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小学数学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4-02-28 02:08:37

说课稿,是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前准备好的辅助教学材料。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优秀的小学数学说课稿,欢迎阅读参考!

一、说教材。

优秀的小学数学说课稿

先来说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课程第(三)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统计喜欢的动物卡片、统计学生喜欢看的比赛,喜欢的玩具等等。本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作好铺垫。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吐艳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我认为是(选择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内容,并且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学生填写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具和学具上需要准备的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练习纸等)。

二.说说教法学法。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是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

首先说说教法的设想:本课时的学习是在学生一年级原有的基础之上来学习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将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数学建模和学习经验,选择和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去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从而感受统计的意义,形成统计的观念。

再来说说学法的设想:《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分析、研究,留给他们足够的动手实践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体验统计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全情参与中不知不觉中学会新知,发展能力。

三、说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课堂生活化,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努力做到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与合作交流、培养良好的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特地设计了一下的教学环节:

1、情景激趣,揭示课题。

课的开始,我创设了班级迎新大联欢的情景,让学生戴上动物头饰进行活动,准备了虎、狗、兔、乌龟动物图片贴于黑板之上,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在题卡上打。教师提问,老师该如何准备这些头饰,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这样设计,特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为新课的探究准备了第一手的材料,又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必要*!

2、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a、探究整格的涂法。

(1)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汇报数据记录情况,教师提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各种统计的方法,可能会有正字法,画△等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并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化发展。

(2)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1个单位,最多数量为10)中表示出每种头饰的数量,在答题纸卡上完成。教师提供的统计图只有10个格子,比如小兔有16个时,学生们肯定会有不少意见,认为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上无法再继续,这是老师抓住机会,问小兔有16个,画16个格子不够了怎么办,小组内进行第一次的讨论,交流,动脑筋、想办法,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反馈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往上加格子;②在旁边一栏中继续画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多媒体上出示。③当有学生想到把1格分成两小格,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的媒体展示,问问学生怎么一分为二就够了,1格表示几个,多请两个学生讲讲为什么一格表示两个单位之后,小兔的数量16能科学的表示。

对于以上反馈的三种方法,学生先*观察比较并思考,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再进行第二次的小组交流,然后统一看法:当数据较大时,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的方法更合理。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可以用表示一格3个、5个。。。。。。甚至更大的单位。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从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统计活动中去,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在一次一次的讨论、交流、倾听中深刻理解了统计意义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在新的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上,学生把每种动物头饰的数量表示出来。在*完成的基础上,教师提问:如16个头饰为什么只涂8格?4个头饰在刚才的统计图上涂了4格,现在为什么只涂2格就可以了?等等这样看似简单而不经意的提问,其实能对学生理解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含义有很大的帮助。

接着请学生看着统计图,说说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信息?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采用同桌一问一答的形式分析这个统计图。

b、探究半格的涂法。

(1)创设开联欢会老师去买冷饮的情景,出示所买的各种冷饮的统计表,数据分别是:10、6、11、17,以及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是每格表示1单位,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让学生进行选择,统一意见,选第二种统计图比较合理。

(2)接下去是学生尝试这完成这个统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统计》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统计》说课稿计图,有困难的进行小组的第三次讨论:11该涂几格,怎么涂?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思维的时间,然后进行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在多媒体上进行讲解和示范,带给学生科学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问:看了这个统计图,假如你是冷饮店的老板,你会怎样进货?说说理由。

象这样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学生对这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很感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学生能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统计知识的是实用*,比老师空洞的说教强得多!并且《课标》要求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注意在统计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乐于与同伴交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以上环节的设计,都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在合作、推理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

3、巩固深化,课外延伸。

(1)教师创设联欢会演节目的情景,出示一个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下面没有内容),请学生观察说说缺了什么?然后给出提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将统计图补充完整。这使学生将统计图的有关知识与分析统计图反方法的有机结合。

(2)设计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小组合作调查班级同学最爱看的图书种类,制成统计表,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学校图书室提出建议。

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是有用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反馈以及课堂的延伸。

4、总结全课,谈谈该受。

这一环节,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刚才学习时的表现,你有什么收获?

谈谈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感受或本组同学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这样,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学会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始终坚持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第2篇:优秀的小学数学说课稿

“教”立足于“学”,以下是一篇优秀的小学数学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思路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除法前一个星期,笔者对曾对班内十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见附表)笔者认为学生存在很大的教学潜能,这些潜在的“能源”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的资源。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对小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巩固。

(2)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但对竖式书写都不规范。

笔者认为小数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知识的系统*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笔者选择了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可设计如下环节:

(1)、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复习

(2)、商不变规律的复习

(3)、移位练习

3、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6例题7,并讲出每个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

②.学生试做例8

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1)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2)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

(3)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

4、专项训练,提高“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1)判断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第3篇:小学数学的优秀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思路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除法前一个星期,笔者对曾对班内十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见附表)笔者认为学生存在很大的教学潜能,这些潜在的“能源”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的资源。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对小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巩固。

(2)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但对竖式书写都不规范。

笔者认为小数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知识的系统*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笔者选择了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可设计如下环节:

(1)、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复习

(2)、商不变规律的复习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小数除法),标签: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3)、移位练习

3、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6例题7,并讲出每个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

②.学生试做例8

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1)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2)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

(3)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

4、专项训练,提高“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1)判断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1.20.670.7250.003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15,0.5,2.07。

3.填写下表。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根据商不变的*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5628÷28=201;(2)56280÷280=();

(3)562800÷()=201;(4)562.8÷2.8=()。

(重点强调(4)的理由。(4)式与(1)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还是201,即562.8÷2.8=5628÷28=201)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原理是: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

(二)探究算理归纳法则

1.学习例6:

一根钢筋长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长的小段。可以截几段?

(1)学生审题列式:3.6÷0.4。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

(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解法1:把单位名称“米”转换成厘米来计算。

3.6米÷0.4米=36厘米÷4厘米=9(段)。

解法2:

答:可以截成9段。

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倍?)

把除数0.4转化成整数4,扩大了10倍。根据商不变的*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3.6也应扩大10倍是36。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①改写单位名称;②利用商不变的*质。)

(3)练习:完成例7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计算后,订正。例7里的余数15表示多少?

强调:利用商不变的*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小数除法),标签: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由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

(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

2.学习例8:买0.75千克油用3.3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

学生列式:3.3÷0.75。

(1)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

(2)被除数3.3扩大100.倍是多少?(3.3扩大100.倍是33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补“0”。)

(3)学生试做:

(3)比较例6、7与例8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4)练习:课本p49练一练第三题学生*完成后,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三)展开练习深化认识

1.(1)不计算,把下面各式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算式。

(2)下面各式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2.根据10.44÷0.725=14.4,填空:

(1)104.4÷7.25=();(2)1044÷()=14.4;

(3)()÷0.0725=14.4;(4)10.44÷7.25=();

(5)1.044÷0.725=();(6)1.044÷7.25=()。

3.(3)选出与各组中商相等的算式。

a.4.83÷0.7b.0.225÷0.15

483÷70.483÷748.3÷7

225÷152.25÷1522.5÷15

4.口算:

1.2÷0.3=0.24÷0.08=0.15÷0.01=2.8÷4=

2.6÷0.2=4.6÷4.6=3.8÷0.19=2.5÷0.05=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法则,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四)回顾总结

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讨论得出(填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移动()(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看书p46--49,划出重点词语。

第4篇:小学数学《小数除法》说课优秀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思路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除法前一个星期,笔者对曾对班内十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见附表)笔者认为学生存在很大的教学潜能,这些潜在的“能源”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的资源。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对小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巩固。

(2)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但对竖式书写都不规范。

笔者认为小数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知识的系统*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笔者选择了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可设计如下环节:

(1)、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复习

(2)、商不变规律的复习

(3)、移位练习

3、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6例题7,并讲出每个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

②.学生试做例8

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1)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2)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

(3)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

4、专项训练,提高“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1)判断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1.20.670.7250.003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15,0.5,2.07。

3.填写下表。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根据商不变的*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5628÷28=201;(2)56280÷280=();

(3)562800÷()=201;(4)562.8÷2.8=()。

(重点强调(4)的理由。(4)式与(1)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还是201,即562.8÷2.8=5628÷28=201)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原理是: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

(二)探究算理归纳法则

1.学习例6:

一根钢筋长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长的小段。可以截几段?

(1)学生审题列式:3.6÷0.4。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

(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解法1:把单位名称“米”转换成厘米来计算。

3.6米÷0.4米=36厘米÷4厘米=9(段)。

解法2:

答:可以截成9段。

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倍?)

把除数0.4转化成整数4,扩大了10倍。根据商不变的*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3.6也应扩大10倍是36。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①改写单位名称;②利用商不变的*质。)

(3)练习:完成例7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计算后,订正。例7里的余数15表示多少?

强调:利用商不变的*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由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

(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

2.学习例8:买0.75千克油用3.3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

学生列式:3.3÷0.75。

(1)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

(2)被除数3.3扩大100.倍是多少?(3.3扩大100.倍是33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补“0”。)

(3)学生试做:

(3)比较例6、7与例8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4)练习:课本p49练一练第三题学生*完成后,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三)展开练习深化认识

1.(1)不计算,把下面各式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算式。

(2)下面各式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2.根据10.44÷0.725=14.4,填空:

(1)104.4÷7.25=();(2)1044÷()=14.4;

(3)()÷0.0725=14.4;(4)10.44÷7.25=();

(5)1.044÷0.725=();(6)1.044÷7.25=()。

3.(3)选出与各组中商相等的算式。

a.4.83÷0.7b.0.225÷0.15

483÷70.483÷748.3÷7

225÷152.25÷1522.5÷15

4.口算:

1.2÷0.3=0.24÷0.08=0.15÷0.01=2.8÷4=

2.6÷0.2=4.6÷4.6=3.8÷0.19=2.5÷0.05=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法则,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四)回顾总结

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讨论得出(填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移动()(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看书p46--49,划出重点词语。

第5篇: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

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范例如下: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P100~P10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

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能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

1、周长的认识

2、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树叶图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第6篇:《小数除以整数》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7、18页例2、例3,小数除以整数。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除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整数除法学习的发展,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关键: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尝试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乘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正确、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尝试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发现数学的魅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基于这一认识的基础上,设计教案的时候,考虑最多的还是怎么设计教学才能真正的在尝试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像名师上课一样,行云流水,不知不觉中让生尝试探索中学会新知?同时,更想通过尝试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的尝试为核心,为学生提供*思考、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纵横驰骋的天地。所以,我努力的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根据教材的特点,学法上,采用以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尝试自学、讨论交流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观察、讨论、探究中获取知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求解简单小数除以整数时遇到的两种不同困难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尝试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主要学习方法:转化。另外还有迁移、猜测——验证、归纳。主要教学方法:引领、提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开门见山。(上课一开始就进行基本练习,使学生立即投入紧张的练习中,能安定学生的情趣,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1.口算。

6.5÷57.2÷49.6÷8

14×0.50.12×312.5÷5

2.笔算。

16.8÷12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完成。

(过渡题,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经旧引新,为学习新知铺路架桥,同时,是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这堂课学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这一步时间不长,但很重要。只要一、二分钟,开门见山,立即转入新课。)

点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究,明理获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一边出示例题课件,一边幽默语言导入:上节课我班我们替赵虎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可赵虎又出现了状况,看!

1、进一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第一种情况:

解答上面的问题,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因为有上节课的已有知识,学生很自信的*列式,也自信的计算了,

第一次尝试:

(1)充分放手让生计算,适时观察,选对和错的两种竖式的同学上黑板板演,同时,做完的学生对照并讨论各自的方法的理由,在学生汇报时,有的根据意义计算,有的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计算,有的用竖式计算……。教师重点关注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发现两种,争论的焦点就出现了:商的整数部分该不该商0呢?

(2)引发学生的思考,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评讲讨论,尝试的讲算理,在越辩越清晰的状况下,学生对整数部分是不够商1时要用0来占位,商的大小才不变,水到渠成的明白了。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方式:比赛,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再次尝试,循序渐进

1、进一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第二种情况:

(1)课件出示例3:

讨论确定用哪个条件合适?

生*列式,并计算,

第二次尝试:

(2)当学生计算中发现问题了:做不下去了,师问:“为什么?”

讨论:接下来怎么除?自己试一试和同桌商量商量

关注新知,透彻理解。你是怎么想的?展示各种算法。通过发问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算理。教师适时的给予肯定。

(3)试探练习,错题剖析(这一步是解决中差生学习新知时的思想误区,可以说:“进行新课“的延续,又为下一步课堂*作业扫除障碍。)

(四)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再次比赛:17页做一做(2)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已经逐步融入了运用,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体会解决小数除法实际问题的喜悦。

(五)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回顾本节课你们解决了那几个问题?有疑问吗?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努力创设发现问题、尝试辩析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尝试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发现和创造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反思:尝试学习中同学之间的交流起到了互补的作用,你会一点,我会一点,相互竞争又共同进步,我们教师如点火器,把学生的“发动机“启动,就像润滑油,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同时学生也体会到自我成功的喜悦,增加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