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

发布时间:2024-02-19 01:52:03

设计思想:

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体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成功。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溶解度概念。

2、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教学器材:胶片、幻灯机。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答:不同。例如食盐能溶于水,而沙子却极难溶于水。

问: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答:不同。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

教师总结:

物质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质有关。通常我们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

二、讲授新课

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问:如何比较*化*、**钾的溶解*大小?

生:分组讨论5分钟左右,拿出实验方案。

(说明:放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教师再给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学生或许会凭感*拿出较完整的实验方案,意识到要比较*化*、**钾溶解*大小,即比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化*、**钾的多少。但此时大多数学生对水温相同,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这两个前提条件认识不深刻,教师可引导进入下一次尝试活动。)

问:

(1)为什么要求水温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化*和**钾,行不行?

(2)为什么要求水的体积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

(3)为什么要达到饱和状态?100克水能溶解1克*化*也能溶解1克**钾,能否说明*化*、**钾的溶解*相同?生:对上述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并发言,更深入的理解三个前提条件。

(说明:一系列讨论题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在热烈的讨论和积极思考中,"定温,溶剂量一定,达到饱和状?这三个比较物质溶解*大小的前提条件,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比强行灌输效果好得多。)

师:利用胶片展示完整方案。

结论:1、10℃时,*化*比**钾更易溶于水。

师:若把溶剂的量规定为100克,则某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溶解度。

生:理解溶解度的涵义,并思考从上述实验中还可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2、10℃时,*化*的溶解度是35克,**钾的溶解度是21克。

生:归纳溶解度定义,并理解其涵义。

2、根据溶解度判断物质溶解*。

师:在不同的温度下,物质溶解度不同。这样,我们只需比较特定温度下物质溶解度大。生:自学课本第135页第二段并总结。

3、溶解度曲线。

师:用胶片展示固体溶解度曲线。

生:观察溶解度曲线,找出10℃时***的溶解度及在哪个温度下,**钾溶解度为110克。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相关文章:

第2篇:溶解度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物质的溶解*

2.固体的溶解度及温度对它的影响

3.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4.气体的溶解度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

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

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若该溶液不饱和,怎样才能使它变成饱和溶液。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

[讨论]根据生活经验,溶解*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溶解*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讲述]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了解物质的溶解*是不够的,人们需要精确地知道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这就要用到溶解度这个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分析]条件:一定温度下;

标准:100克溶剂里;

状态:饱和状态;

本质:溶质的质量;

单位:克。

[举例]在20。c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化*(这时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化*在20。c时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又如:在20。c时,**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7.4克,那就表示在20。c时,100克水中溶解7.4克**钾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练习]1.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时是36克。

(2)20。c时,**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3)20。c时,5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后溶液恰好饱和,因此,20。c时,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为18克。

(4)10。c时,100克水里溶解了15克蔗糖,所以,10。c时,蔗糖的溶解度为15克。

2.60。c时,**钾的溶解度为124克,填表:

课题:溶解度

溶质

溶剂

溶液状态

温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3.20。c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20。c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2)20。c时,食盐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讲述]物质的溶解*和溶解度是什么关系呢?物质的溶解*,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质。这种溶解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又取决于与溶剂间的关系。而物质的溶解度,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的一把“尺子”。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所能溶解的不同质量,就在客观上反映了他们溶解*的区别。

第3篇: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溶解度的定义;初步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

【过程与方法】

通过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解度定义及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难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在之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知道了20ml水中能溶解的*化*或**钾的质量都有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质量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形成它的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教师引导】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那么在化学上,我们如何来定量地表示这种限度呢,我们引入了“溶解度”的概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溶解度的知识。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溶解度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回答什么叫做溶解度,又如何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学生回答】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提出问题】描述溶解度的时候限定了温度、溶剂量、饱和状态,为什么?溶解度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回答】温度改变,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量会发生改变;溶剂的量不同,能够溶解的溶质的量也不同;溶解度的定义就是规定100g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溶质达到的最大值,因此限定了饱和状态。溶解度的单位是g。

【提出问题】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化*(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在该温度下,*化*在水里的溶解度是多少?

【学生回答】在20℃时,*化*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2.绘制溶解度曲线

【学生活动】根据表格“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尝试绘制nacl、kcl、五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给学生15分钟时间来完成该曲线的绘制)

【提出问题】根据曲线能否查出五种物质在25℃、85℃时的溶解度大小?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能。说明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提出问题】根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观察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从溶解度曲线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提出问题】继续观察溶解度曲线图,在100℃的时候,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不相同。

溶解度最大77.3g,而的溶解度只有0.07g,说明在同样的温度下几个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提出问题】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什么?

【学生回答】代表两个物质在此温度的溶解度是相同的。

环节三:拓展提高

溶解度数据表、溶解度曲线都可以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二者有什么区别?

解析:

溶解度数据表具有数据准确、来源可靠的优点;溶解度曲线能够展示更齐全的数据,并且能够直观看出溶解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溶解度。

布置作业:预习气体溶解度的部分。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第4篇:九年级化学溶解度习题

溶解度是全国中考的必考点,也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难点,那我们来练习一下吧,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九年级化学溶解度习题,仅供参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20℃时,向10g某物质的溶液中放入5g该物质,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12.6g滤液,则原溶液一定是()

a.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

c.稀溶液d.无法判断

2.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g,在60℃时20g水中最多能溶解b物质10g,则()

a.a的溶解度比b大b.b的溶解度比a大

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d.无法比较

3.(黄冈中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g,则100g**钾溶液中含有**钾31.6g

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d.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化*溶液达到饱和

4.某温度时,将kcl的饱和溶液70g,蒸干后得到20gkcl固体,则该温度时kcl的溶解度为()

a.8.0gb.28.6gc.40.0gd.71.4g

5.某学生在实验室里分别进行如下实验,最终能得到**钾的饱和溶液的是()

a.从饱和**钾溶液中取出30ml

b.将20℃的kno3的不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60℃

c.将20℃的kno3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60℃

d.将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kno3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混合

6.(恩施中考)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所获信息不正确的是()

a.在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b>c>a

b.当a中混有少量b、c时,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c.在t2℃时,a、b、c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小

d.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无b析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22分)

7.(6分)在研究物质溶解*的实验中,小明将5g**钾加入10g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图甲所示。

(1)小明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该试管进行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溶液,小明认为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请对小明的判断作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晓龙通过实验对该溶液是否饱和作出了正确判断,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6分)(梅州中考)下表是nacl、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2)20℃时,将40gnacl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3)4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nh4cl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升高温度②加溶质nh4cl

③加水④恒温蒸发水

9.(10分)(山西中考)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物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2)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的质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t2℃时,分别用50ga、b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填“>”“=”或“<”)。

第5篇: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重点和难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实验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

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ml水)、玻璃棒1根、5gnacl(预先称好)、5gkno3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cai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激趣设境,问题导入

师生互动: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   (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    (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  (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以俗语作导语,由生活经验作铺垫,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着力创设快乐课堂。

问题探究,得出结论

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

投影方案,交流共享。

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上台展示,投影结论。

①5gnacl能溶解在20ml水中;②10gnacl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

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误导结论,延伸探究。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

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

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

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量”飞入片中)。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师生互动,齐声朗读)。

方案源于教材,形式却别于教材,更显直观、生动。

注重交流合作,掌握直观区分“溶”与“不溶”的依据──杯底是否有未溶固体溶质。

通过追究教师“疏忽”增补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关注、重视“一定量”这个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引”的作用。

陌生物质,引发探究

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如法*制,小组探究。

全班展示,投影结论。

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将熟悉物质转向陌生物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发现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

话锋一转,激发探究

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kno3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加热搅拌,实验发现,杯底未见kno3固体。

再设疑问,趣味探究,此温下再加5gkno3,能否再溶?

实验发现,过一会儿,杯底未见kno3固体,即全溶。

回归原温,静观其变。

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温度”飞入片中)。一定温度下,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跳出束缚,另起炉灶,激起学生更高的探究热情。

阅读理解,形成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在活动与探究得出结论上作文章,为轻松写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做了很好过渡。

增补结论,领悟涵义

室温,5gnacl在20ml水中得不饱和溶液

↓+5gnacl

室温,10gnacl在20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nacl固体

↓+5ml水

室温,10gnacl在25ml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

室温,5gkno3在20ml水中得不饱和溶液

↓+5gkno3

室温,10gkno3在20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kno3固体

↓升高温度

升高温度下,10gkno3在20ml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

分析归纳,课件演示

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

提炼升华,促进类化,构建体系。

深化探究,激活思维

室温下,10gkno3在20ml水中溶液达到饱和,升高温度,杯底kno3固体继续溶解,且又溶解了5gkno3;冷却到室温,20ml水溶解kno3的质量不超过10g,此时多余的kno3会怎样?

(观察杯中kno3晶体和课本上9-11,阅读感悟,请生上台投影kno3晶体)

探究发现,联想顿悟

观察玻璃片上的白*斑迹。

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

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斑迹;运动出汗衣服上会出现白*斑迹……

学以致用,趣味延伸

练习:教材p40,习题1、5、6。

家庭小实验:制取明*晶体(p40)。

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提升学生质疑能力。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第6篇: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溶解度的定义;初步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

【过程与方法】

通过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解度定义及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难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在之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知道了20ml水中能溶解的*化*或**钾的质量都有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质量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形成它的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教师引导】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那么在化学上,我们如何来定量地表示这种限度呢,我们引入了“溶解度”的概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溶解度的知识。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溶解度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回答什么叫做溶解度,又如何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学生回答】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提出问题】描述溶解度的时候限定了温度、溶剂量、饱和状态,为什么?溶解度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回答】温度改变,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量会发生改变;溶剂的量不同,能够溶解的溶质的量也不同;溶解度的定义就是规定100g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溶质达到的最大值,因此限定了饱和状态。溶解度的单位是g。

【提出问题】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化*(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在该温度下,*化*在水里的溶解度是多少?

【学生回答】在20℃时,*化*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2.绘制溶解度曲线

【学生活动】根据表格“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尝试绘制nacl、kcl、

五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给学生15分钟时间来完成该曲线的绘制)

【提出问题】根据曲线能否查出五种物质在25℃、85℃时的溶解度大小?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能。说明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提出问题】根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观察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从溶解度曲线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提出问题】继续观察溶解度曲线图,在100℃的时候,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不相同。

的溶解度最大77.3g,而

的溶解度只有0.07g,说明在同样的温度下几个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提出问题】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什么?

【学生回答】代表两个物质在此温度的溶解度是相同的。

环节三:拓展提高

溶解度数据表、溶解度曲线都可以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二者有什么区别?

解析: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溶解度。

布置作业:预习气体溶解度的部分。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