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6》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4-02-21 08:53:52

教学目标:

知识:读懂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次调查统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6》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技能:能够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调查,将统计过程,结果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情意:通过写调查统计,激发同学们的调查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习作中把自己调查统计的过程,结果,感受详尽地写下来。

对策:先根据自己作前所作的调查写下来,再进行小组习作交流,然后合理地采纳别人的意见,进行修改。

教学准备

在本次习作前,要求同学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开展一些调查。调查要真实,尊重别人的调查意见,不能弄虚作假。

对策:人人参与调查研究,并从中体验调查所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错别字。(投影片)

骄人主目(瞩)调察(查)

做出(作)运步(动)

课于(余)圣事(盛)

奉献(贡)讯问(询)

兆明(姚)范团(围)

成迹(成绩)搬奖(颁)

断练(锻炼)

二、病句

1、我调查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口头问,然后把结果写在纸上的方法。

2、这是一个令人骄傲和期待的一天。

3、经过我一天的调查,我用的方法很简单,是用询问的方法。

4、我统计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写正字。

5、喜欢羽毛球的同学们是喜欢羽毛球这个项目是我国的强项。

三、内容上的毛病。

1、在句子中前后意思相矛盾。

2、标点使用不当,人物说的话没有用双引号。

四、讲评方法。

小组交流,互相修改,取长补短。

1、四人一小组自评,找出对方不足之处,讨论如何修改。

2、选好的作文范读欣赏。

3、针对自己的不足自行修改。

五、讲评步骤。

1、分组自读自评。

四人一组,先自读自己的作文,交流有没有写出自己的调查过程,如何根据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得出结论。

再读读同学的作文,指出对方不完善的地方。

2、范读叶金宜的作文,能有详有略地写出调查的过程以及自己的分析,并阐明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倡议。

3、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修改意见,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2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二》第1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一些农具并了解其作用,能说出一些诗句中农业生产和什么农具有关,让学生能联系生活来学习语文。

技能:诵读与欣赏《夏日绝句》,并能联系背景知识了解诗人的心理和情感。

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

情意:能联系背景知识了解诗人的心理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诵读与欣赏《夏日绝句》。

对策:指导学生读悟结合。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

(2)学生指认图中的农具,教师注意引导。

(3)学生再读题中的农具名,将其于相应的图连线。

修改:老师介绍这些农具的用处。

木梨:农田或旱地翻土用的农具,古时用畜力牵引。

耙:聚拢和疏散柴草、谷物或平整翻土的农具。

镰*:由*片和木把构成,有的*片上带有小锯齿,是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

2、教学第二部分。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农具的作用吗?

(2)学生尝试回答。

(3)要求学生写下它们的用途。

修改:由于学生没有生活体验,对这些农具比较陌生,因此,老师需对它们进行介绍。

耙:碎土、平地的农具,有钉齿耙和圆盘耙等。

锄头:松土个锄草用的农具,上有竹竿为柄,下装平刃铁器。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诗句。

(2)要求学生说出诗句中带点的词语是什么样的农业活动。

昼出耘田夜绩麻。耘:锄草(与锄头有关),也可泛指种田。

童孙未解供耕织。耕;耕田,用梨把土翻松。(与木梨有关)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锄:用锄头去掉田里的杂草,翻松土。(与锄头有关)

春种一粒粟,秋收完颗子。种:播种,(与耧有关)。收:收割。(与镰*有关)新课标第一网

(3)学生讨论,这些农业活动和什么农具有关?

(4)教师小结:语文学习既要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去学,同时也要注重从历史生活中去学习。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夏日绝句》(投影片出示)

(1)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韵律。(注意阅读诗歌下面的注释文字)

修改:理解句中的词语。人杰——人中豪杰。项羽——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字封西楚霸王。后来被刘邦打得大败,退到乌江岸边。他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便拔剑自刎而死。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起兵的地方。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正调。

(3)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做到熟读成诵。

(4)学生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一生的人生观,是她在国家危亡之际发出的感慨,也是对南宋统治者强烈的讽刺和谴责。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吗?例如: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文天祥的“粉骨碎身全不怕,只留清气满乾坤”等。

2、欣赏与拓展。

(1)简介李清照和诗歌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第二部分的问题。

(让学生联系诗歌背景来思考)

(2)师生共同得出*:南宋君臣不战而退,苟且偷安的行径让作者十分绝望,她渴望朝廷具有项羽那样的英雄气概,能够收复失地,拯救家园。

板书设计:练习2

认识农具

《夏日绝句》

第3篇:一年级下册《识字6》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识字6”,有谁发现“识字6”和前面的识字课有什么不一样? 谁能用数量词说说教室里的事物? 今天要学的是哪些事物的数量词呢?请你自由轻读课文。

二、读文讨论,感知内容

课文有几节?每一节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哪些景物?

三、图文结合,激趣识字

1、复习第一小节 1)看图认识事物,随图识字。 2)分析字型,据意认识事物

2、用以上方法小组合作复习二至四小节

四、巩固练习,多种形式读课文,巩固生字

1、两分钟自由朗读,看谁读的遍数多。(目的是让学生在竞争中读熟课文)

2、小组分节朗读比赛,看哪组读的最流利、最整齐。

3、师生对读。 老师读数量词,学生说出相应的表示 事物的词;老师说表示事物的词,学生说数量词。 学生读数量词,老师说出相应的表示事物的瓷;学生说表示事物的词,老师说数量词。

4、齐读全文。

五、反馈测试,指导写字,扩展活动。

1、重点指导:“沙、海、桥”等字

2、扩展活动 小组开火车读大屏幕上的字词。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识字6的内容,你都有什么收获呢?谁能说一说?

七、布置作业

回家以后,把家里的东西用上数量词讲给爸爸妈妈听。

八、板书设计

识字6

一只海鸥,一片沙滩

一畦秧苗,一块稻田

一道小溪,一孔石桥

一面队旗,一把铜号

第4篇: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一》第2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引导学生和爸爸妈妈进行温情沟通,一起回忆童年的故事。

技能: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真情,体会细节的描写。

能力:引导学生领会题眼,把故事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情意:激发学生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对父母的感恩。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真情,体会细节的描写,并领会题眼,把故事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对策:和爸爸妈妈进行温情沟通,一起回忆童年的故事,在此基础上进行习作。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再次明确习作的要求:

选择一件自己深刻的事例,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二、错别字(投影出示这些词语)

眼睛(眼镜) 以经(已经)

倒影(倒映) 风乱来(风刮来)

浸温(浸湿)胡涂(糊涂)

流尚(流淌)玩要(玩耍)

1、学生读一读,辨别这些同音字。

2、交流,分别给它们组词。

三、文章中的句子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

1、而童年的记忆,却犹如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一不小心从我的心窝子里漏出来。

2、“一不小心”一词用得很不恰当。如果改成“悄悄地”可能更加恰当,语句更加通顺。“漏”字也用得不当,如改成“滚”字更妙。

3、说干就干,我在爷爷的脑后画了两只脚,再在爷爷的眼睛上画了两个大圆圈,哈哈,太有趣了!脑海中——钓鱼玩。

3、眼镜的脚长在哪里?小作者画得有点离谱,应在耳朵上吧

4、画好了,爷爷笑了,我笑了,爷爷看到我笑了,也跟着笑了,我们对着大家笑,大家也笑,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家都莫名其妙地笑了。

交流说说这些句子存在的问题:

1、爷爷在没人笑的时候为什么笑?搞不懂。

2、大家的笑都因爷爷的摸样可笑而笑,“莫名其妙”一词用得不当。

3、“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词感情上有点不妥。

前后的语句不连贯,看不懂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的意思。

四、小结

从小作者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童年是快乐的,是丰富多彩的,但有许多同学的文章语句不够通顺,前后也不能很自然的连接,个别同学的错别字较多。希望他们今后学会自主修改作文,真正能够养成文章不厌百回改的好习惯。

五、集体修改作文。

1、投影出示(顾雪峰)较差学生的习作。

学生读这篇习作,说说存在的毛病(内容空洞,错别字、病句较多,结构安排较零乱)

2、分小组讨论并修改这篇习作。

3、交流修改意见。

4、指名读修改后的这篇习作。

5、学生自由读自己的习作并加以修改。

六、板书设计:

内容真实

板书:有趣的往事突出趣字

真情实感

第5篇: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7》第1、2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读懂习作要求,了解书信的格式。

技能:迁移运用《明天,我们毕业》一文表情达意的方法完成本次的习作。

能力:引导学生借鉴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情意: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眷恋之请。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回顾六年级的小学生活,再现老师诲人不倦的形象,激起学生心中对老师的情感。

对策:用一、两个具体的例子,表现对老师的感激和眷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审题

1、小学六年的学习即将结束,我们举行了一次“话别老师”的活动。我们打开了记忆的闸门,重温了六年来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今天,就让我们拿起笔,给老师写过一封信吧!

2、明确写作的内容。

写信的对象——小学阶段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

写信的内容——要说真心话,把最难忘、最感动的情景再现出来,要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眷恋之情。

二、开拓思路,知道选材

1、看到文题,首先我们要想心里对谁说呢?再认真思考你为什么要把心里话写给这位老师?这位老师有哪里让你感动的事呢?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指导。

修改:交流指导时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围绕所选老师的长处、特点写,不可面面俱到;围绕这位老师机给予学生的帮助、教诲、关爱进行交流;围绕师生之间的情谊,表现对分别的不舍之情。

4、教师点拨:写信要有个明确的中心,要在信中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指导书面表达

1、撰写习作草稿。

2、交流、评改习作,评改要点如下;

(1)书信的格式要正确(要有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

(2)要有具体的情景。

修改:要把内心的话说出来,表达真情实感。

3、自由修改习作,教师个别辅导。

板书设计

习作7给老师的一封信

书信格式要正确

要有具体的情景

要表达真情实感

第6篇:六年级下册《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阅读理解有关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和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揭示课题

1、作者为什么将课题定为“穷人”,课文仅仅写了穷人的“穷”吗?

2、板书课题:穷人

二、阅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渲染故事发生的环境。

2、学生思考: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桑娜是穷人不是富人?从这段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恶劣的环境、桑娜焦急的心情、桑娜的勤劳等)

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引导。

三、阅读第二段

1、学生默读,思考分层。

2、浏览阅读,分组讨论。

3、指名朗读第一层。思考:这一层,你读懂了什么?从桑娜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出桑娜的关心和同情)

4、轻声读第二层。思考:西蒙是个怎么样的人?哪段文字最使你动情?(指导朗读,从读中感悟对比描写的魅力)

5、自由读第三层,感悟桑娜的矛盾心理。(分组自由读,小组推荐读,从中体会桑娜的激动——紧张——担忧——后悔——坚定矛盾心理过程,启发学生找到桑娜矛盾心理的客观原因)

6、教师小结。

四、阅读第三段

1、轻声速读,准备角*。

2、分角*朗读。思考:通过渔夫的言行,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3、教师小结。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设问:这篇课文叙述了穷人之间的什么事?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思考练习第三题,体会句子深刻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桑娜夫妇的美好品质。

七、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

桑娜

西蒙

善良

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

淳朴

渔夫

忧虑

熬过去

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