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复习:出师表

发布时间:2024-03-09 14:47:05

摘录:

《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着名的*家、*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语文文言文复习:出师表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是臣子向君主陈述自己愿望请求的一种样式,多以议论、叙事为主。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8、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

9、思路剖析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理解*背诵: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愿望):当奖率三*,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奖率三*,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9)“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第2篇:文言文出师表练习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向宠,*行淑均,晓畅*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25.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先帝称之曰能诸葛亮之为相国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终于邦域之内

c.悉以咨之徒以有先生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⑶抚百姓()

⑷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⑵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29.[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2分)[来源:学*科*网]

参考*:

25.d(2分)

26.⑴彰显(显示)⑵痛心遗憾⑶安抚,抚慰⑷亲人(亲近的人)(4分)

27.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2分)

28.(4分)

⑴全部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队上下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点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2分)

⑵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2分)

29.示例甲文中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了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举荐一批忠臣良将,这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第3篇:《出师表》习题九年级语文

一、填空选择题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⑴涉罚臧否(     )

⑵中道崩租(     )

⑶以遗陛下(     )

⑷行阵和睦(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⑴以光先帝遗德(     )

⑵引喻失义(     )

⑶察纳雅言(     )

⑷*行淑均(     )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

⑴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⑵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⑶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佞人

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⑴《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

⑵《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⑶《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23题。

(一)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7、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⑴由是感激(     )

⑵遂许先帝以驱驰(     )

⑶故五月渡沪(     )

8、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委重任和。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10、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

六出七擒,五丈原前,

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

东和北拒,中*帐里,

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

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东和:。收二川:。

七擒:。北拒:。排八阵:。

(二)先帝虑汉、贱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贱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j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波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不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条劳,此进趋之时也。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

⑵故托臣以讨贼也(     )

⑶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

12、对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的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通熟,形容词

b、同谁,疑问代词

c、同怎么,疑问代词

d、同为什么,疑问代词

13、文中提出了蜀*北伐的有利条件,请找出有关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

14、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写到了哪两层意思?请概括回答。

(三)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士何及!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卒中往往语

b、非淡泊无以明志

c、先帝知臣谨慎

d、静以修身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

17、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8、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19、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三、写作

20、一个人每天都会遇到种种事情,许多事情会对我们的心灵、情感造成冲击、我们就有所感受。

请以感受为话题作文,自拟题目,写出你与众不同的感受。

要求:

1、文体不限;

2、字迹要清楚;

3、字数600字左右。

〖《出师表》*

一、填空选择题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⑴pǐ

⑵cú

⑶wèi

⑷mù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⑴发扬光大

⑵适宜、恰当

⑶正

⑷善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⑴d

⑵b

⑶c

4、c

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⑵苟全*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⑶受任于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b

二、阅读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感动、激动

⑵奔走效劳

⑶所以(因此)

8、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三顾茅庐临崩寄大事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10、

⑴六出:六出祁山

⑵七擒:七擒益获

⑶东和:东和孙吴

⑷北拒:北拒曹魏

⑸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⑹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二)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可是

⑵托付

⑶睡吃

12、c

13、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14、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

(三)

15、a

16、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7、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18、告诫儿子修身养*,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9、非治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4篇:《出师表》文言现象

导语:《前出师表》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下面是《前出师表》的文言现象,欢迎参考!

前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向宠,*行淑均,晓畅*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文言现象

通假字

①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选择。

古今异义

出句┃古义┃今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时候┃指四季中的秋季

诚宜开张圣听┃扩大┃指商店开始营业

引喻失义┃适宜,恰当┃正义,意义

陟罚臧否┃功过好坏┃表示否定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表示因果关系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指品质低劣、下流

猥自枉屈┃辱,有降低身份之意┃卑鄙下流

庶竭驽钝┃希望,期望┃众多

晓畅*事┃精通,熟练┃通顺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十分憎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感动激动┃意指激动感谢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袒和私心┃照顾私情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普通的百姓┃用布做的衣服

先帝知臣谨慎┃严谨而慎重┃小心慎重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眼泪┃鼻涕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或不效则治臣之罪┃任务(实现)┃效果

不宜异同┃不同┃1不;不一致。2引申为反对。3反对意见;异议。

当奖率三*┃激励┃奖励,奖品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速度快

后值倾覆┃失败┃倒塌

臣不胜受恩感激┃感慨激动┃感谢

一词多义

1.中

而中道崩殂(半,形容词)

宫中府中(内,里,中间,方位名词。下文“愚以为宫中之事”中的“中”同此)

2.道

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

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

3.分

今天下三分(分开,动词)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名词。读fèn)

4.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可是,转折连词)

然后施行(这样,指示代词)

5.遗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动词。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

以遗陛下(给予,动词)

6.有

若有作奸犯科(有,与“无”相对,动词。下文“有所广益”中“有”同此)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数词)

7.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

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动词)

8.明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形容词)

以伤先帝之明(英明,圣明,形容词)

9.行

然后施行(做,执行,动词)

*行淑均(品德,品行,名词)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队,名词)

10.能

必能裨补阙漏(能够,助动词。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

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才能,动词)

11.所

有所广益(……的动词,特殊的指示代词。下文“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中“所”均为特殊的指示代词,具体的指代对象可以从上下文来体会)

优劣得所(地方,处所,名词)

12.当

咨臣以当世之事(正在……的时候,介词。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

当奖率三*(应当,应该,助动词)

13.任

受任于败*之际(任用,委任,动词)

则攸之、祎、允之任(责任,职责,名词)

14.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副词)

临表涕零(面对。动词)

15.效

恐托付不效(实现,副词。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责任,名词)

16.言

进尽忠言(话,言论,名词。下文“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中“言”同此)

不知所言(说,动词)

17.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于)

受命以来。(表限定)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因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用)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为)(用来)

18.为

俱为一体(是)

众议举宠为督(担任)

19.臣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臣子)

先帝知臣谨慎(自称,我)

20.良

此皆良实(形作名,善良的人)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贤良)

21.于

还于旧都(到)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苟全*命于乱世(在)

22.所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表原因,...的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以所,用这些来)

23.益

有所广益(好处)

至于斟酌损益(兴办,增加)

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

亲、远:形容词做动词。

亲,亲近。远,疏远。

2.苟全*命于乱世。

全:形容词做动词,保全。

3.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奸:形容词做名词,奸邪的事。忠善:形容词做名词,忠善之事。

4.此皆良实。

良实:形容词做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5.优劣得所。

优劣:形容词做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6.攘除奸凶。

奸凶:形容词做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7.陟罚臧否。

臧否:形容词做动词,评论人物好坏。

8.以光先帝遗德。

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9.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毛:名词作动词,长草木(暗指荒凉)

五月:名词作状语,在五月

10.恢**士之气。

恢弘: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发扬

11。北定中原。

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北上

12。恐托付不效

托付:动词作名词,托付的事情

1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忠:形容词作动词,对……尽忠

14。志虑忠纯

虑:动词作名词,心思

15.驽钝

驽:劣马钝:不锋利的*

这里指平庸的才能,是诸葛亮的自谦之词

[《出师表》文言现象]相关文章:

第5篇:出师表后出师表文言文试题

阅读以下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4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①。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以进趋③之时也。

(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

9.填空。(2分)

这两段文字都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除蜀国外,另两国是

与;文中的先帝是,陛下指。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恐托付不效()②臣非不自惜也()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④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②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译文:

12.甲、乙两文都提出了蜀*北伐的有利条件,分别找出有关句子。(2分)

甲文中的有关句子:

乙文中的有关句子:

13.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都写到了哪两层意思?分别概括回答。(2分)

答:

参考*:

9.魏吴刘备刘禅10.①奏效,实现②爱惜③把④所以

11.①这就是我报答先帝并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②我接受任命以后,睡觉不安稳,吃饭无滋味。1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13.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

第6篇:出师表语文教案

教学要点:

一、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和借鉴意义。

二、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了解课文中的几种判断句式。

四、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五、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三、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二、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写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诸葛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题解: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家、*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主要措施有:

(1)与吴国通好;

(2)加强内政建设;

(3)平定南方叛乱。

三、生字、重点词

1、给生字注音:

cúhóngfěizhìpǐbìquēgǒuwěi

殂弘菲陟否裨阙苟猥

sùnǔrǎngjiùzōuyīzītu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