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草原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4-02-06 01:37:48

教学内容:

1.歌唱教学:简单的复习《牧歌》

辽阔的草原教案设计

2.欣赏教学:

a.声乐曲欣赏:蒙古族民歌《牧歌》独唱和无伴奏合唱欣赏,哈萨克族民歌《我们的新毡房》

b.器乐曲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或者《狂野飞骏图》

c.舞蹈欣赏:藏族民歌舞蹈《*的金山上》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细腻饱满连贯的声音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知识,认识马头琴的音*及二胡的音*

3.通过欣赏,了解哈萨克族.藏族民歌的基本常识和藏族舞蹈的特*

设计思路

1.以北朝民歌《敕勒歌》朗诵导入本节“辽阔的草原”的主题,引导学生细腻的无伴奏的歌唱《牧歌》和欣赏独唱及无伴奏合唱《牧歌》让学生体会草原宁静祥和的秀美

2.器乐曲《万马奔腾》(马头琴齐奏)和二胡曲《战马奔腾》或者《狂野飞骏图》的欣赏体会草原热烈奔放的豪迈壮阔

3.舞蹈《*的金山上》的欣赏了解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的风采

教学过程

1.导入:以北朝民歌《敕勒歌》朗诵导入,介绍蒙古草原壮阔无比,生机勃勃,极目远望,田野相接的草原全景图。蓝天,白云,绿草,羊群,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此情此景令人神往我们为什么不歌唱一翻呢?

2.《牧歌》独唱欣赏,(注意歌曲中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连绵,语言明白如话,演唱者的演绎流露出的强烈感叹,赞美之意。

3.组织学生用细腻的饱满连贯有感情的演唱

4.《牧歌》已经被改编成为多种的舞台表演形式,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来听听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5.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

6.问题:表演方式有什么不同

a.无伴奏合唱就是没伴奏乐器,由人声不同音*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

b.我们听的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是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c.该曲中用不同音*的组合营造了淳厚的音响空间,在歌曲表现上比原民歌有了扩展,由原民歌的“触景生情”扩展为“远景—近景—情景交融”三个层次。

d.曲子用合唱营造出“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场景,揭示了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的人们愉快的心情及其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7.《我们的新毡房》

a.哈萨克民歌的特点:常有附点,切分,连续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形态在这个曲子中有体现采用变换拍子,旋律节奏自由,音乐情绪活泼奔放,具有较强的动感,此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图式可标记为;

引子a(a+b)b(c+b)

babcb

b.该曲子的歌词显然与新社会党对牧民的关切与爱护有关联,这说明了一种现象,即许多的民歌的即兴*特点比较突出,歌者往往触景生情,即兴编词演唱。

8.前面我们欣赏的是歌唱的。接下来我们将要欣赏到的是由乐器演奏的描绘辽阔草原的乐曲。

a.提起蒙古族的乐器,大家都不难想到的是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有代表*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比较独特,演奏起来很有特点,虽然他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却像大提琴

b.播放《万马奔腾》,该曲情绪热烈,节奏紧凑,展现出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由于演奏速度较快,音调在表现意义上不同于前面的两首长调歌曲的旋律意义,而是转化为动感很强的音流这样对塑造万马奔腾的“视觉”艺术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在乐曲的后半段,还出现了模拟马嘶的声音,表现手法直观,易觉。欣赏的时候注意马头琴独特的音*。我们欣赏的就是作者演奏的曲子。

9.同样的我们再来听听看看另外一个类似风格的但用的乐器是二胡。播放《战马奔腾》二胡曲,陈耀星作曲,乐曲描写守卫祖国边疆的骑兵战士苦练杀敌本领的情景,表现了他们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战马奔腾:二胡曲,陈耀星作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乐曲描写守卫祖国边疆的骑兵战士苦练杀敌本领的情景,表现了他们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作者立意清新,富有独创,绘形传神地刻画了战马奔腾的形象。

乐曲选用了群众所熟悉的进行曲音调以点题,并创造了两个富有特征的主题:第一主题音调激奋昂扬,节奏铿锵,精悍有力。第二主题富有歌唱*,表达了边防战士自豪的心声。

为了表现乐曲内容,作者创造*地运用一些特殊演奏技巧。如用“大击弓”以模仿马蹄飞奔声;用“双弦快速抖弓”表现冲锋时的厮杀声;用快速的连顿入弓和下滑音的结合模仿马嘶声等,展现了战马嘶鸣、掣电飞奔、冲锋陷阵、顽强格斗的艺术情景。

我们欣赏到的是作曲家父子两人一起合作的演出录象。

10.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听听陈*演奏二胡《狂野飞骏图》。风格及曲子的情绪也是类似。(视时间而定)

11.我们这节课都是在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大家都知道少数民族基本都是能歌善舞的,听完了紧张刺激的《万马奔腾》和《战马奔腾》后我们再换个口味,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感受一下藏族的民歌配上舞蹈又会给大家什么样的感觉,接下来请欣赏《*的金山上》。

12.课后大家也可以根据书上的提示自己组织排练,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

第2篇:辽阔的草原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1.歌唱教学:简单的复习《牧歌》

2.欣赏教学:

a.声乐曲欣赏:蒙古族民歌《牧歌》独唱和无伴奏合唱欣赏,哈萨克族民歌《我们的新毡房》

b.器乐曲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或者《狂野飞骏图》

c.舞蹈欣赏:藏族民歌舞蹈《*的金山上》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细腻饱满连贯的声音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知识,认识马头琴的音*及二胡的音*

3.通过欣赏,了解哈萨克族.藏族民歌的基本常识和藏族舞蹈的特*

设计思路

1.以北朝民歌《敕勒歌》朗诵导入本节“辽阔的草原”的主题,引导学生细腻的无伴奏的歌唱《牧歌》和欣赏独唱及无伴奏合唱《牧歌》让学生体会草原宁静祥和的秀美

2.器乐曲《万马奔腾》(马头琴齐奏)和二胡曲《战马奔腾》或者《狂野飞骏图》的欣赏体会草原热烈奔放的豪迈壮阔

3.舞蹈《*的金山上》的欣赏了解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的风采

教学过程

1.导入:以北朝民歌《敕勒歌》朗诵导入,介绍蒙古草原壮阔无比,生机勃勃,极目远望,田野相接的草原全景图。蓝天,白云,绿草,羊群,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此情此景令人神往我们为什么不歌唱一翻呢?

2.《牧歌》独唱欣赏,(注意歌曲中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连绵,语言明白如话,演唱者的演绎流露出的强烈感叹,赞美之意。

3.组织学生用细腻的饱满连贯有感情的演唱

4.《牧歌》已经被改编成为多种的舞台表演形式,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来听听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5.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

6.问题:表演方式有什么不同

a.无伴奏合唱就是没伴奏乐器,由人声不同音*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

b.我们听的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是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辽阔的草原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第3篇:《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辽阔的草原》选自*教育出版社七年级音乐教材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是一节以学习蒙古族民歌为主,其他教学方式相互配合的综合课。

通过对《牧歌》的学唱以及对无伴奏合唱《牧歌》的欣赏,让对地域*民歌特征不甚了解的七年级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在教学设计思路上体现了“体验、探究、升华”的教学方式。

体验:在歌曲的教学中,让学生用听唱法直接学唱歌曲,有利于学生感受、体验、掌握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和风格。对于歌曲的处理,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反复体验中感受和理解,为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作好铺垫。

探究:通过播放草原风貌,介绍蒙古族独具特*的衣食住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让学生在看、听、想、议中去发现、探究影响草原民歌的因素,从而进一步了解内蒙民歌的风格特点,特别是“长调”的特点。

升华:通过看、听、唱、对比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蒙古族民歌的纯美,通过学生的才艺展示以及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已不多见的现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美化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

l、通过欣赏和演唱《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2、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3、通过学生眼睛与心灵的对话,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民歌的学唱及对内蒙民歌风格特征的把握;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旋律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体验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蒙古人》,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师: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

生:看到了美丽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听到了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老师要带我们去看内蒙古大草原,听魅力无穷的蒙古族民歌……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板书课题)

2、学唱歌曲

听:播放《牧歌》。

师:请谈一下你对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

生:《牧歌》是一幅有着丰富*彩的美丽画卷,是一首赞美家乡美丽富饶的赞歌。旋律悠扬、动听,节奏舒展、宽广,速度较慢,有颤音及很长的拖音。

再听:再次播放《牧歌》。

师:你认为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第1、2小节与第5、6小节、9、l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即:xx│x.x

听唱:(第三次播放)请学生轻声和着伴奏哼唱旋律。

再唱:让学生自主选择分别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领唱、对唱、表演唱等形式熟悉巩固歌曲。

唱谱:歌曲唱熟之后,请学生集体视唱歌谱。

在演唱中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歌唱时的呼吸、换气、咬字吐字、长音的拍数、力度的把握、演唱的情绪等。

二、探究

1、欣赏

听: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播放录音)

师:通过聆听,你认为什么是无伴奏合唱?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与我们刚才唱过的《牧歌》在演唱方式及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生:无伴奏合唱就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合唱。演唱方式上前一首独唱,后一首是合唱。无伴奏合唱比独唱更能表现出草原的空旷、一望无际,给人的感受更加丰富……

教师补充:……

再听: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进一步感受无伴奏合唱的音乐魅力)

2、播放草原风光的影片

师: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知识介绍蒙古族*独具特*的生活方式及蒙古人的*格,并谈一谈地域文化与其民歌的联系。

生:通过谈论与相互补充得出初步的观点。

3、探究结论

师、生:内蒙古独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勇敢、豪爽、粗犷热爱艺术的蒙古族*,造就了他们独特的音乐形式……

三、升华及延伸

1、升华

师:通过学唱和欣赏,你认为蒙古民歌有哪些特点?

生: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宽广;旋律中有颤音及下滑音,充满了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

师:为什么昔日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现如今在内蒙已不多见?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草原、草场沙化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我们国家正在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沙育草等措施……

师:今天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

2、延伸

才艺展示

师:有了这么多收获,大家愿与老师一起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来表现我们对草原民歌以及家乡的热爱吗?

师、生进行才艺展示。

知识拓展

师:我们国家还有哪些地方有草原?那里风土人情、民族*格、文化艺术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请同学们在课余的学习中认真去捕捉、去思考。

教学反思

当前,流行音乐冲击着学校的音乐课堂,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通过《辽阔的草原》这一课的教学,我有如下体会:

1、充分体现学科本位。音乐是听觉及实践的艺术形式,要让学生在充分的听和唱中感受作品本身的旋律特征,为了解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征作铺垫;同时,在学生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再唱歌谱,降低了学习难度。

2、注重音乐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探究、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体验内蒙民歌的独特美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多次采用提问、及时评价等方法及学生积极主动的才艺展示,多方位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学生反应强烈。

4、采用对比法、情景再现法、联系实际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4篇:音乐教案辽阔的草原

教学目标:

1.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感受蒙古长调民歌“诺古拉”润腔的独特风格。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情,感受无伴奏合唱中人声表现魅力和多声部效果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教学内容:

从音(歌曲牧歌)、诗(配乐诗朗诵)、画(山川草原)贯穿全文。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用舒展的声音演唱《牧歌》,并模仿一些简单的长调演唱方式和处理。

2.让学生由感*到理*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画(略)

1.画面导入,师生问好

2.(创设情景激发情趣)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草原旅行,从新疆来到蒙古领略草原风光。如果你来到蒙古,蒙族同胞会先跟你亲切地说“塔、赛白奴”,“您好”。请同学和我一齐说一遍。然后给你端来可口的奶茶,请你吃烤全羊,让你一饱口福。再带你去参加他们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还会带你去祭拜他们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陵。

3.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引导学生说出四大牧场)。

二音(主)

1.请同学描绘一下这两首歌曲所表现的画面(说得非常好)。那么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蒙古族)这两首歌曲是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牧歌》。它的*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2.讨论与思考:蒙古族哪种风格的民歌适宜舞蹈?

3.学唱《牧歌》及歌中“诺古拉”润腔的独特风格。

4.欣赏并了解无伴奏合唱《牧歌》。

三诗(略)

1.教师师范配乐诗朗诵《牧歌》。

2.学生参与,教师评价。

四学生实践及才艺展示

1.民歌与现代流行歌曲(课件)

2.你能唱几首民族风格的歌曲吗?

族会更相处得更融洽,民族会更团结。(下课)

第5篇:辽阔的草原音乐教案

单元课题名称

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

单元教学内容

1.唱歌:《牧歌》。

2.欣赏:《牧歌》《辽阔的草原》《我们的新毡房》《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万马奔腾》《金*的阿勒泰》。

3.学吹竖笛:《蒙古小夜曲》。

4.表演:《*的金山上》。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哈萨克族、藏族音乐的基本特点,感受音乐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草原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草原的情感。

2.学会演唱《牧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器乐曲《万马奔腾》,进一步了解内蒙民歌的风格特点。

3.欣赏哈萨克族、藏族的音乐,使学生了解草原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和特*。

4.初步掌握藏族舞蹈的特点。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2.培养正确的歌唱习惯,背唱《牧歌》。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美化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哈萨克族、藏族民歌的基本常识。

3.认识马头琴、冬不拉乐器的音*。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

听唱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与合作探究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比较法。

第6篇:《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内容:

1、唱歌教学:《牧歌》(民歌)。

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3、学吹坚笛:《蒙古小夜曲》。

教学目标:

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

3、学会用坚笛吹奏《蒙古小夜曲》。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第1、2小节与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四小节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

3、采用跟随录音比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旬接唱等方式进行。

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二)欣赏

1、《牧歌》

(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霍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2)播放录音。

(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声不同音*,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教师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图片)和对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2、《万马奔腾》

(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

(2)播放录音。

(3)参看教科书第33页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

(三)音乐表现──吹竖笛

1、画出这首乐曲的拱型旋律线。

2、了解这首小曲的节奏特点。

3、自己练习5分钟,看谁先学会,看谁吹得好。

4、以不同方式抽查。

5、鼓励学生创作一条相关旋律或长音,与之形成对比。

6、尝试着练习两声部的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