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合唐诗赏析

发布时间:2024-02-07 16:50:01

1【过张邯郸庄】姚合

客行长似病,烦热束四肢。到君读书堂,忽若逢良医。

姚合唐诗赏析

堂前水交流,堂下树交枝。两门延风凉,洗我昏浊肌。

与子还往熟,坐卧恣所宜。时时相献酬,文字当酒卮。

野饭具藜藿,永日亦不饥。苟餐非其所,鲙炙为蒺藜。

时清士人闲,耕作唯文词。岂独乡里荐,当取四海知。

2【过杨处士幽居】姚合

引水穿风竹,幽声胜远溪。裁衣延野客,翦翅养山鸡。

酒熟听琴酌,诗成削树题。惟愁春气暖,松下雪和泥。

3【过李处士山居】姚合

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因病方收*,寻僧始度溪。

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萧洒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4【过无可僧院】姚合

忆师眠复起,永夜思迢迢。月下门方掩,林中寺更遥。

钟声空下界,池*在清宵。终拟修禅观,窗间卷欲烧。

5【过稠上人院】姚合

清羸一饭师,闲院亦披衣。应诏常翻译,修心出是非。

雪中疏磬度,林际晚风归。蔬食常来此,人间护净稀。

6【过不疑上人院】姚合

九经通大义,内典自应精。帘冷连松影,苔深减履声。

相逢幸此日,相失恐来生。觉路何门去,师须引我行。

7【过昙花宝上人院】姚合

九陌最幽寺,吾师院复深。烟霜同覆屋,松竹杂成林。

鸟语境弥寂,客来机自沈。早知能到此,应不戴朝簪。

8【过杜氏江亭】姚合

上国千馀里,逢春且胜游。暂闻新鸟戏,似解旅人愁。

野*吞山尽,江烟衬水流。村醪须一醉,无恨滞行舟。

9【过张云峰院宿】姚合

不吃胡麻饭,杯中自得仙。隔篱招好客,扫室置芳筵。

家酝香醪嫩,时新异果鲜。夜深唯畏晓,坐稳岂思眠。

棋罢嫌无敌,诗成贵在前。明朝题壁上,谁得众人传。

10【过钦上人院】姚合

有相无相身,唯师说始真。修篁半庭影,清磬几僧邻。

古壁丹青落,虚檐鸟雀驯。伊余求了义,羸马往来频。

11【过无可上人院】姚合

寥寥听不尽,孤磬与疏钟。烦恼师长别,清凉我暂逢。

蚁行经古藓,鹤毳落深松。自想归时路,尘埃复几重。

12【过城南僧院】姚合

寺对远山起,幽居仍是师。斜阳通暗隙,残雪落疏篱。

松静鹤栖定,廊虚钟尽迟。朝朝趋府吏,来此是相宜。

13【过灵泉寺】姚合

偶寻灵迹去,幽径入氲氛。转壑惊飞鸟,穿山踏乱云。

水从岩下落,溪向寺前分。释子游何处,空堂日渐曛。

14【过天津桥晴望】姚合

闲立津桥上,寒光动远林。皇宫对嵩顶,清洛贯城心。

雪路初晴出,人家向晚深。自从王在镐,天宝至如今。

15【春日游慈恩寺】姚合

年长归何处,青山未有家。赏春无酒饮,多看寺中花。

16【游天台上方(一作游天长寺上方)】姚合

晓上上方高处立,路人羡我此时身。

白云向我头上过,我更羡他云路人。

17【游终南山】姚合

策杖度溪桥,云深步数劳。青猿吟岭际,白鹤坐松梢。

天外浮烟远,山根野水交。自缘名利系,好此结蓬茆。

18【游杏溪兰若】姚合

踏得度溪湾,晨游暮不还。月明松影路,春满杏花山。

戏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间。未肯离腰组,来此复何颜。

19【游谢公亭】姚合

行行方避梦,又到谢亭来。举世皆如此,伊余何处回。

竹鲜多透石,泉洁亦无苔。坐与僧同语,谁能顾酒杯。

20【游阳河岸】姚合

终日游山困,今朝始傍河。寻芳愁路尽,逢景畏人多。

鸟语催沽酒,鱼来似听歌。醉时眠石上,肢体自婆娑。

21【游河桥晓望】姚合

闲上津桥立,天涯一望间。秋风波上岸,旭日气连山。

偶圣今方变,朝宗岂复还。昆仑在蕃界,作将亦何颜。

22【秋夜月中登天坛】姚合

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

仙飙石上起,海日夜中明。何计长来此,闲眠过一生。

23【游昊天玄都观(一作裴考功、厉察院同游昊天玄都观)】姚合

*同相见易,紫府共闲行。*径红桃落,秋坛白石生。

藓文连竹*,鹤语应松声。风定*香细,树声泉气清。

垂檐灵草影,绕壁古山名。围外坊无禁,归时踏月明。

24【同裴起居厉侍御放朝游曲江】姚合

暑月放朝频,青槐路绝尘。晴江*出,风动草香新。

*分幽岛,同行得静人。此欢宜稍滞,此去与谁亲。

25【晓望华清宫】姚合

晓看楼殿更鲜明,遥隔朱栏见鹿行。

武帝自知身不死,教修玉殿号长生。

26【夏日登楼晚望】姚合

避暑高楼上,平芜望不穷。鸟穷山*去,人歇树*中。

数带长河水,千条弱柳风。暗思多少事,懒话与芝翁。

27【霁后登楼】姚合

高楼初霁后,远望思无穷。雨洗青山净,春蒸大野融。

碧池舒暖景,弱柳亸和风。为有登临兴,独吟落照中。

28【早夏郡楼宴集】姚合

官散有闲情,登楼步稍轻。窗云带雨气,林鸟杂人声。

晓日襟前度,微风酒上生。城中会难得,扫壁各书名。

29【夜宴太仆田卿宅】姚合

故人九寺长,邀我此同欢。永夜开筵静,中年饮酒难。

微风侵烛影,叠漏过林端。腊后分朝日,天明几刻残。

30【春日同会卫尉崔少卿宅】姚合

诗家会诗客,池阁晓初晴。鸟尽山中语,琴多谱外声。

映花相劝酒,入洞各题名。疏野常如此,谁人信在城。

31【*城夜会】姚合

*城夜禁乐,饮酒每题诗。坐稳吟难尽,寒多醉较迟。

远钟惊漏压,微月被灯欺。此会诚堪惜,天明是别离。

32【晦日宴刘值录事宅】姚合

花落莺飞深院静,满堂宾客尽诗人。

城中杯酒家家有,唯是君家酒送春。

33【宴光禄田卿宅】姚合

竹里开华馆,珍羞次第尝。春风酒影动,晴日乐声长。

久坐难辞醉,衰年亦暂狂。殷勤还继烛,永夕梦相妨。

34【会将作崔监东园】姚合

墙北走红尘,墙东接白云。山光衣上见,*气酒中闻。

此会诚堪惜,穷秋日又曛。人间唯有醉,醉后复何云。

35【同诸公会太府韩卿宅】姚合

九寺名卿才思雄,邀欢笔下与杯中。六街鼓绝尘埃息,

四座筵开语笑同。焰焰兰缸明狭室,丁丁玉漏发深宫。

即听鸡唱天门晓,吏事相牵西复东。

36【乞酒】姚合

闻君有美酒,与我正相宜。溢瓮清如水,黏杯半似脂。

岂唯消旧病,且要引新诗。况此便便腹,无非是满卮。

37【寄卫拾遗乞酒】姚合

老人罢卮酒,不醉已经年。自饮君家酒,一杯三日眠。

味轻花上露,*似洞中泉。莫厌时时寄,须知法未传。

38【乞新茶】姚合

嫩绿微黄碧涧春,采时闻道断荤辛。

不将钱买将诗乞,借问山翁有几人。

39【西掖寓直春晓闻残漏】姚合

直庐仙掖近,春气曙犹寒。隐隐银河在,丁丁玉漏残。

微风飘更切,万籁杂应难。凤阁明初启,鸡人唱渐阑。

静宜来禁里,清是下云端。我识朝天路,从容自整冠。

40【杭州郡斋南亭】姚合

符印悬腰下,东山不得归。独行南北近,渐老往还稀。

迸笋侵窗长,惊蝉出树飞。田田池上叶,长是使君衣。

41【郡中西园(一作许浑诗)】姚合

西园春欲尽,芳草径难分。静语唯幽鸟,闲眠独使君。

密林生雨气,古石带潮文。虽去清秋远,朝朝见白云。

42【杭州官舍偶书】姚合

钱塘刺史谩题诗,贫褊无恩懦少威。春尽酒杯花影在,

潮回画槛水声微,闲吟山际邀僧上,暮入林中看鹤归。

无术理人人自理,朝朝渐觉簿书稀。

43【省直书事】姚合

默默沧江老,官分右掖荣。立朝班近殿,奏直上知名。

晓雾和香气,晴楼下乐声。蜀笺金屑腻,月兔笔毫精。

禁树霏烟覆,宫墙瑞草生。露盘秋更出,玉漏昼还清。

碧藓无尘染,寒蝉似鸟鸣。竹深云自宿,天近日先明。

孱懦难封诏,疏愚但掷觥。素餐终日足,宁免众人轻。

44【杭州官舍即事】姚合

临江府署清,闲卧复闲行。苔藓疏尘*,梧桐出雨声。

渐除身外事,暗作道家名。更喜仙山近,庭前*自生。

45【假日书事呈院中司徒】姚合

十日公府静,巾栉起清晨。寒蝉近衰柳,古木似高人。

学佛宁忧老,为儒自喜贫。海山归未得,芝朮梦中春。

46【书县丞旧厅】姚合

宫殿半山上,人家向下居。古厅眠易魇,老吏语多虚。

雨水浇荒竹,溪沙拥废渠。圣朝收外府,皆是九天除。

47【县中秋宿】姚合

鼓绝门方掩,萧条作吏心。露垂庭际草,萤照竹间禽。

棋罢嫌无月,眠迟听尽砧。还知未离此,时复更相寻。

48【夏夜宿江驿】姚合

竹屋临江岸,清宵兴自长。夜深倾北斗,叶落映横塘。

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却愁南去棹,早晚到潇湘。

49【陕城即事】姚合

左右分京阙,黄河与宅连。何功来此地,窃位已经年。

天下才弥小,关中镇最先。陇山望可见,惆怅是穷边。

第2篇:姚合《闲居》全诗翻译赏析

闲居

姚合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译文

不知道自己生*疏懒粗鄙,一年到头住在繁华的都城。

门前从来没有车马的痕迹,院子里尽是一片蝉的叫声。

身上有病痛吟诗虽觉辛苦,不再做官梦境已变得幽清。

什么时候去学学禅机参悟,皈依佛家好古修道的先生。

赏析

《闲居》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种清闲、清静的闲居生活,表现了闲居的禅趣,表明一位闲士对古禅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吏治*、社会的黑暗鄙视厌恶之情,反映了诗人无心功名、达观平和的心境。全诗语言朴实清润,娓娓道来,充分体现了姚合的诗风。

姚合极称赏王维的诗,特别追求王诗中的一种“静趣”,此诗就反映了这个倾向。

首两句:“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姚合自称“野*多疏惰”(《闲居遣怀》其八)。一个*格疏懒,习于野*的人,认为不适宜为官临民,这在旁观者看是很清楚的。而自己偏不了解这点,终年住在城里,丝竹乱耳,案牍劳形,求静不得,求闲不能,皆由于自己的“不自识”。本不乐于城市,今终年住在城里,总得自己寻个譬解。古人说,大隐隐于市,因此认为在城市亦算是隐居。“县去帝城远,为官与隐齐。”(《武功县诗》)自己作这样一番解释,是明心迹,也见心安理得了。这儿写身处县城,却透露了心地的静趣。

景况也确是这样:“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这第二联写的正是适应自己疏鄙之*的境地,从首二句一气贯注而来。没有马迹过门,就是表明来访者稀少,为官很清闲。蝉声聒噪,充满庭院,是因无人惊扰,反觉闹中处静;写的满耳声音,却从声音中暗透一个“静”字。上句写出清闲,下句写出清静。正是于有声处见无声,反感静意笼罩。

在这清闲、清静的城中一隅,诗人是“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这第三联从“病”写*情。病,带点小病,旧时往往成为士大夫的风雅事;病而不废吟咏,更显得闲情雅致。现今“休官”,连小小的职务也不担任之后,真是梦境也感到很清闲,很清静了。写来步步幽深,益见静境。唐人由于受佛家思想影响,有所谓更高一层的境界,就是把生活逃遁于“禅”,所以第四联作者自问:“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何时能摒除一切萦心的俗务,求古先生(指佛)学这种禅观呢?观,即观照。妄念既除、则心自朗然无所不照。这样的境界,就是禅观(即禅理、禅道),是清闲、清静的更高一境。借禅理说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吏治*、社会的黑暗鄙视厌恶之情,成功地描摹了作者所追求的艺术上静趣的境界。

姚合是写五律的能手。他刻意苦吟,层层写来,一气贯注;诗句平淡文雅,朴直中寓工巧,而又畅晓自然,所以为佳。

第3篇:姚合《闲居》诗歌赏析

不自识疏弊,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姚合(约779—846)

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元和十一年进士,任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官终秘书少监。擅五律,其诗多以自然景现、悠闲生活为题材,以苦吟着名,类贾岛之风,世称“姚、贾”。有《姚少监诗集》,并编有《极玄集》。

【赏析】

本诗通过对闲居生活的描写,表现了闲居的禅趣,表白了一位闲士对古禅的向往。

不识自*是因为他不解禅观,但他的`自*中有对禅的体悟。他以门无车马喧为乐,以满院蝉聒为静;以带病苦吟自傲,以休官不仕为清,可见是一位上根之器。当他静心皈依,自会识自*而悟大法。

另一首禅诗《谢韬光上人赠百龄藤杖》可资印证他向禅之心:“衰病近来行少力,光公乞我百龄藤。间来杖此向何处,过水缘山只访僧。”

其友人朱庆馀的《与贾岛顾非熊无可上人宿万年姚少府宅》一诗则讲述了寒士们闲居时诗禅会友的融融气氛:“莫厌通宵坐,贫中会聚难。堂虚雪气入,灯在漏声残。役思因生病,当禅岂觉寒。开门各有事,非不惜余欢。”

【姚合《闲居》诗歌赏析】相关文章:

1.《闲居》阅读*及赏析

2.古诗鉴赏闲居

3.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赏析

4.《闲居》阅读*

5.唐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赏析

6.韦应物《闲居寄诸弟》诗句赏析

7.《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赏析

8.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赏析

第4篇:《灯》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灯》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92首。

【原文】

作者:唐·李商隐

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

花时随酒远,后背窗休。

冷暗黄茅驿,暄明紫桂楼。

锦囊名画掩,玉局败棋收。

何处无佳梦,谁人不隐忧。

影随帘押转,光信簟文流。

客自胜潘岳,侬今定莫愁。

固应留半焰,回照下帏羞。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大中二年春罢桂林幕时。通篇以灯自喻。

②《庄子·人间世》:“膏火自煎也。”

③花时:春天。

④背窗:靠窗。

⑤黄茅:一种茅草。柳宗元《岭南江行》:“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茅是海边。”

⑥紫桂楼:借“紫桂”字面暗点桂林,不必有其楼。

⑦谓灯照已掩之锦囊画卷。

⑧败棋:残棋。二句以已掩之画卷、已收之棋局喻罢幕。

⑨《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⑩押:镇帘的轴。

11、信:顺。簟文:席上的花纹形如水纹,灯照下有流动感。

12、《晋书·潘岳传》谓岳“美姿仪”,“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

13、以女子莫愁名双关“无愁”。

14、梁纪少瑜《残灯》:“惟馀一两焰,才得解罗衣。”下帏:隐喻罢幕。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繁体对照】

卷539_192【燈】李商隱

皎潔終無倦,煎熬亦自求。

花時隨酒遠,雨後背窗休。

冷暗黃茅驿,暄明紫桂樓。

錦囊名畫掩,玉局敗棋收。

何處無佳夢,誰人不隱憂。

影隨簾押轉,光信簟文流。

客自勝潘嶽,侬今定莫愁。

固應留半焰,回照下帏羞。

第5篇:《诗二首》唐诗赏析

《诗(二首)》

【年代】:唐

【作者】:王梵志

【内容】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赏析】:

王梵志是唐初的一位白话诗人。王梵志的诗作在唐初流传极广,后来却一直被封建正统派视为“下里巴人”,不能进入诗歌艺术堂奥。现存梵志诗相当大一部分从内容上说,是劝世劝善的诗体道德箴言,这类诗较少文学价值。梵志诗最有文学价值的,当推那些有意无意作出的世态人情的幽默、讽刺画。这里所选的两首诗(前一首录自敦煌卷子本《王梵志诗》卷第三,后一首录自费袞《梁谿漫志》卷十)就是。第一首用第一人称语气写来,类乎戏曲的“道白”。自夸有一处世法宝,这就是与世无争、息事宁人。这种旧时代人的一种“共相”,在诗人笔下得到个*化的表现。“与世无争”的概念并未直接说出,而通过诗中人活生生的语言:“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来表述。被人欺负到极点,却死也不肯上县衙门申诉,宁愿吃亏,这是进一步写“相打长伏弱”,连“忍无可忍”的意气也没有。诗歌形象打上了封建时代弱者的烙印,散发着生活气息(“相打”、“伏弱”、打官司都来自生活)。而“价值百匹练”的夸口适足见出人物身分(以“百匹练”为贵,自然不是富人意识),表现出人物处境虽卑微而不自知其可悲。通过人物的语言,诗人画出了一个甘居弱小、不与人争的小人物形象。

第二首也用第一人称写,但展现的却是一幅有趣的“三人行”的戏剧*场面。“骑大马”者与“担柴汉”,是贫富悬殊的两极。而作为这两极间的骑驴者,他的心情是多么矛盾:他比上不足,颇有些不满(这从“独”字的语气上可以会出),但当他看到担柴汉时,便又立刻心安理得起来。诗人这里运用的手法是先平列出三个形象,末句一点即收,饶有情趣。章法也很独到。

两首诗的共同点是真实地或略带夸张地写出了世人行为和心理上的某种通病,令人忍俊不禁,于笑中又有所反省。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两首诗均可作两种理解。既可看作是正经的、劝喻的,又可以读为揶揄的、讽刺的。但作正面理会则浅,作反面理会则妙不可言。如“我有一方便”一首,作劝人忍让看便浅,作弱者的处世哲学之解剖看则鞭辟入里。“他人骑大马”一首,作劝人知足看便浅,作中庸者的漫画象看,则维妙维肖。

平心而论,梵志这两首诗未必没有劝世的意思,说不定诗人对笔下人物还很欣赏同情。但是,诗人没有作概念化的枯燥说教,而采用了“象教”──即将理予以形象地显现。而他所取的又并非凭空结想的概念化形象,而是直接从平素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积累中撷取来的。它本身不惟真实,而且典型。当诗人只满足于把形象表现出来而不加评论,这些形象对于思想(诗人的)也就具有了某种相对**和灵活*。当读者从全新的、更高的角度来观察它们时,就会发现许多包含在形象中、然而不一定为作者所意识到的深刻的意蕴。王梵志这种*格解剖式的笔调犀利的幽默小品,比一语破的、锋芒毕露的讽刺之作更耐读,艺术上更高一筹。

第6篇:唐诗杂诗赏析

《杂诗》

作者:沈期

闻道黄龙戌,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释:

1、闻道:听说。

2、解兵:撤兵。

3、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4、龙城:古匈奴祭天的地方,现在蒙古境内。这里指敌人的'首要地区。

译文:

听说黄龙冈驻边的防地,

连年打仗一直未曾罢兵。

这团可爱的闺中明月,

如今却常照汉家的*营。

少妇今夜思夫春心蜜意。

良人也在回想别离柔情。

谁能够带领一支好*队,

一举攻取龙城结束战争!

赏析:

这首诗极写闺中少妇与塞上征人的两地相忆。起句先说卫戌黄龙冈边土,年年不休。接着写一对情人各自东西,同披月光:闺中营中,清辉共照,柔情相忆,彼此黯然伤神。共同的愿望是有个名将能率领*队,一举破敌,结束战争,使天下亲人团聚。

全诗抒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绪。情调凄怆,但不消极。语浅意深,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