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二则教案

发布时间:2024-03-03 12:48:04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语言二则教案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两个成语。

3.分角*朗读课文。背诵其中一则寓言。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点感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理解什么是寓言。

(二)结合课文插图,理解“掩耳盗铃”的意思。

(三)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1.自读全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集体讨论,明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分清起因、经过、结果。

(四)组织学生抓住故事的结尾设问,反观全篇,从而揭示寓意。

1.默读思考:那个盗铃人已经把自己的耳朵遮住了,为什么还会被人家抓住?

2.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3.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他在盗铃时是怎样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4.揭示寓意。

“掩耳盗铃”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自欺欺人是愚蠢的,会落得不光彩的下场。

(五)联系实际,谈感想。

1.教师提问: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种自欺欺人的事?你能举出几个事例来吗?

2.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六)分角*朗读课文。

(七)作业:看图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题,理解题意。

(二)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课题的意思,请大家自读课文,看看每段写了什么内容?“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思考:《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进一步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5.揭示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三)联系实际,谈感想。

1.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2.请同学们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后的感想。

(四)分角*朗读课文。

(五)指导背诵课文。

第2篇:寓言二则的语文教案

《掩耳盗钟》的寓意

《掩耳盗钟》出自《吕氏春秋-自知》。寓言讲了一个盗钟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钟的故事。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这种人是极可笑的。

《画蛇添足》的寓意

《画蛇添足》选自《战国策-齐策二》,讲几个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喝又有余,于是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便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事情已经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再做多余的事,是多此一举,不仅无益,而且有害,是自己害自己。过和不及也许仅仅相差一点点,但是要掌握分寸必须明智。

第3篇:语文教案:古代寓言二则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语文教案:古代寓言二则,欢迎阅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郑人买履》,理解意思,体会深刻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道理)。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习《郑人买履》。

二、自读自悟,研究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郑人买履》,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

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了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检查难句。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

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老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四、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

1、练习熟读,分角*演读,体会寓言意境。

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讲清句子的意思,注意比较认识“之”的不同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自学文言文的方法,能正确理解“刻舟求剑”的寓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5分钟)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

二、用上节课的程序学习本则故事。

1.学生先读通课文。

2.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

3.夯实重点字词。

三.教师检查落实自学情况

四.教师引导,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同学范读课文。

2.用文章中的原话回答。

剑掉到哪里?

——“自舟中坠于水”

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找得到剑吗?

——不能。

为什么?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五、想象情境,领悟寓意

1.引导想象,丰富故事。

2.拓展: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六、课堂练习:重点字的意思的掌握。

第4篇:寓言二则教案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2)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3)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朗读。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7、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四、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五、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叼走街坊

第5篇:寓言二则的教案

教学目标

1资助学习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蕴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硬纸这成的小船、宝剑和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我们过去学习了一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学课外一定还阅读了不少的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

2、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呢?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个寓言,看看他们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些同学看过或听过《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个大家听。

2、范读课文。

3、让学生将课文与以前的课文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师述:用文言文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字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的《刻舟求剑》这片文言文仅53个字,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4、自由朗读课文。

5、指明读,正音。涉(shè)坠(zhuì)遽(jù)契(qì)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根据译文自己试着理解课文意思。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点播理解以下词语: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匆忙;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用*雕刻。

惑: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迷惑不解的意思。

3、教师用简笔画划出“江面”,然后指名上台利用“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线”教具演示故事。边演示边讲故事。

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

1、解题

(1)逐字分析。舟:小船。求:找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出“刻舟求剑”的意思。(照船上的记号去寻找航行中失去的宝剑。)

2、讨论:

(1)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马?为什么?(宝剑是从正在行使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课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根据情况变化去处理事情才能成功。)

(2)想一想这个人错在那里?

(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必须根据情况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化了,处理事情的办法也跟着变化。根据情况变化去处理事情才能成功。)

(4)你能举出根据情况变化处理事情获得成功的例子吗?

五、熟读课文

1、指导朗读。

2、自由读。

3、背诵课文。

六、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字形

2、讨论交流。

3、给“糊涂”找反义词,并说一句话。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检查背诵《刻舟求剑》。

2、从《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狐假虎威》。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2、在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意思。

(1)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的读,想一想每一句话的意思。

(2)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

4、参照译文,联系讲课文故事。

(1)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2)启发想象:森林里有哪些动物看到了老虎根在狐狸后面,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3)指名讲故事,相机帮助理解重点句和难句。

三、拓展延伸,理解含义

1、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假虎威”的“假”字是什么意思?(假借)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2、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喜欢狐狸吗?

3、延伸:出示下面一段话: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一个汉*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说:“皇*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地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段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逆”的声母是鼻音“n”不是边音“l”。

2、自由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狐狸”两个字反犬旁不要写得太宽,整个子要写得左窄右宽。“违”是半包围结构,写时应该从内到外。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6篇:寓言二则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会复述《滥竽充数》。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先读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寓意的揭示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只要说得有道理,即使尚未概括也应肯定。

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录音、投影

分课时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作品的特点,理解第一则寓言。

第二课时: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理解第二则寓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理解“寓言”。

二、理解关键词语,读懂“南辕北辙”的内容。

三、找出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概括人物的特点。

1、朋友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醒坐车人的?

2、坐车人为什么不听劝告?

3、结果怎样?

四、朗读课文,想想寓意。

1、跟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2、讨论:坐车人错在哪里?你从哪些词里看出来?

教给学生理解寓言内容和寓意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3、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自由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填写下表。

南辕

北辙起因经过结果寓意

五、按表上所填内容,复述《南辕北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南辕北辙》的方法。

1、抓关键词语读懂课文内容。

2、找出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概括人物特点。

3、朗读课文,想想寓意。

二、运用以上方法*阅读《滥竽充数》。

1、抓关键词“充”,读懂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写南郭先生行动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朗读课文,想想人们常用这个语言故事来比喻什么?

三、续写寓言,深化教训。

以《南郭先生出逃以后》为题,续写《滥竽充数》。

在清楚了寓言内容的基础上,再理解寓意就水到渠成了。

续写寓言,既是对寓言内容的巩固,又很好的提供了一次练笔的机会。

信息反馈

教后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