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及芽的形成》教案

发布时间:2024-03-03 16:32:49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及芽的形成》教案

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全过程(事先要查找一些资料)

学生进行探究

芽的种类

准备枝条、挂图和扩充资料

讨论分类

芽的结构

提供模型、讲解结构、放录像,用教鞭演示芽的生长过程

指导学生做一个圆白菜的叶芽纵剖学具

顶芽和侧芽的关系

放录像

讨论、举例、观看录像

教学活动设计

一、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

目的:通过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研究,进一步熟悉变量控制法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一)提出问题:有一水稻的新品种,要在工厂里育苗,如何获得它的最高萌发率?应怎样获得最适宜的条件?

(二)分析和假设:教师提供其它种子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让学生确定实验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最低含水量和最高含水量。提出假设。

提示:(1)注意给定的条件,空气可以满足,如何可以控制才能得到最适宜温度和含水量?

(2)注意设置实验中的变量控制问题

(3)首先要查找有关资料,看看水稻其它品种的萌发温度,含水量是怎样的?

(4)找到最低、最高温度;找到最低、最高含水量。

(5)分别给定区间内的不同点的温度,水分设计对照组,观察纪录。

(6)想一想能不能设水分、温度均为变量。

(7)设计好实验方案后,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三)实验设计:

(四)实验数据分析:(参考课本上小明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五)交流和评价:

二、芽的发育

(一)芽的种类:

课前可准备一些枝条(杨树、柳树等)、挂图或投影片,告诉学生芽分类有许多种类,分类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

学生讨论,经常会说到书上的分类方法,即芽分为顶芽和侧芽。

教师扩充,如杨树等植物的芽外有些鳞片保护,这种芽叫鳞芽。没有鳞片的芽叫裸芽。按芽的生长季节可分为夏芽和冬芽,按芽的*质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等。提示:顶芽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也可能是花芽,但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

(二)芽的结构:

出示挂图,观察芽的结构。

教师可用圆白菜心,制作成“叶芽纵剖教具”,用来表示芽的各部分的结构和名称,用模型说明芽发育的过程,也可用伸缩教鞭示意芽的伸展情况。

有条件的可放一段录像片,进一步展示芽的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三)侧芽发育和顶芽发育: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侧芽发育与顶芽发育是否有关?

举例说明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如向日葵、松树、杨树等)。

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它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地方。生长素多集中在顶芽等生长旺盛的地方,并能往下运输。在含量微小时会促进植物的生长,含量稍多时就会抑制植物的生长。一般情况下顶芽生长素含量少生长快,侧芽生长素含量多生长慢。但顶芽去掉后,生长素向下运输的量减少了,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解除,侧芽开始生长,便能发育成侧枝。侧枝上也有顶芽,同样的道理会抑制侧枝上的侧芽的发育,以此类推。可在黑板上画简单的图来表示,学生更易接受。

放录像,看顶端优势和整枝摘心在农业实践和植物栽培中的利用。

教学反思

在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时,总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因为城市的孩子很少建国水稻,因此研究就更不可能,在选取材料时教师可选取一些易得的材料,例如玉米、蚕豆、花生米等,更易被学生接受。

第2篇:水稻透射光谱与氮含量的相关*研究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水稻叶片氮含量与透射光谱的相关*.用"秀水110"建立诊断模型,再用"协优9308"进行检测,分析一阶导数光谱与叶片氮含量的相关*.结果表明,一阶导数光谱与氮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可达R2=0.74.预测模型可达R2=0.84.与一阶导数光谱相比,还建立了3个植被指数:蓝波段透射光谱氮指数(BETNI)、黄波段透射光谱氮指数(YETNI)和红波段透射光谱氮指数(RETNI),并分别计算了它们在这三个波段的特殊波长的值.在这些特殊波长处,3个指标与氮含量的相关*明显比单叶片的透射光谱的相关*显著.YETNI610,YETNI630,YETNI643,YETNI652和RETNI能够很好地预测氮含量;对于"协优9308"的预测结果显示YETNI570,YETNI592和RETNI为最好的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透射光谱的氮指标(YETNI570,YETCI592,RETNI)能够最好地预测氮含量.

黄敬峰,HuangJingfeng(浙江大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杭州,310029) 

第3篇: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对*雨胁迫的响应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pH2.0、2.5、3.0、3.5、4.0、5.0模拟*雨对徐稻3号、镇稻9424、新品5356等3个品种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发芽(率)势、发芽(活力)指数随胁迫强度增加(pH5.0~3.0),呈先增后减的变化;pH2.5时仅有异状发芽,pH2.0时不发芽.3者的发芽(率)势、发芽(活力)指数等均与胁迫时间(1~7d)呈显著负相关(异状发芽率呈正相关).综合分析认为,*雨对3个水稻品种的伤害阈限为pH2.5~pH3.0,胁时为2~4d,3个水稻品种对*雨抗*存在一定差异,即徐稻3号与镇稻9424的抗*雨能力略强于新品5356.

第4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说课稿

一、课标解读

《种子的萌发》是生物新课标中第四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植物”里二级主题《被子植物的一生》的第一节,课标中具体的内容标准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二、本节具体内容介绍

本节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第一个内容里安排的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第二个内容里安排的是“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但这两个探究实验中,重点是第一个实验,教参确定本节的课时是两个课时,所以我这样安排本节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个课时,后面两个内容合用一个课时。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就是第一个课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三、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课时实际就是一个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个实验是七(上)教材安排的第三个探究实验。第一个探究实验重在展示探究的一般过程,向学生介绍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知识,里面控制的变量只有一个,设计的对照实验是一组;第二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和处理数据表格的能力。这第三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而且本实验一下子考虑的是三个变量,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会设计对照、控制变量。可以说,这个实验是七(上)探究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探究实验就尊定了良好的基础。

2、重点、难点的确定:在本节课中,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会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难点就是学会利用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初步明确对照组和实验组。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复习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概念。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作假设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发展学生动手*作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何达到)

a、利用本教材的第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情景再现,进一步认识变量和对照实验这两个概念。

b、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平时的观察及耳濡目染的生产实践,让学生自主做出假设,并找出合理的依据,让学生亲自动手*作,来尝试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

c、通过分组讨论,动手*作,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学生在尝试中学会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在尝试中完善方案,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是本节课的难点。

六、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大胆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在尝试中学会制定计划和完善计划”的新型模式。充分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采用了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七、学习方法

“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尝试*作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八、教学策略

本课时主要采取以下策略来实施教学:

1、以旧带新,让学生增强知识的衔接*,系统*;

2、充分利用学生耳濡目染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作假设的能力;

3、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尝试由控制一个变量,设计对照,然后设计三组,同时控制三个变量;

4、采用启发引导式,在学生尝试*作中,完善实验计划。

九、教学程序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a.处理:提问导入:生物圈中的绿*植物可以分为哪四大类群?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又分为哪两类?师以问题2导入章节的新课。

(这样设计,意在增加学生知识的衔接*和系统*)

b.尝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描述被子植物一生所经历的阶段。从而导入本课时的学习。

2、学习新课: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a.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回忆本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引入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的复习。

b.学生根据探究主题,提出问题。

c.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日常观察,作出假设,并说出假设的合理依据。

d.师出示相关的实验用具,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会控制变量。

第一步:师引导学生回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情景再现,回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知识;

第二步:根据本实验的假设,明确本实验控制的变量;

第三步:让学生在讨论和亲自*作中,学会分开设计三组对照实验,分别控制三个变量;

第四步:由易到难,综合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让学生尝试*作中完善方案。第五步:学生在*作中,教师引导学生考虑方案中的每一个细节,进一步完善计划方案。

e.学生设计完后,让学生结合具体实验设计,说出三组对照实验,并且要在具体分析中,明确对照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从而预测结果,学会做出结论。

5、创新实验设计,开阔学生思路。

教师提供相关实验材料,让学生在讨论中设计三组对照实验,从而布置学生课外创新设计本实验,利用不同的实验用具,控制三个变量,设计三个变量。使学生思路开阔化。

十、综述

以上是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课时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本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材料用具,让学生充分在尝试中,在热切的观察和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主动而轻松的掌握了本次实验的设计,成功的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5篇:《种子的发芽》的教学教案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与水、阳光的关系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等知识。

2.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加深对春天特征的认识。

3.通过对种子发芽过程的了解,培养幼儿爱护植物,照顾植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放在水里的种子、放在干燥土里的种子、发芽的种子、适合播种的种子、泥土、透明种植容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在欢快的歌曲《春天》中,教师带幼儿来到活动室,跟着音乐表演,翩翩起舞。

教师提问

1.“你们喜欢春天吗?”

2.“冬天枯黄的小草在春天里有什么变化?”

3.教师小结:春天是个很有生机的季节,小草绿了,种子发芽了

二、观察已经发芽的种子幼苗

幼儿观察自然角一盆已发芽的红豆种子并进行交流

三、探索种子发芽的条件

①教师播放录音,传来哭声。教师提问:“是谁在哭?”(引出在干燥土中的种子)

教师问:“种子怎么哭了,它为什么没有发芽?

小结:种子的发芽需要水分,种子离开了水,是不能发芽的。”

②继续播放录音,听见“救命啊!”的呼救声。(引出完全淹没在水里的种子)

教师问:“种子为什么又喊救命啊?它为什么也不能发芽呢?

小结:种子发芽是需要空气的,水太多了种子不能呼吸,会被淹死的。原来种子要发芽要长大是多么不容易啊,它不但需要水,需要土壤和空气,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呵护。

四、观看“种子发芽了”课件,建构基本经验

1.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种子是怎样发芽、长大、开花的?”(通过观看课件幼儿直观地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2.引导幼儿总结:原来种子在冬天里和小动物一样在睡觉因为天气太冷了。春天天气变暖了,下雨了,种子就开始发芽了。

五、活动延伸:一起种种子

教师:“我们大家都明白了种子怎样才能发芽,你们想不想亲手种下种子?”

教师和幼儿一起来到自然角每人尝试亲手种一粒种子,体验播种的乐趣。在教师的帮助幼儿为自己种下的种子贴上名称标签,插上记录表,以方便平常的照料、观察、记录。

第6篇:种子萌发的教学方案

目的:

1、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2、了解有机物在种子萌发时的转化和利用。

3、了解种子休眠、寿命,以及选种、测定发芽率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重点:

1、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原因。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图示:学生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

胚的基本结构:

引导学生说出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种皮、胚

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作出计划4、实施计划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创设情境,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作出假设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

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过于潮湿使种子霉烂。

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根据情境作出什么样的假设?

假设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水分、温度、空气

分析1、给种子萌发选择了哪几种环境?瓶子1:没水、适宜的温度、空气瓶子2: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瓶子3:适当的水分、寒冷的温度、空气

瓶子4: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没空气

分析对照组、实验组实验中作为对照实验的有瓶子1和瓶子2,瓶子2和瓶子3,瓶子2和瓶子4,为什么把它们叫做对照实验?1、变量是水,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2、变量是温度,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3、变量是空气,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小结:2号瓶子是用于作对比的,其条件都是满足种子萌发的,叫对照组。1,3,4号瓶子是用于实验不同的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叫实验组。

练习

书本p92:实验中,哪些组是实验组?哪些组是对照组?

结论: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外界条件;除了我们探究的外在条件,对种子本身有什么要求?1、干瘪的种子或被昆虫咬坏的种子都不能萌发2、死亡的种子不能萌发。3、休眠的种子不能萌发。

小组讨论设想你是一个农民,从种子站买了一袋种子。要测定它的发芽率,如何?1、选怎样种子?2、选多少粒种子3、求发芽率的公式?4、实验次数?

小结:种子萌发的条件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还有阳光自身条件:活的胚

教学反思:

因为这节课需要学生把种子萌发的实验先在家里做过后再讲,这样学生有了体验后再做,效果会比较好,但很多学生没有做,这样就要先把实验过程讲解,这节课内容比较多,所以要抓紧时间,把重点、难点讲到对照组和实验组时,学生不易理解,这个内容需要多加点时间讲讲,因为种子萌发的条件学生也比较清楚,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概念因为第一次接触,感觉比较难。而后面的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学生易理解,因为这节课内容比较多,授课最后注意把本节课的内容帮学生做一个整理,让学生把整节课的内容充分回忆、理解,便于他们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