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说课教案:病梅馆记

发布时间:2024-03-06 18:28:04

目的:说明教材的特点和教学中采用的方法,说明教学中对学法的指导和教学实施步骤。

重点:说明教材特点及其教学实施方法。

高中语文说课教案:病梅馆记

一、关于教材

《病梅馆记》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外自读课。作者龚自珍。由于作者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因此本文将浅显易懂的“易”和思想内容深刻、艺术*强的“难”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课外自读既有其有利的一面,又有其不利的一面。所以,如何把握教学中的“度”就成了教学这篇自读课面对高一学生、落实教学大纲的关键之所在。

从《病梅馆记》在课本中的排列位置来看,作为课外自读课,本文在承担巩固该单元文言文学习方法这一任务的同时,根据该单元的“知识和训练”要求,还应该承担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并适当熟悉一些文言虚词的任务,同时,根据本文的写作特点,还应该学习古人“托物言志”的为文之道,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以及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鉴于上述我对教材的认识,备课时,又考虑到一般学校化解高考大纲和会考大纲的具体要求,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二)理解文言词语:以、则、之、其、夭、病、泣、顺;

(三)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三条之中,理解四个文言虚词和四个文言实词是疏通课文文句的关键,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托物言志”特点是领会文章主题思想和表达特*的关键,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作为课外自读课,本文的难点不很突出。相对来讲,教案中列出的九个句子是理解词语、疏通文句的难点,设问中的6、7两问是理解内容、体会写作特点的难点。但是由于它们是局部问题且较容易突破,所以教案中没有将它们列为教学难点,而教学过程却把它们当作难点来处理。

二、关于教法

教学中为突出重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强调读。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这节课我先后设计运用了个别朗读、齐声诵读两种方式,借以起到强化感知课文的作用。

二是重视导。教自读课,教师把握好自己的角*是关键。教师既不能“主”而不“导”,又不能“导”而不“主”,要恰当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地指导、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课堂上导入新课,我主要采用营造氛围引入课文的方法,突出了“导”;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我主要采用“问”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中说,在“说”中体悟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突出了“引”;释译、理解课文我主要采用师生双方设疑问答,启发谈话式的平等讨论方法,既“引”又“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是启发式。启发*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孔子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处于积极地思考状。

第2篇:《病梅馆记》高二语文教案

重点:

1、培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朋友比较鉴赏的能力

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学习《病梅馆记》,作者龚自珍,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我们以前学过他的《己亥杂诗》。(请一学生默写在黑板另一端)

二、梅花,大家见过,也学过不少关于它的诗词,一起回忆一下。

三、分析“病梅”:齐读第一段,用一个字概括——“病”

病得怎么样?如何造成的?

在作者眼中,梅之“病”,实乃——“祸”

严重吗?——两个“皆”

病梅之祸,谁之罪?鬻梅者乎?文人画士乎?

四、面对病梅之祸,龚自珍岂能“自珍”,袖手旁观?

齐读第二段,一个字概括——“疗”

“疗”的实质是什么?

五、齐读第三段,写什么?

疗梅的决心

很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襟

六、小结全文

文章以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花,偏爱梅花的病态,以至于用人工方法摧残梅花为例,深刻批判统治者严酷的思想钳制和摧残人才的罪恶,表达了作者追求个*解放、思想自由的愿望。

七、比较鉴赏《病梅馆记》和《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同:1、都表现对人才遭遇的不满。2、都表达改革现实的愿望

异:1、前者托物言志,侧重对人才的挽救

2、主,侧重对人才的任用

八、板书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梅——病——祸——疗——决心

比较鉴赏

第3篇:高二语文《病梅馆记》教案

自读目标:引导学生把握本文托梅言志的特点。

延伸目标:启示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具体自读过程:

一、说“梅”。

问:“梅”在你的思想中是以怎样的形象存在的?或,梅在你的观念里代表何种精神?(引导学生想想说说——不畏艰险、与众不同、坚强、忠贞、美丽等。)

二、观“梅”。

投影显示以下文字资料以及各种各样的梅图,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梅”审美观: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投影资料]:(略)

(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抓住关键词,如:斜斜、横斜、疏影等,想象梅树的形态;然后通过欣赏名家梅图,体会“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特点:曲、欹、疏。)

三、读《病梅馆记》,在解决字、词、句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几题。

1、作者对符合传统审美观的“梅“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2、作者对符合传统审美观的“梅”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一行动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倾向?

3、联系时代背景,再领悟本文“托梅言志‘的特点。

(参考*略)

(备课资料略)

四、扩张阅读:

材料一:(略)

[阅读提示]:以上各诗中,作者各自寄寓“梅”怎样的精神?

(参考解说略)

材料二:[略]

[阅读提示]: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和课文中作者的情感有相似之处吗?(参考解说略)

案例评析:在这个理解过程中,教师首先能充分给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的情境,让他们自己去想、去观察、去分析、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究意识,并且给学生提供了训练创新思维的机会,引导他们能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很好的体现了语文研究*学习的理念。

第4篇:高中语文《病梅馆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语文《病梅馆记》。

一、关于教材

《病梅馆记》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外自读课。作者龚自珍。由于作者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因此本文将浅显易懂的“易”和思想内容深刻、艺术*强的“难”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课外自读既有其有利的一面,又有其不利的一面。所以,如何把握教学中的“度”就成了教学这篇自读课面对高一学生、落实教学大纲的关键之所在。

目的:说明教材的特点和教学中采用的方法,说明教学中对学法的指导和教学实施步骤。

重点:说明教材特点及其教学实施方法。

从《病梅馆记》在课本中的排列位置来看,作为课外自读课,本文在承担巩固该单元文言文学习方法这一任务的同时,根据该单元的“知识和训练”要求,还应该承担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并适当熟悉一些文言虚词的任务,同时,根据本文的写作特点,还应该学习古人“托物言志”的为文之道,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以及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鉴于上述我对教材的认识,备课时,又考虑到一般学校化解高考大纲和会考大纲的具体要求,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二)理解文言词语:以、则、之、其、夭、病、泣、顺;

(三)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三条之中,理解四个文言虚词和四个文言实词是疏通课文文句的关键,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托物言志”特点是领会文章主题思想和表达特*的关键,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作为课外自读课,本文的难点不很突出。相对来讲,教案中列出的九个句子是理解词语、疏通文句的难点,设问中的6、7两问是理解内容、体会写作特点的难点。但是由于它们是局部问题且较容易突破,所以教案中没有将它们列为教学难点,而教学过程却把它们当作难点来处理。

二、关于教法

教学中为突出重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强调读。

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这节课我先后设计运用了个别朗读、齐声诵读两种方式,借以起到强化感知课文的作用。

二是重视导。

教自读课,教师把握好自己的角*是关键。教师既不能“主”而不“导”,又不能“导”而不“主”,要恰当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地指导、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课堂上导入新课,我主要采用营造氛围引入课文的方法,突出了“导”;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我主要采用“问”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中说,在“说”中体悟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突出了“引”;释译、理解课文我主要采用师生双方设疑问答,启发谈话式的平等讨论方法,既“引”又“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是启发式。

启发*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孔子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处于积极地思考状。

第5篇:有关高中语文《病梅馆记》的说课稿

一、有关教材

《病梅馆记》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外自读课。作者龚自珍。由于作者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因此本文将浅显易懂的“易”和思想内容深刻、艺术*强的“难”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课外自读既有其有利的一面,又有其不利的一面。所以,如何把握教学中的“度”就成了教学这篇自读课面对高一学生、落实教学大纲的关键之所在。

从《病梅馆记》在课本中的排列位置来看,作为课外自读课,本文在承担巩固该单元文言文学习方法这一任务的同时,根据该单元的“知识和训练”要求,还应该承担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并适当熟悉一些文言虚词的任务,同时,根据本文的写作特点,还应该学习古人“托物言志”的为文之道,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以及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鉴于上述我对教材的认识,备课时,又考虑到一般学校化解高考大纲和会考大纲的具体要求,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二)理解文言词语:以、则、之、其、夭、病、泣、顺;

(三)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三条之中,理解四个文言虚词和四个文言实词是疏通课文文句的关键,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托物言志”特点是领会文章主题思想和表达特*的关键,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作为课外自读课,本文的难点不很突出。相对来讲,教案中列出的九个句子是理解词语、疏通文句的难点,设问中的6、7两问是理解内容、体会写作特点的难点。但是由于它们是局部问题且较容易突破,所以教案中没有将它们列为教学难点,而教学过程却把它们当作难点来处理。

二、有关教法

教学中为突出重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强调读。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这节课我先后设计运用了个别朗读、齐声诵读两种方式,借以起到强化感知课文的作用。

二是重视导。教自读课,教师把握好自己的角*是关键。教师既不能“主”而不“导”,又不能“导”而不“主”,要恰当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地指导、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课堂上导入新课,我主要采用营造氛围引入课文的方法,突出了“导”;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我主要采用“问”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中说,在“说”中体悟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突出了“引”;释译、理解课文我主要采用师生双方设疑问答,启发谈话式的平等讨论方法,既“引”又“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是启发式。启发*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孔子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处于积极地思考状。

第6篇:高中语文《病梅馆记》说课稿模板

一、关于教材

《病梅馆记》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外自读课。作者龚自珍。由于作者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因此本文将浅显易懂的“易”和思想内容深刻、艺术*强的“难”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课外自读既有其有利的一面,又有其不利的一面。所以,如何把握教学中的“度”就成了教学这篇自读课面对高一学生、落实教学大纲的关键之所在。

从《病梅馆记》在课本中的排列位置来看,作为课外自读课,本文在承担巩固该单元文言文学习方法这一任务的同时,根据该单元的“知识和训练”要求,还应该承担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并适当熟悉一些文言虚词的任务,同时,根据本文的写作特点,还应该学习古人“托物言志”的为文之道,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以及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鉴于上述我对教材的认识,备课时,又考虑到一般学校化解高考大纲和会考大纲的具体要求,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二)理解文言词语:以、则、之、其、夭、病、泣、顺;

(三)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三条之中,理解四个文言虚词和四个文言实词是疏通课文文句的关键,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托物言志”特点是领会文章主题思想和表达特*的关键,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作为课外自读课,本文的难点不很突出。相对来讲,教案中列出的九个句子是理解词语、疏通文句的难点,设问中的6、7两问是理解内容、体会写作特点的难点。但是由于它们是局部问题且较容易突破,所以教案中没有将它们列为教学难点,而教学过程却把它们当作难点来处理。

二、关于教法

教学中为突出重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强调读。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这节课我先后设计运用了个别朗读、齐声诵读两种方式,借以起到强化感知课文的作用。

二是重视导。教自读课,教师把握好自己的角*是关键。教师既不能“主”而不“导”,又不能“导”而不“主”,要恰当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地指导、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课堂上导入新课,我主要采用营造氛围引入课文的方法,突出了“导”;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我主要采用“问”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中说,在“说”中体悟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突出了“引”;释译、理解课文我主要采用师生双方设疑问答,启发谈话式的平等讨论方法,既“引”又“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是启发式。启发*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孔子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处于积极地思考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