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孙丕扬传》阅读*解析及原文翻译

发布时间:2024-02-20 16:54:34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守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①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

《明史孙丕扬传》阅读*解析及原文翻译

其冬大计京官,言路②希居正指劾之。诏起官时,调南京用。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起应天府尹。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

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

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召拜刑部尚书。丕扬以狱多滞囚,由公移③牵制。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改左都御史。

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丕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追谥恭介。

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②言路:言官。③公移: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选自《明史?孙丕扬传》)

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b.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c.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d.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理,官名,掌刑法,北齐置大理卿,隋唐之后沿之,此处指大理寺。

b.畿辅,指京都附近的地区,畿指京畿,辅如汉代的三辅。

c.拜,有“授予官职”之意,在文中含有“升任”之意,文中类似的词有擢、起、左、出、进等。

d.刑部,*古代官居署名,六部之一,是主管刑法及狱讼事物的机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丕扬为官清正,关心民生。黄河以北发生饥荒,他建议皇帝减免那些额外的赋税,减少官居方收益,增加百姓收益而保护百姓生*命。

b.孙丕扬治理严厉,善改弊垢。在保定各府做巡抚时,属下官员多惮畏他;任刑部尚书时,他对刑部时,他对刑部、大理寺进行改革,改变了狱多滞囚的状况。

c.孙丕扬品*刚正,不畏权贵。他明知冯保和张居正会对自己心生怨恨,也要拒绝张居正要他替冯保修建牌坊的要求。

d.孙丕扬刚而遭折,多受诬陷。他因为得罪高拱而受到诬陷,后又因得罪张居正而受到栽赃,但都因皇帝信任得以保全。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5分)

(2)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5分)

参考*

4.b(解答此题要注意文言标志*词语。在本题中,抓住“大理卿”“高拱”“丕扬”“事”这些关键词即可断句。)

5.c(“起”有两个意思:一是第一次做官,二是重新起用。不含“升任”之意。“出、左”一般表示贬官)

6.d(“但都因皇帝信任得以保全”错,按原文“事白,起故官”和“居正已死,事乃解”。)

7.(1)巡视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对孙丕扬痛恨不已,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诬陷孙丕扬*受贿。

(译出大意给2分;“按”“憾”“讽”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先后举荐隐居山林年高而有德望的人,皇帝素来的意思是不任用旧臣,全搁置不答复。

(译出大意给2分;“推毂”“耆硕”“寝”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进士。他被提拔为御史。依次巡视京都附近、淮、扬等地,纠正过失雷厉风行。隆庆年间,被提拔为大理丞。因为曾经*劾高拱,高拱的门徒给事中程文诬陷并*劾孙丕扬,孙丕扬被革职等候查办。高拱被罢免,事情水落石出,孙丕扬被起用任原官。

万历元年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察保定各府。他采用严厉手段治理政事,下属官吏都很恐惧。巡视关隘,增设御敌的城楼三百多所,修筑边防墙一万多丈。记载功勋,升任右副都御史。宦官冯保的家在京城附近,张居正嘱咐孙丕扬替冯保修建牌坊,孙丕扬拒绝不答应。孙丕扬知道他们两人一定会生气,万历五年春天托病辞官回归故里。

这年冬天大规模审核京官,言官们迎合张居正的意旨而*劾孙丕扬。巡视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对孙丕扬痛恨不已,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诬陷孙丕扬*受贿。知府派遣官吏告知御史,官吏(途中)被老虎咬死了。等再派人去告知,张居正已经死了,事情于是才停止。孙丕扬起任应天府尹。朝廷下诏任命孙丕扬为大理卿,提拔他为户部右侍郎。

万历十五年,黄河以北大闹饥荒。孙丕扬的故乡和邻县蒲城、同官的百姓到了采石作为食物的地步。孙丕扬感到哀伤,把数升石头进献给皇帝,趁机对皇帝说:“现在全国百姓被额外征收的赋税所困,贫穷的并非只有吃石头的百姓。应该减轻赋税节省开支,罢除那些额外的收税派捐项目和不紧急的事务,减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来保护百姓*命。”皇帝被他的话感动,很多赋税被减轻或罢除了。

不久,孙丕扬由左侍郎升为南京右都御史,因病辞归。后来朝廷又把他召回任命他为刑部尚书。孙丕扬认为监狱里滞留很多囚徒,是由于被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制约。商议刑部、大理寺各添置名册,凡是案子呈上刑部,第二天就详细呈报给大理寺,大理寺审核批准后,次日就反馈到刑部,从此没有长期滞留的囚犯了。不久上奏朝廷,皇帝答复说听从这样的建议。后来分条呈上减免肉刑、死刑和处罚的各三十二件事。皇帝称好,用褒美的诏书来嘉许并采纳了。从此刑部案子大大减少。有个宫内小臣杀了人,逃匿到帝王所居的宫内。孙丕扬上奏要求逮捕他,最终将其发配边关。孙丕扬改任左都御史。

孙丕扬年老还去上朝,认为不是举荐贤能之士就不能用来报效国家。先后举荐隐居山林年高而有德望的人,皇帝素来的意思是不任用旧臣,全搁置不答复。虽然孙丕扬年迈,(但)皇帝推崇他年老持重品德高洁,更加优待他。可孙丕扬不停地乞求辞官,上书二十多次。他知道不能请求辞官退休后,便在第二年二月上奏章后直接回到了故乡。在家居住两年后去世,享年八十三岁。朝廷赠封孙丕扬为太保。天启初年,孙丕扬被追赠“恭介”的谥号。

第2篇:《明史孙丕扬传(节选)》的阅读*解析及原文翻译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守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①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

其冬大计京官,言路②希居正指劾之。诏起官时,调南京用。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起应天府尹。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

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

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召拜刑部尚书。丕扬以狱多滞囚,由公移③牵制。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改左都御史。

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丕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追谥恭介。

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②言路:言官。③公移: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选自《明史孙丕扬传》)

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b.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c.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d.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理,官名,掌刑法,北齐置大理卿,隋唐之后沿之,此处指大理寺。

b.畿辅,指京都附近的地区,畿指京畿,辅如汉代的三辅。

c.拜,有“授予官职”之意,在文中含有“升任”之意,文中类似的词有擢、起、左、出、进等。

d.刑部,*古代官居署名,六部之一,是主管刑法及狱讼事物的机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丕扬为官清正,关心民生。黄河以北发生饥荒,他建议皇帝减免那些额外的赋税,减少官居方收益,增加百姓收益而保护百姓生*命。

b.孙丕扬治理严厉,善改弊垢。在保定各府做巡抚时,属下官员多惮畏他;任刑部尚书时,他对刑部时,他对刑部、大理寺进行改革,改变了狱多滞囚的状况。

c.孙丕扬品*刚正,不畏权贵。他明知冯保和张居正会对自己心生怨恨,也要拒绝张居正要他替冯保修建牌坊的要求。

d.孙丕扬刚而遭折,多受诬陷。他因为得罪高拱而受到诬陷,后又因得罪张居正而受到栽赃,但都因皇帝信任得以保全。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5分)

(2)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5分)

参考*

4.b(解答此题要注意文言标志*词语。在本题中,抓住“大理卿”“高拱”“丕扬”“事”这些关键词即可断句。)

5.c(“起”有两个意思:一是第一次做官,二是重新起用。不含“升任”之意。“出、左”一般表示贬官)

6.d(“但都因皇帝信任得以保全”错,按原文“事白,起故官”和“居正已死,事乃解”。)

7.(1)巡视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对孙丕扬痛恨不已,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诬陷孙丕扬*受贿。

(译出大意给2分;“按”“憾”“讽”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先后举荐隐居山林年高而有德望的人,皇帝素来的意思是不任用旧臣,全搁置不答复。

(译出大意给2分;“推毂”“耆硕”“寝”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进士。他被提拔为御史。依次巡视京都附近、淮、扬等地,纠正过失雷厉风行。隆庆年间,被提拔为大理丞。因为曾经*劾高拱,高拱的门徒给事中程文诬陷并*劾孙丕扬,孙丕扬被革职等候查办。高拱被罢免,事情水落石出,孙丕扬被起用任原官。

万历元年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察保定各府。他采用严厉手段治理政事,下属官吏都很恐惧。巡视关隘,增设御敌的城楼三百多所,修筑边防墙一万多丈。记载功勋,升任右副都御史。宦官冯保的家在京城附近,张居正嘱咐孙丕扬替冯保修建牌坊,孙丕扬拒绝不答应。孙丕扬知道他们两人一定会生气,万历五年春天托病辞官回归故里。

这年冬天大规模审核京官,言官们迎合张居正的意旨而*劾孙丕扬。巡视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对孙丕扬痛恨不已,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诬陷孙丕扬*受贿。知府派遣官吏告知御史,官吏(途中)被老虎咬死了。等再派人去告知,张居正已经死了,事情于是才停止。孙丕扬起任应天府尹。朝廷下诏任命孙丕扬为大理卿,提拔他为户部右侍郎。

万历十五年,黄河以北大闹饥荒。孙丕扬的故乡和邻县蒲城、同官的百姓到了采石作为食物的地步。孙丕扬感到哀伤,把数升石头进献给皇帝,趁机对皇帝说:“现在全国百姓被额外征收的赋税所困,贫穷的并非只有吃石头的百姓。应该减轻赋税节省开支,罢除那些额外的收税派捐项目和不紧急的事务,减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来保护百姓*命。”皇帝被他的话感动,很多赋税被减轻或罢除了。

不久,孙丕扬由左侍郎升为南京右都御史,因病辞归。后来朝廷又把他召回任命他为刑部尚书。孙丕扬认为监狱里滞留很多囚徒,是由于被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制约。商议刑部、大理寺各添置名册,凡是案子呈上刑部,第二天就详细呈报给大理寺,大理寺审核批准后,次日就反馈到刑部,从此没有长期滞留的囚犯了。不久上奏朝廷,皇帝答复说听从这样的建议。后来分条呈上减免肉刑、死刑和处罚的各三十二件事。皇帝称好,用褒美的诏书来嘉许并采纳了。从此刑部案子大大减少。有个宫内小臣杀了人,逃匿到帝王所居的宫内。孙丕扬上奏要求逮捕他,最终将其发配边关。孙丕扬改任左都御史。

孙丕扬年老还去上朝,认为不是举荐贤能之士就不能用来报效国家。先后举荐隐居山林年高而有德望的人,皇帝素来的意思是不任用旧臣,全搁置不答复。虽然孙丕扬年迈,(但)皇帝推崇他年老持重品德高洁,更加优待他。可孙丕扬不停地乞求辞官,上书二十多次。他知道不能请求辞官退休后,便在第二年二月上奏章后直接回到了故乡。在家居住两年后去世,享年八十三岁。朝廷赠封孙丕扬为太保。天启初年,孙丕扬被追赠“恭介”的谥号。

第3篇:《明史高拱传》阅读*解析及原文翻译

高拱,字肃卿,新郑人。穆宗居裕邸,出阁请读,拱与检讨陈以勤并为侍讲。拱侍裕邸九年,启王yi敦孝谨,敷陈剀切。王甚重之,手书“怀贤忠贞”字赐焉。

严嵩、徐阶递当国,以拱他日当得重,荐之世宗。四十一年,擢礼部左侍郎。寻改吏部,兼学士,掌詹事府事。进礼部尚书,召入直庐。四十五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与郭朴同入阁。

穆宗即位,进少保兼太子太保。阶虽为首辅,而拱自以帝旧臣,数与之抗,朴复助之,阶渐不能堪。而是时以勤与张居正皆入阁,居正亦侍裕邸讲。阶草遗诏,独与居正计,拱心弥不平。会议登极赏*及请上裁去留大臣事,阶悉不从拱议,嫌益深。

三年冬,帝召拱以大学士兼掌吏部事。拱乃尽反阶所为,凡先朝得罪诸臣以遗诏录用赠恤者,一切报罢。拱之再出,专与阶修?,所论皆欲以中阶重其罪。阶子弟颇横乡里。拱以前知府蔡国熙为监司,簿录其诸子,皆编成。所以扼阶者,无不至。逮拱去位,乃得解。

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其在吏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仓卒举用,皆得其人。又以时方忧边事,请增置兵部侍郎,以储总督之选。拱又奏请科贡与进士并用,勿循资格。其在部考察,多所参伍,不尽凭文书为黜陟,亦不拘人数多寡,黜者必告以故,使众咸服。以广东有司多贪黩,特请旌廉能知府侯必登,以厉其余。失人废事,渐不可训。

神宗即位,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条奏请诎司礼权①,还之内阁。又命给事中雒遒、程文合疏攻保,而己从中拟旨逐之。拱使人报居正,居正阳诺之,而私以语保。保诉于太后,谓拱擅权,不可容。太后颔之。明日,召群臣入,宣两宫及帝诏。拱意必逐保也,急趋入。比宣诏,则数拱罪而逐之。

拱既去,保憾未释。复构王大臣狱,欲连及拱,已而得寝。居家数年,卒。久之,廷议论拱功,赠太师,谥“文襄”,荫嗣子务观为尚宝丞。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

【注】司礼权:司礼,指司礼监,官署名,各种职位由太监担任。明中后期权力很大,此时司礼监主管是宦官冯保。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嵩、徐阶递当国递:传递

b.阶渐不能堪堪:忍受

c.专与阶修??:通“隙”,怨恨

d.以厉其余厉:勉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手书“怀贤忠贞”字赐焉于是余有叹焉

b.而拱自以帝旧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

c.逮拱去位,乃得解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d.则数拱罪而逐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高拱“怀贤忠贞”的一组是()

①启王yi敦孝谨,敷陈剀切②所以扼阶者,无不至

③仓卒举用,皆得其人④拱又奏请科贡与进士并用,勿循资格

⑤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⑥拱意必逐保也,急趋入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⑥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阶的儿子们横行乡里,高拱要徐阶老家所在地的前知府蔡国熙担任监司,记录徐阶各个儿子的罪恶,并把他的儿子全部充*。

b.高拱罢免官员不完全凭借书面材料,但一定会告诉官员被罢免的缘故,这得益于他曾在吏部时所开展的各项工作。

c.高拱在裕王府任侍讲期间,启导穆宗要更加敦厚孝谨,但他自己却不一定能做到,他入阁后,就和徐阶抗衡。

d.由于广东的官吏多*渎职,高拱特地请求表彰廉洁能干的知府侯必登,但损失人才败坏事情的事,还是不能完全惩治。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阶草遗诏,独与居正计,拱心弥不平。(2分)

(2)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3分)

(3)拱使人报居正,居正阳诺之,而私以语保。(3分)

参考*

9.a(递:更替,接替。)

10.d(d.连词,表转折;a.代词,他/语气词;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目的;c.副词,才/连词,于是,就。)

11.b(②高拱与臣僚徐阶之间的矛盾冲突;⑥高拱判断失误,以为朝廷要放逐冯保。)

12.d(原文“渐不可训”指“渐渐地不能被当作榜样”,即“渐渐不能继续下去了”,而并非“不能完全惩治”。)

13.(1)徐阶草拟遗诏,唯独与张居正商议,高拱心中很不平。(“草”、“计”1分,句意1分。)

(2)高拱熟悉政体,怀着经世济民的才能,他所建议和陈述的都可以(被批准)实行。(“练习”1分,“经济”1分,句意1分。)

(3)高拱派人告诉张居正,张居正表面上同意了,而私下里把这件事告诉了冯保。(“报”、“诺”分别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高拱,字肃卿,新郑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当选庶吉士。第二年授予编修。穆宗住裕邸,出阁讲经读书,高拱与检讨陈以勤同为侍讲。高拱在裕邸侍奉九年,教诲裕王日益敦厚孝顺谨慎,陈述切合事理。裕王很看重他,亲手书写“怀贤忠贞”赐给他。晋升侍讲学士。严嵩、徐阶顺次主持国政,认为高拱以后必受重用,将他举荐给世宗。授予太常卿,掌管国子监祭酒事务。……穆宗即位,晋升他为少保兼太子太保。

高拱对政体熟谙,有经时济世的才干,所有建议、陈述都可以实施。因为当时正忧患边防,请增设兵部侍郎,以为总督的后选人。应该慎重挑选司属,多多求得拥有智谋、才干和体能,通晓*旅事务的人,长任其职,不要调往其他部门。日后边关的兵备和督抚的人选,都将从此选取。所有边疆有司,职责很重,不适宜让非正途的官员和贬谪者去任职。皇帝都答复可行,拟成命令。他考察部中情况,大多错综复杂,不是全凭文书做出罢免提升,也不拘泥人数多少,必定告诉罢免者缘由,让众人都信服。古田瑶出现贼乱,任用殷正茂为两广总督。解释:“此人虽然贪心,却可以办成事。”贵州抚臣上奏土司安国亨将要叛乱,高拱任命阮文中代理贵州巡抚。临出发时对他说“:国亨必定不会叛乱,你去,不要激发变乱。”不久正像他所说。因为广东省司大多贪财,特意奏请表彰廉洁能干的知府侯必登,以便肃治其他人。皇帝下诏同意施行。

起初高拱任祭酒,居正任司业,互相友善,高拱极力称赞居正的才能。等到李春芳、陈以勤都离去,高拱担任了首辅,居正比肩伴随。高拱*格直爽而且傲慢,同官殷士儋等人不能忍受,唯独张居正退让处其下,高拱没有察觉到这件事。宦官冯保,*情狡黠,依次当为司礼右监。高拱推荐陈洪和孟冲,皇帝听从了,冯保因此怨恨高拱,张居正与冯保交情深厚。六年春(1572)皇帝患病,病情加重时,召见高拱、张居正、高仪接受遗命而后去世。起初,皇帝的遗命只让内阁大臣主持国政,但宦官篡改遗诏命令他们与冯保共事。

神宗即位,高拱因为皇帝年幼,苦于宦官*,分列条目奏请皇帝抑制司礼监,把权力交还给内阁。又命令给事中雒遵、程文一起上书皇帝攻击冯保,自己从中拟定圣旨驱逐他。高拱派人报告张居正,居正表面同意,私下告诉了冯保。冯保向太后告状(投诉),称高拱擅权不能容忍,太后点头同意。第二天召集大臣们进宫,宣告两宫和皇帝的诏书。高拱心想必定是驱逐冯保,急忙进宫,等到宣读诏书,却是列举高拱罪状并驱逐他。

高拱倒在地上不能起身,居正把他扶持出宫。高拱走后,冯保的不满未消。又捏造王大臣案,想株连高拱,不久,事情终止。高拱在家中呆了几年后死去。很久之后,朝廷议论高拱的功绩,追封他为太师,谥号文襄。

第4篇:《明史·王汉传》阅读*解析与原文翻译

王汉,字子房,掖县人。崇祯十年进士。除高平知县。调河内,擒巨寇天坛山刘二。又乘雪夜破妖僧智善。夜半渡河,破贼杨六郎。李自成围开封,汉然火金龙口柳林为疑兵,遣死士入贼中,声言:“诸镇兵来援,各数十万至矣。”贼闻则惊走。

汉为人负气爱士。人有一长,嗟叹之不容口。僚属绅士陈民疾苦,或言己过,则瞿然下拜。用兵士卒同甘苦,人乐为之死。好用间,贼中虚实莫不知。政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时兵部奏援剿兵十万,十之四以属京、蝰,属汉以其六。汉所监凡五万九千,然大半已溃散,兵部空名使之。汉乃请自立标营兵千人,骑二百,报可。乃简保营兵百余人,募邯郸、钜鹿壮士三百人,又取故治河内所练义兵及修武、济源素从征剿者五百人,及亲故子弟,合千人。八月朔夜半,袭贼范家滩,斩一红甲贼目。檄诸将合剿。自走襄阳,督左良玉兵救汴。至潼关,有诏汉巡按河南。时贼灌开封,汉闻,趣诸将自柳园夜半渡河,伏兵西岸。檄卜从善等夹攻之,斩首九十余级,遂入汴,大张旗鼓为疑兵。追贼至朱仙镇,连战皆捷,巡抚高名衡谢病,即擢汉右佥都御史代之。汉乃广间谍,收土豪,议屯田,谋所以图贼。无何,刘超反永城。超,永城人,跛而狡,为贵州总兵,坐罪免。上疏言兵计,陈新甲用为河南总兵。以私怨杀其乡官御史魏景琦一家三十余人,惧罪,遂据城反。汉上疏请讨,语泄,超得为备。明年正月,汉入永城,声言招抚,为贼所杀。参将陈治邦、游击连光耀父子皆战死。游击马魁负汉尸以出,面如生。诏赠兵部尚书,荫锦衣世百户,建祠致祭。既而超伏诛,传首九边。

(节选自《明史·王汉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b.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c.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d.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年号是*封建时代皇帝纪年的名称;始于汉武帝,如贞观、洪武、康熙等等。

b.“河内”的“河”指黄河,“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南的地方。

c.古人用“朔”(初一)、“望”(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文中的“八月朔”指农历的八月初一。

d.疏是古代臣属给皇帝的奏章(或称奏议),内容为提出意见、陈述主张或事情等,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汉在河内任职期间,屡立战功。他先是捉拿了大盗天坛山刘二,接着破妖僧智善,后又打败了贼人杨六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一

b.王汉兵员不足,想方扩充部队。兵部奏请增援剿贼兵马十万,然归王汉指挥的*队大半溃散,为补充兵员,经朝廷允许,王汉通过多种方式选拔募集了千人。

c。王汉善于用兵,机智胜敌。当初为保开封,他曾设疑兵,散布谎言智退贼兵;巡按河南时,为救开封,先设伏兵,又让卜从善夹攻,杀贼近百,入开封又设疑兵,接连获胜。

d.王汉为平叛贼,英勇献身。河南总兵刘超杀人后害怕被治罪,据城*;王汉奉命前往招抚,入城后,因走漏风声,被刘超杀害,其尸体被人背出城时,面目仍如活时一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僚属绅士陈民疾苦,或言己过,则瞿然下拜。

(2)汉乃广间谍,收土豪,议屯田,谋所以图贼。

参考*

4、a

5、b(“黄河以南”错,是“黄河以北”。)

6、d(“奉命前往招抚”错,“走漏风声”是入城前的事。)

7、(10分)(1)(5分)下属官吏、绅士陈述百姓疾苦,有人说他的过错,王汉就惊恐地下拜。(重点词“僚属”“陈”“或”“瞿然”各1分,句意1分。)

(2)(5分)王汉于是(就)广泛派出间谍,收揽(或:招纳)土豪,商议屯田,谋划对付(谋取)贼人的办法。(重点词“广”“收”“所以”“图”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王汉,字子房,掖县人。崇祯十年进士。授宫产垩知县。调往回边,擒获大盗玉坛山刘二。又乘着雪夜打败妖僧智善。半夜渡河,打败贼寇杨六郎。李自成围困开封,王汉在金龙中柳林点火作疑兵,派遣敢死的勇士到贼寇中间,声言“各镇的*队来增援,各有数十万人到了”。贼寇听到就惊慌逃走。

王汉为人凭恃意气不肯屈居人下,爱惜人才。别人有一点长处,便赞叹不绝口。下属官吏绅士陈述民间疾苦,或说自己的过错,就惊视下拜。打仗时与士卒同甘共苦,人都乐意为他拼命。喜欢使用间谍,贼中的虚实没有不知道的。攻打天坛山贼寇,山势陡峭险峻,登山的人用布条互相牵拉。王汉提*直上,人们都佩服他的勇敢。当时贼寇的气焰日益嚣张,皇上每当临朝就赞叹王汉前后破贼的功劳,降旨优先补官。

十五年春,因为削减俸禄被召入京城,与苏京、王燮一同召见应对,符合皇上的旨意。命令三臣都以试任御史的身份监*。王汉监督已经平定贼寇镇标的楚、蜀部队,与督臣侯恂往南支援开封。

当时兵部奏请增援剿贼的*队十万,十分之四属於苏京、王燮,以十分之六属於王汉。王汉所监督的*队共五万九千,然而大半已经溃散,兵部使用空名额。王汉就请求自己建立标下的营兵千人,骑兵二百,回答可以。於是选拔保护营地的士兵一百多人,招募邯郸、钜鹿的壮士三百人,又收取原先任河内知县时训练的义兵以及修武、济源一向跟随征剿贼寇的士兵五百人,以及亲戚故友的子弟,加起来共一千人。八月朔日半夜,在范家滩袭击贼寇,斩杀一个穿着红甲的贼寇头目。发文令诸将会合征剿。亲自走到襄阳,督促左良玉的部队救援开封。到潼关,有诏书命令王汉巡按河南。当时贼寇水灌开封,王汉听说,催促诸将在半夜从柳园渡过黄河,在西岸埋伏士兵,发文命令卜从善等人夹攻贼寇,斩首九十多级,於是进入开封。大张旗鼓作疑兵,追赶贼寇到朱仙镇,接连战斗都获胜利。巡抚高名衡称有病,就提升王汉为右佥都御史代替他。王汉就广派间谍,收捕土豪,商议屯田,计谋剿贼的办法。

没有多久,刘超在永城*。刘超,永城人,脚跛而狡猾,任贵州总兵,因获罪被罢免。上疏议论*事计策,陈新甲任用他为河南总兵。因为私仇杀死在家乡闲居的官员御史魏景琦一家三十多人,惧怕得罪,就占据城市*。王汉上疏请求征讨,这话泄露出去,刘超得以作好准备。次年正月,王汉进入永城,声言招抚他们,被贼寇所杀。参将陈治邦、游击将*连光耀父子都战死。游击将*马魁背负王汉的尸体出城,王汉的面目和活着的时候一样。诏令赠官兵部尚书,恩荫锦衣卫世袭百户,建造祠堂祭祀。不久刘超被杀,把他的首级传送到边境号令示众。

第5篇:《宋史张洽传》阅读*解析及原文翻译

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洽少颖异,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熹嘉其笃志,谓黄干日:“所望以永斯道之传,如二三君者不数人也。”

时行社仓法,洽请于县,贷常平米三百石,建仓里中,六年而归其本于官,乡人利之。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委洽。洽于是令民自实其土地疆界产业之数投于匮,乃筹核而次第之,吏奸无所匿。其后十余年,讼者犹援以为证云。

改袁州司理参*。有大囚,讯之则服,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累年不决,而逮系者甚众。洽以白提点刑狱,杀之。有盗黠甚,辞不能折。会狱有兄弟争财者,洽谕之日:“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辞气恳切,讼者感悟。盗闻之,自伏。

郡守以仓廪虚,籍仓吏二十余家,命洽鞫之,洽廉知为都吏所卖。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洽度守意锐未可婴,姑系之,而密令计仓庾所入以白守日:“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若以罪胥吏,过乃可免。”守悟,为罢都吏,而免所籍之家。知永新县。一日谒告,闻狱中榜笞声,盖狱吏受赇,乘间讯囚使诬服也。洽大怒,亟执付狱,明日以上于郡,黥之。

洽自少用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平居不异常人,至义所当为,则勇不可夺。居闲不言朝廷事,或因灾异变故,辄颦蹙不乐,及闻一君子进用,士大夫直言朝廷得失,则喜见颜*。所交皆名士,皆敬慕之。

(节选自《宋史·张洽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b.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c.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d.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人/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

b.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的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不同意义,文中指佛教。

c.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洽潜心学问,深得老师赏识。他探究《六经》传注等典籍的奥妙,阅读诸子百家、山经地志等书;他跟从朱熹读书,志向坚定,得到朱熹的赞赏。

b.张洽善于变革,百姓因而受惠。当时施行社仓法,他向县里请求,借米三百石,在里中设立粮仓,乡里人因此受益;他推行推排法,解决了土地分界不清的弊端。

c.张洽坚守正义,办事讲究策略。在袁州期间,他亲自审讯翻云覆雨的大冈犯和狡猾的盗贼,将二人杀掉;他运用计策惩办了贪婪的都吏。

d.张洽敢于担当,为朝廷分忧。凡是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凡是遇到灾异变故,他就闷闷不乐;而当听说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5分)

(2)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干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5分)

参考*

4.d(根据原文,前两句以“者……也”为标志表判断,所以应该在“者”之后停顿,这样可以排除a、b两项;“已丰于昔”构成*的句子,而“由是观之”则是对前文的总结,这样可以排除c项。原文标点:“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巾所人,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5.c(“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错)

6.c(“他亲自审讯”错,原文说“洽以白提点刑狱”;另外“将二人杀掉”也不准确,原文说“盗闻之,白伏”)

7.(1)到官府打官司,冒犯法律来求取赢得官司,怎么比得上各守本分来保全手足之情呢?(得分点:以、孰与……乎、全各1分,句意2分)

(2)都吏是这个州的大蛀虫,他曾经想插手粮仓未能如愿,因此用这种办法来中伤管理粮仓的官吏。(得分点:“者……也”判断句式、获、中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张洽字元德,是临江郡清江人。张洽小时候聪慧过人,跟从朱熹读书,从《六经》传注开始,都要探究典籍的宗旨所在,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佛家之类的书,无所不读。朱熹赞赏他志向坚定,对黄干说:“我寄望于保持道统永远传续,像你们这样的没有几个人啊。”

当时施行社仓法,张洽向县里请求,借贷三百石常平仓里的米,在里中设立粮仓,六年之后将所借粮米归还官府,乡里人因此而受益。嘉定元年,张洽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松滋县尉。湖右的土地分界不清,弊端日益严重,张洽请求推行推排法,县令将此事交给了张洽。张洽于是责令百姓自己核实自家的土地疆界和产业的数目,将结果投放在柜子里,他就查验核算依次排列,这样官吏的奸行就无从隐藏了。十多年以后,打官司的人还援引它作为证据。

张洽改任袁州司理参*。有个大囚犯,一审讯他就服罪,不久又变卦,而且有能力使官吏摇摆不定,案件多年没有判决,因此逮捕关押的人很多。张洽将此案上报提点刑狱,杀了他。有一个盗贼特别狡猾,用言辞不能将他驳倒。恰逢有兄弟二人争夺财产的案件,张洽劝导他们说:“到官府打官司,冒犯法律来求取赢得官司,怎么比得上各守本分来保全手足之情呢?”言辞语气恳切,打官司的兄弟顿时醒悟。那个狡猾的盗贼听到后,自愿服罪。

郡守因为粮仓空虚,将二十多家掌管粮仓的官吏没入官籍,让张洽来审问,张洽查访得知这些人是被都吏出卖的。都吏是这个州的大蛀虫,他曾经想插手粮仓未能如愿,因此用这种办法来中伤管理粮仓的官吏。张洽考虑太守的锐气正足不可触犯,就暂且先把这些官吏拘捕起来,而暗地里派人核计粮仓的收入去禀报太守说:“您把二十多家没入官籍,是因为都吏的缘故。现在核查几年当中粮仓的收入,已经比以前丰足了,由此来看,都吏所说是虚妄的。您一定不会忍受都吏的虚妄,却将无罪的人家没入官籍。如果能治都吏的罪,那么过失就可以免除了。”太守醒悟,因而罢免了都吏,而宽免了被没入官籍的人家。他当永新县知县。有一天他去请假,听到监狱中有鞭打的声音,原来是狱吏受了贿赂,于是利用机会审讯被囚禁的人让他无辜服罪。张洽大怒,马上将狱吏捉拿进监狱,第二天上报给郡守,将他施以黥刑。

张洽从少年就致力于恭肃奉事,所以他用“主一”来命名自己的书斋。平常与一般人没什么两样,等到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无人可以阻夺。赋闲时不谈论朝廷的事情,有时因发生灾异变故,就会闷闷不乐,等到听说有一个君子得到进用,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他所交往的都是有名的人士,大家都尊敬仰慕他。

第6篇:《宋史彭乘传》阅读*解析及原文翻译

彭乘字利建,益州华阳人。少以好学称州里,进士及第。尝与同年生登相国寺阁,皆瞻顾乡关,有从宦之乐,乘独西望,怅然曰:“亲老矣,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图一身之荣乎!”翌日,奏乞侍养。居数日,授汉阳*判官,遂得请以归。久之,有荐其文行者,召试,为馆阁校勘。固辞还家,后复除凤州团练推官。

天禧初,用寇准荐,为馆阁校勘,改天平*节度推官。预校正《南史》、《北史》、《隋书》,改秘书省著作佐郎,迁本省丞、集贤校理。恳求便亲,得知普州,蜀人得守乡郡自乘始。普人鲜知学,乘为兴学,召其子弟为生员教育之。乘父卒,既葬,有甘露降于墓柏,人以为孝感。服除,知荆门*,改太常博士。召还,同判尚书刑部,出知安州,徙提点京西刑狱,改夔州路转运使。会土贼田忠霸诱下溪州蛮将内寇,乘适按郡至境,大集边吏,勒兵下山以备贼,贼遁去。因遣人间之,其党斩忠霸,夷其家。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累迁工部郎中,入翰林为学士,领吏部流内铨、三班院,为群牧使。既病,仁宗敕太医诊视,赐以禁中珍剂。卒,赐白金三百两。御史知杂何郯论请赠官,不许,诏一子给奉终丧。

初,修起居注缺中书舍人,而乘在选中,帝指乘曰:“此老儒也,雅有恬退名,无以易之。”及召见,谕曰:“卿先朝旧臣,久补外,而未尝自言。”对曰:“臣生孤远,自量其分,安敢过有所望。”帝颇嘉之。乘质重寡言,*纯孝,不喜事生业。聚书万馀卷,皆手自刊校,蜀中所传书,多出于乘。晚岁,历典赞命,而文辞少工云。(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以好学称州里 称:扬名

b.乘适按郡至境适:适逢

c.因遣人间之间:离间

d.无以易之易:改变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明彭乘”雅有恬退名”的一组是()(3分)

①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图一身之荣乎

②固辞还家,后复除凤州团练推官

③恳求便亲,得知普州

④乘为兴学,召其子弟为生员教育之

⑤仁宗敕太医诊视,赐以禁中珍剂

⑥自量其分,安敢过有所望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彭乘担任汉阳*判官很长时间以后,有人举荐他言行出众,召入考试,得任馆阁校勘,他坚决拒绝,要求回家乡。

b.彭乘有一段时期在京城任职,他恳求朝廷给予方便,以照顾父母,于是得任普州知州,蜀人担任故乡长官就是从他开始的。

c.当地贼人田忠霸勾结下溪州蛮将大肆入侵,彭乘大规模地召集边境官吏,率领*队下山迎头痛击敌人,取得胜利。

d.彭乘收集了一万多卷图书,都亲自刊校,蜀中所流传的书,许多都出于彭乘(之手)。晚年,掌管朝廷文诰,但文辞不够精巧。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与同年生登相国寺阁,皆瞻顾乡关,有从宦之乐。(3分)

(2)乘父卒,既葬,有甘露降于墓柏,人以为孝感。(4分)

(3)乘质重寡言,*纯孝,不喜事生业。(3分)

参考*

4.d

5.b

6.c

7.(1)曾和同年考上进士的人一起登上相国寺楼阁,同行者都眺望家乡,显出做官的快乐。

(2)彭乘的父亲去世,下葬后,有甘露降落在墓柏上,人们认为这是彭乘的孝心感动天地(的结果)

(3)彭乘厚道庄重少言寡语,生*质朴有孝道,不喜欢置产业。

4:

试题分析:此类试题应将实词放入原文句子中理解,从而确定词义。原文“无以易之”应译为“没有人可以替换他。”易:替代

5:

试题分析:④兴办教育,突出彭乘办实事,⑤为皇帝赐医赐*,不能表现彭乘“恬退”。

6:

试题分析:“大肆入侵”“迎头痛击敌人,取得胜利”于文不符。

【参考译文】

彭乘字利建,益州华阳人。年少时因为爱好学习在州里扬名,(后来)考中进士。曾和同年考上进士的人一起登上相国寺楼阁,同行者都眺望家乡,显出做官的快乐,唯有彭乘西眺,若有所失地说:”父母年纪大了,我怎能放弃对父母早晚的侍奉,而(只)考虑自己的荣耀呢!”第二天,奏请朝廷允许(他)回家侍养父母。过了几天,任命(他为)汉阳*判官,于是得以实现回乡的愿望。很长时间之后,有人举荐他言行出众,召入考试,任馆阁校勘。他坚决拒绝,要求回家乡,后来又就任了凤州团练推官。

天禧初年,因为寇准的推荐,(彭乘)任馆阁校勘,改任天平*节度推官。参与校正《南史》《北史》《隋书》,改任秘书省著作佐郎,升任本省丞、集贤校理。他恳求(朝廷)给予方便以照顾父母,得任普州知州。蜀人能够担任故乡的长官就是从彭乘开始的。普州人很少懂得学习,彭乘就为他们兴办学校,召集他们的子弟作为学生进行教育。彭乘的父亲去世,下葬后,有甘露降落在墓柏上,人们认为这是彭乘的孝心感动天地(的结果)。服丧期满,任荆门*,改任太常博士。(后被)召回朝廷,同判尚书刑部,又出任安州知州,调任提点京西刑狱,改任夔州路转运使。恰逢当地贼人田忠霸勾结下溪州蛮将向内地进犯,彭乘正好巡视州县来到此县境内,大规模地召集边境官吏,率领*队下山防备,贼人逃离。(彭乘)于是派人进行离间,贼人斩了田忠霸,杀了他全家。(之后彭乘又被)召入任修起居注,提升为知制诰,多次升职为工部郎中,进翰林为学士,统领吏部流内铨、三班院,做群牧使。生病后,仁宗命令太医诊治,赏赐宫内的珍贵*物。(彭乘)去世,赐白金三百两。御史知杂何郯论请为彭乘赠官,朝廷没有允许,诏令彭乘的一个儿子给奉服丧。

当初,修起居注缺中书舍人,彭乘在候选人当中,皇帝指着彭乘说:”这是位老儒生,很有淡泊谦虚的名声,没有人可以替换他。”等到召见时,皇帝告知说:”你是先朝旧臣,一直在外地任职,却从来没有自己申述。”(彭乘)回答说:”臣本出生在偏远的地方,知道自己的能力,怎敢有过分的希望呢。”皇帝很赞许他。彭乘厚道庄重少言寡语,生*质朴有孝道,不喜欢置产业。收集了一万多卷图书,都亲自刊校,蜀中所流传的书,许多都出于彭乘(之手)。到了晚年,掌管朝廷文诰,但文辞不够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