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识泰山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01-28 17:44:12

【注音】yǒuyǎnbùshítàishān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东京禁*拳棒教头王进的父亲王升曾经棒打小流氓高俅。10年后高俅官至殿帅府太尉,直接管辖王进。高俅为报一棒之仇把王进抓来打一顿。王进连夜携全家逃到史家庄,史进有眼不识泰山,还是史父识英雄,让史进拜王进为师。

有眼不识泰山的故事

【典故】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

【释义】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自谦的客套话

【近义词】有眼无珠、视而不见

【成语例句】

◎他有眼不识泰山,真是一个见识短浅的人。

◎天老爷有眼不识泰山,故意跟蔡姆成他们作对,放岩泥后久不下,社员们就用抽水机抽岩洞的水出来救,可也没有见效,玉米苗一天天枯黄卷叶起来。

第2篇:用有眼不识泰山造句

1、他说:你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这是中华鲟啊!

2、前段时间,我们班举办了一场篮球比赛,小金兄弟有眼不识泰山,竟敢挑战我和汉子这对黄金搭档。

3、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过去了他以优异的成绩向所有人*了他们是有眼不识泰山!

4、张飞跑到机器人面前哭丧着脸说:俺有眼不识泰山得罪得罪了!

5、爸爸说:你们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这棵树桩做成盆景拿去卖,起码也要上千元以上。放在家里观赏也未尝不可。

第3篇:有眼不识泰山造句

【有眼不识泰山造句】

拼音:yǒuyǎnbùshítàishān

解释: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1、你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2、到如今你拿他当古董铺老板看待,真正有眼不识泰山了!”

3、他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连我们办公室主任都不认识。

4、小明有眼不识泰山的顶撞了校长。

5、他有眼不识泰山打了黑老大,结果被抓走了。

【扩展阅读:散文的概念】 

(一)文学体裁之一,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 

现代散文的主要形式是以抒情、叙事、论说为住。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二)散文的古今概况 

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next88)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和较强的抒情*,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 

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第4篇:有眼不识泰山造句

1、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过去了他以优异的成绩向所有人*了他们是有眼不识泰山!

2、廉颇(抱住蔺相如两腿泪流满面):蔺大人哪,老夫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呀!

3、爸爸说:你们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这棵树桩做成盆景拿去卖,起码也要上千元以上。放在家里观赏也未尝不可。

4、我小声嘀咕着:你咋不说81元呢?想欺骗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5、前段时间,我们班举办了一场篮球比赛,小金兄弟有眼不识泰山,竟敢挑战我和汉子这对黄金搭档。

6、他说:你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这是中华鲟啊!

7、哎哟!表哥大叫一声原来是一只有眼不识泰山的调皮大虾夹住了他的手。

8、我尊敬的森林主人,我老虎是有眼不识泰山请您饶吧!

9、张飞跑到机器人面前哭丧着脸说:俺有眼不识泰山得罪得罪了!

10、连讽刺我的同学们也敬佩地说:没想到你真有这个能耐,()当初我有眼不识泰山了。

11、昨天晚上我才发现自己既失职又有眼不识泰山。

12、我说你们真的是有眼不识泰山吗?

13、怪呢!都怪我有眼不识泰山,遇到*国家足球队的了!

第5篇:“有眼不识泰山”的历史典故

我们常说的“有眼不识泰山”,就是指长了眼睛,却没认出泰山。在生活中常常比喻眼力笨拙,见识浅陋,不识出众人才。据记载,关于这句俗语的来历有两个有趣的传说,而且都跟*建筑业的祖师爷鲁班有关。

【典故来历之一】

据民间老人讲,泰山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竹匠,曾经做过鲁班的徒弟。鲁班对徒弟要求极严,从不轻易放过他们的缺点。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鲁班十分珍视自己得来不易的声誉,为保持声誉,他建立了自己的管理制度,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

可是有一年,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因为技艺长进不大,而被鲁班辞掉了。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一次鲁班在集市上见到一批制作精巧的竹制家具,便想结识这个制造竹器的高手。于是,鲁班便向当地人打听制作这些家具的人的名字,当听说他就是被自己赶下山的泰山时大吃一惊。于是,鲁班对于当初错辞泰山的事很是惭愧,并且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典故来历之二】

据传说,鲁班婚后十年,一直在外做工,和他名叫泰山的儿子从没有见过面。泰山长大之后便去寻找父亲。

有一天,鲁班给一大庙堂上梁,围观者对其超人技艺赞叹不绝。突然一手拿雨伞,背着包袱的过路少年说道:“好是好,只是上得有点儿高。”

话毕,鲁班循声看去,只见这少年眉清目秀,仪表堂堂,气度不凡,心中暗暗吃惊,觉得这少年定会超过自己,不由一阵嫉妒,随手抄起一个木棍子掷去,正中少年头部,少年当即身亡。

过了几天,鲁班回家探亲,夫妻团聚,老婆问他有没有见到儿子泰山?不说不要紧,一提到这事,鲁班便想起了那个被自己砸死的少年。于是他便把那少年的事说了一遍。夫妻二人仔细核对相貌特征之后,鲁班才知那含冤死去的少年便是自己的儿子泰山,大叹一声:“唉!我有眼不识泰山!这眼瞎留着还有什么用呢!”

说吧,鲁班当即挖去左眼。从此以后,鲁班用一只眼干活,再也不嫉妒保守。

据说,后来的木匠为鲁班知错就改的精神所感动,为纪念鲁班,在检查木料曲直时总是闭起一只眼看,并流传至今。

第6篇:鲁班爷有眼不识泰山典故

鲁班是我国战国时期有名的能工巧匠。他姓公输名般,因为是鲁国人,“般”又与“班”同音,大家就惯称他为“鲁班”。鲁班只不过是个手艺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甚至把他的名字编成成语千古流传呢?这里讲两个小故事。

鲁班从小爱干木工活,因为他吃苦耐劳,心灵手巧,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木匠,不少人纷纷拜在他门下,成为他的徒弟。

一天,鲁班带领徒弟上山伐木,准备造房子。树干又高又粗,真是造房子的好材料。他们挥动斧子,“吭唷,吭唷”地叫着号子拼命地砍,干得汗流浃背,膀*腕麻,好半天,才砍倒三五棵树。

第二天清早,鲁班又带了众徒弟上山。他心里非常着急,爬山的时候,用力拉了一把野草,不料手被划破了,鲜血染红了手掌。

“咦,这野草叶子怎么会如此锋利?”他用嘴吮了吮手指,拉起野草叶子仔细看了起来。原来这种野草叶边长着又密又锋利的小尖齿。他用草在手上划了一下,果然又是一道口子。

“哦,想不到这些小利齿居然这么厉害!”他突然眼睛一亮,心中似乎悟到了什么,顾不得伤口疼痛,立刻下山。他来到铁匠铺,请铁匠试打了一段边缘有小尖齿的铁条,铁条两头安上木柄。他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块木材上一来一往地拉了起来,木头很快被一锯为二,既省力又省时。鲁班从生活实践中发明的这种工具,就是现在木工干活不可缺少的锯子。

鲁班自发明锯子尝到甜头以后,又开始动脑子琢磨起另一件事来:木材用锯子破开以后,表面毛糙不平,怎么才能使它光滑平整?这道工序历来不是用斧子削,便是用*子刮,十分费事。他反复研究,屡屡试验,终于又发明了一种新工具:在一块平整的木头中间嵌上锋利的*,在不平整的木材上来回推动,这种办法又省力又省时,木面刨得非常光滑,这就是“刨子”。

鲁班连续发明了锯子和刨子以后,前来投师学艺的人更是挤破了门槛,鲁班来者不拒,办起了木工作坊。有一天,他正在传授徒弟技艺的时候,发现徒弟泰山不按他设计的式样制作,刚开口询问,泰山就滔滔不绝地申辩,鲁班大为震怒,当即把泰山赶出作坊。

三个月后,鲁班去城邑办事,发现市场上有好几组精巧别致的家具,商贩们竞相购买。鲁班大为惊奇,上前一问,才知道是自己原来的徒弟泰山的杰作,鲁班后悔不迭,拍着脑袋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迪: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木匠干的是个手艺活,手艺活不能光凭力气,还要靠脑子;要有勇气在关公面前耍大*,去班门弄斧,弟子不必不如师,要敢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