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杀虎》 阅读理解及参考*

发布时间:2024-02-25 02:11:54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那大只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步,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次日早晨,他逵却来收拾亲娘的两腿及剩的骨殖,把布衫包裹了,直到泗州大圣庵后掘土坑葬了。李逵大哭了一场。

1、选文的内容是。

2、李逵此行的目的是。

3、下山前宋江交代李逵哪三件事?

;;。

4、概括李逵的*格特点。

参考*:

1、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2、接母上山。

3、①不可吃酒;②自己取了娘便回;③休带板斧。

4、纯朴天真、简单、鲁莽、不讲策略,具有绿林好汉的野*。

第2篇:《春》阅读理解及参考*

阅读下面一首散文诗,回答问题

纪伯伦

来呀,亲爱的!让我们到荒野去!*雪已经消融,生命从梦乡苏醒,春在河谷、山坡蹒跚,?u曳。走呀!让我们去追寻春天在辽阔的田野上留下的足迹;上呀!让我们登上高山,放眼眺望四周那如海似涛的翠微。

啊!冬之夜叠好、收起的衣裳,如今春之晨又将它铺展开来。于是桃树,苹果树打扮得如同“盖得尔夜”的新娘;葡萄树醒来了,枝藤扭结好似情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溪流在岩石间边跳着舞,边哼着欢乐的歌,潺潺流去;百花从大自然的心中绽开,如同从大海中涌出浪花朵朵。

来!让我们从水仙花的酒杯中喝干残存的雨的泪水;让我们倾听小鸟的欢歌,心旷神怡;让我们呼吸那春风的芳菲,如醉如痴。

让我们坐在那藏匿着紫罗兰的岩石下,相互在爱恋中亲吻。

1、散文诗开头,用“来呀”、“走呀”、“上呀”三个呼唤,有何作用?

2、第二段中作者选取了哪三种景物进行描写?

3、第三段三个“让我们……”的句式表达的一个中心意思是:

参考*:

1、亲切地召唤人们到田野去、到山坡去,感受春天的脚步,欣赏春天的美丽。

2、树木、溪水、鲜花

3、召唤人们去尽享春天的美。

第3篇:《牛》阅读理解及参考*

叶圣陶

在乡下住的几年里,天天看见牛。可是直到现在还像显现在眼前的,只有牛的大眼睛。冬天,牛拴在门口晒太阳。它躺着,嘴不停的磋磨,眼睛就似乎比忙的时候睁得更大。牛眼睛好像白的成分多,那是惨白。我说它惨白,也许为了上面网着一条条血丝。我以为这两种颜*配合在一起,只能用死者的寂静配合着吊丧者的哭声那样的情景来相摹拟。牛的眼睛太大,又鼓得太高,简直到了使你害怕的程度。我进院子的时候经过牛身旁,总注意到牛鼓着的两只大眼睛在瞪着我。我禁不住想,它这样瞪着,瞪着,会猛的站起身朝我撞过来。我确实感到那眼光里含着恨。我也体会不出它为什么这样瞪着我,总距离它远远的绕过去。有时候我留心看它将会有什么举动,可是只见它呆呆地瞪着,我觉得那眼睛里似乎还有别的使人看了不自在的意味。

我们院子里有好些小孩,活泼,天真,当然也顽皮。春天,他们扑蝴蝶。夏天,他们钓青蛙,谷子成熟的时候到处都有油蚱蜢,他们捉了来,在灶堂里煨了吃。冬天,什么小生物全不见了,他们就玩牛。

有好几回,我见牛让他们惹得发了脾气。它绕着拴住它的木桩子,一圈儿一圈儿的转。低着头,斜起角,眼睛打角底下瞪出来,就好像这一撞要把整个天地翻个身似的。

孩子们是这样玩的:他们一个个远远的站着,捡些石子,朝牛扔去。起先,石子不怎么大,扔在牛身上,那一搭皮肤马上轻轻的抖一下,像我们的嘴角动一下似的。渐渐的,捡来的石子大起来了,扔到身上,牛会掉过头来瞪着你。要是有个孩子特别胆大,特别机灵,他会到竹园里找来一根毛竹。伸得远远的去撩牛的尾巴,戳牛的屁股,把牛惹起火来。可是,我从未见过他们撩过牛的头。我想,即使是小孩,也从那双大眼睛看出使人不自在的意味了。

玩到最后,牛站起来了,于是孩子们轰的一声,四处跑散。这种把戏,我看得很熟很熟了。

有一回,正巧一个长工打院子里出来,他三十光景了,还像孩子似的爱闹着玩。他一把捉住个孩子,“莫跑,”他说,“见了牛都要跑,改天还想吃庄稼饭?”他朝我笑笑说,“真的,牛不消怕得,你看它有那么大吗?它不会撞人的。牛的眼睛有点不同。”

以下是长工告诉我的话。

“比方说,我们看见这根木头桩子,牛眼睛看来就像一根撑天柱。比方说,一块田十多亩,牛眼晴看来就没有边,没有沿。牛眼睛看出来的东西,都比原来大,大许多许多。看我们人,就有四金刚那么高,那么大。站到我们跟前它就害怕了,它不敢倔强,随便拿它怎么样都不敢倔强。它当我们只要两个指头就能捻死它,抬一抬脚趾拇就能踢它到半天云里,我们哈气就像下雨一样。那它就只有听我们使唤,天好,落雨,生田,熟田,我们要耕,它就只有耕,没得话说的。你先生说对不对,幸好牛有那么一双眼睛。不然的话,还让你使唤啊,那么大的一个力气又蛮,踩到一脚就要痛上好几天。对了,我们跟牛,五个抵一个都抵不住。好在牛眼睛看出来,我们一个抵它十几个。”

以后,我进出院子的时候,总特意留心看牛的眼睛,我明白了另一种使人看着不自在的意味。那黄*的浑浊的瞳仁,那老是直视前方的眼光,都带着恐惧的神情,这使眼睛里的恨转成了哀怨。站在牛的立场上说,如果能去掉这双眼睛,成了瞎子也值得。

刊于《新文化》2卷11、12期合刊(1946年12月21日)

14.如何理解“站在牛的立场上说,如果能去掉这双眼睛,成了瞎子也值得”这句话?(2分)

15.作者多次提到牛眼睛里有“使人看了不自在的意味”,从全文看这“意味”包含哪些内容?“我”“看了不自在”的原因有哪些?(6分)

16.第八段详细叙写长工的一番话有何作用?(4分)

17.为什么全文紧紧围绕“牛的眼睛”展开描写记叙,请分析。(4分)

18.请分析作者刻画“牛”的目的,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牛”的遭遇的看法。(7分)

14.①牛被自己的眼睛欺骗而受束缚。(1分)

②为了挣脱束缚、获得自由,可以做出牺牲。(1分)

15.包含:①愤怒(恨);②恐惧;③哀怨。(2分)

不自在的原因有:①感到害怕;②觉得同情;③心怀愧疚;④遗憾其“不争”。(4分)

16.①表明牛的眼睛的特殊之处;

②照应前文,揭示牛被玩弄的原因;

③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

④凸显欺软怕硬者的可恶。(每点1分,共4分)

17.①牛的眼睛让人不自在,引发了作者的思考;

②牛眼睛的特别使得牛被欺侮被奴役,揭示了文章中心;

③线索清晰,内容集中。

④从牛眼中可看出人的世界,言近旨远。(每点1分,共4分)

18.目的:①象征旧*那些愚昧麻木、不敢抗争、奴*十足的人们,并表示同情和遗憾;

②揭示“人不自由的原因往往是自己造成的”的道理;

③批判欺软怕硬的人*弱点。(3分)

看法:①针对牛的奴*来谈:观点+认识+事例。(2分)

②针对被自己欺骗来谈:观点+认识+事例。(2分)

示例:今天社会就有人夸大困难的力量,缺乏自信,不敢正视现实,他们也是奴*十足、愚昧麻木的人。我们要勇于面对生活的挫折,增强自信心。

第4篇:甘肃参将李璇,自称李半阅读理解*

文言文,完成题。

甘肃参将李璇,自称李半仙,能视人一物,便知休咎①。彭芸楣少詹②,与沈云椒翰林③同往占卜。彭指一砚问之。曰:“石质厚重,形有八角,此八座象也。惜是文房之需,非封疆之料。”沈将所挂手巾问之。曰:“绢素清白,自是玉堂高品,惜边幅小耳。”

正笑语间,云南同知④某亦来占卜,取烟管问之。曰:“管有三截,镶合而成,居官亦三起三落,然否?”曰:“然。”曰:“君此后为人,亦须改过,不可再如烟管。”问:“何故?”曰:“烟管是最势利之物。用得着他,浑身火热;用不着他,顷刻*冷。”其人大笑,惭沮而去。

逾三年,彭学差任满回京,李亦入都引见。彭故意再取烟管问之。曰:“君又放学差矣。”问:“何故?”曰:“烟非吃得饱之物,学院试差,非做得富之官。且烟管终日*呼吸,督学终年为寒士吹嘘,将必复任。”已而果然。

【注释】①知休咎:推断出吉凶祸福。②少詹:四品学差官。③翰林:五品官。④同知:五品官。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能视人一物(观察)b.绢素清白(丝织品)c.李亦入都引见(接见)d.君又放学差矣(出任)【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沈将所挂手巾问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b.其人大笑,惭沮而去长跪而谢之c.君此后为人不足为外人道也d.且烟管终日*呼吸且壮士不死则已【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惜是文房之需,非封疆之料。

(2)其人大笑,惭沮而去。

【小题4】文中李璇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分)

*

【小题1】c

【小题2】bd

【小题3】(1)可惜只能用在书房(做文臣),不能作为镇守边疆的材料(做武官)(2)王某(听到这话尴尬地)大笑,惭愧又沮丧地离开了

【小题4】①聪敏,机智,善观察。能借助砚台、手巾、烟管等普通事物,揣度人物,识人才能,识人未来。②正直,借物讽人,提醒云南同知远离官场陋习。(4分,特点2分,分析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c中“见”为拜见之意。前有“彭学差任满回京”一语,这说明李半仙去求见。

②选择型,即给出几组文言语句,指出已经解释的词语正确与否或者判断词义和用法是否相同等。要

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虚词,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的积累,尤其是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

用、一词多义等古文现象,考试出现频率极高。

【小题2】试题分析:bd相同;ac不同。a.前者指李半仙,代词;后者为词尾词,补足音节,

无实际意义。b.两个“而”都表示修饰。“而”的前者为后者服务,对后者的行为、状态做说明或者

限制,例如,长跪是谢的状态。修饰关系一般是偏正关系。d.两个“且”都是“况且”的意思,

②选择型,即给出几组文言语句,指出已经解释的词语正确与否或者判断词义和用法是否相同等。要

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虚词,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的积累,尤其是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

用、一词多义等古文现象,考试出现频率极高。

【小题3】试题分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1)如“惜”译为“可惜”,变单音节词为双音节;“非”,为否定词,此处解作“不是”;“封”,“镇守”。“料”为比喻,意为做武官的材料(苗子、好手等)(2)句“而”,连词,表示“渐沮”修饰“去”这个动作,相当于“地”的作用。

直译,尽量做到字字落实,可按照“留、删、补、调、换”五字诀的方法进行。通假字、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词、重要实词或虚词等系得分点,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小题4】试题分析:选文写了李璇四次占卜,从占卜内容即可揣见李之特点。答题一要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人物特点,二要紧密结合内容作适当的分析。

第5篇:《爬山虎》阅读理解附*

⑴地锦,俗名爬山虎,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⑵那一年夏天我患脑血管病住进医院,生命虽无危险,但恢复期间的行走锻炼却是不胜其苦的。医院内有一个草木蓊郁的花园,园的四周有上部开着花格子窗的矮围墙。在开头那些忧伤灰暗的日子里,我每天抱着病恹恹的身子,腋下拄着双拐,绕着围墙根艰难而缓慢地行走。

⑶有一天,我刚走不多远,便靠着路旁一棵梧桐树歇息,感到再难迈出一步。这时我无意中朝围墙根投去一瞥,只见一株幼小的爬山虎爬在墙根上,绿绿的,虎虎有生气。我忽然对它产生了一种不同往常的亲近感。我第一次如此贴近地凝视它。这才发现,它的绿莹莹的枝蔓上长有卷须,卷须先端发育成小的吸盘,爬上墙后分泌粘液死死地吸附在壁上,植株借以顽强地向前生长。这使我从爬山虎的身上分明读到一片炽热的情感,倾听到一种向前趱(zǎn,快走)行的呼唤。

⑷这以后,我与爬山虎成了朝夕相伴的朋友。我在围墙外拄拐绕行,它在围墙上攒劲前行。无论是草露未??(xī,干)的清晨,归鸟啁啾(zhōujiū,鸟叫声)的黄昏,还是月光如水的静夜,我绕墙行走时总是在爬山虎前长久地伫立,和它作无言的亲近之谈,后来竟至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之感。尽管那年夏天酷暑难当,它却于热浪滚滚之时咬住砖墙一步一步往上蹿,出落得枝叶茂密,绿茸茸地爱煞人。

⑸一日,几个顽皮孩子在围墙根“藏猫猫”,恶作剧似的将爬山虎的枝蔓从墙壁上提拽下来。当我发现悲惨地跌落在地上的爬山虎的时候,我想我的无言的朋友这回大概是完了。我扶着墙艰难地蹲下身去把它托起,将它的卷须上的被损伤了的吸盘重新摁附在墙上,将被弄得零乱不堪的叶片重新理顺。渐合的暮*中,我怅然回到病室。第二天红霞初露时,我来到它身边,竟发现它的吸盘又不屈不挠地紧紧咬住了墙壁,它的叶子又那么鲜活亮丽,它的虎虎有生气的卷须又在锐不可当地向前伸展。好样的!朋友。

⑹渐渐地,夏老了,夏去了,秋来了,秋深了。我终于丢掉了拐杖,爬山虎也爬到一人多高。覆盖在花格子砖窗上了。出院时,我和家人特意去同这无言的朋友告别,这叶子已经霜变红,耀如燃烧的火焰,真正成了大地上的锦绣。

阅读题:

1、根据第(1)段所说的“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把下面对有关段落意思的概括补充完整。

第(3)段:发现爬山虎,倾听到前行的呼唤。

第(4)段:亲近爬山虎,________________。

第(5)段:赞扬爬山虎,受伤后仍向前伸展。

第(6)段:____爬山虎,难忘其顽强的精神。

2、第(3)段中作者忽然对一株幼小的爬山虎产生了亲近感,主要原因是()

a、爬山虎虎虎有生气,样子可爱。b、爬山虎枝蔓绿莹莹的,颜*鲜艳。

c、爬山虎长有卷须、吸盘,形状奇特。d、爬山虎顽强向前生长,催人奋进。

3、第(4)段中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前后照应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4、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称赞爬山虎是“好样的”?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5、对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从爬山虎的身上分明读到一片炽热的情感。(爬山虎无言,“情感”是作者体会、揣摩出来的)

b、它却于热浪滚滚之时咬住砖墙一步一步往上蹿。(描写爬山虎吸附砖墙很紧,赞扬它顽强的生命力)

c、我扶着墙艰难地蹲下身去把它托起。(描写小心翼翼的动作,表达作者对爬山虎怜爱的感情)

d、渐渐地,夏老了,夏去了,秋来了,秋深了。(感慨岁月易逝,表达对夏天的留恋之情)

6、作者为什么一再称爬山虎为“无言的朋友”?

7、请写出本文的主旨。

参考*:

1、成了朝夕相伴的朋友告别

2、d

3、朝夕相伴

4、虽遭不幸却毫不气馁(意思对即给分)

5、d

6、爬山虎顽强的精神,给了“我”战胜疾病的力量。

7、意思对即给分。

第6篇:*人缺少什么阅读理解及参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缺少什么?

周国平

*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严重弱点,就是重使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

那么,有没有例外呢?有的,而且可以说几乎是惟一的一个例外王国维。在世纪初的学者中,只有这一个人为精神本身的神圣和*价值辩护,并立足于此而尖锐地批评了*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实用品格。但是,在当时举国求富强的呐喊声中,他的声音被完全淹没了。我想从一件与北大多少有点关系的往事说起。1998年,北大热闹非凡地庆祝了它的百年大典。当时,纯北大人或者与北大沾亲带故的不纯的北大人纷纷著书立说,登台演讲,慷慨陈词,为北大传统正名。一时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李大钊、蒋梦麟等人的名字如雷贯耳,人们从他们身上发现了正宗的北大传统。可是,北大历史上的这件在我看来也很重要的往事却好像没有人提起,我相信这肯定不是偶然的。

北大的历史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算起。1903年,清*批准了由张之洞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个章程就成了办学的指导方针。章程刚*,就有一个小人物对它提出了尖锐的挑战。这个小人物名叫王国维,现在我们倒是把他封做了国学大师,但那时候他只是上海一家小刊物《教育世界》杂志的一个青年编辑,而且搞的不是国学,而是德国哲学。当时,他在自己编辑的这份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批评张之洞拟定的章程虽然大致取法日本,却惟独于大学文科中削除了哲学一科。青年王国维旗帜鲜明地主张,大学文科必须设立哲学专科和哲学公共课。他所说的哲学是指西方哲学,在他看来,西方哲学才是纯粹的哲学,而*最缺少,因此最需要从西方引进的正是纯粹的哲学。

王国维是通过钻研德国哲学获得关于纯粹的哲学的概念的。在20纪初,整个*思想界都热衷于严复引进的英国哲学,惟有他一人醉心于德国哲学。英国哲学重功利、重经验知识,德国哲学重思辩、重形而上学,这里面已显示了他们与众不同的精神取向。他对德国哲学经典原著真正下了苦功,把康德、叔本华的主要著作都读了。《辨证理*批判》那么难懂的书,他花几年的时间读了四遍,终于读懂了。在我看来,他研究德国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不在某个枝节问题上,诸如把叔本华美学思想应用于《红楼梦》研究之类。许多评论者把眼光集中于此,实在是舍本求末。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德国哲学的研究,他真正进入了西方哲学的问题之思路,领悟了原本意义上的哲学即他所说的纯粹的哲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王国维所认为的纯粹的哲学是什么样子的呢?简单地说,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即对宇宙人生做出解释,以解除我们灵魂中的困惑。他由哲学的这个*质得出了两个极重要的推论。其一,既然哲学寻求的是天下万世之真理,非一时之真理,那么,它的价值必定是非实用的,不可能符合当世之用。但这不说明它没有价值,相反,它具有最神圣、最尊贵的精神价值。无用之用胜于有用之用,精神价值远高于实用价值,因为它满足的是人的灵魂的需要,其作用也要久远得多。其二,也正因此,坚持哲学的*品格便是哲学家的天职,决不可把哲学当做*和道德的手段。推而广之,一切学术都如此,唯以求真为使命,不可用做任何其他事情的手段,如此才可能有学术之发达。

用这个标准衡量,*没有纯粹的哲学,只有*哲学、道德哲学,从孔孟起,到汉之贾、董,宋之张、程、朱、陆,明之罗、王,都是一些*家或想当而没有当成的人。不但哲学家如此,诗人也如此。所谓诗外尚有事在,一命成文人,便无足观,是*人的金科玉律。*出不了大哲学家、大诗人,原因就在这里。

1.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文化传统中轻精神价值严重弱点的一项是()

a.北大历史上为正宗的北大传统正名的往事没有人提起。

b.张之洞拟定的章程,唯独于大学文科中削除了哲学一科。

c.一时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李大钊等人的名字如雷贯耳。

d.在20纪初,整个*思想界都热衷于严复引进的英国哲学。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王国维重视精神价值的依据的一项是()

a.王国维为精神本身的神圣和*价值辩护,并立足于此而尖锐地批评了*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实用品格。

b.王国维对1903年清*批准的轻精神价值的京师大学堂办学指导方针《奏定学堂章程》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c.王国维旗帜鲜明地主张,大学文科必须设立*最缺少的属于纯粹的哲学的西方哲学专科和哲学公共课。

d.王国维认为,简单地说,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即对宇宙人生做出解释,以解除我们灵魂中的困惑。

3.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指出,*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严重弱点,就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而王国维是唯一的一个例外。

b.王国维认为,西方哲学才是纯粹的哲学,而这又是*最缺少的,因此最需要从西方引进的正是纯粹的哲学。

c.王国维研究德国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不在某个枝节问题上,而是把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应用于《红楼梦》研究之类。

d.王国维认为,纯粹的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它具有最神圣、最尊贵的精神价值,而精神价值远高于实际价值。

*:

1.c

2.d

3.b*解析:1.蔡元培、梁肩超、胡适、李大钊等人都秉承了正宗的北大传统,他们是重精神价值的典范。

2.此项是王国维对纯粹的哲学的理解,并不能表明他重视精神价值。

3.a项文中是说几乎唯一的一个例外;c项文中是说,王国维研究德国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不是在于某个枝声问题。包括把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应用于《红楼梦》研究之类。d项文中是说精神价值远高于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