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岸》唐诗原文及注释

发布时间:2024-02-06 23:07:24

【作品介绍】

《灞岸》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77首。

《灞岸》唐诗原文及注释

【原文】

灞岸

作者:唐·李商隐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注释】

①作于会昌二年。据《通鉴》,这年八月,回鹘乌介可汗帅众南侵至大同、云州一带,唐廷下令征发许、蔡、沐、滑等六镇兵马,准备抗击。诗中反映的是征调各地*队的情况。

②山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点行:按名册抽丁出征。

③虏尘:指回鹘南侵。

④华表:此指桥旁的石柱。

⑤《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此句“二月”系用典,非实纪作诗之时。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第2篇:《菊》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菊》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45首。

【原文】

作者: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注释】

①约作于会昌四年,时守母丧闲居永乐。通篇借菊自寓。

②融融冶冶:明丽鲜艳貌。

③陶潜《饮酒》:“采菊东篱下。”又“秋菊有佳*”。

④《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⑤禁:禁受得住。残:全诗校:“一作斜。”

⑥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泛:指以菊花浸酒。

⑦白玉堂:喻朝廷。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第3篇:《谢书》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谢书》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61首。这首诗是为谢令狐楚传授章奏之学而作,写于大和四年居楚天平幕时。

古诗名句“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就是出自《谢书》这首诗。

【原文】

谢书

作者:唐·李商隐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

【注释】

①此为谢令狐楚传授章奏之学而作,写于大和四年居楚天平幕时。

②龙韬:相传吕望所作《太公六韬》中的一篇,此概指兵书。

③传衣:传法。禅宗五祖弘忍以达磨法宝及所传袈裟传付慧能,后为南宗六祖。事见《景德传灯录》四。令狐楚,长于章奏制令,见《新唐书》本传。《旧唐书·李商隐传》:“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第4篇:《王昭君》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王昭君》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58首。

【原文】

王昭君

作者:唐·李商隐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注释】

①《汉书·匈奴传》:竟宁元年,呼韩邪单于复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而归,号宁胡阏氏。此托昭君以致慨,深疾如毛延寿之颠倒妍媸、蔽贤欺君者。

②《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弃市。”

③马上琵琶行万里石崇:《王明君辞序》:“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

④汉宫长有隔生春:句谓其人已埋骨塞外,汉宫惟画图长留其生前之春风面而已。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第5篇:《荷花》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荷花》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75首。

【原文】

荷花

作者:唐·李商隐

都无*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注释】

①瑶席:用玉作饰的席。此喻指白*的荷花花瓣。乘凉设:指晚上开放。

②金羁:喻指斜阳照耀下的江莲花瓣。落晚:薄暮。

③绮衾:形容荷花。

④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此似写荷叶沾露。

⑤前秋:即秋前。

⑥《南史·羊侃传》:侃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深致。梦棹歌:即梦棹歌而采莲。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第6篇:《斤竹岭》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辋川集·斤竹岭》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8卷第26首。

【原文】

辋川集·斤竹岭

作者:唐·王维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

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注释】

①斤竹岭:谢灵运有《从斤竹涧越岭溪行》一诗,斤竹之名,或取于此。

②空曲:空阔偏僻之处。

③商山:在陕西商县东南。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