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钓台记》的文言文阅读题

发布时间:2024-03-14 23:14:4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游钓台记》的文言文阅读题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f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①卧游五岳,孙兴公②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

【注】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观看,自称卧游。②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暇问名,颔之而已颔:点头

b.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迫:靠近

c.如披草寻磴披:分开

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视:看待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①盍处一焉,以谢山灵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①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①以过七里滩,必予告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①而舟子固持不可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作者游历钓台,借助眼观、鼻嗅、舌品、耳闻,呈现出了其神游钓台的独特感受,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那里景象的喜爱之情。

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向船夫致礼,表示道歉,方继续前行,登山游览。

d.这篇文章豪放之中有婉约之致,秀丽之中有清新之韵,其文气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造境写境,浑然天成。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4分)

(2)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3分)

第2篇:《游钓台记》阅读理解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石铁*,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飓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

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其上更有异否?四际云物,何如奇也?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

【注】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观看,自称卧游。②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距可数百步可:大约b.如披草寻磴披:分开

c.微子言,不及此微:如果没有d.盍处一焉,以谢山灵盍:为什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组是

a.①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②蟹六跪而二螯

b.①日之夕矣,舟泊前渚②句读之不知

c.①呼舟子劳以酒②皆以美于徐公

d.①较诸二子,不多乎哉?②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3.下列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b.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c.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d.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4.作者没有走出船中一步,为什么说快矣哉,是游乎?(4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3分)

译文:

(2)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3分)

译文:

(3)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4分)

译文:

参考*:

1.d.盍:何不

2.d.a项,可是;表并列b项,取独;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用;认为d项,之于,兼词

3.c8.①作者虽然没有亲自登山,但对钓台却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的独特感受;②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只要你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因此作者有如舍船登上山巅,神游非常痛快。(每点2分)

4.(1)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点点头罢了。(计分点在第所及颔三字)

(2)不能勉强他,于是对这山行一个礼,船继续航行。(计分点在强致礼焉三字)

(3)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计分点在窃愧逮为之以及倒装句式)

第3篇:游钓台记文言文阅读练习

游钓台记(节选)【清】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①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②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③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④,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⑤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注释】①汉严先生: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他年少时就很有才气,光武帝多次召他为谏议大臣,他却婉拒并隐居富春江一带,终老于林泉间。②夙:向来,一直。③舣:停船靠岸。④磴:山路上的石阶。⑤云台:这里指朝廷。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⑴凡三百余里▲⑵清风徐来▲

⑶悉在下风▲⑷若尝登钓台乎▲

1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非不杰然卓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山中之景何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呼舟子劳以酒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16.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3分)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

17.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4分)

作者在“足不及游”钓台时,选择以“目游”、“鼻游”、“舌游”、“神游”、“⑴”钓台,游后真切地感叹道:“⑵”。其中“神游”时,作者将“⑶”比为“云台诸将相”,衬托了他对严子陵的⑷之情。

14.(4分)⑴总共⑵慢慢(地)⑶全,都⑷你

15.(3分)d

16.(3分)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

17.(4分)⑴耳游⑵噫嘻,快矣哉,是游乎!⑶群山⑷赞美(敬仰、仰慕)

第4篇:《游钓台记》文言文翻译

《游钓台记》是清代作家郑日奎的一篇散文。郑日奎(1631—1673),字次公,号静庵,贵溪(今属江西)人。下面是《游钓台记》文言文翻译,请参考!

原文: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得借先生以传,必奇甚,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由衢抵严,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余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觉有异,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邪?”曰:“然矣。”舟稍近,近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石铁*,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故曰:“峰也而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茜,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飘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思稍倦,隐几卧,而空蒙滴沥之状,竟与魂魄往来,于是乎并以梦游,觉而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之中景何若?其上更有异否?四际云物,何如奇也?”舟子具能悉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呼!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也。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作品译文

钓台在浙江东部,是东汉严子陵先生隐居的地方。先生的风度气节,映照千古,我素来仰慕他,很想能够游览一次(钓台)为快乐。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是游览。但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

我坐船从常山出发,一路总共三百多里,山水都有值得观赏的。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点点头罢了。只有叮嘱船夫当船经过七里滩时,一定要告诉我。过了一天,船在群山中航行,忽然看见云端两座山峰挺拔对峙,急忙呼叫船夫说:“这不是钓台吗?”船夫回答说:“这就是了!”迫近细看,人们所说的两台,实际是两座山峰。将峰称作台,是后人这么叫它的。两台东西对峙,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险峻的山岩就像高士站在一起,神态高傲。山峰上的树多是松树,疏疏落落各处种植,高低奇特各有形态;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又好像百多条游动的龙,水波流动,那样子好像要飞起来。山峰下面,严先生的祠堂就在那里。料想他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里,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

这山既奇特秀丽,环境又幽美,我就想要停船靠岸登上山去,可是船夫坚持不同意。不能勉强他,于是对这山行一个礼,船继续航行。于是我的脚不能够去游览而眼睛去游览了。低头抬头之间,阵阵清风慢慢吹来,说不出名字的香气,从四面山峰传来,那么我的鼻子也游览了。船夫说七里滩水质很好,尝一尝确实是这样,那么我的舌头也游览了。一会儿,随着船行进,山峰转过去,就望不到了。转身坐在船舱中,恍惚间好像离开船登上岸,像拨开草寻找石级,像整顿衣服站在最高处,向下俯瞰,群山排列,有的清秀沉静像文人,有的雄伟挺拔像武夫,非常像东汉云台众位将相,并非不杰出高超,觉得与严先生比较,却都处在下风了,这是我的精神游览了。思逐渐厌倦,靠着几案睡。而空蒙水滴的形状,最后与魂魄往来。于是乎都是以梦游。天*晚了,船停泊在前面沙洲。大家稍为安定,就叫船夫来,用酒慰劳他,详细询问他说:“你曾经登过钓台吗?山中的景*怎么样?”船夫全都能够回答,于是我的耳朵也一并游览了。啊呀,这次游玩真快乐啊!

有个客人笑着对我说:“您的脚没有走出船中一步,又在哪里游览呢?”唉,客人不曾听说过吗?从前宗少文躺在床上游历五岳,孙兴公在远处作《天台山赋》,都没有亲身到那地方。我现在所得到的,跟这两个人比较,不是显得多了吗?所以说: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客人说:“如果没有听您一番话,就想不到这些。虽然是这样,有少文的画,兴公的赋,您为什么不制作一篇文章,来答谢山的神灵呢?”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颇为奇特的游记。作者道经七里滩,并没有登钓台游览,但他写目游、鼻游、舌游、神游、梦游、耳游,善于变化想象,景物生动如画,引人入胜。

[《游钓台记》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第5篇:游钓台记文言文翻译

导语:作者游历钓台,借助眼观、鼻嗅、舌品、耳闻,呈现出了其神游钓台的独特感受,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那里景象的喜爱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游钓台记文言文翻译,欢迎借鉴!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石铁*,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飓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

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其上更有异否?四际云物,何如奇也?”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

【注】

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观看,自称“卧游”。

②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译文】

钓台在浙江东部,是东汉严子陵先生隐居的地方。先生的风度气节,映照千古,我素来仰慕他,很想能够游览一次(钓台)为快乐。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是游览。但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

我坐船从常山出发,一路总共三百多里,山水都有值得观赏的。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点点头罢了。只有叮嘱船夫当船经过七里滩时,一定要告诉我。过了一天,船在群山中航行,忽然看见云端两座山峰挺拔对峙,急忙呼叫船夫说:“这不是钓台吗?”船夫回答说“这就是了!”迫近细看,人们所说的两台,实际是两座山峰。两台东西对峙,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险峻的山岩就像高士站在一起,神态高傲。山峰上的树多是松树,疏疏落落各处种植,高低奇特各有形态;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又好像百多条游动的龙,水波流动,那样子好像要飞起来。山峰下面,严先生的祠堂就在那里。料想他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里,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

这山既奇特秀丽,环境又幽美,我就想要停船靠岸登上山去,可是船夫坚持不同意。不能勉强他,于是对这山行一个礼,船继续航行。于是我的脚不能够去游览而眼睛去游览了。低头抬头之间,阵阵清风慢慢吹来,说不出名字的香气,从四面山峰传来,那么我的鼻子也游览了。船夫说七里滩水质很好,尝一尝确实是这样,那么我的舌头也游览了。一会儿,随着船行进,山峰转过去,就望不到了。转身坐在船舱中,恍惚间好像离开船登上岸,像拨开草寻找石级,像整顿衣服站在最高处,向下俯瞰,群山排列,有的清秀沉静像文人,有的雄伟挺拔像武夫,非常像东汉云台众位将相,并非不杰出高超,觉得与严先生比较,却都处在下风了,这是我的精神游览了。天*晚了,船停泊在前面沙洲。大家稍为安定,就叫船夫来,用酒慰劳他,详细询问他说:“你曾经登过钓台吗?山中的景*怎么样?”船夫全都能够回答,于是我的耳朵也一并游览了。啊呀,这次游玩真快乐啊!

有个客人笑着对我说:“您的脚没有走出船中一步,又在哪里游览呢?”唉,客人不曾听说过吗?从前宗少文躺在床上游历五岳,孙兴公在远处作《天台山赋》,都没有亲身到那地方。我现在所得到的,跟这两个人比较,不是显得多了吗?所以说: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客人说:“如果没有听您一番话,就想不到这些。虽然是这样,有少文的画,兴公的赋,您为什么不制作一篇文章,来答谢山的神灵呢?”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

[游钓台记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第6篇:游丰台记阅读练习题

游丰台记

[清]方苞

丰台去京城十里而近,居民以莳花为业,芍*尤盛。花时,都人士群往游焉。余六至京师,未得一造观。戊戌夏四月,将赴塞门,而寓安之上党,过其寓为别。曰:盍为丰台之游?遂告嘉定张朴村、金坛王篛林、余宗弟文辀、门生刘师向,共载以行。

其地最盛者称王氏园,扃闭不得入。周览旁舍,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从者曰:止此矣!问之土人,始知初植时,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间厕,所以为异观也。其后居人渐多,各为垣墙篱落以限隔之。树木丛生,花虽繁,隐而不见。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久之始得圃者宅后小亭而憩休焉。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盖余数年中未有醼①游若此之适者。

余平生钝直寡谐,相知深者,二十年来凋零过半;其存者,诸君子居其半矣。诸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多者数年,少亦历岁移时,岂非事之难期而可幸者乎?然寓安之行也,以旬日为期矣。其官罢而将归者,则文辀也;事毕而欲归者,朴村也;守选而将出者,刘生也;惟篛林当官,而行且告归。计明年花时滞留于此者,惟余独耳。岂惟余之衰疾羁孤,此乐难再?即诸君子踪迹乖分,栖托异向,虽山川景物之胜什百于斯,而耆艾故人,天涯群聚、欢然握手如兹游者,恐亦未可多遘②也。因各述以诗,而余为之记。

(选自《方苞文选》,有修改)

[注]①醼:同宴。②遘:遭遇。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得一造观造:到,往

b.五*间厕厕:同侧,旁边

c.盖余数年中未有醼游若此之适者适:适意

d.即诸君子踪迹乖分乖:分离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属于直接表现丰台之游的一组是(3分)

①居民以莳花为业,芍*尤盛

②扃闭不得入

③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

④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间厕

⑤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

⑥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

a.①②③b.①④⑥c.③⑤⑥d.②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交代丰台地理位置、景观特点、出游时间与同游者姓名,并以寓安之问引出丰台之游。

b.作者与朋友先是一起赏花,然后在道旁老树下饮酒为乐,自由自在,直至傍晚依然流连忘返。

c.在写丰台游乐之后,第三段表达了人生聚少离多,良辰美景难常有的感慨,感情真挚动人。

d.本文语言古雅、精炼,无秾词俪语,句式参差错落;叙写真事,抒发真情,朴质无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3分)

译文:

(2)诸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3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