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信任度企业文化的探索*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05 23:49:46

在当前企业文化环境研究中,高信任度的企业文化已成为研究焦点。本文从道德和诚信的视角,在对企业道德传统的建立过程及重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企业道德传统的措施,以建立高信任度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道德传统、道德记忆、家庭氛围、人力资源。

浅谈高信任度企业文化的探索*发展

近年来enron、tyco、world-等公司出现的丑闻和日益泛滥的管理渎职现象使得员工越来越不信任组织和企业的领导者。这些事件的频繁发生充分反映了现阶段企业组织存在着道德、诚信危机,缺乏高信任度的组织文化氛围,而企业文化中的诚信、道德等优良品质是建立高信任度组织环境的基础。本文试图从道德、诚信的视角,对如何建立高信任度的企业文化进行探索,同时分析了道德传统的建立过程及其重要*,并提出建立和发展道德传统的必要措施。

道德传统的内涵及意义

美国学者stevenp.feldman在《moralmemory:whyandhowmoralpaniesmanagetradition》(2007)一文中认为,道德传统(moraltradition)包含着两个观点,一个是道德记忆(moralmemory)一个是道德文化(moralculture)。

道德记忆是企业以往道德的积累和沉淀的过程。道德文化是道德的一个共享系统,它要求雇员、顾客、竞争者和所有其他的股东彼此相互理解和信任,从而使商业关系活动更加健康地发展。没有一定的道德文化,商业活动是不可能实现的。道德传统是道德传递和接收的一个链条,是企业必须要记住的传统,需要在企业中得到贯彻执行,并将其长远保持下去,这对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忆是企业传统的内在核心,传统是企业文化的内在核心,只有将企业的道德传统延续下去,企业文化才能更加鲜活、富有生命力。致力于增加组织信任度、改善自身道德行为及文化的企业,需要研究一下道德记忆和道德传统,这是组织在社会和文化的更新过程中保持以往文化和传统的有效机制。同时,传统对于道德的约束也是特别重要的,因为经常变动的道德约束是肤浅且不可靠的,有必要用道德传统进行约束。长久以来,许多企业试图通过定义道德价值观,制定道德准则,开一个道德方针会议,能改善公司的道德行为,快速创造一个满意的道德文化。但道德文化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不断地重新陈述,需要再坚持和再更新,否则已有的道德文化也将很容易地被破坏或丢弃。

第2篇: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必要*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在发展中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等措施,促进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而要想实现以上目标,构建拥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是关键。鉴于此,本文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入手,对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展开了探讨,最后有针对*的提出了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以期对我国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核心竞争力;增强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不仅需要面对国内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同时还需要面对*市场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企业发现,在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企业独特的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展开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

近年来,企业发展中需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在发展中,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并在产品功能上实现创新,才能够加大市场份额,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在积极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对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企业创新能力是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在日常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才能够呈现出较强的活力。现阶段,人类文明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这更要求企业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创新精神,来迎接更高的挑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能力和指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知识方面,在创新知识、管理于产品的基础上,更有效的迎合消费者的个*需求,从而提升自身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而企业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意识都源于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的建设力度,才能够挖掘职工创新潜力,促使其在积极主动参与工作的过程中,实现技术和理念的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最终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二者相互联系。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各个组成要素当中,企业文化是最为基础和关键的要素之一。这一文化的建设,是构建、维持以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然而,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延展*、价值型以及稳定*等是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对于促进企业的健康、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在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培育的过程中,必须以企业文化为基础。

2.二者相互作用。首先,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发挥着保障作用,职工在长期受到企业健康文化熏陶和影响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这一价值观同企业整体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当职工的价值观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过程中,职工的行为也将发生变化,最终改善职工在工作岗位中的表现;其次,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知识、产品以及核心竞争力技术是在拥有共同价值的企业文化中形成的。企业发展中,精神智慧的代表就是企业文化,能够作为原动力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二者在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够促使企业在市场环境中产生较强的竞争优势。所以,现阶段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应用这一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整体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通过强化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生产力。企业文化的特点可以通过物质形态所反映,而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设施是企业物质文化的两个组成部分。在企业的硬件设施中,不仅需要为职工构建一个优质的办公环境,还应当努力提升产品的质量和*能。这些硬件设施也可以充分说明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所追求的文化。而在优质的工作环境中,职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都有所提升,也能够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中更加尽职尽责,在全身心投入到生产当中以后,对于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在强化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生产力,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通过强化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向心力。在企业整体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精神文化。企业通过构建精神文化,可以对职工思想上和精神上进行引导,促使其价值观逐渐同企业价值观达成一致。这是因为,企业价值观念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软件”中,包括职工的职业道德、企业道德以及企业精神等,以上因素可以对职工群体意识进行充分的反映。事实上,企业精神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新时期,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加大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力度,从而努力挖掘职工潜力,在独特的企业精神文化基础上,企业将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而职工在长期的工作中,受企业精神文化的影响,将形成一种特定的行为方式,为更快、更好的完成企业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通过强化企业行为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战斗力。在企业文化中,行为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该文化是企业职工长期工作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作风、理念和制度,是企业重要的精神财富。企业职工日常工作中的行为以及言语,将直接影响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是企业价值观的直接反映,可以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开拓创新、诚实守信等行为进行充分的体现。同时在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企业的行为文化进行充分的应用。在对企业价值观进行体现的过程中,职工是否拥有正确的行为是关键衡量因素之一,如果职工行为规范程度较低,将直接影响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同时降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通过以人为本理念提升企业凝聚力。近年来,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要想实现创新,就必须依靠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成为人才之间的竞争。因此,新时期,在积极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在企业文化中有效融入以人为本理念,将职工作为企业经营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和关键。企业经营者必须通过以人为本理念,切实从职工的角度出发,尽最大能力满足职工的各种个*化合理要求,才能够促使职工在工作中更加尽职尽责,将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为企业技术、文化以及精神等方面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必须做到尊重职工,切实从职工的需求角度出发,努力提升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最终达到凝聚人心、形成较强凝聚力的目标。而这一过程中,企业也能够更好的吸引人才,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面对国内外市场经济中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必须从提升自身凝聚力、创新力和生产力等方面入手,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才能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这一过程中,企业的文化建设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现阶段,企业在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以人为本理念建设的过程中,能够提升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并增强企业产品的创新*,最终从根本上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作者:李卫东单位:中铁九局六公司

参考文献

[1]刘静.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j].商业时代,2013(27):79-80.

[2]刘啸.企业文化到核心竞争力的三个阶段和两次升华[j].*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0-64.

[3]苏勇,张挺.论企业文化在塑造核心竞争力诸因素中的核心地位[j].上海管理科学,2014(6):48-49.

[4]徐向农,胡斌.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作用关系的*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12(3):57-60.

第3篇:浅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再探索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成为企业界实践探索的重点,而且已成为学术界理论探究的热点,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然而,由于人们对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够科学,对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把握不够准确,对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所要坚持的价值导向的认识不够清晰,因此造*们在理论方面人云亦云、莫衷一是,缺乏理*认知的自觉与自信,在实践方面则似是而非、左右摇摆,缺乏行动意志的自律和坚定,从而造成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方向不明,内容杂乱无序,形式花样翻新,成果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对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再探索,以期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1.对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内涵的再理解

目前,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人们在有一点上已达成共识,即认为“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应有之义,是企业文化建设应坚持的根本价值导向。然而,人们对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分歧较大。分歧主要表现在:一种观点认为,“以人为本”是一种普世价值,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应该是这种普世价值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体现,即把一切为了人、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作为价值追求,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把满足人的需求、扩大人的自由、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最高价值取向。第二种观点认为,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普世价值,对于企业来说“以人为本”是一种特殊价值,即企业在生产、营经、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员工、依靠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和创造*,要依靠员工办好企业,办好企业也为了员工,实现“企业与员工共成长”。第三种观点认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或者说是一种凝结着企业共同体的理想、愿景、利益和情感的企业精神,是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所认同、所自觉践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其实,这些观点并非彼此水火不容,而是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特定内涵,可以相互包容或会通。

在讨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时,我们要注意和避免以下倾向:一是将其极端狭隘化,把“以人为本”仅仅理解为对人道或人*的价值诉求,把“企业文化”仅仅理解为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而把其它一切都排斥在外;二是将其无限泛化,把企业一切与人相关的事物现象都广纳其中,而不管它是否体现了“人本”宗旨,是否具有“文化”含量;三是将其形式化或曰浅化,把“以人为本”限制在例行的“送温暖”活动,把“企业文化”限制在常规的文化宣传和文体活动,而对其它更重要的层面完全忽视。

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内涵进行再理解、再诠释。首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以人为价值核心的有机的文化体系。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物态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文化体系包括企业的形象识别系统、行为方式系统、制度规范系统、价值观念系统。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过程中形成的为企业员工所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念,它贯穿于企业文化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和不同层面。“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体系,是以人为价值尺度,逐渐构建和完善起来的企业文化有机系统。它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具体说即把企业员工作为企业主体而非客体,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人而非赚钱工具。企业的物态文化提供员工生存发展的客观条件与广阔空间,企业的行为文化彰显和促进员工身心*与形象美好,企业的制度文化重在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和激发员工的创造精神,企业的精神文化旨在培养员工的优秀品德和提升员工的人生境界。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无疑要追求利润的扩大和资产的增值;企业作为利益共同体,还要为广大员工谋求生存、发展的条件和自由、幸福的保障。

其次,“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稳定、*、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文化软环境。“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企业共同体利益最大化,即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相统一,实现“企业与员工共成长”;强调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尊重员工、相信员工、激发员工的创造精神;强调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同时重视管理的人*化、人道化和管理的艺术*、创造*。与那种见物不见人、见利不见人、“胡萝卜加大棒”式的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无疑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能够为企业的稳定、*、协调和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再次,“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泉。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为企业技术、管理、制度创新提供思想资源,提供价值支撑,提供舆论环境,因此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具有根本*意义。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建设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能够增强企业质量品牌的公信度和吸引力,能够为企业技术进步、管理进步提供思想先导和文化资源,因此构成了企业的软实力,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泉。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软实力密切相关。企业文化软实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品牌的辐射力,表现为企业服务的公信力,表现为企业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为企业技术进步、管理进步以及创新变革的引导力与推动力,因此“拥有个*化的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对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换言之,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牵引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动力源泉。

2.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审视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并作为我国发展重要指导思想以来,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被我国企业界普遍接受,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界探索创新的热点,取得了诸多实践成果。但也不可否认存在不少问题。对这些问题需要认真梳理,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总体方向与思路。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真正主体失落。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当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更是践行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主体。依靠企业广大员工建设企业文化,这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但是,有些企业过分依赖外来专家学者,忽视本企业员工的积极参与,只相信专家学者的创意与设计,不相信企业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有些企业过分看重企业家的主导作用,甚至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它旨在体现企业家的治企理念、管理思想和价值追求,否认企业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认为企业员工只是对“企业家文化”进行认同、遵从和践行。企业员工作为主体的失落,使企业文化建设产生了“异化”,即企业文化完全外在于企业员工,企业文化不再表达企业员工的理想愿景、价值追求和文化诉求,企业员工对对企业文化不热衷、不理解、不认同,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本土文化资源被忽略。要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需要引进外来文化资源,更需要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外来文化之花,接本土文化之木”。但是,有些企业热衷于引进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文化,照搬照抄*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模式,沿袭其文化建设路径,而无视我国本土的丰厚文化资源和优秀文化传统,忽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成功经验与成果积淀。本土文化资源被忽略,使企业文化建设失去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土壤,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员工对照搬照套的外来文化,有一种陌生感、疏离感,甚至有一种天然的反感和对立情绪。当企业文化不被企业员工所亲近、所接受,不能对企业员工产生慰籍、产生“文化关怀”,所谓“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便从根本上失去了“人本”价值。

三是多元利益冲突解构了企业文化精神。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精神,能够引导企业共同体内部成员形成相对统一的思想认识,部分地消除观念冲突和意见分歧,从而促进企业*稳定。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精神,要求企业领导人正确处理好企业内部利益关系,使企业广大员工共同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避免由利益分配不公带来的贫富两极分化。但是,在有些企业那里,利益分配的天平过度地不断地向企业高管阶层倾斜,制造出百万、千万乃至亿万富翁,而企业广大员工则成为弱势群体,有的沦为卖苦力的贫困户。在这些企业,蓝领、灰领、白领之间,一般管理者与高管之间,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多元利益冲突。而这种日益加剧的多元利益冲突,解构了强调以人为本、*为贵、公平公正的企业文化精神。

四是形式主义做派消解了企业文化价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需要一定的形式载体,创造能够承载企业文化内容、能够凸显企业价值追求、能够表现企业精神的适当形式是必须的。形式显现内容,又服务于内容,纯形式毫无意义。但是,有些企业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搞形式主义“花架子”,甚至不惜劳命伤财,搞所谓“形象工程”。大多数有责任感、有理智的企业员工对这种形式主义做派极为反感,深恶痛绝,导致他们很多人对企业文化价值表示怀疑,甚至对企业文化建设必要*表示怀疑。形式主义消解了企业文化的价值,也同时消解了企业广大员工建设企业文化的积极*。

五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它统领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发展战略应包括企业文化建设,而企业文化建设应服从服务企业发展战略。但是,有些企业的企业发展战略缺失企业文化建设之维,而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体现、不支撑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失去了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带来的后果是:企业文化建设游离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外,自成系统,自搞一套,自说自话,是必外在于企业,最终被企业边缘化;企业发展战略失去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引领,失去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支撑,失去对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也就失去企业不断创新、持续进步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上述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自觉自律,没有真正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缺乏科学发展观所具有的系统思维,没能真正推进企业的整体、协调、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建设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②正是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的缺失,才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真正主体失落,导致本土文化资源被忽略,导致多元利益冲突解构企业文化精神,导致形式主义消解企业文化价值,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

3.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

王锐生先生指出:“企业文化的以人为本,思想源头是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其中,价值论的人本主义(人是目的等)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直接相关。把以人为本纳入现代企业管理经历了一个过程,标志着文明与人道进入当代企业管理活动。”③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所遵循的是人本主义的价值论。

既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以人为价值核心的有机的文化体系,那么我们在建构中,一定要将“人本”作为根本价值尺度与价值导向,将企业的物态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好、整合好。要以具体的人即企业员工为本,建设既服务人、又发展人的物态文化,既影响人、又激发人的行为文化,既规范人、又依靠人的制度文化,既引导人、又尊重人的精神文化。④

首先,重视企业广大员工价值,重新确认和重构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广大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导,当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但他不能否认和取代广大员工的主体地位。社会专家学者可以作为企业的“外脑”,指导和帮助企业进行文化建设,但也不可反客为主,取代企业员工的主体地位。将企业广大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需要“重新确认和重构”,其含义是:一方面,恢复企业员工的主体地位,认可、尊重和依靠他们不动摇;另一方面,又要科学地培育、提升和引导他们,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成熟的主体。企业家要尊重广大员工的主人翁地位,维护他们的文化权益,重视他们的文化诉求,珍视他们的文化创造,注意及时吸取、总结、提炼他们的成果和经验,并为他们进行文化创造搭建舞台,拓展空间,创造环境条件,保护和激发他们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与积极*。

其次,重视本土文化资源价值,建设*特*企业文化。建设*特*企业文化,无疑应以开放的胸襟,重视西方优秀文化资源,广纳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作为借鉴,为我所用,即“洋为中用”。然而,我们更应该重视*本土文化资源,以自信自觉的精神,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其现代价值,为今所用,即“古为今用”。所谓“本土文化资源”,包括*传统文化资源、中华各民族文化资源、华夏各地域文化资源等,包括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资源,历史积淀下来但仍在流变的文化资源,以及现当代创造出来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资源。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应该有开放的气度、科学的眼光、务实的精神。首先,要注重挖掘*本土文化中所蕴涵的爱国精神、民本精神、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精神、天人协调精神、持中贵和精神以及民族美德等,通过创造*诠释使其转换为现代精神价值;其次,要注重研究源远流长的*传统艺术,民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将其审美价值、审美情趣、审美形式进行创造*转换,使其具有时代精神品格与形式风貌;再次,还要注重研究*传统商业文化的优秀典范如徽商文化、晋商文化、浙商文化等,将其经商之道与商业文化形态加以分析改造,使其转化为现代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形态。总之,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建设*特*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建设*特*的企业文化,⑤是需要学术界和企业界进一步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

第三,整合多元利益取向,凸显企业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任何企业都是由不同的利益群体组成的,他们各自都有不同的利益取向;企业又是不同利益群体构成的利益共同体,因此又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及企业文化,一方面,要承认企业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与利益取向的合理*,努力去满足他们的合理合法的诉求与取向;另一方面,又要整合企业多元利益取向,凸显企业共同体的价值追求。要整合企业多元利益取向,就是要找到不同群体利益取向的共同点,求大同存小异,形成共识,打造共生共存共荣的多元统一的利益格局;要凸显企业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就是要打造企业利益共同体,以企业的共同愿景、共同价值理念凝聚和引导广大企业员工,使企业和广大员工同舟共济图发展、群策群力创业绩,实现“企业与员工共成长”,全体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应该体现企业的多元统一的利益取向,体现企业利益共同体的价值追求。这里关键在于:“企业应当如何在尊重员工个*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以一种创新的思维,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达到高度一致,即把员工对个人价值观的追求纳入到企业整体的价值创造活动的轨道上来。”⑥

第四,不断创新载体形式,表现企业文化价值内涵。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需要一定的载体形式,因为形式是内容的表现,而内容凭依形式来表现。再好的企业文化价值内涵,若缺乏必要的载体形式也不会为人们所理解所接受。我们反对形式主义,但并非不要形式,相反,我们主张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形式以承载不断丰富的企业文化内涵。创新载体形式,就是要不默守陈规,不落俗套,创造人们喜闻乐见、具有时代情趣、新颖独特的“有意味的形式”,让人们在欣赏和接受“美的形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去领略和认同其中蕴涵的“意味”、价值和意义。企业文化的载体形式应是大众化、审美化的,能够被社会公众、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喜爱,而不是一味媚俗或拒人千里之外,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第五,着眼企业发展战略,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战略,包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而后者是前者的重要体现,又是前者的有力支撑。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能够凝聚、引领、鼓舞企业员工努力去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美好愿景,它因而成为企业的一种软实力。因此,我们要着眼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一是要认知企业发展战略中所包含的“人本”目标价值,如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扩大、人才队伍建设给员工成长成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又如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技术进步、管理进步给员工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再如企业迅速发展和利润不断提高,为企业广大员工提高分配收入和福利待遇创造了前提条件。要使广大员工认识到:只有企业真正发展壮大了,效益好了,广大员工的利益诉求才可望实现,待遇才可能提高。二是要以企业共同体的共同愿景、共同价值理念来教育、凝聚、引导广大员工,形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而同舟共济、同心协力、同甘共苦的环境氛围。同时,不断丰富和创新企业文化,又从企业文化中吸取创新创造的动力与智慧。三是要使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相得益彰。“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文化没有战略的指导,就没有方向;企业战略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就缺乏灵魂,二者同行,才能真正起到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⑦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与优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推进与修正,必须同步,协调一致,不可顾此失彼,厚此薄彼。总之,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努力推进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第4篇: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探索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深入发展,当前有越多的企业和行业认识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重要价值,下面是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范文,欢迎参考~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探索

摘要:本文就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策略展开讨论,认为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是市场扩大促进技术更新,第二是技术创新打开了更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市场;第三是技术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得以解决。本文旨在通过有益的探索和讨论,为推动当前我国机电一体化事业的发展,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电子集成;现状;发展方向

一、市场扩大倒逼技术更新

1.1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深入发展,当前有越多的企业和行业认识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重要价值,市场的扩大对于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更新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倒逼作用。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情况,针对当前机械制造领域和产业制造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和需求,急速发展的市场和不断更新换代的社会现实情况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春天。庞大的外部市场也是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事业迅速发展的有力依傍。有需求就有市场,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市场倒逼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也是当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发展进程中所面对的现实情况。

1.2技术的多边发展与我国当前产业经济发展进程中大政方针联系密切。当前我国大力主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也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多种政策的叠加作用下,将会有更多的创业者涌入市场,参与到我国的创新创业工程当中,中小规模的创业公司也将次第涌现。中小创业者在进行产品制造和服务提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用到定制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从这个角度上看,以小规模、定制化为特征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产业发展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该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二、技术创新打开了更多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市场

2.1技术的创新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打开了更多的应用市场。当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相对迅速。得益于较好的鼓励政策和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历程。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较为完整的发展过程,特别是由于我国装备制造事业迅速发展和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突破,我国的设备制造行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围绕此种现实状况,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也相对快速。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国内的消费市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

2.2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对于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有了更多的便捷化、享受型的诉求。这种市场的新动向也让更多的高新科技的民用化路径更加可行。这也就意味着,当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更多的运用空间,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随着工业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更新换代,当前看来,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小规模民用领域将会有更多施展的空间和应用的可能。

三、技术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得以解决

3.1当前在机电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被解决。当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正处于窗口期,宽松的经济环境和较好的*经济环境使得我国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更加的广泛。市场的深入发展让当前市场所需的装置类型越来越多样。但是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装置本身具有复杂*,复杂的装置应用在不同的领域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3.2受制于装置本身复杂*的特点,电子集成装置在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一定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作*和装配*问题,这就需要技术人员不断进行安装调试和技术攻关,过程当中的技术消耗很大,这也是当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进程当中的现实状况。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市场容量逐年扩大所产生的助推作用。而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也将促进电子集成领域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出现。

3.3从这个角度上看,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考虑到我国当前科研实力的快速提升,相信在市场和科技的双重助推下,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一定会朝着定制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结束语得益于我国“走出去”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中高端*市场的省里开辟,当前我国制造业行业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相关产业在发展进程当中对于本土装机能力和技术的庞大需求。而市场的强劲发展一定会对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产生十分重大的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卫平,李志,孙哲峰,雷禹周.机电一体化综述[j].电源世界,2008(2):78-79.

[2]刘善林,吴启琴,范*.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青年与社会,2013(10):12-13.

第5篇:浅谈企业文化的重要*

一、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这种观念不仅体现在企业的具体管理实践活动中,也体现在员工的集体意识上。企业文化是一家企业的精神内核及其价值观念的核心与精髓,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员工群体中形成积极的向心力、凝聚力,提升员工的团队意识,更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企业精神气质,在无形中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进而提升员工群体对企业的忠诚度,优化劳动关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内部支撑环节。优秀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力资源引进及管理成本,提升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人力资本投入风险,提升工作效率,从内部赋予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体系化特点,人才选聘、人才队伍建设、考核制度建设、人才培训管理等都被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囊括。

二、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交互关系

(一)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客体相同。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都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人力资源管理作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也反作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直接作用客体均为企业的员工团队,且二者均将对人的影响作为管理基础,“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共同的基础*思想。

(二)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相同的目标指向。

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目的,均为提升企业人才队伍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竞争力。二者均强调通过采用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并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掘员工潜力,将员工与团队视作企业的重要优质资产,通过帮助员工职业培训与规划,提升发展能力,发挥劳动潜能,驱动员工与企业共同进步。

(三)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首先,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遵循的核心理念和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与精神内核,属于意识层面的无形概念。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自我完善,它集中反映着企业的管理理念,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与发展策略的导向,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精神领域与意识层面的精髓。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是培育企业文化的基础。它以各项制度为员工提供具有*作*与实践*的客观保障,以法律要件的形式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工作报酬,积极的职业前景与公平的职业竞争环境,这些客观保障是在企业员工团队内部形成*工作环境与团队凝聚力的基础,也是发展企业文化的土壤。再次,人力资源管理是发展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概念,它是一种团队的精神气质,一种思想与行为上的向导,将此意识形态转换为实践*的管理行为,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在执行层面加以配合,否则企业文化很难真正形成优势合力。企业文化不应该是简单的规章制度和公司口号,它融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员工团队的精神风貌及其人际关系氛围,均为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

三、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策略

(一)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

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是驱动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发展的基本策略。在实践中,要将企业文化从抽象的意识层概念转换为员工可接受的理*概念,使其能够真正将企业文化融入自身认知体系,进而以集体导向规范自身行为,引导自身思想,提升自身对集体的认可度,在企业内部营造出轻松*、公平竞争的人际关系,进而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驱动力。

(二)将企业文化从精神层面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将企业文化贯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环节,可以实践环节为切入点,将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员工群体,提升其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度,其结果必然使员工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强化集体向心力,进而提升其对企业的忠诚度,达到完善团队建设,提升团队效益的管理目的,这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将企业文化从制度层面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结合,可进一步巩固企业文化的发展路径,进而完善以制度为保障,以文化为内核的双向互动管理机制。在实践中,应进一步提升薪酬、绩效考核、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契合度,在企业文化与人力管理之间构筑交互平台。

结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念及基本人际关系形态,对企业各项制度的确立起着导向作用,并反作用于各个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一致的目标指向,且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与载体。驱动二者协同发展,将有效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效率,从内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浅谈企业文化的重要*]相关文章:

1.浅谈建设企业文化对民营企业的重要*

2.浅谈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的重要*宣讲稿

4.论证企业文化的重要*

5.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

6.企业文化的重要*

7.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

8.浅谈人际关系的重要*

9.浅谈企业文化与安全管理!

10.浅谈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第6篇: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

所谓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以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学说。先进的、高效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无形而有效的最现代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上迅速做大做强的助跑器,成为我国的企业之魂和腾飞的基石。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融入了*市场,标志着*企业的经营环境、活动范围和竞争对象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将更趋白热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应顺应这个趋势,推动企业的振兴、发展和腾飞。

一是管理方式理念化。企业理念决定企业的发展,决定企业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这种管理方式与以往管理方式不同的就是能够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本企业的特点,提出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而后再把每一个理念迅速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行动,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未来的企业管理趋势将是理念管理。海尔在兼并一个企业时,不是派财会人员去,而是派海尔文化中心的人去,使企业的员工先接受海尔的理念,在海尔理念上先形成共识,变成海尔人,这个企业就被激活。海尔的这种理念管理方式,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

二是管理手段信息化。所谓企业管理手段信息化,就是在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收集和加工,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实现辅助决策。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的整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人才争夺本土化。我国加入wto后,国外企业纷纷进入*。现在*著名的500家大企业有300多家已进来,他们在华设立各种办事机构、直至把总部迁到我国。他们利用高薪吸引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的方法,从我国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国内各个企业挖人才,推行雇员本土化,这将使我国*人才严重流失。面对国外企业人才本地化战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如何拿出一个人才“归我所有,为我所用”、“不归我有,也为我用”的具体对策和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学习型组织普遍化。所谓学习型的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是通过学习,重新创造自我,使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因此,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正在变成我国很多企业的自觉行动,成为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是文化管理“合金”化。在经济走向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企业将走向世界,世界企业也在走向我们。市场的融合,中外企业文化也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成为一种“合金”文化,这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我国著名的海尔文化,就是集东西方管理思想于一炉,在继承中创新,在引进中消化,最终形成并植根于*这片古老土地,使*企业在世界管理思想的宝库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用海尔集团张瑞敏的话来说:海尔文化=日本文化(团队意识+吃苦精神)+美国文化(个人舒展+创新精神)+*传统文化的精粹,这就是一种“合金”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要自觉地借鉴西方和世界各国管理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为我所用,使企业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是能够把企业员工集聚在同一旗帜之下。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就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非常解放和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企业员工共同认同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才能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在同一旗帜之下,才能达到“人心齐,泰山移”,“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目的。

二是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文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强调把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对人脑进行卓有成效地开发和管理的文化。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企业管理史上的一场*,它使企业管理彻底地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

三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业绩。美国哈佛商学院最近几年在研究一个课题,即影响美国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经过对全球一些企业调研以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麦当劳、可口可乐、雀巢、松下、波音、惠普、佳能等世界500强,他们强在哪里?强就强在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上。外国是这样,*也是这样。海尔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经济发展时说:海尔十四年的成就,主要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恰恰在于是无形的东西,这些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彻底全新的变更。

四是能够使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管理。在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以后,一个公司或企业分布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如何对高度分散的企业实施领导,如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这是进入信息时代企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课题。事实*,原来泰勒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只能靠文化管理,靠企业形象管理,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共同的经营理念,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精神,共同的作风,共同的服务准则,共同的礼仪和礼节,共同的标识,共同的建筑式样以及企业共同的标准*、企业歌曲等系统化的经营理念和企业形象实施对企业的领导和管理。

四、企业文化建设运作的一般做法

企业文化就其实质来说,主要不是理论,而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的实践,这是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一个共识。从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单位看,由于企业的历史、行业、体制的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各具特*。但建设运作的基本做法有这样几点: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现代文化管理比以往管理先进的地方,就在于它使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成为企业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内容。在长期的企业经营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当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五大资源,即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文化资源。在五大资源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对于企业来讲,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企业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把搞好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依靠人、培养人、关心人、激励人。

二是讲求经营之道,把握市场竞争规律。讲求经营之道就是使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经营方针等,都要适应加入wto以后*市场竞争的要求,符合我国企业以小制大、以弱胜强的要求。好的经营之道,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前提、基础和保证。

第一要树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理念。所谓经营理念,是指以企业远景为目标,包含了企业的使命、目标、企业哲学、企业宗旨、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意识和经营思想等内容的一种体系化的信念。企业经营理念不仅反映企业的过去和现在,而且还指示企业的发展和未来,它从根本信念上、根本价值取向上为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提供导向。企业的经营理念实质是企业对外界和企业内部的宣言,它像人的大脑支配人的行为一样,支配着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现在社会比较重视的有船的理念,木桶的理念,100-1=0的理念,狼的理念,老虎的理念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第二建立一个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创新机制。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改革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速企业机制创新,是振兴国有企业的关键。一要在市场机制上创新,特点是:完全市场化,对市场反应灵敏、决策迅速,实行扁平式管理。二要在用人机制上创新,特点是: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才*化(即本土化)等。三要在分配机制上创新,特点是:彻底破除论资排辈,使贡献同收入挂钩。

第三要有与全球化和企业目标相适应的经营发展战略。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企业目标而确定的企业行动纲领,以及为实现经营目标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它是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经营战略主要有经营战略思想,经营战略方向,经营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方针,经营战略措施等。企业战略的制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外部环境来确定并实施。企业经营战略的特点应具有长远的目的*,全局的指导*,竞争的对抗*和赢利相辅相成的风险*等主要特征。

第四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方针。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企业的信誉和社会责任。过去,企业成功的惟一标准是利润,而今天的成功标准是需要更多的关注社会的责任。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方针,就要从远处和大处着想,通过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以信为本、以信求利,企业才会保持长久繁荣,才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培育企业精神,铸造企业之魂。一个企业,一支队伍,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和统一的指导思想,就会成为乌合之众。这个统一的价值观和统一的指导思想,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特定环境中,由全体职工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培育和形成的,它是企业在经济活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的总和。它是一个企业的标志,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凝聚力所在。怎样才能培育一个开拓创新,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呢?从国内外很多成功企业的文化实践看,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企业领导人要有一个创新进取的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企业家的人格化,企业精神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企业家的精神。因此,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企业主要领导人在企业精神的培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要有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企业精神要成为全体职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共同行动,才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第三,企业精神要个*化。企业精神的提炼要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特点、职业道德和职业的本质要求,易于理解,便于记忆。第四,培育企业精神要有战略眼光,要持之以恒,要有毅力。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四是塑造企业形象,打造*市场竞争利器。所谓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企业形象有三个基本要素:企业的外观要素,如企业外观环境、企业规模、产品结构、职工制服等;企业的人员要素,如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价值观、行为规范、礼仪礼节、企业人才构成及其技术状况等;企业的机制要素,这包括企业的经营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组织结构、生产管理方式等。当前国内外一些企业在塑形上主要是采取以下一些做法:(1)通过员工特别是企业主要领导人塑造企业形象。全面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技能、文化素养、精神面貌等内在素质,以及服装仪表、言谈举止、服务态度等外在素质。(2)通过品牌塑造企业形象。品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市场,是饭碗,是效益。一个企业拥有了名牌,就意味着拥有了市场和商业利润,也意味着拥有了文化和无形资产。(3)通过服务塑造企业形象。今天,通过使顾客满意的、温馨的服务塑造企业形象也显得非常重要。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并且留住顾客,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满意度满足用户的需求,树立企业形象。(4)通过广告塑造企业形象。广告,是当今企业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传播手段。好的广告,特别是产品开始时还无人知晓,不仅能起到营销、促销的功能,而且能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5)通过优美环境塑造企业形象。环境形象是企业生产、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表现,是企业的外包装。进入一个企业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企业的环境,企业的环境美不美,会影响公众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评价,甚至影响企业的整个经营业绩。营造优美的环境需要很好的文化设计,特别是视觉形象的设计,这样才能表现出环境的文化品位。同时,营造优美的环境需要广大员工的参与,自觉的遵守和维护。

五、我们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思考。

第一、我们这支队伍有着丰厚的文化基础。在铁道兵时期,我们以“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作为统一全体指战员和战胜千难万险的有力武器。因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作到了“大*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道兵指战员无论是参加铁路建设,还是执行战备、抗震、抗洪、抢险救灾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条件恶劣,环境艰苦的情况下,都能出*地完成,为党和*创建不朽功绩。兵改工后,我们用锐意开拓、争创一流的思想,注重信誉,讲求职业道德的观念,教育和激励广大职工去适应新的环境,迎接新的挑战,让“铁道兵前无困难”、“铁道兵前无险阻”的*传统发扬光大。我们把筑路、建设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致力于培养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技术精的队伍。各类英模荟萃,典型层出不穷。在我们的队伍中,仍然凝聚着一种健康向上,催人奋进,自强不息的力量。广大职工对企业充满了热爱和支持,使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这是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第二、国企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值得借鉴。一是国有企业缺乏文化创造的内在动力。体现在机制方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改革过程中,企业还不能从自身发展战略的高度自觉进行文化建设。二是企业文化运作上的形式主义,缺乏务实精神,未对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做深刻的了解和研究;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空谈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只注重形象包装,缺乏个*特*。三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明确。许多单位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思想*工作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而与企业管理脱节,这是认识上的偏差。应该明确的是,企业文化的主管应该是企业的党政主管领导。没有一个真正思想素质好、作风正、有领导才干的企业家,企业文化建设就是空谈。四是企业文化建设*作上的误区。企业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后,还要有具体的实施措施,领导要带头身体力行,不能使企业文化成了贴在墙上,摆在桌上,挂在口头上的一纸空文。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反对虎头蛇尾、奉命行事、朝令夕改。

第三、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领导的大力提倡和员工的积极参与相结合,才能搞好。总公司发出通知,决定在全系统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按照集中统一和规范化的要求,作好ci策划。第二步就是在ci系统完成后,在全系统推行ci成果。无论第一步还是第二步,都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只有领导大力倡导和职工的积极参与,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融洽的文化氛围,才能弘扬企业的文化精神,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第四、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达到的目标。一是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二是改善了企业的管理,为增强企业活力开辟了有效途径。三是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为企业开发人才资源创造良好条件。四是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以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赢得社会信誉。五是优化企业内部环境,构筑友爱*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