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

发布时间:2024-02-24 00:58:4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

作者:王玉芬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

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03期

语文教学风格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语文教学风格现象及其规律。语文教学风格的研究是基于对客观存在的语文教学现象为前提,通过对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风格现象作充分的感知和理*的深刻剖析,让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看到语文教学风格的血肉、灵气和魅力,透过语文教学风格现象看到语文教学风格的本质,把握语文教学风格的规律*,认清语文教学风格的风骨、灵魂和精神。

1。模仿*教学阶段

新教师在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往往比较茫然,对于课程的结构,教材的解读、学生纪律的调控和课的推进状态的把握都掌握不好,在这些时候,模仿成了新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法宝。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但是模仿既有积极主动的模仿,也有消极被动的模仿,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成长表明,他们一开始任教就避免不顾实际和自身特点而消极模仿别人教学经验的做法。在模仿的过程中也不能全盘照抄,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的实施课堂教学,拿别人的优点为我所用。模仿他人是教学风格形成的起点。

2、**教学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模仿别人的教学,通过*思考,对他人的教学经验不断取舍、扬弃和改造、加工,开始逐渐进入佳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地、灵活自如地安排和处理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学业的检查与评定等)。随着教师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作为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例如开始钻研教学语言和表达艺术、教学板书板画艺术、示范*艺术等一些细节的把握。在这个阶段中,感受到自己最喜欢也最愿意琢磨如何上课。用怎样的导入形式,用哪些方法突破重难点,用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怎样的言语刺激学生,与学生互动,怎样组织一个又一个比较流畅的教学环节可以不露痕迹。这些教学技法的问题就像一个个挑战摆在眼前,我们的教学技艺在探索中不断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的有规律、有特点的教学倾向。至此,别人教学影响的影子逐渐消失,自己的东西多了起来。**,标志着教学风格个*化的开端,孕育着创造*教学的萌芽。

**教学阶段,是走向创造*教学的必经阶段,这一个阶段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创造*教学便不会悬置在虚空之中。有追求的语文教师们毕竟不会永远满足于常规**教学,而会产生[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追求。我国著名作家王蒙曾多次谈到:[我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寻找我自己,在茫茫的生活海洋、时间和空间的海洋、文学与艺术的海洋之中,寻找我的位置,我的支持点,我的主题,我的题材,我的形式和风格。"

3。创造*教学阶段

在**教学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的摸索和实践,语文教师创造*灵感不断地在教学中喷涌出来,这突出表现在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效果的提高上。在这个阶段,教师全身心投入,呕心沥血,殚思竭虑,真是艰苦备尝,而又义无反顾,乐此不疲。其中,既有挫折和苦闷(如总是不尽如人意,不能为别人理解和支持等),更有成功的喜悦,领略到创造*成果的幸福和欢乐!到了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逐渐进入个*化阶段,日趋科学*、思想*、艺术*的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风格形成的创造*阶段,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熟练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法及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效果,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并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与开拓,使教学艺术发挥明显的效应。在这一阶段,教师不单单在教学技艺上付出辛劳,或许更多的是站在理念的高度去设计教学,衡量课程的深度与广度。语文教学不单单是技法的教学,它的人文*、审美*,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是具有很深的课程内涵的,因此在创造*阶段更要注重对理论的学习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在创造*上有所发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创造*阶段是形成教学风格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普通一线语文教师不断追求的阶段。

4。有风格教学阶段

在形成教师独特教学风格阶段,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个**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在教与学的规律指导下,教师能*恰当地把课堂教学艺术风格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教学活动中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和浓厚的个**彩,课堂教学体现出科学*与艺术*地完美结合,教学成为真正的研究教学艺术的科学。具有教学风格的教师,他的课带有明显的、稳定的个*倾向*,或幽默、或沉稳、或活泼、或规整。所有成功的名师案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创新,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盲从、勤钻研,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让学生获得教学艺术的享受!此时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教学艺术特征都有独特、稳定的表现,其教学带有浓厚的个**彩,且处处闪耀着创造的光芒。此时的教学艺术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得到同仁的普遍关注和广泛的认同和赞赏。

这些语文教学风格形成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既不能躐等,更不能颠倒。当然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各个人是不一样的。从一个阶段过渡、发展到另一个新的阶段,都需要教师付出艰巨的智力劳动,离不开主客观条件(如领导的谅解、支持和同事、学生的配合等),其中主观条件(如锐意创新、坚韧不拔等)又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总的趋势是不断由量变到质变,模仿成分逐渐减少,创造成份逐渐增加,创造更高的阶段,直至形成自己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

5。结束语

总之,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集工具*、人文*、言语*于一体,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带有教书育人的综合导向*、传道授业的职能目的*、说文解字的艺术欣赏*、言谈表意的深刻*、师表风范的强烈示范*、情感激发的直接感染*以及理解教材的独创再现*。

第2篇:浅谈小学语文名师教学风格

浅谈小学语文名师教学风格

--于永正老师阅读教学风格赏析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和**,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从这层意思上说,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过去的语文教学忽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违背了阅读规律,把[分段"、[概括大意"这个手段变成必不可少的训练程式。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段落及其概念我们是不可能完全回避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把分段、概括段意作为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来看待。于永正老师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他能摈弃了传统的[以理解为目的,以讲解为手段"的教学模式。他在阅读中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在读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他的[三本五重教学法"(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情趣、重感情、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就体现了我们现代教学的新理念。下面就其在阅读教学中的片断赏析如下:

一、重朗读:有效培养语感。

现代阅读教学强调朗读教学,我们有这样一种认识,只见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读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方面要求,不能互相分割,分别要求,应该一以灌之、密不可分。于老师的课结构模式朴实,真实但又不失情趣。如他在教授<全神贯注>一文时,一切从学生的学着眼,强调读书自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精心安排,有序、有情、有理。第一次读书,目的是让学生读懂大概内容,符合儿童当时的心理;

第二次读书,给了充分的时间,让每个学生读了二遍。目的是让学生读正确流利。第三次朗读------指名汇报朗读。指导学生读得更流畅。书读了四五遍,于老师又安排了两组读书比赛。书读了七八遍,大多数学生已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结构安排正是考虑学习主体的学,遵循母语读书内化的学习规律而安排。在<新型玻璃>的教学过程中,于老师也让学生把课文读好,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培养语感的最有效手段,为了达到读好的要求,于老师不惜时和力。

阅读课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课,其重要目标就是指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通过语言内容的理解,语言情感的感悟,语言规律的发现,以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教者的指导,就在于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在阅读指导中,于永正老师注意以明确的目的、多样的方法、相机的点拨、及时的调控、鲜明的层次,把学生带进神奇的境界,为我们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二、读出趣:享受读书快乐。

赞科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实践表明,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深深地爱上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那么,他的教学至少成功了一半。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可谓欢声相连,笑语不断,要是借班上课,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围着他难分难舍。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以有效的导读手段,让学生获得了读书的乐趣。请看<狐假虎威>的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阅读课就是读书课,上节课大家读得真好,特别是最后那位读狐狸老虎话的同学,口气大,连我都被蒙住了。(笑声)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7、8两节就是写它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得非常精彩,请仔细读一读,过一会儿,我请几个小朋友把这节写的事表演一下。要想读好,必要认真读。

(学生认真读书。然后指名读,学生读的时候,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之后,老师找了五位小朋友,一位戴上老虎头饰,一位戴着狐狸头饰,另外三位分别戴上小鹿、兔子、野猪头饰。) 师:其余的同学都来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

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

生:狐狸在前面走,老虎在后面走。因为书上说了:[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

生:图上画的狐狸在前,老虎在后。

师:这二位导演读书真认真。--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 生:他们在森林深处,要站得远一点。

师:看来小朋友们把课文读懂了,都是出*的导演。下面请一位小朋友读7、8两节,由5位表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

(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地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师:(问[老虎")你东张西望什么?

生:(扮演老虎者)我看看动物们是不是怕狐狸。(众笑)

([狐狸"[老虎" 继续往前走。[小兔"[小鹿"等一见[老虎"[呀"的一声,撒腿就跑。) 师:(问[鹿")你们为什么跑?害怕谁?

生:(扮演鹿者)我怕的是老虎。

师:不是怕狐狸?

生:谁怕它呀!(人笑)

师:同学们,不,各位导演,对他们的表演有意见吗?

(小朋友们给予充分的肯定。)

上述教学片断中,教者通过对学生读书能力的夸张*赞扬,对精彩情节的阅读前提示,对阅读任务的具体*明确,对读书效果的表演*检查,对学生演出的随机*点拨,使学生消除了读书的枯燥乏味,感到了读书的无穷乐趣,使学生摆脱了课堂的束缚,获得课堂的自由。这样引导,学生怎不感到读书的无穷乐趣呢?

三、读出形:感受语言形象。

张光鉴先生在他的<相似论>中曾明确指出:[人们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而存贮在大脑中的知识单元我们称为相似块,人们对外界的认识过程中常常依赖它的存在。"在阅读教学中,深切感知内容,是引导理解语义,感受语境,品析语技,积累语言的重要基础。而小语教材大多是客观事物或想像事物的描述,引导感知内容,实质就是感知语言所描述的事物。随着自我生活

的丰富,影视接触的增多,课外阅读的拓展,学生头脑中已经贮存了课文内容的相似的形象画面。阅读中,须以有效的方法激活贮存的与课文相匹配的相似块,引导他们凭借联想想像,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变语言的感知为形象的感受。在这方面,于永正老师确实是别具匠心,他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语言转化、形象还原能力,或读中联想,读后描述;或读中揣摩,读中表演;或边读边演,边演边读;或读中板画,边画边读,使语言与形象紧密联系,水*融,相得益彰。请看<燕子>的教学片断:

师: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生: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俊俏的翅膀,一条剪*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师:还没变成自己的话。--谁再说?

生:(动情地)燕子的羽毛乌黑发亮,一对翅膀轻快漂亮,一条尾巴像把剪*,多么活泼可爱呀!

师:说得真漂亮!你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一生朗读,师生作画。)

师: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同桌互相说。) 师: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用教鞭指着黑板上的燕子)看,这只燕子多么美!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翅膀与众不同。师插话:[的确和别的鸟的翅膀不一样。")飞起来又轻又快。一条尾巴像把剪*。„„画得栩栩如生!

在上述片断中,为引导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于老师一是要学生借助想像,描述形象。要学生在仔细读第一节的基础上说说自己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子。并要求强调用自己的话说,从而使学生经历了[课文语言--语言形象--自我语言"的转换。二是要学生借助绘画,展示形象。他让一学生慢读课文,师生作画,再让同桌互相介绍自己所画的燕子,进而指名登台介绍老师所画的燕子。这样引导,促进了[语言一形象一语言"的转换,使学生加强了对语言形象的感受,促进了语言文字的内化。

第3篇:浅谈新形势下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探索

论文关键词:课程特*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构成基础作为设计*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承前启后的过渡位置,而这个过渡就是通过二维和三维空间创造形态的能力训练来实现的。现在多高职院校对初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三大构成课,由于教学改革的推进和设计的发展,压缩成了构成基础课程,本文就新形势下构成基础课程在教学上的研究做以阐述和分析。

构成课程作为现设计*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设计课程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为了积累培养学生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形成较为完整的基础知识框架。而在当今设计艺术的基础教学中,构成基础则是意在培养学生对构成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之后形成对形态的概括和演绎能力。

一、如何理解构成基础在设计*学习中的地位及影响

构成基础课属于基础设计课程,其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视觉,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通常的构成基础课程分别是单独的三门课程,即平面构成、*彩构成、立体构成;但是为了适应现代设计发展趋势的不断变化以及课程*质的转变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现在部分院校把三大构成课从原来的每一门单独课程的讲演归结到三门综合在一起的一门课程。那么,为什么要对这门课程进行综合,是因为在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构成基础课程与设计*课程教学的脱节现象,以至于许多学生在盲目地重复一些程式化的练习。构成基础教学已经呈现出简单化、程式化、重复*的缺点,不适应设计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因此,构成与设计的关系是什么?构成的思维如何应用到设计实践中?这些都是应该在教学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所以在我们构成课程教学实践中,应该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领悟到构成是设计的核心和基础之一,让学生在*基础与*设计之间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那么,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构成课程?构成课程主要是学习设计中的构成规律和构成学原理,然后能够运用这些基本的造型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和创意能力,能够提高以及掌握设计形式规律和美的形式法则,从而设计出所需要的图形特点,启发学生的设计灵感。

二、构成基础教学中的教学任务和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各个设计*领域和*质的不同,课堂教学在各个*对构成基础课程的位置、方法、程度等也不尽一样。

1、课程特*

构成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应用设计的融合,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以理论加实践为主导的艺术设计思维训练,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构成基础课程体系中,一般分为平面构成、*彩构成、立体构成,它们都是运用构成规律的知识和方法,将复杂的图形概括为最基本的点、线、面元素。每个*都会结合自己的特点针对*的侧重。例如,广告装潢*重视对平面、*彩构成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而艺术*则更重视对立体构成的掌握。

总之,构成基础就是让学生在原有的具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转变到抽象的思维模式,特别是在教学初期,学生往往对抽象概念的认识非常模糊,做出的设计不能举一反三,不具备运用抽象的点、线、面去设计思维,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即怎样能使学生掌握抽象概念并且灵活构图和运用。

2、课程设计方案

构成基础课程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教学安排上往往容易轻视理论传授这一重要环节。所以造成学生往往只停留在设计的表层面,仅仅模仿书上面已有的相关图例,而无法达到调动他们潜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应该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在根据各个*的侧重点不同,积极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设计上由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模式转变为板书加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方式借助影像和数字技术,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结合作品来进行分析,使学生直观的注重构成形式中的创意思维。在将来设计的成败不再是电脑技术层面问题,而是创新思维的比拼。因此构成基础课程的教学应分析不同的构成形式所蕴涵的设计思维与思维的训练上,将不同的构成形式与相关*设计思维关联起来,这才是最主要的。

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比如说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引导学生从具象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启发学生对抽象思维的直观想象,启发学生对抽象思维的转变是一个难点,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在课上给学生分析很多图片,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入繁地启发式训练,还是很有成效的。构成教学的初期,重点应是对眼睛认知的训练上而不是对手绘能力和电脑技术的应用上。通过大量广泛的教学实例,首先从分析画面入手,再结合各个*的设计实践,为学生提供思考拓展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全面把握整个过程的方向和状态,找出其中分析的观念*结果,加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更有兴趣的投入到构成基础课程的训练中去。

3、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主角

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之快,很多构成课的理论知识都能够在网络上收集的到,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上课时不在听从老师的讲授,将概念理解个一知半解,这就使构成教学束缚在一种封闭状绝缘的状态中。

那么在课上怎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呢?首先课上由老师提纲携领地将理论重点、知识要点分析讲解,然后将多媒体教案(PPT)、相应的构成图片范例与学生共享,学生当堂消化,并完整制作成PPT。学生的课堂积极*被充分调动起来,概念经由自己的排版也熟悉得多。另外,还能把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小组之间展开竞争,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具有团队的意识,还可以在毕业后更能适应的要求。再次师生间还可暂时换位,让学生站上讲台讲述自己的理解以及展示自己的作品,发现和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学生讲解的同时,我们也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就学生讲解的提出相关问题,并且加以分析,这种引导*的授课模式将教师从繁琐的课堂中解放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引导式教学,我们大家都知道,学与教是互通*的,也就是能够使师生达到共同交流。

三、构成基础课程的思考

在市场数字信息化的时代,我觉得可以在教学理论和手绘的同时,在基础课程阶段就可以结合电脑教学示范,比如说一些基本形的制作,群化的组合等,为以后学生做*课程打下基础,使学生能够利用便捷的手段完成构成设计作业,但是在此我要说的是学生在重视电脑的同时,而不能忽视对手绘能力的培养,每天都要画一些跟手绘相关的课题训练,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草图的分析,从而选出比较理想的草图方案,进而在用电脑辅助初比较理想的方案。让学生手绘是为了加深对前期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加深的理论知识的认识。所以,综上所述,在我们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成熟的时候,我们更因该给学生强调手绘与电脑同等重要的地位。

当今艺术设计已成为创意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新的形势下对构成基础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综合创造力,要避免盲目的为构成而构成,为造型而造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关联*,坚持以创意为核心,以形象为表现,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不与实际运用脱节,为学生今后的*设计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燕欣.构成新概念——平面篇[M].成都:四川出版社,2006.

[2]辛华泉张柏萌.邱松.平面构成[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3]于宵.从具象到抽象—关于构成教学方法的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0

第4篇:浅谈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

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是不同的时代思潮和地区特点,一种典型风格的形式,通常是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需有创作中的构思和造型的特点。形成风格的外在和内在因素。风格虽然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的内涵;从这一深层含义来说,风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室内设计风格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室内设计的风格主要可分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及混合型风格等。

室内的传统风格,是指具有历史文化特*的室内风格。一般相对现代主义而言。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人文特*的延续。传统风格即一般常说的中式风格,新古典风格,美式风格,欧式风格,伊斯兰风格,地中海风格等。

同一种传统风格在不同的时期、地区其特点也不完全相同。如欧式风格也分为: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古典主义风格,法国巴洛克,英国巴洛克等;明清风格,隋唐风格,徽派风格,川西风格等。

中式风格是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古典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风格,气势恢弘、壮丽华贵、高空间、大进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造型讲究对称。但中式风格的装修造价较高,且缺乏现代气息,只能在家居中点缀使用。

现代风格即现代主义风格。现代风格起源于1919年成立的鲍豪斯(Bauhaus)学派,强调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注意发挥结构构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能,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彩的配置效果,发展了非传统的以功能布局为依据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重视实际的工艺制作*作,强调设计与工业生产的联系。

室内设计的原则:

1.整体*设计原则

保证室内空间协调一致的美感。

2.功能*设计原则

空间的使用功能如布局,界面装饰、陈设和环境气氛与功能统一。

3.审美*设计原则

通过形,*、质、声、光等形式语言体现室内空间美感。

4.技术*设计原则

一是比例尺度关系;二是材料应用和施工配合的关系。

5.经济*设计原则

以最小的消耗达到所需目的。

第5篇: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有效教学。关于有效教学,仁智互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的学者认为,凡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有的学者则认为,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发展良好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检验是否“有效教学”,当然是再正确不过的了,但这是最终标准。如果我们从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来看,则有以下观点。

一、抓精心备课,落实语文教学有效*认真组织语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实行“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专人整理、上课听课、反思修改”的备课方案,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有效*:

(一)强*学目标的全面*。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

(二)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是教材资源。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其次是生活资源。紧扣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把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教学反思gzzongjie/xdth/jxfs/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学生带进生活之中;第三是网络资源。搜集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并精选一部分,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三)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在备课中考虑问题的生成,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每一位学生。真心做到了“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

(四)精心设计训练。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作业练习,在“新”、“趣”、“实”上功夫。

二、课堂上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备课是战略问题,授课是战术问题,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

课堂上要突出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分清主次,把重点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致的知识内容,要下功夫,在课堂上花比较大的精力解决。要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不要孤立地讲授重点。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课堂上要集中精力抓好重点知识的教学,同时又不能忽视一般知识的教学。对一般知识内容少讲,花精力少些,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又理解一般知识。

2、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1] [2] 下一页

第6篇: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形成教学风格

影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

1、教师受教育的程度和更新知识的理念

记得初为人师时,我们把“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作为座右铭,认为教师就是知识的传授者,只有具备扎实深厚的*知识,才能居高临下,驾驭自如,向学生输出知识的精华。一个知识贫乏的教师,即使用最好的教学手段也教不出好学生。固然,教师自身受教育的程度的确是教师风格形成的前提。一般来说一个教师文化层次越高,他的知识越渊博,在教学过程中能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和新知识的含量,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具有一桶水。但常识告诉我们,水也是有区别的,有清水、活水,也有死水、脏水,甚至腐水、臭水,那么,老师有了一桶水是不是就够了呢?显然是不行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具备了扎实深厚的*知识和不断更新知识理念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2、社会传统和时代要求的影响和制约

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因而成为我国教育界倍加推崇的通用模式。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五步法已写入小学数学教法的教科书,也作为我们评价教师一堂课的标准,由此,就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固定的教学风格。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的全球化及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对21世纪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模式都产生了根本的变革。而站在培养人才讲台上的教师如果不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工作,成为现代教育的落伍者。

3、学校的教学*和氛围

学校教学环境主要是指校内的教学*和研究氛围、学校对教与学的评价体系、学生状况、教学设施等等。在一个宽松的、*的、探索的教学艺术环境里,教师经常研究切磋不同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取长补短。这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技术的创新都是极其有利的,特别是年轻教师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新鲜的东西,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对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学风格的形成要注意的问题

一、坚定数学信仰,教师要树立积极向上的数学价值观,坚信数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数学教师的数学信仰从教学中自然的反应出来,这对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师的数学信仰表现在:喜数学、敏锐的观察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善于表达数学,在课堂中具体表现为了解数学历史,向学生灌输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数学所起的作用。初等数学应用于农业社会;高等数学应用于工业社会;现代数学应用于信息社会。当前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处处离不开数学。在课堂上引入数学概念或讲解数学方法时,应自然的把数学概念化、具体化,讲数学方法与社会某一方面的进步联系起来,更要不断的追求新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体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适合时代要求。把数学的学习横向联系,而不仅只局限于数学一科内。教师首先要尽可能的学习数学在各方面(科学、工业、农业、生活、市场等)的应用。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当今,经常组织数学应用的教学,重视课本上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让学生感觉数学不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并能主动利用信息知识手段辅助教学。只有发达的数学才能造就发达的社会,这些都是数学信仰的有理见证。

二、数学教育观念要适合时代的发展。当前课堂教学决不能是教师的一言堂,一定要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已不是教师怎么能教好,而是教学生如何学好。所以要树立*的数学教育观念――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及自由思想)。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感受、体验。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数学问题,拉近师生的感情距离,让师生在数学教学中能产生情感共鸣,唤起学生对数学的美好感情,这对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起很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师要努力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能力,引导学生对数学方法的掌握,真正领会学生是掌握知识的第一动力的价值。

三、数学教师要具备高雅的数学气质。具体表现为:简洁的语言、深刻的道理、广博的知识、精湛的解释、严谨的推理、直观的图示、美的板书、历史的出处于沿革,这些都是高雅数学气质的体现。如对勾股定理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它是与平行公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均等价的重要命题,它直接导致无理数并引发第一次数学危机;它还是我国辉煌数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这个定理的教学要同时兼顾三种价值:传授*知识,培养知识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正是因为这个定理十分著名,应用非常广泛,所以这个定理的教学历来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从数以百计的*中选出一个来给中学生讲解呢?教师可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展现自己的风格,这些都是数学教师高雅的数学气质。

数学教师教学风格形成方法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探索与创新形成的。结合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学习名师名家,博采众长一些刚刚从学校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虽然有教学热情,但是缺乏起码的教学经验,仅凭自己摸索教学规律从而掌握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很缓慢且困难的事情,而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则是一个最简捷有效的办法。学习的对象可以是身边的优秀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本学科的外校名师。不仅学习他们的备课方式、课堂组织形式以及重难点处理的技巧,还要学习他们的举止、眼神、语调等教态,通过分析综合,发现每一位教师教学风格独特与精华之处,有机融合,为我所用,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打下基础[4]。

在刚刚讲授高等数学时,有学生问为什么?笔者用极限的定义解释了很久,学生仍然一片茫然。有一天,笔者去听一位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她用唐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描述这个变化,并且用动画播放,十分形象直观,不但学生豁然开朗,连听课的教师都觉得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原来这位教师喜欢唐诗,善于用诗的意境描述数学的意境,并且应用于自己的数学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学生欢迎。学生都说,听这位老师讲数学,如沐春风,如饮醇酒,如醍醐灌顶。

立足于自身实际,*探索,不断形成并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一些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通过对自己教学的总结反思,并且对他人经验不断整合,基本上能摆脱单纯模仿的束缚,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在此后的教学中应该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在如下几方面完善自己的风格。