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什么也是什么写作指导

发布时间:2024-02-11 11:37:08

【模拟金题】

大家学过著名散文家梁衡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叫作《夏感》。别人都认为春天是好天气,但作者却认为夏天也是好天气,观点独树一帜。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认为秋天也是好天气,甚至超过春天,见解新颖。这些应该会触动你的心灵,那些看似不妙的生活细节,换个角度,其实是另有玄机。

半命题作文什么也是什么写作指导

请你将“____也是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1.谨慎审题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一样很重要。现成题干“也是”只有两字,却大有斟酌的必要。“也”字在汉语中有不少的意思,但是在这里应该是:“副词,表示同样、并行的意思”。“是”表示肯定判断,组合的题目应该是判断句。而在这其中,“也”字是关键词语,表明与一般的见解不一致。再分析提示语:在大家的印象中,突出的特点就是:炎热,烦闷,与“好天气”有很远的距离。但在散文家梁衡《夏感>中,夏天却是另外一番情景,充满了喜悦,令人兴奋,与大家的认识截然不同。相类似的还有刘禹锡的《秋词》一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长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完全颠覆了人们头脑中对秋的印象。因此,在两横线填的应该是相对的内容,而且不同于以往的一般*见解。

2.精心补题

“题好一半文”,半命题作文的创新点和突破点集中在补题上。

根据审题的结果,我们明确了两条横线上所填的应该是相对或者相反的内容,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充成一个自己有话可说而且能够说好的题目。比如我们可以补充为“失败也是一种美丽”,虽然意思与“失败是成功之母”相近,但更具文采,这个主题大家的知识储备应该很丰富,有话可说。又如可以补充为“善良也是一种罪”,将“善良”与“罪”联系在一起,别出新意,吸引人的眼球。又如“差生也是学生”,道出了无数差生的心声,可以结合现实生活来行文。

3.斟酌文体

虽然现在的语文教学不断地淡化文章体裁,但作文写作依旧不可含糊。这个半命题作文实际上要求同学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主张,让读者信服。因此,议论文体裁较好地符合要求。如写《差生也是学生》就可以围绕“差生的定义”“差生的来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学习成绩好不一定对社会贡献大”等方面,剖析学校教师光凭成绩优劣来评价学生做法的不妥,得出差生也要关的结论,令人信服。还有写《善良也是一种罪)特别注意,不能一棍子打死,将善良归为恶劣品质,而是首先应该圈定“善良不分对象”“善良过度”的想法和做法,会使善良走向极端,出现反面的结果,是不可取的。因此也应该写成议论文。

【佳作示例】

失败也是一首歌

◎郭芳芳

成功是一首歌,欢快得如同《田园交响曲》;失败也是一首歌,但悲壮得如同《英雄交响曲》。成功是精巧的小诗,失败却是慷慨凝重的史诗。成功是轻快流淌的小溪,失败却是汹涌澎湃的大海。失败与成功一样都具有美。但失败这支歌更震撼人心,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失败这首歌,是一首充满了苦*、凄凉、悲壮的歌。但更为重要的是,失败是一首振奋人心的、催人上进的战歌。这首歌的力量远大于成功之歌。

培根说过:“每一个基督徒都是架着血肉之舟横越波涛翻滚的人生。”人生一世谁无失败和痛苦?人生的大海处处有险潍暗礁,人生的道路,处处荆棘丛生。生活、事业、学习上的失败,俯拾皆是。怎么办?是痛苦无力地呻吟,还是勇敢地搏击?

孟子有言:“生于忧患死于*。”太史公有云:“……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在饱经忧患之余,人们必将发愤图强。勾践不忘会稽之辱,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威灵顿将*六战六败,却毫不气馁,最后一举击败拿破仑。爱迪生经过五万次失败,才发明了蓄电池……

一位哲人说:“绚丽的人生是以黯淡的颜*作为背景的!”是的,闪光的人生是失败与痛苦锤炼出来的。“不经历风,怎能见彩虹?”是永不过时的至理名言!

失败是一首歌,既是一首颂歌,又是一首战歌。当失败之歌奏响,我们不要只耽于悲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发奋,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只要我们为自己的目标付出了一切,总有一天,一切辛劳的汗水会化成清纯而幸福的泪水!

【评点】

文章由成功与失败的对比入手,明确了“失败之歌”更具震撼力的观点。接着运用道理论证与事实论证的方法,进行了阐释,令人信服。另外,文章文笔流畅优美,充满了哲理!

第2篇:什么的眼泪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模拟金题】

不要说我们的日子只有阳光和鲜花,要知道有多少阳光鲜花也就有多少风雨和眼泪;不要说眼泪是软弱的代名词,眼泪流过,我们也就变得坚强;不要说眼泪只是一弯悲伤和痛苦的流淌,它还是一池喜悦和幸福的洋溢……有人说眼泪是一个人心灵品格的珍珠,也是生活中真善美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音符;有人说眼泪是与人交流时无声的“话语”,也是自我反刍时有声的“独白”;有人说眼泪是情感汇集的港湾,也是扬帆起航的誓言……那么,让我们的眼泪尽情地抛洒流淌吧!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3.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一、审清要义,巧妙补题。

“眼泪”可以是眼里的,也可以是心中的;可以是幸福的,也可以是悲伤的;可以是软弱的,也可以是坚强的。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多角度在眼泪前补充合适的定语即可。

二、确定中心,合理选材。

半命题作文从本质上说是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作者。我们选择材料要避生就熟,把考题与自己熟悉的事情对接。比如,写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伤心的往事,一次幸福的经历,一次战胜困难的过程等。

三、明确重点,选择写法。

从文题看,本题重点是写一次“流泪”的成长体验。那么,从文体上看,就应选择记叙为主,描写、抒情、议论综合表达的写作思路,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感悟揭示出来。

【佳作示例】

思索的眼泪

我打小是个爱哭的孩子,悲伤时会哭,感动时也会哭。哭的时候很畅快,哭泣之后眼睛却会止不住地*痛。活了十几年的我,在回头看自己的哭泣经历时发觉,哭竟是如此美好的东西,我享受每一次哭泣时的心情,也收获着每一次流泪带来的感悟。

记忆中第一次痛彻心扉的大哭是在小学三年级。放学回家后,我满怀信心地把一篇习作交到爸爸手中,让他看过之后附上评语。我骄傲地站在他身旁等待着赞美和表扬,可他在看时却不断叹气,看完之后合上本子严肃地告诉我写得很差劲,不知所云。眼睁睁地看着他把我的心血撕下来,让我重写,噙在眼里的泪就再也忍不住了,我开始嚎啕大哭。本只是让老爸回心转意的攻略,谁知,他把我关在卧室里让我安静后重新构思。我没有开灯,黑暗好似要把我吞噬掉,我俩谁也不肯妥协,一向自满得意的我也受不了爸爸的批评,就这样,声嘶力竭的我在地板上瘫坐一会儿之后,竟不知不觉地爬到了书桌旁边。

第二天课堂上的习作点评,老师表扬了我。当时我的眼睛已肿得像个核桃,可心里却甜甜的,我明白了父亲的严苛都是为了我好,越早接受批评也就会越早进步。

若说童年的眼泪多半是孩子气,那么步入青春期后的哭泣便是另一种心灵历程了。有次考试,在别人眼里看来成绩是不错,可我因为没有达到目标,很是郁闷,回到宿舍自己把头埋在被子里,无数次地埋怨自己后,眼泪就顺着脸颊滑了下来,枕头被浸湿了一半。虽然我只是低声抽噎,可细心的舍友一个个坐在我的床边,一句句安慰着,这下我哭得更厉害了,不再为成绩,而是为身边的她们。那晚我们六个入围在一张床上,分享着欢乐喜悦,述说着烦恼忧愁。泪眼朦胧之中,我看见一张张青*的脸颊,原来我们在一起经历苦痛,一同体验人生,流泪过后我发觉青春路上不会孤独,携手共进收获的不仅是成功,更是珍贵的友谊。

读书情到深处时会流泪,看电视剧激动时会流泪,耳闻中华大地又遭遇百年不遇的灾难时会流泪。心永远湿润,爱便不会干涸。

流泪,并非懦弱。那是赤诚的情感深入骨髓、渗入血液之后的品味和体会,难道不是所谓的泣而知之么?

第3篇:走过什么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及佳作

【模拟金韪】

青春岁月里,我们走过学校的教室,*场,图书馆……走过远方的高山,原野,村庄……也走过青春的懵懂,快乐,梦想……这些真实的经历使你有许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目:走过____

【思路导引】

1.审题。此题为半命题作文,需要我们补充题目。从写作导言来看要写真实的经历,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那就意味着写作时要围绕自己来谈,自我形象要鲜明。最好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自己是线索,自己也是主体。从题目特点看,该命题适合写成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2.立意。走过什么呢?首先我们想到的是道路。“路”可以取其本义,写真实存在的路,例如艰难的山路、田野的小路、平坦的大路,参观游览的路等等。“路”也可以取其比喻义,写一段日子,一段生活,一段人生不平凡的经历,例如童真的梦想,青春的迷惘,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楚等等。无论写什么,都要有真情实感,都要对自己的经历进行深刻的反思总结,从而明确前进的方向,感悟出人生的真谛。

3.选材。生活是多彩的,单*远不如七*美丽,不必刻意拔高什么,尽可能呈现生活的真实就好。无须回避痛苦忧伤,无须忌讳寂寞单调,尽情抒发心曲,让阳光与风在笔端缓缓流淌。人生的*甜苦辣、悲欢离合,丰富了我们的阅历,锻炼了我们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佳作示例一】

走过苏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不假,杭州与苏州是我到过的最美的两座城市。

那是八月最炎热的几天,杭州却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西湖水面雾气升腾,遮住了湖中的三座石塔与白堤断桥,继而弥漫到湖畔柳*下的人行道上。我们骑车沿湖游赏,不觉来到岳王庙。黛*的石阶与飞檐斗拱的殿宇沉稳地坐落在湖畔,绿得透出墨*的古树拥挤着从屋墙间溢出。古朴而庄严的建筑风格,一如岳飞将*精忠报国的正气。拾阶而上,一眼看到的便是秦桧夫妇的跪像,他们被铁栅栏圈着,上有斑驳的标示“请勿吐痰”。这标示分明透露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岳飞将*被奸臣所害的扼腕叹息,和对奸佞小人的痛恨与不耻。细雨霏霏,为西子湖畔渲染上朦胧、忧郁抑或是点点伤悲。

今日之西湖,现代而略显浮华。诗词歌赋中的美景在细雨与烟雾中变得模糊、唯美而神秘,如披纱的美女,姿态妖娆。游人如织,嬉笑连连,街边小铺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熏风,香茗,烟柳,陶醉了无数游人。从大宋王朝的临安至今日之杭州,风物依旧,繁华依旧。“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美丽的西子也许只能瞪着空洞的眼睛,在一片历史的空虚与悲愤中,发出这千年之问了。

或是因为远离*风云,苏州与杭州的境遇大为不同。苏州如同一位隐者,挣脱了世俗的名利与荣辱,一切都那么祥和与宁静。老城区的夜晚,没有几盏灯,只有空中的月*和青石板上几汪积雨折射出的微光。行走街上,偶尔有几家店铺尚未打烊。走进去,买几样喜的小吃,在夜*里慢慢享用,惬意与闲适不禁涌上心头。

次日乘兴去同里一游。我们在码头租了条小船,乘舟在河水中漂荡。河两旁是飞扬的酒幌与古朴的房屋,不知从哪个角落伸出的片片绿*,把一个个太阳的圆影投在青瓦上,于是整个世界便简化为青黛、墨绿与灰白了。小镇的简单与美丽,在光影的流动中尽显无遗,它唤醒了人们对淳朴生活的所有记忆。

是什么造成了堪比天堂的两座城市如此大的差异?我想或许是历代帝王的治国之道与*倾向使然。西子湖那么楚楚动人,却因南宋偏安一隅而染上了悲凉之态,如一个“红妆守空帏”的怨妇,日夜翘首盼望着她逝去的辉煌,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而灵秀的苏州如闺阁中待嫁的靓女,尚不知人间险恶,兀自做着宁静美好的梦罢了。

走过苏杭,我看到了芳容的湮没与隐者的闲逸,看到了人间天堂的角落……

【评点】

这篇游记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将写景、抒情同叙事、说理结合起来,并巧妙融为一体。游记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相结合,这样的文章既有美感,又有深度,当然令人刮目相看。作者以平静的心态、平和的语气、优美的语言将一路所见所闻所思娓娓道来,行文如林间清泉,悠悠哉哉,读来让人身心舒泰。

【佳作示例二】

走过冷漠

我,不喜欢小孩子。因为他们总是无理取闹,且蛮横至极,总是将我最喜爱的玩具弄坏,而我却不能有半句怨言,还必须强颜欢笑地说没关系。他们还总是抢大人们的宠爱,我实在想不通,那些在我看来十分幼稚可笑的举止语言,却总能搏得大人的欢笑与鼓励。我承认,我是嫉妒,因为我没有他们那可爱的小脸儿和软糯的嗓音;我是小心眼儿,身为姐姐不但没有做好榜样,承担起照顾的责任,反倒趁大人不在的当儿欺负他们,然后在足以震破耳膜的喊声中,径直地走向自己的房间,再潇洒地把门锁上,徜徉在书的海洋。

我自己都觉得,我有点冷血,而且做得实在有些过分。但我不想改正,我只是想以此来获得注意,哪怕是顽劣恶名,但是起码,这也证实了我在他们的心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我知道,这是一种畸形的想法,但这也是我获得心理安慰的唯一途径……

我没想到,我在心中筑起的高高的围墙,会在那个名叫“燕燕”的小女孩到来后,悉数崩塌。

“燕燕?这么土的名字!”我不屑地瞧着那个一脸怯懦的女孩。妈妈白了我一眼,抚了抚女孩的头。“我有事出去,你这个当姐姐的,照顾好燕燕。”我冷笑,点了点头。

妈妈的高跟鞋声渐渐消失,我叹了一口气,回到自己的房间,盘算着在这个叫“燕燕”的女孩弄坏我的东西后,我该怎样将她喊哭。可我没想到,这个女孩不像其他小孩子那样东碰西撞,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一点声响。

无奈,我扯了扯嘴角,假意咳嗽了几声,想引起她的注意。她听见了声音,然后站起身来,走出了我的视野。我竖起耳朵,只听见杯子碰撞,而后便是哗哗的水声。我还没回过神来,她已经端着一杯热水,站在我的面前。“姐……姐?我看你……有点感冒,喝口水吧!”

氤氲的热气向上冒着,模糊了我的眼角,不知何时,一滴泪珠滑落。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只觉得一阵暖流包围着我。我有些疑惑,几年来一直坚信不疑的真理,似乎并不可靠。我意识到,我否定了孩子们的天真和善良。

我张了张嘴,干*的喉咙说不出一句话。她走近我,为我揩掉那一滴悔恨的泪,幼稚的泪。

是她,融化了心中的坚*。

记忆的碎片,零星飘舞,散落,伴随着青春的迷惘,消失在茫茫人海……

【评点】

文章开篇便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写自己对小孩的嫉妒和冷漠,但燕燕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她的善良宛如温暖的阳光,温暖了“我”冷漠的心,“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偏执,修正自己错误。文章心理活动描写成功,作者对自己的内心剖析准确到位。清新的笔调,细腻的描写,敏感的少女情怀,于文字间缓缓流淌,文章宛如一杯绿茶,读来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悠长。

第4篇:我并没有什么的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模拟金题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古人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天圆地方”的世界,但是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了解到宇宙其实是一个更大更玄妙的空间。现实中,类似的情况很多。在枫叶上,露珠红光闪烁;在荷叶上,露珠有着似泪滴般苍白的透明。在草地上,露珠闪着绿*的莹光,但实质上它就是一颗普通的露珠……生活中,我们渴望知道真相;生活中,我们渴望得到理解;生活中,我们渴望袒露心怀。

请以“我并没有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命题作文的题目一般包含两个重点要素:一是“关键词”,我们称之为写作对象;另一个是“核心词”,我们称之为写作重点。要写好这篇作文,我们就要从这两个关键处人手:

一要选好关键词,即确定写作对象。本文的写作对象由作者自行确定,可填对象很多,如“错”、“失败”、“放弃”、“成功”、“忘记”等。考生可选择自己有体会、有感受、有思考深度的对象去写。

二要抓住核心词,即明确写作重点。题目中的核心词是“并”字,这里的“并”字,用在否定词“没有”前,意在加强否定的语气,表示“看似如此,其实不是那样……”的意思,一个“并”字暗示和决定了本文写作的重心。写作时应由表象切入,重点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如写“我并没有失败”,要写出事件的来龙去脉,看似失败,其实我得到了锻炼,增长了见识,获得了启迪,换个角度看,这实际上是一种“成功”;再如写“我并没有错”,或许是真相被掩盖,“我”被误解;或许是你们思想偏执,错在“你们”,文中就应写清事情真相,写明原因,写出“我”的真实感受。

[文题延伸]

渴望理解、真诚的呼唤、让我告诉你……

佳作示例

我并没有离开

◎邢秀娟

天,湛蓝,湛蓝。

我偷抹眼角的余泪,旋转,向前,迈开步伐,远离这里。从此,我的肉体或许将不再触及这片土地。然而,有一种生命叫灵魂,它会带我回到过去。

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我却无法迈开脚步。走出教学楼,索*停下来,坐在石阶上,看天上云卷云舒,忆往日点滴趣事。

一面庄严的国旗正向我招手,校园,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别离数日后,你依旧这么美。

恍惚之间,我似乎听到了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尽管后排几个男生又在窃窃私语;又好像听到了老师的谆谆教诲,虽然我们听了上百遍,却感觉依然那么亲切。一切好像就在昨天,那般熟悉。

此时的*场,如此的寂静。风,吹过树梢,树叶儿发出沙沙的声响,吹过心间,眼前便闪过记忆中一幕幕。

我们曾一起跳绳,在对方筋疲力尽时,递过一个无声的微笑;

我们曾一起慢跑,绕着跑道一圈又一圈,你追我赶,不知疲倦;

我们曾一起掷铅球,各不示弱,在草地上砸出一个又一个小坑儿。

我们的努力,上天见证了。我们的欢笑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回荡在彼此的心中,久久徘徊,挥之不去。

朋友!可还记得我们课余时间的小游戏,你我手拍手的瞬间,使彼此的记忆回到了童年;可还记得我们敞开心扉,袒露着自己的小秘密;可还记得为了挑一件心仪的礼物,我们手牵手满大街地游逛……一切都历历在目,只是如今再也无法永聚。你,去了远方的学校,追逐你的梦想,而我将在这小镇上闻名的中学,续写我的未来。

老师!请停下您忙碌的脚步,喝口茶,润润您沙哑的嗓子;或者放下手中的钢笔,伸个懒腰,放松您紧绷的神经。因为我,一个曾经成绩平平,做什么总是信心不足的“小不点”,如今在您的精心教导下,在您的连连鼓励中,已经长大*,变得勇敢自信了!或许,若干年后,您会忘了我,而我却永远不会忘记您!我怎能忘了您呢?我怎能忘了您慈祥的面容、温柔的手,忘了您日夜的*劳,忘了您曾经的关

草木荣枯,时过境迁。三年光*一朝老去。我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尘,环顾四周,闭上眼,贪婪地吮吸着这里的空气。泪,潸然而下。

我,迈开小步,向前。

天,依旧湛蓝,只是忽然多了一片凝云,在校园的上空,默默地停留。

评点

本文情景交融,感情真挚。回母校去拿自己的录取通知书,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事,也是许多人记忆犹新的事,既因为这里汇聚了过去无数美好的回忆,也因为此时将吹响别离的笙箫。本文正是选取了这一特定时间、特定情境,表达了作者对同学、对老师、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深情,紧扣“我并没有离开”的题旨。末尾以景结情,韵味无穷。

本文语言朴实,毫不矫饰。“情到深处言自真”,本文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娓娓讲述自己内心的真挚情愫,既有平静的回忆——“我们曾一起跳绳……”,也有骤然的爆发——“朋友!……老师!……”。情溢于中,感人至深。

第5篇:又见或走过什么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或许有过这样的经历:久未谋面的亲友,不经意间有了沧桑变化;曾经熟悉的同学,俨然与先前判若两人……

你一定有过类似的经验:社区街角辟出的空场,成了民众休闲的去处;熟悉的胡同大院,变成了高楼和商铺;曾经热闹的村落街道,渐渐人影稀疏,失去了光彩……

人的改变,生活空间的改变,背后可能蕴藏着许多故事和启示。对某人和某处生活空间,你有怎样的今昔情景的记忆?今昔之变的原因何在?你对此改变有怎样的感受或看法?

请根据以上提示,你从个人具体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又见____(某个人)”或“走过____(某处生活空间)”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半命题作文相较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而言,构思略有不同,但只要提供材料,就要从材料入手,因为材料就是作文的提示。此题的材料有三段,我们分别来看。

第一段材料对应的是第一个半命题,即“又见____(某个人)”。这一个方向是写人。写的对象是谁,没有固定要求,材料也说了,可以是亲友,也可以是同学,重点是在“不经意间有了沧桑变化”“俨然与先前判若两人”。即“又见”之后,这个人发生了变化。

第二段材料对应的是第二个半命题,即“走过_________(某处生活空间)”这一个方向是写地方。写的地方是哪里,也没有固定要求。社区街角、胡同大院、村落街道等等。重点是“成了休闲去处”“渐渐人影稀疏”……强调的也是这个地方发生了变化。

第三段材料是我们的重点。前头已经提到了,此题的写作重点不在人或地点本身,而是其发生的变化。而第三段第一句就说,“改变背后可能蕴藏着许多故事和启示”。写变化的目的是什么?故事是包含其中的,因此重点在这个“启示”上。同理,后面又说“今昔之变的原因何在?你对此改变有怎样的感受或看法?”所以总的来看,我们要写的是对象,其实是“变化”。而写的重点,是这个“变化”的“原因”,以及“感受或看法”。这才是此题真正的关节点。

不少学生初次看到此题,容易忽略细节,材料没有看完就直奔主题开始作文,结果就是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看似写了人,写了地方,写了情感,但没有写变迁的原因、感受、看法,文章就不完整,也不符合题意。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抓住这个关节点,围绕这个关节点来展开我们的作文。

具体写法方面,不予过多分析。变化的原因,可以是岁月的流逝,距离的阻隔,身心的成熟等等。变化的感受,可以是自身的成长,时过境迁等等,这些方面没有限制,学生根据自身经历情况写作即可。

原文

走过母校

母校,之所以叫母校,是因为你曾在那个熟悉的校园待了几年。人都容易触景生情,日久生情,但当你又一次踏入母校的大门,你会作何感想?

记忆中的母校,教学楼的墙壁上满是爬山虎,每到夏天,绿油油的,像是给教学楼刷了一层新漆,生机勃勃。绿*充满了双眼,似乎要把我们的瞳孔给染成绿*。有些调皮的孩子扯它们,它们也会站紧脚跟,誓死不从。还有一个可的蘑菇亭,说是蘑菇亭,其实是一条长廊和一片树林,旁边还真有几个名副其实的“大蘑菇”。上体育课的时候就喜欢在里面玩耍,不仅可以乘凉,还可以欣赏长廊上的葡萄藤。可是学校怕葡萄被我们偷吃,都不见了,我们可是一颗葡萄都没看见。

一想起母校,儿时的快乐笑语记忆疯狂涌来,接踵而至。于是,睁开眼睛。怀着激动的心情,来观察母校。

教学楼还是那样屹立挺拔,中间那栋危楼也已经拆去重建了,只是中间的花圃变小了。正中间是一个圆形的水池,水池的上方有几架连接起来的小桥,让人看了十分舒服,如果是在下天,在这个像四合院一般的校园,会十分有韵味,让人沉醉。

再走远,到了*场,塑胶跑道还是那样的鲜艳,只是中间的草一年年地更替生长着。一青一黄,一青一黄,就过去了两个年头。

再顺着以前熟悉的小路走到爬满爬山虎的教学楼旁,那爬山虎已不似以前那般翠绿了。叶子已有些泛黄,吸在墙上的茎也是一扯便掉。我惊讶地叫了一声,再猛地回过头去看蘑菇亭。

不见了!代替它的是一栋穿黑衣的教学楼,我顿时心生惋惜,那个承载着我们儿时记忆的地方就这样消失了,我不禁打听了一下情况。

原来,学校为了承担起学生过多的重负,只得把蘑菇亭改建成一栋新的教学楼,他们也是不得已。

想想学校,确实人太多了,学校的教学楼也需要减轻负担。虽然这蘑菇亭不在了,它也将成为我记忆中的一部分。

母校更加美丽了,但又减轻了负担。就算没了儿时欢乐的场所,也值了。

再次以我走过母校的路折返回去了……

问题诊断

文章的问题是浮于表面,对于自己对“变化”的“感受与看法”,没有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没有进行提炼,因此整篇文章的层次比较单一,思想也显得比较浅显,没有一定的深度,与题目的要求有些背离。文章的行文也稍显稚嫩,一些遣词造句,可以再斟酌一番。

升格佳作

走过母校

张玢姝

再次回到母校的时候,既觉得陌生,又觉得熟悉。

记忆中的母校,教学楼的墙壁上满是爬山虎。每到夏天就像是给刷上了一层绿油油的新漆,生机勃勃。有些调皮的孩子去扯它们,它们也会站紧脚跟,誓死不从。母校里还有一个可爱的蘑菇亭,说是蘑菇亭,其实是一条长廊和一片树林,旁边还真有几个名副其实的“大蘑菇”。上体育课的时候,我们就喜欢在里面玩耍,不仅可以乘凉,还可以欣赏长廊上的葡萄藤。虽然说是葡萄藤,我们却从没在上头见过葡萄。曾经的母校,承载着我太多的儿时回忆。

等我结束回忆,睁开眼睛来再看这校园吧。教学楼还是那样屹立挺拔,只是中间那栋危楼已经拆去重建,花圃也变小了。正中间是一个圆形的水池,水池的上方有几架连接起来的小桥,让人看了十分舒服,如果是在下雨天,在这个像四合院一般的校园,一切景象都是那么有韵味,让人沉醉。再走远,就是*场。塑胶跑道的颜*依旧鲜艳,只是中间的草一年年地更替生长着,不知不觉,居然已经有两个年头过去了。

再顺着以前熟悉的小路走到爬满爬山虎的教学楼旁,爬山虎已不似以前那般翠绿了。叶子有些泛黄,墙上的茎也都变得脆弱,绿油油的漆像是褪去了颜*。我慌忙去寻我可爱的蘑菇亭,竟也不见了!代替它等着我的是一栋黑*的教学楼,我的心顿时空落落的。后来我去打听,原来是因为学生越来越多的缘故,学校不得不进行改建。这样也好,有更多的新同学能来母校学习、生活、成长了,只是他们已经无缘再见那蘑菇亭,从此以后,它也只能停留在我的记忆里。

母校变了模样,也更加美丽了。于我而言,感动与失落并存着。感动的是无论它如何变化,依旧有那一丝温存和熟络在我心头,像是一个老朋友,永远永远在那里等待着我的拜访;失落的是,一切都在变化着,可本就没有什么是能够不变的。等他们从母校毕业、离开,再回来的时候,也许也是和我一样的感触吧!变化着的,是她的外表、衣着、年岁;无法变迁的,是我心中不灭的记忆。我曾在母校里度过的欢乐时光,不也永远地停留在这里吗?

我要走了,我只是走过母校,但我还会再来。再见这位老朋友的时候,她也许又有了新的变化,可我们之间永远不会没有话聊。

升格小结

升格文精简了原文的主干内容,在母校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部分,用较为简明的语句予以交代,而在“我”的“感受与看法”方面增多内容,是为对主题的复原与修正升格之后,丈章的层次更丰富了,也具有了一定提升后的高度。作文时要抓准题目、材料的中心,凸显主旨,这是此次升格后可以得到的经验

第6篇:半命题作文什么怎能忘记写作指导

【模拟金题】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过往让人难以忘怀,或是一种亲情,或是一种友谊,或是曾经逝去的蓝天,或是童年时流过村前的潺潺小溪。这些美好的记忆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因为它们的曾经陪伴,我们才会感觉到成长的路上阳光多于*,温暖多于寒冷。这些曾经的美好,我们怎能忘记?

请以“________,怎能忘记”为题写一篇作文。

【思路导引】

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做到恰当补题。从题目及提示语看,“怎能忘记”的对象一般是指那些失去的、有意义的、美好的人或者事情,所以中心要做到积极健康。另外我们可以选择“亲情”“友情”作为材料表达人间之;也可以用提示语中的“蓝天”“小溪”为材料,关注社会,通过回忆写出对今天环境污染的忧虑等。最重要的是选材要做到新颖,避免“妈妈带我看病”“爸爸雨中送伞”的老套故事。

最后,写作时,重在将“不能忘记”的对象刻画好,让读者自己去感悟,而不能大谈特谈为什么忘不了。所以表达方式应以记叙描写为主,适当地穿插议论抒情。

【佳作示例一】

那嘱咐,怎能忘记

◎李航

十几年来,话语繁多,难忘几何?心中默念,那一成不变的,也不过只是那句嘱咐。

——题记

遥忆儿时,我与奶奶生活在农村,我每天都摔打嬉笑,滚得一身泥土。奶奶站在远处望:“慢一点啊!”言语不多,可奶奶眉里眼里都是笑。回家后,大口吞咽饭菜的我,背后是奶奶轻柔的抚摸:“慢点吃,慢点吃……”只字片语,可奶奶脸上刻满欣慰。我的童年,刻满了奶奶的嘱咐。

渐渐成长,我将要上学。奶奶亲自为我买来书包,买来铅笔,她一样一样地帮我装进书包,扯着我送到学校门口,将书包递给我:“好好学习啊!”我点点头,转身飞跑进校门,身后是奶奶挥手的身影:“慢一点,慢一点。”奶奶的话里,浸满了浓浓的爱意。

逐渐长大,爸爸妈妈回到家中,与奶奶商量将我接到城里去上学,奶奶没有应答,只是说着:“让我考虑考虑,考虑考虑……”我与奶奶眼神交换的刹那,我看见了她那不舍的眼神与满脸的无奈。

终于,我将要去县城上学了。出发前,奶奶找来一个袋子,将我的衣服一件一件折叠好,抚平,她抚摸得那样细致,似乎在抚摸一个新生命,又似乎在抚摸她多年来承载的浓浓的情。“奶奶,你不和我们一起去吗?”站在旁边的我不解地问。奶奶抚摸衣角的手刹那间停止了,她并不回答我,而是用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将最后一件衣服折叠好,系上袋子:“衣服装好了,走吧。”奶奶挽起我的手,走出大门,我清楚地看到,一滴浑浊的液体,滚过奶奶的脸颊。

站在车旁,这边是我,那边是奶奶。“奶奶,你……”我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没事,走吧。”奶奶背过头去,又转过身。在我踏上车门的那一刻,奶奶叫住了我:“记得回来看我啊!”我转过头,那边是泪流满面的奶奶。“我会的!”我大喊。奶奶点了点头。

如今我已经上九年级了,很多事情都已忘记,但奶奶站在村口向我挥手的样子,奶奶那一句句嘱咐,我怎能忘记?

【评点】

文章饱含深情,以奶奶的嘱咐为线索,写出了对奶奶的依恋和对那段日子的怀恋。生动的细节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写奶奶对“我”的爱,抓住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送我上小学,运用了“装”“扯”“递”等动词;送“我”去县城上学,运用了“抚摸”“揉”“折叠”“系上”等动词,语言简洁而生动。既符合奶奶的年龄特征,又写出了浓浓亲情。

【佳作示例二】

那一夜,怎能忘记

◎张漫漫

秋风萧瑟,一片片落叶尽情地飘洒。犹记得,那一天,那一夜,秋意甚浓。

九月份的天气,一场秋雨过后,添了些许凉意。望着窗外*森森的天气,像是被一个顽童打翻了墨汁覆盖在上面,染进我的心里。我坐在教室里,手里攥着本周测试的成绩,耳边,是老师一遍又一遍的嘱咐,窗外,是盼望孩子的家长们……

老师念到我的名字时,我迟疑了好久才从座位上起身。我在纠结,妈妈,待会儿到底该怎么和你交待,你是否会失望?

一步一步地走出教室,却不是你那张面孔,而是远在外地的舅舅。舅舅接过我手中的包,二话不说,走在前面。我刚想说点儿什么,声音却好似卡在了喉咙中,发不出声音来。空气中只凝固着那句“姥姥去世了”,天空中两只大鸟扇动翅膀的声音,脚下落叶“吱吱”的声音,全部消失了。

我和舅舅到老家时,已是傍晚。我看见你红肿的双眼,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庭院中,抬头仿佛寻找着什么。夜*愈浓,乡下的天空黑得透彻,一颗明亮的星星挂在天空,你迟疑了好久才从思绪中反应过来,瘦弱的身子从椅子上站起来,摇摇晃晃地,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你吹倒。我们俩就坐在窗前,你张嘴时,那沙哑的声音把我吓了一跳,你像个孩子般和我分享你小时候的事,和我说起姥姥的啰嗦,泪水无声地流下。我看着月*中,你脸上明显的皱纹以及饱含泪水的眼眶。我轻轻地安抚着你,就像我小时候哭闹时你哄我入睡一般。

窗外是黑得透明的天空,你的梦里是否会有童年美妙的回忆?夜还很长,但天总会亮的。

那一夜,你像个孩子般诉说回忆,像个丢了洋娃娃的小姑娘,也许,会有那么一天,我会和你一样,体会人生的必由之路:生离死别。但现在,我只希望,那一天来得晚一些,让我再多看看你,让我再多为你做一些事。

秋风肆虐,未来很长,我想慢慢听你诉说那些秋的故事。

指导教师:林琳

【评点】

文章中作者没有写姥姥去世的场面,而是用大段的环境描写,从侧面来衬托自己的心情和妈妈的爱。让读者也不禁沉浸在那种哀伤的气氛中。开头的秋风引入主题,愈浓的夜*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窗外黑得透明的天空”又给人美好和希望。最后,作者从对姥姥的去世中感悟出对亲情的依恋,对母亲的理解,主题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