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启蒙》校本的课程计划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03 19:46:29

一、指导思想

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依据我校校情,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设置适合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德育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明修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德育启蒙》校本的课程计划范文

二、现状分析

1、学校德育现状

学校地处城乡交接处,学生及家长文化修养比较差,而且较易受处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学校文化氛围不容乐观。这让我们的学校管理者思考着:学校德育为何失去了实效呢?

2、学校教师资源现状。

学校位置特殊,教师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课程资源意识高,能敏锐地洞察和开发周边的课程资源,是一批能胜任德育课教学的教师。

为了促进学校整体发展促使学校形成特*,促进学校本身的发展。提高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完善教师的组织结构;提高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升教师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知识掌握;促进学生个*张扬;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情感提升。为此,我校校本课程定位为《德育启蒙创建*校园》,以此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活跃孩子的课余生活,成为学校德育文化特*,拓展语文课程外延,浓郁学校文化活动氛围。

三、课程目标

1、与道德与社会课程相辅相成,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学会一些场合的文明礼貌行为。

2、突出趣味*、探究*,组织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各种情景体验中潜移默化的自觉形成文明素养。

3、充分发掘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逐步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四、具体实施方案

课程实施阶段大体分为5个阶段:编写教材——组织教师学习——开展活动——成果展示——创编“德育启蒙”儿童读经

1、编写教材。德育启蒙教材的选编,需要教师独具慧眼,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依据不同学段,有意识地进行推荐、选编,筛选出内容健康向上的童谣形式,教师对其进行分类汇编,如分为“孝亲篇、友爱篇、敬师篇、择友篇、布衣篇、惜字篇”等,编成富有个*化的“校本教材”,以便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组织教师学习。我们利用每周三两节课后组织教师学习,德育启蒙教材,并规定每位教师出认真自学外,还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反复地感知,体味到教材中所蕴含的内容,从教材中获得新知。

3、开展活动。“德育启蒙”儿童孝廉读经活动,琅琅上口、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童趣盎然的特点,能激起孩子们“吟诵”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不同读的形式,让孩子们吟诵教材,做到把教材吟诵得有形、有意、有情、有声。

4、成果展示。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张扬了儿童的游戏心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展示德育教育,学生可以以“说、唱、演、画、玩、用”等形式,轻松快乐地展示德育启蒙的特*。学校将举行“德育启蒙”儿童读经吟唱会,并表彰表演优秀的师生。

5、创编“德育启蒙”儿童孝廉读经。学生在学习教材,展示成果之后,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有一个生活场景让他及时地“用”儿童孝廉读经的形式,此时,老师应着力让学生回归生活,到生活中寻找创作源泉,以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作为德育创作的对象,进行创编各具特*的德育启蒙教育。

此外,为了营造一种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具体活动如下:

(1)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大课间。

学校每天给孩子开辟20分钟的“金*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大课间”。学生把一个个儿童孝廉读经创编到属于自己喜欢的游戏中,这样,一到课间,孩子们有事干了,有些学生看到什么,就情不自禁地想创编上几句儿童孝廉读经。

(2)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展示台。

学校给每个班级专辟一个“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展示台”,学生可以在展示台上,以“书法、画画”或者以其他形式展示德育特*,也可以在展示台上,写上自己创新的儿童孝廉读经活动……通过儿童孝廉读经展示台,学生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产生内驱力,激起学德育的热情。

总之,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童趣盎然的童谣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乃至孩子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儿时走过来的,每个人也都有受教育的经历和成长的体验。只要我们用心去琢磨、去理解教育,那么道德教育就会闪烁生命的光芒、舒展个*的灵动。

第2篇:《德育启蒙》校本的课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依据我校校情,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设置适合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德育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明修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现状分析

1、学校德育现状

学校地处城乡交接处,学生及家长文化修养比较差,而且较易受处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学校文化氛围不容乐观。这让我们的学校管理者思考着:学校德育为何失去了实效呢?

2、学校教师资源现状。

学校位置特殊,教师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课程资源意识高,能敏锐地洞察和开发周边的课程资源,是一批能胜任德育课教学的教师。

为了促进学校整体发展促使学校形成特*,促进学校本身的发展。提高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完善教师的组织结构;提高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升教师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知识掌握;促进学生个*张扬;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情感提升。为此,我校校本课程定位为《德育启蒙创建*校园》,以此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活跃孩子的课余生活,成为学校德育文化特*,拓展语文课程外延,浓郁学校文化活动氛围。

三、课程目标

1、与道德与社会课程相辅相成,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学会一些场合的文明礼貌行为。

2、突出趣味*、探究*,组织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各种情景体验中潜移默化的自觉形成文明素养。

3、充分发掘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逐步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四、具体实施方案

课程实施阶段大体分为5个阶段:编写教材——组织教师学习——开展活动——成果展示——创编“德育启蒙”儿童读经

1、编写教材。德育启蒙教材的选编,需要教师独具慧眼,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依据不同学段,有意识地进行推荐、选编,筛选出内容健康向上的童谣形式,教师对其进行分类汇编,如分为“孝亲篇、友爱篇、敬师篇、择友篇、布衣篇、惜字篇”等,编成富有个*化的“校本教材”,以便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组织教师学习。我们利用每周三两节课后组织教师学习,德育启蒙教材,并规定每位教师出认真自学外,还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反复地感知,体味到教材中所蕴含的内容,从教材中获得新知。

3、开展活动。“德育启蒙”儿童孝廉读经活动,琅琅上口、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童趣盎然的特点,能激起孩子们“吟诵”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不同读的形式,让孩子们吟诵教材,做到把教材吟诵得有形、有意、有情、有声。

4、成果展示。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张扬了儿童的游戏心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展示德育教育,学生可以以“说、唱、演、画、玩、用”等形式,轻松快乐地展示德育启蒙的特*。学校将举行“德育启蒙”儿童读经吟唱会,并表彰表演优秀的师生。

5、创编“德育启蒙”儿童孝廉读经。学生在学习教材,展示成果之后,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有一个生活场景让他及时地“用”儿童孝廉读经的形式,此时,老师应着力让学生回归生活,到生活中寻找创作源泉,以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作为德育创作的对象,进行创编各具特*的德育启蒙教育。

此外,为了营造一种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具体活动如下:

(1)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大课间。

学校每天给孩子开辟20分钟的“金*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大课间”。学生把一个个儿童孝廉读经创编到属于自己喜欢的游戏中,这样,一到课间,孩子们有事干了,有些学生看到什么,就情不自禁地想创编上几句儿童孝廉读经。

(2)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展示台。

学校给每个班级专辟一个“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展示台”,学生可以在展示台上,以“书法、画画”或者以其他形式展示德育特*,也可以在展示台上,写上自己创新的儿童孝廉读经活动……通过儿童孝廉读经展示台,学生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产生内驱力,激起学德育的热情。

总之,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童趣盎然的童谣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乃至孩子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儿时走过来的,每个人也都有受教育的经历和成长的体验。只要我们用心去琢磨、去理解教育,那么道德教育就会闪烁生命的光芒、舒展个*的灵动。

第3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范本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功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开创学校特*品牌,提高办学水平。

二、课程目标:

1.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引领全体学生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从而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

2.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技精神。针对我校实际,确立“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的校本课程目标。

3.以学校为基地,与外部力量合作,开发出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参与*。

三、课程内容:

主要有分学校篇、家乡篇、育人篇、安全篇、安全篇和环保篇。三年级主要学习学校篇和家乡篇。

四、主要措施

1.新教学理念做引领,指导具体活动实践

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建立合理的激励评价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同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采用恰当的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第4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需要的人。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校本课程教学计划范文,欢迎阅读。

开好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程抓好交通安全教育,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是关系到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的“造福工程”,也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一项长远之计。为了强化道路交通法规和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所以制定校本课程的安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思,培养遵守交通安全以及素质高的下一代。

二、目的要求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加大了安全的宣传力度,增强了九年级学生的安全观念,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强化了校园内部治安秩序.

三、具体措施

(一)完善机构,保证工作。

1、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校行政、工会、各班主任为成员的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负责日常安全工作。聘请交警大队教导员为校外辅导员对全校师生进行道路安全法规知识和技能教育;成立了“学生安全文明督导队”,“学生交通安全文明督导队”等交通安全督导机构。

2、健全完善各种制度,特别是交通安全工作月汇报制度,意外交通事故伤亡报告制度等。

4、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经常对各班级的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发现隐患,及时教育整改,确保交通的安全。

(二)召开会议,部署工作。

把交通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考核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开展关于交通安全的专题讲座,组织老师学习有关交通安全文件精神,并结合其他工作,落实责任,部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工作做到年度有计划、期中有小结、年终有总结,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三)加强宣传,增强意识

1、学校开辟“交通安全”专栏校刊,使师生受到良好的启发教育。

2、利用每周星期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加强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3、以课堂为主阵地,每周开设一至两节的交通安全专题教育课,其它课程有机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四)营造氛围,开展活动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要求,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工作》、《少年儿童平安回家》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常识。

2、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交通安全活动。深入开展“平安回家我第一”、“我是文明班中道路交通最安全”、“今天我当交警”等活动。此活动规范了学生们的交通行为。

3、以“安全教育日”主题,悬挂、张贴有关交通安全标语。

4、聘请交警大队领导到我校做有关交通安全的知识讲座。

5、规范学生的交通安全行为,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在上学、放学的交通高峰期,行政和值班老师每天严格维护好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对学生进行疏散。

第5篇: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常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从我校办学特*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课程共同开发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计划。

二、主要目标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不仅设想将国家必修课纳入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范畴,而且开设排球、科技种植、少年*校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我校将动员全校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人意愿,划分A、B、C三个层次,打破行政班,组建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

2、分组:打破单一固定行政班的组织形式,按课程类型、学习内容、学习程度、教学目标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实施课程计划。研究*课程以实验班进行为主,班内分组进行。

3、分块:课程编制中对时间、空间、内容模块进行分割,以保证各类课程的实施。校本课安排在周二、四下午。学校所有教学和活动场所根据课程安排划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块。

三、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导处和教科室负责,主要负则排课、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学生选修以自愿为主,当发生某科选修的人数过多时,由班主任和教导处一起协调,建议学生选修其它学科。要求每生每学期至少选修1—2门课程。

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统计班级选修人数,名单报到教导处,由教导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要求教导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对教师备课的管理和教研、科研管理由教科室负责。学校以教科研为载体,通过研究课题开发科技种植校本课程,教师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科室的指导下进行,教研组长对教科室负责。

四、主要措施

1、明确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与专家合作,由教师教教材。

2、发挥集体的力量。课程开发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教师与专家、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3、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使其成为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要开发什么课程、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氛围。

4、学校课程开发关注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的发展,使个*得到张扬。校本课程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5、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家长、上级领导、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6、在学校课程开发上,无论是选用、改编或新编课程,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附安排:

校本课程课表(年级)

科目人数任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

手工折纸一年级朱焕祥见课表教室

科技种植(上)二年级谢建昌见课表教室、种植基地

科技种植(下)三年级谢建昌见课表教室、种植基地

国防教育四年级班主任见课表教室、*场、部队

专题日记五、六年级语文老师见课表教室

第6篇:孝本德育课程的整体策划方案范文

一、课程背景

2014年,全国进一步掀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热潮,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成都市红牌楼小学在90年的办学历史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一直尤为重视,学校先后形成养成教育、礼仪教育、国学教育办学特*。2014年9月开学第一课,学校以“父母教会我”为主题,第一次引入“家风”教育元素,在德育校本课程中以“孝”为核心,通过以父母为榜样的代际教育,在两代人间表达和传承“孝心、礼仪”等中华传统美德。学生通过对“孝”的学习,更了解了父母,父母通过对“孝”的学习,反思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在传承中华美德中拉近两代人之间距离,对青少年进行“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课程目标

(一)通过收集资料、亲身调查实践和学习研究,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知识,认识“孝”文化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鼓励孩子和家长一起成为课堂主角。通过亲身参与朗诵、表演、绘画、讲·故事等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诚实守信、孝敬感恩、团结友善、文明礼貌、坚强勇敢等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品质,通过活动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增强学生对“孝”等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和体验。

(三)通过走入不同家庭进行访问、调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行孝故事,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融入集体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课程对象

学校五、六年级学生和学生家长。

四、课程实施

(一)第一阶段:6课时

第一课时为课堂指导:明确主题,制定计划。

目标:

1.学生和父母了解活动主题以及“百善孝为先”的含义,能够根据活动主题分组制定出计划。

2.父母参与小组活动准备过程,一起讨论收集有关“孝”的资料的方法与途径。

活动:

1.教师先了解学生对“孝”的认识程度,包括“孝”字的起源和含义等,询问学生和家长对“孝”有哪些亲身实践,进行罗列。

2.围绕中华传统美德“孝”展开讨论,什幺是“孝”?*为什幺有“行孝”的传统美德?代表人物有哪些?你和父母之间有哪些小故事,你从父母身上学到了什幺优秀品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个话题作为调查研究内容。

3.和父母一起确定研究小组的人员和分工,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至六课时为课外实践:父母、孩子根据计划开展实践活动。

目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能够根据制定的计划开展调查活动,走进社区、家庭、图书馆等,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关于“孝”的资料、故事、照片等。

2.能够充分发挥团体协作能力,在父母协助下灵活调整研究方法步骤,修改研究计划,更好达成研究目标。

3.懂得取舍团队成员、老师和父母的建议,确定成果汇报形式和内容。

活动:

1.学生小组或学生个体通过查阅资料、找家长访谈、整理照片,写文章等方式,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针对“孝”开展调查和资料收集整理,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活动过程密切关注,调动学生和家长积极*,指导学生将收集的资料或者成果进行及时交流,指导学生的节目编排,形成调查研究报告。

2.家长参与到各组的成果汇报节目筹备中,老师关注家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讨论节目编排。

(二)第二阶段:共4课时

第七课时为课堂指导:交流调查结果,分享整合资料,成果汇报以及节目展示。

目标:

1.学生小组交流调查资料,接受其他组的质疑和建议并进行修改,最终形成个人行动计划。

2.推选出精品故事、照片、小报、ppt和节目进行成果汇报。

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进行调查结果汇报活动,可以让小组学生展示自己调查的照片、故事、ppt等资料,各小组交换文章、照片、资料,进行互学互评,同时接受其他同学的询问和质疑,帮助学生小组对研究报告进行完善。

2.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的资料和自身经历与感受,形成个人对“孝”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制定“父母教会我”个人行动计划。制定并实施“家庭阅读活动”、“我是家庭的主人”、“家庭特*展示”等系列活动。

3.推选出2—3个精品节目准备表演。

第八至十课时为课外实践:父母与学生一起进行成果汇报和节目展示。

目标:

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对研究活动成果进行汇报。既是一次总结*的汇报,同时也为学生及学生家庭能更好的理解传承中华美德拉开帷幕。

活动:

1.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不同的才艺表现选择成果汇报形式:可以是诗歌朗诵、讲故事表演、或舞蹈表演等形式,也可以是以美术作品、收集到的照片、典型历史人物或者ppt制作进行展示。

2.以家庭为单位,展示家庭特*,以真实故事诠释对“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