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本的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备考指导

发布时间:2024-02-12 16:37:15

【摘要】历届高三同学都有一个共同体会:高三的专项复习见效最快。高考一轮复习正是打基础,逐一击破的阶段。同学们一定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的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备考指导:立足课本,帮助大家有效复习!

高考物理试题要求对物理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并能熟练灵活的运用,特别要求能把所学的有关知识和规律应用到运动和变化的物理过程中。中学物理课程中,典型的物理过程总共约60个。

立足课本的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备考指导

例如在《相互作用》一章中有“力三角”、“动态平衡”、“斜面上分析静摩擦力”等典型情景,在《牛顿运动定律》一章中有“瞬时加速度”、“斜面”、“连接体问题”、“传送带”、“临界状态”、“小球落在竖直*簧上”等典型情景;《电磁感应》一章中有“导轨上有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线框穿磁场”、“闭合线框中磁场随时间变化”、“二次感应”、“在地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等一些典型情景。

在大量习题泛滥的题海之中,要抓往少而精的反映典型物理过程的重要例题,认真做,重复做,边做边认真体会其中的物理思想和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

在总复习中,只要抓住这些典型的物理过程,对它的各方面的细节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就可以抓住解决这一类的一系列问题的共同线索,有利于举一反三,提高能力。在对典型物理过程的分析中,特别要注意易混易错的问题,如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质的判断、守恒定律应用的条件等。

我在给四中网校的同学上课时曾多次提到复习中要注意体会基本物理思想,例如对于形象化的物理图景的想象和感受;简化的物理模型;恰当选择参照系;重视进行定*分析;重视估算;把握对称*、可逆*、特殊点等等。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例如受力分析的具体方法;矢量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怎样选择和变换研究对象;怎样正确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怎样用图象表达物理过程的方法;逆向思维的方法等等。

第2篇:高考物理三轮复习指导

光*飞逝,岁月如梭,*指间同学们已经度过了两年的高中学习生活,步入了高三阶段.高三的一年即是为参加高考精心备战的一年,也是冲刺的一年,所以说是最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要掌握新知识、复习旧内容、提高综合能力,时间显得十分的短暂.在我国的考试选拔功能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今天,高考是考生实现人生理想、国家选拔人才的最主要的途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提高自己的成绩?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脱颖而出?如何让尽量多的忠实读者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引用易发久先生的一句话,那就是“成功一定有方法”!

根据新课改多个地区以及省级名校复习备考中的成功经验,我们把高三一年的备考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俗称“三轮复习”.

★从暑假高三开课到明年2月底为第一轮复习

一、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夯实基础,将原来的基础知识结构、基本概念规律强化温习、理顺成纲.

原来在高一和高二期间的学习是对零碎知识的堆积,现在是把头脑中零碎的堆积转化为图书馆藏书式的条目结构,即第一轮复习要达到的目的.一轮复习要对教材进一步地熟悉,对基本内容进一步加深认识,只有熟记于心,才能熟能生巧.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对基础好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加强和加深的过程,对基础弱的同学则是一个迎头赶上的良好机会.可以说,这一阶段是高三学生的黄金时段,这一阶段是弥补以前学习中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中的不足的最好机会.

第一轮的复习虽然是对教材知识的温习,但绝对不是原来课堂内容上的重复,而是理顺各章节的纲领关系,归纳每个部分的处理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弄清每个章节需要加深的有哪些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在新高考中是什么样的要求(新《考试说明》没有到位,可按上一年的《考试说明》要求);要了解基本规律的来龙去脉,知道本章节内容和其他章节内容的关联;不仅要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运用,而且还要弄清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要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树.复习中要备好两个本,一是错题本,二是笔记本.错题本是把做过的题目,包括在平时的考试和自测中,那些做错的和不会做的题收集起来,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明确是属于知识缺陷、理解错误,还是自己一时疏忽看错了题,或是计算失误、书写不当等,自己有何感受和启发,并加以评述和记录,以备以后查看;笔记本不仅是课堂笔记,更重要的是将学过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总结、形成自己所理解的体系,这一过程是将书本由厚读薄的过程,形象地说,就是自己写一本自己看的“书”,自己写的“书”对自己最有用,理解也更深刻,无论什么时候有了新的理解,都及时把它加入到这本“书”里,最终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

复习期间,老师会以纲领为线条进行讲解、以方法为主线进行典例分析.作为学生则要紧跟老师的指挥棒,认真体会其中的分析方法,寻找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对每个章节的复习尽量不要孤立地进行,最好采取“滚雪球”的方式,也就是后面的复习要将前面的内容有意识地包容进去,将前面遇到的问题在后面的复习中再度有意识地重现.这样既可以避免前面复习过的内容出现遗忘,又加强了前后知识间的综合与联系.一轮复习中,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应该“用心”通读一遍(每章节复习开始时进行,注意听老师讲解本部分在高考中的具体要求,一定要注意教材的内容和高考要求是否完全一致,教材上的极个别内容在新高考中不作要求);对于典型例题要多下工夫,要认真思考例题与这一部分知识的联系,思考例题中所求的物理量与已知物理量如何通过本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建立关系式,然后继续讨论、思考该例题有哪些解法,这些解法中哪种方法是最简捷的,为什么是最简捷的(这一定有着内在联系),对典型题目一定要一题一议,达到“做一题带动一类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二、踏踏实实、降低难度、狠抓基础是取得高考成功的关键策略,也是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

在一轮单元系统复习中,一定要把握难度,踏踏实实地按照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全面复习,认真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仔细落实《考试说明》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清华大学电子系学生——*理科状元汪涵,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曾经说,“必须紧抓《考试说明》,它是考试冲刺阶段复习的立足之本”、“对《考试说明》里的每个词都要认真推敲”.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不仅要知道概念的内涵,还要知道其外延.对基本规律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了解规律产生的背景、前因后果、适用条件和范围,还要明确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只有强化学科“双基”,才能谈得上能力.复习中逐步在头脑中编织中学物理知识网络、构建物理知识体系,增强自我总结、自我反馈的能力,强化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演绎、推理和归纳的能力.在总结复习中,使自己完成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再到“不知道自己知道”这样认知结构上的两次质的飞跃.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高考命题一般遵循的试卷难度比例是3∶5∶2,即试卷的30%为简单题、50%为中等题、20%为难题,这意味着基础题占了80%.其实,正是这一部分(80%)决定了我们高考是否成功,由此也容易理解我们狠抓“双基”的出发点.鉴于此,建议大家多花时间在中等及以下难度的题目上,把80%的复习时间和精力用于80%的复习内容上.难题并非做得越多越好,最好根据自己的程度适量地做:一是因为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做难题感到很头疼,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二是做难题过多太费时间;三是因为大多数难题是由中等题目结合形成,基础题做熟练了,再来做难题就会相对容易些.

三、一轮复习中注意养成良好、有效的思维习惯,有意识地培养理解能力和审题能力.

在新高考重点考查的五项能力中,理解能力是首要的.理解能力是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形成科学思维的正确途径.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抓住重点和联系点的突破,再横向联系比较,将其与典型现象、基本物理模型和实验相结合,通过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来判断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加强易混知识的比较,辨析易犯的典型错误,建立易混知识档案(可以借助错题本).在一轮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与解题方法的锻炼,如静力学中常见的十二种解题方法,带电粒子磁偏转的圆心位置、偏转角、半径的确定方法等(要在二轮专题复习中,通过对经典题型的分析,进一步加强方法的综合训练).方法是构成能力的核心要素,没有对研究方法、解题方法、实验方法的训练,就谈不上能力的提高.

“审题”不过关即是制约很多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审题”不过关说到底就是方法、习惯不过关.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曾有读书三到之说法,我认为,要过物理“审题”这一关,应提倡四到,即眼到、口到、手到和心到,就是要做到“眼观”、“口读”、“手画”和“脑思”的全面结合.

“眼观”是前提:它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最直接的方法,也是解题的基础环节,这一步一定要全面、细心.“眼观”时对题中关键*的词句要多加思考、搞清含义,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的物理条件,特别是一些隐含的物理条件,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眼观”时不要急于求解,审题时看漏、看错、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这是解题之大忌,也是解题中“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眼观”过程中,边思考、边联想,弄清题目中所涉及到的现象和过程,正确还原各种模型,找准变量之间的关系.

“口读”是强化:可以小声读或默读,它是强化认知、接受题目信息的有效手段,这是一个物理信息的强化过程.它能解决看漏、看错、看不全题目、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有的同学看见难题、内容长的题,脑中“我做不出”、“我讨厌”的意念就缠住了思维,这时“口读”不失为一个摆脱这种困境的好办法.

“手画”是方法:就是对特殊字、词、句、条件可以用符号标注;对题目中出现的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画一些必要的草图和变化的流程.草画图形,要搞清楚物理过程,还原物理模型,找出题目的关键之处,这是解题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解题的突破口之一.搞清楚物理过程必须认真审题,根据题中提供的各已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充分联想、分析、判断,运用“手画”方法画出草图以展示完整的过程图景,使得物理过程更为直观化、形象化.正确的草图,往往会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带来一些灵感,为查找规律提供方便.“手画”是正确、全面分析问题的重要保障,提倡在平时的学习中尽量养成作图的习惯.

“脑思”是关键:做到以上几点后,下面就是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知识信息、方法信息,准确思考、深入思考、全面思考、快速思考,分析物理过程遵循的规律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一步要注意的是:①对于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求解起来不会太难,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但这时切忌掉以轻心、洋洋自得,因为这些题看似简单,但可能潜藏着小小的陷阱,稍不留意就会陷进去;②解题时每个人都会遇到关卡,切忌一遇到困难就自乱阵脚,否则就会越做越紧张,结果的不理想可想而知;③遇到似曾相识的问题,不要“想当然”,更不要“自以为是”,一定要注意习题条件的变化;④遇到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题型”或一时无从下手的问题,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一定做不出来!要抱着“我有能力解决”的信心去面对.

第3篇:高考物理备考复习指导

(一)要重视各章节的典型物理过程的分析,体会基本物理思想

高考物理试题要求对物理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并能熟练灵活的运用,特别要求能把所学的有关知识和规律应用到运动和变化的物理过程中。中学物理课程中,典型的物理过程总共约60个。

例如在《相互作用》一章中有"力三角"、"动态平衡"、"斜面上分析静摩擦力"等典型情景,在《牛顿运动定律》一章中有"瞬时加速度"、"斜面"、"连接体问题"、"传送带"、"临界状态"、"小球落在竖直*簧上"等典型情景;《电磁感应》一章中有"导轨上有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线框穿磁场"、"闭合线框中磁场随时间变化"、"二次感应"、"在地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等一些典型情景。

在大量习题泛滥的题海之中,要抓往少而精的反映典型物理过程的重要例题,认真做,重复做,边做边认真体会其中的物理思想和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

在总复习中,只要抓住这些典型的物理过程,对它的各方面的细节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就可以抓住解决这一类的一系列问题的共同线索,有利于举一反三,提高能力。在对典型物理过程的分析中,特别要注意易混易错的问题,如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质的判断、守恒定律应用的条件等。

复习中要注意体会基本物理思想,例如对于形象化的物理图景的想象和感受;简化的物理模型;恰当选择参照系;重视进行定*分析;重视估算;把握对称*、可逆*、特殊点等等。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例如受力分析的具体方法;矢量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怎样选择和变换研究对象;怎样正确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怎样用图象表达物理过程的方法;逆向思维的方法等等。

(二)要重视规范化的研究方法和解题程序,养成多方面的良好习惯。

解题首先要通过审题,搞清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在搞清楚物理过程之后,应把每一个物理过程用所学过的定理定律加以描述。我们学过的"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都可以用来描述一个过程,当然要注意守恒定律的条件;还要注意衔接各个过程的状态,比如"速度"这个物理量一般不发生突变,它既是上一阶段的末速度,又是下一阶段的初速度,针对状态来研究,一般是用牛顿第二定律;一般的,即使是一道综合题,也可以根据将物体运动分成的若干状态来求解,往往写出描述每一状态的方程,题就有解了。

高三复习题量大,时间紧。要准确而迅速地解题,必须在学习和复习中养成多方面的良好习惯。

例如*思考的习惯;整理学习资料;有问题和同学老师交流讨论的习惯;做题完之后"想一想"的习惯;还应指出的是,解计算题时,须注意书写表达的规范,例如设定字母符号的意义;指明研究对象;规律应用的条件;图景的几何关系和方向的说明;单位的规定等等。

第4篇:高考物理复习备考指导

在现代,物理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以下是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冲刺复习,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紧跟老师复习进度。第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阶段,做到求稳、求实,对物理概念应该从定义式、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定律的理解应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适用条件等做全面的分析,全面复习基础知识课堂上做好要点典例笔记,课下做好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巩固训练和总结。

二、认真阅读课本。课本中有一些简单问题需要学生自己阅读理解记忆,老师不讲并不代表这些问题不重要,高考不涉及,而是要自己结合课本复习效果更好。比如原子物理部分,该记忆的知识点较多但不难,自己记忆准确,理解透彻就不怕考题变化了。因为高考出题总是源于课本。

三、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课前预习到位;课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为什么这样做,怎么想到这样做,有没有其他做法等等;课后做题检测要敢于下手,善于推理,题目一看不会怎么办?再读题,再审题,从力和运动的交互关系入手再研究运动过程,多些“假如”,多些尝试。做到每晚一小结,每周一大结,一月一自测。

四、走出大量做题的误区。物理复习通过做题可以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但并不是做题越多越好,做题不在多而在精。对相类似的题多做几道,关键是去体会题中所运用的方法的共*和区别,把握物理的内在联系,把握高中物理知识的衍生和发展规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做到对物理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和掌握,达到对物理知识的灵活应用。

五、做好定期反刍。为了避免所学知识被遗忘,每周都要把所学内容进行整理,隔一定时间要再回顾、重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知识的存储、完善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知识网络,在应用时才有内容可提取。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考物理冲刺复习,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学习进步。

第5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指导

高考第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复习中最重要的阶段,是我们打好基础的时刻,希望各位高三生们认真对待这轮复习,地理是文科中相对偏向理科的学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三生地理一轮复习规划,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适时调整心态

由于暑假刚刚结束,所以必须及时进行全方位的调整。第一是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由无序到有序),第二是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由松散到控制),三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从浮躁到平稳)。

二、时间与效率

考生一定要有时间与效率意识,即训练做题的时间意识与知识点复习的时间意识。崔用亮建议备考考生按照目标制订计划,比如这周完成哪个章节哪个知识点的学习,一周过去以后,对复习计划和复习效果做一次梳理,并针对薄弱环节制定下一阶段的复习计划。

三、明确目标

每个新高三学生在进入最后一年冲刺阶段前,要冷静、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奋斗目标。当然,这不是说凭借自己心头一热,有感而发的所谓"豪言壮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潜力确定自己的阶段目标。目标过高,容易产生压力,目标过低,又容易失去动力,所以合适的就是最好的,确定目标的重要依据就是自己多次的考试成绩和通过努力可以挖掘的潜力。

四、终极*目标与阶段*目标的兼顾

《考试说明》中提出的能力要求毕竟是终极*的,即应该达到的要求。但是在复习过程中应该考虑如何分阶段来达到,制定阶段*目标或称之为过程*目标,我们对于知识的复习按章节安排都是胸有成竹的,而对能力的形成和思维训练,如何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去培养,恐怕就考虑得不多了。

五、是要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

中心就是主干。从近几年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对于这些主干知识,学生们要准确的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六、系统*知识与专题*知识的综合

能力的载体是知识。在平时教学中,运用系统*的知识居多,但在复习过程中,更需要经过整理加工后的知识,即专题*或综合*的知识,其本身就是经过综合后的专题,它可以体现不同知识的重组、相同知识的归纳、相似知识的迁移、相关知识的联系。这些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也是能力的提高过程。在复习的第二阶段或第二轮,就需要专题复习,也正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这是不可忽视的。

高考复习还要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抓住内容的地理*,如地理背景、地理意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对教材中的大量实际材料,包括案例在内,并不一定要掌握,重要的是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要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1、水资源、水利资源与水力资源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狭义的水资源则是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利资源指能被人类控制或基本控告的应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近年来常以“水资源”一词替代、包容“水利资源”。水力资源属于水利资源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2、地壳、软流层与岩石图

地壳的范围是在地表以下、莫霍界面以上。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在地下约60千米—250千米至400千米处。岩石圈则从软流层以上直到地表。三者的关系可表示为:岩石圈=地壳十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14.矿物、矿产与矿床矿物是形成矿产和矿床的物质基础,矿物不等于矿产,只有当有用矿物富集起来达到基农业利用要求时才为矿产。有矿产不一定就叫矿床,只有矿产的富集地段才称为矿床。矿产是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矿床在一定地质作用下才能形成。

3、阵风、盛行风和焚风

阵风指短时间内风向变动不定,风速强弱变化剧烈的风;盛行风即某一时期广泛流行某一种风向的风如季风,也叫主导风;焚风指沿山坡向下吹的热而干的风,空气比较干燥,受其影响易发生森林火灾。

4、冲积平原、三角洲和冲积扇

冲积平原指河流携带泥沙进入低平地区堆积而成的平原;由三角洲发展而成的平原叫三角洲平原,常位于河流注入海洋或大湖地区;山地河流出口处的扇形堆积地貌为冲积扇。

5、地形、地势和地质构造

地形指地表形态,一般看作地貌的同义词,表现为五种不同的地形种类;地势为地表起伏大势,如我国地势大致西高东低;地质构造指地壳及组成它的地质体(岩层、岩体)的空间展布和形态特征,如褶皱、断层。

6、汛期和凌讯

汛期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降或*川积雪融化引起定时*水位上涨的现象,因发生时期及原因不同,可分为春汛、伏讯、秋讯、凌讯等。凌讯比较特殊,一般出现在化冻期,河道里的*凌对水流的阻力作用而引起的涨水现象,常发生在温带从纬度较低流向较高的河段上。

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纲

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的攻略和重点

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要怎么规划

4.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5.2017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采用的思路

第6篇: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规划指导范本

高三一轮复习学生要掌握的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整理出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规划指导,供参考!

第一轮物理复习的特点是:一个不落,有所侧重。一个不落是说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小问题,第一轮复习的目的就是打基础,时间也足够长,所以一定要全面复习,教材上每句话都要思考。但这并不是要把所有知识一视同仁,而是应该按照考纲对那些基础的而又比较难的章节多下些功夫。

那么对于物理来说,哪些知识是重点呢?

力学中最难的还是力的分析,很多学生看到力的分析就糊涂,不是落下某个力就是搞混几个力。所以,做题前先要切切实实明白单个力的特点。比如重力,何时需要考虑,何时必须忽视。力的分析,一定要多练习,多画图,从单个到多个一步步来。

功和能的知识点中,动量联系是比较紧密的。高考一轮复习阶段,必须试着综合运用。在这部分要重点领悟“守恒”的思想,从这个角度去解答问题有时会使题目变得很容易。

电学部分中,比较抽象的电场理解起来有些难度,而且高考中往往是跟磁场、力学结合考查,所以要多花些时间。

光学、热学部分相对容易,也是因为这样,同学们常常会忽略这部分内容。第一轮是唯一的一次详细系统的复习,如果在这段时间你没有抓住机会复习这些小问题,日后它就很可能成为你的高考失分点。

相对来说,物理的解题是有迹可循的:画草图——想情景——选对象——分析题目、限制条件、明确所求——列方程——检查。每一道题你都可以如此训练,当然对不同题目可以相应省略一些步骤。物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大概有10种:受力分析、运动分析、过程分析、状态分析、动量分析、能量分析、电路分析、光路分析、图像分析和数据分析。每一种分析方法都要熟练掌握。

最后,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还要注重以下几点:

1、跟住老师复习。

2、认真看课本。

3、按照答题规范写解题过程,同时训练正确的思维方式。

4、做题量要适中,在精不在多。

5、定期复习,时常分析。

6、总结题型,对应每种题型,记住其最快的解题方法。

7、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8、建立错题集。

9、反刍,把以前不懂、不清楚的问题进行加深记忆,还要对当天课堂内容进行集中复习,再就是在学习新内容前,复习之前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