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4-02-22 15:56:03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

(板书)齐读课题

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

二、请同学们回忆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三、看看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开火车读)

喜欢因为迟钝准能

再看看课文中有那些生字(指读)

喜、因、喂、线、迟、能

四、这节课就学习这6个生字。

1、请你仔细观察这几个字,看看你想怎么学习这些字。

喜、喂——比较难

线、能——左右结构

因、迟——比较简单,可以自学

2、先来学习这两个比较难的字

(1)先来看喜字,这个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拆分法:士+口+..+口——喜

我们再看看这几部分有时怎么组合成这个字的。

(2)再来看看下一个字。指读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结构特点是什么?重点看看右半部分写时注意什么?

竖提的起笔位置在哪儿?

捺在哪笔出锋才好看呢?

3、接下来我们学习2个左右结构的字。

这2个字相请同学们分小组研究学习。先找找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分别说说2个字是怎样记和写的。

汇报:相同点:结构相同,左右结构。

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不同点:线:头不齐脚也不齐

能:头不齐,脚齐

字形不同

记字方法

线:熟字换部件,浅——线

熟字换部首,红——线

能:拆分法….+月+*+*

写字注意:

线:二倾斜,较短。斜钩长点,起笔在竖中线上。

能:左、右两部分收笔位置要对齐。

*写实要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4、最后2个字请同学们自学,选出其中一个字来学习。

五、齐读6个字。

觉得哪个字不好写,再写一个。

六、练习,形近字组词。

因( )尺( )线( )蛙( )

困( )迟( )钱( )娃( )

七、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2篇:人教三年级语文教案

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2、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练习归纳段意。

4、分角*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2、分角*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且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卡片,让学生读生字、新词。

2、采取一字多组词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因为把字放在词中易理解。

3、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出示词语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其义。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

1、小声读全文:

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说的是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2、指名汇报。

本文写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陶罐,埋在地下多年之后,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氧化不存在了。

四、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

(1)提示: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2、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

3、陶罐的态度是怎样的?

要求带着以上三个思考题,细读第一段,联系上下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你理解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同学之间互相读课文,读自己的理解。

(3)指名读。

在汇报过程中,要指名学生朗读,要读出铁罐那种傲慢,不讲理的语气,读出陶罐那种自尊、善良、和蔼的语气。老师适当范读。

本课是阅读课文,内容容易理解,要让学生自己去悟,只要读出了语气,说明就已经读懂了。

2、细读第二段:

想:多少年之后(当铁罐和陶罐埋在地下)两个罐发生什么变化?

(1)用以上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这段。

(2)出示句子:“谢谢你们!”……“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从这句话看出什么?

虽然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还经常奚落陶罐,但是陶罐不和铁罐计较,它很善良,对铁罐很友好。我们要向陶罐学习,宽厚待人。

五、指导学生分角*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利用分角*朗读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出两种罐的不同语气。

六、讨论寓意。

1、自己默读全文,想想寓意。

2、小组讨论寓意,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指名汇报。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七、学习了这课你有什么体会。

可以结合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谈体会。

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3、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头饰,课件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欢快的音乐声起,一只漂亮的鹿从丛林里出来,蹦到池塘边。

1、同学们,今天老师把谁请来了?(小鹿姐姐)

你喜欢它吗?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最美?学生交流。

2、鹿姐姐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放音,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

3、学生朗读句子,师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2、划出不懂的词句,通过互帮互助方式,师生共同解决,把词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

3、学生合作朗读,检查彼此的正误。

4、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

1、再读“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

请学生从中找出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送命—逃生)

2、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请你找找。

1、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

2、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你还能用哪些词来赞美它?

3、当它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兴奋、惊讶)

4、谁能把这样的心情读出来,我就把这美丽的鹿角戴在他的头上。(用头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5、用“多么┅┅多么┅┅”来说一句话。

我们的教室多么明亮,多么______!

我们的祖国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____________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3、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找找相关内容。

1、学生朗读句子,齐读。

2、谁能读好这一句,带着怎样的表情?(皱眉)

3、练习:选句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能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唉,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2、唉,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4、过渡:难看的腿让它狮口逃生,美丽的角差点儿送它的命,这是怎么回事?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1、难看的腿有什么优点?美丽的角又有什么缺点?

2、通过这件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3、你碰到过类似的事吗?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四、师小节: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鹿角——美丽(挂住树枝)险些送命

狮子和鹿

鹿腿——难看(有力)逃生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5、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1、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3、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4、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1、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a、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d、教师挑选《小猪唏哩呼噜》书里的一段故事读给大家听。

2、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a、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及《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加以点拨。看作者抓住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点展开想象的,拓展学生思路。

b、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3、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a、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b、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4、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2、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懦弱—勇敢丑陋—美丽愚蠢—聪明

3、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4、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5、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二、读读背背

1、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2、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4、集体读、背。

三、连连认认

1、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2、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3、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4、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

5、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6、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成语故事

1、教师有声有*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2、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3、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4、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5、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6、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3、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头饰,课件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欢快的音乐声起,一只漂亮的鹿从丛林里出来,蹦到池塘边。

1、同学们,今天老师把谁请来了?(小鹿姐姐)

你喜欢它吗?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最美?学生交流。

2、鹿姐姐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放音,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

3、学生朗读句子,师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2、划出不懂的词句,通过互帮互助方式,师生共同解决,把词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

3、学生合作朗读,检查彼此的正误。

4、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

1、再读“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

请学生从中找出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送命—逃生)

2、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请你找找。

1、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

2、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你还能用哪些词来赞美它?

3、当它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兴奋、惊讶)

4、谁能把这样的心情读出来,我就把这美丽的鹿角戴在他的头上。(用头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5、用“多么┅┅多么┅┅”来说一句话。

我们的教室多么明亮,多么______!

我们的祖国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____________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3、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找找相关内容。

1、学生朗读句子,齐读。

2、谁能读好这一句,带着怎样的表情?(皱眉)

3、练习:选句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能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唉,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2、唉,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4、过渡:难看的腿让它狮口逃生,美丽的角差点儿送它的命,这是怎么回事?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1、难看的腿有什么优点?美丽的角又有什么缺点?

2、通过这件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3、你碰到过类似的事吗?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四、师小节: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鹿角——美丽(挂住树枝)险些送命

狮子和鹿

鹿腿——难看(有力)逃生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5、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1、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3、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4、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1、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a、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d、教师挑选《小猪唏哩呼噜》书里的一段故事读给大家听。

2、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a、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及《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加以点拨。看作者抓住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点展开想象的,拓展学生思路。

b、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3、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a、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b、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4、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2、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懦弱—勇敢丑陋—美丽愚蠢—聪明

3、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4、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5、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二、读读背背

1、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2、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4、集体读、背。

三、连连认认

1、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2、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3、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4、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

5、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6、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成语故事

1、教师有声有*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2、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3、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4、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5、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6、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第3篇:人教三年级下语文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教学文书。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的教案应该怎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生词,注意积累,赏析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和想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每当春姑娘到来的时候,她的使者--燕子(板书课题)就会从南方赶来,你看到过吗?在你眼中,燕子像什么呢?

2.我们再来看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东西?请读课文。

2.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

(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用;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组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三、小组研读

1.这是一篇经典散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个方面。

(1)出示:外形美春之美飞行美歇息美

(2)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2.出示研读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学生研读,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

四,汇报交流

(一)汇报交流“外形关”

1.研究外形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

(2)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01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成员评价。

2.练习。

出示:一身()的羽毛,一对()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二)汇报交流“春之关”

1.研究“春之美”的小组汇报。

(1)这一节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3)最后一句写小燕子对表现“春之美”有什么作用?

(4)这一节的四句话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5)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6)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组成员评价。

2.练习。

出示:这一节描写了--、---、---、---、---

等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

(三)汇报交流“飞行美”

1.研究“飞行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你们认为这一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本节。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2.练习。

出示:在()中,在()中,燕子()在天空里(),唧唧地叫着,有的(),()飞到了();有的(),尾尖()水面,就看到波纹()荡漾开去。

(四)汇报交流“歇息关”

1.研究“歇息美”的小组汇报。

(1)你们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2)作者打了哪些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评价。

2.练习。

说话: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请你把歌词写出来。

[人教三年级下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第4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朗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1、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2、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1、“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2、“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3、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总结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同学们努力学习,去打开中华民族文化这座宝库,去探索、追求吧!

六、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3、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4、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5、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教学重点:

1、读背积累成语、词语,体会反义词用法及农历年份编排。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讴歌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学课时: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

1、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

2、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

二、观摩评选

1、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示出来。

2、小组之间互相观摩。

“代言人”向别的小组的同学介绍本组搜集的资料。

3、每位学生要记住各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为评选作准备。

三、集体评议

1、各组同学评议:哪组活动开展得好?好在哪里?

2、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总结、颁奖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再现生活

1、回忆近期开展的“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请他们提意见。

二、描述生活

1、指名同学在班内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介绍给大家。

2、介绍同一传统文化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说说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3、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整理一下,写成一篇习作。

三、回味生活

1、小组内互阅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各自根据同学提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2、教师选取优秀习作加以评价,发现带共*的问题适当指导。

四、创造生活

1、把自己写的习作介绍给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2、班内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回忆旧知,明其特点。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学生说说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

2、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3、

a、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b、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

3、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a、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b、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

二、读读背背

1、观察与认读。

a、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b、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2、了解十二生肖。

a、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b、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的传说。

c、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d、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

3、读读与背背。

a、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b、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读认认

1、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

2、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4、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二、展示台

1、学生商议展示方式。

2、自主或合作进行展示的准备工作,班长与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教师参与准备(注意不同传统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

3、学生自主进行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边展示边介绍)。

4、教师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并动手画一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配乐有感情的背。

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西湖景*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yàn空蒙kōngméng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相宜xiāngyí

3、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4、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4、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3、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4、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5、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教学重点:

1、读背积累成语、词语,体会反义词用法及农历年份编排。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讴歌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学课时: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

1、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

2、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

二、观摩评选

1、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示出来。

2、小组之间互相观摩。

“代言人”向别的小组的同学介绍本组搜集的资料。

3、每位学生要记住各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为评选作准备。

三、集体评议

1、各组同学评议:哪组活动开展得好?好在哪里?

2、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总结、颁奖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再现生活

1、回忆近期开展的“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请他们提意见。

二、描述生活

1、指名同学在班内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介绍给大家。

2、介绍同一传统文化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说说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3、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整理一下,写成一篇习作。

三、回味生活

1、小组内互阅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各自根据同学提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2、教师选取优秀习作加以评价,发现带共*的问题适当指导。

四、创造生活

1、把自己写的习作介绍给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2、班内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回忆旧知,明其特点。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学生说说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

2、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3、

a、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b、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

3、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a、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b、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

二、读读背背

1、观察与认读。

a、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b、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2、了解十二生肖。

a、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b、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的传说。

c、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d、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

3、读读与背背。

a、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b、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读认认

1、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

2、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4、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二、展示台

1、学生商议展示方式。

2、自主或合作进行展示的准备工作,班长与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教师参与准备(注意不同传统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

3、学生自主进行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边展示边介绍)。

4、教师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并动手画一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配乐有感情的背。

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西湖景*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yàn空蒙kōngméng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相宜xiāngyí

3、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4、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4、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第5篇:小学三年级上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语文教案
教学的时候少不了教案,下面就是为大家带来的语文教案,各位老师,请看下面的语文教案吧!
小学三年级上语文教案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语感和思维。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爱美的情趣。引导学生开发潜能,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本年级共有学生43人,大部分学生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按时完成作业。能熟练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能利用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写一些看图作文,但在词汇的运用、口头表达、与人交往合作、自能学习及习作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1、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本册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
略读课文8篇,8篇选读课文。
2、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4、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识字的能力。开始练习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词典,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
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练习复述课文。
9、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0、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法。
1、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
2、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3、本册安排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
4、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的栏目,
[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5个栏目是机动栏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
1、识字和写字
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写300个生字,会认200个生字。
②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阅读
①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⑤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
⑥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⑦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https://fanwen99/article/166927878。html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
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⑨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3、习作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⑤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4、口语交际
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②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讲笑话、办画展,评一评,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③会接待客人,动脑筋解决问题等。
5、综合*学习
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③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
的语文活动,如[举办童话故事会、编童话集"、[动手制作新年礼物、写上祝福语[等,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④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做个社会学生。
1、学会写3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200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2、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3、助字典或有关资料*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7万字。
4、逐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学习写日记。
5、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几句话、一段话,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1、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兴盛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3、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是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5、穿插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感受立体化。
6、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7、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系统条理,理论服务和实际*作相结合。

第6篇: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7分)

di4och5g6w4iku2ngf5ngsh1np#

()()()()

ru@l@hu$p#k74iw*j9ngd3c3i

()()()

二、按要求填空。(6分)

三、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4分)

1.两袖()()2.()苗()长

3.()枝()叶4.守()待()

四、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8分)

五、写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4分)

1.清廉()夸奖()

美丽()制止()

2.新()希望()

高大()机灵()

六、选词填空。(6分)

由于由

1.我们去参观图书展览会,明天上午8点______学校出发。

2.______老师教得很好,所以学生们成绩提高很快。

尽管因为

3.()他家离学校很远,可他还是每天准时到校。

4.()小英病了,所以她今天没来上课。

七、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6分)

1.从此以后,他更加友奋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远望去,那里妨拂是一座工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照样子改写句子。(6分)

例:她捡起来地上的铅笔。

她把地上的铅笔捡起来。

地上的铅笔被她捡起来。

1.大风刮倒了一棵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警察叔叔抓住了一个坏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13分)

1.___________杨兴参观了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小树苗。

3.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块菜地。

十、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按先后顺序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在()里填上序号。(9分)

()这突如其来的喜讯使我将信将疑。

()下午,我放学回家,见爷爷手里拿着一张纸条,看得入了神。

()顿时,一股热流通遍了我全身,当了三十多年教师的爷爷,终于分到了一套宽敞明亮的新房。

()我连叫了三声爷爷,他才抬起头说:“小*,咱家分到新房了。”

()他一边说,一边把那张纸条递给我。

十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5分)

大熊猫的身体胖呼呼的,很讨人喜爱。它的毛很光滑,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它那一对圆圆的黑眼圈,看上去好像戴着一副墨镜。它走起路来东张西望的,再加上笨重的身子,缓慢的步子,显得更加可笑。

更吸引人的是它吃竹子的样子。它折下嫩竹,先将竹叶及茎咬下来,攒在嘴里,再用爪子握住,左一口,右一口,有条不紊地吃着,把杂乱的竹枝咬得像*切一样齐。

1.第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意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从哪里看出来的?(7分)

2.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讲的?是从哪几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8分)

十二、作文。(16分)

按一定顺序观察一次节日活动的教室布置情况,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小学语文第五册期末试卷(十二)*

一、吊车格外狂风山坡锐利活泼可爱无精打采

二、1.丿二③√2.木二②√3.口三②√

三、1.清风2.拔助3.舒展4.株兔

四、1.笔杆3.鲜血

旗杆血液

2.仿佛4.漂白

佛教漂流

五、1.批评(p9p0ng)

丑陋(lo))放任(f4ngr8n)

2.旧失望矮小愚笨

六、1.由2.由于3.尽管4.因为

七、1.友→发奋→愤2.妨→仿拂→佛

八、1.大风把一棵大树刮倒了。

一棵大树被大风刮倒了。

2.警察叔叔把一个坏人抓住了。

一个坏人被警察叔叔抓住了。

九、1.昨天上午杨兴参观了少年儿童活动中心。

2.星期六我们在学校东*场种下了小树苗。

3.这是位于城外的一块菜地。

十、31524

十一、1.第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讲大熊猫很讨人喜欢。第二句至第四句是围绕第一句这个重点句来写的。这可从第二句、第三句它的外形特点和第四句走路特点看出来。

2.第二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讲更吸引人的是它吃竹子的样子。第二句话是围绕第一句这个重点句讲的,是从它折、咬、攒、握、吃竹子的动作来具体描写的。

十二、略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