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的趣事典故

发布时间:2024-02-28 19:44:55

一毛不拔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这是一个和墨氏有关的典故,今天小编就来和你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一毛不拔”源于《孟子·尽心上》。

一毛不拔的趣事典故

战国时期的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对残酷的战争,主张“兼爱”和“非攻”。当时的杨朱却与墨子作对,竭力反对“兼爱”,主张“为我”。

有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遇到杨朱,毫不客气地问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而能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你愿意不愿意?”杨朱听后摇*说:“天下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济得了的。”禽滑厘反驳道:“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拔你一根汗毛而能安定天下,你肯不肯?”杨朱听后默然不语。

孟子针对此事抨击杨朱道:“杨朱主张‘为我’,假如拔他身上一汗毛而对天下有利,他是决不会干的;墨子主张‘兼爱’,如果对天下有利,即使磨秃了头顶,磨破了脚板,他也是愿意干的。”

后来,人们用“一毛不拔”比喻非常自私悭吝的人。

第2篇:一毛不拔的经典故事

出处《孟子·尽心上》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项放踵,利天下,为之。

释义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啬自私。

故事

墨子,名翟,是站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

“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离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

杨朱默不作答。

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出处

《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用来称颂着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桓温为了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chuan)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

第3篇:一毛不拔的故事

成语一毛不拔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一毛不拔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古代有个富翁,大家都叫他六叔,他十分吝啬。由于他整天盘剥穷人,累得病倒了,差一点昏死过去。三天后,他稍稍清醒了一下,看见屋里挤满了送终的亲友,想要表示什么。他的大侄说:“六叔,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没见面?”他摇*。二侄问:“是不是有笔银子放在哪里,不曾交代?”还是他妻子明白,看见两根灯芯同时燃点,就挑掉一根。这时六叔才微微舒了一口气。突然,快断气的六叔流着泪,凑近妻子的耳朵,想跟她说话。他说:

“我死后,可把我留下的两张便纸分给前来吊孝的亲戚。”

“我死后,别用棺材来盛我,挖个坑,把我埋了就成。”

“我死后,不要请和尚念经,我在黄泉下自己会念经的。”

“我死后,把我的皮剥下来,卖给皮匠;把我的毛拔下来卖给做刷子的人,一根别丢了……”

“一毛不拔”就是一根毛也舍不得拔掉丢失,形容极端自私。

【相关阅读】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出处】

《韩非子·难势》

客有鬻于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他两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释读】

“矛”古代一种长柄的装有金属*头的武器,用以刺杀敌人。“盾”,古代用来保护自己、抵档敌人刺杀的武器。后以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触。

第4篇:一毛不拔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富翁,因为他很刻薄,所以都叫他“铁公鸡”,意思是一毛不拔。

这个“铁公鸡”每年都招长工,不过,人们都是来白干的。因为他要出三个问题,若答不上来就不给工钱,为此很多人都不干了。那位“铁公鸡”就想出一个妙计,用三十斤白面来诱惑人们。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想去治这个“铁公鸡”,于是来到他家。第二天就正式干活,并且干得非常好。三四个月过去了,“铁公鸡”不但一分钱不给,还出了一个难题:“你把我的大缸放进小缸里”。这个年轻人二话不说,举起大缸就摔……“铁公鸡”一看大叫起来,“你怎么把我的缸摔了?我要扣你工钱。”这个年轻人马上反驳说:“不摔破怎麽能把大缸放到小缸里呢?”“铁公鸡”被他气得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过了两天,“铁公鸡”又让这个年轻人把他的房间晒一晒。这个年轻人拿上钩子就去钩房顶,“铁公鸡”大叫一声:“你怎么把房顶钩开呢?我要罚你工钱。”这个年轻人又说:“要晒房间不钩开房顶怎么晒?”“铁公鸡”无话可说。

又过了几天,“铁公鸡”又想了个点子说:“我的头多重啊?”“二斤七两。”“不对,二斤八两。”年轻人马上跑到厨房,拿了*和称说:“我把你的头砍下来称一称不就清楚了吗?”铁公鸡只好说二斤七两。

这个年轻人拿上三十斤白面和工钱走了。这件事整个村子上的人都知道了,他们说:“铁公鸡”的毛终于被拔了。

第5篇:有关一毛不拔的历史典故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项放踵,利天下,为之。

释义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啬自私。

故事:墨子,名翟,是站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

“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离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

杨朱默不作答。

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第6篇:一毛不拔作文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富翁,因为他很刻薄,所以都叫他“铁公鸡”,意思是一毛不拔。

这个“铁公鸡”每年都招长工,不过,人们都是来白干的。因为他要出三个问题,若答不上来就不给工钱,为此很多人都不干了。那位“铁公鸡”就想出一个妙计,用三十斤白面来诱惑人们。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想去治这个“铁公鸡”,于是来到他家。第二天就正式干活,并且干得非常好。三四个月过去了,“铁公鸡”不但一分钱不给,还出了一个难题:“你把我的大缸放进小缸里”。这个年轻人二话不说,举起大缸就摔……“铁公鸡”一看大叫起来,“你怎么把我的缸摔了?我要扣你工钱。”这个年轻人马上反驳说:“不摔破怎麽能把大缸放到小缸里呢?”“铁公鸡”被他气得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过了两天,“铁公鸡”又让这个年轻人把他的房间晒一晒。这个年轻人拿上钩子就去钩房顶,“铁公鸡”大叫一声:“你怎么把房顶钩开呢?我要罚你工钱。”这个年轻人又说:“要晒房间不钩开房顶怎么晒?”“铁公鸡”无话可说。

又过了几天,“铁公鸡”又想了个点子说:“我的头多重啊?”“二斤七两。”“不对,二斤八两。”年轻人马上跑到厨房,拿了*和称说:“我把你的头砍下来称一称不就清楚了吗?”铁公鸡只好说二斤七两。

这个年轻人拿上三十斤白面和工钱走了。这件事整个村子上的人都知道了,他们说:“铁公鸡”的毛终于被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