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4-02-06 06:53:56

要求人类学家从自身的文化中解放出来,这并不容易做到,因为我们容易把自幼习得的行为当作全人类都自然的、在各处都应有的。(弗兰兹.波亚士)

弗兰兹.波亚士(franzboas,或译博厄斯,1985-1942),德裔美籍人类学家,美国现代文化人类学家奠基人之一。波亚士致力于进化论历史观和种族主义的批评,提倡实地文化研究,崇尚文化相对主义,所著<种族、语言与文化》阐述了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思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论述了人类学的品格及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人类学读书笔记

文化指的是将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的所有造物和特征

人类遗传学的发展,则使我们看到,全人类的基因是基本一致的,种族的差异是表面现象,不可能导致种族之间的智力、*格和文化的不同。

第2篇:哲学类读书笔记

<哲学与人生>-- 读书笔记 人都有迷惘、不知所措的时候,而且常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活着,我的人生

有什么价值?最近读了<哲学与人生>这本书,感觉它就能解读我们心中的这些疑问,作者

傅佩荣先生在自序中写道:

学生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老师答:[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可以不断地询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这是一段真实的对话。人生无异于询问的过程,因为人有理*,所以要求解释,于是每

一个人的生命的某一阶段,总会浮现一种深刻的愿望,想要了解[与自己有关的一切"究竟

是怎么回事。

书中,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融入自己的

思想,教授给我们,我们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哲学的精华,更重要的是知道了生命的本质和

价值,我看过了这本书,更能看透人生许多事情,知道了自己生命价值的真正所在。 以下是我看过很有感触的一些句子,写出来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找到共鸣。 [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只有活着,而是要了解自己为什么活着--人如果不知

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就算生活得很好,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他连活下去的理由都没有。"

我也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活着?"这是我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所以思考了很久。最终找到

了*,我认为活着是为了爱,为了亲人、爱人、朋友等这些我们深爱并深深爱着我的人,

他们都是我活着的意义和动力,我可以让他们感到幸福快乐。他们每个人都是我的牵挂,所

以我要好好活着。 [人生所有一切都不能带走,故要与人分享。这种分享不单指财务,还应

包括关怀,信念,尊重等。" 人本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为什么一定要独守自己的东西不与别人分享,关闭自

己的心灵不与别人沟通呢?这样会错失了许多得到快乐的机会。分享不会使你失去什么,而

会让你得到更多。与人分享之后,快乐就会加倍,而悲伤就会减半,何乐而不为呢? [苏

格拉底说:`没有经过检查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在现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竞争愈加激剧,人们都在为了生活忙碌奔波,为了利益

而勾心斗角。已经没有时间停下来来反思检查自己:[我这样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是谁? 我的人生的价值何在?"而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一生中如果没有对这些问题反思过,

那么,你这一生根本上讲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相当于到世上白走了一遭。哲学让我们去思

考这些人生问题,其意义是促使我们去反思、去认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真正能

寻找到一个标准*。通过读这本书,让我突然明白:学习哲学很重要,哲学会教我们如何

思考人生,如何得到心灵的自由。 [一个人的生命内涵由他所选择的价值所构成,如

果无法回答:`人生中什么最重要`?代表你根本不了解自己。" 愚人尽量想让别人多了解自己,而智者是希望能了解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

怎么能奢望别人来了解自己呢? 认识自我是一件难事,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开始尝试自我认识,用各种价

值观来测试自己,看看自己最珍惜哪些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生命重要的不是存活时间的长短,而是活得有没有意义。意义是指`理解的可能*`"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人的寿命可以延长。但有一个问题却不能忽视,这样长寿的活着有没

有意义?如果仅是生命的延长,又有什么意义呢?然而意义不在于意义本身,也就是意义的

结果,而在于创造意义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意义就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有意义的

活着,创造最大的生命价值。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我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篇二:

*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简史>我曾在上学期读过,当时觉得书中蕴含着无穷的道理却

又总结不出个一二三来,本学期经过了马哲课上老师对于哲学的系统讲述,再读起这本书来

似乎又有了不少新的收获。 首先,我想谈谈对这本书的整体感觉。众所周知*封建社会主流哲学思想主要有儒、

法、道三家。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分明,道家重无为。每个朝代之初,百废待兴,统治

者大多励精图治,道家[清虚自守"、[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就其用来作为恢复国力实行休

养生息政策的法律指导思想。而到了统治中期,社会需要稳定秩序,统治者大多采用儒家伦

理来教化百姓,使子女孝顺父母,臣民忠于君主。盛极必衰,由于缺乏监督和制约,绝对的

权利导致绝对的*,每个王朝的鼎盛便预示着她开始一步步的走向衰败。所谓打江山容易

守江山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王朝末期,官吏*腐化,鱼肉百姓。此时民怨沸腾,统治者

不得不采用法家的重刑法的那套办法来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纵观*哲学,无论儒家道家

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伦关系上,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人

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去探究。而这些,都被冯友兰老先生在<*哲学简史>这本书中阐述的

十分透彻。对于这本书的具体内容,相信读过的大家都会了解。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对于<中

国哲学简史>的一些认识和理解。 (一)

历来*人都是被认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这的确是让人很难否定的事实。可能不少人

认为大部分人*人都很虔诚地去求神拜佛,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些仅是迷信而已,譬如说国

人很讲风水,很忌讳某些事物(如数字4)等,他们的虔诚里往往是满含功利,每一次的跪

拜都带着某一目的达成的祈盼,这与大部分宗教清心寡欲的精神实质无疑产生严重背离,更

别枉谈宗教了。对这个问题,冯先生分析认为:[*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

哲学了。他们的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

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生活中,他们

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冯先生把国人实现超越现实世界到达彼岸的途径归结为哲

学的体悟,有些牵强,原因有两大点:1、冯先生高估了国人的哲学水平。在西方,90%以上

的人都有宗教信仰;如果说把这比例用到国人身上,也即是说[90%以上的*人通过哲学

体悟超越了现实世界到达了彼岸",这与国人一贯的哲学水平、或者说是对哲学的关注程度情

况并不相符,因为除了春秋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外,我国哲学从未成为过任何一个时期

的主流文化,甚至很多时候都是倾向于边缘化及消亡化,所以90%的基数无从得来。2、冯

先生也高估了国人的素质。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便痛心地体悟出了[*本恶"这一悲哀的事

实,两千年后的鲁迅与柏杨对*人的劣根*更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时至今天又有多少的丑

恶令我们心寒?冯先生流连于自己所构筑的象牙塔里,从自己独 特的情感体验中得出了哲学帮助自己实现到达彼岸的结论,却意图把这一外延无限扩大,

无疑犯了严重的逻辑*错误。所以我冒昧地以为与其思考[国人如何超越现实世界到达彼

岸?",倒不如调查[有多少国人超越了现实世界到达彼岸?"更具现实意义,因为后者只要

去调查一下大部分国人平时的时间是如何度过--又或者说是[如何打发"的,很容易便得

出*,探讨他人以何种方式进行精神活动便不可行了。有一个挺有趣的现象,西方大部分

国家的*是公开支持宗教的,一些国家领导人还带头参加一些宗教活动,甚至还有些国家

定某种宗教为国教,而这在我们国家则显得忌讳莫深,*上更为敏感。依我看来大可不必,

而且我认为,一个共同的宗教信仰将对团结凝聚一个民族、尤其是对常常被批评为[一盘散

沙"的中华民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要远比用那些很[雄伟"、很[壮丽"的话更能产生

效果。事实上,绝大部分宗教都不会引人向恶,反倒是教人向善,佛教如此,基督教也如此,

仁爱都是它们教义的精神实质。西方人的整体素质比国人好,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到底与它

们普遍的宗教信仰有没有联系,倒是值得国人好好研究。

(二)

被遗弃的墨子和墨家精神。墨子曾习儒术,后因觉[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

久服伤生而害事"(<淮南子>),决然反叛,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宗创立墨家,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非乐"等,其中[兼

爱"即[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是墨子最核心的主张,这与儒家倡导的[亲亲"、[尊 (三)

老庄不被理解的[无为而无不为"。不少人认为老子、庄子的[无为"是无所作为,这是

认识上的极大错误。冯先生的解读是:[老子认为,世事纷繁,种种烦恼,不是因为事情做得

太少,而是因为事情做得过多。圣人治国,不是要忙于做事,而是要裁撤废除过去本不应做

的事情,以至`无为`。"汉初的[无为之治",现时我国实行的废除农业税以及减免各种行政

审批手续,实质就是在[裁撤废除过去本不应做的事情",正是老庄[无为"思想的体现。近

来高校的管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 抨击,因为本应是学术科研为中心的高等学府现时却变得越来越行政化,学术气氛越来

越弱,[官"味越来越浓,越来越多的人怀念以往百家争鸣的北大而痛斥现在如此之多的行政

干扰,套用老子的话,那就是[种种烦恼,皆因做事太多",当是[无为"思想积极意义的有

力佐证。当然,像那些打击危害社会治安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行为的事情非但不可[无

为",而且还应 [大为",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老庄完整的思想,决不可断

章取义。老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主张,那就是[寡欲",这与他们的[无为"思想是必然

联系的。按照[无为"的理论,人的活动应限于[必要和顺乎自然"的范围;简单点说就是,

人行事为人要力求平易朴实,不可欲望太多,否则将欲壑难填,陷于沉沦。这一思想对日渐

浮躁的我们以及我们的社会,无疑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绪 论

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对[规则"的反思,是对[思想前提"的追问,追问构成各种思想

的根据。具体的讲,就是[一纵二横"。 [一纵",就是诉诸人类的认识史、哲学发展史,知道古往今来的哲学家都是怎么理解哲

学的。恩格斯说:哲学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哲学是

一种历史*的思想。

[二横":第一横,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基本方式之间的关系中去追问哲学;第二横,

是当代哲学的各种哲学观(八种哲学观)的比较中去理解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以具有时代*的内容,民族*的形式,个体*的风格,去求索人类*问题。哲学

是把思想本身当作对象研究,即反思。哲学是一种爱智的智慧、一种批判的智慧、反思的智

慧和创造的智慧。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是[有之

非有、存在着无"。

现代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之外,但世界在我们的语言当中,

语言既是我们世界的消极界限,也是我们世界的积极界限。世界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那个自

在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就是我们用[语言"(概念)把握到的这个世界--世界图景。世界图

景,是指人在自己的表象和思想中所构成的关于经验世界的整体图景。长期以来,人们把人

的[世界图景"混同于[自在世界",没有从人的概念框架方面去理解人的世界图景,从而也

忽视了人们用以构成[世界图景"的[概念框架"的不同层次和不同*质。 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有:宗教的、伦理的、科学的、经验常识的、艺术的、 哲学的。人类以它的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把自在的世界构成我们每个人的世界图景,因

此,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多重的世界。人们观世界的活动有两种情况:一是把世界作为观的对

象,从而构成关于世界的思想;另一种是思考人怎么观世界。前者为科学活动,后者为哲学

活动。

3、自在世界与生活世界(人的生活活动和人的三重世界) 人和世界的关系,取决于人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我们把全部的存在物分为两种:一种叫

无生命的存在;一种叫生命的存在。生命存在区分为:动物的生存活动;人的寻求意义的生

活活动。马克思:[时间是人类存在的空间。" 动物只有一个尺度,依据其物种的尺度(物种的本能)的规定的生存活动。人类是实践

的存在,人类的两个尺度:任何物种的尺度,人的内在固有尺度。它是人合目的*与合规律

*的统一。人的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的过程,而是超越自然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 人与动物具有两种不同的延续生命的活动。动物的生命活动是以[复制"的方式来延续

种类的生命活动,因而是一种[非历史"的延续方式;人类的生命活动是以创造[文化"和

文化遗传的方式延续种类的生命活动,因而是一种[历史"的延续方式;人类的遗传具有双

重*:[获得*遗传"和[遗传*获得"的统一,即[自然遗传"与[文化遗传"的统一。人

是历史*的存在,就是文化的存在。人的世界是属人的世界,是生活的三重世界:人化自然、

文化世界、意义世界的三者统一。人的实践存在方式,造成现实世界的二重化:[自在世界"、

[自为世界"或[自然世界"[属人世界"。 推荐德国哲学家卡西尔书<人论>。

4、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世界观的变革)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转向,将在第八章哲学理念讲。 *在反思的意义上理解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以人自身的存在为前提的。

因此,我们理解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首先取决于我们对人自身的理解,求证于人是一种怎

样的存在。人来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

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与存在和人与世界(等于逻辑问题与事实问题) 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哲学自觉。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是以逻辑

的方式表达了作为事实存在的人和世界关系。人和世界关系问题,在素朴实在论意义上,它

是一个经验事实的问题。思维和存在问题是人和世界关系问题的哲学升华,蕴涵哲学的全部

问题。

2、思维与存在和精神与物质 思维与存在乃为哲学问题,而精神和物质是个经验问题(科学事实),不能把思维与存在

关系问题等同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哲学是形而上学,是超验的学问。近代哲学明确提出哲

学最基本的问题。近代哲学探讨问题包括:①人的认识与客观世界关系;②对象与对象意识

的关系;③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关系;④意识内容与意识形式的关系;⑤思维规律与存在规

律关系;⑥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关系;⑦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关系;⑧理论理*与实践 理*关系;⑨知情意与真善美关系;⑩外延逻辑与内涵逻辑关系。 卡尔波夫把存在理解为三个世界:物理自然世界、人的精神世界、语言文化世界。思存

关系是逻辑的先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是时间的先在*。

3、思维与存在和主体与客体 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不同于主体与客体关系。主客关系是思存关系的表现形式。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和[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问题,是把思维与存在关系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思。

[思维与存在"的问题是整个世界的问题,是科学的问题。哲学不是面对自然、社会和思维,

不是面对着整个世界,而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当作对象。不能在科学和常识方面去理解,

而要在哲学角度去思考。

5、思维与存在的[统一问题"和思维把[思存关系"作为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统一问题"是科学问题,哲学把[思存关系"作为问题进行的反思,追

问科学思想的前提。

三、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人同世界的关系又表现为主客关系,

1、[我"与主、客体关系

主客关系,是以主体的逻辑先在*为前提的(主体在逻辑上先于客体),而 不是主体在时间上先于客体而存在。主客关系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

对历史、人对自我关系。从上述关系中进行理论的概括四种基本关系:实践关系(蕴涵两个

尺度: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构成了人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实践关系又蕴涵着三

种基本关系:认知关系(普遍规律认识何以可能)、价值关系(合目的*)、审美关系(美就

是让存在、保留),即真善美。实践关系蕴含着真善美,真善美是实践关系的应有之物。客体

不是自在的客体,它是在与主体的关系中存在。推荐书籍,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从

实践关系中去理解主客关系。康德提出先验论,人认识世界何以可能。

2、[中介"与主、客体关系 素朴的唯物论,离开世界ⅱ(人的精神)对世界ⅰ(物理自然)的关系而直接断言世界

ⅰ(古代哲学)。列宁说,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主义。应该

从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中去理解存在;整个近代哲学,始终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

主体与客体二元对立中去寻求思想的客观*;现代哲学,实现了**的哲学转向,就是从

世界ⅲ(语言文化,作为中介)出发去反思世界ⅱ对世界ⅰ的关系。我的文章<从两级到中

介>,主体是社会存在、历史存在、文化存在,它以实践、精神、文化为中介,人既是自然的

人,又是社会、历史的人。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又是超越其所是的存

在。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命题:[观察渗透理论,观察负载理论,没有中*

的观察,观察总是被理论污染的"。

3、[主体际"与主、客体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总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人与自然

之间物质交换的[主客关系",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主体间关系"。主客关系和主体间

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规定、互为中介。个体间的相互交往构*类,人以类的方式与自然

构成主客关系。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仅是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历史和人自身再生产的历史,而

且是全部社会关系再生产的历史。所谓社会关系再生产过程就是主体际再生产的过程。主体

际构成主客关系的一个逻辑前提。 人通过[概念世界",即历史文化水库,而实现了主体之间的沟通,并实现了人对世界观

念的把握。

4、[知情意"与主、客体关系 主体不仅仅是主体际的存在,作为个体主体,又是知情意相矛盾统一的存在。过去我们

往往把知情意割裂开,虽然知情意在思维中可以分开,但在现实中知情意是不可分的,是内

在统一的。哲学界讨论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有无超价值的真理。审美也是和真善不可分的。

5、[我"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关系 主客关系,是以人意识到自己是主体为前提的。只有把我的自我意识作为前提,才能在

主客体关系中把握客体的对象,形成对象的意识。主体具有怎样的丰富*,就能构成怎样丰

富主客体关系。只有理解了主体,才能够理解客体呈现给主体的显现。 主体的自我意识活动表现出的理想*维度,激发人的求知、求善、求美的渴望,并以[目

的*"推动人的对象*活动,即以实践的方式创造理想的现实。 主体的自我意识是人自觉到[我"的存在与价值的意识,是以[意义"的尺度去反思和

评价[我"的存在价值的意识。[我"自觉到[我"是自己思想与行为的主体,要以自我意识

到的[意义"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塑造自己的人生。

主体的自我意识,以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体验(是非、荣辱、祸福、进退、成败、生

死)、自我分析、自我批判(意义和价值,道德原则)、自我塑造、自我超越和自我反思(发

现真实的自我、塑造理想的自我)等形式,来形成关于生活意义的自我理解。

四、感*与理*的关系问题 人既是感*的存在,又是理*的存在。主体自身存在着一对最基本的矛盾-感*和理*。

感*与理*的矛盾深切地展现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矛盾。

1、感*存在与理*存在(存在与非存在矛盾) 人是感*存在与理*存在的统一。人发现世界的矛盾是从发现人的感*与理*矛盾开始

的。黑格尔说,真正的哲学是从巴门尼德开始的,因为他发现了存在与非存在的矛盾。由主

体的感*存在与理*存在的矛盾构成的客体的存在与非存在的矛盾。对感*来说的存在,对

理*来说是非存在,反之亦然。 哲学要从人是怎样的存在为出发点去理解人和世界的关系。马克思说,实践活动是人的

存在方式,是感*存在与理*存在的统一。一方面,人要以自己的感篇四:<西方哲学史>读

书笔记

应对该课程的对象、大概内容范围、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所认识。

一、应以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西方哲学史"的冠名下,有许多内容不同、甚至差异很大的论著。显然存在对研究

对象的不同理解。诸如[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划分"等,而其中的关键是对[哲学"

的理解,造成不同的[哲学史"。 (思考:通过对西方哲学史上不同阶段的哲学家对[哲学"的含义表述的分析,从中能得

到一些什么启示和结论) 尽管存在差异,但是各异的哲学史表现出来的共*又是明显的和主

要的:

1、哲学问题的终极*和结果的不确定*;

2、哲学问题的综合*;

3、哲学问题的超越*;

4、具体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这样的基本问题。 因此我们看到各种哲学史收录的史料大同小异,当然在编排和分析利用上会有很大的差

异。

二、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 概括三点:

1、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

重要环节。

2、通过学习,可以大大增长和深化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

3、学习哲学史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观点:[学习哲学最好学习哲学史"。它应该集中地体现了学习哲学史的重要*和意义,

除了体现了以上第3点的意义外,强调了哲学的历史*和探索真理的过程*,更符合哲学本

身的*质。

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哲学的党*原则,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线,同时也要划清辩证法与形而

上学、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线。 当然这里有一个如何去划线的问题。

2、坚持阶级分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要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3、坚持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的原则。

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尝试与哲学特*一致的方法:辩证法(论辩的方法、对话的方法) 思考题

1、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3、西方哲学史中的哲学家的[哲学"范畴(概念)分析。

第一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

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

地位。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

(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 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

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制度的特*有助于理*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

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 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

(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

综合哲学体系。

(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1、 静观:2、辩证:

3、演绎:4、理智: 5、实践:

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

1、自然:2、本原:3、基质(始基):4、存在(是者):5、理*(逻各斯):

6、灵魂(心灵):7、原子:8、宇宙: 9、神: 对希腊哲学中的范畴的含义的理解,尤其要根据其在文中的关系来进行理解。 思考题

1、解释古希腊自然哲学的范畴:自然、本原、基质(始基)。

2、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是什么?

3、分析希腊哲学的产生原因。

第二章 早期自然哲学

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

(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

(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

(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

一、米利都派

(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 哲学观点: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本原论)

2、认为万物都充满着神灵。(物活论)

(二)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鼎盛年为公元前570年) 哲学观点:1、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无限者)。

2、认为万物的生成是的[无定"分化,万物的消亡则是万物归复于[无定" 。

3、认为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他把这叫做[补偿原则",这也意味

着他第一次明确的表达了运动必然*和原因的观念。

(三)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鼎盛年为公元前546/545年) 哲学观点:1、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

2、认为气有冷和热两种*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是根据这两

种运动由气转化而成。 以上米利都派三个代表人物的哲学观点的联系: 从他们的各自观点看,他们都认为万物产生于一个本原,或者说万物可用一个原因来说

明,而且都承认万物的运动变化。但是,在对本原进行说明和规定上,在对本原与万物之间

的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的说明上,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别,而且这种差别体现了对一与多的关

系的认识在不断扩大和丰富。

二、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鼎盛年为公元前504-501年) 他的哲学观点要比米利都派更丰富,尤其是在关于运动和变化问题的认识上。

(一)火本原说

包括2个方面的意思:1、从外在形态来看,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火转化而成。

2、从内在本*来看,万物与火一样,有着同样永恒不变的原则。

(二)逻各斯学说

1、逻各斯的含义:

2、认为逻各斯在[火"中是直接表现的,但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靠理*才能发

现它。

(三)生成辩证法

1、向对立面转化的关系。

2、对立*的关系。

3、对立也是同一的关系。

4、对立是相对的关系。

三、毕达哥拉斯派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鼎盛年为公元前532/531年) 主要是[数本原说"。

(一)认为一切事物的*质都是数的规定*。

(二)认为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

四、爱利亚派

爱利亚派产生于意大利南部的[爱利亚"城,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与公元前5世纪之间,

实际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巴门尼德,其他代表人物有克塞诺芬尼、芝诺。

(一)克塞诺芬尼(xenophanes、鼎盛年为公元前540年) 他的理论表现为一种[神学",主张[一神论",反对多神论。 他的神学观点的哲学意义在于他讲的[神"所具有的唯一*、绝对*、普遍*和不变*,

具有对世界的根本和最高存在原则的规定*质,这一点是后来爱利亚派的哲学中心思想。 另外,他讲的[神"只有靠抽象思维才能领会和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哲学范畴的

意义。

(二)巴门尼德(parmenides、鼎盛年为公元前500年) 他的哲学不仅仅代表了希腊早期自然哲学里的一派观点,而且他对自己的哲学观点的论

证是思辨的,即通过分析概念的逻辑关系来得出结论,*观点,他的思想的思辨*和论辩

*具有早期自然哲学的最高水平,对后来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要哲学观点:

1、提出[是者"(存在)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它最具对世界的概括*和统一*。

2、认为对[是者"的认识有如下两点是重要的:

(1)[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

不存在者不存在,它不可能存在。)。

(2)[能够被说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能被思维者和被存在者是同一的)。 因此他反对认为[是者既是又不是"这样的看法。

3、他认为[是者"有如下的*质,并进行论证:

(1)不生不灭。 (2)连续*。 (3)完满*。 在他看来,这三个*质与用感官把握的世界的*质是相反的。

4、与他的[是者"论一致,他区分了[真理"和[意见"两种认识对象以及相对应的两

种认识能力。

巴门尼德的哲学思想的意义:

(1)他用[是者(存在)"这个从具体感*事物中经人们头脑反映出来的事物的共*,

作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这是人类认识的一种进步,表现了从个别向一般的进步,体现了人

类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2)他在哲学上提出了[存在"和[非存在"、本体和现象、真理和意见、一和多、永

恒和生灭、运动和静止、可分和不可分、连续与间断等对立概念和现象,蕴含着辩证法的因

素,给后人提供了可探索的一系列问题。

(3)他在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的观点。

(4)他在哲学史上开了逻辑论证方法的先河。

(三)芝诺(zenon、鼎盛年为公元前468年) 他以提出否定运动的论证而著名,而且使用的是反证法,亚里士多德因此推他为辩证法

的创始人。

芝诺否定运动可能的4个论证:

(1)[二分法":

(2)[阿基里和乌龟赛跑":

(3)[飞矢不动":

(4)[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 芝诺还有否认存在是多的思想。 芝诺论证的意义:

(1)就他的论证本身而言,他向人们提出了连续和间断、无限和有限、整体和部分的矛

盾,深化了早期自然哲学家关于一和多、不变和变之间关系的讨论。

(2)他的论证揭示了理*认识和感*认识的矛盾方面。

五、元素派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划分,[元素派"指在希腊早期自然哲学中那些把世界本原归结为组成

事物的不可分割的物理单元的哲学家。主要包括主张[四根说"的恩培多克勒、主张[种子

说"的阿那克萨戈拉以及原子论者(单独介绍)。

(一)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empedocles、约公元前495-前435年)

1、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

失。

2、认为万物的生成和消灭是无休止的循环运动,四根在运动中是不生不灭的。[从多中

生一"和[从一中生多"。

3、认为四根的组合和分离不是其自身的能力,有另外的力量造成,它们是[爱"和[恨"

两种力。四根实际上变成了六根,而且[爱"和[恨"被赋予了道德和审美的价值。

4、在他的四根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认识是[同类相知"的理论。 同类相知:由于人和外部事物都有着同样的本原,当构*的根和构成事物的同类的根相

接触时(叫[流射"),人体感官就会产生感觉。思想则是[流射"顺利的、全面的、清晰的

感觉。

(二) 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 (anaxagoras、约公元前500-前428年)

1、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对于[种子"他认为它们在数量上无限多,在体积

上非常细微,在种类上与可感*质相同。

2、他也认为种子本身没有致使种子结合和分离的力量,产生万物的能动力量在元素之外,

叫做[心灵"。他并且第一个把[心灵"理解为*的、纯粹的精神力量。

3、与恩培多克勒不同的是,他提出认识是[异类相知"的理论。 异类相知:指认识是由事物的相反*质所造成的相反活动。 认为可感*质包含着*质对立的不同种类的种子,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那一类种子决定了

这一可感*质,但可感事物中还包含着少量由其他类种子构成的感觉不到的*质,正是这些

感觉不到的*质使得那个可感事物的*质被感觉。

五、原子论

原子论也是元素论,不过它比其他元素论要简单得多,使得其在说明世界时更简单明了。

创始人是留基波,典型的原子论者是留基波的学生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democritus、鼎盛年为公元前435年)

(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原子":即绝对的充实,指最后不可分的物质微粒。 [虚空":即不充实,指空的空间,它对于原子的存在而言是非存在,但它是原子的活动

场所,因此它同原子一样实在。

(二)他认为原子的*质有:

1、原子本身是不生不灭的,原子的结合使万物产生,物也因原子的分离而消失。

2、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但在*质上没有差别,是相同的,仅在形状、体积和位置排

列上有差异。

3、原子处在漩涡运动之中,漩涡运动就是事物生成的必然*。这时物质自动的思想,排

斥了元素派用外在因素来说明运动的缺陷。

(三)认为心灵和灵魂实际上是精细的球形原子。

(四)在关于人的认识问题上提出了影像论和约定论。

1、影像论(流射说):认为感觉是可感对象中的印象流射在人的感官上所造成的印象。

2、约定论:认为对于象声音、颜*、味道等的感觉,不是依事物的本*生成,而是人为

造就也就就是约定的。 德谟克利特还有根据原子论而发挥的伦理思想。 思考题

1、伊奥尼亚派关于世界的本原的各种说法。

2、解释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

3、赫拉克利特的素朴辩证法观点。

4、毕达哥拉斯派的[数本原"观点。

5、巴门尼德的哲学思想的意义。

6、恩培多克勒的[四根"是什么?

7、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的主要观点。

第三章 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

一、智者运动

(一)智者和智者运动

1、智者:

(1)[智者"原义:有智慧的人。

(2)[智者"在此所指:即[职业教师",专门指那些以传授智慧为职业、并在公众事业

中有所成就的人。而[智慧"主要指演说和辩论的技巧。

2、智者运动:由智者的思想及影响所形成的反传统潮流,既有启蒙的意义,同时也对文

明具有很大的破坏*。

(二)智者运动的原因

1、为适应人们对社会时尚的追求。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追求目标。

2、为适应希腊尤其雅典的**的需要。高超的论辩和演说能力是在**的竞争

中成功的条件。

(三)智者在社会*批判上的两种学说

1、[自然说":

该学说在讨论人事问题时,认为应按照人自己的本*来决定自己的命运,不应受外在法

律和习俗的约束。在智者看来,法律和习俗等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至于对人的本*(即

[自然")是什么,存在不同的看法。比如有[弱肉强食说"(斯拉西马库)、[天生平等说"

(希庇阿斯)等。

2、[约定说":

[约定"指非自然的社会属*,该所强调人和动物、社会和自然物的区分,主张用社会

力量约束和改善人的本*。对于人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智者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提出是民

主制度的,有的提出是法制的,有的提出是德治的。

3、[自然说"和[约定说"是智者对人共同生活的*质的不同看法,但是,它们都是在

对传统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世袭观念的批判中形成的。

4、智者批判精神的原则: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我想是真的,就是真的;我

相信是正确的,就是正确的。"

(四)智者中的有代表*的哲学观点

1、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490-421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1)命题的本义:应把它放在智者运动的背景中来理解。它是表达一种感觉主义认识论

的命题,用柏拉图对它的理解来讲,意思指[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那个样子"(叔本华:世界

是我的表象)。

(2)命题被后人赋予的各种含义:成为表达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主观主义、唯我主义、

个人主义等的命题。

2、高尔吉亚(gorgias、约公元前480-370年)的三个命题。

(1)无物存在。

(2)如果有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

(3)即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这是极端夸大认识的相对*,从而否定认识的绝对*,直至否定认识、否定认识对象本

身的观点。

(五)智者运动的意义

1、智者运动的消极影响:对文明的极大破坏*,对哲学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哲学自

掘坟墓"。

2、智者运动的积极意义:是创新的必要环节。 它激发了人们的思想,要求哲学、宗教、习俗、道德以及建立在他们之上的制度来辨明

自己的合理*。

(1)智者否认认识的可能*,那就使人有必要说明能够认识的道理,迫使哲学寻求认识

的标准。

(2)智者抨击传统道德,迫使道德反对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来保卫自己,找出是非的合

理原则。

(3)智者抨击传统的宗教信仰,迫使思想家认为有必要提出更圆满和更纯粹的神的观念。

(4)智者批评国家和国家的法,必然引起有关国家的哲学理论的发展,必须把这种理论

建立在比较可靠的基础上,必须追篇五:<马云的人生哲学>的读书笔记 <马云的人生哲学>的读书笔记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在马云身上,有一点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那就是他没有一点虚荣心,

他不怕没面子,能十分坦然的面对自己不太成功的过去,连自己的长相也在他的自嘲之列。

这一点对一个人来说真的不容易,许多人应为做不到这一点而将自己放大或架空了起来,之

后要不断为这个放大的或架空起来的自我浪费许多精力。而马云不用,他台上台下都是一个

人,也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才华。 作为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成功企业家,马云自始自终都认为:[做人"远比[做事"重要的

多。他觉得要想把企业做好,首先要学会做人,把基本的礼节、敬业精神、待人接物都学得

恰到好处,不要一上任就想显示自己的本事。其实对我们每个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在

学校我们也要学会如何与同学融洽相处,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多帮助她人分担一些,

而且学会做人,也是成为一名合格党员的前提要求。 只有心中充满美好的东西时,人才能活得开心和精彩,才能感到幸福。所以每个人都应

该学会释怀,多记住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坏。幸福观它不是短暂的情绪体验,而是一种长

久的、内在的、坚定的心理状态。一个人是否幸福,要看她对人生态度的选择。 [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也是马云成功的原因之一。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所坚持的事情是正

确的时,就不要管他人如何议论,太在乎 他人的看法只会让自己一事无成。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一旦确认了一条认为正确的道

路,就应该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如果别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可将其作为参考,但绝不能被

别人牵着鼻子走。从他的讲解中,我也体会到怎样才能不被别人的意见左右,坚持走自己的

路。

首先,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在遇到事情时,无论是自己此前曾今遇到过的,还是没遇到

过的,只有相信自己能解决,才不至于没主见。而且自信的人比较容易形成自己的主见,只

是把别人的意见当做参考,最后的决断还是有自己做出。同时要注意自信不能变成盲目的自

大。

其次尝试分析生活中的某些事并多读实用*强的书籍,多交知识面较广的朋友。

最后要先想好再问别人,在拿不定主意时总想问别人的意见,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了,

遇事有主见的能力就会下降,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没主见的人。 通过马云的事例,想要让自己毕业后在就业上有优势,就必须保持不断学习和不断积累

的精神,提高自我能力。

一要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勇于向前辈求教,也可以看他们地言行,

或者给他们做助手,在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更新和充实原有的知识,以形成自己新的

知识体系。 二要善于利用业余时间读书,注意读与思的结合,读书只有经过思考、观察和实践,才

能[读到糊涂是明白"。也要注意与问和实干相结合,从而锻炼实际应用能力。 三要尽量学习一门外语,如果没有时间,可以重学过得英语,不用再找一门新的语种学

习,把英语学好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们毕业后,在工作中都有机会接触到外语,

语言可以成为我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 四是培养自己的*技能,幼师的*包括舞蹈、钢琴、声乐、幼儿游戏等,这些技能

对于我们进行课堂创新是十分必要的。教育是需要改革的,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是灵活的。

虽然上课前会备课,但要随着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即时调整上课内容,才能有效的上完一节

课。

很多成功人士都有一股[说做就做"的急脾气,他们从来不等待机会,而是寻找机会,

其实成功的秘诀就是立即行动。有的人因为抓住了机遇而[柳暗花明",从而摘取了成功者的

桂冠;有的人因为与机会擦肩而过,从而[山穷水尽",遗憾终身。机遇可遇不可求,敏锐、

勇敢果断的人才能抓住它。因此,当机会来临时,一定要适时出击,不要只有想法没有行动。 我在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我真后悔没有抓住机会"。这些话真

是很悲哀的了,里面包含着说话人无尽的 悔恨,但是世上没有后悔*卖,这些话没有任何价值,要想永远与这些话说再见,那就

应该吸取教训抓住一切机会,不让自己后悔。 在幼师,每个同学的生活方式都不同,面对各种技能课,有的人会说没时间练琴,没时

间跳舞„„其实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一挤就会有。喜欢看小说的同学,少看一些,

整天盯着手机对眼睛也不好;喜欢逛街的同学克制一下,必尽我们现在花的钱都是父母辛苦

的血汗钱„„如果我们每天都在想着做什么,而不付诸实际行动,那只能是空想,永远不会

成功。现在不练琴、不跳舞,你可能会觉得大学过得很轻松,但日后要用到它们时,就会后

悔当时练得太少。想学好它们,就一定要付出行动。虽然行动不一定会取得成功,但不采取

行动就绝对没有成功的可能。就算最后失败了,我们也能问心无愧地说[我付出过努力了,

我没有遗憾。"只有行动才能把心动变成现实,只有切切实实去做,才能一份耕耘得到一份收

获。

马云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用速度赢得对手。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速度几乎决

定了一切,可以说竞争是[跑得快"的游戏。在变化最快的市场竞争中,速度已经起到决定

作用,执行力决定成败。

c2c领域的老大,[淘宝网"、[支付宝"、[阿雅联姻"的出现同样体现了[马云速度"。 从中我知道了要想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弄准当前行情:现在社会紧缺幼师人才,幼儿园的师资 配备严重不足,很多幼儿教师是转业人员从事。

2、 掌握变化因素:现在的市场变化极为迅速,要及时掌握 各种变化因素。

3、 做出准确判断:在准确了解市场等多种因素后,就要对 未来的市场走向作出一个准确判断,为积极的行动做好

准备。

4、 积极行动:[如果早起的那只鸟没吃到虫子,就会被别 的鸟吃掉"

马云的成功不仅靠速度,还靠他所带团队的团结。他创办的阿里巴巴和员工在一起成长,

并始终致力于培养自己的员工,因为他知道职业规划不是员工自己的事,需要领导者给予帮

助。他坚信这样企业才能有长久的发展。同时他永远不把赚钱作为人生第一目标,懂得分享

收获的成果,把挫折等同于财富,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第3篇:数学类读书笔记

读〈的教育〉,有泪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涌动着的是融融的爱意,暖暖的感动!书中几乎涉及到了人世间所有高尚的爱,博大的爱。

有父母与子女之爱,姐弟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还有对弱者之爱,对不幸者之爱,对劳动之爱,对学习之爱,对环境之爱,对大自然之爱;及至对*的爱,对*队的爱,对祖国的爱......

所有爱的内容都不空洞,都是生动丰富的,都是融入了生活的,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这样的爱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地被学生所接受。

新学期,这本书一定要成为我们音乐班孩子们首选的爱的教育的引领者!我甚至有些心急,如果孩子们能够一下子就读完全书,该多好啊!或者,在上学期,这本书的内容就已经深入孩子的心中,学生的精神面貌是不是会有很大变化了呢?

这是一本学校生活的书,书中的某些闪光的人物,一定会成为许多学生心中的偶像,他们应该会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下学期,期待我的班级能够出现一个“卡罗内”似的学生,这对一个班集体,对一个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期待着爱的教育,会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2.

我觉得安利科是个孝顺的孩子,也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泼、好动,我发现,在他生活的周遭有许多关怀他的好朋友,时常鼓励他,安慰他,所以他才可

以顺利成长,也可以从中获取经验。

我看这本书,我体会到同学之间的关爱和照顾,我也从中知道老师对同学的关爱和教导。这让我想起以前教导我的四年级老师,她长的非常漂亮,是一位新来的老师,他对我们很好,就像安利科的班导师一样的慈祥!老师非常温柔,但生气时就非常……….,在她教导我们的期间,我发现老师很少打人,她顶多只有念个几句而已,有时还因为被我们气到不知要如何教导我们。我记得有一次老师气到不知要如何开导我们,在课堂上发了十分钟的呆,她原本想大声的斥责我们,但她没有,只是一直跟我们讲道理,讲著讲著深情的泪水从眼框中留了出来,而我当时只想安慰老师,心里也知道错了!从那一次经验中,我知道老师有多麼用心的在教导我们,关心我们,就像安利科看到躺在病床上的老师一样,有多麼感人多麼温馨!

「爱的教育」这本书,我觉得很好看,每一篇都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里面有欢乐、有悲伤、眞的很有教育价值!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九十四页「伍蓝地的妈妈」这篇,伍蓝地的妈妈真的好伟大,竟然为了伍蓝地苦苦的向校长哀求,希望校长让伍蓝地从返校园,但伍蓝地实在太不应该了!竟然看见母亲苦苦的哀求也不为所动,看到这一篇,让我觉得真的好感动!父母对孩子的用心,我想是世界上最为宝贵的吧!

这本书内容丰富,里面有许多很好的例子,让人觉得这本书具有非常高的教育意义,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什麼是同学之间无法摧毁的友谊,什麼是师生之间的关怀,什麼是父母永无止境的爱!这些都是具有很高的价值,我相信有了这些东西的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希望这本书可以继续传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让还不知道什麼是爱的人明白,爱有多麼重要!有多麼珍贵!

第4篇:人类学是什么读书笔记

第一章人看人

要求人类学家从自身的文化中解放出来,这并不容易做到,因为我们容易把自幼习得的行为当作全人类都自然的、在各处都应有的。(弗兰兹。波亚士)

弗兰兹。波亚士(franzboas,或译博厄斯,1985-1942),德裔美籍人类学家,美国现代文化人类学家奠基人之一。波亚士致力于进化论历史观和种族主义的批评,提倡实地文化研究,崇尚文化相对主义,所著<种族、语言与文化》阐述了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思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论述了人类学的品格及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文化指的是将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的所有造物和特征

人类遗传学的发展,则使我们看到,全人类的基因是基本一致的,种族的差异是表面现象,不可能导致种族之间的智力、*格和文化的不同。

第二章他者的目光

我们的学科让西方人开始理解到,只要在地球表面上还有一个种族或一个人群将被他作为研究对象来看待,他就不可能理解他自己的时候,它达到了成熟。只是到那时,人类学才得以肯定自己是一项使文艺复兴更趋完满并为之作出补偿的事业,从而使人道主义扩展为人*的标准。(克罗德。列维-特劳斯特)

克罗德。列维-特劳斯特(claudelevi-strauss,1980—)法国结构人类学大师,20世纪人类学的集大成者。他主张从人群之间的交流来透视社会,为此他对亲属制度、神话、宗教展开广泛的探讨,为比较人类学提供了最精彩的范例。他著有《亲属制度的基本结构》、《结构人类学》和《神话学》等名著。

致力于人类学研究的学者都十分关心“别人的世界”。别人的世界可能指石器时代的世界,但更多的是指人类学家研究具体的人群时面对的不同于自己的文化,它在人类学中常被形容为大写的“他者”(other)。在研究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时,人类学家还十分强调区分主位(emic)和客位(etic)观察方法的区分。主位和客位法来源于语言学,原本分别指*某种语言的人对于自己语言中细微的语音区分,与外在于这种语言的人可能做的区分之间的差异。在人类学的方法中,主位的观点被延伸来代指被研究者(局内人)对自身文化的看法,客位的观点被延伸来代指一种研究态度:人类学家强调要从被研究者的观点出发来理解他们的文化,而且拒绝用我们自己的范畴将被研究的文化切割成零星的碎片。

文化的互为主体*指的是一种被人类学家视为天职的追求,这种追求要求人类学家通过亲身研究“非我族类”来反观自身,“推人及己”不是“推己及人”地对人的素质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解。我们老祖宗早就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这样一种常识成为一门学科的基础观念,却来之不易。

在英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是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

马林诺夫斯基:马林诺夫斯基是波兰人,来到英国人类学界,与进化论和传播论者都有过师承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逃了兵役,跑到特罗布里恩岛去做田野,在那里提炼除了最早的现代人类学的方法论。马林诺夫斯基的主要贡献是对作为人类学基本方法的民族志进行典范例证与系统阐述。马林诺夫斯基反对老一代人类学家坐在摇椅上玄想人类的历史,他认为,基于探险家、传教士和商人撰述的日记、报道和游记来做的人类学研究,属于道听途说:作为一种“文化科学”的人类学,必须经过亲身的观察,才能有自己的资料基础,才能避免本民族对他民族的文化的偏见。

读过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书的人,对于他的思路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他的研究说明一个重要的观点:对于非西方文化的研究,不能采取进化论宏观历史观念的臆断,而必须沉浸在当地生活得细微情节里,把握它的内容实质,以一个移情式的理解,来求知文化的本质。他指出,一个合格的人类学家,要先对地方文化进行深入考察,才能写出人类学的论著来。他强调,人类学加要参与当地人的生活,在一个严格定义的空间和时间的范围内,体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境界,通过记录人的生活得方方面面,来展示不同文化如何满足人的普遍的基本需求、社会如何构成。

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是一种“实际的人类学”,与非实际的、模糊的、理想主义的人类学不同。这种人类学的创造*很大,对20世纪人类学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马林诺夫斯基以前,很多西方人将非西方文化堪称古代奇风异俗的遗留。马林诺夫斯基人文这种看法站不住脚,他说要是人们亲自去体验非西方生活得话,就会承认所有的人类基本的需要是一致的,所有的人都要吃早饭,要跟人交往。我们到别的民族中去看的时候,不能孤立地看,要把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连在一起。同时又在考虑文化作为一种工具,是如何被人们创造出来满足他们自己的种种需要的。这种既考虑到整体又考虑到文化满足人的需要的看法,被成为“功能主义”。马林诺夫斯基说自己的人类学是“浪漫的逃避”,他研究的小岛以前是西方探险家的乐园,而马林诺夫斯基则躲在这个很美的地方,做“桃花源式的人类学”。1942年,在他去世那年之前,他意识到自己的东西好像没有用,他当了老师,不得不告诉学生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5篇:读书笔记的分类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我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而做的笔记。接下来人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读书笔记的分类,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1、符号式笔记

我们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或者有疑问的地方,用各种符号(例如直线、曲线、括弧、三角、问号……等等)勾划出来,或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语,这种笔记,就是符号式笔记。

符号式笔记使读过的书上的重点问题、疑难问题一目了然,这就为提纲笔记、摘录笔记等其它形式的笔记作好了准备。

批语能够是对书中一段资料的概括,也能够是心得体会,或者是对书中某一个问题没有看懂所表示的疑问等。

做符号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读的书务必是自我的。图书馆的或借别人的图书,不就应乱批乱画。

(2)每一种符号所代表的意思,自我就应固定下来,不要随意改动。比如,用直线表示重要的资料,用“…”表示精采的句子或优美的词汇,用“”表示应当个*注意的地方,用“?”表示尚未弄懂的问题等,以后看书,就都要按自我的这个规定去使用这些符号。

(3)符号不能作得过多。如果整页整页都围上圈,划上线,全都成了重点,就等于没有了重点,符号也就失去了它的好处。

(4)要清楚整齐。不要把书弄得很脏,涂划得连原文都看不清楚了。

以读高尔基的《海燕》为例:

海燕

在茫茫的大海上,狂风卷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我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2、摘录式笔记

摘录式笔记就是把我们从书上、报上看到的一些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对我们很有启发的资料抄写下来。这种方法看起来比较费事,其实是一种省时省力积累知识的好办法。摘抄能够加深理解和记忆,日后查找起来,应对茫茫的书海,你就能体会到作摘录笔记的优点了。

作摘录笔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有选取地抄录。把文中对我们最有用、最有启发的资料抄下来,每条抄录笔记应当“少而精”。“少”指字数较少,“精”指资料把握要点。

(2)要忠实原文。书里有段话,我们觉得挺好,想把它抄下来。抄的时候,又觉得某个词用得别扭,干脆另换一个词代替,这样不行。既然是摘录,作者怎样写,我们就应怎样抄,不但词句不能改动,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改动。一段话中,前后和中间不需要摘录的文字,能够用省略号表示。

3、剪贴式笔记

在自我订阅的报纸、杂志上看到好的文章或者其它有用的资料及时剪下来,经过整理就是剪贴式笔记。这种方法收集材料快,也很简便。

剪贴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剪贴式笔记时要按不一样的资料分类。能够准备几个用来贴剪报的本子,或者把一个本子分成几个部分,把语文知识、历史知识、自然常识等资料分别贴进去。

(3)短小的剪贴笔记也能够作为读书卡片的资料。

4、感想式笔记

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我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式笔记,也叫读后感。

这种读书笔记重在训练同学们的理解和表达潜力。也是我们小学生在写作时需要用到的。如何写感想式笔记,我们将在五六年级时候专门学习。

〔寄语〕

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还不止这些。同学们能够根据自我读书的习惯去创新。假如我们把每一篇好文章比喻成一朵花,写读书笔记就好像在万花丛中采集花蜜。天长日久,我们会发现读书笔记对提高自我的阅读和写作潜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6篇:读书笔记的类型

读书笔记种类很多,一般分为四大类:

(1)摘要式。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2)评注式。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3)心得式。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常用方法有:札记,也叫札记,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4)记载式。

1)笔记本。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2)活页本。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便于分类,节约纸张和日后查阅。

3)卡片。好处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4)剪报。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5)全文复印。重要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

例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题目。听了以后,不免会产生很多遐想。这是一位盲人吗?她叫什么名字?给她三天光明,她会去做什么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会浮于脑海。我无法回答你们,因为我还没有看完这本书。但是,在书中我看过的每一篇文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小时候的海伦(就是作者)是一个聪明又活泼的女孩,6个月就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语,刚满周岁就会走路了。总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学的多。然而好景不长,幸福的时光总是结束得太早,在一个充满知更鸟和百灵鸟的悦耳歌声,而且繁花盛开的春天,在一场高烧之后,海伦失去了听力与视力,随之而然的又不能说话了。这三样东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如果失去了这三样,对一个常人来说,等于失去了生命的乐趣。如果你是海伦,给你三天时间,你会去干什么呢?。如果我是她,一定活不下去了。再大的动力与再大的'鼓力,也照不亮我心中那颗又*又暗,又冷又湿的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样活着,生不如死,还是早一点儿结束算了。然而,海伦的做法与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她一生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而且,正是这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女子,竟然毕业与美国哈佛大学,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成就啊。但是,毕竟,这惊人的成就是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的。与她相比之下,天壤之别啊,我真是自愧不如啊!海伦可以创造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奇迹,全靠她有着一颗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新。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自己那颗炽热的心,用自己那伟大的爱,去拥抱美好、充满生机的世界,以惊人的毅力与困难作战,终于,她战胜了生命的挑战,张开了心灵的眼睛,有了信心与希望,走出了寂静与黑暗。最后,她又把那双慈爱的手——伸向了全世界!海伦从又瞎又聋的女孩成了举世文明的作家,经历多少坎坷啊,可她从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毫不畏惧地面对困难,去战胜它,跨过它。一个又瞎又聋的人能做到,更何况我们是一个没有缺陷的人,没有理由做不到啊!一些同学很自卑,说自己笨,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天才,也没有笨蛋。天才和笨蛋是取决于这个人有没有决心学习,有没有毅力坚持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路途坎坷、崎岖,就看你有没有信心和毅力去把它踩在脚下,一步一步登上成功之路。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描绘着自己的人生画卷,只有奋斗,只有自强不息,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鲜亮光耀的*彩,我们的生活画卷才会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