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缪昌期传》的阅读*及原文翻译

发布时间:2024-02-19 23:51:12

缪昌期,字当时,江*人。为诸生有盛名,举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年五十有二矣。张差梃击事,刘廷元倡言疯癫,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讦者,谓不当诧之为奇货,居之为元功。昌期愤,语朝士曰:“奸徒狙击青宫,此何等事,乃以‘疯癫’二字庇天下乱臣贼子,以‘奇货元功’四字没天下忠臣义士哉!”廷元辈闻其语,深疾之。给事中刘文炳劾大学士吴道南,遂*诋昌期。时方授检讨,文炳再疏显攻,昌期即称疾去。天启元年还朝,一?g以次辅当国。其冬,首辅叶向高至。小人间一?g于向高,谓欲沮其来,向高不悦。会给事中孙杰承魏忠贤指,劾一?g及周嘉谟,忠贤遽传旨允放。昌期急诣向高,力言二人顾命重臣,不可轻逐,内传不可奉。向高怫然曰:“上所传,何敢不奉?”昌期曰:“公,三朝老臣。始至之日,以去就力争,必可得也。若一传而放两大臣,异日天子手滑,不复可止矣。”向高默然。昌期因备言一?g质直无他肠,会顾大章亦为向高言之,一?g乃得善去。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昌期愕然曰:“谁为此言以误公?可斩也。”向高密具揭,请帝允忠贤辞,忠贤大愠。会有言涟疏乃昌期代草者,忠贤遂深怒不可解。及向高去,韩?p秉政,忠贤逐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及涟、光斗,?p皆具揭恳留。忠贤及其党谓昌期实左右之。而昌期于诸人去国,率送之郊外,执手太息,由是忠贤益恨。五年春,以汪文言狱词连及,削职提问。忠贤恨不置。明年二月,复于他疏责昌期已削籍犹冠盖延宾,令缇骑逮问。逾月,复入之李实疏中,下诏狱。四月晦,毙于狱。

(节选自《明史·缪昌期传》)

《明史缪昌期传》的阅读*及原文翻译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讦者

讦:攻击。

b.谓不当诧之为奇货,居之为元功

元:原来。

c.廷元辈闻其语,深疾之

疾:痛恨。

d.小人间一?g于向高,谓欲沮其来

沮:阻止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b.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c.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d.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缪昌期正直敢言,挺身揭露丑恶。张差梃击事,刘廷元等欲以“疯癫”掩盖真相,缪昌期对朝士直言揭露,受到刘廷元之流的打击报复,称病去官。

b.缪昌期赤胆忠诚,诚心挽留贤良。魏忠贤指使*劾刘一?g和周嘉谟并准许上报,缪昌期急劝叶向高以自身去就力争阻止,后来使刘一?g免遭流放。

c.缪昌期嫉恶如仇,尽力去除奸佞。杨涟上疏*劾魏忠贤,叶向高认为魏是难得的能扶正皇帝的人,缪昌期力言反驳,致使叶密请皇帝准许魏忠贤辞职。

d.缪昌期刚正不阿,不惜身死冤狱。他因不肯与魏忠贤之流同流合污,同情、保护贤良大臣,遭到魏忠贤等人的忌恨,被罗织罪名下诏狱,最终死在狱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昌期急诣向高,力言二人顾命重臣,不可轻逐,内传不可奉。(5分)

(2)而昌期于诸人去国,率送之郊外,执手太息,由是忠贤益恨。(5分)

参考*

4.b(元:首要。)

5.a

6.b(“准许上报”表述错误,应为“传旨准许流放”。)

7.(1)缪昌期急忙拜见叶向高,极力申说二人是受先帝遗诏的重臣,不可轻易流放,内宫传旨不可遵奉。

(“诣”“顾命重臣”“奉”各1分,大意2分。)

(2)而缪昌期在众人离开京城时,全都送到郊外,拉着手叹息,因此魏忠贤更加仇恨他。

(“去国”“率”“执”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缪昌期,字当时,江*人。作诸生时有盛名,万历四十一年考中进士,后改任庶吉士,这时年龄已五十二岁了。张差梃击东宫事件,刘廷元首先说是疯癫,刘光复附和他,上疏攻击揭发的人,说不应当惊诧地把它当作奇货,以此取得首功。缪昌期愤怒,对朝士说:“奸徒攻击东宫太子,这是何等大事,却用‘疯癫’二字庇护天下的乱臣贼子,用‘奇货元功’四字辱没天下的忠臣义士!”刘廷元之流听到他的话,深深地忌恨他。给事中刘文炳*劾大学士吴道南,于是暗中诋毁缪昌期。当时他刚任检讨,刘文炳第二次上疏公开攻击,缪昌期就称病离职了。天启元年缪昌期回到朝廷。刘一?g以次辅当权。这年冬天,首辅叶向高到任。小人向叶向高离间刘一?g,说刘一?g想阻止他来京,叶向高不高兴。恰逢给事中孙杰秉承魏忠贤旨意,*劾刘一?g和周嘉谟,魏忠贤立刻传旨准许流放。缪昌期急忙拜见叶向高,极力申说二人是受先帝遗诏的重臣,不可轻易流放,内宫传旨不可遵奉。叶向高生气地说:“皇上所传,怎敢不遵奉?”缪昌期说:“你是三朝老臣。刚到朝廷那天,拿自身去就力争,一定能成功。如果一传旨就流放两位大臣,以后天子行事不加节制,便再也不能阻止了。”叶向高沉默不语。缪昌期于是详细陈说刘一?g质朴正直没有其他企图,叶向高怒意稍微缓解。恰逢顾大章也为此事向叶向高进言,刘一?g才得以平安离去。杨涟*劾魏忠贤的奏疏呈上,缪昌期正好拜见叶向高。叶向高说:“杨先生这奏疏太轻率。魏在皇上面前时有扶正,这道疏果真施行,怎能得到这种小心谨慎的人在皇上的身边?”缪昌期惊愕地说:“谁说这样的话来误导你?可以处斩。”于是叶向高秘密呈上揭帖,请求皇帝允许魏忠贤辞去,魏忠贤大怒。恰逢有人说杨涟的奏疏是缪昌期代为起草的,魏忠贤于是对他深恨不可解。到叶向高离去,韩?p执政,魏忠贤赶走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及杨涟、左光斗,韩?p都写揭帖恳留。魏忠贤和他的同党认为实际上是缪昌期在左右他们。而缪昌期在众人离开京城时,全都送到郊外,拉着手叹息,因此魏忠贤更加仇恨他。天启五年春天,缪昌期因汪文言案件讼词牵连,被削去官职传讯审问。魏忠贤怨恨不能解除。第二年二月,又在其他奏疏中谴责缪昌期已经削去官籍仍然穿官服乘官车延请宾客,命令缇骑逮捕审问。过了一个月,又把他列入李实疏中,投入钦犯牢狱。四月底,死在狱中。

第2篇:《缪昌期传》阅读及*

缪昌期,字当时,江*人。为诸生有盛名,举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年五十有二矣。张差梃击事,刘廷元倡言疯癫,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讦者,谓不当诧之为奇货,居之为元功。昌期愤,语朝士曰:“奸徒狙击青宫,此何等事,乃以‘疯癫’二字庇天下乱臣贼子,以‘奇货元功’四字没天下忠臣义士哉!”廷元辈闻其语,深疾之。给事中刘文炳劾大学士吴道南,遂*诋昌期。时方授检讨,文炳再疏显攻,昌期即称疾去。天启元年还朝,一?g以次辅当国。其冬,首辅叶向高至。小人间一?g于向高,谓欲沮其来,向高不悦。会给事中孙杰承魏忠贤指,劾一?g及周嘉谟,忠贤遽传旨允放。昌期急诣向高,力言二人顾命重臣,不可轻逐,内传不可奉。向高怫然曰:“上所传,何敢不奉?”昌期曰:“公,三朝老臣。始至之日,以去就力争,必可得也。若一传而放两大臣,异日天子手滑,不复可止矣。”向高默然。昌期因备言一?g质直无他肠,会顾大章亦为向高言之,一?g乃得善去。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昌期愕然曰:“谁为此言以误公?可斩也。”向高密具揭,请帝允忠贤辞,忠贤大愠。会有言涟疏乃昌期代草者,忠贤遂深怒不可解。及向高去,韩?p秉政,忠贤逐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及涟、光斗,?p皆具揭恳留。忠贤及其党谓昌期实左右之。而昌期于诸人去国,率送之郊外,执手太息,由是忠贤益恨。五年春,以汪文言狱词连及,削职提问。忠贤恨不置。明年二月,复于他疏责昌期已削籍犹冠盖延宾,令缇骑逮问。逾月,复入之李实疏中,下诏狱。四月晦,毙于狱。

(节选自《明史·缪昌期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讦者讦:攻击。

b.谓不当诧之为奇货,居之为元功元:原来。

c.廷元辈闻其语,深疾之疾:痛恨。

d.小人间一?g于向高,谓欲沮其来沮:阻止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b.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c.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d.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缪昌期正直敢言,挺身揭露丑恶。张差梃击事,刘廷元等欲以“疯癫”掩盖真相,缪昌期对朝士直言揭露,受到刘廷元之流的打击报复,称病去官。

b.缪昌期赤胆忠诚,诚心挽留贤良。魏忠贤指使*劾刘一?g和周嘉谟并准许上报,缪昌期急劝叶向高以自身去就力争阻止,后来使刘一?g免遭流放。

c.缪昌期嫉恶如仇,尽力去除奸佞。杨涟上疏*劾魏忠贤,叶向高认为魏是难得的能扶正皇帝的人,缪昌期力言反驳,致使叶密请皇帝准许魏忠贤辞职。

d.缪昌期刚正不阿,不惜身死冤狱。他因不肯与魏忠贤之流同流合污,同情、保护贤良大臣,遭到魏忠贤等人的忌恨,被罗织罪名下诏狱,最终死在狱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昌期急诣向高,力言二人顾命重臣,不可轻逐,内传不可奉。(5分)

(2)而昌期于诸人去国,率送之郊外,执手太息,由是忠贤益恨。(5分)

参考*:

4.b(元:首要。)

5.a

6.b(“准许上报”表述错误,应为“传旨准许流放”。)

7.(1)缪昌期急忙拜见叶向高,极力申说二人是受先帝遗诏的重臣,不可轻易流放,内宫传旨不可遵奉。

(“诣”“顾命重臣”“奉”各1分,大意2分。)

(2)而缪昌期在众人离开京城时,全都送到郊外,拉着手叹息,因此魏忠贤更加仇恨他。

(“去国”“率”“执”各1分,'大意2分。)

缪昌期传阅读附*翻译明史

缪昌期,字当时,江*人。作诸生时有盛名,万历四十一年考中进士,后改任庶吉士,这时年龄已五十二岁了。张差梃击东宫事件,刘廷元首先说是疯癫,刘光复附和他,上疏攻击揭发的人,说不应当惊诧地把它当作奇货,以此取得首功。缪昌期愤怒,对朝士说:“奸徒攻击东宫太子,这是何等大事,却用‘疯癫’二字庇护天下的乱臣贼子,用‘奇货元功’四字辱没天下的忠臣义士!”刘廷元之流听到他的话,深深地忌恨他。给事中刘文炳*劾大学士吴道南,于是暗中诋毁缪昌期。当时他刚任检讨,刘文炳第二次上疏公开攻击,缪昌期就称病离职了。天启元年缪昌期回到朝廷。刘一?g以次辅当权。这年冬天,首辅叶向高到任。小人向叶向高离间刘一?g,说刘一?g想阻止他来京,叶向高不高兴。恰逢给事中孙杰秉承魏忠贤旨意,*劾刘一?g和周嘉谟,魏忠贤立刻传旨准许流放。缪昌期急忙拜见叶向高,极力申说二人是受先帝遗诏的重臣,不可轻易流放,内宫传旨不可遵奉。叶向高生气地说:“皇上所传,怎敢不遵奉?”缪昌期说:“你是三朝老臣。刚到朝廷那天,拿自身去就力争,一定能成功。如果一传旨就流放两位大臣,以后天子行事不加节制,便再也不能阻止了。”叶向高沉默不语。缪昌期于是详细陈说刘一?g质朴正直没有其他企图,叶向高怒意稍微缓解。恰逢顾大章也为此事向叶向高进言,刘一?g才得以平安离去。杨涟*劾魏忠贤的奏疏呈上,缪昌期正好拜见叶向高。叶向高说:“杨先生这奏疏太轻率。魏在皇上面前时有扶正,这道疏果真施行,怎能得到这种小心谨慎的人在皇上的身边?”缪昌期惊愕地说:“谁说这样的话来误导你?可以处斩。”于是叶向高秘密呈上揭帖,请求皇帝允许魏忠贤辞去,魏忠贤大怒。恰逢有人说杨涟的奏疏是缪昌期代为起草的,魏忠贤于是对他深恨不可解。到叶向高离去,韩?p执政,魏忠贤赶走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及杨涟、左光斗,韩?p都写揭帖恳留。魏忠贤和他的同党认为实际上是缪昌期在左右他们。而缪昌期在众人离开京城时,全都送到郊外,拉着手叹息,因此魏忠贤更加仇恨他。天启五年春天,缪昌期因汪文言案件讼词牵连,被削去官职传讯审问。魏忠贤怨恨不能解除。第二年二月,又在其他奏疏中谴责缪昌期已经削去官籍仍然穿官服乘官车延请宾客,命令缇骑逮捕审问。过了一个月,又把他列入李实疏中,投入钦犯牢狱。四月底,死在狱中。

第3篇:明史董其昌传阅读*解析及翻译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迁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

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并不赴。

光宗立,问:“旧讲官董先生安在?”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又采

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五年正月,拜南京礼部尚书。时政在奄竖,党祸酷烈①。其昌深自引远,逾年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居三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赠太子太傅。福王时,谥文敏。

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龙皆以善书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四方金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人撅之米芾、赵孟頫云。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刑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刑、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选自《明史·董其昌传》)

【注】①党祸酷烈:此处指明朝东林党人受到宦官的残酷*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

b.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

c.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

d.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古人入学时取,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礼部”为*古代官署。其长官为礼部尚书,主要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疏”在文中指古代一种重要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疏还可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d.“致仕”在文中意为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词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a.董其昌为人仗义,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在任上,董其昌为此事请假,奔走数千里路程,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里安葬。

b.董其昌很正直,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对东林党人残酷*,就对东林

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

c.董其昌做事很踏实,修撰《神宗实录》时,朝廷派他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他搜集记录了三百多本,受到皇上褒奖。

d.董其昌有多种才能,擅长书法、绘画、书画鉴赏,还精于禅理,并取得很大成就,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頫,后又称他为“南董”。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5分)

(2)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5分)

参考*

4.d“例”为名词,作“仿”的宾语,不应与前面断开;“笔断”是笔写的断语,即文字结论,附在每篇之后,故应与前面合在一起;“褒美”为皇帝“召”意,应为“有诏褒美”。

5.a“入学”误,“字”是古人成年时取。

6.b“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错误,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他遇事则远远躲开,并请假回乡,并没有受到牵连被贬。

7.(1)他不谋求私情(宴请嘱托),受到有权势人的怨恨,他们唆使数百个生儒闹事,捣毁了他的衙门。(“徇”“为……所”“嗾”“鼓噪”各1分,句意1分。)

(2)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求书画,(他的)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流传到社会上,人们竞相购买珍藏他的书画和书信(把他的书画和书信当作宝贝)。(“造请”“尺素短札”、省略、“宝”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董其昌,字元宰,是松江府华亭县人。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于任所,董其昌请假,奔走数千里路,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安葬。回来以后,被任为编修官。皇帝的长子就学读书,董其昌充任讲官,他在讲书中根据史事随时对他进行启发诱导,皇长子不时报以会心的一瞥。由于董其昌未按执政大臣的意志行事,被外任为湖广副使,董其昌称病回乡。后来起用,官得原职,提督湖广学政。因他不谋求私情(宴请嘱托),受到有权势人的怨恨,他们唆使数百个生儒闹事,捣毁了他的衙门。董其昌当即上奏朝廷,请求离职,皇帝不允许,下令有关部门对闹事的书生审查处治,董其昌最终辞职回乡。朝廷起用他为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他都不去上任。

光宗即位后,问道:“原来的讲官董其昌先生现在在哪里?”于是朝廷征召他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提升为本寺卿,兼侍读学士。当时修撰《神宗实录》,派他去南方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董其昌广泛搜集征召,记录有三百本之多。他又选择没有批复的奏章中有关太子、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的论述,分门别类,录成四十卷。他仿效史书论赞的体例,每篇之后都附以自己的论断。书编成后,上表进呈,皇帝下旨,加以褒奖,命交给史馆备用。第二年秋天,提升他为礼部右侍郎,协助管理詹事府事务,不久转为礼部左侍郎。天启五年正月,被授予南京礼部尚书。当时朝政被宦官把持,对东林党人残酷*,董其昌遇事则远远躲开,过了一年即请假回乡。崇祯四年,起用为原官,掌管詹事府事务。过了三年,多次上奏请求退休,皇帝下旨给他加太子太保衔准予退休。又过了二年就去世了,终年八十三岁,追赠太子太傅。福王在位时,赠谥号为“文敏”。

董其昌天资过人,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声望。当初,华亭地方的人物,从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使莫如忠及其儿子莫是龙,都以擅长书法著称。董其昌后起,超越各家。他起初学习米芾,后自成一体,名闻外国。他的绘画,汇集宋、元各家的长处,按照自己的意愿作画,形成潇洒生动的画风,这不是人力可以达到的。四面八方的金石刻词,如果能得到他的撰文和书丹,被认为是“二绝”。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求书画,(他的)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流传到社会上,人们竞相购买珍藏他的书画和书信(把他的书画和书信当作宝贝)。他又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家得到他有关的片言只字,都十分重视。他生*平和,平易近人,精通佛理,谈吐高雅,整日无一句世俗语。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頫,同时以书法著名的人,有临邑的邢侗、顺天的米万钟、晋江的张瑞图,当时人称之为邢、张、米、董,又称之为南董、北米,但其他三人,成就远不及董其昌。

第4篇:《明史缪昌期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缪昌期,字当时,江*人。为诸生有盛名,举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年五十有二矣。张差梃击事,刘廷元倡言疯癫,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讦者,谓不当诧之为奇货,居之为元功。昌期愤,语朝士曰:“奸徒狙击青宫,此何等事,乃以‘疯癫’二字庇天下乱臣贼子,以‘奇货元功’四字没天下忠臣义士哉!”廷元辈闻其语,深疾之。给事中刘文炳劾大学士吴道南,遂*诋昌期。时方授检讨,文炳再疏显攻,昌期即称疾去。天启元年还朝,一燝以次辅当国。其冬,首辅叶向高至。小人间一燝于向高,谓欲沮其来,向高不悦。会给事中孙杰承魏忠贤指,劾一燝及周嘉谟,忠贤遽传旨允放。昌期急诣向高,力言二人顾命重臣,不可轻逐,内传不可奉。向高怫然曰:“上所传,何敢不奉?”昌期曰:“公,三朝老臣。始至之日,以去就力争,必可得也。若一传而放两大臣,异日天子手滑,不复可止矣。”向高默然。昌期因备言一燝质直无他肠,会顾大章亦为向高言之,一燝乃得善去。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昌期愕然曰:“谁为此言以误公?可斩也。”向高密具揭,请帝允忠贤辞,忠贤大愠。会有言涟疏乃昌期代草者,忠贤遂深怒不可解。及向高去,韩爌秉政,忠贤逐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及涟、光斗,爌皆具揭恳留。忠贤及其党谓昌期实左右之。而昌期于诸人去国,率送之郊外,执手太息,由是忠贤益恨。五年春,以汪文言狱词连及,削职提问。忠贤恨不置。明年二月,复于他疏责昌期已削籍犹冠盖延宾,令缇骑逮问。逾月,复入之李实疏中,下诏狱。四月晦,毙于狱。

(节选自《明史·缪昌期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讦者讦:攻击。

b.谓不当诧之为奇货,居之为元功元:原来。

c.廷元辈闻其语,深疾之疾:痛恨。

d.小人间一燝于向高,谓欲沮其来沮:阻止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b.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c.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d.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缪昌期正直敢言,挺身揭露丑恶。张差梃击事,刘廷元等欲以“疯癫”掩盖真相,缪昌期对朝士直言揭露,受到刘廷元之流的打击报复,称病去官。

b.缪昌期赤胆忠诚,诚心挽留贤良。魏忠贤指使*劾刘一燝和周嘉谟并准许上报,缪昌期急劝叶向高以自身去就力争阻止,后来使刘一燝免遭流放。

c.缪昌期嫉恶如仇,尽力去除奸佞。杨涟上疏*劾魏忠贤,叶向高认为魏是难得的能扶正皇帝的人,缪昌期力言反驳,致使叶密请皇帝准许魏忠贤辞职。

d.缪昌期刚正不阿,不惜身死冤狱。他因不肯与魏忠贤之流同流合污,同情、保护贤良大臣,遭到魏忠贤等人的忌恨,被罗织罪名下诏狱,最终死在狱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昌期急诣向高,力言二人顾命重臣,不可轻逐,内传不可奉。(5分)

(2)而昌期于诸人去国,率送之郊外,执手太息,由是忠贤益恨。(5分)

参考*

4.b(元:首要。)

5.a

6.b(“准许上报”表述错误,应为“传旨准许流放”。)

7.(1)缪昌期急忙拜见叶向高,极力申说二人是受先帝遗诏的重臣,不可轻易流放,内宫传旨不可遵奉。

(“诣”“顾命重臣”“奉”各1分,大意2分。)

(2)而缪昌期在众人离开京城时,全都送到郊外,拉着手叹息,因此魏忠贤更加仇恨他。

(“去国”“率”“执”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缪昌期,字当时,江*人。作诸生时有盛名,万历四十一年考中进士,后改任庶吉士,这时年龄已五十二岁了。张差梃击东宫事件,刘廷元首先说是疯癫,刘光复附和他,上疏攻击揭发的人,说不应当惊诧地把它当作奇货,以此取得首功。缪昌期愤怒,对朝士说:“奸徒攻击东宫太子,这是何等大事,却用‘疯癫’二字庇护天下的乱臣贼子,用‘奇货元功’四字辱没天下的忠臣义士!”刘廷元之流听到他的话,深深地忌恨他。给事中刘文炳*劾大学士吴道南,于是暗中诋毁缪昌期。当时他刚任检讨,刘文炳第二次上疏公开攻击,缪昌期就称病离职了。天启元年缪昌期回到朝廷。刘一燝以次辅当权。这年冬天,首辅叶向高到任。

小人向叶向高离间刘一燝,说刘一燝想阻止他来京,叶向高不高兴。恰逢给事中孙杰秉承魏忠贤旨意,*劾刘一燝和周嘉谟,魏忠贤立刻传旨准许流放。缪昌期急忙拜见叶向高,极力申说二人是受先帝遗诏的重臣,不可轻易流放,内宫传旨不可遵奉。叶向高生气地说:“皇上所传,怎敢不遵奉?”缪昌期说:“你是三朝老臣。刚到朝廷那天,拿自身去就力争,一定能成功。如果一传旨就流放两位大臣,以后天子行事不加节制,便再也不能阻止了。”叶向高沉默不语。

缪昌期于是详细陈说刘一燝质朴正直没有其他企图,叶向高怒意稍微缓解。恰逢顾大章也为此事向叶向高进言,刘一燝才得以平安离去。杨涟*劾魏忠贤的奏疏呈上,缪昌期正好拜见叶向高。叶向高说:“杨先生这奏疏太轻率。魏在皇上面前时有扶正,这道疏果真施行,怎能得到这种小心谨慎的人在皇上的身边?”缪昌期惊愕地说:“谁说这样的话来误导你?可以处斩。”于是叶向高秘密呈上揭帖,请求皇帝允许魏忠贤辞去,魏忠贤大怒。恰逢有人说杨涟的奏疏是缪昌期代为起草的,魏忠贤于是对他深恨不可解。到叶向高离去,韩爌执政,魏忠贤赶走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及杨涟、左光斗,韩爌都写揭帖恳留。

魏忠贤和他的同党认为实际上是缪昌期在左右他们。而缪昌期在众人离开京城时,全都送到郊外,拉着手叹息,因此魏忠贤更加仇恨他。天启五年春天,缪昌期因汪文言案件讼词牵连,被削去官职传讯审问。魏忠贤怨恨不能解除。第二年二月,又在其他奏疏中谴责缪昌期已经削去官籍仍然穿官服乘官车延请宾客,命令缇骑逮捕审问。过了一个月,又把他列入李实疏中,投入钦犯牢狱。四月底,死在狱中。

第5篇:《明史王文传》阅读*及原文翻译

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持廉奉法,为都御史顾佐所称。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还奏称旨,赐今名。

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遭父忧,命奔丧,起视事。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明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寻迁右都御史。九年出视延绥、宁夏边务。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明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饥,奏免其租。寻进左都御史。在陕五年,镇静不扰。

景泰改元,召掌院事。文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严冷,与陈镒同官,一揖外未尝接谈。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给事中林聪等劾文、镒畏势长奸,下诏狱。二人俱伏,乃宥之。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循举其乡人萧维祯,谷遂举文。而文得中官王诚助,于是诏用文。寻自江、淮还朝,改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直文渊阁。二品大臣入阁自文始。寻遭母丧,夺哀如前。文虽为谷所引,而谷迟重,循*明决,文反与循合而不附谷。其后以子伦故,欲倾考官,又用谷言而罢。由是两人卒不相得。

五年进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英宗复位,即日与于谦执于班内。言官劾文与谦等谋立外?,命鞫于廷。文力辩曰:“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辞气激壮。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廷臣遂坐谦、文召敬谋未定,与谦同斩于市,诸子悉戍边。敬亦坐知谋反故纵,减死,戍铁岭。文之死,人皆知其诬。以素刻忮,且迎驾、复储之议不惬舆论,故冤死而民不思。成化初,赦其子还,寻复官,赠太保,谥毅愍。

节选自《明史.王文传》(有删节)

【注】忮:zhi,刻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b.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c.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d.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授”“迁”“起”“擢”“进”“改”“兼”均指升官。

b.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c.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d.“夺哀”犹“夺服”,也叫“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文持廉奉法,为政崇尚清简。镇守陕西五年,百姓安宁。

b.王文深得皇帝倚重。父亲、母亲去世,两次均未能守孝至服除就被起用处理政事。

c.给事中林聪等*劾王文、陈镒畏惧权势助长邪恶,关他们到诏狱。二人全都认罪,朝廷反而原谅了他们。

d.英宗皇帝复位后,因*劾,王文和于谦同斩于闹市,并祸及后代。王文虽然最后被*昭雪,但百姓并不怀念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

(2)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

参考*

4、c

5、a(改是改任,表调动;兼是兼任,同时监管)

6、d

7、(1)*劾处理定边营不遵法纪的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人罪行,边境上吏治得到澄清。

(2)各御史都像忌惮神明一样忌惮他,朝中官员没有敢以私事求他的,然而王文内心却柔顺温和。

【翻译】

王文,字千之,起初名叫王强,束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被任为监察御史。他保持廉洁,遵守法律,被都御史顾佐所称道。宣德末年,奉命处理彰德妖贼张普祥案件。还京奏报,使皇帝很满意,赏赐他名为文。

英宗即位,王文升任陕西按察使。遭逢他父亲的丧事,朝廷命令他回家奔丧后,回来再上任。正统三年正月,升为右副都御史,为宁夏巡抚。五年,被征为大理寺卿。第二年,他和刑部侍郎何文渊审问京城中的狱案,不久,被升为右都御史。九年,出去视察延绥、宁夏边防事务。*劾处理定边营不遵法纪的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人罪行,边境上吏治得到澄清。第二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等地发生灾荒,王文上奏免去这些地方的田租。不久,进升左都御史,在陕西五年,地方上安定不乱。

景泰帝即位后,王文被征召入京掌管都察院事务。王文为人深沉刻薄,心中很有城府,面貌严峻冷酷,和陈镒同在官位,见面只是作个揖,没有交谈过。各御史都像忌惮神明一样忌惮他,朝中官员没有敢以私事求他的,然而王文内心却柔顺温和。……给事中林聪等*劾王文、陈镒畏惧权势助长邪恶,关他们到诏狱。二人全都认罪,朝廷反而原谅了他们。

这时,陈循最放纵,喜欢刚愎自用。高谷与陈循不相和睦,因为王文强悍,高谷想引荐(王文)入阁共同理政来对付陈循,于是上疏请求增加阁员。陈循举荐了他的同乡萧维祯,高谷于是举荐了王文。而王文得到了宦官王诚的帮助,皇帝下诏招王文入内阁。不久,王文从江、淮回朝,改任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执掌文渊阁。二品大臣进入内阁正是从王文开始的。不久,遭母丧,“夺情”和以前一样。王文虽然是被高谷引荐的,但高谷迟疑慎重,陈循却明朗决断,王文反而和陈循投合却不依附高谷。那以后因为儿子王伦的缘故,想设计陷害考官,又因高谷进言而罢黜,从此两人终于不相合。

五年升少保,兼任东阁大学士。再升为谨身殿大学士,仍兼职东阁。英宗复位,王文当天就和于谦一起在朝中被捕。御史们劾奏王文和于谦等想迎立藩王,命令在朝廷中审问。王文竭力辩驳说:“征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派人必须有马牌,这在内府和兵部可以验证。”言辞激昂壮烈。于是逮捕了车驾主事沈敬讯问,查无实证。朝臣就判于谦和王文召来沈敬计议未定,因此把王文和于谦一起斩于市上,他的儿子都被充*到边地。沈敬也被处以知道谋反而故意纵容不报的罪名,免死,充*到铁岭。王文之死,人们皆知道他是被冤枉的。只因他平常刻薄强悍,而且在奉迎英宗及景泰帝复储等事的议论与舆论相反,所以含冤死去而百姓并不思念。成化初年,赦免他儿子回来,不久恢复其官职,追赠太保,谥为毅愍。

第6篇:明史张溥传的原文阅读*及翻译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①,*毕朗诵一过,即②焚之,又*,如是③者六七始已④。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jūn)⑤日沃汤⑥数次,后名读书之⑦斋曰“七录”。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b.*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用一句名言回答)

参考*

1.①*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

2.a、c

3.见译文

4.c

5.一丝不苟天才出自勤奋

注释

①手*:亲手抄写。

②即:马上,立刻。

③如是:像这样。

④已:停止。

⑤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

⑥汤:古今异义,这里指热水的意思。

⑦斋:书房或学舍。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