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口技》的达标训练

发布时间:2024-03-03 08:03:43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口技》的达标训练

a.juéb.jiào

(2)宾客意少舒()

a.shǎob.shāo

(3)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a.jǐb.jī

(4)夫齁声起()

a.hānb.hōu

(5)夫叱大儿声()

a.chìb.chī

(6)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a.jìngb.jǐng

(7)盆器倾侧()

a.qǐngb.qīng

解析:结合具体语境,分清多音字和形似字的读音。

*:(1)b(2)b(3)b(4)b(5)a(6)b(7)b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改正过来,写在括号内。

(1)虽(虽然)人有百手()

(2)会(适逢)宾客大宴(举行宴会)()

(3)但(但是)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4)两股(大腿)战战()

(5)不能名(说出)其一处()

(6)几欲先走(行走)()

(7)当是(这)时,妇手拍儿声()

(8)妇抚儿乳(吃奶)()

(9)中间(其中)力拉崩倒之声()

(10)京中有善(擅长)口技者()

解析: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多音和多义字的意思。

*:(1)即使(2)√(3)只(4)√(5)√?(6)跑(7)√(8)喂奶(9)夹杂(10)√

3.下列语句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其夫呓语。

b.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c.妇扶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

d.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解析:本题考查对本文语句掌握的熟练程度。

*:d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4.注音。

中间()曳()屋

5.对“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所有能够模仿的,这里都有。

b.凡是别处有的,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c.一切应该有的声音,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d.凡是应该有的,这里都有。

6.对“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间有人用力拉屋架,发出崩倒的声音。

b.中间有人用力推拉,发出房倒的声音。

c.其中夹杂有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d.其中夹杂着崩倒的声音。

7.本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____________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____________描写。宾客们“几欲先走”的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____________。

8.用“‖”给第一段文字分层,标在原文处,并概括各层的内容。

4.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和形似字。

*:jiànyè

5.解析:重点字词译出来,语句通顺即可。

*:c

6.解析:注意句中“中间”的含义。

*:c

7.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在本文中的巧妙运用。

*:正面侧面技艺的高超

8.解析:从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两方面来划分。

参考*:……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离席……第一层写口技人摹仿深巷起火、救火的声音。第二层写宾客听摹仿时惊吓的种种表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臣来臣:我。

b.方北面而持其驾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之:往,去。

d.吾用多用:用处。

10.把“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11.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

9.解析:根据具体语境,然后选择*。

*:d

10.解析: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语句通顺即可。

参考*:马虽然跑得快,但这不是去楚地的路。

11.解析:结合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示例:讽刺某些人的行动和目的刚好相反或背道而驰。

二、语言运用

12.(2010青海中考)请从“阳光、长夜、风雨、鲜花、道路”中至少选用三个词语,写一段以特定情境表现人生感悟的话。(不少于40字。)

解析:恰当运用所给词语,语句连贯,能通过情境表现感悟即可。

*示例:生活中难免有风雨,有长夜,但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会走进阳光灿烂、鲜花盛开的日子。

第2篇: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口技》的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a.juéb.jiào

(2)宾客意少舒()

a.shǎob.shāo

(3)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a.jǐb.jī

(4)夫齁声起()

a.hānb.hōu

(5)夫叱大儿声()

a.chìb.chī

(6)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a.jìngb.jǐng

(7)盆器倾侧()

a.qǐngb.qīng

解析:结合具体语境,分清多音字和形似字的读音。

*:(1)b(2)b(3)b(4)b(5)a(6)b(7)b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改正过来,写在括号内。

(1)虽(虽然)人有百手()

(2)会(适逢)宾客大宴(举行宴会)()

(3)但(但是)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4)两股(大腿)战战()

(5)不能名(说出)其一处()

(6)几欲先走(行走)()

(7)当是(这)时,妇手拍儿声()

(8)妇抚儿乳(吃奶)()

(9)中间(其中)力拉崩倒之声()

(10)京中有善(擅长)口技者()

解析: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多音和多义字的意思。

*:(1)即使(2)√(3)只(4)√(5)√?(6)跑(7)√(8)喂奶(9)夹杂(10)√

3.下列语句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其夫呓语。

b.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c.妇扶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

d.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解析:本题考查对本文语句掌握的熟练程度。

*:d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4.注音。

中间()曳()屋

5.对“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所有能够模仿的,这里都有。

b.凡是别处有的,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c.一切应该有的声音,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d.凡是应该有的,这里都有。

6.对“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间有人用力拉屋架,发出崩倒的声音。

b.中间有人用力推拉,发出房倒的声音。

c.其中夹杂有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d.其中夹杂着崩倒的声音。

7.本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____________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____________描写。宾客们“几欲先走”的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____________。

8.用“‖”给第一段文字分层,标在原文处,并概括各层的内容。

4.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和形似字。

*:jiànyè

5.解析:重点字词译出来,语句通顺即可。

*:c

6.解析:注意句中“中间”的含义。

*:c

7.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在本文中的巧妙运用。

*:正面侧面技艺的高超

8.解析:从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两方面来划分。

参考*:……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离席……第一层写口技人摹仿深巷起火、救火的声音。第二层写宾客听摹仿时惊吓的种种表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臣来臣:我。

b.方北面而持其驾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之:往,去。

d.吾用多用:用处。

10.把“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11.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

9.解析:根据具体语境,然后选择*。

*:d

10.解析: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语句通顺即可。

参考*:马虽然跑得快,但这不是去楚地的路。

11.解析:结合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示例:讽刺某些人的行动和目的刚好相反或背道而驰。

二、语言运用

12.(2010青海中考)请从“阳光、长夜、风雨、鲜花、道路”中至少选用三个词语,写一段以特定情境表现人生感悟的话。(不少于40字。)

解析:恰当运用所给词语,语句连贯,能通过情境表现感悟即可。

*示例:生活中难免有风雨,有长夜,但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会走进阳光灿烂、鲜花盛开的日子。

第3篇: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a.juéb.jiào

(2)宾客意少舒()

a.shǎob.shāo

(3)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a.jǐb.jī

(4)夫齁声起()

a.hānb.hōu

(5)夫叱大儿声()

a.chìb.chī

(6)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a.jìngb.jǐng

(7)盆器倾侧()

a.qǐngb.qīng

解析:结合具体语境,分清多音字和形似字的读音。

*:(1)b(2)b(3)b(4)b(5)a(6)b(7)b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改正过来,写在括号内。

(1)虽(虽然)人有百手()

(2)会(适逢)宾客大宴(举行宴会)()

(3)但(但是)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4)两股(大腿)战战()

(5)不能名(说出)其一处()

(6)几欲先走(行走)()

(7)当是(这)时,妇手拍儿声()

(8)妇抚儿乳(吃奶)()

(9)中间(其中)力拉崩倒之声()

(10)京中有善(擅长)口技者()

解析: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多音和多义字的意思。

*:(1)即使(2)√(3)只(4)√(5)√?(6)跑(7)√(8)喂奶(9)夹杂(10)√

3.下列语句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其夫呓语。

b.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c.妇扶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

d.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解析:本题考查对本文语句掌握的熟练程度。

*:d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4.注音。

中间()曳()屋

5.对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所有能够模仿的,这里都有。

b.凡是别处有的,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c.一切应该有的声音,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d.凡是应该有的,这里都有。

6.对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间有人用力拉屋架,发出崩倒的声音。

b.中间有人用力推拉,发出房倒的声音。

c.其中夹杂有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d.其中夹杂着崩倒的声音。

7.本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____________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____________描写。宾客们几欲先走的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____________。

8.用‖给第一段文字分层,标在原文处,并概括各层的内容。

4.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和形似字。

*:jiànyè

5.解析:重点字词译出来,语句通顺即可。

*:c

6.解析:注意句中中间的含义。

*:c

7.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在本文中的巧妙运用。

*:正面侧面技艺的高超

8.解析:从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两方面来划分。

参考*: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离席第一层写口技人摹仿深巷起火、救火的声音。第二层写宾客听摹仿时惊吓的种种表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臣来臣:我。

b.方北面而持其驾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之:往,去。

d.吾用多用:用处。

10.把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11.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

9.解析:根据具体语境,然后选择*。

*:d

10.解析: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语句通顺即可。

参考*:马虽然跑得快,但这不是去楚地的路。

11.解析:结合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示例:讽刺某些人的行动和目的刚好相反或背道而驰。

二、语言运用

12.(2010青海中考)请从阳光、长夜、风雨、鲜花、道路中至少选用三个词语,写一段以特定情境表现人生感悟的话。(不少于40字。)

解析:恰当运用所给词语,语句连贯,能通过情境表现感悟即可。

*示例:生活中难免有风雨,有长夜,但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会走进阳光灿烂、鲜花盛开的日子。

第4篇: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乡愁》的达标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枚(méi)窄窄(zhǎi)b.坟墓(fén)海峡(jiá)

c.矮矮(ǎi)浅浅(qiǎn)d.怅惘(chàngwǎng)仿佛(fú)

解析:海峡的峡念xiá。

*:b

2.请在下面括号中填上恰当的量词。

乡愁是一()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浅浅的海峡

解析:考查诗的背诵。

*:枚张方湾

3.《乡愁》一诗的四个诗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理解每节诗的内容,注意时间词语的运用。

*: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4.请以土地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要表达出完整的意思。

解析:抓住比喻句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

*示例:土地是一幅画卷,记载了历史沧海桑田的变幻。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完成5-10题。

5.本诗用了哪些形象表现乡愁?

6.诗中哪些词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

7.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8.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9.本诗的写作技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诗中找出四个形容词,四个数量词。

5.解析:读诗要注意诗的形象。

参考*: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6.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7.解析:把握比喻的作用来分析。

参考*:把非常抽象的乡愁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

8.解析: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内容。

参考*:邮票:小时候外出读书,对母亲的思念。

船票:年轻时外出谋生对妻子的思念。

坟墓:对老死的母亲的思念。

海峡:对大陆的思念,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9.解析:把握诗的写作手法。

参考*:托物寄情

10.解析:分清词*的用法。

参考*: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那酒一样的长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那血一样的海棠红

那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那信一样的雪花白

那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那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1.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2)那酒一样的长江水()

(3)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12.作者在本诗中所选取的意象是什么?主旨是什么?

13.解释本诗第四小节的意思。

14.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11.解析:熟悉修辞知识,并从句子的含意上去体会。

*:(1)反复(2)比喻(3)比喻

12.解析: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意图。

参考*:意象是: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主旨是:表现思乡带给他的万千愁绪,却又让他此生无悔。

13.解析:从考查腊梅的象征意义着手,再联系母爱进行解释。

参考*:腊梅的花开在*天雪地里,在这严酷的环境里,梅香却清新久远,梅香如同母爱一般,虽没有春花般灿烂生辉,却是日久弥新,沁人心脾,久远不忘。

14.解析:把诗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义。

参考*:本诗用长江水、海棠红等来作为意象,其作用就是抒发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抹不掉的游子情怀。

二、语言运用

15.(2010贵州六盘水中考)仿照下面的句式,以人生开头。仿写一句话,与前句语意连贯。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把握句式、修辞、借助自己的感悟,写出富有哲理的句子即可。

*:略

第5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乡愁》达标训练

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我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枚(méi)窄窄(zhǎi)b.坟墓(fén)海峡(jiá)

c.矮矮(ǎi)浅浅(qiǎn)d.怅惘(chàngwǎng)仿佛(fú)

解析:“海峡”的“峡”念“xiá”。

*:b

2.请在下面括号中填上恰当的量词。

乡愁是一()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浅浅的海峡

解析:考查诗的背诵。

*:枚张方湾

3.《乡愁》一诗的四个诗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理解每节诗的内容,注意时间词语的运用。

*: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4.请以“土地”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要表达出完整的意思。

解析:抓住比喻句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

*示例:土地是一幅画卷,记载了历史沧海桑田的变幻。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完成5-10题。

5.本诗用了哪些形象表现乡愁?

6.诗中哪些词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

7.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8.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9.本诗的写作技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诗中找出四个形容词,四个数量词。

5.解析:读诗要注意诗的形象。

参考*: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6.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7.解析:把握比喻的作用来分析。

参考*:把非常抽象的乡愁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

8.解析: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内容。

参考*:邮票:小时候外出读书,对母亲的思念。

船票:年轻时外出谋生对妻子的思念。

坟墓:对老死的母亲的思念。

海峡:对大陆的思念,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9.解析:把握诗的写作手法。

参考*:托物寄情

10.解析:分清词*的用法。

参考*: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那酒一样的长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那血一样的海棠红

那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那信一样的雪花白

那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那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1.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2)那酒一样的长江水()

(3)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12.作者在本诗中所选取的意象是什么?主旨是什么?

13.解释本诗第四小节的意思。

14.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11.解析:熟悉修辞知识,并从句子的含意上去体会。

*:(1)反复(2)比喻(3)比喻

12.解析: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意图。

参考*:意象是: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主旨是:表现思乡带给他的万千愁绪,却又让他此生无悔。

13.解析:从考查腊梅的象征意义着手,再联系母爱进行解释。

参考*:腊梅的花开在*天雪地里,在这严酷的环境里,梅香却清新久远,梅香如同母爱一般,虽没有春花般灿烂生辉,却是日久弥新,沁人心脾,久远不忘。

14.解析:把诗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义。

参考*:本诗用长江水、海棠红等来作为意象,其作用就是抒发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抹不掉的游子情怀。

二、语言运用

15.(2010贵州六盘水中考)仿照下面的句式,以“人生”开头。仿写一句话,与前句语意连贯。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把握句式、修辞、借助自己的感悟,写出富有哲理的句子即可。

*:略

第6篇:语文版7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陋室铭》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谈笑有鸿儒()案牍()

解析:从字形和字义记住这些字。

*:rúdú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有仙则名()惟吾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往来无白丁()

解析:结合语境,了解实词的词义。

*:名:著名馨:品德高尚丝竹:本文指奏乐的声音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白丁:本文指没有学问的人

3.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从朗读的角度把握朗读的节奏。

*:B

4.下列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A.《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主要想告诉读者:陋室不陋,身居陋室,乐在其中。

B.《陋室铭》,主要讲刘禹锡不慕荣利、喜爱陋室的思想感情。

C.《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

D.《陋室铭》,通过和诸葛亮、扬子云的居室的类比,表达了作者也想建功立业、不甘寂寞的愿望。

解析:从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特点来分析。

*:C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为下列加点词注音。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6.本文选自__________。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__。这则铭文是作者为自己的居室所作,表现了作者高洁伟岸的___________。

7.本文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主人人际交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陋室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______________,虚写的是____________。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____________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____________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____________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9.作者身居陋室而不自弃,以古圣贤自况,将陋室与____________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生活情趣的不俗。

10.本文以陋室德馨起笔,以景幽、友儒、事雅描绘陋室,以陋室不陋收束全文,文中能统领全篇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5.解析:熟悉这两个字的读音。

*:xīntái

6.解析:结合文学常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全唐文》文体节*

7.解析:考查对课文内容理解的熟练程度。

*: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解析: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准确作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陋室吾

9.解析:理解原文内容,简洁回答。

*:有仙之山、有龙之水

10.解析: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原文回答。

*:惟吾德馨

二、语言运用

1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面对生活,人们有着种种思考:生活像一首乐曲,有快板也有慢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像一艘行船,有顺流也有逆流。乐曲不断地变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船需要胆识,生活使强者充满自信,使弱者望而却步。

解析:掌握排比句的写法,注意语句通顺。

*示例:生活像一坛陈酿有*味也有苦味?生活像一次登山有胜景也有险景陈酿需要品味登山凭借毅力

【语文版7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陋室铭》达标训练】相关文章:

1.语文版7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五首》达标训练

2.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陋室铭》达标训练

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陋室铭》

4.《陋室铭》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5.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五首》达标训练题及*

6.语文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案

7.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第30课《诗词五首》达标训练

8.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