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调卮酒向人时》译文及赏析

发布时间:2024-03-17 12:13:29

千年调

辛弃疾

《千年调卮酒向人时》译文及赏析

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学人言语,未会十会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

译文

有些人就象那装满酒就倾斜的酒卮,处处是一副笑脸,见人就点头哈腰。他们最要紧的是唯唯诺诺,对什么事都连声说好。就象那筵席上滑稽对着鸱夷笑,它们都擅长整天旋转把酒倒。不管是寒是热,总有一味*调和其中,这就是那号称“国老”的甘草。

我年轻时常常饮酒任*,说起话来剔人总嫌执拗。这个和稀泥的处世哲学直到近来我才慢慢知晓。可惜我对那一套应酬语言,还没有学得十分巧妙。瞧他们真会讨人喜欢,活象那跟人学舌的秦吉了!

赏析

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辛弃疾经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被罢官的痛苦生活,这一年,他鞴免职后居住在江西上饶,这首词就是作者在这一时期写作的。由于他的好友郑汝谐(字舜举)的居所有一个小阁楼名叫“卮言”,由此,作者产生了写这首词的想法。

在词史上,这首词无论从内容还是艺术上来看,都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在此之前,词这种文学体裁大都不出抒情言志的范围,很少有作者用幽默、讽刺的笔调,来揭露、抨击丑恶的社会现象的。辛弃疾的这首词,用三种盛酒的器具、一种*材与鸟,形象、幽默而又辛辣地揭露、讽刺了当时朝廷中那些随人俯仰、趋炎附势、不以国事为重的官僚们的丑态。在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气氛下,辛弃疾从自己亲身经历中,深深感受到,在当时的官场与社会上,正直与阿谀、真诚与虚伪、有为与无能的斗争中,往往是那些唯上命是从,唯潮流是顺之徒,极尽阿谀逢迎、虚与委蛇之能事,反而攫取得一己之私利,欣然自得,了无愧*;正直、真诚,有为之士,却往往因坚持理想、节*,而受到排挤、打击。因此,他见友人第宅中有阁名“卮言”,便借题发挥,写成这篇绝妙文字。“卮言”,出自《庄子·寓言》:“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卮是古时盛酒的器皿。陆德明释文(引王叔之):“卮器满则倾,空则仰,随物而变,非执一守故者也。施之于言,而随人从变,已无常主者也。”词即借卮这一形象,来比喻那些没有固定信仰和主见,而俯仰随人、应声附和的人。接着以“然然可可,万事称好”补明前面的描写,一个笑容可掬,随着权势者的话语,点头哈腰,连称:“是、是,对、对,好、好”的可笑可憎的形象跃然纸上。“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滑稽”和“鸱夷”是两种酒器。“滑稽”,为流酒器,能转注吐酒,终日不已。“鸱夷”,一种皮制的酒袋,容量大,可随意伸缩、卷折。它们成天在酒席上忙乎不停,倒完酒又灌满,灌满又倒完,圆转灵活。这使人自然地联想起那些善于应酬,花言巧语之徒。“滑稽坐上”,即“坐(同座)上滑稽”,“更对鸱夷笑”,一个“笑”字,将物写活了,把那些如“滑稽”一般圆通自如而得意洋洋的小人的丑态,勾画了出来。“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仍然是以物喻人。“甘国老”,即中*甘草,其味甘平,能够调和众*,医治寒、热引起的多种疾病,故有“国老”之名。词人正是以此讽刺那些不讲是非原则,专和稀泥,欺世盗名的乡愿。

换头忽*词人自己,与上阕描述的丑类形成鲜明的对比。“少年使酒”,乃是一种愤激之语,无非是说自己年少气盛,借酒骂驾,不会察言观*,总是直来直去,不懂逢迎拍马,所以不讨人喜欢。“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这是词人在说反话,意思说,如今我才懂这个做人要随和合俗的道理,也想来学习这一套了,但毕竟又不是此中人,故而“未会十分巧”,始终学不到家。什么人才学得会呢?只有那些像学舌鸟一样专在附和权要上下功夫的人,才能精通此道呢。“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秦吉了”,一种能学人言语的鸟,又名鹩哥、八哥。此正是词人用以痛骂鹦鹉学舌小人的又一比喻。

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选取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来尽情描绘,多方比喻,辛辣讽刺,鞭挞世俗,达到了畅快淋漓的境地。词人于讽刺中又表现自己的节*和态度,故它不仅仅止于讽刺,自己的形象也显露了出来,起到了对比作用。这首词由于比喻生动、贴切,不仅增加了词的含蓄*,给人更多的联想,而且也增强了词的形象*与幽默*,于幽默、嘲讽之中,透露出作者的愤激之情与鄙夷之*。

第2篇:《饮酒》译文及赏析

导语:《饮酒》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的组诗作品,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了《饮酒》的译文及赏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饮酒》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饮酒》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渊明,一名潜。一说晋世名渊明,字元亮,入刘宋后改名潜。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陶征士诔)。浔阳柴桑人。晋代文学家,以清新自然的诗文著称于世。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及《桃花源诗》。

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实感受,影响唐代诗歌的创作。

第3篇:千年调宋词赏析

千年调

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

辛弃疾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

卮,古代圆形酒器,《史记·项羽本记》:“赐之卮酒。”卮言,随人意而变,没有主见的话。《庄子》《天下篇》:“以卮言为曼衍。”又《寓言篇》:“卮言日出。”唐成玄英疏:“夫卮满则倾,卮空则仰,空满任物,倾仰随人,无心之言,即卮言也。”陆德明释文引王叔之说:“卮器满即倾,空则仰,随物而变,非执一守故者也;施之于言,而随人从变,己无常主者也。”庄子是不讲是非的,所以说他的著作“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即随物变化,不带主观成见的话日出不穷,合于自然的分际。后人常用卮言,作为对自己著作的谦词。但词人辛弃疾是爱憎分明的,他不是谦谦君子。1185年,他首次落职在江西上饶闲居时,看到友人的住宅蔗庵有小阁题名为“卮言”,不知是学庄隐世,还是自勉谦慎。不论何义,词人都大不以为然,即借题发挥,讽刺南宋官场和社会上那种不讲是非,毫无廉耻,唯唯诺诺,曲意逢迎的势利小人,写成此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绝妙好词。

上片开头二句,借取卮酒的形象,揭示势利小人的丑态是,在人前满脸堆笑,一团和气,甚至低头折腰,拜倒身子。不用说,这“卮满则倾”的动态物质形象,是被拟人化了的,所以说它能“向人”献媚,能“和气”迎笑,还能折腰、拜倒,使我们联想到社会上那种没有骨头、没有气节、没有*守的市侩、政客、佞人的丑相。破题先点一个“卮”字,然后由卮而施之于言:“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这里化用《庄子》《寓言篇》中的话来抨击现实社会中某些人的嘴脸。《寓言篇》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乡愿、佞臣、市侩,似乎从这里找到了理论根据,唯唯诺诺,逢人说好,点头称是,取悦他人,图谋私利,而把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置之不顾,这就是他们最重要的升官发财的秘诀,词人的义愤和鄙夷之情,溢于言表。写了“卮言”,又联想到另外两种酒器,和一种中草*:滑稽,古代的流酒器,类似后代的酒过龙,能“转注吐酒,终日不已”鸱夷,古代皮制的口袋,用以盛酒,伸缩*大。《汉书·陈遵传》:“鸱夷滑稽,腹如大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颜师古注:“鸱夷,韦囊,以盛酒。”甘国老,即甘草,*材,有镇咳,祛痰,解毒等作用,能调和众*,医治多种疾病,又可做*、酱油等的香料,所以被称作“国老”。词人引譬连类,取以上两种酒器和一种*材,说是在酒席上,那“转注吐酒,终日不已。”的流酒器,对着能够随意伸缩、卷折的皮酒袋,发出了会心的微笑。而寒热随人,八面灵珑,专和稀泥,折中调和的,还有那被人称作“国老”的中*甘草;以物喻人,进一步挖苦了随人俯仰,哗众取宠的伪善者及其庸俗可鄙的内心世界。上片以三种酒器和一种中草*,拟人化地刻画了唯上命是听,唯嘲流是顺之徒的伪善者形象及其肮赃的灵魂。

下片写自己对此的切身体验和情感态度,写得曲曲折折,使人信服、认同。换头二句是愤激之词,说自己年少气盛,使酒任*,直言直语,不懂得随机应变,看人说话,使人感到别扭,不舒服。总之,不会迎合人说话,同所谓的“卮言”相径庭,背道而驰;实际上也即表明了自己那种是非分明的原则立场。接着说,“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他的意思是,阅历和见识多了,对社会风气和世态人情也增加了认识,直到近日才懂得这个随人说话,当和事佬的“道理”。然后用反话讽刺:“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也想鹦鹉学舌,随声附和,说一些“然然可可,万事称好”的话,但是学得并不十分精巧,远不如人家学得到家。结句紧接上文,一气贯穿:“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讽刺挖苦的锋芒直指“他们”、“秦吉了”。秦吉了,鸟名,鹩哥,也写作了哥,《本草纲目·禽部三》说它“能效人言”,李白诗:“安得秦吉了,为人道寸心。”《旧唐书·音乐志二》载:“岭南有鸟”,“笼养久,则能言,无不通,南人谓之吉了。”故亦称吉了,白居易诗:“始觉琵琶弦莽卤,方知吉了舌参差。”本篇词的结尾一针见血地指出,看他们这些学舌的吉了鸟,“学人言语”学得多么精巧,所以才能得到权贵人物的钟爱,把它们豢养起来,代人言语,供人欣赏。这是何等尖刻的讽刺,又是何等深刻的批判啊。

引譬连类和拟人化的写法,加强了本词的讽刺效果;既写世态,也写自己,两相对照,加大了批判的力度。笔锋幽默诙谐,同时又很辛辣,表现了十分鲜明的情感倾向。

第4篇:佳人译文及赏析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佳人”并非写实,只是一种寄托,可能是诗人自己的身影。虽时世艰难,多遭不幸,仍不愿入染浊流。

1、合昏:即夜合花。

2、修竹:长竹,与诗中“翠袖”相映。

译文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

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

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

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

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

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

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

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

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

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

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

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

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

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深寓生活哲理。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第5篇:硕人译文及赏析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译文

好个修美的女郎,麻纱罩衫锦绣裳。她是齐侯的女儿,她是卫侯的新娘,她是太子的阿妹,她是邢侯的小姨,谭公又是她姊丈。

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

好个高挑的女郎,车歇郊野农田旁。看那四马多雄健,红绸系在马嚼上,华车徐驶往朝堂。诸位大夫早退朝,今朝莫太劳君王。

黄河之水白茫茫,北流入海浩荡荡。下水鱼网哗哗动,戏水鱼儿刷刷响,两岸芦苇长又长。陪嫁姑娘身材高,随从男士貌堂堂!

注释

(1)硕人:高大白胖的人,美人。当时以身材高大为美。此指卫庄公夫人庄姜。颀(qí其):修长貌。

(2)衣锦:穿着锦衣,翟衣。“衣”为动词。褧(jiǒng窘):妇女出嫁时御风尘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风。

(3)齐侯:指齐庄公。子:这里指女儿。

(4)卫侯:指卫庄公。

(5)东宫:太子居处,这里指齐太子得臣。

(6)邢:春秋国名,在今山东邢台。姨:这里指妻子的姐妹。

(7)谭公维私:意谓谭公是庄姜的姐夫。谭,春秋国名,在今山东历城。维,其。私,女子称其姊妹之夫。

(8)荑(tí题):白茅之芽。

(9)领:颈。蝤蛴(qíuqí求其):天牛的幼虫,*白身长。

(10)瓠犀(hùxī户西):瓠瓜子儿,*白,排列整齐。

(11)螓(qín秦):似蝉而小,头宽广方正。螓首,形容前额丰满开阔。蛾眉:蚕蛾触角,细长而曲。这里形容眉毛细长弯曲。

(12)倩:嘴角间好看的样子。

(13)盼:眼珠转动,一说眼儿黑白分明。

(14)敖敖:修长高大貌。

(15)说(shuì税):通“税”,停车。农郊:近郊。一说东郊。

(16)四牡:驾车的四匹雄马。有骄:骄骄,强壮的样子。“有”是虚字,无义。

(17)朱幩(fén坟):用红绸布缠饰的马嚼子。镳镳(biāo标):盛美的样子。

(18)翟茀(dífú敌扶):以雉羽为饰的车围子。翟,山鸡。茀,车篷。

(19)夙退:早早退朝。

(20)河水:特指黄河。洋洋:水流浩荡的样子。

(21)北流:指黄河在齐、卫间北流入海。活活(guō郭):水流声。

(22)施:张,设。罛(gu孤):大的鱼网。濊濊(huò或):撒网入水声。

(23)鱣(zhān沾):鳇鱼。一说赤鲤。鲔(wěi委):鲟鱼。一说鲤属。发发(bō拨):鱼尾击水之声。一说盛貌。

(24)葭(jiā家):初生的芦苇。菼(tǎn坦):初生的荻。揭揭:长貌。

(25)庶姜:指随嫁的姜姓众女。孽孽:高大的样子,或曰盛饰貌。

(26)士:从嫁的媵臣。有朅(qiè怯):朅朅,勇武貌

赏析

阅罢《硕人》,这幅妙绝千古的“美人图”,留给人们最鲜活的印象,是那倩丽的巧笑,流盼的美目——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通篇用了铺张手法,不厌其烦地吟唱了有关“硕人”的方方面面,如第一章主要说她的出身——她的三亲六戚,父兄夫婿,皆是当时各诸侯国有权有势的头面人物,她是一位门第高华的贵夫人。第三、四章主要写婚礼的隆重和盛大,特别是第四章,七句之中,竟连续六句用了叠字。那洋洋洒洒的黄河之水,浩浩荡荡北流入海;那撒网入水的哗哗声,那鱼尾击水的唰唰声,以及河岸绵绵密密、茂茂盛盛的芦苇荻草,这些壮美鲜丽的自然景象,都意在引出“庶姜孽孽,庶士有朅”——那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的陪嫁队伍,那些男傧女侣,他们像庄姜本人一样,皆清一*地修长俊美。上述所有这一切,从华贵的身世到隆重的仪仗,从人事场面到自然景观,无不或明或暗、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衬托着庄姜的天生丽质。而直接描写她的美貌者,除开头“硕人其颀,衣锦褧衣”的扫描外,主要是在第二章。这里也用了铺叙手法,以七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犹如纤微毕至的工笔画,细致地刻画了她艳丽绝伦的肖像——柔软的纤手,鲜洁的肤*,修美的脖颈,匀整洁白的牙齿,直到丰满的额角和修宛的眉毛,真是毫发无缺憾的人间尤物!但这些工细的描绘,其艺术效果,都不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八字。

清人姚际恒极为推赏此诗,称言“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诗经通论》)。方玉润同意其“绝唱”之说,并指出这幅“美人图”真正美的所在:“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诗经原始》)。孙联奎《诗品臆说》也拈出此二语,并揭示出其所以写得好的奥窍:“《卫风》之咏硕人也,曰‘手如柔荑’云云,犹是以物比物,未见其神。至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则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直把个绝世美人,活活地请出来,在书本上滉漾。千载而下,犹亲见其笑貌。”在他看来,“手如柔荑”等等的比拟譬况,诗人尽管使出了混身解数,却只是刻画出美人之“形”,而“巧笑”、“美目”寥寥八字,却传达出美人之“神”。还可以补充说,“手如柔荑”等句是静态,“巧笑”二句则是动态。在审美艺术鉴赏中,“神”高于“形”,“动”优于“静”。形的描写、静态的描写当然也必不可少,它们是神之美、动态之美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基础,那么其搔首弄姿也许会成为令人生厌的东施效颦。但更重要的毕竟还是富有生命力的神之美、动态之美。形美悦人目,神美动人心。一味静止地写形很可能流为刻板、呆板、死板,犹如纸花,了无生气,动态地写神则可以使人物鲜活起来,气韵生动,*灵毕现,似乎从纸面上走出来,走进读者的心灵,摇动读者的心旌。在生活中,一位体态、五官都无可挑剔的丽人固然会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但那似乎漫不经心的嫣然一笑、含情一瞥却更能使人久久难忘。假如是一位多情的年青人,这一笑一盼甚至会进入他的梦乡,惹起他纯真无邪的的幻梦。在此诗中,“巧笑”、“美目”二句确是“一篇之警策”,“倩”、“盼”二字尤富表现力。古人释“倩”为“好口辅”,释“盼”为“动目也”。“口辅”指嘴角两边,“动目”指眼珠的流转。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像出那楚楚动人的笑靥和顾盼生辉的秋波,是怎样的千娇百媚,令人销魂摄魄。几千年过去了,诗中所炫夸的高贵门第已成为既陈刍狗,“柔荑”、“凝脂”等比喻也不再动人,“活活”、“濊濊”等形容词更不复运用,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却仍然亮丽生动,光景常新,仍然能够激活人们美的联想和想像。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原是六朝画家所总结出的创作经验,它也适用于其他艺术创造活动。此“阿堵”即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表现人物莫过于表现眼睛。不过“眼睛”应作宽泛的理解,它可以泛指一切与人的内心世界、人的灵*精神息息相关的东西,比如此诗中倩丽的“巧笑”。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也是以“永恒的微笑”获得永恒的魅力。总之,任何艺术创作都要善于捕捉与表现关键所在。一个“关键”胜过一打非“关键”。岂不闻:“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诗三百”是*古代最早的成熟的诗篇,这是它们的幸运,因为它们所表现的任何内容,它们用以表现内容的任何艺术手法,都具有开创*的意义,这首《硕人》也成为题咏美人文学作品的“千古之祖”。读者在汉乐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以及曹植《洛神赋》中,都可以看到“她”的芳踪。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名句,也总不免令人想起“她”的倩影。

第6篇:《酒箴》原文翻译及赏析

酒箴

两汉:扬雄

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而近危。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不得左右,牵于纆徽。一旦叀礙,为瓽所轠。身提黄泉,骨肉为泥。自用如此,不如鸱夷。

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常为国器,讬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由是言之,酒何过乎?

注释

瓶,古代汲水的器具,是陶制的罐子。

眉,边缘,和水边为湄的“湄”,原是一字。

醪(劳),一种有渣滓的醇酒。

臧,同“藏”。

纆(墨)徽,原意为捆囚犯的绳索,这里指系瓶的绳子。

叀(专)碍,绳子被挂住。叀,悬。

瓽(挡dàng),井壁上的砖。轠(雷),碰击。

提,抛掷。

鸱(痴)夷,装酒的皮袋。

滑(骨gǔ)稽,古代一种圆形的,能转动注酒的酒器。此处借喻圆滑。

《汉书》作“腹如大壶”。今从《北堂书*》、《艺文类聚》、《初学记》等书所引。

国器,贵重之器。

属车,皇帝出行时随从的车。

两宫,指皇帝及太后的宫。

经营,奔走谋求的意思。以上四句显然指那些帝王贵族的追随者。下文补足两句反语,以寓讥刺。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载在《汉书·陈遵传》中,为什么《陈遵传》中有这篇文章呢?原来陈遵有个好友张竦,与他的个*恰恰相反,陈遵嗜酒放纵,而张竦是个束身自好的人。扬雄的文章从字面上看去好象是歌赞酒器的,这正合陈遵的胃口。于是他引用来和张竦抬杠。其实扬雄的本意是谴责那些贪荣好利,趋炎附势的小人,而为高洁朴素的人抱不平。陈遵不过断章取义而已。有论者认为该作品是扬雄为讽谏汉成帝而作,在没有证据或新说出现之前,可称一家之言。

鉴赏

从表面看来,原文是说水瓶朴质有用,反而易招危害,酒壶昏昏沉沉,倒能自得其乐。读者如不能体会扬雄的本意所在,也会产生不良印象,因此,后来柳宗元又作了一篇,将扬雄的话反过来,从正面叙说,另成一篇很好的文章《瓶赋》。其实也是相反而适相成的。

乍一看,扬雄这篇典型的状物小赋,着力描述的是两种盛器的命运:水瓶质朴有用,反而易招损害;酒壶昏昏沉沉,倒能自得其乐。然而,请注意开篇那句话:“子犹瓶矣。”清楚地表明了作者的意图在借器喻人。扬雄其人患有口吃,不善言谈,但文名颇盛。他的这篇《酒箴》,用的当是曲笔,反话正说,语近旨远,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其良苦用心,无非是要谏劝世人:莫为酒惑,应近君子而远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