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古诗原文及赏析

发布时间:2024-02-17 08:17:45

【年代】:唐

【作者】: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古诗原文及赏析

【内容】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赏析】: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757─758),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象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我们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不是么?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定了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呢?没有。诗人特意告诉我们,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怎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我们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阙事,指缺点、过错。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又何须“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呢?很显然,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袞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棉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第2篇:岑参《寄左省杜拾遗》赏析

引导语:《寄左省杜拾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这是一首委婉而含讽的诗,诗文辞藻华丽,雍容华贵,寓贬于褒,绵里藏针,有寻思不尽之妙。下面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诗。

《寄左省杜拾遗》

唐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赏析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年(至德二年)至758年(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诗人悲叹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诗中运用反语,表达了一代文人身处卑位而又惆怅国运的复杂心态。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读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既没有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定下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诗人特意告诉读者,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读者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阙事,指缺点、过错。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就不必“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译文

上朝时齐步同登红*台阶,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

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归。

满头增白发悲叹春花凋落,遥望青云万里羡慕鸟高飞。

圣明的朝代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奏章日见稀微。

注释

⑴左省:门下省。杜拾遗:即杜甫,曾任左拾遗。

⑵“联步”句:意为两人一起同趋,然后各归东西。联步:同行。丹陛:皇宫的红*台阶,借指朝廷。

⑶曹:官署。限:阻隔,引申为分隔。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此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

⑷天仗:即仙仗,皇家的仪仗。

⑸惹:沾染。御香:朝会时殿中设炉燃香。

⑹鸟飞:隐喻那些飞黄腾达者。

⑺阙事:指错失。

⑻自:当然。谏书:劝谏的奏章。

创作背景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四月,杜甫从叛*囹圄中脱身逃到凤翔,见了唐肃宗李亨,任左拾遗。而岑参则于公元756年(至德元年)东归。因此,这首诗应该是写于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前后。当时国事纷纭,贤愚难辨,诗人虽然位列朝堂却居官闲散,只能与杜甫等朝中友人诗文唱和,遂有这首自我解嘲的诗。

第3篇:岑参古诗《寄左省杜拾遗》

《寄左省杜拾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这是一首委婉而含讽的诗,采用曲折隐晦的手法,感慨身世遭遇和发泄对朝廷不满的愤懑之情,名为赞朝廷无讽谏之事,实含深隐的讽刺之意。

《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释】

⑴左省: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杜拾遗:即杜甫,曾任左拾遗。

⑵“联步”句:意为两人一起同趋,然后各归东西。联步:同行。丹陛:皇宫的红*台阶,借指朝廷。

⑶曹:官署。限:阻隔,引申为分隔。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此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

⑷天仗:即仙仗,皇家的仪仗。

⑸惹:沾染。御香:朝会时殿中设炉燃香。

⑹鸟飞:隐喻那些飞黄腾达者。

⑺阙事:指缺点、过错。

⑻自:当然。谏书:劝谏的奏章。

【翻译】

和你一起小跑着登上红*的台阶,隔着中书省、分属办公。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带着御香回家。满头白发哀伤花儿落下,羡慕在青云中高飞的鸟儿。圣明的朝廷没有什么过失、缺点。自己劝谏的奏章也少了。

【鉴赏】

诗人悲叹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诗中运用反语,名义上赞朝廷无讽谏之事,实是暗含讥讽。肃宗朝此事甚多,岑参和杜甫对此都不满。只因不受器重,不得不少写谏书而已。表达了一代文人身处卑位而又惆怅国运的复杂心态。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758年(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读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既没有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定下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诗人特意告诉读者,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读者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阙事,指缺点、过错。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就不必“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第4篇:《寄左省杜拾遗》古诗赏析

出自盛唐诗人岑参的《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赏析

诗人悲叹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诗中运用反语,名义上赞朝廷无讽谏之事,实是暗含讥讽。肃宗朝此事甚多,岑参和杜甫对此都不满。只因不受器重,不得不少写谏书而已。表达了一代文人身处卑位而又惆怅国运的复杂心态。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758年(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读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既没有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定下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诗人特意告诉读者,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读者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阙事,指缺点、过错。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就不必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寄左省杜拾遗》古诗赏析】相关文章:

1.最新寄左省杜拾遗古诗赏析

2.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古诗赏析

3.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原文

4.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5.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6.《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7.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8.《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第5篇:《寄左省杜拾遗》古诗赏析

出自盛唐诗人岑参的《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赏析

诗人悲叹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诗中运用反语,名义上赞朝廷无讽谏之事,实是暗含讥讽。肃宗朝此事甚多,岑参和杜甫对此都不满。只因不受器重,不得不少写谏书而已。表达了一代文人身处卑位而又惆怅国运的复杂心态。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758年(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读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既没有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定下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诗人特意告诉读者,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读者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阙事,指缺点、过错。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就不必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第6篇:寄左省杜拾遗古诗赏析

jìzuǒshěngdùshíyí

寄左省杜拾遗

cénshēn

岑参

liánbùqūdānbì,fēncáoxiànzǐwēi。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xiǎosuítiānzhàngrù,mùrěyùxiāngguī。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báifābēihuāluò,qīngyúnxiànniǎofēi。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shèngzhāowúquèshì,zìjuéjiànshūxī。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我们并排走向朝廷的红*台阶,分属两个官署而站立在两边。早上随着宫廷仪仗队进去朝拜,黄昏沾染着御香炉中的馨香回来。满头白发力不从心为落花流泪,羡慕别人如鸟入青云展翅高飞。贤明的朝廷没有什么阙事遗漏,自然感觉到劝谏的奏折少了。

古诗寄左省杜拾遗带拼音版,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棉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一起来学习一下古诗寄左省杜拾遗带拼音版,古诗寄左省杜拾遗翻译,古诗寄左省杜拾遗赏析吧!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诗人由杜甫的推荐而任右补阙。次年写此诗。诗是投赠友人杜甫的,当时杜甫任左拾遗。因而描写谏议官左拾遗的官场生活。然后自伤迟暮,无法尽力,规劝别人继续进取。表面是歌颂圣明,而实际上是说:看现在这个样子,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笔法隐晦,曲折地抒发内心之忧愤。词藻艳丽,雍容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