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演义》读后感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13 01:07:40

最近读了张世贤的《经济学演义》,这是我看到过的*化的最白话的经济学书,他把曹*、袁绍、孙权以及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祢衡击鼓骂曹等脍炙人口的三国人物和情节,嫁接天想(联想)、彩虹(长虹)、乐哈哈(娃哈哈)、德嘉(嘉德)拍卖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市场经济主角,从而引出一个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这种写作方式令人耳目一新。读之后我不禁感慨: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其他的*书,不能像《经济学演义》这么写呢?张世贤的《经济学演义》既可以说是一部科普著作,但是我看更像一部文学作品。写这类的书其实也是需要一定文学功底的。经济学知识要普及需要复合型人才。有些经济学家喜欢把普通的知识理论弄得深奥些,如果是为了研究前沿问题,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以此显示自己的学问,把简单的道理复杂化,则大可不必。《经济学演义》初中学生就能够很轻松地理解,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也是一种功夫。老师上课传授知识就是要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让学生一听就懂,这样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习起来才会投入,学习才能有成效。在*,很少人没读过《三国演义》。

《经济学演义》借用了《三国演义》书中的人物,按照各自的特点,赋予其现实市场经济的角*。进而,借助这些角*的经济行为,在有意无意之间阐释经济学的道理。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于是,人们有了经济学的民族化和亲切感。《经济学演义》通过一个一个的生动故事,向我们介绍了一百多个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例如理发预期、比较优势、机会成本、寡头竞争、差异化战略等等。直接看着这些概念你会感到抽象、晦*。由于《经济学演义》采用了章回体小说的动工,这是一个创举,这个创举适合*人的新闻记者习惯,同时把经济学知识*化了,故读完《经济学演义》这种抽象将荡然无存。我国经济发展举世瞩目,*经济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期待出现更多的*化的通俗易懂的经济学读本,以飨读者。

《经济学演义》读后感范文

第2篇:《行为经济学讲义》读后感

《行为经济学讲义》是由汪丁丁在北大上课的讲义汇编而来的,很多语言都是口语化表达,让人读起来很轻松。而且这种表达方式是在一种无压力,自由状态下产生的,比较容易产生一些思想的火花。自己读来也非常的喜欢。

一 何为行为?何为行动?

自己在讲授消费者行为学的课程时倒没有认真考虑这两个词的本意。或者他们本来就没有差异。汪丁丁认为,行为是生命的表征,没有行为肯定就没有生命了,而运动则不一定是生命的表征,如质子的运动等。尽管这种解释有点牵强,但可以解释行为经济学的理论的出发点。丁丁认为行为主要分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行为来自与价值判读,价值判读的结果就是选择,而影响价值判断的因素主要来自与内因(个体的认知能力,心理状况等)外因来自与决策环境的不确定*,而选择的影响就来自消费者的约束条件。这一个逻辑框架正好阐述了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架构。一个对我来看很复杂的理论,丁丁用轻描淡写的口吻就解释清楚了,高人就是高人。

二、社会创造

丁丁引自siddharthabhattacharyyaandstellan.olilsson2010的文献重点观点:一个社会的创造*,一方面取决于社会里的每一个体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这个社会的结构。他认为创造从来都是个体行为,但是自由却是整体的。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创造力,是要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创造的环境。他提出,目前*不允许怀疑权威,是压制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由此,*体制的改革远比经济体制改革更紧迫。在一个有力创造的社会中,一定要培养100万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重视过程,结果就是必然回产生"因斯坦"式的人物,这个和哈耶克的"匿名的少数"的观点一致。有利于创造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丁丁引自爱因斯坦的观点,这个社会应该是自由的,包容的。爱因斯坦说,任何一个伟大高尚的事情无论是艺术作品合适科学成就,都源自与*的个*,因此,最重要的宽容就是国家与社会对个人的宽容。爱因斯坦不仅是物理学家还应该是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宽容是一种整体*质,没有宽容的社会,个人的自由也就消失了。*技术进步之所以缓慢,主要原因是*社会缺乏宽容。这个观点一下子击中了我的情感。一些单位给老师提很多教学、科研上的要求,可图书馆中像样的数据库也没有,连外出参加学术研讨会的经费也没法提供。给老师界定了很严格的行为方式。整体是自由的,而个体却是束缚的,这个是当前社会中主要的矛盾。

三、社会流动

一个社会流动路径中有三类媒介:货币,情感和权力。货币是最具有同质*的东西,它可以衡量世间万物,因此,就是货币的劣势,它导致了人类的异化。权力是有科层的,它的同质*比货币要差一点。一般社会中权力主要由*事、*、经济和文化这四种类型组成。而情感也最没有同质*的媒介。几乎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关系都不相同。一般情况下,人类的情感分为原始和派生的两大类。原始的情感主要有惧怕(fear),悲伤(sad),幸福(happiness)四种和愤怒(anger)四类。而派生的情感主要有希望、失望、妒忌、悔恨、悲喜交加,又爱又恨以及更微妙的复合情感。我个人倒认为这三种是充当媒介的功能,倒是促进社会流动的动力,钱能使鬼推磨,权力能让人不断的向上爬,而情感会让人依恋,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情感促进的社会流动更能使这个社会具有活力。

四、合作与生存

汪丁丁在文中开篇就提出"合作何以能?",合作为什么会产生?他认为,合作是人类进化的原因,这是一个新的视角,这一逻辑的基本出发点是动物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只能借助合作而求得生存,而人类祖先在与其他物种的竞争中毫无个体优势,只能借助与合作才能生存下来。但合作效率比人类高得多的生物(如野狗,蚂蚁等)为什么没有进化的如此文明?汪丁丁认为这是因为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情感闹和社会脑,人类就有产生了社会同情能力(利他),又有了社会认知能力,产生了"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三维框架,对社会的演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五、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相为消长之理,君子的主要职能在于维护合作秩序,对与企业家来说,不是直接去追求企业的效率,而是要创造出一套可以满足最大多数合作参与者的公共的激励制度,最终就可以实现企业的效率最大化。套用这个逻辑,城市的市长不应该是直接追求gdp,而是设计一套城市发展的制度,让最大多数人都能从中获益,这个城市的gdp自然就会上升,因为,交易成本低了。对一个学校也是如此,只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一个城市的市长看中的社会流动的"权力"属*,因此,希望在极短的时间内权力最大化,而设计一个有用的发展之制度,是需要时间的,市长可能等不及了,同样对一个学校也是一样。因此,这一套逻辑对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最有效。

厚厚的一本书,我只悟出这几点,这也是我这凡夫俗子与神仙间的鸿沟吧!

第3篇:曼昆经济学读后感范文

从2013到2016,用了三年时间断断续续的读了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还跟了coursera上面的两个课程。读完两本厚厚的教材,学了N个概念和模型,最后回过头来问自己:我到底在这里面学到了什么?

总体而言,学完这两本书之后对于经济学有一定的系统的认识,这一点是经济学通俗读物万万比不了的。当然,后者的行文更容易理解,一般也都是大牛撰写,但相比之下我个人更喜欢有组织有结构的去学习某一个领域的知识——尤其是在新进入一个领域的时候。

回想当时之所以想学这两本书,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增加自己对于商业的理解和所谓的businesssense。然而,看完之后似乎对于这个目的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毕竟经济学是一门科学,而商业思维更多是实践,是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和提炼的经验(以及直觉)。

刨除具体的概念不谈,两本书中的一些原则和行文逻辑对我帮助最大。最下面附上了了曼昆书中的10个经济原则,以及我认为4个(标红部分)对于商业生活有帮助的原则。附上几点自己的理解:

人们总是面临选择权衡;某件事情的成本是你放弃了什么:这两点可以结合起来看,意即每时每刻我们都在做出选择(是约会还是看书,去哪里约会,看哪本书…),而选择的成本不仅仅是在该选择上花费了多少,还有你没做什么(如果看书的话固然很好,但是代价就是不去约会而注孤生…)。

理*人会思考边际(请注意不是“只思考边际”):比如景区的矿泉水卖10块钱一瓶——虽然一瓶矿泉水的成本(包括制造成本、销售成本、租金等)肯定不到十块钱,但是作为理*人,你会比较此时的口渴程度和10块钱,进而选择买或者不买。

贸易使得每个人生活的更好:现在的大公司(比如微软),哪个没有几个合作伙伴——这样双方都可以将精力放在自己擅长的方面,通过贸易的方式让双方员工都获益。

TenPrinciplesofEomicsHow

PeopleMakeDecisions

1.Peoplefacetradeoffs:

Togetonething,youhavetogiveupsomethingelse.

2.Thecostofsomethingiswhatyougiveuptogetit:

Makingadecisionrequiresparingthecostsandbenefitsofalternativecoursesofaction.Thecostofoneoptionisnothowmuchitwillcostindollarterms,butratherthevalueofyoursecondbestalternative.

3.Rationalpeoplethinkatthemargin:

Peoplemakedecisionsbyparingthemarginalbenefitwiththemarginalcost.Forexample,youmightbuyonecupofcoffeeinthemorningbecauseithelpsyoustarttheday,butyoumightnotbuyasecondcupbecausethisgivesyounoextrabenefit(andcostsanother$3)。

4.Peoplerespondtoincentives:Behaviourchangeswhencostsorbenefitschange.HowPeopleInteract

5.Tradecanmakeeveryonebetteroff:

Tradeallowspeopletospecialiseinwhattheydobest.Bytrading,eachpersoncanthenbuyavarietyofgoodsorservices.

6.Marketsareusuallyagoodwaytoorganiseeconomicactivity.

7.Governmentscansometimesimprovemarketoutes:Sometimesamarketmayfailtoallocateresourcesefficiently,andgovernmentregulationcanbeusedtoimprovetheoute.HowtheEconomyWorks

8.Acountry‘sstandardoflivingdependsonitsabilitytoproducegoodsandservices.

9.Pricesrisewhenthegovernmentprintstoomuchmoney:Printingmoneycausesinflation.Whenagovernmentprintsmoney,thequantityofmoneyincreasesandeachunitofmoneythereforebeeslessvaluable.Asaresult,moremoneyisrequiredtobuygoodsandservices.

10.Societyfacesashort-runtradeoffbetweeninflationandunemployment:Reducinginflationoftencausesatemporaryriseinunemployment.Thistradeoffisthekeytounderstandingtheshort-runeffectsofchangesintaxes,governmentspendingandmoarypolicy(Phillipscurve).

第4篇:《城市经济学》读后感范文

其中,城市经济学有五个公理,这五个公理能让我们更好理解城市中的一些现象与问题,这五个公理分别是:

通过调整价格实现区位均衡。假设有两人共同竞争两套出租的住宅,一套位于美丽的海滩旁,另一套位于嘈杂的高速公路旁。如果两套住宅的租金相同,他们将更偏好于海滩附近的住宅。如果通过掷硬币的方式把靠近海滩的住宅给获胜的一方,这将不会形成一个区位均衡,因为不幸运的一方为了获得更满意的住宅,会有进一步改变区位的动机。获得区位均衡的条件是对靠近海滩的住宅收取更高价格。

自我强化效应产生极端结果。假设汽车销售商最初均匀分布在城市内部。如果一个销售商迁移,与另一个销售商相邻,那么,消费者在购买汽车前会对不同品牌进行详细比较,而这两个销售商为了吸引更多购买者,会积极推出比较购物模式。交易额不断增加,也增加了该地区的吸引力,有更多的销售商迁移到此。最终,众多企业聚集形成了汽车产业带,在产业带中他们之间形成共同竞争的态势。

外部*导致非效率。如教育活动,在有外部收益情况下,人们获得的收益少于整个社会的收益,他们就会采取行动以降低教育的社会效率水平。

生产受规模经济影响。例如:生产微处理器的设备价值50亿美元,它有几百个复杂的工序,每个工人都具有很高的*化水平,使其在生产中形成了巨大的规模经济。相反,用价值5000美元的披萨烤箱制作披萨,仅有很少的几道工序,因此规模经济很快就会丧失。

竞争导致零经济利润。每个厂商都因生产异质*产品而具有垄断*,但由于消费者偏好很容易在不同类型产品间转换,故市场进入的无壁垒*将导致厂商为争夺消费者而展开竞争。伴随着竞争的展开,每个厂商在自己公司周围都会形成区位垄断*,但是市场进入的非壁垒*使这些厂商保持了竞争状态,而其他厂商直到经济利润下降为零时才停止进入该市场。阅读《城市经济学》后,加深了我对城市的存在与发展的了解:城市因为生产、交换而存在与发展;城市因竞争而充满活力并且不断进步。研究城市,还要通过分析城市中的种种状况与问题,才能逐步加深对城市的理解。

第5篇:《行为经济学讲义》读后感范文1500字

《行为经济学讲义》是由汪丁丁在北大上课的讲义汇编而来的,很多语言都是口语化表达,让人读起来很轻松。而且这种表达方式是在一种无压力,自由状态下产生的,比较容易产生一些思想的火花。自己读来也非常的喜欢。

一何为行为?何为行动?

自己在讲授消费者行为学的课程时倒没有认真考虑这两个词的本意。或者他们本来就没有差异。汪丁丁认为,行为是生命的表征,没有行为肯定就没有生命了,而运动则不一定是生命的表征,如质子的运动等。尽管这种解释有点牵强,但可以解释行为经济学的理论的出发点。丁丁认为行为主要分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行为来自与价值判读,价值判读的结果就是选择,而影响价值判断的因素主要来自与内因(个体的认知能力,心理状况等)外因来自与决策环境的不确定*,而选择的影响就来自消费者的约束条件。这一个逻辑框架正好阐述了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架构。一个对我来看很复杂的理论,丁丁用轻描淡写的口吻就解释清楚了,高人就是高人。

二、社会创造

丁丁引自siddharthabhattacharyyaandstellan。olilsson2010的文献重点观点:一个社会的创造*,一方面取决于社会里的每一个体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这个社会的结构。他认为创造从来都是个体行为,但是自由却是整体的。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创造力,是要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创造的环境。他提出,目前*不允许怀疑权威,是压制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由此,*体制的改革远比经济体制改革更紧迫。在一个有力创造的社会中,一定要培养100万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重视过程,结果就是必然回产生"爱因斯坦"式的人物,这个和哈耶克的"匿名的少数"的观点一致。有利于创造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丁丁引自爱因斯坦的观点,这个社会应该是自由的,包容的。爱因斯坦说,任何一个伟大高尚的事情无论是艺术作品合适科学成就,都源自与*的个*,因此,最重要的宽容就是国家与社会对个人的宽容。爱因斯坦不仅是物理学家还应该是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宽容是一种整体*质,没有宽容的社会,个人的自由也就消失了。*技术进步之所以缓慢,主要原因是*社会缺乏宽容。这个观点一下子击中了我的情感。一些单位给老师提很多教学、科研上的要求,可图书馆中像样的数据库也没有,连外出参加学术研讨会的经费也没法提供。给老师界定了很严格的行为方式。整体是自由的,而个体却是束缚的,这个是当前社会中主要的矛盾。

三、社会流动

一个社会流动路径中有三类媒介:货币,情感和权力。货币是最具有同质*的东西,它可以衡量世间万物,因此,就是货币的劣势,它导致了人类的异化。权力是有科层的,它的同质*比货币要差一点。一般社会中权力主要由*事、*、经济和文化这四种类型组成。而情感也最没有同质*的媒介。几乎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关系都不相同。一般情况下,人类的情感分为原始和派生的两大类。原始的情感主要有惧怕(fear),悲伤(sad),幸福(happiness)四种和愤怒(anger)四类。而派生的情感主要有希望、失望、妒忌、悔恨、悲喜交加,又爱又恨以及更微妙的复合情感。我个人倒认为这三种是充当媒介的功能,倒是促进社会流动的动力,钱能使鬼推磨,权力能让人不断的向上爬,而情感会让人依恋,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情感促进的社会流动更能使这个社会具有活力。

四、合作与生存

汪丁丁在文中开篇就提出"合作何以能?",合作为什么会产生?他认为,合作是人类进化的原因,这是一个新的视角,这一逻辑的基本出发点是动物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只能借助合作而求得生存,而人类祖先在与其他物种的竞争中毫无个体优势,只能借助与合作才能生存下来。但合作效率比人类高得多的生物(如野狗,蚂蚁等)为什么没有进化的如此文明?汪丁丁认为这是因为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情感闹和社会脑,人类就有产生了社会同情能力(利他),又有了社会认知能力,产生了"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三维框架,对社会的演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五、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相为消长之理,君子的主要职能在于维护合作秩序,对与企业家来说,不是直接去追求企业的效率,而是要创造出一套可以满足最大多数合作参与者的公共的激励制度,最终就可以实现企业的效率最大化。套用这个逻辑,城市的市长不应该是直接追求gdp,而是设计一套城市发展的制度,让最大多数人都能从中获益,这个城市的gdp自然就会上升,因为,交易成本低了。对一个学校也是如此,只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一个城市的市长看中的社会流动的"权力"属*,因此,希望在极短的时间内权力最大化,而设计一个有用的发展之制度,是需要时间的,市长可能等不及了,同样对一个学校也是一样。因此,这一套逻辑对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最有效。

厚厚的一本书,我只悟出这几点,这也是我这凡夫俗子与神仙间的鸿沟吧!

第6篇:《行为经济学讲义》读后感范文

《行为经济学讲义》是由汪丁丁在北大上课的讲义汇编而来的,很多语言都是口语化表达,让人读起来很轻松。而且这种表达方式是在一种无压力,自由状态下产生的,比较容易产生一些思想的火花。自己读来也非常的喜欢。

一何为行为?何为行动?

自己在讲授消费者行为学的课程时倒没有认真考虑这两个词的本意。或者他们本来就没有差异。汪丁丁认为,行为是生命的表征,没有行为肯定就没有生命了,而运动则不一定是生命的表征,如质子的运动等。尽管这种解释有点牵强,但可以解释行为经济学的理论的出发点。丁丁认为行为主要分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行为来自与价值判读,价值判读的结果就是选择,而影响价值判断的因素主要来自与内因(个体的认知能力,心理状况等)外因来自与决策环境的不确定*,而选择的影响就来自消费者的约束条件。这一个逻辑框架正好阐述了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架构。一个对我来看很复杂的理论,丁丁用轻描淡写的口吻就解释清楚了,高人就是高人。

二、社会创造

丁丁引自siddharthabhattacharyyaandstellan.olilsson2010的文献重点观点:一个社会的创造*,一方面取决于社会里的每一个体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这个社会的结构。他认为创造从来都是个体行为,但是自由却是整体的。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创造力,是要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创造的环境。他提出,目前*不允许怀疑权威,是压制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由此,*体制的改革远比经济体制改革更紧迫。在一个有力创造的社会中,一定要培养100万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重视过程,结果就是必然回产生"爱因斯坦"式的人物,这个和哈耶克的"匿名的少数"的观点一致。有利于创造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丁丁引自爱因斯坦的观点,这个社会应该是自由的,包容的。爱因斯坦说,任何一个伟大高尚的事情无论是艺术作品合适科学成就,都源自与*的个*,因此,最重要的宽容就是国家与社会对个人的宽容。爱因斯坦不仅是物理学家还应该是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宽容是一种整体*质,没有宽容的社会,个人的自由也就消失了。*技术进步之所以缓慢,主要原因是*社会缺乏宽容。这个观点一下子击中了我的情感。一些单位给老师提很多教学、科研上的要求,可图书馆中像样的数据库也没有,连外出参加学术研讨会的经费也没法提供。给老师界定了很严格的行为方式。整体是自由的,而个体却是束缚的,这个是当前社会中主要的矛盾。

三、社会流动

一个社会流动路径中有三类媒介:货币,情感和权力。货币是最具有同质*的东西,它可以衡量世间万物,因此,就是货币的劣势,它导致了人类的异化。权力是有科层的,它的同质*比货币要差一点。一般社会中权力主要由*事、*、经济和文化这四种类型组成。而情感也最没有同质*的媒介。几乎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关系都不相同。一般情况下,人类的情感分为原始和派生的两大类。原始的情感主要有惧怕(fear),悲伤(sad),幸福(happiness)四种和愤怒(anger)四类。而派生的情感主要有希望、失望、妒忌、悔恨、悲喜交加,又爱又恨以及更微妙的复合情感。我个人倒认为这三种是充当媒介的功能,倒是促进社会流动的动力,钱能使鬼推磨,权力能让人不断的向上爬,而情感会让人依恋,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情感促进的社会流动更能使这个社会具有活力。

四、合作与生存

汪丁丁在文中开篇就提出"合作何以能?",合作为什么会产生?他认为,合作是人类进化的原因,这是一个新的视角,这一逻辑的基本出发点是动物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只能借助合作而求得生存,而人类祖先在与其他物种的竞争中毫无个体优势,只能借助与合作才能生存下来。但合作效率比人类高得多的生物(如野狗,蚂蚁等)为什么没有进化的如此文明?汪丁丁认为这是因为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情感闹和社会脑,人类就有产生了社会同情能力(利他),又有了社会认知能力,产生了"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三维框架,对社会的演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五、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相为消长之理,君子的主要职能在于维护合作秩序,对与企业家来说,不是直接去追求企业的效率,而是要创造出一套可以满足最大多数合作参与者的公共的激励制度,最终就可以实现企业的效率最大化。套用这个逻辑,城市的市长不应该是直接追求gdp,而是设计一套城市发展的制度,让最大多数人都能从中获益,这个城市的gdp自然就会上升,因为,交易成本低了。对一个学校也是如此,只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一个城市的市长看中的社会流动的"权力"属*,因此,希望在极短的时间内权力最大化,而设计一个有用的发展之制度,是需要时间的,市长可能等不及了,同样对一个学校也是一样。因此,这一套逻辑对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最有效。

厚厚的一本书,我只悟出这几点,这也是我这凡夫俗子与神仙间的鸿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