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三种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2024-02-09 02:33:36

1、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的思维形式,它的定义方式有描述*的,有指明外延的,有种概念加类差等方式。一个数学概念需要记住名称,叙述出本质属*,体会出所涉及的范围,并应用概念准确进行判断。

数学的三种学习方法

下面我归纳出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⑴阅读概论,记住名称或符号。

⑵背诵定义,掌握特*。

⑶举出正反实例,体会概念反映的范围。

⑷进行练习,准确地判断。

⑤与其它概念进行比较,弄清概念间的关系。

2、数学公式的学习方法

公式具有抽象*,公式中的字母代表一定范围内的无穷多个数。有的学生在学习公式时,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而有的学生却要反来复去地体会,才能跳出千变万化的数字关系的泥堆里。

我们介绍的数学公式的学习方法是:

⑴书写公式,记住公式中字母间的关系。

⑵懂得公式的来龙去脉,掌握推导过程。

⑶用数字验算公式,在公式具体化过程中体会公式中反映的规律。

⑷将公式进行各种变换,了解其不同的变化形式。

⑤将公式中的字母想象成抽象的框架,达到自如地应用公式。

3、数学定理的学习方法

一个定理包含条件和结论两部分,定理必须进行*,*过程是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而学习定理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它解决各种问题。

下面我们归纳出数学定理的学习方法:

⑴背诵定理。

⑵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⑶理解定理的*过程。

⑷应用定理*有关问题。

⑸体会定理与有关定理和概念的内在关系。

第2篇:学习数学四种方法

方法一:苦中作乐

学习是一个枯燥而漫长的过程,即使对优等生而言,也不可能永远快乐。你所要做的就是摆正心态,从不怎么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找到快乐。比如:你想得没别人快,但算得比别人快;你算得没别人快,但正确率比别人高;你考得没别人好,但是考得比上次好;你复杂的题目完全不懂,但简单的会,试卷又不总是难题;即使你的成绩暂时没有进步,但是我相信,仔细寻找,自己总有进步的地方。因斯坦说过,人们总是乐于感兴趣的事情,对不感兴趣的事情就会精神浮躁。你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学习效率是你平常的好几倍,而且会记得很好。

方法二:重视课堂

我发现了凡是成绩优秀的孩子,上课认真听讲是他们的共同点。有些同学习惯于课前预习,当然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数学学习方法,但是对于部分同学来说,预习后他们会感到课堂的知识索然无味,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而老师在课堂上渗透的细节就被忽略了。比如说: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一课,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公式而展开的,一些同学关注的是背公式,而另一些同学关注的则是公式的产生,这就是本质差异。所以在小学阶段,让自己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方法三:积极思考

在认真听讲的前提下,你能积极思考吗?还是习惯安静地坐在位置上等着别人的*呢?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分析,没有分析就等于没有听懂,现在的学生非常习惯于做老师讲过的练习,而对于没有见过的题型,懒得思考也不会思考。那在课堂上到底想什么呢?比如:计算课要理解计算过程,熟练口算,能简化的进行简便计算;解决问题课要先找问题,然后寻找解决此问题需要的条件,并排除干扰条件;概念课要找到同类概念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对比记忆事半功倍;当然不同的课型思考的重点也不同,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老师进行引导。总之,不管你想的是否完整、是否正确,不思考的大脑迟早会“生锈”。

方法四:谨慎答题

谨慎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倾向。持有此种态度的人,会对事物做整体的、细节*的考虑,学习更需要这种品质。很多同学在答题过程中马虎、粗心,“一学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屡见不鲜,怎样避免呢?首先要做到仔细审题,审题时可以适当做些记号,比如:写出3个百位是8的三位数;小明和他的3个朋友去植树,每人种4棵,一共种了多少棵?;也可以作图帮助解决,比如妈妈比玲玲大24岁,妈妈年龄是玲玲的3倍,玲玲和妈妈各多少岁?掌握思路后谨慎作答,注意书写和计算,最后提醒自己检查验算,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亲爱的同学们,不用羡慕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你未必不行!生活中的事情虽不是一努力就有回报,但是不努力就肯定没有回报。相信我,用了正确的方法起码不会让你的成绩很难看,要不要试一试!

第3篇:学习奥数的11种方法

1、对照法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牢固记忆、准确辨识。

例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8,则这三个自然数从小到大分别是多少?

对照自然数的概念和连续自然数的*质可以知道:三个连续自然数和的平均数就是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那个数。

例2:判断题:能被2除尽的数一定是偶数。

这里要对照除尽和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只有这两个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2、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让学生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例3:计算5937+1259+59

5937+1259+59

=59(37+12+1)运用乘法分配律

=5950运用加法计算法则

=(60-1)50运用数的组成规则

=6050-150运用乘法分配律

=3000-50运用乘法计算法则

=2950运用减法计算法则

3、比较法

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

(1)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整。

(2)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基本条件。

(4)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突出。

(5)因为数学的严密*,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

例4:填空:0。75的最高位是(),这个数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的数4与十位上的数4相比,它们的()相同,()不同,前者比后者小了()。

这道题的意图就是要对一个数的最高位和小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区别,还有数位和数值的区别等。

例5:六年级同学种一批树,如果每人种5棵,则剩下75棵树没有种;如果每人种7棵,则缺少15棵树苗。六年级有多少学生?

这是两种方案的比较。相同点是:六年级人数不变;相异点是:两种方案中的条件不一样。

4、分类法

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叫做分类法。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依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它们合为较大的类,又依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再分为较小的类。

分类即要注意大类与小类之间的不同层次,又要做到大类之中的各小类不重复、不遗漏、不交叉。

例6: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来分,可分成几类?

答:可分为三类。(1)只有一个约数的数,它是一个单位数,只有一个数1;(2)有两个约数的,也叫质数,有无数个;(3)有三个约数的,也叫合数,也有无数个。

5、分析法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要素,并对这些部分或要素进行研究、推导的一种思维方法叫做分析法。

依据:总体都是由部分构成的。

思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决总体,先把整体的各部分或要素割裂开来,再分别对照要求,从而理顺解决问题的思路。

也就是从求解的问题出发,正确选择所需要的两个条件,依次推导,一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这种解题模式是由果溯因。分析法也叫逆推法。常用枝形图进行图解思路。

例7:玩具厂计划每天生产200件玩具,已经生产了6天,共生产1260件。问平均每天超过计划多少件?

思路:要求平均每天超过计划多少件,必须知道: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和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已知,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题中没有告诉,还得求出来。要求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玩具,必须知道:实际生产多少天,和实际生产多少件,这两个条件题中都已知。

6、综合法

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或各个要素联结起来,并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研究、推导和一种思维方法叫做综合法。

用综合法解数学题时,通常把各个题知看作是部分(或要素),经过对各部分(或要素)相互之间内在联系一层层分析,逐步推导到题目要求,所以,综合法的解题模式是执因导果,也叫顺推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知条件较少,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数学题。

例8:两个质数,它们的差是小于30的合数,它们的和即是11的倍数又是小于50的偶数。写出适合上面条件的各组数。

思路:11的倍数同时小于50的偶数有22和44。

两个数都是质数,而和是偶数,显然这两个质数中没有2。

和是22的两个质数有:3和19,5和17。它们的差都是小于30的合数吗?

和是44的两个质数有:3和41,7和37,13和31。它们的差是小于30的合数吗?

这就是综合法的思路。

7、方程法

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字母的表达式(等式)。列方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解方程是一个演绎推导的过程。方程法最大的特点是把未知数等同于已知数看待,参与列式、运算,克服了算术法必须避开求知数来列式的不足。有利于由已知向未知的转化,从而提高了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

例9:一个数扩大3倍后再增加100,然后缩小2倍后再减去36,得50。求这个数。

例10:一桶油,第一次用去40%,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10千克,还剩余6千克。这桶油重多少千克?

这两题用方程解就比较容易。

8、参数法

用只参与列式、运算而不需要解出的字母或数表示有关数量,并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的一种方法叫做参数法。参数又叫辅助未知数,也称中间变量。参数法是方程法延伸、拓展的产物。

例11:汽车爬山,上山时平均每小时行15千米,下山时平均每小时行驶10千米,问汽车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不能用上下山的速度和除以2。而应该用上下山的路程2。

例12: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4天完成,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两人合做要多少天完成?

其实,把总工作量看作1,这个1就是参数,如果把总工作量看作2、3、4都可以,只不过看作1运算最方便。

9、排除法

排除对立的结果叫做排除法。

排除法的逻辑原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在有正确与错误的多种结果中,一切错误的结果都排除了,剩余的只能是正确的结果。这种方法也叫淘汰法、筛选法或反证法。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思维方法。

例13:为什么说除2外,所有质数都是奇数?

这就要用反证法:比2大的所有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假设:比2大的质数有偶数,那么,这个偶数一定能被2整除,也就是说它一定有约数2。一个数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约数2),这个数一定是合数而不是质数。这和原来假定是质数对立(矛盾)。所以,原来假设错误。

例14:判断题:(1)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一定相交。(错)

(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同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不变。(错)

10、特例法

对于涉及一般*结论的题目,通过取特殊值或画特殊图或定特殊位置等特例来解题的方法叫做特例法。特例法的逻辑原理是:事物的一般*存在于特殊*之中。

例15: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倍,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倍。

可以取小圆半径为1,那么大圆半径就是2。计算一下,就能得出正确结果。

例16: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吗?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面积为s。那么,s:a=a(比值不定)

11、化归法

通过某种转化过程,把问题归结到一类典型问题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化归法。化归是知识迁移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展、深化认知的首要步骤。化归法的逻辑原理是,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化归法是一种常用的辩证思维方法。

例17:某制*厂生产一批防**,原计划25人14天完成,由于急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增加多少人?

这就需要在考虑问题时,把总工作日化归为总工作量。

例18:超市运来马铃薯、西红柿、豇豆三种蔬菜,马铃薯占25%,西红柿和豇豆的重量比是4:5,已知豇豆比马铃薯多36千克,超市运来西红柿多少千克?

需要把西红柿和豇豆的重量比4:5化归为各占总重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把比例应用题化归为分数应用题。

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第4篇:数种仪表学习的方法

这是我自己总结和收集到的,忘能帮助到你们….

一种:

1、学好英语,不管是搞好现场仪表还是控制仪表,如果没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要想发展恐怕只能当领导了。

2、基础知识,本人以前是不太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的,现在才发现大错而特错了,厂家的东西永远也学不完,而基础知识的好与坏才是决定你技术水平的最根本东西

3、工作有时候比学习更重要,如果你只是每天拿着仪表手册学习,而不热衷于实际动手工作的话,你的技术水平也就停留在书本上了;

4、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二种:

有时候新人刚到厂,刚开始觉得还有好多东西要学习,开始看基础,跑现场,可是过上几天以后,没劲了,看不进去了,这时候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其实,这时候你该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分析看看自己到底把一块表,一个阀它的原理,结构,选取,安装注意事项,检查,排除故障,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到底弄懂了没?没有的话,相信你会知道该去做什么。

如果真闲的没事的话,可以这样做,如到设备上、仪表盘内看电路、画接线图,顺着导压管、穿线管找检测点总可以吧;对照着印板画图,再将其改画成电路原理图,这对个人的锻炼是很大,就看你愿不愿去做了,类似的例子很多,就看你怎样做、怎么学习了。

学习是给自己学的,相信可能会有的人这么想,这都过去好多天了,几乎同时来的同事基本都很少去现场了,除过巡检。这时你可能回羞于去现场学习,不要紧,学习知识是真理,学到自己手里了才叫真本事,尤其是在现场学习。

三种:

你可以去制定一个计划,学习没有计划一般是很难学系统的,或者更快的学习。你可以把仪表分块,比如分成现场仪表和中控,还有分析仪表。其实这是各个都得学习的,不要说自己以后就干现场了,中控的东西一点都不看。基础的先学习全,再单独攻一项专的,这样才是比较好的。再往下,就细分点,一点一点进行学习,一天也不要多,除过工作之外学习上一两小时就行了,兴趣来了可以多学会,这时候会记得更牢些。具体怎么分,我这里就不举例了,具体看个人学习情况。

下面附上一张学习图,仅供参考,网上找的,至于怎么看,我也说不清楚,自己摸索吧…

四种:

关于plc,本人也是刚刚开始学习,也是先附上一点图片看看。

最后,祝大家能把自己*搞好,工作层层高,快快当上工程师,赚的钱多多的,生活美美满满的,媳妇漂漂亮亮的。

第5篇:初三数学学习方法_初三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对初三学生来说,学好数学,首先要抱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数学,积极展开思维的翅膀,主动地参与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愉快有效地学数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数学学习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数学学习方法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多个方面。

(1)制定计划。从而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专心上课。“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作业。这是掌握*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必要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这是指对*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练习,把从老师、同学处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这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不少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学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想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什么高中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逻辑*和广泛的适用*,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初三数学复习避免的误区

误区—自己已经定型看书缺乏热情

现象:

有些考生认为,就剩一个月了,自己的成绩已经定型了,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目前就是被动等待中考,心静不下来,也不认真看书。甚至有考生感到茫然,内心缺乏学习热情,被时间牵着走。

专家观点:

现在正是激发斗志的时候。最后一个月,应该将中考重新梳理一遍,时间足够。每个学科最重要的考点再看一遍的时间刚好。

“现在最关键的是,让自己澎湃起来。”考生要做好迎战准备,让自己每天都在练习,都有小有收获,这样逐渐让自己兴奋起来。

误区—心情时有焦躁中考肯定会受影响

现象:

有些考生现在会有一点焦虑,甚至焦躁,会出现看不进去书,一道题看很久,复习效率下降等现象,这让他们很害怕,觉得中考肯定受影响。

专家观点:

“轻度焦虑很正常,不用过度担心。其实,与好的心理状态相比,更重要的是:答题状态!”

考生千万不能过紧,这样容易导致对题生厌、麻木,题拿过来看半天,反应不过来;也不能过松,不能让神经彻底松下来。要保持适度紧张。“最佳状态是,正常生活、学习的节奏,用正常心态,正常答题。”

误区—知识点复习差不多了,应该多做题

现象:

临到中考前,一模、二模都已经结束了,部分考生会感觉知识点复习差不多了,应该多做题了,每天都做很多习题。甚至认为,做更多的题目,也许就会碰到中考试题,自己押题。

专家观点:

“中考题原创居多,将来中考遇到的一定是新题。所以,你现在做的题,很难碰到中考题目。”现在考生最重要的能力,是知识迁移的能力,就是当你碰到新题目的时候,能从新题中分析出与你以往做过的哪些题目相近,从而把相关知识迁移出来。所以,现在做题的反思与回顾更为重要,否则做再多的题也没有用。

第6篇:初三数学学习方法_初三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

引导语:马上就是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了,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初三数学学习方法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多个方面。

(1)制定计划。从而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专心上课。“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作业。这是掌握*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必要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这是指对*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练习,把从老师、同学处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这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不少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学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想*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什么高中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逻辑*和广泛的适用*,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