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07 12:19:31

(一)

由于台风的影响,直到昨天天才放晴,寻访小动物也就在这两天充分的展开了。对这节课我的具体处理是:简化课堂讨论;给孩子们更多体验的时间!因为孩子们已经对动物单元盼望已久,所以一上课我就直指课时目标:去校园里寻访小动物。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立刻组织交流:在寻访小动物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做好哪些事情?上面的这些内容在10分钟之内解决了,留给孩子们15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分散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最后花10分钟时间到教室里整理交流记录,并完成作业本内容。整节课下来,整体效果非常的理想!孩子们很开心,记录情况也不错!今天吃中饭时和几个班主任有一段交流,他们都说现在教师里都刮起了小动物风潮。蜗牛、蚯蚓、蚂蚁等已经在教室里蔓延……有一个班主任还布置了相关的日记任务!但也从一些班主任的口中听出了反感!如:上课都没心思了,整天惦记着你的玩意;教室里变脏了,很恶心等。动物单元——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单元,孩子们的积极*根本不用担心,但班主任老师是否支持将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如果能够取得班主任老师的配合,那将事半功倍!

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范文

(二)

新的科学课程理念,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开放空间。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及学生情况,寻找有价值的切入点,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再创造,沿着不同方向,最终让学生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科学态度、情感等多元目标,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一课,是《动物》单元中的内容。以寻访作为话题,鼓励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去亲近,去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教学重点在于尽可能地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孩子们动脑筋,相出自己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设计《寻访小动物》一课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实地观察探究,在“看”的基础上,有目的寻访,有意识开展自己活动,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以学生自主为核心,以一个个连续有结构的活动为主线,体现一个动态的过程,促进学生在实地寻访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有关小动物的直接认识,对“新”的寻访活动过程产生深刻的体会。

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想象活动需要做哪些准备,可能会碰到什么问题,根据其发现,提出问题,并确定研究的主题。在分小组研讨研究方案后,进行集体交流、互相提问,并倾昕他们的意见。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包括进行交流,参与评议,对他人研究的方法、结论提出质疑,并乐于互相合作。这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希望是走出教室,到真实的环境地中去探究,去发现,且迫切希望他们自己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对于和小动物们的相处,孩子们是有经验的,且在我们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在平时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玩过小动物,但他们的活动是无意的,不随意*十分明显,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上,对“怎样去观察”这样的问题,缺泛必要的思考。

活动“想想观察和调查方法”在引导、启发孩子们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这也对孩子们实地观察,调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回忆、想象的过程中隐含了对“观察、调查活动注意事项”的适当思考。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关注热点越集中,越能体现互相合作、交流,且质疑的水平有所提高,而研究的方法也逐渐多样化,可行*也逐步增强,更趋完善,对问题的研究也更加透彻。

第2篇:《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

10月11日,临时被通知12日下午第二节课校长要听课,不想刻意去选择容易探究的教学内容或者是比较成熟的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进度,刚刚好要开始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决定就上一堂家常课。

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

1.动物具有多样*.

2.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3.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确定情感态度的目标:

1、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

2、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堂课有了清晰的教学目标后,再实施起来就会思路明确了。这个班级的课堂纪律有些热闹,为了能够让他们把高涨的情绪变为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我首先问他们想不想看电影啊?在校园里整天都是学习,怎么可能有机会看电影呢?所以能有可以看电影的机会,当然是格外的珍惜了,再调皮的孩子也是孩子,抓住了他们的这一心理,当我的问题一抛出,以前拖拉的课前准备,东倒西歪的坐姿,找不到的科学书,作业本,喧闹的课堂,等等问题,全部都消失了,一个崭新的课堂让我和听课的老师(包括班主任)都很吃惊,完全不需要大声的呵斥或采取惩罚措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电影观赏前,我故意强调,要仔细看哦,等下老师是有问题要提问的,却并不说出要问的问题,这样就使得孩子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需要特别认真,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因为老师的问题是个悬念。(观看的电影是昆虫总动员)6分钟的观看结束后,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完全进入了课堂教学中来。但是,为了防止喧闹的场面再次出现,我又一次吊起他们的胃口。好看吗?喜欢看吗?如果这节课表现好的话,下次还是会奖励你们看的。听课的效果自然就出来了,问题就随之出来,在刚才的电影中,你观察到几种动物?由于看的特别认真,自然能够轻而易举的回答,即使有遗漏,很快就被补充完整了。

接下来对第一单元的内容稍做回顾,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第一单元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学习可以采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

有两个环节没有处理好:

1.让学生列举在秋天里看到过的动物(是看到过的,不是想当然的),提示,可以是天上飞的,可以是地上跑的,可以是水里游的,也可以是土里藏的。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分类的方法,可以根据动物的体型大小来分成大动物和小动物,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要观察的是小动物,同时为后面其他的分类方法做铺垫,结果学生说出的都是小动物,浪费了9分钟时间,其实可以补充一句话:老师发现同学们说出的动物都很小,有没有同学看到一些大的动物呢?就不至于叫那么多同学来举例了。教学的机智还不够。

2、出示校园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环境,再次让学生去猜测,可能会观察到什么动物,有重复,又浪费了时间。这两个环节的时间稍多,导致后面的观察活动时间很紧张。回到教室来不及汇报和整理。

本节课的整体思路是:

1、电影的观看,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学习的积极*,同时能够利用学生爱看电影的心里来管理课堂纪律。

2、对比第一单元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知识,强化和渗透学习方法。

3、通过熟悉的校园环境来观察学习,增强学生对校园环境的爱护意识。同时渗透教学目标,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动物的生存和植物一样,都需要一定的环境。

4、指导学生观察注意事项。①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②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③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明确观察调查的方法:

①作一个简单的调查记录,注明发现地点,观察到的动物。

②不知名的动物如何记录?可以画,可以描述它的身体特征。

③如果动物较小,看不清楚,可以借助放大镜。

④观察时动作要轻,可采用分步观察的方法,以免惊扰了小动物。

5、整队分组,观察。在观察活动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还没学会如何传课件。所以课件不能上传分享。

第3篇:小学科学《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范文

执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寻访小动物》时,我与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一道在植物园仔细寻找,一名同学惊奇的发现一个奇特的小动物,为了不打扰它,我在离它一米外给它拍了照,我们把它暂时列入不知名虫子系列,我鼓励大家帮忙找回它的真实姓名,并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

有的同学回家翻阅资料,有的同学跑图书馆,有的同学到附近的书店,有的同学上网查询,有的同学甚至动员家庭所有成员参与。

第二天早上,同学们将收集的资料交到我手中,有手抄的、有复印的、有打印的,也有将网上查询的图片拷贝给我的。综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我们终于找回了它的真名──马陆。

马陆*喜*湿,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土块、方块下面,或土缝内,白天潜伏,晚间活动危害。马陆受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马陆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马陆的卵产于草坪土表,卵成堆产,卵外有一层透明粘*物质,每头可产卵300粒左右。在适宜温度下,卵经20天左右孵化为幼体,数月后成熟。马陆1年繁殖1次,寿命可达1年以上。马陆约有一千多种,生活于*植物上并以其为食,有的也为害植物,少数为掠食*或食腐肉。

同学们兴奋,我也由衷高兴。为不知名的小虫找回真实姓名其实就是一种学习和探究过程,过程的探究才是最宝贵的,给人的记忆也是最深刻的。

第4篇: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优秀范文

由于台风的影响,直到昨天天才放晴,寻访小动物也就在这两天充分的展开了。对这节课我的具体处理是:简化课堂讨论;给孩子们更多体验的时间!因为孩子们已经对动物单元盼望已久,所以一上课我就直指课时目标:去校园里寻访小动物。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立刻组织交流:在寻访小动物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做好哪些事情?上面的这些内容在10分钟之内解决了,留给孩子们15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分散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最后花10分钟时间到教室里整理交流记录,并完成作业本内容。整节课下来,整体效果非常的理想!孩子们很开心,记录情况也不错!今天吃中饭时和几个班主任有一段交流,他们都说现在教师里都刮起了小动物风潮。蜗牛、蚯蚓、蚂蚁等已经在教室里蔓延……有一个班主任还布置了相关的日记任务!但也从一些班主任的口中听出了反感!如:上课都没心思了,整天惦记着你的玩意;教室里变脏了,很恶心等。动物单元——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单元,孩子们的积极*根本不用担心,但班主任老师是否支持将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如果能够取得班主任老师的配合,那将事半功倍!(二)

新的科学课程理念,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开放空间。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及学生情况,寻找有价值的切入点,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再创造,沿着不同方向,最终让学生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科学态度、情感等多元目标,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一课,是《动物》单元中的内容。以寻访作为话题,鼓励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去亲近,去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教学重点在于尽可能地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孩子们动脑筋,相出自己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设计《寻访小动物》一课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实地观察探究,在“看”的基础上,有目的寻访,有意识开展自己活动,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以学生自主为核心,以一个个连续有结构的活动为主线,体现一个动态的过程,促进学生在实地寻访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有关小动物的直接认识,对“新”的寻访活动过程产生深刻的体会。

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想象活动需要做哪些准备,可能会碰到什么问题,根据其发现,提出问题,并确定研究的主题。在分小组研讨研究方案后,进行集体交流、互相提问,并倾昕他们的意见。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包括进行交流,参与评议,对他人研究的方法、结论提出质疑,并乐于互相合作。这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希望是走出教室,到真实的环境地中去探究,去发现,且迫切希望他们自己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对于和小动物们的相处,孩子们是有经验的,且在我们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在平时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玩过小动物,但他们的活动是无意的,不随意*十分明显,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上,对“怎样去观察”这样的问题,缺泛必要的思考。

活动“想想观察和调查方法”在引导、启发孩子们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这也对孩子们实地观察,调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回忆、想象的过程中隐含了对“观察、调查活动注意事项”的适当思考。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关注热点越集中,越能体现互相合作、交流,且质疑的水平有所提高,而研究的方法也逐渐多样化,可行*也逐步增强,更趋完善,对问题的研究也更加透彻。

第5篇: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范文

《寻访小动物》是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中的第一课,是观察小动物的第一课,这课是开启动物观察的第一课。这一课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动物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你所知道的动物,学生的发言是很积极的,对于出示的动物图片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动物的名称,并能简单对它进行描述。本课的课题中有寻访两个字,这节课中的一个环节,就是组织学生在校园里德大树周围、草丛里、花坛里进行观察和调查,实地去寻访一些小动物,学生听到这个活动内容兴致很高。

在寻访的时候,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在调查之前,我特别给出了一些注意点,如:爱护小动物;观察的时候做好记录;爱护校园的环境;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活动中学生寻找小动物的积极*是很高的,兴趣很浓,虽然最近温度的骤降对校园动物的数量是有影响的,但一点都没有影响到学生寻访的那份热情。但是,当学生拿到放大镜进行观察的时候,个别的学生把提出的注意点统统都抛之脑后了。有的学生忘记了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有的学生对小动物的栖息地造成了损坏;有的学生对校园的植物造成了伤害;有的学生只观察了,但是没有记录。这些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让我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很好的组织好学生活动,带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三年级的学生这学期才刚刚开始接触科学这门课程,关于科学的学习方式,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需要慢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需要分工合作,把任务分派到组内每位成员,让每位成员都有任务,这样集中精神,能顺利的完成任务。为了更好的认识校园中的动物,在学生发现小动物的时候,我在旁就举起相机,把它拍下来。一是可以集结全班的寻访结果,让学生能加深对动物的印象。二是对一些不知名的动物,可以再进行辨认。当然在学生寻访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动物的观察能力是值得表扬的。我学生寻访的时候,我是穿行在各个小组之间,这时候恨不得有分身啊!这是我在教授这堂课的过程中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的改进提高。

第6篇:小学科学《寻访小动物》的教学反思

执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寻访小动物》时,我与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一道在植物园仔细寻找,一名同学惊奇的发现一个奇特的小动物,为了不打扰它,我在离它一米外给它拍了照,我们把它暂时列入不知名虫子系列,我鼓励大家帮忙找回它的真实姓名,并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

有的同学回家翻阅资料,有的同学跑图书馆,有的同学到附近的书店,有的同学上网查询,有的同学甚至动员家庭所有成员参与。

第二天早上,同学们将收集的资料交到我手中,有手抄的、有复印的、有打印的,也有将网上查询的图片拷贝给我的。综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我们终于找回了它的真名──马陆。

马陆*喜*湿,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土块、方块下面,或土缝内,白天潜伏,晚间活动危害。马陆受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马陆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马陆的卵产于草坪土表,卵成堆产,卵外有一层透明粘*物质,每头可产卵300粒左右。在适宜温度下,卵经20天左右孵化为幼体,数月后成熟。马陆1年繁殖1次,寿命可达1年以上。马陆约有一千多种,生活于*植物上并以其为食,有的也为害植物,少数为掠食*或食腐肉。

同学们兴奋,我也由衷高兴。为不知名的小虫找回真实姓名其实就是一种学习和探究过程,过程的探究才是最宝贵的,给人的记忆也是最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