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设计模板

发布时间:2024-02-09 09:59:47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教学中如果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充分地运用专题站来学习课文,感悟语言。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模板

【设计理念】

网络学习是一场智能的*,也是一场学习的*,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习者联系世界的方式,对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者的知识与发展的空间,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课文看似描写简单,实质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采用网络教学,利用赏读课文、浏览网页、搜集资料、想象交流等符合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能力结构的教学形式,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兴趣,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从而产生互助,达到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所以本课的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学时,避免枯燥的讲解,让学生充分地诵读、充分地浏览专题网站中的内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的语言,领悟文章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堂课中我会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表现出来,使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2、能力目标:

运用网络技术,让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网络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鲜明的特点。

2、认真朗读文本,细细品味,感受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描写细致。

【教学流程】

一、诵读文章

这篇课文着重介绍了秦兵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鲜明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两个方面是通过“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鲜明”这句话连接起来的,在文中起着过渡和中心句的作用,指导学生诵读文章时,就从这句话入手,找出描写这两个方面的段落反复诵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课文的语言。导读第二段,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数据中感受兵马俑规模宏大;导读第三段,通过对各种类型兵马俑的动作、神态、衣着等方面感知将*俑的“久经沙场、肩负重任”;武士俑的“威武凝重”;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和他们的神态各异、制作精湛。导读第一和第四段,第一段总起全文,抓住“举世无双、享誉世界”体会兵马俑珍贵的历史价值;最后一段总结全文,与第一段相照应,抓住“惟妙惟肖、绝无仅有”等词语展示古代劳动*的智慧和非凡创造力。所有这些首先应该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细细体会的。

二、提供环境

对同一主题素材宽泛的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认识。秦兵马俑以“大、多、精、美”闻名于世,教材所提供的有关秦兵马俑的信息是有限的,要充分领略秦兵马俑的艺术魅力,离不开生动具体的图文再现,要对它形成较全面的认知,离不开相关文字资料的补充阅读,因此利用校园网和Internet交替,建立“秦兵马俑”专题站。网络的无限容量,使得语文教学所需要的资料可大量储存,而面对大量的原始材料,大多数的学生受年龄、心理、能力、时间、客观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抽提内核真正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在“秦兵马俑”专题网站中,输入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有关于课文中所介绍的六种类型的兵马俑的大量的图片和相应的文字说明介绍;有关于秦兵马俑的发现;有关于秦兵马俑博物馆及三大俑坑的录像片,还有相关的歌曲、美文……,处理后的内容便于学生搜索,提高对有效信息的捕捉效率,加大了课堂的信息量,使学生可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信息的沃土上自由耕耘。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心理充分自由安全的境界中展开自主学习,教师提供便于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借助网络,浏览资料、欣赏画面、展开想象,感受着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个*鲜明”,使学生在一种亲切感、安全感,乐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生动精美的图片,详实的文字资料,充满想象的乐曲,多种资源的整合使学生走向综合*的学习。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三、个人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网络环境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个*化的空间,如在学习、欣赏将*俑、武士俑等六种不同类型的兵马俑时,网站中每一类兵马俑都有许多幅图片和大量的相关资料,在时间有限的课堂内不可能每一幅都去仔细欣赏,每一段介绍都去认真研究,因此,在重点段落(3~8自然段)教学时,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类兵马俑进行“个体研究”,在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他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看图片,浏览相关资料,品读课文描写,学生自主、自由地*纵鼠标去点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对自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学生探索的结果应该达到以根据课文描写,结合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通过有声有*的朗读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在个人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探究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交流内化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古代劳动*的无穷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的赞美,引领学生感受蕴藏其中的民族自豪感是这一自然段的重点,这也是全文教学的重点。在欣赏完不同类型的兵马俑、神态各异的俑头特写后,借助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投射一号坑的全景图,目睹一行行、一列列排列整齐,气势恢弘的秦兵马俑,再加上音乐《秦兵马俑幻想曲》的渲染,同时通过语言的动情描述:“在遥远的战国时代,诸侯争霸,战火四起,秦始皇用了整整10年时间,灭了六国,一统天下。在这十年间,有多少男儿告别年迈的父母,告别新婚的妻子,踏上征程,奔赴战场……”,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学生一定会借着想象的翅膀来到两千多年前的秦代*营,来到那战马嘶鸣,鏖战在即的历史画面,一定会为两千多年前的这支地下大*惊叹不已……此时,对古代劳动*的赞叹,民族自豪感的生成已是水到渠成了。最后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建成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把面对这一“世界第八大奇迹”最想说的写下来,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大家交流的机会,使师生、生生间的学习互动成为可能。这时,学生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在朗读、欣赏、想象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把秦兵马俑的美,雕塑艺术的美,传统文化的美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渗透进自己的血液里,达到文化的濡染作用。

五、延伸拓展

学生通过网络学完《秦兵马俑》后,一定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建构起有关秦俑文化的一个知识体系,在建构的同时一定又会生成许多新的、感兴趣的问题,如:秦始皇为什么要建这么多的兵马俑?怎么会保存到现在的?作者是谁?这些兵马俑原来是有颜*的,现在为什么看上去灰蒙蒙的了?……让学生借助专题站进行专题研究,激发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本课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形成的技能扩大到课外、校外,从而有效完善自我认知结构,最终完成“秦俑文化”这一知识的建构。

第2篇:小学课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模板

一、引导质疑

1、师: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秦兵马俑》这一课,学习一些质疑的本领。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为了提高质疑的质量和课堂学习效率,老师建议大家围绕课题、课题前的导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质疑。请大家再一次朗读课文,准备提出自己的疑问。

2、学生质疑,老师简要在黑板边板书,如:

秦兵马俑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是怎么制成的?是怎么被发现的?兵马俑有哪些特点?课文是怎样描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鲜明的?

3、师生梳理问题,将问题分作三大类:

阅读课文解决类,查阅资料解决类,正在探索研究类。简单的枝节*问题当即解决,师生共同确定重点问题:

秦兵马俑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4、师生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过程:

边读课文边勾划、批注;查阅相关资料、图片;先自己阅读思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

二、自主探疑

1、自由朗读课文:

达到正确、流利朗读,难读词句生生互教或请教老师,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语与生字要读正确。

2、学生*默读思考、批注、查阅资料。

3、按合作小组讨论交流:

一人组织,依次发言,共同归纳在全班发言的要点与理由。可以适当作一点儿浅显的记录。

三、全班研疑

在学生或小组代表汇报发言的过程中,教师结合以下要点采用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与感受,相机渗透相关资料,指导有感情朗读:

1、因为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老师相机出示1978年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后的赞言: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

2、因为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相机理解乘的含义,简介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

3、因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鲜明,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绝无仅有。

这是引导理解感悟的重点。可以结合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从数字中,从比照周围事物中感受规模宏大。

感悟类型众多,个*鲜明,可以把观察图片,朗读课文,想像神态与动作,照样子模拟形象结合起来,如两人一组,一人读句段,一人模拟神态与动作,并在班上适当展示与评议,在模拟表演与评议中形象地理解词句,感悟课文。

四、畅谈感受

教师扮演记者,走入学生──游客中,采访游客,如可问:

秦兵马俑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参观了秦兵马俑,你最想说什么?有一批外国游客想到*来参观游玩,你能向他们简要介绍一下秦兵马俑吗?

五、小结收获

1、师生小结学习过程与收获,齐诵与质疑有关的古代格言、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提出新的疑问,课后去探究。如果老师能提供思路有关资料,老师要适时提供给学生。

2、自主积累喜欢的词句:

有感情读一读,再抄一抄。

第3篇:《秦兵马俑》的教学设计模板

一、引导质疑

1、师: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秦兵马俑》这一课,学习一些质疑的本领。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为了提高质疑的质量和课堂学习效率,老师建议大家围绕课题、课题前的导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质疑。请大家再一次朗读课文,准备提出自己的疑问。

2、学生质疑,老师简要在黑板边板书,如:

秦兵马俑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是怎么制成的?是怎么被发现的?兵马俑有哪些特点?课文是怎样描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鲜明”的?……

3、师生梳理问题,将问题分作三大类:

阅读课文解决类,查阅资料解决类,正在探索研究类。简单的枝节*问题当即解决,师生共同确定重点问题:

秦兵马俑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4、师生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过程:

边读课文边勾划、批注;查阅相关资料、图片;先自己阅读思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

二、自主探“疑”

1、自由朗读课文:

达到正确、流利朗读,难读词句生生互教或请教老师,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语与生字要读正确。

2、学生*默读思考、批注、查阅资料。

3、按合作小组讨论交流:

一人组织,依次发言,共同归纳在全班发言的要点与理由。可以适当作一点儿浅显的记录。

三、全班研“疑”

在学生或小组代表汇报发言的过程中,教师结合以下要点采用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与感受,相机渗透相关资料,指导有感情朗读:

1、因为“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老师相机出示1978年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后的赞言:“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

2、因为“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相机理解“乘”的含义,简介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

3、因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鲜明”,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绝无仅有”。

这是引导理解感悟的重点。可以结合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从数字中,从比照周围事物中感受“规模宏大”。

感悟“类型众多,个*鲜明”,可以把观察图片,朗读课文,想像神态与动作,照样子模拟形象结合起来,如两人一组,一人读句段,一人模拟神态与动作,并在班上适当展示与评议,在模拟表演与评议中形象地理解词句,感悟课文。

四、畅谈感受

教师扮演“记者”,走入学生──“游客”中,采访“游客”,如可问:

秦兵马俑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参观”了秦兵马俑,你最想说什么?有一批外国游客想到*来参观游玩,你能向他们简要介绍一下秦兵马俑吗?

五、小结收获

1、师生小结学习过程与收获,齐诵与质疑有关的古代格言、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提出新的疑问,课后去探究。如果老师能提供思路有关资料,老师要适时提供给学生。

2、自主积累喜欢的词句:

有感情读一读,再抄一抄。

第4篇:《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鲜明”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民族强大的力量与英雄气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检复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举世无双的珍贵历史文物,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珍贵在哪呢?课文从两个方面向我们作了介绍,还记得是哪两个方面吗?生回答。

板书: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二、讲读第二段

1、师:第二小节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我们的教室有多大?全校有多少人?通过对比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讲读第三段

1、过渡:

秦兵马俑都有哪些类型?这些兵马俑又具有怎样鲜明的形象呢?让我们再次走近秦兵马俑,细细地读一读、看一看,我想,你一定会有更多收获的。

快速浏览课文4~8小节,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哪些类型?浏览后生回答。

板书:

将*俑、武士俑、骑兵俑、马俑

2、重点讲读“将*俑”:

师:俗话说的好:“*不可无将,国无良将莫兴兵”。秦始皇之所以能横扫六国,与其拥有众多良将是分不开的。因此,课文首先就向我们介绍了将*俑。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将*俑的?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四小节,其它同学思考,将*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否用一二个词概括一下他的个*特点。

⑴指名朗读课文,思考:将*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⑵再读第四小节,讨论交流:

为什么将*俑给你这样的印象?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讨论,师相机引导点拨,可简要介绍秦时着名的将*,如白起、王翦王贲父子、蒙恬等。还可以介绍长平之战,重点感受将*的英勇威猛、经验丰富、运筹帷幄,让学生心里竖起一个鲜活的将*的形象。

⑶指导朗读:

读出将*俑的威武神勇、经验丰富。

3、采用相同的学法自学或选择伙伴合作学习其它几种俑:

组织交流:

分别用一二个词概括某一种俑的个*特点,然后说说为什么,读出这种特点。

生自由上前板书,师相机引导点拨。

4、引导学生比较这六种兵马俑的相同之处:

忠君爱国、各尽其责、英勇善战、沉着镇定。

5、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体会吗?生自由谈体会。

6、讲读第8小节:

过渡:

这些兵马俑不仅个*鲜明,而且个个忠君爱国、各尽其责、英勇善战,难怪秦始皇能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了。大战在即,让我们走近这些兵马俑,去静静聆听他们的心声吧!

⑴默读第8小节。

⑵读后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为什么你能听到这些心声?

⑶进行写话练习:

用上“有的……好像……”的句式。

三、讲读最后一段

1、小结过渡:

精美绝伦的秦兵马俑,在艺术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难怪作者在了解了秦兵马俑之后,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引读最后一段。

板书:

展现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2、补充英国前首相、新加坡总理等人参观兵马俑后的留言,让学生进一步感觉兵马俑的巨大价值,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总结延伸

1、总结:

正因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鲜明,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所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塑造一个个鲜活的兵马俑,模拟*阵的排列,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所以说,不看兵马俑就不算真正到过*,兵马俑是我们*人的骄傲,也是世界人类文代的共同宝贵财富。

2、延伸:

同学们,学了课文,你对秦兵马俑又有怎样感受?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方面呢?

3、结束语:

同学们,秦兵马俑是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遗产,值得我们去了解、去研究。关于秦兵马俑,还有许多未解的谜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继续开展研究。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2、继续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了解研究兵马俑,为秦兵马俑设计一份导游词。

【板书设计】

19、秦兵马俑

将*俑威武勇猛久经沙场

武士俑忠君爱国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各尽其责

形象鲜明英勇善战

马俑神态各异

展现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案例分析】

课文《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针对本文篇幅较长,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教者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利用高年级学生学会预习的优势,在第二课时的设计上大胆取舍,直奔中心,突出文章重点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上做了一点尝试:

首先,采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学方法。教者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鲜明”展开教学,迅速理清全文脉络,采用多种方式对“神态自若”“擎着利剑”“惟妙惟肖”等词语进行深敲细酌,逐一品味,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准确。

其次,在朗读指导上做足功夫,确保有效的读的时间,确保了有效的朗读指导,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始终伴随读书的全过程,与文中的兵马俑们进行了一番零距离的接触,书声朗朗的课堂显得情趣浓浓。教学中,教者还在点拨、过渡的语言上做好推敲,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第三,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重难点的突破。比如课文的第二段,这一段分三方面来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一是介绍了已发掘的三个俑坑的总面积20000平方米和坑内兵马俑总数近8000个;二是介绍了一号坑的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以及坑内兵马俑总数6000个左右;三是介绍了一号坑上面的主要设施和作者的观后感。因为条件所限而无法让学生欣赏到相关的录像片段,所以仅让学生通过这些数字去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是很困难的。教者利用教室、全校学生总人数作为参照对象。看着自己算出的结果后学生们不由得发出了阵阵的惊叹声:“哇,三个俑坑竟然这么大啊!”“这么多兵马俑啊!”“果然规模宏大!”……

可见,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教室、学校、学生……都是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要注意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第5篇:《秦兵马俑》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教学中如果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充分地运用专题站来学习课文,感悟语言。

【设计理念】

网络学习是一场智能的*,也是一场学习的*,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习者联系世界的方式,对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者的知识与发展的空间,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课文看似描写简单,实质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采用网络教学,利用赏读课文、浏览网页、搜集资料、想象交流等符合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能力结构的教学形式,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兴趣,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从而产生互助,达到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所以本课的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学时,避免枯燥的讲解,让学生充分地诵读、充分地浏览专题网站中的内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的语言,领悟文章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堂课中我会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表现出来,使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2、能力目标:

运用网络技术,让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网络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鲜明的特点。

2、认真朗读文本,细细品味,感受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描写细致。

【教学流程】

一、诵读文章

这篇课文着重介绍了秦兵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鲜明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两个方面是通过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鲜明这句话连接起来的,在文中起着过渡和中心句的作用,指导学生诵读文章时,就从这句话入手,找出描写这两个方面的段落反复诵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课文的语言。导读第二段,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数据中感受兵马俑规模宏大;导读第三段,通过对各种类型兵马俑的动作、神态、衣着等方面感知将*俑的久经沙场、肩负重任;武士俑的威武凝重;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和他们的神态各异、制作精湛。导读第一和第四段,第一段总起全文,抓住举世无双、享誉世界体会兵马俑珍贵的历史价值;最后一段总结全文,与第一段相照应,抓住惟妙惟肖、绝无仅有等词语展示古代劳动*的智慧和非凡创造力。所有这些首先应该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细细体会的。

二、提供环境

对同一主题素材宽泛的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认识。秦兵马俑以大、多、精、美闻名于世,教材所提供的有关秦兵马俑的信息是有限的,要充分领略秦兵马俑的艺术魅力,离不开生动具体的图文再现,要对它形成较全面的认知,离不开相关文字资料的补充阅读,因此利用校园网和Internet交替,建立秦兵马俑专题站。网络的无限容量,使得语文教学所需要的资料可大量储存,而面对大量的原始材料,大多数的学生受年龄、心理、能力、时间、客观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抽提内核真正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在秦兵马俑专题网站中,输入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有关于课文中所介绍的六种类型的兵马俑的大量的图片和相应的文字说明介绍;有关于秦兵马俑的发现;有关于秦兵马俑博物馆及三大俑坑的录像片,还有相关的歌曲、美文,处理后的内容便于学生搜索,提高对有效信息的捕捉效率,加大了课堂的信息量,使学生可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信息的沃土上自由耕耘。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心理充分自由安全的境界中展开自主学习,教师提供便于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借助网络,浏览资料、欣赏画面、展开想象,感受着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个*鲜明,使学生在一种亲切感、安全感,乐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生动精美的图片,详实的文字资料,充满想象的乐曲,多种资源的整合使学生走向综合*的学习。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三、个人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网络环境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个*化的空间,如在学习、欣赏将*俑、武士俑等六种不同类型的兵马俑时,网站中每一类兵马俑都有许多幅图片和大量的相关资料,在时间有限的课堂内不可能每一幅都去仔细欣赏,每一段介绍都去认真研究,因此,在重点段落(3~8自然段)教学时,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类兵马俑进行个体研究,在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他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看图片,浏览相关资料,品读课文描写,学生自主、自由地*纵鼠标去点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对自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学生探索的结果应该达到以根据课文描写,结合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通过有声有*的朗读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在个人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探究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交流内化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古代劳动*的无穷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的赞美,引领学生感受蕴藏其中的民族自豪感是这一自然段的重点,这也是全文教学的重点。在欣赏完不同类型的兵马俑、神态各异的俑头特写后,借助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投射一号坑的全景图,目睹一行行、一列列排列整齐,气势恢弘的秦兵马俑,再加上音乐《秦兵马俑幻想曲》的渲染,同时通过语言的动情描述:在遥远的战国时代,诸侯争霸,战火四起,秦始皇用了整整10年时间,灭了六国,一统天下。在这十年间,有多少男儿告别年迈的父母,告别新婚的妻子,踏上征程,奔赴战场,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学生一定会借着想象的翅膀来到两千多年前的秦代*营,来到那战马嘶鸣,鏖战在即的历史画面,一定会为两千多年前的这支地下大*惊叹不已此时,对古代劳动*的赞叹,民族自豪感的生成已是水到渠成了。最后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建成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把面对这一世界第八大奇迹最想说的写下来,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大家交流的机会,使师生、生生间的学习互动成为可能。这时,学生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在朗读、欣赏、想象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把秦兵马俑的美,雕塑艺术的美,传统文化的美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渗透进自己的血液里,达到文化的濡染作用。

五、延伸拓展

学生通过网络学完《秦兵马俑》后,一定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建构起有关秦俑文化的一个知识体系,在建构的同时一定又会生成许多新的、感兴趣的问题,如:秦始皇为什么要建这么多的兵马俑?怎么会保存到现在的?作者是谁?这些兵马俑原来是有颜*的,现在为什么看上去灰蒙蒙的了?让学生借助专题站进行专题研究,激发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本课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形成的技能扩大到课外、校外,从而有效完善自我认知结构,最终完成秦俑文化这一知识的建构。

第6篇:《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布置及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

2.理解“栩栩如生”的意思。

3.了解“也许”,“可能”,“似乎”的用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的句子

2.难点:通过仔细观察兵马俑外貌神态来猜测它的心理等。

三.教学安排:1教时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始皇兵马俑》,谁能结合课后练习3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2.教授第三自然段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请大家快速自由地朗读这两自然段,并简单说

说分别写了什么。

生:朗读

师:谁来简单说说这两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生:*阵,神态(教师板书)

师:谁知道“*阵”的意思?这个*阵是怎样布置的?你能不能通过自学把秦始皇兵马俑

的*阵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来呢?(教师先示范)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一下?

你能不能按照作者观察的顺序把你的图讲解一下?(投影)

师:同学们赞同他的讲解吗?(师引读*阵部分课文)

师:同学们想想,我们刚才读的这段话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是(课件出示题目)

师:讲得真不错,那么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阵呢,你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学生交流感情并有感情朗读

师:这的确是一个威武雄壮又充满临战气氛的*阵,你看老师还特地把这个*阵的不同角

度给拍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吧!(课件出示*阵图)

师生看图大声朗读

3.教学第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铁马那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朝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的壮观场面。想不想近距离地感受一下兵马俑?让我们一起下到坑内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兵马俑图片)

师:你们猜他们作好临战准备了吗?你从图片的哪里看出来的?

师:谁能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这些兵马俑的神态。

生: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活灵活现等)

师: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谁能找出来读读?让我们大声地读一遍。

师:古代的雕塑家们把秦始皇兵马俑雕得像活得一样,高明的作者又把他们写活了,我们

能不能通过朗读把他们读活呢?先练读你最喜欢的那句兵俑或马俑的语句。

师:你要读的是——老战士

生读

师:这个老战士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抓住几个重点词理解:虎视眈眈严肃久经沙

场屡建战功)

师:面对这样的老战士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大家一起把他读活了。

师:你要读的是——新兵

生读

师:大伙喜欢这样的小战士吗?喜欢他什么?(抓住重点词:束着头发稚气)

喜欢这个小战士的同学站起来,你们要把喜欢的感情读出来。

师:还有描写战马的句子,谁愿意试试?

生读

师:读得真带劲,老师想问问你,你要读出什么啊?(抓住重点词:膘肥体壮竖耳瞪

眼)

师: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师:大伙把这几个句子读得那么棒,想不想看看我们读得兵马俑长什么样啊?(课件

出示图片,边看边回忆句子)

师:为了大家能对兵马俑有更全面的了解,老师在课外找了一些资料,请同学们快速

阅读资料。(课件出示)

师:他们各有各的神态,我们从他们的神态中就能判断出他们不同的年龄,兵种,*

格,地位等,真是栩栩如生啊!让我们把这一自然段连起来读读。

4.拓展延伸

师:听你们读得有滋有味的,我也想试试可以吗?(少读“似乎”,“也许”,“可能”)

师:老师读得怎样?没这三个词也能读通顺啊,难道你觉得有问题吗?

生:没这三个词变确定了。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些词是根据前面的话猜测后面的话,看来真不能少。那好,咱

们重新来过,老师读描写外貌神态的句子,你们来读作者猜测的部分,怎么样?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学这作者的样子,通过观察兵马俑的外貌,尤其是神态,来猜测他

们不同的年龄,地位,兵种,心理等呢?来,老师这里有两幅兵马俑图,我们来试试,

看谁说得更逼真。(让学生自由发挥,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写作的方法,为下一步

作好铺垫)

师:看来同学的想象不比作者的逊*,这两幅图在大家的描述下已经栩栩如生了,看,老师

还有很多呢,选一幅兵马俑的图画,你先把它写下来,呆会儿咱们交流。

5.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