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命题作文

发布时间:2024-03-03 16:45:04

全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就是我们依据所给题目,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写出符合题意,内容表达具体、充分的文章。写作时只能按照要求题目写作,不能另取题目。

高考全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能较为客观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的意图,有利于写作者的思想迅速集中,在对作文能力的考查中仍具特殊价值。随着“选题作文”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命题作文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又开始逐渐升温。

一、纵观近三年的命题作文,其命题方式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

1、“直接命题”,即题目简洁明了,要求所记的事,所写的人,所说的理,所状的物,一目了然,如作文《美好的回忆》、《我有一个梦想》等;

2、“比喻命题”,即题目有一定的喻意,考生必须先明确题目的喻意,然后才能紧扣主旨作文,如作文《脚印》,“脚印”比喻在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3、“配提示语命题”,即提供材料或者提示语,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提示语后,再按要求作文;

4、“选择命题”,即同时提供两个或多个作文命题,选择命题作文,留有选择余地。在中考试题中,命题作文这四种命题方式大致表现为两种题型:一是只提供题目和要求;二是提示语+题目+要求;两种题型比重大致相当,各占半壁江山。

二、学生易错点分析:

1、自作主张,另写文题。一些考生不注意作文类型,随意更改文题,这是命题作文的大忌,这类题形要求考生必须以所给命题写作,不得私自换题。这点望考生切记!

2、不辨题义,匆忙动笔。命题作文的题目往往隐含了一些要求,因此动笔前一定要审清题意,明晰题目的含义。如《敞开那扇门》,这一命题中的“门”就其表层义而言,是指房屋或用围墙等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也指其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从这一层面来写作也可以,但立意不深。如果进一步联想,门也有象征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门,交往之门,学习、研究上的方法之门,大而言之,改革开放或闭关自守的国门,等等。其象征义是丰富的。

3、东拉西扯,入题太慢。考场作文时间*要求特别强,字数上一般五、六百字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迅速切入主题。虽然不要求同学们写出“虎头”的效果,但简洁明了是最起码的要求。一篇以《感激》为题的中考作文,一位同学用四个自然段,写了同学、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帮助,到结尾时才出现一些让人感动的画面,这样,文章就显得主次不分,情节不集中,这类文章一般只能评为三类或四类文。

另外,一些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总想把最好的内容、最美的句子全写下来,出现了词语堆砌、拖沓冗长的问题。一篇题为《享受家庭的乐趣》的中考作文,第一段就用了200多字的景物描写,语句虽美,但由于没能抓住重点,文章还是落入了三类文的行列。

三、全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1、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如2008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偶然的发现》、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带有比喻或象征*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则可以采用*的方法。如果题目出的是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本体去写;如果题目出的是象征*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征*的事物去写,如《暖流》,暖流是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审题,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风》、《考试》、《蜡烛》、《七月如火》等一类题目都有可以采用*的方法去审题;

4、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5、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2008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第2篇:高考全命题半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限定了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内容,然后留出一部分内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填写完整,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这种作文形式的主要标志是作文题目中留有空缺。其特点是有较大的开放度、灵活*,给人留下广阔的创作空间,又有一定的限制*。这两年中考全国有不少的省市采用了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半命题作文根据有无提示语可分为有提示语和没有提示语两种形式;根据题目空缺的位置可分为前空式、中空式和后空式。

高考历年满分作文选写这类作文的前提是要按要求补全题目。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斟酌已给出的半个题目信息,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特长、写作内容等将其补全,成为全命题作文,巧妙地让陌生的新题变成自己熟悉的旧题,从容地完成一篇熟悉的作文。例如有关“读书”“亲情”“学校生活”之类的作文相信同学们已经写过不计其数的文章,我们可以将2005年重庆中考作文题“那是一首歌”写成“读书经历是一首歌”“母是一首歌”“学习生活是一首歌”。也可以将2005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作文题“精彩”演变成相类似的形式。

2.注意审清题面要求,明确选材范围。如2003年湛江中考作文题要分清“生活”与“生命”的不同。

3.标题切忌大而空,要力求展示个*风采。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眉目”,它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格调、精神和*彩,好的标题能使人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4.立意要鲜明,集中,新颖。

例如:“生活因__更精彩”和“生命因__更精彩”都是半命题作文,限制较少。空缺处可以填名词、动词、形容词,如音乐、读书、挫折、爱等,也可以填短语,如得到关注、奋力拼搏、遭遇苦难等。题目一旦确立,就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彩链中挖掘出最耀眼、最闪光的那一节来写,要写出精彩的一瞬、精彩的场面、精彩的心灵感悟。总之,要突出精彩,突出填写的词语,突出主题。

其次,表达的角度要巧。在突出主旨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悬念、插叙、呼应、对比等技巧,要设计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行文中要注意反复点题。

另外,选材要新。要善于调动多种描写手段打动人,以此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第3篇:高考作文备考命题态势

高三语文备课组[命题态势]

一、命题特点:常态化、文化化、广义化

从xx年起,全国十多个省市的高考开始自主命题。到xx年,高考作文出现了八十多道试题。与过去相比,大体有如下一些情况:

第一,直接涉及社会热点的题目有所减少。四年来只有xx年全国卷i“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xx年江西卷“洞庭湖鼠患”、xx年全国卷i“丛飞资助贫困生”、xx年全国卷i“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xx年上海卷“当今文化生活对你成长的影响”等寥寥数道。

第二,明确预设主流思想观念的题目仍有一定数量。比如xx年重庆卷“走与停”、江苏卷“人与路”、湖南卷“谈意气”,xx年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辽宁卷“我能”及四川卷“一步与一生”。xx年也有辽宁卷“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安徽卷“带着感动出发”、四川卷“坚强”等四五个。

第三,中*化题目的比例有所加大。其特点是不作清晰的思想预置和审题限制,可供表达的观点广阔多元,自由灵活。比如xx年湖北卷“‘三’的联想”、安徽卷“读”、四川卷“问”,xx年福建卷“季节”、天津卷“有句话常挂嘴边”、广东卷“传递”和重庆卷“*甜苦辣说高考”等。同时,xx年又有上海卷“他们”、福建卷“果汁·咖啡·矿泉水”、天津卷“人之常情”等五六个。

第四,追求浓郁的文化*彩、审美品位的题目迅速增多。其特点是从中外典籍中选取命题材料,加以美学化的提升,从而有助于激发考生写作的情绪和思维的灵感。比如xx年全国卷ⅱ“乌鸦学老鹰抓羊”、*卷“*的符号”、山东卷“遥看晶莹,实则复杂”、福建卷“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等三选一、浙江卷“生有所息/生无所息”,xx年山东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卷“读诗体会”、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等。而xx年也有湖南卷“感悟唐诗名句”、山东卷“春来草自青”、浙江卷“触摸都市/感受乡村”等多个。

综上所述,近些年作文命题总的趋势是弱化了说教*彩,越来越常态化、文化化和广义化。

二、命题走向:人文*、自然*、科学*

已付诸实施的《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方面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有创意地表达”,“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培植科学理*精神”,“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思维”。今后的作文命题,将逐渐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更加侧重于人文*、自然*和科学*。就命题本身而言,随着十几个自主命题省市的相互推动,形式将更加丰富多样。

[备考目标]

1.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水平。

2.充分把握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标题作文各自的特点。

3.强化审题能力,立足“准确”求“深刻”。

4.注重素材(尤其是生活素材)积累。

5.结合“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等考点的复习,切实提高表达能力。

6.练成正确的作文程序和较快的行文速度。

[阶段重点]

在作文备考中,应坚持的原则是:全面复习,不搞猜题、押题。所谓全面复习,就是要确立高考作文复习的一个总体构想:以写作能力训练为纵线,以文体训练为横线,交织起来构成一个既有助于发展思维能力又完善表达能力的“网”,好投向生活的“海洋”。

贯串整个复习过程,应坚持不懈做好的一项工作是:强化四种储备,丰厚写作底蕴。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积淀的考生,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华章的。就应试作文而言,如下的积淀尤为重要:

素材积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生应关注和留意以下八个方面的鲜活素材:

①铺叙美好的亲情和友谊;

②描摹美丽的景物和感人的场面;

③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

④热有品位的文化艺术;

⑤省察价值取向、道德情*;

⑥历练人生观念、思想方法;

⑦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

⑧展望、预测美好的未来。

第4篇:高考命题作文题目集锦

应广大考生需求,小编为广大考生朋友收集精选了一些作文材料,有关高考命题作文题目集锦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命题作文题目集锦【1】

此题只规定场景,对别的方面没有加以限制,因而写灯下自己或他人所为所思皆可。

从构思的角度看,可有纵式和横式两种思路。

所谓纵式,是写发生在"灯下"的某一事件的过程,重点放在发生、发展、结果上,其特点是叙述*强。

所谓横式,是不同人物在"灯下"的情景,重点放在画面的描写

上,其特点是概括*强。

当然,还可以把纵横揉合起来写。

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写法,都要围绕"灯下"创设环境,构造氛围,才切合题意。

这篇作文可以写校园之事,也可以写社会之事。

思路之一:灯下,教室里,我的生日聚会在友好的氛围中进行。

轻快的乐曲声中,同学们送给我一件件带着深厚友谊的礼物:"祝你生日"的歌声中,我把真情的祝福吹向燃烧的蜡烛;热烈的掌声中,同学们开始表演节目……灯下,教室里,一块友谊的圣地。

思路之二:夜晚,校园的灯光多么灿烂。

教学楼。

灯下,同学们正在上晚息:有的埋头做作业,有的低声讨论问题。

办公楼,灯下,老师正在工作:有的备课,有的批改作业,有的在讨论教改方案。

灯下,令人陶醉的画面。

思路之三:从接到老同学来信写起,采用倒叙法,通过回忆交代他无法继续求学而投身社会的原因,又借来信写他的生活和取得的成功,表现有志者事竟成的主题。

[写法]要写好《灯下》,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否则很容易导致题文油水相离。

技巧一:包装。

所谓包装,即创造灯下的某种氛围,使事件产生特定的情调。

比如思路之一写生日聚会,就要把整个生日过程笼罩在你所创造的氛围中,从而产生与别的生日聚会截然不同的韵味。

生日活动一样,氛围包装不同。

技巧二:点缀。

所谓点缀,即在记叙过程中不时点及"灯下",使题和文紧紧相扣。

比如思路之二,在写师生的活动时,要不断点及"灯下",从而把画面描写和作文题目紧紧地联系起来,构成了"灯下"的特定场景。

技巧三:折叠。

所谓折叠,即运用艺术手段把时空跨度较大的事放到"灯下"来叙述,就像把东西折叠后放进箱子。

比如思路之三,在"灯下"只能读信,但运用倒叙回忆老同学的过去,又借来信陈述老同学的现在,于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都在"灯下"展开,表现了巧妙的构思。

常见的失误有:不懂得创造典型的环境氛围,只在开头用"灯下"戴帽,从此不见"灯"影;不善于构思,所叙之事跟"灯下"勉强凑合,缺乏有机的联系。

[同类文题]1.月光下(月下谈心、月下独思、月下赏景,凡月下之事均可入文。

行文应注意创设意境。

2.小河边(闲散时悠悠漫步,三五同学亲切聚会,都可能发生在小河边的恬静氛围里。

3.讲台上(这个特定的方位。

老师声音的流淌,手势的定格,花白头发的飘动,学生初次试讲的惊慌,辩论会上的侃侃而谈,都是讲台上的特有风景。

4.清晨(该题从时间是框定内容。

晨谈,晨练、清晨的忙碌和急促,都是该题的常规题材。

5.*场上(这是师生集中活动的地方,教练的汗水,踢球的风波,上场前的动员等,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6.寝室里(欢声笑语,愁眉低诉,矛盾的滋生和化解等,许多情节总是琐细而有趣。

7.柳荫下(有意的约会,意外的邂逅,无聊的排遣,柳荫乃消暑之所,总有不少生动的故事。

题2:尝试

[审题]

"尝试",指试着去做某一件事,因而此题应写过去没有做过或不敢去做,而后来试着做了的事情。

要选择对自己来说是新鲜的、初次去做的事,如初次投稿、初次做实验、初次参加演讲比赛等,要写出尝试时的原因、经过、结果。

既然是尝试,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但不管结果如何,都将带来启迪,这就是作文的主题之所在。

当然,此题除了写自己所熟悉的学习生活外,还可以选择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作为题材。

思路之一:先交代自己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的原因,再写决定来一次尝试。

接着写尝试的过程:第一次想发言,但低着头不敢正视老师;第二次总算举起手,但略一迟疑,晚了;第三次终于果断地举手发言。

最后写成功的欢乐。

思路之二:我喜欢文学,也喜欢写作,有一次萌发了投稿的念头,于是着手尝试。

我花了几天时间构思、行文、修改、誊清,然后郑重其事地寄往编辑部。

接下来是等待,终于收到样刊和稿酬。

我的投稿尝试获得成功!?

思路之三:暑假到了,学校要求每个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我到××厂当微型电扇临时推销员。

我挨家挨户登门推销,说得口干唇焦,累得腰*背疼,最终没推销几台电扇。

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还是收益匪浅。

[写法]

写作此文一定要交代尝试的动机,因为尝试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如果随意去做某事,或偶然遇到某事,都不算尝试。

尝试既然是有目的的行为,那么其结果也一定要点明,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否则尝试便有始无终。

当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写好尝试的过程。

尝试的过程有心理型的,那么要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侧重把人物在尝试的思想活动和感情变化表现出来。

比如思路之一,要着力去写"我"尝试发言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把"恐惧"--"迟疑"--"果断"的心理变化揭示出来,也就写出了尝试的全过程。

尝试的过程有行为型的,那么要侧重描写人物的动作行为。

比如思路之三,推销微型电扇的动作、语言,便表现出尝试的过程。

尝试的过程有行为心理结合型的,比如思路之二,在投稿尝试中,写作过程侧重行为,等过程侧重心理。

当然,尝试是有目的的行为,行动和心理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只是类型的不同导致重点的差异。

至于尝试的心得体会,可以隐含在过程的叙述之中,也可以用议论的语句挑明。

常见的失误有:对"尝试"的内涵不理解,写事情缺乏尝试的意识;主次颠倒,题目要求详写的尝试过程仅寥寥数语,不必详写的前因后果和感想却挥墨如泼。

[同类文题]1.考试("考试"可有两种理解:一为本义,指学习上的考核;二是引申义,指生活中的考验。

2.考场(也可以有两种理解,如同"考试"一词。

这两题大同小异只是行文的角度不同罢了。

3.考验(此题要求写生活中关键时刻的表现与抉择,实际上只取上两题的第二义。

4.比赛(此题选材广泛,无论是学习上的比赛,还是各种活动的比赛,都可以写。

除记叙比赛过程外,还要表现比赛者的精神风貌。

5.竞争(此题要写自己跟别人或他人之间争胜的情景,有较强的时代意识。

上题的"比赛"也属于竞争的一种形式。

6.抉择(此题属于心理型的,在创造矛盾的境地后,要重点描绘人物在抉择时的思想变化过程,可以交代抉择的结果,也可以省略。

7.期待(此题可以通过一件事的具体叙述,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盼望心情。

8.追求("追求"是人们奋斗的动力,要写出人物如何克服困难,百折不挠,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9.失败(此题要求写学习中或生活中某次失败的经历,以记叙为主,但要善于提练出哲理来。

10.起步(此题可以写做某事有好的开端,也可以写失败后重新崛起。

题3:心事

[审题]

"心事",心中盘算之事,多指感到为难的事情。

比如你想报考师范学校,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显然不会构成心事;如果遭到父母的反对,而你却要坚持己见,就会产生心事。

所以,在选材的时候要稍加留意,不要把心中所想的事情都视为心事。

中学生固然无忧无虑,但在学习、思想、生活方面也常常会有心事,因而选材的范围还是相当广泛的。

写心事要展示内心世界,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生活给自己的教益和启迪。

思路之一:糟糕,这次考试又败北!前次成绩不好,爸妈并没有责怪我,而是鼓励我努力学习,并且在生活上更加关心我。

我也发誓奋发努力,争取迎头赶上。

谁知道……我该怎么向爸妈报告我的成绩呢?

思路之二:看到同学加入共青团,我好羡慕。

我也想加入,但没有勇气递交申请书,因为我觉得自己表现平平,不够格。

班长看出我的心事,鼓励我大胆申请入团,只要争取上进,会实现愿望。

心事*释,我拿起笔……?

思路之三:她看了他塞给他的条子,原来是一次约会。

去,还是不去?她心事重重。

他和她同乡又同学,平时交往较多。

如果不赴约,怕伤了他的心;如果赴约,怕掉入"早恋"的泥沼,该怎么办呢??

[写法]

前面说过,心事是心中的为难之事,所以在开篇要点明为难之处,否则心事难以展开。

比如思路之一,成绩又不佳,无法向父母交代,于是感到为难,构成心事;思路之二,想入团又缺乏勇气,于是心事顿生;思路之三,去不去赴约左右为难,于是心事重重。

点明为难之处可以视作事情的起因。

接着要展示矛盾的心态,裸露内心世界。

这是作文的主体,是用具体的、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写说明为什么感到为难,使心事成为心中的事。

一般可用"左右开弓"法,即用这样做会怎么样,不这样做又会怎么样的思路表现为难之处。

比如思路之一,成绩不佳不告诉父母,但自己不愿欺骗父母,告诉父母又觉得对不起他们;思路之二,不申请入团不合自己的上进心,申请入团又怕不够格;思路之三,去赴约会犯"早恋"之忌,不去赴约会则伤同学间感情。

这样处于"两难"境地,心事便富有立体感。

最后是事情的结果。

心事总有化解的时候,比如思路之一可以如实汇报告终,思路之二可以递交申请书作结,思路之三可以不赴约收尾。

但是也可以不交代结局,以不了来了之,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比如"思路之三",就可以在主人公"该怎么办"的为难中戛然而止。

常见的失误有:不明白"心事"的内涵,把不存在为难的事,都看作心事;心理描写不够细腻,不够深刻,对内心世界轻描淡写。

[同类文题]1.沉思(此题也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但侧重于对某个问题比较深入的思考,表现对生活的理解。

2.犹豫(此题要选择值得犹豫的事来写,也可以把重点放在犹豫心态的刻画上。

3.烦恼(此题可以写学校生活或家庭生活或家庭生活的烦恼,要敢于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写出来,同时尽可能避免消极的主题。

4.委屈(此题应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典型的事件,来揭示某一人生哲理。

5.追悔(此题可采用倒叙写法,表现自己为某件事情的反思和悔悟。

6.歉疚(此题以应该做而没有做,或应该做好而没有做好的事为题材,写出自己的内心的歉疚,表现加强自我修养、积极进取的主题。

第5篇: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方法有那些?作文的命题很重要,一起看看吧!

弄清题目所提示的题材范围,确定写作体裁。

好的作文命题,每个字都有特定的意义和作用。

命题作文审题分析时,更是必须要字斟句酌,不能漏掉一字一词。

关键的字句直接关系到文章用什么体裁写,也就是用什么形式来表达。

它好比凿井,不同的地理条件,就要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否则水是引不出来的。

因此只有选择恰当的体裁和形式,才能充分地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

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特点,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如记叙文的“标志”常见的有“回忆”、“记……”、“……的事”、“……的生活”、“……的人”;说明文的“标志”主要有“介绍……”、“……的自白”、“……的话”、“……的制作方法”等;议论文的“标志”主要有“说”、“议”、“谈”、“论”、“评”、“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

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题目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记事。

题目划定的范围不同,选材的侧重点就不同。

如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诸要素交待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

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在于抓住题目的“题眼”,“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如何抓“题眼”呢?一般说来,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

如《我喜欢这种感觉》,“题眼”是“喜欢”,重点就要扣住“喜欢”来写。

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

如《过年》,“题眼”是“过”,文章就要写清“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

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

如《学习生活》,“题眼”是“学习”,要写出课堂学习生活中有哪些生活及这些学习生活的特点。

审清题目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

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

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连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如《青春》这个题目的已知因素只有一个,即“青春”,意思比较概括笼统,如果在“青春”这个因素上增加这样的相关因素“谁的青春”,“什么样的青春”、“青春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文章的写作内容就具体了。

同样的方法可以套用在类似的题目上,可以有效地帮助审题。

审“要求”和“注意”。

文题中除了开头的题干表述、中间的材料,剩下的部分就是“要求”和“注意”部分。

这一部分一般对作文的“构思”“文题”“题目”“字数”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如有的注明“诗歌除外”就不要再写诗歌了,有的要求写记叙文就不要再想其他的体裁了。

最后就是作文审题不能忘记的三大忌:无视话题,另起炉灶;游离话题,喧宾夺主;主旨不明,云山雾罩。

三大忌这是隐含在所有作文审题材料或者要求之中的,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第6篇:高考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高考命题作文包罗万象,但也是有其规律可循的。以下是高考命题作文写作技巧,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从总体来看,中考命题作文有其设计、表达方面的规律:

第一,绝大多数文题涉及的内容充分贴近学生生活;第二,大题、宽题大大多于小题、窄题,便于考生自由选材;第三,记叙文题大大多于说明文、议论文题;第四,命题作文在使用数量上仍占主流地位。

了解这些规律,那么,在实际应试实践中又有哪些规律需要遵循呢?下面介绍四个要点。

1.要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

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要审读的内容包括:

①文题的大、小、宽、窄、虚、实、显、隐。②文题中有没有点示主题的字词。③文题中有没有点示重点的语言标志。④文题中的的标点或其它符号及其含义。⑤有没有副标题,其作用是什么?⑥各种写作要求、限制。⑦能否从题目以外的语言材料中品味出一点隐含信息。

在写作中,要紧紧抓住审题得到的信息,步步都要紧扣文题,紧扣要求。

另外,在具体的审题过程中,对这样几种内容的题目不可掉以轻心。

第一种,看似很浅显的题目。

如“我长大了”这个文题,是一个宽泛的中考作文题,谁也不会在取材上发生困难,看样子真是浅得不能再浅了,但实际上,这个题的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在审题之中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料理自己、胆子变大了,或者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这种理解就很肤浅,写出来的文章在选材立意上也就上不了档次。如果说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第二种,看似很熟悉的题目。

如“美在课余”这个文题,是一个宽题。可供取材的内容也是不少的。其实这个题目有一个迷惑点,这个迷惑点在那个美字上。稍不注意,就会由于觉得这个文题似曾相识而忽视对美字的品读。由于没有抓住这个美字,就会写出丰富多彩的课余、好玩的课余、有趣的课余、热闹的课余等等内容,这就没有突出这个美字。

第三种,看似很形象的题目。

如“风景这边独好”这个文题,也是一个宽题,题目似乎很形象,但远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那么简单。它既可以写实,如写一个地方的风景,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特点,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的变化,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写这个地方的发展,写这个地方的特*,写这个地方表现出的时代的进步。再换一个角度思考,它不仅可以写地方,还可以写人,还可以写事,等等。

第四种,看似很直观的题目。

如“礼物”这个题目,好像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但在具体的写作中,它可能是实指某种物,更多的也许是喻指像礼物一样的美好事物。用喻指来写文章,其思路更广,其情感更丰富。要记住,不管命题作文的形式多么复杂,你的眼睛要永远盯着它的题目。在熟悉的题目面前不要激动,不要以为它就是你做过的原题;在生疏的题目面前不要紧张,不要以为你的心目中就没有它的影子。

2.在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些信手拈来的中考作文题:学语文的故事、母亲的爱、我生活在集体的怀抱里、他做得对、同学,你不能这样、在错误和挫折面前、谈谈我们的课堂教学、雨中、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等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好像只是画出了一个取材立意的框框,需要我们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将其具体化。

对这样一些文题,要做到大中取小,将其具体化:

第一,将宽题变窄。

所谓宽题,就是从内容上看,可以包含许多题材、许多素材的题目。由于它的宽,似乎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写作文,我们就必须选准材料,把作文的内容浓缩到一个点之上,使之变窄,以便顺利成文。如火柴的联想是一个宽题,它可以让你联想到非常多的事,非常多的人,非常多的现象。但这种丰富的联想只能是在构思过程中,必须从这丰富的联想中决定一个供展开的联想点,才能开始考场作文的写作。

第二,将大题变小。

所谓大题,其实也是一种宽题。从意义上看,有些题目的主题比较直露,比较追求一定的意义。如文题“变了”,从这个变字上看就是要求你在文中一定要点示出某种意义。

对于这样的题,我们可以用加限制的方法将其变小。如“变了”这个题,我们可以在题目前加上限制*的语言,如:兰兰变了、我们家变了;也可以在题目后面加上副标题,如“变了——从一件小事看我们的班风、变了——他又回到了我们班。经过这样的处理,就可以开始构思了。

再来看下面一些常见中考作文题:

我的一天、记我受到的一次小挫折、家中小事、记一堂我喜欢的语文课、我的老师、常人小传、令我深思的一件事。这些题目对内容的要求都很具体,选材也比较容易。

对这样的文题,我们要做到的以小见大。小中见大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选点生发,也就是说,要选好一个能够让你很好地展开记叙、很好地展开议论的点,再从这个点上写开去。

3.在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

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这句话,可以说是中考作文构思的总策略。一点式伸展就是一篇文章内只将一个内容写好、写细、写完整,多点式铺陈就是在文章中多写几个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看下面中考作文题的构思方向:

家乡变了:用多个画面、事例的组合来表现变,这是多点式铺陈。

我在家中的故事:可写一个故事的始末,这是一点式伸展。

给班主任老师的一封信:或谈一个观点,或回忆几件小事。

天下无难事:可通过记一件事来突现主题,也可用几个例证*观点。

读书乐:可乐在一处,乐在一点;也可乐在几处,乐在几点。

我眼中的同龄人:必须进行多点式铺陈,写几个同龄人的生活。

一件小事给我的教益:必须进行一点式伸展,先写事,再写理。

以这两种模式为基础进行变化,设计好开头、结尾,安排好不同表达方式的穿插,考场命题作文的框架便能够设置得完整、规范。

4.在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

表现个*特点,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要出现将读后感写成读后叙、在家乡变了中穿插一半篇幅的议论、将自强的我写成自我介绍等模糊文体*彩的错误。

表现个*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气、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期望有超过水平发挥,力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