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的作文

发布时间:2024-02-19 12:09:14

就如念起西湖便想到袁宏道笔下“绿烟江雾,弥漫二十余里”,就如念起桂林便沉醉于那里的山水之间,此番忆起中秋,便想起了那月了——哦,我的老友。

满月是棱角分明,是朦胧,又是模糊,归乡人感情拿捏的最真切,那月中似盈润糅合了期盼,他们看月,月映在心头。月看他们,游子映在月影中。

月是故乡明的作文

我透过窗子,也看那月,两重玻璃映出辐射着淡黄的星星点点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月荡漾着,在晃然处,又逗起缕缕的明漪。月下薄薄的夜像是雾里看花,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浓重秋声,氤氲开,柔软的像片湖。而深秋的四下里,混杂着新城脚下微弱的乡土气息与蟋蟀断续嘶哑的鸣叫,是深秋了,恬淡的恰和适宜。

中秋月在繁华处是不显眼,他们说,身在异乡,秋节是不同的体味,看月也是不同的。

我曾游走于江浙,看异乡掺杂着镁光灯的奇特的月,没着没落的悬着,在城市上空,更像是黑夜下的白炽。没浓情相衬,少了嘘寒问暖的絮语,即便是同父母共伴远行的我,看这月,也多了几分生硬疏离的清冷。那的确不是故乡的月,不是故乡慈母般的月,也不像欢聚的节。

又一年中秋将至,又是一年月满人团圆。节日给人带来最好的,不过是忙碌了许久终于得空闲的小憩,是传统美食给人带来的踏实与满足,是平淡又浓郁的亲密,是久别重逢的喜极而泣。

细听,远处戏子摆腔弄调的小曲儿: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第2篇:月是故乡明

我的故乡——安吉。一座座连绵不断的山峰就像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那里风景奇特,环境优美,民风纯朴。那里有我心爱的外公外婆和儿时的伙伴。

为了能学到更多地知识,我和爸妈来到了杭州,不离乡不知思乡何滋味,每到周末看到爸爸高高兴兴的回家,我好羡慕,心里总是想,为什么我不能回家呢?

我想念外婆的面条,那热腾腾的,看着就让人流口水的面条,每当我肚子饿的时候,外婆总是大展好的厨艺。

有一次,我生病了,躺在床上无精打采的什么都不想吃,外婆为了让我填饱肚子,特意炒了一碗面条,那细细长长诱人金黄的面条,让人垂涎欲滴,可是我好像没有什么胃口,外婆把面条端到我面前,故意大声说:“啊,好香的面条!又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还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我不经被吸引过去了,叫到:“我要吃,我要吃。”好像把生病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慈祥的外婆看见我来了胃口特别高兴说:“好,好,给你吃。”就一口一口的喂我吃。

等我吃完了,病好像好了一大半,又回到了以前活蹦乱跳的我。

外公抱着我坐在摇摇椅上,悠悠的摇啊摇,还给我讲许多小故事……

八月中秋,借皎皎圆月遥寄思念,看见圆月,就像看见了一家人团圆,看见圆月,我又想起了我的外公,想起了我的外婆,想起了我的故乡。

第3篇: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家喻户晓的诗句,让我再一次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今天,我踏上了故乡的故土。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终年潺潺地环绕着家乡,小河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荡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的美,那么的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正在他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美不美,故乡水。”是的,这句话说的没错,只有漂泊在他乡时才能感受家乡的美。

一座小小的石桥,横跨于小河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可以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河里,让河水把他们送到远方。

我爱我的家乡,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有几个房间,我的卧室面对着太阳,每天早晨,总是有几缕阳光照在我的床上,显得非常温暖,我也非常爱它。爸爸妈妈的房间就在我的隔壁,那是一间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房间。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前面的楼房上升起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面的窗子里吹进来,非常舒服。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故乡是一幅铺在我心上的话,我将永生难忘。

第4篇:月是故乡明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我站在高高的山崖上,望着远方那一轮皎皎的月亮,透过一层薄薄的纱,仿佛看见了亲人的笑脸,伸手去摸,只沾到了那柔和的月光。

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故乡像一幅铺在地上的画,我在画中走来走去,虽然没有某些城市繁华,但我依旧爱这里,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老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光线昏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这里没有灯红酒绿的大街,不够繁华,但我反而喜欢。看那些朴素的居民,我倒是感觉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

当漫步家乡的花丛时,瞧见了那五颜六*的菊花,记得小时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的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这些,我并不喜欢,最让我钦佩的是梅花,他是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受过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有秉*!

赏完花,我走在小溪边,溪的两旁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还偶尔看到水中的小鱼和小虾。记得小时候,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

故乡,那是让我思念的地方,我何时才能再回去啊!在故乡那段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第5篇:月是故乡明

月光漫过纱窗,轻摇珠帘隔相望。烛光晕开一方书桌,攒动着不息的花火。

是的,记忆里的我,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与诗词相遇。小时候,母亲常常督促我背些古诗,说古诗可以教会我许多道理。当时的我只能怀揣着不解被迫翻开了那些穿越了百年而流传至今的诗篇。最开始接触的,大多是李白和杜甫的一些家喻户晓的诗句。

对李白的记忆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始。当时哪里会知道什么思乡之情,只会觉得“诶?为什么是霜呢?”至于为什么,我并没有多问,后来也就渐渐的淡忘了这个问题。但月亮在我心中已经蒙上了情感的薄纱。

而对于杜甫来说,我一开始并不喜欢他的诗,因为那些诗让我感到很压抑。直到后来,我无意间读到了一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莫名的好感顿时油然而生,于是我开始寻找这句诗的源头。出乎意料的是,这首诗的作者,是我摒弃了好久的杜甫。我读到这句诗的时候,是在初二。那时我已经可以初步感受到诗中蕴含的感情了。这是典型的思亲怀友的诗。可诗中的意境却远比之前读过的许多同类型的诗要唯美得多。前半句是个渐变的过程——从今夜开始就进入了白露节气,而后半句是杜甫从夜景萌生出的“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这一感触。要有怎样的思绪才会有如此的感慨!战乱将亲人与自己无情地分离,而更可悲的是家书常常不能被送到。杜甫的心头饱含与亲人相见的渴望,所以他由眼前的月想到了故乡的月。故乡的月哪是眼前这般的昏暗与冷漠?他的记忆里,故乡的月应该是澄澈明亮的,应该是温暖柔和的,绝对不是现在这样的。如此残忍的落差伴随着思念深深触动了杜甫,于是这句千古名句便一气呵成了。

思绪如云气般消散,视线变得清晰起来。我已置身于月光的沐浴之下。四围静得出奇,但隐隐约约能听得见虫鸣。这是最美的乐章,奏响在记忆里一个又一个夏末初秋的夜晚。眼前是外婆的矮屋。外婆的屋子位于山脚,但位置却是恰到好处。溪流从山腰绵延至山下,恰好经过外婆家门前。外婆家门前专门有一个装山泉的池子,里面的水清澈见底,甘甜清凉。依旧是夜晚,夜空里徒留一轮澄澈的明月,照亮着世间。在这样静好的时光里,我和外婆,还有附近的邻居都会搬个小板凳,到外面坐着聊聊天。时不时喝一碗用山泉烧制的茶水,是热腾和清爽的口感。外婆总会给我讲这样那样的故事,大多是些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而正是这些凄婉、离奇的故事触动着我幼时的心灵,并成为了我的思想启蒙之一。后来,当我再次回首这些故事的时候,依然还会觉得很新奇,很美好。

回忆是捉不到的月光,握紧了就变成黑暗。有些事,关于故乡的事,逝去了便不再回来。那些伫立在苍茫月下的人们,终将被时光的涛声淹没至记忆的底端,然后匆匆消失不见。当年的那些依恋,那些静好的时光,已经成为了清淡的追忆。

多年以后,当我面对着巨大的推土机运作的时候,我已潸然泪下。眼前是房屋瓦片淋漓的模样,我搀着外婆站在一边,却仿佛离这老屋万丈光年般遥远。这栋老屋历经了多少年的沧桑,却毁于*官员笔下的一道红杠。哎,多么可惜啊!

推土机一直工作到晚上便匆匆收工了,准备明天把剩下的房屋一并除去。我和外婆拿了板凳坐在一旁,就像当年那样。可心里已完全不是一个滋味。望着前方的一片狼藉,我和外婆都沉默不语。我的眼泪早已风干,可心头的淤血依旧残存下来。我抬起头,满眼尽是皎洁的月光,依旧澄澈,依旧明亮。缓缓地照在我和外婆的身上,暖暖的,柔柔的。

一会儿,肩膀重了起来。回过神来一看,外婆已经枕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她真的太累了,太累了……

很多时候,繁忙的生活熏昏了人们的大脑,人们总是向往外面新奇的世界,向往奢华的生活。但无论行走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夜晚的时候,游子都会驻足停留,仰望月空。因为他们相信,遥远地平线那端的家人,此时也正仰望着皎洁的月*,牵挂着他们。同一片月空下,他们和家人彼此深情相望。

故乡,并不是具体的房屋建筑群落,而是一种情结,一种无法割舍的情结。它是人们心中的乐土,也是人们最原始的精神家园。

任何地方都不及故乡。因为人们远离故乡的那一刻,思念的种子便在人们的心底扎下了根,这颗种子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根发芽,思念也愈加强烈。终有一天,当离家的人们看到皓月当空的时候,会扼腕长叹道——“唉,月是故乡明啊!”

第6篇:月是故乡明

农历八月十五,一轮圆月缓缓地爬上山头。昔日苍白的月影更加苍白了,望着那归途的路,月亮似乎也在等待远方的游子回家,只留下几抹残辉照耀大地,慢慢地移动。

在台北郊外的一座富丽堂皇的别墅里,宽阔的阳台上,坐着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将*,他满头银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含着泪水,他那颤抖的手中拿着一块未咬一口的月饼,它似乎很重、很沉,同月亮一般重、一般沉。他望着月亮,嘴里念念有词,心灵的雨花好像在飘洒,飘过前面的小山坡,飘过金门列岛,飘过海峡,飘到了那块他魂牵梦萦的土地——大陆,那是他出生的地方。故乡的亲人在干什么呢?他们一定在烧菜,烧很多很多的菜。堂前的供桌上,放着祖先的灵牌。每年家乡的父老乡亲都要进行一次祭祀,让这些祖先“回家”与亲人团圆。他们可知道,海峡的另一端还有一个他,正等着回家。

望着故乡的方向,心灵的时间在逆转。记得儿时,做了祭祀后,一家人围坐在桌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弟妹欢聚团圆,享受着天伦之乐。那灯光也是这么相叠着,却是那么温暖、那么*。桌上放着一只土制的炭炉,炉上坐着一口锅,把菜放进去热热,吃一口,肚里就暖和和的。饭后,一家人坐在凉台上,每人手中都拿着一只和月亮一样大小的月饼。他把玩着,虽然没这么好吃,但得到的是蜜一般的甜,怎么也舍不得吃掉。至今,他还记得当时的夜景,朋亮是那么的圆,就像初升的太阳光芒四射,金黄的月光像妈妈那略带红晕的脸。月光毫不保留地洒向大地,抚摸着他,那么柔,那么顺。年少的他幼稚地说了句:“这月真美!”

“是的,故乡的月最美,最明!”从思念中拔出来的老将*不由轻叹了一句,缓缓捧起月饼犹如捧起故乡的月,轻轻地咬一口,慢慢地咀嚼着,好像享受着故乡月的那份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