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比较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2024-02-20 10:00:35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水平,往往要借助思维的敏捷*、深刻*与灵活变通*等思维品质来实现。而比较又是一切思维的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地运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有意识地注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以下就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运用比较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引导比较,形成概念。

如何运用比较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区分事物开始的,要区分事物首先必须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在思想上确定事物的异同点,从而获得确切的概念。如在教学“三角形”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几种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这三类三角形的异同点,得出“钝角三角形”最本质的属*是“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这个概念。又如在对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的观察比较中,得出梯形的本质属*,形成“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这个科学概念。

2、通过比较,发现规律

事物的变化都具有一定的规律。在教数学概念时,不能将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而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规律,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如能经常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识的对比、观察、对比练习,引导他们从中发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发展创造力大有脾益。

3、运用比较,激发思维

思维具有问题*的特点。任何思维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而告终。为了强化知识的“弱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唤起求知欲我们知道,集中思维有利于思维的确定*、规范*,而发散思维有利于思维的灵活*、创造*。这两种思维往往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深入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4、在比较中实现知识的转化

从学生的认识活动规律来说,他们每学习一个新知识都要经过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掌握了新知识以后,又要经过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过程。为了使小学生能更好地学会比较和运用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异同,揭示规律,形成概念教师应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如先比异,后比同;先巩固对一种事物的认知,再展开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等,做到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比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比较类型--趣味数学题

1、黑兔、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黑免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请你说说,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

()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2、三个小朋友比大小。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1)芳芳比阳阳大3岁;(2)燕燕比芳芳小1岁;(3)燕燕比阳阳大2岁。()最大,()最小。

3、根据下面三句话,猜一猜三位老师年纪的大小。

(1)王老师说:“我比李老师小。”(2)张老师说:“我比王老师大。”(3)李老师说:“我比张老师小。”年纪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4、光明幼儿园有三个班。根据下面三句括,请你猜一措,哪一班人数最少?哪一班人数最多?(1)中班比小班少;(2)中班比大班少;(3)大班比小班多。()人数最少,()人数最多。

5、三个同学比身高。甲说:我比乙高;乙说:我比*矮;*:说我比甲高。()最高,()最矮。

6、四个小朋友比体重。甲比乙重,乙比*轻,*比甲重,丁最重。这四个小朋友的体重顺序是:()>()>()>()。

7、小清、小红、小琳、小强四个人比高矮。

小清说我比小红高;小琳说小强比小红矮;小强说:小琳比我还矮。请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把名字写出来:()、()、()、()。

8、有四个木盒子。蓝盒子比黄盒子大;蓝盒子比黑盒子小;黑盒子比红盒子小。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度,把盒子排队。

()盒子,()盒子,()盒子,()盒子。

9.张、黄、李分别是三位小朋友的姓。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三位小朋友各姓什么?(1)甲不姓张;(2)姓黄的不是*;(3)甲和乙正在听姓李的小朋友唱歌。甲姓(),乙姓(),*姓()。

10.张老师把红、白、蓝各一个气球分别送给三位小朋友。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到的各是什么颜*的气球?

(1)小春说:“我分列的不是蓝气球。”(2)小宇说:“我分到的不是白气球。”

[如何运用比较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相关文章:

1.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2.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如何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数学教学

4.如何在公式变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数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7.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8.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自主思维能力

9.浅谈如何运用幼儿心理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10.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第2篇: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本人对如何培养学牛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南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次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第3篇: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善思,培养思维的深刻*

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学习数学的动机去激励学生。“挑战*”的问题不仅传授给学生丰富多样的知识,而且能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为创造活动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有一些学生满足于一知半解,对概念不求甚解;做练习时照葫芦画瓢,不去领会解题方法的实质。这反映了学生思维的惰*,这种惰*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习态度问题。他们能想问题,但又不会想,也不愿多想;他们能钻研,但不知怎样钻研。学生往往对一些定理、公式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根本不去思考它是在一切情况下都对,这就要教师在讲课时加以阐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迷恋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引导学生自觉思考事物的本质,学会从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在教学实践中,我曾尝试用过以下两条途径。

1.通过辨异,对比教学,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很多概念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容易产生错觉,不明确概念的本质。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师应当随时运用辨异、对比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2.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善于分析与识别具有本质*的因素。在解题过程中,要教育学生认真地审题,不仅应掌握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应探索带有本质*的或核心的因素。

有序,培养思维的组织*

学生由于较多地依赖教师的复习总结,比较习惯于单一地思考问题,不善于把所学的内容归纳整理。还有一些学生只能应付做题,对所学知识不能构成体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内容加以组织和整理,使知识系统化,这种系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课本上已有的,而要进行思维加工,使之符合认识规律。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更需要进行这方面的思维训练。数学学科的系统*较强,知识的前后联系较紧密。因此,每学完一个单元,教师要提醒学生自觉地整理与总结,按自己的体会将知识串起来,这样有利于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勤练,培养思维的灵活*

由于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很慢,因此我们会发现学生思维呆板和功能僵化是大量存在的,这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的灌输式和注入式的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应变能力,学生陷于题海不能自拔,不能灵活解题。课堂讲授例题,过多地或片面地强调程式化和模式化,也容易造成学生只会按模式解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学的特点之一是练习较多,这里所说的练习包括口答与笔练。一连串有计划的课堂提问,可以加快学生的思维节奏,使学生的大脑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有些提问是学生无法预测的,因为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出来的。应用各种方法转换教学形式,使学生适应各种变化,加快思维节奏,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很有好处。

加强“双基”教学,提高思维能力

1.要引导学生掌握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注意融会贯通。

如分数这个概念,在分数这部分知识中起统帅作用,不论是分数的基本*质,分数大小的比较,约分、通分及四则计算,分数应用题都是建立在分数这个概念之上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分数中的其它知识就会迎刃而解,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是分数这部分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就是运用概念,由一般到特殊的复杂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过程。

2.注意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沟通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每学完一部分知识,都要安排和上好复习课和综合练习课,以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从不同角度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使新旧知识逐步形成紧密的锁链,形成知识网络。

如分数的意义与除法和比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数的基本*质与比的基本*质、商不变的*质有许多相似之处。教师在讲完比的基本*质后,就可以把这些知识沟通起来,加以练习,使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在实际*作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见一遍不如亲手做一遍,这就说明了动手实际*作的重要*。学生动手自己*作是根据学生认识规律提出来的,学生掌握书本知识需要以感*认识为基础,通过实际*作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学生动手*作也是符合其思维发展的特点,由具体到抽象,促使学生具体感知和抽象思维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

激发兴趣,培养思维

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学生的思维也只有在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中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思维情景,从疑与思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以达到情与思的*统一。如:在教学乘法的简便运算时,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一开始,我和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快。题目如下:125×64、25×12、20×9×5等,通过比赛老师算得又对又快,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急于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算得。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思考发现乘法简便运算的3对好朋友:125与8、25与4、5与2,它们的乘积分别是:1000、100、10,利用它们相乘得整千、整百、整十的方法计算就会又对又快了。

一题多解、变式引伸,训练思维的广阔*

思维的广阔*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地学习。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次,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4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依据《大纲》和《考试说明》的精神,近年来的高考十分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本文结合高三数学复习,谈以下几点认识和教学建议。

一、千头万绪抓根本,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训练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高中教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说到底是一个正确、严谨、合理地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观察、分析、类比、归纳、演绎、综合、抽象和概括时,周密严谨,有理有据;也要求在采用演绎、归纳和类比等推理方式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表达中,格式、步骤要规范,要准确而有条理,符合逻辑。

逻辑思维能力实际上是运算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的基础。《大纲》在提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中,指出“注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思维品质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

基于以上几点,复习课中,科学地设计和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于素质、于能力、于思维品质,都是必需的务实之举;抓住了这一点,无疑就抓住了核心、抓住了根本。

二、关于如何科学地培养和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做法和教学建议

1.充分注意向学生展现探究问题的全部失败或成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周密、严谨、灵活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例1.求方程2cos2x+(1-a)cosx-a-1=0在区间[0,π]内有惟一解时,参数a的取值范围。

着眼于方程的“二次”结构特征,学生的惯常思路是解出cosx=-1或cosx=■,而后据给定区间及解的惟一处理之,无疑,这个思考过程是正确的,符合逻辑的,但若仅局限于此,未免有些单薄,事实上,作为经验丰富的教师,会注意向学生揭示和展现以下几种思考这个问题时的出发点和过程。

问题可等价地转化为:方程2t2+(1-a)t-a-1=0,在[-1,1]上有惟一解;这又等价于f(t)=2t2+(1-a)t-a-1的图象在[-1,1]上与横轴有惟一交点;注意到f(-1)=0,于是可列出:

(Ⅰ)Δ=0-1≤■≤1或(Ⅱ)Δ>0f(1)<0f(-1)=0或(Ⅲ)Δ>0f(-1)=0■<0

解之,亦可得a≤-3或a>1.

由上述可见,f(t)的图象与横轴在[-l,1]上仅一个交点时,列式求值是繁难的,能否求简?注意到交点情况在这里无外乎:(1)在[-1,1]上有一个,(2)在[-1,1]上有零个或有两个。显见f(-1)=0,故“惟一交点”的对立面即为“有两个交点”。而在[-1,1]上有两个交点等价于:Δ>0f(-1)≥0f(1)≥0→-3<a≤1-1<■借助补集思想,易知所求a的范围应是a≤-3或a>1。

显然,这样的揭示和展现,既处处体现了逻辑思维的深刻*、严谨*,又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函数思想方法,也培养了等价转化、遇繁思简的思维意识;对问题的彻底解决大有裨益。

2.密切关注学生思维失误的表现,通过旗帜鲜明、有的放矢地训练和点拨,使学生在“吃一堑、长一智”中不断提高。

例2.设{an}为等比数列,a1=8,公比q=■,则a6与a8的等比中项是()

a.■;b.±■;c.■;d.±■

当观察到a6=8(■)5,a8=8(■)7后,学生常会误选(a);他们认定a6与a8的等比中项必为a7,要让学生知道,这犯了“顾此失彼”的逻辑思维错误,根源在于缺乏思维的严谨*,而要使思维严谨,出发点和依据就不能出错,教材中定义a、b、c三数成等比时,b2=ac,即b=±■,这是理论根据;在无其他限制条件时,不能更改。思维的片面*和简单化是发生此类错误的根源。

例3.若y=log2(x2-ax-a)在(-∞,1-■)上是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许多学生会这样思考;真数u=x2-ax-a在(-∞,1-■)上是减函数且大于0,于是有:

Δ=a2-4a<0■>1-■→2(1-■)≤a≤0u(1-■)≥0

这个逻辑推理犯了“盲目加强条件”的错误,要让学生结合教材中充要条件的论述,明白这个问题的实质不在于要求“真数u恒大于0”,而在于求y在(-∞,1-)上有意义且递减时的充分条件,即:■≥1-■f(1-■)≥0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第5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的初始阶段,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创造情境,营造学生乐于思考的氛围

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初,应尽量营造出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课堂环境,不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时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要真正做到和蔼亲切,这样学生才乐意参与到课堂中来。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充分的张扬个*,唤起创造的热情,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其次,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应给予他们期许的目光,鼓励的眼神,这样学生会更大胆一点。特别是在学生的思考出现困难或卡壳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再想想,而不是生硬地打断、呵斥或嘲笑他们。这样,学生就会在宽容的氛围中渐渐鼓起勇气,打开思维的闸门,并逐渐养成乐于思考、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探索思维。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质和联系。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老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让学生自行发现科学道理,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品尝到探索成功

的喜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内驱力。

动手*作是自主探究*学习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作时,老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猜测和发现的载体,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等,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作过程,使他们的手、眼、脑、口、耳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材料,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并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圆片,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圆的面积,让学生在充分直观感知圆面积的基础上,概括出圆面积的意义。再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引导转化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激起学生用旧知探索新知的兴趣,并明确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接着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通过小组汇报、采访小组等不同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互助合作的精神,并通过电脑验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圆可以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渗透化曲为直的方法。最后通过分组讨论汇报、试写面积公式等不同形式,再借助电脑课件的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曲为直的剪拼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拼成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此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比

一比、说一说等方法,自己发现规律,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通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作能力。

三、打破思维定势,训练思维的求异*。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从事大量重复*的活动与练习,一旦形成思维定势,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呆板,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所以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了360千米,正好行了甲乙两地路程的5/9,这辆汽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①循着顺向思维用分数除法可得解法360÷5/9-360或360÷5/9×(1-5/9);②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除法的思路来考虑可得解法360×[(1-5/9)÷5/9];③循着已行路程离乙地的路程的几倍思路探索可得解法360÷[5/9÷(1-5/9)];④从归一法思考得出解法360÷5×(9-5),学生从不同角度列出了算式,每种列法都体现一种思维方式,在求异中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

四、加强思维训练,训练思维的广阔*。

一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与他的思维能力是紧密相关的。一个人思维能力差,他的创新能力必然差。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加强思维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

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得到不断发展。学生在多层次的练习中拾级而上,既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强化了思维。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第6篇: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应该从培养人的创造*思维能力入手。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初始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鼓励学生质疑,诱发创新欲望

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数学是由问题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离不开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探索、就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因此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师”,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争论和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注意引导他们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克服思维的表面*和片面*。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如在学完小数乘法后的复习课上,一位同学说:“老师,我认为还可以补充一道例题:0.125×0.2=0.0250.法则也应增加,注意补零与划零,补零放在前也就是要先补充零后划零。”他补充的这一条,正是学生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一个小学生不唯书的精神多令人赞叹啊!

二、加强开放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创造*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如: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探索和交流。首先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采用调查和收集数据,接着的问题是“可以调查哪些呢”。对此,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这是一个开放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良*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艰辛而长期的工作,它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的国家,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