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师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4-02-24 06:47:37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七年级数学教师教学计划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材分析:

初一数学七年极(下)要目: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第四章多项式第五章轴对称图形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课题学习测量不规则图形课题学习包装盒的分类、设计和制作该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导图与导人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设置如“回忆、思考、探索、概括、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等以及“信息收集,调查研究”等活动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实际生活、数学趣题、知识背景、外语教学、信息技术、数学算法等等的阅读材料,用好它,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该教材练习题更是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学措施:

第七章重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表现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认真实施分层教学第八章灵活运用代入法或加减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分析结果理解解方程组“消元”的思想,领会“转化”的思想妥善处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突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法的教学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注意教材**第九章进一步认识点、线、面、角了解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直线的三种关系初步理解平移的概念平行与垂直的*质与判定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概念引入多联系实际尽量利用教具或多媒体设备保持教材的逻辑体系注重联系教材的文化背景第十章了解多项式的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注重联系实际,为将来学函数奠定基础让课堂内容生动、趣味化,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第十一章体会对称之美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特殊三角形的*质及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质设计开放*很强的练习,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第十二章紧扣数据,抓住概念本质,紧密联系实际对平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注意把握教学的层次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以形成结论。

四、课程的教学过程要求我们:

1)课堂教学从:“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2)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

3)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本册内容较传统,但教学方式不可以传统,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应当让学生思考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平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

8、要深入钻研,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

第2篇:七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材分析:

初一数学七年极(下)要目: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第四章多项式

第五章轴对称图形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课题学习测量不规则图形

课题学习包装盒的分类、设计和制作

该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导图与导人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设置如“回忆、思考、探索、概括、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等以及“信息收集,调查研究”等活动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实际生活、数学趣题、知识背景、外语教学、信息技术、数学算法等等的阅读材料,用好它,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该教材练习题更是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学措施:

第七章重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

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表现

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认真实施分层教学

第八章灵活运用代入法或加减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分析结果

理解解方程组“消元”的思想,领会“转化”的思想

妥善处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突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法的教学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注意教材**

第九章进一步认识点、线、面、角

了解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直线的三种关系

初步理解平移的概念

平行与垂直的*质与判定

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概念引入多联系实际

尽量利用教具或多媒体设备

保持教材的逻辑体系

注重联系教材的文化背景

第十章了解多项式的的有关概念

能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

注重联系实际,为将来学函数奠定基础

让课堂内容生动、趣味化,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

第十一章体会对称之美

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

认识特殊三角形的*质及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质

设计开放*很强的练习,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

第十二章紧扣数据,抓住概念本质,紧密联系实际

对平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注意把握教学的层次

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以形成结论

四、课程的教学过程要求我们:

i.课堂教学从:“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ii.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

iii.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iv.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

v.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本册内容较传统,但教学方式不可以传统,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应当让学生思考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平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

8、要深入钻研,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第二周2.1二元一次方程组1课时2.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课时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课时

第三周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3课时第二章复习2课时

第四周3.1线段、直线、射线2课时3.2角3课时

第五周3.3平面直线的位置关?3课时3.4图形的平移2课时

第六周3.5平行线的*质与判定5课时

第七周3.6垂线的*质与判定5课时

第八周第三章复习2课时4.1单项式、多项式3课时

第九周4.1合并同类项2课时4.2多项式的加法2课时4.3同底数幂的乘法1课时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4.3多项式的乘法5课时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4.4乘法公式5课时

第十五周第四章复习2课时5.1轴反射与轴对称图形3课时

第十六周5.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课时5.3三角形1课时5.4?三角形的内角和2课时

第十七周5.5角平分线的*质1课时5.6等腰三角形3课时5.7等边三角形1课时

第*周第五章复习2课时6.1加权平均数3课时

第十九周6.2极差、方差5课时

第二十周6.3两组数据的比较1课时第六章复习1课时期考模拟试卷

第3篇: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结合本班学生情况及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的实际,力求复习做到科学有效,特此对剩余三周时间作以下复习安排: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双基”,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知识,熟练掌握解题的基本技巧。

2.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本期的基本知识,基础题型,再次强化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

3.通过专题强化双基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复习重点

1.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及综合运用。

2.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基础知识。

3.第三章:三角形的基本*题。

4.第四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5.第五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6.第六章:概率初步

三、复习方式

1.总体思想:先分单元复习,再综合测试两次。

2.单元复习方法:学生先做单元试卷,第二天教师根据试卷反馈讲解,辅导课中查漏补缺,个别辅导。

3.综合测试:教师及时认真阅卷,讲评找出问题及时训练、辅导。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第16周分单元复习第一、二、三章,第17周分单元复习第四、五、六章。

第二阶段:第18周综合测试

五、复习过程和措施

(一)分单元复习阶段的措施:

1.复习教材中的定义、概念、规则,进行正误辨析,教师引导学生回归书本知识,重视对书本基本知识的整理与再加工。

2.重视双基训练,有针对*的对学生做题后出现的大量问题进行讲解。

3.给学生树立信心,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综合测试阶段的注意点

1.认真分析往年的统考试卷,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思想,重难点,侧重点,基本点。

2.根据历年考试情况,精心汇编一些模拟试卷,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应试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第4篇: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教材分析

本册设有六章: 1。相交线与平行线 2。实数 3。平面直角坐标系 4。二元一次方程组

5。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6。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主动学习的习惯 ②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③各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④课前预习的习惯

⑤ 听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⑥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⑦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⑧课后复习的习惯

⑨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⑩阶段复习的习惯

2。 理解邻补角、对顶角、垂线、垂线段、平行线等图形的概念,理解平移的*质。了解垂线*质,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命题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相等,垂线的基本*质,平行线的*质和判定方法。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垂线、平移等图形。

3。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了解开方和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并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有序实数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了解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大为实数后,概念、运算等的一致*及其发展变化。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4。能利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会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5。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相关概念,能设两个未知数,并列出方程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两个相关的等量关系;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目标:使方程组逐步转化为x=a,y=b的形式。掌握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具体形式选择适当的解法。

6。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相关概念。了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目标,熟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了解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7。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找出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描述数据,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三、教学安排 共46课时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时安排:11课时

第1课时 相交线

课时目标: 1。掌握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的*质

2。了解[对顶角相等" 的探究过程

第2课时 垂线

课时目标: 1。掌握垂线定义,垂线的两条*质,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会在线段的延长线上作垂线,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

第3课时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课时目标: 1。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会对问题进行简单的说理

2。能在复杂图形中正确识别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第4课时 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

课时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定义,能用符合表示平行线。能借助三角板,方格纸等画平行线。探索平

行线的基本试试(平行公理)

第5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

课时目标: 1。理解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推导过程

2。灵活运用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对问题进行简单说理

第6课时 平行线的*质

课时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三条*质,利用*质对问题进行简单的推导

2。理解平行线*质与判定的区别

第7课时: 命题、定理、*

课时目标: 1。理解命题的概念,会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2。会正确找出命题中的题设与结论

第8课时 平移

课时目标: 1。掌握平移的*质,以及利用*质画平移图形

2。探索平移的*质的过程,以及利用平移来设计图形

第9、10、11课时 复习与小结

课时目标: 1。复习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有关*质,以及利用图形*质、判定等知识对问

题进行说理

2。掌握垂直、平行的*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和说理

第六章 实数

课时安排:8课时

第1课时 平方根(一)

课时目标: 1。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以及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2。理解 和被开方数a是非负数

第2课时 平方根(二)

课时目标: 1。估计算术平方根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值并比较大小

2。了解夹值法及估计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大小的思想

第3课时 平方根(三)

课时目标: 1。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和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

2。知道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第4课时 立方根

课时目标: 1。掌握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2。理解立方根的意义、*质,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及区别

第5课时 实数

课时目标: 1。掌握在实数范围内求相反数、绝对值,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2。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第6、7、8课时 复习与小结

课时目标: 1。掌握平方根、立方根以及实数的相关运算

2。能理解与运用无理数、实数的相关概念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时安排:5课时

第1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序数对

课时目标: 1。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会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

第2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时目标: 1。会写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坐标,把已知坐标的点在坐标系中描出来

2。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征

第3课时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课时目标: 1。掌握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会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第4课时 用坐标表示平移

课时目标: 1。发现并归纳点的坐标变化与点的平移的关系

2。了解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坐标表示之间的转化以及应用

课时目标: 1。 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用坐标表示具体的地理位置

2。会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探索图形变换与坐标变化之间的规律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课时安排:10课时

第1课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

课时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检验一对数值是否某个

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第2课时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

课时目标: 1。掌握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代入消元法,以及灵活运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3课时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

课时目标: 1。掌握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加减消元法,以及灵活运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4、5、6课时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课时目标: 掌握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

程组模型

第7课时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课时目标: 1。会运用代入法或加减法化三元一次方程组位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得解

2。能针对方程组的特点选择最佳解法

第8、9、10课时 复习与小结

课时目标: 1。对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等相关概念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灵活运用消元法解方程组

2。从不同角度应用方程、方程组的相关知识,综合应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课时安排:8课时

第1课时 不等式--不等式及其解集

课时目标: 1。掌握不等式的解以及不等式解集的表示

2。理解用不等式表示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课时目标: 1。正确运用不等式的*质解不等式

2。了解不等式的*质的推导过程,以及不等式*质的理解

第3课时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

课时目标: 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得出不等式解法,化系数为1的步骤

第4课时 一元一次不等式(二)

课时目标: 1。掌握列不等式解决问题

2。会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的数学问题 第5课时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课时目标: 1。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知道求不等式组中各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第6、7、8课时 复习与小结

课时目标: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会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会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

解集

2。正确理解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列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课时安排:4课时

第1、2课时 统计调查

课时目标: 1。调查收集数据的步骤、方法与用划记法整理数据、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2。掌握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阅读、制作与应用

3。通过抽样调查进一步认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具体方法

第3课时 直方图

课时目标: 1。能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用直方图描述数据

2。确定组距、组数以及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含义

第4课时 复习与小结

第5篇:七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情分析

本学年我担任七(1)(2)两个班数学教学工作。经过七年级一期的数学教学,发现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直是数学教学中长期而重点的任务。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教材分析

第六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在[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研究图形的平移运动。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质。本章难点:*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八章、整式乘法:本章主要学习整式乘法中幂的运算*质、整式乘法和乘法公式。幂的运算*质是整式乘法的基础,而乘法公式则是两个特殊的整式相乘。

第九章、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习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探究并*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分别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对三角形进行了分类。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一章、因式分解:本章主要内容是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分解因式的两种方法。因式

分解是以整式运算为基础,是整式的一种恒等变形。本章重点:1、准确区分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2、灵活准确进行分解因式。

四、提高学科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 1-2 周 第六章 9课时

第 3-5 周 第七章11课时

第6-7周 第八章 12课时

第8周 五一长假

第9周 第8章

第10-11周 第九章 6课时

第12-13周 第十章 9课时 第14-15周 第十一章6课时 第16-18周 期末复习

第6篇:七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自己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

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