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常识之变奏曲式

发布时间:2024-02-02 11:21:44

变奏曲式是乐曲形式之一,是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一种乐曲结构形式。采用同一主题材料,根据乐曲的发展要求而加以变化重复,形成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的曲式结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变奏曲式的知识,欢迎阅读。

主题内容

曲式常识之变奏曲式

第一部分主题,是全曲音乐形象的基础,其它各部分都是这一音乐形象的进一步发展。民族民间音乐和说唱音乐中用得较多。如笛子曲《喜相逢》、琵琶曲《夕阳箫鼓》以及民族器乐合奏曲《十六板》等都属于这种曲式结构。变奏曲式也常用以写成*的器乐曲或用于奏鸣曲、交响曲等大型乐曲中,其变奏的次数并无限制,少则四、五次,多则数十次。如贝多芬《C小调32次变奏曲》比较著名。

变奏曲要素

变奏曲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曲式之一,分节歌及其器乐伴奏部分的每次反复,可谓变奏之雏形。经过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作曲家们的发展与完善,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变奏方式,形成了固定低音变奏曲、装饰变奏曲、自由变奏曲等几种主要变奏曲类型,它们的产生是以变奏的要素——主题的旋律、和声、织体、结构为出发点(有时候会反复)。该曲式可*存在,也可作为套曲曲式中某一乐章的曲式。著名的变奏曲有勃拉姆斯的《海顿主题变奏曲》等、埃尔加的《“谜”变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等,均是运用变奏曲式创作的杰出代表作。

固定低音变奏曲

以4~8小节的低音旋律或和弦进行为主题(前者如J.S.巴赫的c小调《帕萨卡里亚》,后者如他的d小调《恰空》),当主题不断反复时,上方声部蜿蜒不绝地变化复调结构与和声织体。在巴罗克时期的组曲中,有些舞曲反复演奏时,往往将旋律加以装饰,或同时改变其织体,称为“复奏变奏曲”。

装饰变奏曲

将一个结构完整(通常为二段式)的主题,进行一系列的变奏。常用的变奏手法有:①装饰主题的旋律,并改变其织体;②保持主题的旋律,而改变其和声与织体;③改变主题的速度、节拍、节奏、调*、调式;④从主调体变为复调体(卡农、赋格)等。固定低音变奏曲,主题和变奏是连续不断地发展的;装饰变奏曲,主题和每个变奏都是结构完整的段落,变奏少则3、4次,多则几十次(L.van贝多芬的《迪亚贝利主题变奏曲》多达33次),除了从主调体变为复调体的变奏外,主题结构都保持不变。

自由变奏曲

不仅主题的结构常起根本的变化,主题的*格和体裁也变幻不定(如从抒情*变为谐谑*,从进行曲变为舞曲等);保持不变的,只是主题的个别音调和若干和声轮廓,因此又称“*格变奏曲”。R.舒曼的《交响练习曲》是*格变奏曲最早的范例。19世纪末叶的标题音乐常利用*格变奏曲移步换形的特点来揭示特定的标题内容。如R.施特劳斯的《堂吉诃德》(1897),主题带有骑士*格,各个变奏描绘了堂吉诃德的10次奇遇,终曲则描写了他的死亡。在V.丹第的《伊斯塔尔变奏曲》中,甚至运用了独特的倒装变奏的形式,从最复杂的变奏开始,随后的一系列变奏描写伊斯塔尔在经过七重门时所受到的考验,最后才出现齐奏的主题。在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中,往往同时运用装饰变奏和自由变奏,如П.И.柴科夫斯基为大提琴和乐队写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第2篇:曲式常识之复三部曲式

复三部曲式是复杂化的三部曲式,包含三部分,两端部分对称地位于中间部分的两侧。典型复三部曲式的两端与中间部分存在着对比。复三部曲式与单三部曲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至少有一个部分是大于乐段的结构(单二部或单三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复三部曲式的知识,欢迎阅读。

什么是复三部曲式

复三部曲式(复合再现三部曲式)是复杂化的三部曲式,包含三部分,两端部分对称地位于中间部分的两侧。典型复三部曲式的两端与中间部分存在着对比。复三部曲式与单三部曲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至少有一个部分是大于乐段的结构(单二部或单三部)。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A)的典型结构是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它们通常比在*小曲中有较大发展。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单主题的形式,因为复三部曲式强调的是中间部分与两端部分的对比,第一部分即便是对比主题的三部曲式,两主题的对比程度也小于第一部分与中间部分的对比。

第二部分

复三部曲式的第二部分即中部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1、中部为三声中部或插部(B)

2、中部为展开部(R)

3、中部为连接部(T)

4、中部为第一部分材料的发展(A’)

5、合成*中部(浪漫派作曲家)(BC,BCD)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往往重复(A)或变化重复(A’)第一部分,因而第三部分被称为再现部。中部为三声中部的复三部曲式,典型的再现部是静止的再现。中部为插部的复三部曲式,典型的再现部是变化的再现。

三声中部

Trio原意为三重奏。后演化为复三部曲式中部的代名词,但不一定包含三个声部。

复三部曲式中具有规范结构(二部、三部曲式等)的中间部分称为三声中部。三声中部是呈示*的部分,有完整的结构,通常是二部或三部曲式,有时也可以是乐段或复乐段。三声中部的特点是主题比较平静、稳重,结构较方整,没有不稳定的展开,常与第一部分形成调式、调*的对比。

复三部曲式类型

1紧缩的再现部

2装饰变奏的再现部

3变形的再现部

4展开的再现部

5综合*的再现部

7、复三部曲式各类型的图示

A+B+A(A’)

A+A1+A(A’)

A+R+A(A’)

A+T+A(A’)

8、复三部曲式各部分的结构模式(参见参考资料)

9、复三部曲式中的对比

典型复三部曲式的两端与中间部分往往存在着对比。对比的*质和手段非常多样。可以在主题、速度、力度、织体、调式、调*、音区和音*等多方面进行对比。

用复三部曲式写成的乐曲,往往是世态风俗*的作品,虽然对比的程度有时十分强烈,但对比的*质通常不是矛盾对立的。

10、复三部曲式的应用范围

a、*的声乐曲或乐曲,特别是舞曲、进行曲和各种特*曲。

b、奏鸣曲套曲的中间乐章,第一乐章和末乐章少见。通常慢乐章多用包含插部的复三部曲式,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乐章多用包含三声中部的复三部曲式

第3篇:奏鸣曲式的乐理知识

乐理中的奏鸣曲式,就是写作乐曲的一种格律,即用一种比较固定的框架把乐曲的大结构框出来,使具有某种固定曲式的乐曲具有比较规整的形态,利于聆听者理解与欣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奏鸣曲式的相关乐理知识,欢迎阅读!

奏鸣曲式,这一名称,最早是A.B.马克斯在他的《作曲法教程》中最早提出来的。奏鸣曲式的前身古奏鸣曲式,是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上半叶形成的。这种曲式是一种二段式。第1部分在主部之后有一个连接部,起转调作用,副部则在属调出现(或主部是小调,则副部往往用关系大调)。第2部分则将主部改在属调出现,或用主部的一部分在几个不同的调上展开,然后将连接段改变,使副部在主调上再现。这种曲式不论第1部分还是第2部分都各自反复一遍,例如G.塔尔蒂尼的《小提琴及通奏低音奏鸣曲》的末乐章和D.斯卡拉蒂的《a小调钢琴奏鸣曲》等。

古奏鸣曲式经过G.B.普拉蒂、斯卡拉蒂、C.P.E.巴赫、J.S.巴赫等的实践,到J.海顿时期发展为由3部分组成的奏鸣曲式。

通常所说的奏鸣曲式,是指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由3个部分组成的奏鸣曲式。它的结构由“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三大段依序组成。

第1部分是呈示部,包括主部、连接段、副部及小结尾。主部与副部的调*关系仍保持古典奏鸣曲式的传统,乐思的*质或者是对比并置的,或者是对比冲突的。在较早的奏鸣曲中呈示部一般要反复一遍。这个部分是这首乐曲的重心与精神所在。

第2部分是展开部,也称自由幻想部。主要乐思在不同的调*上加以发挥,也可是不同乐思的交替出现,有时也用新材料或复调的处理方法。结构上则以材料的片断*和终止的隐蔽为特征,使乐思以新的方式不断展开,甚至造成尖锐的矛盾冲突,最后是引向第3部分的过渡。

第3部分称为再现部。这时主部仍在原调上再现,并通过连接段,使副部在主调上出现,以取得再现部的调*统一。最后为尾声。有的尾声很长,如L.van贝多芬某些作品的尾声有第二展开部的*质。此外呈示部之前可冠有引子,一般在速度、调*等方面与呈示部构成对比。

奏鸣曲各乐章的特点与曲式结构如下:第一乐章是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慢板,三部曲式、变奏曲式或自由的奏鸣曲式;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三部曲式;第四乐章是快板或极板,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这是一般的奏鸣曲式,也有特殊的情况。

以下以柴可夫斯基的《悲怆》第一乐章为例,进一步阐释“奏鸣曲式”的三个组成部分:

呈示部

把本乐章的主题提了出来,通常这里的主题有两个,以达到对比的效果。所谓主题其实就是一段音乐。这两个主题被叫做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或者简称主题和副题。主题使用主调,往往写得快速,有力,沉重,粗暴……较为震撼。副题则往往写得温婉如歌,令人爱怜。两个主题相对比,增加了音乐的复杂*。一般如果主调是大调,那么副部用属调;如果主调是小调,副部用平行调(大调)。在呈示部的开始有时有“引子”,在主题副题之间再写上一段音乐,往往被称为“连接部”或“插部”。在副题结束后再加上个尾巴叫做“结束部”——这里的“结束部”是呈示部的结束,而不是整个奏鸣曲式的结束。在《悲怆》的第一乐章里,一开始大管低沉*霾的音乐就是引子,接下来的快速不安的旋律就是主题,它被不断重复和变奏之后出现了一个温暖柔和的旋律:321|65351.6|5-....这就是副题。副题再被不断重复,变奏,由温柔转为热烈,最后由平静的结束部结束了呈示部的音乐。

展开部

通俗地讲,就是在呈示部两个主题的基础上添写许多新的旋律,是呈示部的发展。在《悲怆》中,展开部显得急促而冲动,几经起伏后结束。

再现部

顾名思义就是把主题副题(实际上是呈示部)重复出来,但通常会经过一点变化——例如:主调是大调,再现部的两个主题都用主调;如果主调是小调,主部用主调,副部用同主调(大调)。有时再现部被写得很精简,引子、插部之类都可能被省掉了。最后常常加上一个尾奏。《悲怆》的再现部很完整,先是强烈地重现了主题的旋律,然后变奏一次,然后再现了主副题间的连接部分,接着重现了副题。可以注意到它的音*已经同在呈示部时不同了,顺带把"结束部"也再现了。最后加上了一个柔和的尾奏。至此,一个完整的奏鸣曲式的例子就结束了。

“奏鸣曲式”三大段落循环出现的模式让音乐起承转合的节奏感,就想在写文章一样,带给听众充实又富有变化的听觉效果。

第4篇:曲式基础知识之单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的乐段组成。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A”)和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C”)。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单三部曲式的知识,欢迎阅读。

各部分的功能

功能

和声调*

结构

呈示段

呈示*功能,较稳定

较简单,常在主调上完全终止,有时也在属调上完全终止。

并行的二段式

中 段

不稳定功能

多出现离调、转调、模进等,不要求用完全终止,有时停留在主调属和声上。

很少是稳定*乐段,常是几个乐句构成的不稳定乐段。

再现段

再现功能

同呈示段。若呈示段没有结束在主调上,再现段回主调再现。

单三部曲式分类:

1、根据中段不同可分为:

(1)展开*的三段式(单主题三段式):A+A1+A

(2)对比*的三段式(双主题/多主题三段式):A+B+A或A+(BC)+A

(3)综合*的三段式A+BA1+A或A+A1+B

2、与再现二段式的“半再现”相比,三段式再现段的“全再现”的突出特点:

(1)它在曲式结构地位上更加明确、全面地突出了呈示段的音乐形象和再现时的主导作用

(2)在曲式结构地位上、比例上更完整。明确地体现了该曲式“起、开、合”的结构原则。

(3)有了平衡对称、总结概括作用的“合”部分就可以使中间与两端的对比幅度加大甚至可以只有对比而不要求统一。

(4)使用多种不同的再现,可以进一步表达基本形象内容各种完整有机的发展过程。

展开型三段式:

1、特点:中段不使用新材料而是对已有材料作展开*处理。

(1)它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前面已经陈述过的;

(2)它不受原形的限制,作可识别的变形发展。

2、展开*中段分析的要点:

声部换位

改变厚薄

调式变体(主要指同主音大小调)

转调模进

截段发展

和声变奏

对比*三段式:

1、特点:中段使用新的材料进行对比即双主题三段式。

2、两种对比形式:

派生*对比:

(1)中段主题与呈示段主题形成对比的同时,在“主题材料”、“音乐形象”或上述两者和呈示段保持着“潜在联系”。

(2)形成方法:

在所用材料基础上作速度或体裁*变化;

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作“截段”或“遴选”后的处理;

在所用材料基础上作倒影处理。

并置*对比:

纯粹的对比

3、对比*中段分析的要点:

(1)比较对比的因素:速度、音区、力度、体裁、音*、主题、调式调*等。

(2)中段的结构和调*布局

(3)再现前的连接

综合*三段式

1、特点:中段既有展开又有对比,规模常常超过乐段。

2、类型:展开+对比,或者对比+展开

3、内部可能用连接。

三段式的复杂化与多段曲式

1、三段曲式与再现二段曲式的辨析

(1)再现的完整*:(全再现与半再现)

(2)对比的充分*

2、三段式的复杂化——三段五段曲式、双三段曲式

(1)三段五段曲式:三段曲式中段和再现段的一起反复形成了一种新的“循环组合”,被称为“三段五段曲式”。

a、反复可以是严格的反复也可以是自由的反复;

b、反复时的变化可以包括织体的改变更换、局部结构的扩大或缩小、句式的变化。

c、反复时中段的调*布局一定不能发生变化。

(2)双三段曲式与三段五段曲式不同的是中段再现时调*一定要改变。

第5篇:变奏曲

攀登于峰

视线茫茫

黑暗之光

亿万星辰

无从隐之

孤光潮涌

不知自我

曾几何存

一杯清茶

混合

淡淡忧伤

雨帘漫漫

湿路盈

唯于路边

一灯明

凋零昨日

掩盖今朝

挥发未来

照无眠

月下彷徨

望彼岸

花已残

泪已干

达意终觉浅

悲凉的决绝

独属的安宁

带不走

谁的过往

遗失的美好

是那

一生不能重复的悲伤

一页灰暗

重拾

一抹浓绿

淡忘—

最美的荡气回肠

心刻

焚膏继晷

犹忆

一蓑烟雨

任平生

第6篇:风雨变奏曲

大自然像是一位神奇的音乐家,风雨都是它的乐队成员,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美妙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竖起耳朵,聆听大自然带给我们的视听享受!

一开始,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蓝蓝的天空上悠闲地飘荡着几朵白云。街上也不见几个人,只能隐隐约约地听见回收旧物的人拿着个大喇叭,手上拿着个旧喇叭喊着:“回收旧*箱、洗衣机,回收!”突然,一场声势浩大的风雨来袭。天空上飘来了几朵乌云,好像有人把一大桶的黑墨水往天上一泼,然后还拿起一支巨大的毛笔朝着天空“唰唰唰”地练起了毛笔字,顿时天空变得一片漆黑。紧接着几道闪电从乌云背后挣脱出来,就像一把宝剑一下子在天空上划开了好几道口子。

惊雷和风雨也都陆续登场。不远处一记闷雷响了,“咔啦啦”。风夹着雨丝飘飞,风“呼呼”地吹着,像是悠扬的萧声。雨细细的,像绣花针;雨密密的,像牛毛;雨软软的,像棉线。雨水形成的水雾笼罩着整座城市,整座城市像是一幅江南雨画。

雨渐渐变大,我闭上眼睛仔细听,仿佛听到了有人用葫芦丝在演奏着《荷塘月*》。在明亮的月光下,这片荷塘显得格外宁静,每一朵荷花都在温柔的月光下显得那么圣洁、优雅。

再次睁开眼,雨还在淅淅沥沥地飘洒着。雨落在屋顶上,“丁丁冬冬”,像是有人在*钢琴;雨落在小河里。“滴滴答答”,像是清脆的时钟声;雨落在花花绿绿的雨伞上,“嘀哩嘀哩”,像是数千颗珍珠坠落下来。

惊雷更响了,风雨更大了。雷声一个接一个在天空炸响,天空上就像千*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朝这边飞奔过来。他们是旌旗鲜明的王师,一下子把整片天空都给占领了。风也像天下无双的手撕扯着一切,大树拼命地摇晃着,雨也从原来的轻快圆舞曲变成了*澎湃的交响曲。

过了一会儿,风停了雨止了。乌云散开了,阳光出来了,一道彩虹挂在天空上!

@_@我是分割线@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