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快乐的节日》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4-02-24 23:19:11

教学目标:

1.会看图编乘、除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力。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快乐的节日》的教学设计

2.会看图编加法、减法、连加、乘加等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并列式计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会编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并列式计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看图编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1.会看图编加法、减法、连加、乘加等不同类型的应用题。

2.会编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小汽车、转杯车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小朋友,一年中,你们最喜欢哪一个节日?(六一节)

六一

节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快乐的节日。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古华公园玩,你们高兴吗?

二、探究新知

看图编乘法、除法应用题。(用学具)

1.我们先到古华公园的游乐场。看!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游戏?(转杯车:5只,每只4人;小汽车:6辆,每辆2人;小船:6条,每条3人)请小朋友任意挑选一种游戏玩。用学具边摆边说一道乘法或除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游乐场

(1)转杯车:5只,每只4人;

(2)小汽车:6辆,每辆2人;

2.反馈

(1)师:你们小组玩了什么?学生编乘法应用题。(媒体出示:图和应用题。)

生:一辆小汽车坐2人,有6辆小汽车,一共可坐多少人?

板书:26=12(人)

师:为什么用乘法算?

生:因为要求一共可坐多少人,就是求2的6倍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算。

师:还可以怎么列乘法算式?

板书:62=12(人)

62=12(人)表示什么?(表示6个2是12。)

(2)师:你们小组玩了什么?学生编乘法应用题,媒体:图和应用题。

生:每只转杯车坐4人,有5只转杯车,一共有几人?

45=20(人)或54=20(人)

师:数量关系式怎么列?

(生:一只的人数只数=总人数)或(生:只数一只的人数=总人数)

(3)师:你们小组玩了什么?学生编除法应用题,媒体出示:图和应用题。

生:一共有20人,每只转杯车坐4人,有几只转杯车?板书:204=5(只)

师:为什么用除法算?

生:因为要求有几只转杯车,就是求20里面有几个4,所以要用除法算。

师:这张图还可以怎么编除法应用题?

生:一共有20人,平均坐在5只转杯车里,每只转杯车坐几人?

板书:205=4(人)

师:数量关系式怎么列?(生:总人数只数=每只的人数)

(4)师:你们小组玩了什么?学生编除法应用题,媒体出示。

生:一共坐12人,一辆小汽车坐2人,有几辆小汽车?

122=6(辆)

师:这张图还可以怎么编除法应用题?

生:一共坐12人,平均坐在6辆小汽车里,一辆小汽车坐几人?

126=2(人)

三、运用新知

看图编乘法、除法应用题。

1.刚才小朋友在游乐场玩了很多游戏,老师看你们玩得很累了,带你们去餐厅休息一会儿,吃点东西。

2.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点心、饮料、水果,你们觉得开心吗?仔细瞧瞧,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吃的东西?

33.但在吃这些东西之前,老师有个要求,把这些吃的东西编一道乘法或除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每人在小组内编一道),再反馈(出示图和算式)。

(1)

点心:香肠:6盘,每盘4根;

46=24(根)或46=24(根)

244=6(根)或246=4(盘)

香草蛋糕:3盒,每盒6块;

36=18(块)或63=18(块)

183=6(块)或186=3(盒)

(2)饮料:可乐:3排,每排4瓶;

34=12(瓶)或43=12(瓶)

123=4(瓶)或124=3(排)或4列,每列3瓶;

123=4(列)或

124=3(瓶)

奶茶:2排,每排5杯;

25=10(杯)或52=10(杯)

102=5(杯)或105=2(排)

香草*淇淋:2排,每排3杯;

23=6(杯)或32=6(杯)

62=3(杯)或63=2(排)

4.水果:草莓:3盘,每盘5只;

35=15(只)或53=15(只)

153=5(只)或155=3(盘)

桔子:5堆,每堆3只;

35=15(只)或53=15(只)

153=5(堆)或155=3(只)

苹果、桔子:苹果1堆,每堆3只;桔子5堆,每堆3只。

35=15(只)

153=5或53=15(只)

四、发展提高

编加法、减法、连加、乘加等不同类型的应用题。

1.会看图编乘法、除法应用题。

小朋友在餐厅吃饱了吗?小朋友在餐厅吃饱了,去草坪上自由活动了(媒体出示)。你们能编乘法或除法应用题吗?看书上48、49页的图,在小组内每人编一道题,再列式计算。另外,每一组派一个代表去编给听课的老师听。

反馈:你们编了哪一幅图?你能说说应用题和算式吗?(反馈3、4道)

2.看图编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小朋友,你们看了这幅图,还能编什么应用题?请大家在小组内先准备一道应用题,再列式计算,然后再编给大家听。

反馈交流:加法、连加、减法、连减、乘加等。

3.请小朋友看这间教室,你们会编什么应用题?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反馈交流: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连加、连减、乘加等。

五、课堂总结

上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第2篇: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看图编乘、除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力。

2.会看图编加法、减法、连加、乘加等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并列式计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会编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并列式计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看图编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1.会看图编加法、减法、连加、乘加等不同类型的应用题。

2.会编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小汽车、转杯车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小朋友,一年中,你们最喜欢哪一个节日?(“六一”节)

“六一”

节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快乐的节日”。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古华公园玩,你们高兴吗?

二、探究新知

看图编乘法、除法应用题。(用学具)

1.我们先到古华公园的游乐场。看!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游戏?(转杯车:5只,每只4人;小汽车:6辆,每辆2人;小船:6条,每条3人)请小朋友任意挑选一种游戏玩。用学具边摆边说一道乘法或除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游乐场

(1)转杯车:5只,每只4人;

(2)小汽车:6辆,每辆2人;

2.反馈

(1)师:你们小组玩了什么?学生编乘法应用题。(媒体出示:图和应用题。)

生:一辆小汽车坐2人,有6辆小汽车,一共可坐多少人?

板书:2×6=12(人)

师:为什么用乘法算?

生:因为要求一共可坐多少人,就是求2的6倍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算。

师:还可以怎么列乘法算式?

板书:6×2=12(人)

6×2=12(人)表示什么?(表示6个2是12。)

(2)师:你们小组玩了什么?学生编乘法应用题,媒体:图和应用题。

生:每只转杯车坐4人,有5只转杯车,一共有几人?

4×5=20(人)或5×4=20(人)

师:数量关系式怎么列?

(生:一只的人数×只数=总人数)或(生:只数×一只的人数=总人数)

(3)师:你们小组玩了什么?学生编除法应用题,媒体出示:图和应用题。

生:一共有20人,每只转杯车坐4人,有几只转杯车?板书:20÷4=5(只)

师:为什么用除法算?

生:因为要求有几只转杯车,就是求20里面有几个4,所以要用除法算。

师:这张图还可以怎么编除法应用题?

生:一共有20人,平均坐在5只转杯车里,每只转杯车坐几人?

板书:20÷5=4(人)

师:数量关系式怎么列?(生:总人数÷只数=每只的人数)

(4)师:你们小组玩了什么?学生编除法应用题,媒体出示。

生:一共坐12人,一辆小汽车坐2人,有几辆小汽车?

12÷2=6(辆)

师:这张图还可以怎么编除法应用题?

生:一共坐12人,平均坐在6辆小汽车里,一辆小汽车坐几人?

12÷6=2(人)

三、运用新知

看图编乘法、除法应用题。

1.刚才小朋友在游乐场玩了很多游戏,老师看你们玩得很累了,带你们去餐厅休息一会儿,吃点东西。

2.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点心、饮料、水果,你们觉得开心吗?仔细瞧瞧,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吃的东西?

33.但在吃这些东西之前,老师有个要求,把这些吃的东西编一道乘法或除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每人在小组内编一道),再反馈(出示图和算式)。

(1)

点心:香肠:6盘,每盘4根;

4×6=24(根)或4×6=24(根)

24÷4=6(根)或24÷6=4(盘)

香草蛋糕:3盒,每盒6块;

3×6=18(块)或6×3=18(块)

18÷3=6(块)或18÷6=3(盒)

(2)饮料:可乐:3排,每排4瓶;

3×4=12(瓶)或4×3=12(瓶)

12÷3=4(瓶)或12÷4=3(排)或4列,每列3瓶;

12÷3=4(列)或

12÷4=3(瓶)

奶茶:2排,每排5杯;

2×5=10(杯)或5×2=10(杯)

10÷2=5(杯)或10÷5=2(排)

香草*淇淋:2排,每排3杯;

2×3=6(杯)或3×2=6(杯)

6÷2=3(杯)或6÷3=2(排)

4.水果:草莓:3盘,每盘5只;

3×5=15(只)或5×3=15(只)

15÷3=5(只)或15÷5=3(盘)

桔子:5堆,每堆3只;

3×5=15(只)或5×3=15(只)

15÷3=5(堆)或15÷5=3(只)

苹果、桔子:苹果1堆,每堆3只;桔子5堆,每堆3只。

3×5=15(只)

15÷3=5或5×3=15(只)

四、发展提高

编加法、减法、连加、乘加等不同类型的应用题。

1.会看图编乘法、除法应用题。

小朋友在餐厅吃饱了吗?小朋友在餐厅吃饱了,去草坪上自由活动了(媒体出示)。你们能编乘法或除法应用题吗?看书上48、49页的图,在小组内每人编一道题,再列式计算。另外,每一组派一个代表去编给听课的老师听。

反馈:你们编了哪一幅图?你能说说应用题和算式吗?(反馈3、4道)

2.看图编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小朋友,你们看了这幅图,还能编什么应用题?请大家在小组内先准备一道应用题,再列式计算,然后再编给大家听。

反馈交流:加法、连加、减法、连减、乘加等。

3.请小朋友看这间教室,你们会编什么应用题?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反馈交流: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连加、连减、乘加等。

五、课堂总结

上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第3篇: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复习与提高;二、乘法、除法(一);三、统计;四、乘法、除法(二);五、几何小实践;六、整理与提高。

重点是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作活动,从连加引出乘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因数和积等的名称: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在动手分东西的活动中,引入除法,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用乘法口诀求商;通过实际*作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根据生活实际口头提出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初步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

2、初步学会在方框中填写要求的数

3、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观察,*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尽可能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作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形体的直观经验,在已有的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4、从生活中的分类计数引入统计及形象化的统计图,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收集,分类计数等统计过程,并根据统计结果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相关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组织数据处理活动,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统计体验。

5、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通过尝试,调整寻找*。

6、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了解九九表的来历,感受人类的聪明才智。

三、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

习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区分一些简单的形图形和方位,能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具有一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个别同学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用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作,提高其学习的兴

五、提高自身素质

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过硬的*知识水平,这就使得教师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深钻教材、深挖大纲和教参,平时不放过每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多看名师课堂,多听名师讲座。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一切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长见识、提素质。抓住尽可能多的机会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数籍,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

第4篇:沪教版二年数学下册《巧算》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特殊的两位数乘法算式中数字结构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培养学生的速算意识。

2、鼓励学生探索巧算规律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计算、猜想、验证、应用等*作和思维能力。

3、通过活动探究,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与成功。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特殊的两位数乘法的巧算方法,初步掌握数学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游戏:(出示一组两位数乘两位数算式)

师:同学们,这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你们会笔算吗?

生:会。

师:还能用什么算?

生:计算器。

师:今天老师既不动笔也不用计算器,就能很快口算,并且我会比计算器算得还快!信不信?

生:不信。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一人出题,我口算,另一人同时用计算器计算,如果我赢了,能不能给我点掌声?

师:想和老师一样“神机妙算”吗?让我们一起步入今天的巧算天地。(出示课题)谈话,接受挑战。

二、探究规律

1、师:仔细观察得数,大胆猜测,每一个算式的积和因数可能有什么关系?(小声的和同桌说说

板书:

15×15=2251×(1+1)5×534×36=12243×(3+1)4×649×41=20094×(4+1)1×9

2、能完整的说说自己的发现吗?

尝试小结方法:

(1)个位相乘得到积的末两位,位数不足用0补。

(2)十位数字加1再乘以十位数得前两位或前一位。

3、这真的就是规律吗?还需得到验证。

4、这种方法真好,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法都适合呢?

5、这种算式特殊在哪?你能给它们取个简洁的名字吗?

介绍:在数学中,我们把它这种算式叫做“首同末合十”。

6、你还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并口算出结果吗?

小结:通过我们自己的仔细观察、大胆猜想、细心思考,终于找到了“首同末合十”这一类型的巧算方法。

三、拓展深化

刚才同学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已经走近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数学世界。(出示爱因斯坦资料)

介绍:爱因斯坦不仅有着超人的记忆力和思考力,而且对数字也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有一次,他生病躺在床上,有一位朋友去看他,顺便出了一道题消遣他,不料刚说出口,爱因斯坦就算好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29×30=870

74×26=(50+24)×(50-24)=1924

所以这种算法又叫**因斯坦算法。

四、小结

看了这段小资料,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者还有什么新问题吗?

小结:既然两位数乘法有“首同末合十”,那也应该有“末同首合十”这种情况,那就等着同学们课后再去细细研究。

同学们,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开展这类题的口算比赛,你有信心赢吗?

听介绍,仔细观察算式,两个因数的前两位相同,后面的74与26的和是100,属于“首同末合十”这一类型。

只不过是四位数乘四位数,但他就是用了和我们一样的方法:把1924附在870后,便得出最后的答数8701924。

了解“首同末合十”的历史渊源,感知巧算类型的多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5篇: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年、月、日》的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闰年。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计算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让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天数。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引思

2、观看孙悟空赠送的礼物-年历片,激疑引思。"这上面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秘密,你们快把*找出来吧!"

3、灯片出示思考题,同时师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大、小月

同桌同学交流观察结果,老师请学生回答发现

(1)1年有12个月。

(2)1、3、5、7、8、10、12月都有31天。

(3)4、6、9、11月都有30天。

(4)2月有时28天,有时是29天。

总结:习惯上将31天的月份叫"大月",一年中有几个大月?

哪两个连续的大月?

把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一年中有几个小月?

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有时28天,有时29天,我们叫它"平月"。

2、如何记忆大、小月呢?

先组织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3、计算全年天数

问: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能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吗?

学生回答,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哪种算法最简便,再用计算器算出得数,汇报结果。

问:为什么一年会有两种天数?主要原因在哪?

归纳:二月有28天的一年有365天,我们叫它"平年"。

二月有29天的一年有366天,我们叫它"闰年"。

问:为什么会有平年、闰年之分呢?

问:闰年比平年多几天?多的这一天放在哪个月?

区分平年、闰年主要看什么?

4、判断平、闰年

持有1900年年历的同学有争议,老师及时发现,并说明:遇到整百年份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年、月、日》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练习:说一说下列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0年、1700年、1840年、1949年、1997年

5、课外知识拓展

关于年、月、日的知识,除了刚才所学的,你还知道哪些?说给大家听听。

三、理解运用

1、小明满12岁时,只过了三个生日,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2、动手*作

放申奥实况的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爱国思想。

璧合将不完整的20xx年年历片制作完整。

要求:先两人交流讨论,再用最快的方法制作,做完后可美化年历卡。

四、课后延伸

同学们,你想知道有关年、月、日的更多秘密吗?那就课后查资料研究吧!

第6篇: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生活实际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建立平均数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

3.在探索求平均数方法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选择统计。

量描述数据特征知识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展开对平均数知识的学习。平均数是常用的统计量,本单元教学平均数,包括平均数的意义和算法,教学平均数的目的不限于求平均数,更在于用平均数进行比较,用平均数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特征。平均数的概念和过去学习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

重点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求平均数的作用教学过程

4.1教学活动【导入】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陆老师喜欢打篮球,最近小丁丁和小胖还约我进行了一场一分钟篮球挑战赛,想不想了解比赛的情况?

【讲授】新授首先出场的是小丁丁,他一分钟投中了5个球,可是他对这一次的成绩似乎不满意,想再投两次,结果他后两次的投篮成绩也很有趣,(出示后两次的成绩还真巧,小丁丁3次都投中了5个,现在看来,表示小丁丁一分钟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

师:为什么?生:他每次都投中5来表示他一分钟投中的个数最合适了。师:说得有道理,那么小胖一分钟又会投中几个呢?我们看一看。

出示小胖三次的成绩(3个),三次成绩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小巧一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

生:可以用4来表示,因为3、4、5三个数,4正好在中间,最能代表她的成绩。

师:不过,小胖一定会想我毕竟还有一次投中5个,一次比4个少一个,那么把5里面多的1个送给3,这样就都是4个了。(呈现移多补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