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言文的妙招

发布时间:2024-01-28 18:10:54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在各类考试时,这“理解基本内容”常常以翻译的题型出现,即将文言语句或小段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有些考生对此束手无策或不知如何入手,其实,文言文翻译是有法可循的:

翻译的总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言文的妙招

翻译的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通过这三步来完成的。即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其含意和用法;再将一个一个、一组一组词意,语意串连起来,形成句意;最后,把整个语句顺畅起来,亦即各词语间不连贯的使其连贯起来,不通顺的使其通顺起来。

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变”四法:

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

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

例如,将下面《寇准传》中的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寇准传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③。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

①准:寇准,北宋*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敬重。

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

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对于这一段行文的翻译,要先弄清一些词语的含义。

通过初读,文中的主要人物:张咏,又称“张公”“咏”;寇准,又称“寇公”“准”。

文中的地名:成都、陕(即:陕西)。这些词语都按原文或原义写出。

其余各词语的意思,依次如下:

“初”,即“当初”,“在”原义不变;

“闻”,“听说”;“入相”,即进入相府,译为:“当了宰相”;

“谓”,“对……说”;

“其”,“他的”;

“僚属”,“同僚们”;

“奇材”,同今义“奇材”;

“惜”,“可惜”;

“尔”,叹词:“及”,到,等到;

“出陕”,出京外任陕西地方官;

“适”,恰,正赶上;

自,从;

“罢还”,罢官还乡;

“供帐”,供设帷帐;

“为”,做;

“去”,离去;

“送之郊”,送他到市郊;

“何以”,以何,用什么;

“教”,教导;

“徐”,慢慢地;

“莫谕其意”,不明白他的用意;

“归”,回到府中;

“至”,到;

“谓”,说。

进行第二步、第三步,就是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并加以通顺。译文如下:

当初,张咏在成都(作官),听说寇准被拜为宰相,(就)对他的同僚们说:“寇准是个奇材,(只)可惜学术方面(有些)不足啊。”等到寇准出任陕西地方官,张咏(也)正好被罢官从成都还乡,寇准非常敬重地供设帷帐,并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张将要离去,寇准送他到市郊,问道:“(先生)有什么话要教导寇准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您)不可不读啊。”寇准并不明白他的用意,回来以后,拿出那《霍光传》读它,到“不学无术”一句,笑着说:“这是张公教导我啊。”

在这一段译文中,对原文的词语含义适当地现代语义选择,句内、句间作了串连,有些省略成分作了补足。从而使语义畅达,更符合作者的原义。这就是省略句的问题。

对于判断句,要加“是”,如“寇公奇材”,可译为“寇准是个奇材”。

对于倒装句,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来翻译,如“何以教准”句中“何以”就是“以何”,可译为“用什么”。

关于被动句,要按现代汉语习惯加“被”。如“闻准入相”,这是意义上的被动,可译为“寇准被任命为宰相”。

总之,文言语句、段的翻译,需要理解语句间的逻辑关系、语气关系,弄清实词含义、虚词作用,发现词类活用和通假,正确处理一些凝固的结构和文言句式。

但是,所有这些解题的技巧,都是建立在掌握文言知识,形成文言语感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平时多读多译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篇章是十分必要的,这既训练了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又领略了祖国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

第2篇:翻译文言文的妙招

文言文阅读一直以来都是语文考试的一大难点,如何才可以突破它,以一下妙招帮您忙!:

1、留(原词保留):

像古汉语中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2、换(古今词代替):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如:

①吾本布衣,汝亦黎民。

这里“吾”“汝”直接换为“我””你”;“布衣”"黎民”换为“百姓”即可。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这里“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

3、对(对应翻译):

主要包括通假字要解释为对应的通假本词的意义;一般词语最好翻译为一个包含此语素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语等。例如:

①商君佐之。这里的“佐”翻译为“辅佐”较好,帮助,辅助也可。

②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里的“游”翻译为“游玩”较好。

4、转(转词意译):

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运用比喻、借代(“秋毫”)等修辞用语,形象描绘的词语(“乞骸骨”、“山陵崩”)等,要根据语境转换词语,意译。

①上书乞骸骨:上书请求退休,回家养老。

②一旦山陵崩:万一有意外(有个三长两短,有个好歹)

③刎颈之交:成为能以生死相托的朋友。

④世无孔子:当世没有像孔子那样的智慧贤人

5、调(调整语序):

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语后置)以及固定句式,翻译时要调整过来。

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焦急,(这种品德)表现在哪里呢?】

②人或问之:“何为泣乎?”【为什么哭泣呢?】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能不易其志之缙绅】”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⑤惟将*之言是听。【惟听将*之言】

6、合(繁笔简合):

有些句子为了某些需要,故意用繁笔,翻译时只要译出意思即可。如: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解析】:有统一天下的心意(志向)。

7、分(语意分承):

有些特殊的句子,翻译时需要扩充,才能使语意丰厚。如:

①朝服衣冠【解析】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②怀敌附远,何招不致?【解析】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8、补(成分补充)

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根据语境要补出。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析】补出省略为:人不知(我)而(我)不愠,(我)不亦君子乎?

②审视之,短小,黑褐*,顿非前物。

【解析】补出省略为:(成)审视之,(虫)短小,黑褐*,(成)(觉得)(虫)顿非前物。

9、去(删除省略):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发语词(夫)、感叹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均可略去不译。

夫战勇气也。【解析】这里的“夫”可以删省。

10、套(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很常见,遇此情况可以套用翻译。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解析】这里的“无乃┅┅乎”就是固定句式,可以套用为:这恐怕(太晚了)吧!

第3篇:文言文翻译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在各类考试时,这“理解基本内容”常常以翻译的题型出现,即将文言语句或小段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有些考生对此束手无策或不知如何入手,其实,文言文翻译是有法可循的:

翻译的总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通过这三步来完成的。即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其含意和用法;再将一个一个、一组一组词意,语意串连起来,形成句意;最后,把整个语句顺畅起来,亦即各词语间不连贯的使其连贯起来,不通顺的使其通顺起来。

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变”四法:

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

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

例如,将下面《寇准传》中的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寇准传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③。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

①准:寇准,北宋*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敬重。

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

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对于这一段行文的翻译,要先弄清一些词语的含义。

通过初读,文中的主要人物:张咏,又称“张公”“咏”;寇准,又称“寇公”“准”。

文中的地名:成都、陕(即:陕西)。这些词语都按原文或原义写出。

其余各词语的意思,依次如下:

“初”,即“当初”,“在”原义不变;

“闻”,“听说”;“入相”,即进入相府,译为:“当了宰相”;

“谓”,“对……说”;

“其”,“他的”;

“僚属”,“同僚们”;

“奇材”,同今义“奇材”;

“惜”,“可惜”;

“尔”,叹词:“及”,到,等到;

“出陕”,出京外任陕西地方官;

“适”,恰,正赶上;

自,从;

“罢还”,罢官还乡;

“供帐”,供设帷帐;

“为”,做;

“去”,离去;

“送之郊”,送他到市郊;

“何以”,以何,用什么;

“教”,教导;

“徐”,慢慢地;

“莫谕其意”,不明白他的用意;

“归”,回到府中;

“至”,到;

“谓”,说。

进行第二步、第三步,就是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并加以通顺。译文如下:

当初,张咏在成都(作官),听说寇准被拜为宰相,(就)对他的同僚们说:“寇准是个奇材,(只)可惜学术方面(有些)不足啊。”等到寇准出任陕西地方官,张咏(也)正好被罢官从成都还乡,寇准非常敬重地供设帷帐,并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张将要离去,寇准送他到市郊,问道:“(先生)有什么话要教导寇准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您)不可不读啊。”寇准并不明白他的用意,回来以后,拿出那《霍光传》读它,到“不学无术”一句,笑着说:“这是张公教导我啊。”

在这一段译文中,对原文的词语含义适当地现代语义选择,句内、句间作了串连,有些省略成分作了补足。从而使语义畅达,更符合作者的原义。这就是省略句的问题。

对于判断句,要加“是”,如“寇公奇材”,可译为“寇准是个奇材”。

对于倒装句,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来翻译,如“何以教准”句中“何以”就是“以何”,可译为“用什么”。

关于被动句,要按现代汉语习惯加“被”。如“闻准入相”,这是意义上的被动,可译为“寇准被任命为宰相”。

总之,文言语句、段的翻译,需要理解语句间的逻辑关系、语气关系,弄清实词含义、虚词作用,发现词类活用和通假,正确处理一些凝固的结构和文言句式。

但是,所有这些解题的技巧,都是建立在掌握文言知识,形成文言语感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平时多读多译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篇章是十分必要的,这既训练了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又领略了祖国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

第4篇:定语从句翻译妙招

定语从句在翻译时都有哪些小技巧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定语从句是由一些关系代词或者关系副词引导的从句组成,用来修饰名词中心词。

personhaspiecedtogethertheworkedofhundredsofresearcheraroundtheworldtoproduceauniquemillenniumtechnologycalendarthatgivesthelatestdatewhenwecanexpecthundredsofkeybreakthroughanddiscoveriestotakeplace.

皮而森汇集了...生产出独特的千年历,这种千年历(它)能够...

定语的翻译要特别注意位子上的变化,即:如果是单词修饰名词就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和汉语的词序是一样的;如果定语太长,定语就要放在中心词的后面,这时就要注意断句,重复先行词,例如:

1.ihavethesameproblemasyouconcerningthelearningofenglish

在学英语的问题上,我和你有同样的问题。

2.shehasaperfectfigure.

她身材不错。

3.thisisindeedamostpressingproblem.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4.theonlyotherpeoplewhoknewthesecretwerehisfatherandmother.

别的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就是他的父母。

5.theeffectiveworkofmaintainingdisciplineisusuallyperformedbystudentswhoadvisetheacademicauthorities

有效的维持纪律通常是由一些学生来做的,而这些学生则负责给学校的领导提建议。

6.thenomadswhomadethesemarkingslivedbyhuntingadfishingduringthelasticeagewhichbeganabout35,00b.c.andendedabout10,000b.c.

作出这些刻记的游牧人,依靠狩猎和捕鱼生活在*河时代的晚期。这段时期大约始于公元前35,000年而结束于公元前10,000年。

7.forseveralhundredyears,caseshavebeenreportedofchildrenwhohavebeenrearedinthewildbyanimalskeptisolatedfromallsocialcontact.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已经有记载说,确实有被动物养大的与世隔绝的狼孩的存在。

另外,翻译成汉语时还要注意未省略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定语从句,翻译时所遵守的原则和上述的一样:

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8.heistheveryperson(whom)i’mlookingfor.

他正是我要找的人。

9.thisistheflexiblepolicythatourgovernmenthaspursuedconsistently.

这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灵活政策。

10.thosewhosefamiliescannotaffordboardandexpensescanbeallowedtoreceivescholarship.

那些家里提供不起食宿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学金。

11.thereareformsthatoccasionallyoccurwhichshouldnotbetaughttostudents.

有些形式是不能告诉给学生的。

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12.itookmr.johntothevillage,whereihadspentmycarefreechildhood.

我把约翰先生带到我度过无忧无虑童年的乡村。

13.istillrememberthetimewhenwestudiedinthesameuniversity.

我还记得我们一起上大学的日子。

定语从句的翻译可分为限制*和非限制*定语从句两种,翻译成汉语时不论是在语序方面还是重复先行词方面都有一定的讲究:

限制*定语从句的翻译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前置:

这种定语从句一般比较短,翻译起来比较方便,和汉语的词序完全一样,例如:

a.thisisthefinestweatherthatihaveeverseenthismonth.

这是这个月我所看到的最好的天气。

b.ourtwocountriesareneighborswhosefriendshipisoflongstanding.

我们两国是友谊长存的友好邻邦。

c.teachersgenerallylikethestudentswhoachievehighscoresintests.

老师通常喜欢考试中成绩好的学生。

d.他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人

heisnottheonewhowillgiveupeasily.

以上的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如果定语很短的话,我们可以把他象汉语一样放在中心词的前面。但是,有的时候,如果定语太长,读起来就不符和汉语的习惯,因此,往往要后置,重复先行词,这就是下面要提到的定语从句的“后置”问题,例如:

2.后置:

a.misersareoftenlonelyandobscuremenwhosewealthisrevealedonlyaftertheirdeath.

吝啬鬼经常是看起来年很孤单、不为人所主意,可他们的财富只有等到他们死了以后才暴露出来。

3.“综合*”的翻译法。

综合*”的翻译就是,翻译时不需要关系词,其中的关系完全靠上下文的意思来表现出来,例如:

a.thisistheplacewheretheaccidentoccurred.

这就是发生交通事故的地方。

b.thepersonwhodeliveredthelettertohimishisneighbor.

他的邻居把信交给了他。

c.thereisabigoaktreethatstandsjustinfrontofthevillage.

村子前面有棵大象树

d.mostofourpatientsweledanotherhumanbeingwithwhomtheycouldtalkopenly,honestly,andfranklyabouttheirtrouble.

大多数病人想找人坦率、诚实地倾诉他们的苦衷。

非限制*定语从句:

1.前置:

a.weneedachairman,inwhomeveryonehasconfidence

我们需要一个人人都信赖的主席。

b.theworldlywell-knownactor,whohadbeenillfortwoyears,meetthunderstormapplausewhenreappearedonthestage.

那个病了很多年的著名演员,一上台观众就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c.piccaso,whoseworksinspiredmanyartists,liveduntilhewasaripeoldage.

毕加索的作品曾鼓励了很多人,后来年纪很大时,作品也日趋成熟。

2.后置:

a.hedepositsalittlesumofmoneyinthebank,bywhichmeanshehopestodealwithanypotentialemergencyeasily.

我们每个月都在银行里存一些钱,这样,碰到有任何危机时,我们就可以应付了。

b.atablehasfourlegs,oneofwhichisbroken.

桌子有四条腿,其中的一条腿是坏的。

c.livinginthecentralaustraliandeserthasitsproblems,ofwhichobtainingwaterisnottheleast.

生活在澳大利亚中部有很多问题,其中取水还不算最艰苦的。

d.hedecidedtoresign,whichisthebestthinghecoulddounderthecircumstances.

他决定辞职,而这是他目前所能做的最好的事。

e.heislateforclasstoday,asisoftenthecase.

他今天迟到了,而这是经常的事。

3.省略先行词

这种句行就象前面讲的“综和*”翻译一样,直接把整个句子的意思讲出来,例如:

a.thetwouniversitiessignedanagreement,underwhichtheywouldexchangestudentsandscholars.

这两个大学,签定了协议,决定交换学生和学者。

b.hecaughtayoungsoldieringtothefarmhouse,whosefaceturnedpalefortoomuchlossofblood.

他看见一个士兵走进农舍,脸*因失血过多而苍白。

c.hepassedtheexam,whichcanbereadfromhisthelightonhisface.

我从他脸上就可以看出他已通过了考试。

d.hearrivedattherailwaystationintime,whichisexpected.

他果然准时到了火车站。

4.译成状语从句

有些作定语的句子听起来却有点象状语从句,因此翻译时可以将其译成状语似的从句:

a.youshouldtakeadvantageoftheopportunitytolearnenglishwell,whichisveryvaluable.(原因)

你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学习英语,这太重要了。

b.weexaminethequalityofourproducts,whichiswhytheyaresoreliable.(原因)

我们检验产品很仔细,因此产品都很可靠。

c.ineverbelievethestories,whichisappealing.(让步)

我从不相信他所说的故事,即使它很动听。

5.“as”引导的句子:

除了以上这些例子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由“as”引导的句子,翻译时可参考“as”的比较结构从句:

a.heisnotsuchasfoolashelooks

他并不象看上去的那么傻。

b.theywerenotsuchquestionsascouldeasilybedisposedof.

这些问题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处理好的。

c.itwasn’tsuchagooddinnerasshehadpromisedus.

这顿饭可没有她向我们说的那么好。

第5篇:顾悦妙喻文言文翻译

顾悦妙喻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文,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顾悦妙喻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顾悦妙喻,世说新语节选,顾悦①与简文②同年,而④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⑥先白?"对曰:"蒲柳③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⑤茂。"(出自《世说新语》)。

译文

顾悦和简文帝(司马昱)同岁,可顾悦的头发早白了。简文帝问:"你的头发为什么先白了?"顾悦回答:"蒲柳柔弱,到秋天叶子就落了;松柏坚实,越历经风霜越茂盛。"

简析

顾悦以蒲柳自喻,以松柏喻简文帝,简文帝听后大悦。顾悦之言虽有恭维之意,但令人深思:头发早白,是风霜太甚?人生也是这样啊,有的人发早白,有的人心早死。

字词解释

①顾悦:晋代名士,字君叔,今江苏武进人。

②简文:简文帝,名司马昱(公元320~372年),字道万。)(东)晋元帝少子。

③蒲柳:即水杨,枝叶易凋。

⑤弥:更加的意思

④而:但是

⑥何以:为什么

出自本文的成语——蒲柳之姿 古人常用“蒲柳之姿”自喻体质衰弱,是客套之言;亦用来暗喻韶华易逝、容颜易老。

[顾悦妙喻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第6篇:文言文翻译妙法有哪些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在各类考试时,这理解基本内容常常以翻译的题型出现,即将文言语句或小段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有些考生对此束手无策或不知如何入手,其实,文言文翻译是有法可循的:

翻译的总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通过这三步来完成的。即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其含意和用法;再将一个一个、一组一组词意,语意串连起来,形成句意;最后,把整个语句顺畅起来,亦即各词语间不连贯的使其连贯起来,不通顺的使其通顺起来。

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变四法:

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

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

例如,将下面《寇准传》中的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寇准传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③。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

①准:寇准,北宋*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敬重。

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

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对于这一段行文的翻译,要先弄清一些词语的含义。

通过初读,文中的主要人物:张咏,又称张公咏;寇准,又称寇公准。

文中的地名:成都、陕(即:陕西)。这些词语都按原文或原义写出。

其余各词语的意思,依次如下:

初,即当初,在原义不变;

闻,听说;入相,即进入相府,译为:当了宰相;

谓,对说;

其,他的;

僚属,同僚们;

奇材,同今义奇材;

惜,可惜;

尔,叹词:及,到,等到;

出陕,出京外任陕西地方官;

适,恰,正赶上;

自,从;

罢还,罢官还乡;

供帐,供设帷帐;

为,做;

去,离去;

送之郊,送他到市郊;

何以,以何,用什么;

教,教导;

徐,慢慢地;

莫谕其意,不明白他的用意;

归,回到府中;

至,到;

谓,说。

进行第二步、第三步,就是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并加以通顺。译文如下:

当初,张咏在成都(作官),听说寇准被拜为宰相,(就)对他的同僚们说:寇准是个奇材,(只)可惜学术方面(有些)不足啊。等到寇准出任陕西地方官,张咏(也)正好被罢官从成都还乡,寇准非常敬重地供设帷帐,并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张将要离去,寇准送他到市郊,问道:(先生)有什么话要教导寇准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您)不可不读啊。寇准并不明白他的用意,回来以后,拿出那《霍光传》读它,到不学无术一句,笑着说:这是张公教导我啊。

在这一段译文中,对原文的词语含义适当地现代语义选择,句内、句间作了串连,有些省略成分作了补足。从而使语义畅达,更符合作者的原义。这就是省略句的问题。

对于判断句,要加是,如寇公奇材,可译为寇准是个奇材。

对于倒装句,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来翻译,如何以教准句中何以就是以何,可译为用什么。

关于被动句,要按现代汉语习惯加被。如闻准入相,这是意义上的被动,可译为寇准被任命为宰相。

总之,文言语句、段的翻译,需要理解语句间的逻辑关系、语气关系,弄清实词含义、虚词作用,发现词类活用和通假,正确处理一些凝固的结构和文言句式。

但是,所有这些解题的技巧,都是建立在掌握文言知识,形成文言语感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平时多读多译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篇章是十分必要的,这既训练了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又领略了祖国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