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六单元教案

发布时间:2024-02-26 20:00:35


综合*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 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 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 19个生字。
教学时间:十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 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 [遨游汉字王国" 的综合*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学习--走进信息 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 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 特别是学生的困惑、 疑问和活动建议, 这些要成为最终的 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 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 3-- 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 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 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 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 <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 <神奇的电脑 魔术师>和<网上呼救> ,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 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 7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 <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和 <网 上呼救>等四篇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 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 359年,到 1852年才被人发现。 "
◇[但是有个叫斐迪辟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 40千 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
◇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 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 个个 按兵不动。 "
„„
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 `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 除了把歌词、 各谱写在电脑屏幕 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是`芬兰` 。 "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 -→ 近代:() -→ 现代:() -→ 当 代:广播、电视和() 。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 <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 <神奇的 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 ,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感受<网上呼救>中紧张的气氛,体会桑恩热心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四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 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2) 信息的及时传递 [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的信心。 " -- < [我 们胜利了" >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 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 的救助。--<网上呼救>
„„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
[图书馆里一片寂静, 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 李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 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
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 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 教师要善于总结, 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 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 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 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 能对记录进行分析, 能自己发现调 查和分析的结果。
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家庭信息调查表
年 月 日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 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 一边与家 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等。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 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2005年 9月 28日 调查人:502班 殷晨露
(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 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 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 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 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如爸 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 的信息。
(3) 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 电视和报纸, 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 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 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 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是通过 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 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等。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把握自己> ,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 决心。
2、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认识 7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谈网络的负面影响。
2、出示:[把握自己" 。
二、阅读理解:
1、默读阅读材料,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1)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①影响学习成绩。
②影响身体健康。
③导致犯罪
„„
(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1) 怎样理解 [网络能造就人才, 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 无底深渊。 "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源, 有效的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 被不
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2)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三、了解特点:
1、自由朗读演讲稿,想想: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1)有很强的针对*,有明确的听众。
(2)有鼓动*,竭力说服听众。
(3)摆事实,讲道理。
„„
4、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演讲稿。
四、写演讲稿:
1、学习小组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 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 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 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 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 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 上网交友危险大
◆ 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
◆ 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2、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课堂交流。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 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 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 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 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 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 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 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
辨题 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 ∕ 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认识 5个生字。
2、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
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2、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搜集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来解决。 二、阅读报告,了解特点:
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3、 、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1)观察记录天气(风向)的变化。
(2)了解有关知识。
(3)收集相关的资料。
„„
4、小结: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 分析研究。
三、开拓思路,确定主题:
1、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
(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
(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
„„
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4、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
(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
(2)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
(3)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4)校门*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5)究竟有没有[ ufo "
(6)火星上有没有生命
„„
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
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1、出示研究计划的范例。比如: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课堂交流各组研究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 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筛选的,有些要去掉。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
(2)阅读资料,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 除。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充分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 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 太多也不必要。 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 把不同的
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头继续搜集。
五、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研读两篇研究报告, 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 讨论撰 写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 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
(1)相同点:
①两个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
②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
(2)不同点:
① <奇怪的东南风> 的写作思路:记录信息 -→ 分析信息 -→ 请教别人 -→ 得出结论。
②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的写作思路:问题的提出 -→ 调查 方法 -→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 结论。
③两篇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前一篇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 后一篇更严 肃一些。
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
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我们有哪些治疗?可以怎样表达?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
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
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学习的收获。
课前准备
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
(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
(3)在教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二、评价研究成果 :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 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评价。
三、畅谈综合*学习体会 :
1、自由交流:
通过这次综合*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 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 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今后查找。
(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 各种信息的习惯。
(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 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

第2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么?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四:写写生字,记记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位美。

二:品味语言

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知道朗读。

a: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同桌交流

c: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四: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的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布置综合*学习任务。

第3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序号:  时间:  课型: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第4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两篇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小艇》,略读课文两篇《与象共舞》《彩*的非洲》,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

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季羡林老先生回忆自己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爱花,并生动地描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威尼斯小艇》: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及小艇的作用,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略读课文:《与象共舞》: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彩*的非洲》: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艺术风采,多方面展示了非洲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彩斑斓的世界”。

这组课文描写的内容不仅有景有物,还包括人物的活动,在描写风情时,把景、物、人都融合在了一起,在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样的写法,体会作者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本组精读课文注重朗读和感情的投入1、关注朗读。朗读教学建议(读有要求,读二、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人文价值目标:欣赏异国风情画卷,陶冶审美情趣。胸怀天下,开阔视野,尊重吸收世界多样文化。

2、语文本体追求目标:通过阅读能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怎样把风情景物写具体。积累优美的语言。

3、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4、揣摩、学习、运用作者描写景物及风情特点的写作方法。

5、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6、多种途径收集材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将感情注入到课文之中,掌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四、学情分析

七个组元的学习,学生们有一定的预习、阅读及收集资料能力。因此,本组元学习,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单元课时安排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课时

26.威尼斯的小艇2课时

27.与象共舞1课时

28.彩*的非洲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3课时

回顾.拓展八2课时

机动4课时

总计15课时

第5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它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此外,本组课文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专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本组教材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三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形成了“读人、说人、些人”的这样富有特*的一组教才。

二、教学目标

1、认真学习本组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3让学生学会积累,并把积累运用到学习中去。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学习中运用。

四、课时安排

《人物描写一组》3课时

《刷子李》1课时

《金钱的魔力》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3课时

《回顾拓展》2课时

总计11——14课时

第6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居里夫人的演讲录像。

2.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端庄、漂亮的女士是谁吗?(居里夫人)

3.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4.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言。

二、编写习作提纲,试写居里夫人

1.通过交流,同学们对居里夫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现在如果让你来写居里夫人,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去写?请同学们快速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2.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作文思路。

3.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思路

1.结合学生的作文思路进行简单小结。

2.同样是写居里夫人,我们看看作者梁衡在纪念居里夫人逝世100周年时创作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8课(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认读生字新词。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6.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

7.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四、细读探究课文,理解美丽内涵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根据学生的发言,机动教学。教师边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有关语段,深入理解美丽的内涵。

(1)外表美。重点品读下面语句。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引导学生理解定格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这句话。

(2)内在美。相机出示有关语句。

①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执著的探究精神。

②这点美丽的淡蓝*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