们吃的了。

(三)课后的深化与拓展

建造生态瓶就是要模拟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建立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虽然与真正的生态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这样做已经让学生感受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全封闭型的生态瓶制作,因为很多学生通过查资料真正的生态瓶是要全封闭的,有的学生还对制作全封闭型的生态瓶感兴趣。我就在课外与学生制作了全封闭型的生态,还选择了一个研究的课题,就是比较开放型的生态瓶与封闭型的生态瓶生物存活时间的研究。

对老师来说,做一个投入型的教师最要紧。但是,同样一节课,投入与不投入区别很大。如果投入了,还要冒学生安全问题的风险,这是很多科学教师面临的问题。我可以这样说,很多科学教师不敢让学生去捉鱼和虾等水生小动物。他们怕万一出了什么事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的名誉。科学课,关键是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研究的能力。学生对生态瓶感兴趣了,能够坚持观察研究生态瓶了,我认为这个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了。至于生物存活时间的长短,生态瓶的好坏,这是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我想研究的课题来源于实际教学过程,学生对封闭型生态瓶内生物存活时间的研究,就是学生在研究开放型生态瓶的基础上,他们自然而然想到的。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让学生有机会去研究这样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