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花·晓*翳日》赏析

发布时间:2024-02-18 06:59:54

《扫地花·晓*翳日》作者为宋朝诗人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翳日,正雾霭烟横,远迷平楚。暗黄万缕。听鸣禽按曲,小腰欲舞。细绕回堤,驻马河桥避。信流去。想一叶怨题,今在何处。

《扫地花·晓*翳日》赏析

春事能几许。任占地持杯,扫花寻路。泪珠溅俎。叹将愁度日,病伤幽素。恨入金徽,见说文君更苦。黯凝贮。掩重关、遍城钟鼓。

【赏析】

多情之人最易感怀故人。若是春光明媚,夏日融融,此种感伤之情可被化掉一些。可作者偏偏是在轻烟细雨中重游旧地,那怎能没有心疼时春竟似秋的悲感呢?

词的上阕写道:这天早上,雾霭茫茫蔽日,横烟远贯平原。岸柳渐黄,晨风欲作,雀鸟争鸣。作者绕着河堤缓缓地走着,天却开始下起了雨。作者只好牵着马躲到桥亭避雨。看着桥下向前逝去的河水,用红叶题诗故事写他的思绪却流回了过去。旧日的情人,你在哪儿呢?接着下阕:春天的好时光能维持多久呢?刚赏花,为春的美丽而欣喜,转眼间便是残英满径,又要为春的离去而落泪了。春尚且如此,接下来的日子就更是愁上添愁了。作者知道,他怀念的女孩儿现在每日在郁郁寡欢中生活。这里是词人用卓文君的故事,文君有《白头吟》诗,写“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有“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的误解。词人为那女子设想,其离恨中有思念亦伴有幽怨,故有“将愁度日”三句。而他自己呢?漂流于道路,望着重重关隘,听着遍城钟鼓,那“黯凝贮”三字,真是有多少想伊之心,思归之心,都为钟鼓声掩住,都为重重关门阻隔于千里之遥。此词真是结得有于不尽之意。

第2篇:*翳街

我站在这一带唯一一幢带玻璃的风尘仆仆的红砖平房前,扬起头.日光透过蒙着灰尘的树叶,斑斑点点地撒在脸上,我眯起眼睛,眨了两下,在眨眼的瞬间看清了那几个字,*翳街饭店.我跨步迈了进去,被老鼠咬得乱七八糟的门槛绊了我一下,我低头去看脚下的时候,一个苍老的声音穿过皮包骨头的胸腔,在盘旋着浓痰的嗓子里转了一圈,向我击来,他说:你找谁啊!"我吓了一哆嗦,迎向他布满白翳的目光,假装愉快地说:"我就找你."

第3篇:关于《醉花*》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

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所能体验得了的;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词里出现的那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也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因为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阶层的产物。

鉴赏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消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第4篇:扫花游九日怀归赏析

扫花游·九日怀归

周密

【原文】

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孤蛩自语。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

心事曾细数。怕水叶沈红,梦云离去。情丝恨缕。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

【扫花游】

“扫花游”,词牌名。又名《扫地花》《扫地游》。以周邦彦词有“任占地持杯,扫花寻路”句,故名。双调,九十五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

【赏析】

头三句“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描写重阳时节的典型景物江蓠,一种香草,出自屈原《离骚》:“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李商隐《九日》诗用过这个典故:“空教楚客咏江蓠”,这里也用为九月九日景物,开江蓠因幽怨而呈现碧*,早过了经霜开花时候,水边已没有一片花如锦的江蓠了。下面接“孤蛩暗语”句,转而写听到的声音蟋蟀正在孤单地暗自鸣叫。姜夔《齐天乐》咏蟋蟀:“凄凄更闻私语”这里是指九月蟋蟀初鸣。下面两句:“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长安这里指杭州,南宋的都城。长安乱叶句本贾岛送别诗“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和周美成《齐天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形容落叶随风飞舞,飘落满地。“万家砧杵”本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扌寿衣声”,家家用砧杵为将要远服兵役的人制征衣。姜夔《齐天乐》也描写蟋蟀叫声“相和砧杵”。

这两句点明了作者当时的时间、地点和氛围。

“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转入写客况凄凉。尘染秋衣一句,脱于西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意思是说:在京城呆得很久了,衣裳已经被尘土染黑,却没有人来关心我这个满怀疲惫的异乡旅客。北宋晁端礼《水龙吟》“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也是这个意思上阕结尾三句:“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描写心中的乡愁无以依托,只有惆怅地眺望江上远去的归船和天边如烟的树木。词用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语,表示自己想回去又不能,只有遥望江上舟树以寄托乡思《古诗》“远望可以当归”即是这种心情下阕起首一句“心事曾细数”,统领以下各句,表明作者由写景寄情转入全写内心世界。“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怕水叶沉红”,是写红荷凋落。翁元龙《隔浦莲近》“沉红入水,渐做小莲离藕”,语意相近。“梦云离去”,语出楚王梦遇神女,及朝为行云的故事。这三句是说,作者心事重重,无法轻松,只担心美好的往事象荷花凋谢、梦云离去一样,再也不能重视了。下句“情丝恨缕”稍停顿一下。一语概括所有的心事,再细说“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是说像晋代苏蕙织锦字回文诗一样,将当时的离愁别绪,写成词章或书信。

“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接着上面两句的意思,转折了一下,说即使书信也装不了多少相思情雁只排*字、一字,没有多少字,怎能写出多少相思,言外意是思无限。人们又常用鸿雁指书信。秦观《减字木兰花》有“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句,虽都用鸿雁作比,却用法相反,各从不同角度作出恰当的比喻。下阕结尾三句:“暗凝伫。近重、满城风雨。”作者心潮起伏、思绪难平之后,又回到重阳节和那时景*上,首尾呼应。自己一个人伫立凝望重阳景象,却只见到满城风雨。这正同上阕“锦空洲渚”、“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等句同样凄清。“近重阳、满城风雨”一句来自潘大临“满城风雨近重阳”,但只颠倒词序,例由豪放变凄凉。

这首词凄而不惨,哀而不伤,很好地把握了重阳节的景象与作者自己的心情。词人铺陈上的抑扬顿挫也恰到好处,令读者心有戚戚焉。这首词还有一个特*,就是用典颇多,句多出处,虽见研习前人之功,但亦略多了些。

第5篇:扫花游春雪赏析

《扫花游·春雪》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水云共*,渐断岸飞花,声初峭。步帷素袅。想玉人误惜,章台春老。岫敛愁蛾,半洗铅华未晓。舣轻棹。似山*夜晴,乘兴初到。

心事春缥缈。记遍地梨花,弄月斜照。旧时斗草。恨凌波路钥,小庭深窈。冻*琼箫,渐入东风郢调。暖回早。醉西园、乱红休扫。

【前言】

《扫花游·春雪》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此词为作者重游西园忆苏妾之作,上片以写实与联想刻意描绘出对这场春雪的感受,及对苏妾的怀念;下片重在回忆,并兼设想未来。

【注释】

钥:一本作“锁”,一本作“狭”。

【赏析】

《扫花游》,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

“水云”三句。言彤云密布,灰灰茫茫天地一*。渐渐地在河岸上空飘起了雪花,雨点夹着这春雪噼噼拍拍地溅着,使人更觉得春寒料峭。“步帷”三句,联想。言远山白雪皑皑连绵起伏,好像银装素裹的步障屏幕。面对这银*世界的单调寂寞,定会有女子意识到这春光易逝,就更起及时行乐之心,留意那繁华的歌舞场所。这里词人已对苏妾离他而去的原因有所暗示,即不耐词人家的清贫生活也。“岫敛”两句,设想融雪之景。言当春雪消融之时,远山积雪将尽未尽,那雪线就好像女子两道紧锁的愁眉,而半黑半白的山*,又像似女子铅粉未洗时的面庞。这个女子也可以直指为词人的苏妾。即是苏妾将去未去之时,在词人处的玉容写照。“舣轻棹”三句,继续联想。词人从眼前的雪景想到:如果能乘一叶扁舟,冒雪访友,这情景不就是与王徽之雪夜访戴逵的情状相似吗?晋王徽之居山*,尝雪夜乘舟至剡溪访戴逵(安道),造门而返。人问故,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须见?”(事见《晋书·王徽之传》)

“心事”三句,一“记”字引出无限回忆。词人说:心中的思绪像春天那样纷乱多变。从记忆深处首先想到有一回也是这样降下一场春雪,当雪霁之时我趁着迷蒙的月*去夜赏雪景,见到洁白的月光斜映在银*的雪地上这么一个美妙景*。“旧时”三句,承上续忆从前。言他又想起从前在这儿一次春日斗草游戏,只可惜庭院深深阻绝了她(即苏妾)的来临。因为没有“凌波仙子”(也指苏妾)参加,使那次“斗草”游戏意兴索然。“冻*”两句,返入眼前景。言词人拿起闲置一边的玉箫,虽然音*喑哑,还是不知不觉地吹起了南国的春曲来。“暖回早”两句,以设想作结。言在雪晴之后,大地暖气回升时又可以在百花缤纷的春季去醉游西园。

到了那里,休管它落花满地,还是尽情地去享受那春之美景吧。“西园”,是词人在苏州的居留地,近人直证其在苏州阊门之西。集中除这首词外,尚有多首词提到“西园”,如:《水龙吟》“西园已负,林亭移酒,松泉荐茗。”《风入松·桂》“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莺啼序》“残蝉度曲,唱彻西园。”《浪淘沙》“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可见他对“西园”感情深厚,此实是有“屋及乌”之意。词人借怀念旧居而追忆起曾在那里住过的去妾。结句“乱红休扫”,又是应词牌名也。

第6篇:木兰花·**云日江城晚翻译及赏析

《木兰花·**云日江城晚》作者为宋朝诗人陈师道。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日江城晚。小院回廊春已满。谁教言语似鹂黄,深闭玉笼千万怨。

蓬莱易到人难见。香火无凭空有愿。不辞歌里断人肠,只怕有肠无处断。

【赏析】

“**云日江城晚,小院回廊春已满。”上片起句,为形象刻画提供了典型环境。一个是江城晚景:斜阳西下,暮霭四合;一个是小院春景:春意盎然,充溢人间。“小院回廊”、都已“满”,可见不是初春、晚春。这个环境之所以典型,是因为晚、春这些具体的时段时节,应该充满家庭团聚、欢乐活泼的气氛,但词中的主人公却只能独守空阁,这就在强烈的对比反差中加强了抒情效果。

“谁教言语似鹂黄,深闭玉笼千万怨。”点出了主人公独守空阁的处境和由此而引起的怨恨。“鹂黄”即黄鹂,也叫黄莺。黄鹂的善鸣博得人们的青睐,因而遭致“深闭玉笼”的结局。“千万怨”,从虚指的数词“千万”极言怨之多,怨之深。古诗词中常有“千万思”、“千万恨”之类的说法,是一种常见的极甚夸饰之词。作者这里是以鸟喻人,字面上是说黄鹂,实际上是指空阁中的少妇。

“蓬莱易到人难见,香火无凭空有愿。”下片转入对“怨”的具体内涵的发挥。蓬莱是传说中仙家驻足的地方,凡人很难觅得。但在她看来,难觅的仙境易得,思念的亲人难见,“人难见”的“难”在这种夸张对比的说法中就能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香火无凭空有愿”也是“怨”的一种具体说法,她一定经常祈祷神灵,寄愿神灵保佑夫婿早日回归,但一次次的落空,一次次的失望,使她丧失了信心,这一句不见“怨”字而“怨”气豁露。

“不辞歌里断人肠,只怕有肠无处断。”结句是感情波涛的峰顶。“不辞”,有不怕,不担心之意。断肠的别歌离词,还有使人肠断的结果,就只怕欲肠断而不得。欲哭无泪,欲歌无声,这是更深一层的悲哀,这种悲哀,自然非一般常情所能及。“断肠”一词,在词中屡见不鲜,本来就是用以形容思念之深切,这里却说“断肠”为她所“不辞”,“无处断肠”才是悲哀怨恨的极尽,这种“欲擒故纵”的笔法是十分高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