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励理论的薪酬所得税税收筹划

发布时间:2024-02-08 10:55:13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组织中员工薪酬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薪酬所得也有了很大提高,员工缴纳的薪酬所得税相应在增加。薪酬所得税税收筹划越来越被各种组织所重视。组织通过合理的基于为员工提供更好福利的角度进行税收筹划,可以减轻薪酬所得税税负,提高个人税后可支配收入,增加个人财富,最大限度地享受工作成果所带来的收益,其意义对人才急需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激励;筹划;薪酬所得税

按照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薪酬一般包括*、奖金、津贴、股权、员工参加的失业和养老等社会保险中企业负担的部分、免费工作餐或职工宿舍等企业福利。薪酬所得税收筹划是个人所得税收筹划的一部分,是指在不违反相关税收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将应安排支付给员工的*、薪金及各项福利等事先予以筹划,尽量减少员工个人税收支出,降低员工税收负担,提高个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其要点在于合法*、筹划*和目的*。组织作为薪酬所得税的代扣代缴义务人,应将薪酬所得税纳入组织税收筹划的范围,以增加员工的实际收入,激励员工,努力完成组织各项经营指标,实现员工收入最大化和组织绩效目标最大化的目的。

一、薪酬所得税筹划的重要*

(一)薪酬所得税征缴的主要特点

薪酬所得指的是员工受雇或任职于某组织付出劳动所取得的*、奖金、福利等各种酬劳,其征缴主要有以下特点:

1、按月计征。适用3%~45%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2、起征点较高。薪酬所得以个人每月收入固定扣除3500元的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实行支付单位代扣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两种征纳方法。

4、计算简单。个税的费用扣除免去了对个人实际生活费用逐项计算扣除的麻烦,采取总额扣除法,且有明确的扣除标准,计算简单。

(二)薪酬所得税收筹划的重要*

薪酬所得税征缴的上述特点为薪酬支付单位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空间和可能*。薪酬支付单位通过对员工*、薪金及福利安排方案的反复比较,选出员工税收负担相对较轻的方案,从而完成员工薪酬所得税筹划。这样的纳税筹划可以节减员工税收,有利于员工税后收入最大化,提高员工福利水平,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

二、员工激励理论

组织存在的目的是实现特定的组织目标。管理学对激励的定义是:通过某种外部诱因的利用,使人的工作积极*和革新精神得以调动,使人有一股朝所期望的目标努力争取的内在动力。20世纪20~30年代以来,国外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激励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激励理论。这些理论中与员工薪酬所得税收筹划相关的理论有:

(一)需要层次论

需要层次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马斯洛首次提出。该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马斯洛认为,人的这五个层次的需要呈递进规律,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要就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并且这种需要会成为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否则,高一层次需要的欲求就不会太强,驱动力也不足。组织管理者按照需要层次理论设计良好的薪酬管理制度,并做好薪酬所得税收筹划使薪酬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对满足员工的不同层次需要,激励员工有良好的效果。

(二)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该理论认为:按激励功能的不同,组织中对人的积极*产生影响的因素可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是那些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严重挫伤员工积极*、招致员工不满,得到满足可以防止员工不满情绪、但对提高员工工作积极*作用不大的因素。这一因素主要与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有关。包括与上下级及监督者的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安全*等;激励因素是那些如能得到满足就会对员工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能使员工的积极*得到充分而持久的调动、并对工作产生满意感,不能得到满足也不会招致员工太大的不满意的因素。这一因素与工作内容有关。包括工作本身具有挑战*、奖励、晋升和成长等。组织管理者按照双因素理论结合薪酬纳税筹划合理分配*等保健因素和奖金等激励因素,对于预防员工不良情绪,激发员工积极*具有重要意义。

(三)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首先提出。该理论认为:人们有某种需要而且有达到这种需要的可能*时,他才会有较高的工作积极*。这一理论要求管理者在进行员工激励时要处理好个人努力、取得绩效、组织奖励、满足个人需要程度之间的关系。员工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取得预期的工作绩效,如果员工认为通过努力取得预期工作绩效的可能*大,就会激发他的工作积极*,否则,就不能激发他努力工作;员工总是希望取得绩效后得到组织奖励,如果员工认为取得绩效后能得到合理的组织奖励,就会激发他的工作热情,否则,就可能没有工作积极*;员工总是希望得到的组织奖励能满足个人的某种需要,因为个人的需要各有不同,因此采用同一种奖励办法带给员工的满足感会不同,其激励效果也就不同。组织管理者按照期望理论并考虑薪酬纳税筹划的要求,合理设计组织绩效目标及组织奖励目标,对满足员工期望心理,激发员工积极*有重要作用。

(四)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该理论重点研究奖酬分配的合理*和公平*给员工工作积极*带来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员工工作所得报酬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都会影响其工作动机。每个员工都会拿自己的报酬与贡献的比率去和其他员工比较,员工还会拿自己现在的报酬与贡献的比率去和自己过去的比率进行比较,如两者的比率相等,员工就会觉得公平并感到满意,从而积极工作,否则,员工就会感到不公平,从而影响其工作积极*。组织管理者按照公平理论做好薪酬纳税筹划,做到员工薪酬在员工之间及员工自己各年度之间的公平安排,对满足员工公平需要,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有明显的效果。

三、进行纳税筹划提高员工福利的思路和方法

综合上述理论,良好的员工福利,可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从而更加努力工作,一个恰当的、理想的员工福利安排可以为组织营造出强大的竞争优势。组织通过税收筹划,能够提高员工福利,激发其工作热情,实现组织和员工目标的有机统一。薪酬所得纳税筹划的主要思路和方法有:

第2篇: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缴税基本规定

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缴税基本规定,欢迎阅读参考。

一、劳务报酬的概念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各种劳务取得的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包括: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二、劳务报酬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劳务报酬所得按照纳税人每次取得的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超过4000元的,减除20%的费用,以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20%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项目收入额-800元(或者应税项目收入额×2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例外情况:对于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超过2万元,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详见以下的税率表:

三、取得不同项目劳务报酬所得如何计税

劳务报酬属于一次*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收入,以一个月之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取得两项以上劳务报酬收入的,应该分别扣减费用,单独计算税款。

举例:费老师是私人钢琴老师,每天平均给6个小孩单独授课,每结课收费200元,每天收费1200元,平均每个月授课20天,共获得24000元劳务报酬。虽然费老师跟不同的家长收费,但是由于属于同一项目,因此,以一个月内取得的24000元劳务报酬统一缴税。

第3篇: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欢迎阅读。

一、全年一次*奖金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薪金所得计算纳税,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计税办法如下:

先将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奖当月,当月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奖金减除“雇员当月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当月*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

应按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当月*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

应按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奖金-雇员当月*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如:

问:小韩2017年2月取得一次*奖金18000元,其当月*为10000元。小韩取得该奖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多少?

其取得全年一次*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

1、选取税率18000÷12=1500,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元。

2、应纳税额=18000×3%-0=540元

问:小张2017年2月取得一次*奖金18000元,其当月*为2000元。小张取得该奖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多少?

小张当月*为2000元(低于扣除额3500),其取得全年一次*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

1、选取税率[18000-(3500-2000)]÷12=1375(元),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元;

2、应纳税额=[18000-(3500-2000)]×3%-0=495(元)。

二、全年一次*奖金征税的临界点

那么对于全年一次*奖金应如何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呢,按照目前个税超额累进的方法,有可能造成虽然多发了一元钱,但会因此多交几千块税金的情况出现(如下案例)。

【案例】

项 目

甲方案

乙方案

差额

全年奖金

18001

18000

商 数

   1500.08

 1500

税 率

 10%

  3%

速算扣除数

 105

 0

应纳税额

 1695.1

  540

1155.1

税后收入

16305.9

17460

1154.1

总结一下全年一次*奖金的纳税临界点

18001元比18000元多纳个税1155.1元;(18001-19288.33)

54001元比54000元多纳个税4950.2元;(54001-60187.5)

108001元比108000元多纳个税4950.25元;(108001-114600)

420001元比420000元多纳个税19250.3元;(420001-447500)

660001元比660000元多纳个税30250.35元;(660001-706538)

960001元比960000元多纳个税88000.45元;(960001-1120000)

了解全年一次*奖金的纳税临界点,在公司给你全年奖金的时候,可要睁大双眼哦,用政策合理避税还是有必要的,对公司,对自己都有益处。

第4篇: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财务运用方式

税务筹划是基于企业自身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因此,其目标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财务运用方式,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的财务目标

1.节税成本最大化

以纳税成本最小化作为自己的目标基础,认为所有的企业筹划活动都是紧紧围绕纳税成本展开,企业进行税务策划的动机与根本目的是为了节税,即取得纳税成本最小化。节税筹划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税法中固有的起征点、减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对筹资、投资、经营活动以及收益分配的巧妙安排来取得。

2.企业收益最大化

以通过税务筹划取得企业最大收益为目的,将取得企业最大化收益作为衡量筹划效果的最终指标,并且将收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该目标综合考虑企业现实存在的各种因素影响,而且由于收益目标比较具体、明确、容易计量,有利于企业权衡利弊,规划预计,从而选择最佳财务方案。

3.纳税成本最优化

通过纳税人在履行其纳税义务时所支付的各种资源的价值最优化,这也就是纳税成本最优化。企业的各种税务筹划活动与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都是围绕财务结构最优进行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也是纳税成本最优化的实质,也是企业获得最大收益的目标。是纳税成本最优化的实质,也是企业获得最大收益的目标。

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的财务运用

1.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筹划的财务运用

(1)选择节税空间大的税种。因为筹划空间是随着不同税种而不同,在企业进行税务筹划之前首先要对属于哪种税种具有税务筹划的价值进行分析。站在理论的角度上讲,应该选择税收的优惠多,税负伸缩**大的税种。但是与此同时,作为微观经济组织的企业,在生产活动进行时,不仅要对本身的经济利益进行考虑,还要再生产经营行为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与自身尽可能保持一致,对国家限制发展的一些产业领域要进行自觉的排除,以此来对市场的风险进行减少,增加获利能力。

(2)避开成为某税种的纳税人。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只要是纳税人不属于某税种,则不需要对该项税收进行缴纳,所以,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可以考虑能不能避开某税种纳税人,这样就会达到节税的目的。

(3)从计税依据和税率着手筹划。影响应纳税的两个因素,就是计税依据和税率,计税依据越小税率越低,应纳税额也越小,因此,进行税务筹划时可以从这两个因素入手,找到合理、合法的办法来降低应纳税额。

(4)选择最好的资本结构。根据生产经营等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所需要的资金进行获取的一种行为,就是筹资。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进行一系列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就是筹资。资金是通过筹资方式的不同来决定的,产生的税后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

(5)选择最合理的组织形式。市场经济的主体就是企业,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在所适用的税收法律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投资者对企业不同组织形式的选择其投资收益也将产生差别,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税收和获利能力。

2.企业财务成本费用核算中税务筹划的财务运用

(1)充分列支成本费用。企业所得税的轻重、多寡,直接影响税后利润的形成,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从成本费用核算的角度,利用成本费用的“充分列支”是减轻企业税负的最根本的手段。企业在收入既定时,尽量增加准予扣除的项目,即在遵守财务会计准则和税收制度规定的条件下,将企业发生的准予扣除的项目予以“充分列支”,必然会使应纳税所得额大大减少,最终减少企业的所得税计税依据,并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2)合理选择折旧方法。企业常用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在量上是不一致的,分摊到各期成本费用中去的固定资产成本也存在差异。因此,折旧的计算和提取必然关系到成本费用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最终影响企业的税负轻重。

(3)合理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法均规定,各项存货的发出和领用,其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方法中任选一种。这一规定为企业进行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空间,也为企业开展税务筹划,减轻所得税税负,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4)合理分配管理费用。对于从事投资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来说,它们除了进行管理工作外,其本身并不直接从事其他营业活动,因此,投资公司没有收入可以弥补其发生的大量管理费用,其经营状况为亏损。而其子公司由于不承担上述管理费用,利润很高,相应的所得税税负很重。

(5)恰当运用关联企业关系。企业为了融资上的便利,常常会在关联企业之间发生借贷款业务。但是,《企业所得税扣除办法》规定,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第5篇:论企业投资筹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

摘要

本文以纳税筹划在企业投资、筹资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为出发点,从合理应用纳税筹划可为企业带来的税收减免入手,通过大量实例,对比论证了纳税筹划在投资、筹资决策中的的可行*、重要*。本文在参考了大量中英文文献的基础上,对纳税筹划的概念、我国纳税筹划的现状、如何在投资筹资决策中的合理运用纳税筹划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并针对其中某些方面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改进措施。在我国顺利地加入WTO,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这样一个经济背景下,本文力求能对我国企业在投资、筹资决策中通过合理应用纳税筹划,顺应国家税收政策导向,达到减少税负从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有所裨益。关键词:纳税筹划,投资,筹资

Abstract

Thearticleisbasedupontheimportantfunctionoftaxplanninginapany’sinvestmentandfinancingdecision-makings,usesadealofillustrationstoshowthattaxplanningcanrelievethetaxburdenoftheenterprises,andinthemeantimethearticleemphasizesthefeasibility,importanceandlegitimacyoftaxplanning.ByreferringtoalotofChineseandEnglishliteratures,thearticlediscussestheconceptoftaxplanning,thecurrentsituationinourcountry,theapplicationsintheinvestmentandfinancingdecision-makingandindicatessomeaffairsthatshouldbepaidmoreattentionto.OurcountryhasjoinedWTO,sothebusinesspetitionwillbeemuchseverer.Thisarticleofferssomeusefultaxplanningmethodstoimprovethebenefitsoftheinvestmentandfinancingdecision-makingthroughloweringthepanytaxburden,andtorealizethelargestvaluationofenterprises.Keywords:Taxplanning,Investment,Financing

目录

前言…………………………………………………………………………………1

1纳税筹划基本理论………………………………………………………………2

1.1纳税筹划的意义………………………………………………………………2

1.2纳税筹划的基本含义…………………………………………………………2

1.3相关概念辨析…………………………………………………………………3

2投资决策中的纳税筹划…………………………………………………………5

2.1选择企业组织形式进行纳税筹划……………………………………………5

2.2投资地点的选择………………………………………………………………7

2.3投资行业的选择………………………………………………………………7

2.4投资方式的选择………………………………………………………………8

2.5投资结构的纳税筹划…………………………………………………………9

3筹资决策中的纳税筹划…………………………………………………………11

3.1长期借款筹资的纳税筹划……………………………………………………11

3.2通过发行债券筹资的纳税筹划………………………………………………12

3.3融资租赁的纳税筹划…………………………………………………………14

4我国发展纳税筹划的几点建议…………………………………………………17

4.1明确纳税筹划的最终目标……………………………………………………17

4.2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17

参考文献……………………………………………………………………………19

致谢…………………………………………………………………………………20

附录…………………………………………………………………………………21

论文出处(作者):

要把企业走出国门的国内税收问题解决好

纳税人、选举权及其他[下]

第6篇:关于所得税会计理论基础的研究

我国的所得税会计理论虽然起步晚,但经历了不断改革之后,所得税会计理论已经基本完善。本文将首先介绍文章中将要涉及的相关的重要概念,其次,对所得税会计理论基础进行阐释,最后,本文将对我国现行的所得税会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所得税会计的概念及其成因

所得税会计(inetaxaccounting)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在所得税会计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此有必要做一个明确的界定即:永久*差异、暂时*差异和时间*差异。

(1)永久*差异。永久*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

(2)暂时*差异。暂时*差异是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列示在会计报表上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是指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的税基和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值之间的差额,该差额在以后会计期间当资产收回或负债偿还时,会产生应税所得或扣除金额。与时间*差异不同,对暂时*差异的定义是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出发的。

(3)时间*差异。时间*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定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对时间*差异的定义是从损益表的角度出发的。

而所得税会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就是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存在的差异所致。而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遵循的原则不同,前者遵循的是会计准则而后者遵循的是税法。正因为如此,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必须将会计收益按照税法的要求进行调整,由此也就相应的产生了所得税会计。

二、所得税会计的相关理论基础

我国所得税会计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所得税会计理论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并且逐渐与*会计理论相趋同。具体来讲,我国的所得税会计理论经历了从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观的转变,接下来,本文将对这两种观念做简单的介绍。

(1)收入费用观。收入费用观是指根据收入和费用来确认与计量企业收益,这种观念认为收益是收入与费用直接配比所得出的结果。因此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计量收益的方法又被称为收益表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对费用、收入等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并且在此影响下的财务报告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收益表。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会计处理方法的缺陷在于具有很大的主观*,当会计主体发生收益平滑或盈余管理行为时,可能会导致账面收益与实际业绩完全脱离,甚至连对于收益的反映也不够准确。

收入费用观要求准则制定者在准则制定中,首先考虑与某类交易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和计量。

(2)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相对应的一种观念是资产负债观。这种观点认为收益是企业期初净资产和期末净资产比较的结果,主张直接从负债和资产的角度确认与计量企业的收益,因此被称为财产法。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会计处理方法更加注重交易的实质,它将收益与资产、负债联系起来,并且加入了递延、应计、摊销等会计程序,从而使得利润的客观*增强。同时这种观念指导下的会计准则更加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3)我国会计理论基础的变化。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规定我国企业对所得税的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一规定使得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基础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它要求企业在取得资产和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当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存在差异的,应当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而在此准则发布之前,我国使用的是《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它要求企业在收入费用观的指导下采用应付税款法及纳税影响会计法等等。从以前的收入费用观念指导下收益表法转变为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财产法。这显示着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准则的趋同。

三、我国现行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1)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及其转回政策设置不合理。所得税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差异带来的经济效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继后期间根据新的环境和情况判断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差异,使得递延所得税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能够实现的,应相应恢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有一定的主观*,这就导致管理当局有机会认为的*作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处理,例如将其计入营业外支出以达到*纵利润目的。

(2)相关科目设置不够细致。在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中有些科目设置不够细致,例如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准则规定可抵扣暂时*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准则又规定企业对能够结转后期的可抵扣的亏损,也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而准则又未设置二级科目,以区分两者。这就给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工作带来难度,同时,也给企业利用规则漏洞少缴纳所得税提供机会。

四、总结

随着我国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所得税会计理论基础也日渐与世界准则趋同。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化水平,也有利于我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的对其进行完善,提高我国会计理论和准则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