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2024-03-06 14:34:53

数学教学是一门理论*学科,而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措施。引用现代教育观点,数学教学是一种理*思维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数学方法,把数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科学教学。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同步地形成数学方法,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发展数学思维的必要*

论发展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衔接掌握以及问题的分析不够全面,这是由于自身思维方式受到阻碍所导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能够真正地做到“举一反三”,还能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正确判断。

数学思想是通过现实世界中空间立体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反映,是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也是人们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而数学思维能力是培养数学科学的独特思维方式。由此可见,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发展数学思想的重要作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优化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脱离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使学生在对知识点掌握中够找到一定的规律,形成自身的知识链条。

二、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

(一)了解课标,把握要求和方法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也是对数学规律的理*解释。所谓数学学习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程序。数学思维是数学思想的灵魂,数学学习方法是数学思维的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了解数学思想,用数学思想指导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

在数学课堂的实践*作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培养和发展数学能力的突破口,要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熟解题技能和科学的方法,提倡知识的紧密衔接和及时反馈跟进,探讨数学教学课堂中知识教学和能力提高的有效*,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加强对数学思想的认识。

(二)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

1.教学联系的及时跟进。数学是一门实践*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做到灵活运用,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教师可以布置多样化的作业,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灵活运用。

2.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先对教学模块进行整合,然后设置问题,让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出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事半功倍,但同时还要注意教师的指导,确保学生之间的讨论有效进行。

3.激励*评价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教学观的培养,要对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进行探索,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有针对*地确定培养目标、内容、方法,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三)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是数学思维的关键因素。在观察之前要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和要求,要科学的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对学生的观察顺序、观察顺序及结果分析等进行正确地指导。

2.培养领悟能力。数学领悟能力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一种能力。在平时的数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认知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培养学生领悟能力,不仅是发展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还是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3.培养学生兴趣。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是促使学生思考的重要措施,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明确知识点所在,对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兴趣是课堂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必有的内在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都形象、生动,有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激发和求知的欲望。

4.留出思考空间,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想。针对新的知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列出知识提纲,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与分析。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明确的问题,教师要有针对*地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和猜想,在假定的环境中,会对创造*思维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5.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依靠小组之间的讨论获得解决的办法,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勉励。这样不仅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三、结束语

在现代化的中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培养中学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进行探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加强对知识的记忆,采用科学有效地方式进行教学,同时,还要正确的指导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客观地评价,逐步地提高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3]杨晓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d].2010,10(09):50-53

第2篇:有关数学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

激发兴趣培养思维促进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并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应用题教学在生活中感受应用数学知识,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题源于生活,每道应用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一旦把应用题与生活实际情况起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折扣”时,我作了如下设计:“老师昨天逛街,发现有甲、乙两家超市卖完全相同的商品,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金山超市标着九折优惠,而时代超市标着八折大酬宾,你们说老师应该上哪家超市去买这种商品?”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各抒己见,有的说到打八折的超市去买,因为它打的是八折,比九折低;有的说去打九折的商店去买,因为它本来的价钱可能低一些;还有的说,先看看两家超市的原来的标价后再下定论。这时候,我马上问学生,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马上回答,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的量,我作了肯定的答复,这样使学生无形中意识单位“1”的量的训练,学生在学习有关“折扣”的应用题就不会感到乏味了,他们就会满有兴趣进入角*中。

又如在学习了“折扣”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题:“某校五年级共有学生78人,在参加植树劳动派一位同学去商店购买果汁,商店规定:单盒买每盒2元,买40盒装一箱9折优惠,买50盒装一箱8.8折优惠。问怎样购买才能既让每个同学都能喝到一盒果汁,并且又最省钱?”这题的*不唯一,因此,我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有以下几种购买方法:

(1)、买单盒79盒:279=158(元)

(2)、买4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39盒:2400.9+239=150(元)

(3)、买5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29盒:2500.88+229=146(元)

(4)、买40盒装两箱:2400.92=144(元)

比较决策,买40盒装两箱,既让每个同学喝一盒果汁还剩余1盒,又最省钱。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精打细算。

二、还原生活本质,培养学生思维

在注重数学生活化的同时,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数学知识的简单化,相反,还原数学以生活本质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进行“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时,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组数据:“一次数学测验,某班的得分情况如下:100分的5人;90~99分的15人,80~89分的15人,70~79分的2人;60~69分的2人,60分以下的1人。全班平均分数为92伊始。根据以上数据你能提出哪些百分数的问题并列出相关的算式?”同学们经过认真讨论后,纷纷回答:(1)、满分的人数是优秀人数的百分之几?(2)、优秀的人数是总人数的百分之几?(3)、及格率是多少?(4)、满分的人比90~99分的人少百分之几?(5)、90~99分的人从满分的人多百分之几?……。这样,既使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又如,在进行六年级数学复习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现在通讯公司推出几项优惠方式,让大家选用。

(1)、按照通常的话费标准计算,总话费给予优惠20%。

(2)、基本月租费36元,打出每分钟0.30元,接听每分钟0.06元。

(3)、免收基本月租费,打出和接听每分钟都是0.45元。

如果李叔叔的手机每月接听和打出电话各在100分钟左右,请你为李叔叔选择一项最省钱的优惠方式。请你展示出必要的计算。”

学生因为是第一次看到有关手机计费的习题,感到十分好奇,因此,均能进行认真的思考,经过合作讨论,最后求出了正确的*,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如何较为合理地使用手机,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三、实现生活需要,促进主体发展

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在生活层次中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最高便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种决策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一旦把应用题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这种潜在的需要就更加强烈。

如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有一种牛奶盒长5厘米、宽3厘米、高8厘米,厂方准备一箱装24盒,如果你是厂方的设计人员,请你结合厂家利益考虑外包装的长、宽、高各应该是多少?”学生都很兴奋,先是讨论,然后计算。通过各种意见的对比,使学生了解使用材料少,就节省成本,厂家利润就增加。从而进一步熟练了表面积的计算,并使学生更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又如,在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题:“为了节约用水,某市规定:凡每月用户用水量不超过20吨的,每吨水收费1.8元,超过20吨的,超过部分增收50%。小明家十月分交纳水费46.8元,小明家十月份用水多少吨?”学生见了这题目,纷纷陷入了沉思,在我的点拨下,学生很快求出了这题的正确*。通过这题的练习,既使学生懂得了要节约用水,又使学生解应用题的时候,要认真进行分析推理。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一定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既可让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使得学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3篇:讨论高中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之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思想具有较高的逻辑*及很强的综合*,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真题,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同学们在解决最后的数学综合问题时,基本上都需要分类讨论。本节课老师给同学们深度剖析了分类讨论思想,并结合典型例题引导同学们树立分类讨论思想,教会同学们如何灵活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之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思想是借助于数学图形解决数学问题,它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是解决综合问题的得力助手。正是因为数形结合的这种优越*,它已经成为高考必考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节课中,老师通过典例精析给同学们总结了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各个板块中的灵活运用,帮助你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突破数学难题。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之函数

函数与方程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综合知识多、题型多、应用技巧多;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之方程、转化与化归

转化与化归思想在高考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问题的解决,总离不开转化与化归.本节课老师给大家总结并分析了函数与方程思想以及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题型,并重点讲解了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在解题中的灵活运用。

第4篇:数学推理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推理发展数学思维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数学课堂如何渗透数学推理?教师要以第二学段为例阐述如何有效渗透数学推理,发展数学思维。

关键词:数学推理;推导过程;动手*作;生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小学4年级至6年级划分为第二学段,处于此学段的学生对数学有了比较感*的认识,同时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师如何在此学段渗透数学推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呢?

一、巧妙嫁接推导过程,在“数与代数”中渗透推理能力

第二学段是学习“数与代数”的关键时期,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具备一定“数与代数”的知识,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放在探究情境中,让学生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并借助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方法,让学生或合情推理或演绎推理,从而有效掌握“数与代数”的知识。

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除法”一课,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有些教师讲了一大堆算理,学生还是不明白。

计算教学如何上出特*呢?在学习“小数除以整数”时,我精心预设学情,巧妙嫁接推导过程渗透数学推理,从而让学生在推理中掌握计算方法。

以下是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精打细算主题图(甲商店的牛奶5盒装共11.5元,乙商店6盒装共12.9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然后让学生说说主题图里蕴含的数学问题,学生容易根据主题列式:11.5÷5=?和12.9÷6=?但板书后发现学生的思维陷入困惑中,因为这两个算式出现了被除数是小数,怎样计算?教师并没有直接将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尝试发现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师:这个算式出现了小数,要怎样计算?现在,你们结合课本上的主题图,自己尝试探索,如果有什么问题还可以与身边的同学进行讨论。

(学生自主探究后、汇报)师:谁来汇报?生:我将11.5元转化成115角,然后用115÷5=23(角),再将23角转化成2.3元。

师:谁还有不同方法?生:我将11.5和5同时扩大10倍,变成115除以50,第一次用商5去除,剩下余数15,再把15看成150个0.1除以50得到3个0.1,最后得到2.3。

(这位同学的想法是受到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启发,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竖式计算板书,但并不对学生的这个方法作评价)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我直接用11.5除以5得到商2,余数是1,然后我发现余数1不够5除,接下来我将1化成10个0.1,再加上0.5,得到15个0.1除以5得到3个0.1,这样得算2.3。

(教师结合学生的计算过程用竖式进行板书)

师:同学们,你们认真看下这个同学的计算过程,当第一次用商5去除时,剩下余数1,这时我们将5抄下来,由这个1和5组成15,它表示了什么?生:1是整数,5是小数,合起来就是15个0.1,15个0.1除以5得到3个0.1,所以3应该写在十分数位上。

师:3要表示3个0.1,在竖式上要如何表示?生:只要在5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

生:我发现5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刚好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生:也就是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以上教学,学生纷纷说出自己推理的过程,课堂上呈现了多元化的思维,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并没有作出评价,而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小数除以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的算理就能在学生大脑中逐渐清晰起来,因为这道例题只是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情况,接下来学生还要学习12.9÷6,这道题里会出现小数的余数不够除的情况下,要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这里面又有一个数学算理,因此数学推理的渗透就非常有必要了。

二、巧妙结合动手*作,在“图形与几何”中渗透推理能力

“图形与几何”是培养学生感知图形,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领域,也是引导学生动手*作与实践的重要载体。

第二学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较第一学段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要结合动手*作渗透数学推理。

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如何在动手*作中渗透数学推理?以下是教学片段。

教师借助53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让学生在自主动*作中尝试推导公式。

(学生动手*作)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转换的?生1:我找到一个顶点画一条高,沿着这条高剪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拼成了长方形。

师:(师借课件演示过程)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通过这个转换,你能推导出公式吗?生1:知道。

因为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而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生2:我同意他的说法。

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我是这样*作的:我画出了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沿这条高把它剪成两个直角梯形,把一个直角梯形移到另一边,正好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他们都把平行四边形沿着一条高剪开,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师:(教师借助课件和学生小结推导过程,让学生对推导过程一个全面的理解)看来,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在以上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抓住“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特点,让学生自己尝试动手*作、推导。

在汇报环节时,教师并不主动对学生的汇报过程进行引导,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动手*作进行推导,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过程,因为学生在汇报时如果不是经过事先严密的推理,公式就无法推导出来。

可以说,教师巧妙地将推理过程无痕渗透在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在推理过程中碰撞出了火花。

三、巧妙结合生活实际,在“综合与实践”中渗透推理能力

纵观现行的北师大版教材,教材设计了大量与学生相关的生活问题,而且每册教材还设计了不少的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它是教师进行“综合与实践”的重要载体。

那么教师如何巧妙结合生活,在“综合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呢?

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四)”,它是学习了百分数和统计的相关知识后出现的,这个主题同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布置学生和家长深入银行,了解银行各类储蓄的相关信息,然后和家长尝试计算存款利率和利息计算方法等,从而对存款有一个初步认识。

课堂上,教师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回忆课前与家长一起研究的存款方式,然后利用课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开展研究,使学生明白“利息、本金、利率、时间”之间的关系,而在明白这些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就是一个推理过程,学生会在比较各类存款所得的利息差异中感受到推理的重要*。

总之,第二学段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抓住第二学段的学生特点和教材实际,巧妙把握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思维发展点”,将数学推理无痕地渗透在课堂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林生,张文华.归纳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教

育,1996(21).

[2]章颖.重视归纳推理教学促进思维品质提升[D].华中师范大学,2008.

第5篇:如何发展幼儿数学思维?

    观念上的误区?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不重要,等上小学以后再说。

    幼儿数学教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步,为什么幼儿园阶段要学习数学? 

    经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儿童在4岁前后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们会对数字概念如数、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数运算、形体特征等突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对它们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标志着孩子的数学敏感期到来了。

    错过了数学敏感期,有的人一生都害怕数学,一提数学就头疼。心理学家发现一个孩子对数学是喜欢、厌恶还是恐惧,大多数是在幼儿阶段造成的。

    内容上的误区-数学等于算术。

    著名数学家陈省声先生在2000年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说:“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花了很多时间来数学,但我们其实只是学会了计算,而不是数学。”

    幼儿数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帮助孩子理解数概念,了解简单的几何形体,学习事物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有一些简单的数学*作技术(如自然测量)等多方面,这几个方面不分轻重,缺一不可,而且在发展孩子逻辑思维的同时,还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方法上的误区?机械训练,记忆公式。

    这些训练都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果,幼儿在表面上的确能掌握一些具体的数学知识。但他的思维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幼儿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发展。幼儿学习数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作材料进行学习,皮亚杰曾说过,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家长必须借助材料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孩子面前,使他们容易理解和掌握。故动手*作是孩子进行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

    针对三大误区,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抓住数学敏感期,循序渐进,发展数学思维

    蒙台梭利深深了解人类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所以在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时,唯一让孩子觉得容易的学习方法,也只有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始。由感官的训练,进一步让孩子借实物及蒙氏教具的接触,从“量”的实际体验,到“数”的抽象认识。自少到多,进入加、减、乘、除的计算,逐渐培养孩子的数学心智和分析整合的逻辑概念。让孩子在亲自动手中,先由对实物的多与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在自然而然地联想具体与抽象间的关系。

    2. 巧选*作材料,指导孩子*作,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在活动中与物质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在家庭数学活动中,我们选用材料要考虑能引起孩子思维的积极*,防止*作活动流于形式。家长可以提供多样*、多层次、多功能的活动材料,供孩子自由选择,并保证孩子动手*作、主动探索的时间。在家长的启发下,让孩子带着问题*作,使他们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学习探索,这样,不仅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主体*也得以充分发挥。

    蒙氏数学就采用了以材料*作为主导的游戏方式,提供了大量的*作材料,给出了情境、任务、玩法和规则,孩子借助对材料的*作,完成游戏过程。在家长的支持和引导下,孩子可以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系统。

    如排序,给孩子3根不一样长的长棒让他排排队。观察一下孩子可能会横着排,也可能会竖着排。先别忙着纠正他。因为孩子对长棒的长短序列已经有了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只是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排列。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不断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帮助引导他得出正确的多种排序的形式,如按长短排,按高矮排。当孩子已经掌握了以上的排序后,你也可以再添给他2根长棒,让他重新再排。(当然最好的方法是按序设法添加进去)。在孩子已有的排序经验基础上,帮助孩子整理得出一端对齐来比较长短的方法以及以地平线为标准线来比较高矮的方法,以使孩子能获得有关排序的感知经验。

    如要求孩子“给图形分类”,家长先出示两个颜*不同、形状相同的图形和两个颜*相同、形状不同的图形,让孩子进行比较,帮助孩子明确“相同”的含义,并寻找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家长给孩子一组图形,引导孩子从形状、颜*、大小等不同角度自主地给图形分类。这样,孩子就能够通过自己的*作,获得有关分类的感*经验,又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这些*作*的材料,都是通过孩子的各种感知觉来达到的,它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各种感知觉,也相应地提高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及认识,同时又在活动中发展了孩子的数学思维。

    3. 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

第6篇: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方法

导语:数学思维的训练是需要一套完成的训练方法的,经过思维的训练,数学成绩一定可以大大提高.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方法,大家一起去看看怎么做吧!

1.转化型

这是解决问题遇到障碍受阻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楚,以利解决的思维形式。在教学中,通过该项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如:某一卖鱼者规定,凡买鱼的人必须买筐中鱼的一半再加半条。照这样卖法,4人买了后,筐中鱼尽,问筐中原有鱼多少条?该题对一些没有受过转化思维训练的学生来说,会感到一筹莫展。即使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只能复杂的方程。

但经过转化思维训练后,学生就变得聪明起来了,他们知道把买鱼人转换成1人,显然鱼1条;然后转换成2人,则鱼有3条;再3人,则7条;再4人,则15条。

2.系统型

这是把事物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的高级整体思维形式。在高年级除结合综合应用题以外还可编制许多智力训练题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如:123456789在不改变顺序前提下(即可以将几个相邻的数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数,但不可以颠倒),在它们之间划加减号,使运算结果等于1OO。象这道题就牵涉到系统思维的训练。教师可引导学生把10个数看成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去考虑、第一层次:找100的最接近数,即89比100仅少11。第二个层次:找11的最接近数,很明显是前面的12。第三个层次:解决多l的问题。整个程序如下:12+3+4+5-6-7+89=100

3.激化型

这是一种跳跃*、活泼*、转移*很强的思维形式。教师可通过速问速答来训练练学生。如问:3个5相加是多少?学生答:5+5+5=15或5×3=15。教师又问:3个5相乘是多少?学生答:5×5×5=125。紧接着问:3与5相乘是多少?学上答:3×5=15,或5×3=15。通过这样的速问速答的训练,发现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准确。

4.类比型

这是一种对并列事物相似*的个同实质进行识别的思维形式。这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如:

①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吨、运来面粉多少吨?

②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运来面粉多少吨?

以上两题,虽然相似,实质不同,一字之差,解法全异,可以点拨学生自己辨析。通过训练,学生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便会仔细推敲,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解题的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